从案例谈幼儿园体育活动的现状

从案例谈幼儿园体育活动的现状

【摘要】体育活动是促进幼儿身心健康成长重要途径。但是通过一些案例我们却可以发现在幼儿园体育活动组织与实施的过程中存在诸多问题。

【关键词】案例 体育活动 现状

一、案例回放:

幼儿园体育活动是促进幼儿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也是幼儿园一日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具有内容丰富、时间充足、形式灵活、深受幼儿喜爱等特点,有利于发挥幼儿的主动性、积极性,培养幼儿的独立性、创造性。但是要充分发挥体育活动在促进幼儿身心发展中的特有价值,就必须充分考虑体育活动的设计与组织工作。然而在幼儿园的教育实践中,我们发现一些不尽人意的体育活动在不同的情境和场合中存在:

【案例1 】示范教学是体育教学实践中对于帮助幼儿学习掌握新的运动技能的最为丰富有效的一种教学方法,但是示范教学却往往最能体现出教师的教育观念、对活动目标价值的终极追求。

某教师设计与组织了一个大班体育活动,该活动的核心目标之一是让幼儿掌握半侧身肩上挥臂准确投掷的基本动作。在活动中,教师提供了活动情景,为了让幼儿掌握动作要领,教师让幼儿安静观看其动作示范。示范两次之后,教师让幼儿依次尝试。在尝试过程中,幼儿只是用力地把投掷物从上往下“砸”“甩”、“扔”(而非活动核心目标所要求的“投掷”),结果投掷物要么投得不远、要么投得不准。教师一个个评价就说:“**,你的动作不正确!**,你没有砸到!**你姿势不对。老师再来教你们一次”于是,该教师又开始向幼儿示范半侧身肩上挥臂投掷的基本动作,并反复让幼儿做模仿练习。

在这个案例中,教师组织幼儿学习“半侧身肩上挥臂投掷”这一基本动作时,采用以讲解示范为主的方法是恰当的。因为该动作是幼儿不熟悉的,且难度较大,该动作的学习往往需要借助教师的示范讲解才能掌握。

但若对该活动加以深究,则不难发现教师在示范法运用上反映出教育观念的落后和存在着时间把握不当、教育评价方式不当等问题。教师在讲解示范动作之

前可以先让幼儿进行自由探索活动,让幼儿结合自身的个体经验,去发现新的玩法。这不仅可以有效地激发幼儿活动的积极性,而且幼儿在探索中所获得的新的身体经验和运动经验,也是他们学习与建构新技能的前提与基础,为后面基本动作的学习奠定了基础。然而教师采用的是直接向幼儿做示范讲解。在评价幼儿活动时,教师直接指出说“你的动作不正确!”这显然是对幼儿的探索结果的一种否定,幼儿在此时所获得的最真实的感受可能就是一种“无能感”或者说是“失败感”。

【案例2 】“安全第一”是幼儿园开展各项教育活动的普遍要求,在体育活动的设计与组织中应特别地加以强调。但在操作上,还是不难发现教师在组织体育活动中存在以安全为名,扼杀幼儿活动积极性等现象。

一次大班户外体育活动,老师给幼儿准备了呼啦圈(数量与幼儿人数相等—)。老师照例对幼儿进行了安全提醒后把呼啦圈分发给幼儿。幼儿一拿到呼啦圈以后就非常兴奋,三三两两玩起来,有的套在一起开火车,有的滚动呼啦圈开汽车、有的玩空中抛接呼啦圈……场面甚是热闹。教师一看情况有点不可收拾,立刻制止孩子们的所有玩法,要求把全部呼啦圈摆在地上,幼儿排成队一个接一个跳圈。

