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必修二第二章第三节课时作业一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42分,每小题有1-2个正确选项)

1. 下列关于化学反应速率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化学反应速率是指一定时间内任何一种反应物浓度的减少或任何一种生成物浓度的增加

B. 化学反应速率为“0.8mol/(L·s) ”所表示的意思是:时间为1s 时,某物质的浓度为0.8mol·L -1

C. 根据化学反应速率的大小可以知道化学反应进行得快慢

D. 对于任何化学反应来说,反应速率越大,反应现象就越明显 解析:化学反应速率是指单位时间内反应物的物质的量浓度的减少或生成物物质的量浓度的增加,是正值,是反应物的平均速率,且不能用纯液体或纯固体表示反应速率,故A 、B 错误。

对于无明显现象的化学反应而言,速率大小与现象没有关系,故D 不正确。

答案:C

2. 把下列四种X 溶液分别加入四个盛有10mL2mol·L -1盐酸的烧杯中,均加入水稀释到50mL ,此时,X 和盐酸溶液缓慢地进行反应,其中反应最快的是( )

A. 10℃20mL3mol/L的X 溶液

B. 20℃30mL2mol/L的X 溶液

C. 20℃10mL4mol/L的X 溶液

D. 10℃20mL2mol/L的X 溶液

解析:化学反应速率随浓度的增大而加快,随浓度的降低而减慢。当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温度高化学反应速率快,

温度低化学反

应速率慢。分析本题,要比较反应速率的大小,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比较速率大小,先比较浓度的大小。此时,浓度必须是混合后的浓度,由于混合后各烧杯中盐酸浓度相等,所以只要求出X 的浓度是最大者,反应最快,然后比较温度的高低。因反应后溶液体积均为50mL ,所以X 的物质的量最大者即浓度最大。通过观察可知,混合后A 、B 选项中X 的浓度最大,但是二者温度不同。A 项中10℃,B 项中20℃,故B 项中化学反应速率最快。

答案:B

3. 下列各组反应(表中物质均为反应物) :则反应刚开始时,放出H 2的速率最大的是( )

编号 金属(粉末状)mol 酸的浓度及体积 反应温度

A Mg 0.1 6mol/L硝酸 10mL 60℃

B Mg 0.1 3mol/L盐酸 10mL 60℃

C Fe 0.1 3mol/L盐酸 10mL 60℃

D Mg 0.1 3mol/L硫酸 10mL 60℃

解析:影响反应速率的内因是反应物的性质,外因是条件。所以C 项速率最小,其他三项中只比较c(H+) 即可, 由于A 项中不产生氢气,故选D 。

答案:D

4. 对于A 2+3B 2===2C的反应来说,以下化学反应速率的表示中,反应速率最快的是( )

A. v (B2) =0.8mol/(L·s)

B. v (A2) =0.4mol/(L·s)

C. v (C)=0.6mol/(L·s)

D. v (B2) =4.2mol/(L·s)

解析:比较反应速率的大小,要说明一个统一的标准,统一物质,统一单位。

答案:B

5. 将5.6g 铁粉投入足量的100mL2mol/L稀硫酸中,2min 时铁粉刚好完全溶解。下列有关这个反应的反应速率表示正确的是( )

A. 铁的反应速率=0.5mol/(L·min)

B. 硫酸的反应速率=0.5mol/(L·min)

C. 硫酸亚铁的反应速率=0.5mol/(L·min)

D. 氢气的反应速率=0.5mol/(L·min)

解析:根据反应速率计算公式,需要计算2min 时间内反应物浓度的变化量,在反应Fe +H 2SO 4===FeSO4+H 2↑中,溶液中溶质浓度发生变化的只有反应物硫酸和生成物硫酸亚铁。5.6gFe 的物质的量

5.6g =0.1mol ,故反应消耗H 2SO 4的物质的量=生成FeSO 456g·mol -的物质的量=0.1mol 。H 2SO 4的消耗速率=FeSO 4的生成速率=0.1mol 0.5mol/(L·min) 。 0.1L ×2min

答案:BC

6. 某温度下,浓度都是1mol/L的两种气体X 2和Y 2,在密闭容器中反应生成气体Z 。反应2min 后,测得参加反应的X 2为0.6mol/L,用Y 2的变化表示的反应速率v (Y2) =0.1mol/(L·min) ,生成的c(Z)为0.4mol/L,则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A. X2+2Y 2 2XY 2