从安全教育的角度来探究案例2中教师的教育行为。乍一看似乎该教师在组织活动时是具有较强的安全意识的,能够在体育活动开展时预见可能出现的安全隐患。但实际上该教师在设计与组织这一活动时,对活动本身的体育价值并没有很好地预估出来。首先,老师为幼儿户外活动提供的是非常单一的运动器械,在活动开展前对过程的组织也缺乏有效性与针对性,安全教育在该活动中也只是流于形式,泛泛而谈。因为该教师在活动前,只是简单地提醒和强调幼儿在活动中要特别注意安全,至于应具体注意一些什么,怎样才能确保安全等具有针对性的可操作的安全指导措施,教师并没有做详细的交代。这种“泛泛而谈”式的安全交代,对幼儿来说其实是“说等于没说”。而且更重要的是在组织活动中老师以安全为名阻止幼儿自发的探索性活动,扼杀了幼儿的积极性,而安排的依次“跳圈”让幼儿感觉到等待的时间漫长并且活动索然无味 。

【案例3 】随着幼儿园课改进程的不断深入,幼儿教师在设计与组织体育活动时,也对整合教育工作进行着积极的尝试。但由于个别教师未能很好地领会

整合教育的真正内涵,加之缺乏具体有效的整合技能,因此,为整合而整合的现象随处可见,一堂“拼盘”式的教学活动常常会成为教师们“整合”各学科领域的“得意之作”。

某小班在体育活动——小猫钓鱼中,教师在活动场地上设了三条不同颜色的筐,要求幼儿正面屈膝钻爬或侧身钻爬过障碍,同时过障碍后拿到小鱼要注意观察自己手里拿到的鱼的颜色与筐上小猫头发的颜色一致,即进行按颜色分类。幼儿反复练习后,教师引导幼儿对分类结果进行统计并做适当的小结。统计小结后,该活动转入下一个环节——体育游戏“老猫睡觉醒不了”。

从案例3中可以看出,教师能够针对幼儿不同的钻爬水平设置不同的活动目标,让每个幼儿都能在原有水平的基础上挑战自己,使自己的能力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在幼儿练习钻爬后,教师能对练习情况作适当的小结,及时反馈。这种及时的反馈,有助于启发幼儿进一步去思考这样的问题——怎样钻爬速度更快,增强他们掌握正确钻爬方法的目的性与主动性。

但是由于在钻爬过程中进行的分类活动值得我们商榷:根据幼儿活动时的生理机能变化规律,教师在组织幼儿活动时要注意活动的强度与活动的时间,所设计的活动本身应是低强度,活动量不宜太大,活动时间不宜太长。基于此,就要求教师在组织体育活动时应尽量减少幼儿等待的时间,通过提高活动密度,以达到锻炼的效果。而在该活动中教师组织幼儿进行练习时,要求幼儿每钻爬一次就要检查一遍分类的结果。在现场,我们发现许多幼儿其实是要在有限的练习时间里抽出大量的时间去做分类。这样的“整合”幼儿不仅会因此失去了原本可以用来进行练习的机会,而且也会因活动的节奏过慢,活动的密度不够导致没有达到锻炼身体和增强身体机能的效果。

当然,上述的三个案例并不能完全囊括在体育活动组织实施过程中存在的所有问题,但是这些问题的存在势必影响到体育活动开展的质量。同时,众所周知,随着社会的进步,现代幼儿比过去的幼儿无论是生理、心理方面都有很大的不同,过去的孩子闲暇时间就是和小伙伴们在空气新鲜、阳光充足的屋前屋后的空地上,田埂边玩踢毽子、跳格子、捉迷藏、相互追逐等游戏。孩子们个个被晒得脸儿黑里透红,被风儿吹得皮肤都皲裂了。但心情是愉快的、身体是健健康康的。可如今的孩子,玩具应有尽有,有不少的孩子常常躲在家里,足不出户看电视,

玩电子游戏机,玩各种电动玩具,很少在空气清鲜、阳光充足的户外进行锻炼。他们就像温室里的花朵,经不起风吹雨打,一不小心就会感冒发烧、一碰撞就会脱臼、骨折。

二、对体育活动现状的思考

《幼儿园工作规程》中明确指出幼儿园的主要任务:“实行保育与教育相结合的原则,对幼儿实施体智德美全面发展的教育,促进其身心和谐发展。”由可此见,体育在幼儿教育中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纲要》同时也指出:“开展丰富多彩的户外游戏和体育活动培养幼儿参加体育活动的兴趣和习惯,增强体质,提高对环境的适应能力,为幼儿提供健康、丰富的生活和活动环境,满足他们多方面发展的需要。”

基于以上认识,我们认为开展切实有效的幼儿体育活动,不仅是培养幼儿正确的身体姿势,增强幼儿的体质,改善幼儿的生理机能,促进幼儿身体正常发育的需要,而且也是发展幼儿德育、智育、美育的重要途径。如果仍以过去的方法来教育幼儿,就不能体现现代幼儿的实际发展水平,满足现代幼儿身心发展的需要。所以,在幼儿体育教学中,我们要在充分了解现代幼儿特点和需要的基础上,有所突破,有所发展,切实保证幼儿每天有两小时以上的户外体育活动时间,并讲究活动的质量,克服体育活动“放羊式”、走过场的现象。

1、以幼儿感兴趣的多种方式组织体育活动。创造和谐愉悦的气氛,让幼儿带着愉快的情绪参加体育活动,进而产生高度的心理自由和轻松愉快感,以保证幼儿在活动中体验成功,发挥创新意识。

2、对幼儿的动作发展给予科学的评价。在进行评价时,教师要考虑不同幼儿之间的差异,并对不同幼儿提出不同的要求,避免用单一的标准评价不同的幼儿,力争让每位幼儿在原有基础上都有提高。在评价幼儿时,应少用横向比较,多引导幼儿与自己进行纵向比较,让幼儿看到自己的进步,从而提高幼儿参与体育活动的积极性。

3、在幼儿集体活动中,教师要作为一个引导者,支持者及时肯定幼儿的成绩与进步,在自由活动中教师要充当幼儿的合作伙伴,真正融入幼儿的活动中去,要充分尊重每个幼儿的需要,以欣赏的眼光看待和发现每一个幼儿的积极变化,鼓励幼儿“一物多玩”,积极探索,发展幼儿的创造能力。

总之,幼儿期是身体生长发育的关键时期,由于身心发育尚未完善,幼儿对各种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适应能力差,对疾病的抵抗力较弱。因此,在体育活动中我们要努力为幼儿创造良好的环境,锻炼幼儿健康的体魄,为为他们一生的健康产奠定良好的体质基础。

主要参考文献:

1、刘馨,《学前儿童体育》,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年1月。

2、顾渊彦等,《体育社会学》,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年12月。

3、马启伟,张力为,《体育运动心理学》,浙江教育出版社,1995年4月。

4、刘金花,《儿童发展心理学》,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年8月。

5、《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2001年

从案例谈幼儿园体育活动的现状

【摘要】体育活动是促进幼儿身心健康成长重要途径。但是通过一些案例我们却可以发现在幼儿园体育活动组织与实施的过程中存在诸多问题。

【关键词】案例 体育活动 现状

一、案例回放:

幼儿园体育活动是促进幼儿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也是幼儿园一日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具有内容丰富、时间充足、形式灵活、深受幼儿喜爱等特点,有利于发挥幼儿的主动性、积极性,培养幼儿的独立性、创造性。但是要充分发挥体育活动在促进幼儿身心发展中的特有价值,就必须充分考虑体育活动的设计与组织工作。然而在幼儿园的教育实践中,我们发现一些不尽人意的体育活动在不同的情境和场合中存在:

【案例1 】示范教学是体育教学实践中对于帮助幼儿学习掌握新的运动技能的最为丰富有效的一种教学方法,但是示范教学却往往最能体现出教师的教育观念、对活动目标价值的终极追求。

某教师设计与组织了一个大班体育活动,该活动的核心目标之一是让幼儿掌握半侧身肩上挥臂准确投掷的基本动作。在活动中,教师提供了活动情景,为了让幼儿掌握动作要领,教师让幼儿安静观看其动作示范。示范两次之后,教师让幼儿依次尝试。在尝试过程中,幼儿只是用力地把投掷物从上往下“砸”“甩”、“扔”(而非活动核心目标所要求的“投掷”),结果投掷物要么投得不远、要么投得不准。教师一个个评价就说:“**,你的动作不正确!**,你没有砸到!**你姿势不对。老师再来教你们一次”于是,该教师又开始向幼儿示范半侧身肩上挥臂投掷的基本动作,并反复让幼儿做模仿练习。

在这个案例中,教师组织幼儿学习“半侧身肩上挥臂投掷”这一基本动作时,采用以讲解示范为主的方法是恰当的。因为该动作是幼儿不熟悉的,且难度较大,该动作的学习往往需要借助教师的示范讲解才能掌握。

但若对该活动加以深究,则不难发现教师在示范法运用上反映出教育观念的落后和存在着时间把握不当、教育评价方式不当等问题。教师在讲解示范动作之

前可以先让幼儿进行自由探索活动,让幼儿结合自身的个体经验,去发现新的玩法。这不仅可以有效地激发幼儿活动的积极性,而且幼儿在探索中所获得的新的身体经验和运动经验,也是他们学习与建构新技能的前提与基础,为后面基本动作的学习奠定了基础。然而教师采用的是直接向幼儿做示范讲解。在评价幼儿活动时,教师直接指出说“你的动作不正确!”这显然是对幼儿的探索结果的一种否定,幼儿在此时所获得的最真实的感受可能就是一种“无能感”或者说是“失败感”。

【案例2 】“安全第一”是幼儿园开展各项教育活动的普遍要求,在体育活动的设计与组织中应特别地加以强调。但在操作上,还是不难发现教师在组织体育活动中存在以安全为名,扼杀幼儿活动积极性等现象。

一次大班户外体育活动,老师给幼儿准备了呼啦圈(数量与幼儿人数相等—)。老师照例对幼儿进行了安全提醒后把呼啦圈分发给幼儿。幼儿一拿到呼啦圈以后就非常兴奋,三三两两玩起来,有的套在一起开火车,有的滚动呼啦圈开汽车、有的玩空中抛接呼啦圈……场面甚是热闹。教师一看情况有点不可收拾,立刻制止孩子们的所有玩法,要求把全部呼啦圈摆在地上,幼儿排成队一个接一个跳圈。

从安全教育的角度来探究案例2中教师的教育行为。乍一看似乎该教师在组织活动时是具有较强的安全意识的,能够在体育活动开展时预见可能出现的安全隐患。但实际上该教师在设计与组织这一活动时,对活动本身的体育价值并没有很好地预估出来。首先,老师为幼儿户外活动提供的是非常单一的运动器械,在活动开展前对过程的组织也缺乏有效性与针对性,安全教育在该活动中也只是流于形式,泛泛而谈。因为该教师在活动前,只是简单地提醒和强调幼儿在活动中要特别注意安全,至于应具体注意一些什么,怎样才能确保安全等具有针对性的可操作的安全指导措施,教师并没有做详细的交代。这种“泛泛而谈”式的安全交代,对幼儿来说其实是“说等于没说”。而且更重要的是在组织活动中老师以安全为名阻止幼儿自发的探索性活动,扼杀了幼儿的积极性,而安排的依次“跳圈”让幼儿感觉到等待的时间漫长并且活动索然无味 。

【案例3 】随着幼儿园课改进程的不断深入,幼儿教师在设计与组织体育活动时,也对整合教育工作进行着积极的尝试。但由于个别教师未能很好地领会

整合教育的真正内涵,加之缺乏具体有效的整合技能,因此,为整合而整合的现象随处可见,一堂“拼盘”式的教学活动常常会成为教师们“整合”各学科领域的“得意之作”。

某小班在体育活动——小猫钓鱼中,教师在活动场地上设了三条不同颜色的筐,要求幼儿正面屈膝钻爬或侧身钻爬过障碍,同时过障碍后拿到小鱼要注意观察自己手里拿到的鱼的颜色与筐上小猫头发的颜色一致,即进行按颜色分类。幼儿反复练习后,教师引导幼儿对分类结果进行统计并做适当的小结。统计小结后,该活动转入下一个环节——体育游戏“老猫睡觉醒不了”。

从案例3中可以看出,教师能够针对幼儿不同的钻爬水平设置不同的活动目标,让每个幼儿都能在原有水平的基础上挑战自己,使自己的能力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在幼儿练习钻爬后,教师能对练习情况作适当的小结,及时反馈。这种及时的反馈,有助于启发幼儿进一步去思考这样的问题——怎样钻爬速度更快,增强他们掌握正确钻爬方法的目的性与主动性。

但是由于在钻爬过程中进行的分类活动值得我们商榷:根据幼儿活动时的生理机能变化规律,教师在组织幼儿活动时要注意活动的强度与活动的时间,所设计的活动本身应是低强度,活动量不宜太大,活动时间不宜太长。基于此,就要求教师在组织体育活动时应尽量减少幼儿等待的时间,通过提高活动密度,以达到锻炼的效果。而在该活动中教师组织幼儿进行练习时,要求幼儿每钻爬一次就要检查一遍分类的结果。在现场,我们发现许多幼儿其实是要在有限的练习时间里抽出大量的时间去做分类。这样的“整合”幼儿不仅会因此失去了原本可以用来进行练习的机会,而且也会因活动的节奏过慢,活动的密度不够导致没有达到锻炼身体和增强身体机能的效果。

当然,上述的三个案例并不能完全囊括在体育活动组织实施过程中存在的所有问题,但是这些问题的存在势必影响到体育活动开展的质量。同时,众所周知,随着社会的进步,现代幼儿比过去的幼儿无论是生理、心理方面都有很大的不同,过去的孩子闲暇时间就是和小伙伴们在空气新鲜、阳光充足的屋前屋后的空地上,田埂边玩踢毽子、跳格子、捉迷藏、相互追逐等游戏。孩子们个个被晒得脸儿黑里透红,被风儿吹得皮肤都皲裂了。但心情是愉快的、身体是健健康康的。可如今的孩子,玩具应有尽有,有不少的孩子常常躲在家里,足不出户看电视,

玩电子游戏机,玩各种电动玩具,很少在空气清鲜、阳光充足的户外进行锻炼。他们就像温室里的花朵,经不起风吹雨打,一不小心就会感冒发烧、一碰撞就会脱臼、骨折。

二、对体育活动现状的思考

《幼儿园工作规程》中明确指出幼儿园的主要任务:“实行保育与教育相结合的原则,对幼儿实施体智德美全面发展的教育,促进其身心和谐发展。”由可此见,体育在幼儿教育中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纲要》同时也指出:“开展丰富多彩的户外游戏和体育活动培养幼儿参加体育活动的兴趣和习惯,增强体质,提高对环境的适应能力,为幼儿提供健康、丰富的生活和活动环境,满足他们多方面发展的需要。”

基于以上认识,我们认为开展切实有效的幼儿体育活动,不仅是培养幼儿正确的身体姿势,增强幼儿的体质,改善幼儿的生理机能,促进幼儿身体正常发育的需要,而且也是发展幼儿德育、智育、美育的重要途径。如果仍以过去的方法来教育幼儿,就不能体现现代幼儿的实际发展水平,满足现代幼儿身心发展的需要。所以,在幼儿体育教学中,我们要在充分了解现代幼儿特点和需要的基础上,有所突破,有所发展,切实保证幼儿每天有两小时以上的户外体育活动时间,并讲究活动的质量,克服体育活动“放羊式”、走过场的现象。

1、以幼儿感兴趣的多种方式组织体育活动。创造和谐愉悦的气氛,让幼儿带着愉快的情绪参加体育活动,进而产生高度的心理自由和轻松愉快感,以保证幼儿在活动中体验成功,发挥创新意识。

2、对幼儿的动作发展给予科学的评价。在进行评价时,教师要考虑不同幼儿之间的差异,并对不同幼儿提出不同的要求,避免用单一的标准评价不同的幼儿,力争让每位幼儿在原有基础上都有提高。在评价幼儿时,应少用横向比较,多引导幼儿与自己进行纵向比较,让幼儿看到自己的进步,从而提高幼儿参与体育活动的积极性。

3、在幼儿集体活动中,教师要作为一个引导者,支持者及时肯定幼儿的成绩与进步,在自由活动中教师要充当幼儿的合作伙伴,真正融入幼儿的活动中去,要充分尊重每个幼儿的需要,以欣赏的眼光看待和发现每一个幼儿的积极变化,鼓励幼儿“一物多玩”,积极探索,发展幼儿的创造能力。

总之,幼儿期是身体生长发育的关键时期,由于身心发育尚未完善,幼儿对各种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适应能力差,对疾病的抵抗力较弱。因此,在体育活动中我们要努力为幼儿创造良好的环境,锻炼幼儿健康的体魄,为为他们一生的健康产奠定良好的体质基础。

主要参考文献:

1、刘馨,《学前儿童体育》,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年1月。

2、顾渊彦等,《体育社会学》,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年12月。

3、马启伟,张力为,《体育运动心理学》,浙江教育出版社,1995年4月。

4、刘金花,《儿童发展心理学》,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年8月。

5、《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2001年


相关内容

  • 浅析学前体育教育现状及建议
  • 2011・11 浅析学前体育教育现状及建议 解元 (天津体育学院,天津) [摘要]学前教育是终身学习的开端,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学前教育发展,<教育规划纲要>提出了到2020年基本普及学前教育的目标.笔者从学前儿童体育教育对促进儿童发展的视角入手,通过对我国学前体育教育现状的分析,抛砖 ...

  • 研究设计案例
  • 研究设计案例 体育学院 10体11班 戴佳茹 10351058 体育课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案例研究 振华高级中学李林琴 一. 本课题的研究背景.意义与方法 (一).研究背景与意义 当前,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令人堪忧,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引起教育部门和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相关研究指出,在体育教学中渗 ...

  • 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指南
  • 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指南 本课题指南旨在引领广大教育科学工作者,围绕推动教育事业科学发展.建设人力资源强国大局,研究贯彻<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天津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中的重大 ...

  • 农村学校安全工作现状与对策探究
  • 农村学校安全工作现状与对策探究 阿都乡中心学校 苏学考 目前农村学校的安全管理问题,用一个词形容,最确切的是--如履薄冰.由学校安全事故导致"校闹",已经成为继"医闹"之后影响社会稳定的突出问题.现在"校闹"轻则围攻学校.纠缠校长,重则聚众 ...

  • 中小学体育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的案例分析
  • 中小学体育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的案例分析 谭文杰 (星辰实验学校, 江苏常州213161) 摘要:为贯彻落实教育部"进一步深化德育课程改革,切实发挥课堂主渠道作用"的要求,运用文献分析.案例研究等方法,对中小学"体育学科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的现实问题进行了客观分 ...

  • 谈幼儿园目标教学的重要性
  • 谈幼儿园目标教学的重要性 幼儿园教学目标是教育目标最具体化的体现,但许多教师对"如何制定教学目标"缺乏明确的认识,在实际教学目标制定过程中往往存在着诸多问题.随着<纲要>的贯彻落实,当今幼儿教育十分强调幼儿的全面发展,强调教育目标在幼儿园一日生活中及各类教育形式中的渗 ...

  • 小学语文学科_3
  • (一)新课程实施 1.案例法在语文教学中运用 2.课程意识的全面体现和落实 3.体现新课程理念的新颖作业设计 4.防止低年级识字回生的研究 5.扩大阅读量与增加学习负担的辩证关系 6.综合性与学科性贯通的综合研究 7.基础落实与创新意识培养的研究 8.发挥教师团队合作精神的研究 9.小学语文课堂评价 ...

  • 教学大纲_学前教育学
  • <学前教育学>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情况: 课程编号:05309243 课程名称:<学前教育学> 课程类别:专业必修课 学时/学分:51\3 先修课程:本课程是以学前卫生学.学前心理学等为基础的一门基础理论学科.因此本课程的先修课程包括<学前卫生学>.< ...

  • 体育论文题目
  • 体育论文题目 · 论个性发展与体育教学的关系 · 建好学生体育档案 · 初入学儿童的心理与体育教学 · 动作示范在体育教学中的作用 · 改革体育教学 提高育人质量 · "教"与"玩"结合是小学体育教学的有效方法 · 不同强度锻炼的心理效应及其与心理健康的关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