B. 2X2+Y 2 2X 2Y

C. 3X2+Y 2 2X 3Y

D. X2+3Y 2 2XY 3

解析:题目要求根据一定物质的浓度变化及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来确定物质反应的化学方程式。解题时需要利用不同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方程式计量数之间的关系进行逆向思维。

参加反应的X 2,即为在反应中X 2物质的浓度变化,则X 2表示

0.6mol/L的反应速率为:v (X2) ==0.3mol/(L·min) ;用Z 表示的2min -0min

化学反应速率v (Z)=0.4mol/L=0.2mol/(L·min) ,故X 2,Y 2和Z 2min -0min

反应速率之比即化学方程式中物质的化学计量数之比为:

v (X2) ∶v (Y2) ∶v (Z)

=0.3mol/(L·min) ∶0.1mol/(L·min) ∶0.2mol/(L·min) =3∶1∶2 根据原子守恒,可确定Z 的化学式为:X 3Y 。故可得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答案:C

7. 一定温度下,在固定体积的密闭容器中发生下列反应:2HI H 2+I 2。若c(HI)由0.1mol·L -1降到0.07mol·L -1时,需要15s ,那么c(HI)由0.07mol·L -1降到0.05mol·L -1时,所需反应的时间为

( )

A. 5s

C. 大于10s B. 10s D. 小于10s

解析:随着反应不断进行:c(HI)逐渐减小,v (正) 逐渐减小。所以,c(HI) 由0.07mol·L -1降到0.05mol·L -1,所用时间应大于10s 。

答案:C

8. 其他条件不变时,能使反应速率加快的是( )

A. 对于反应Na 2S 2O 3+H 2SO 4===Na2SO 4+SO 2↑+S ↓+H 2O ,增大体系的压强

B. 对于N 2(g)+3H 2(g) 2NH 3(g),容器体积固定不变时,充入Ar

C. 对于N 2(g)+3H 2(g) 2NH 3(g),容器体积固定不变时,充入N 2

D. 对于N 2(g)+3H 2(g) 2NH 3(g),容器气体压强不变时,充入Ar

解析:此题着重考查压强对反应速率的影响。压强改变时,必须引起反应物浓度的变化,才能使反应速率发生变化,不能理解为“容器所受压强变化时反应速率就会发生变化”。

答案:C

9. 某温度下将N 2和H 2充入一恒容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可逆反应:N 2+3H 2 2NH 3。某一时刻用下列各组内两种物质表示的该反应速率,其中正确的是( )

A. v (N2) =0.01mol/(L·s) ,v (H2) =0.02mol/(L·s)

B. v (H2) =0.02mol/(L·s) ,v (NH3) =1.2mol/(L·min)

C. v (N2) =0.01mol/(L·s) ,v (NH3) =1.2mol/(L·min)

D. v (H2) =0.06mol/(L·s) ,v (NH3) =0.4mol/(L·min)

解析:依据化学反应速率之比等于化学反应方程式中相应物质的化学计量数之比,分别计算每个选项中两物质的速率比,如果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就是正确的。但要注意,反应速率单位必须一致。

v (N2) ∶v (H2) ∶v (NH3) =1∶3∶2

A 选项,v (N2) ∶v (H2)

=0.01mol/(L·s) ∶0.02mol/(L·s) =1∶2≠1∶3,

因此A 选项不正确。

B 选项,v (NH3) =1.2mol/(L·min) =0.02mol/(L·s) ,v (N2) ∶v (NH3)

=0.02mol/(L·s) ∶0.02mol/(L·s) =1∶1≠3∶2,因此B 选项不正确。

C 选项,v (NH3) =1.2mol/(L·min) =0.02mol/(L·s) ,v (N2) ∶v (NH3) =0.01mol/(L·s) ∶0.02mol/(L·s) =1∶2,因此C 正确。

D 选项,v (NH3) =0.4mol/(L·min)

=0.0066mol/(L·s) ,v (H2) ∶v (NH3)

=0.06mol/(L·s) ∶0.0066mol/(L·s) =10∶1.1≠3∶2,

因此D 不正确。

答案:C

10. 在2L 的密闭容器中进行如下反应:

mX(g) pZ(g)+qQ(g)

0.3m 在2秒钟内用X 表示的平均反应速率为s) ,则2秒p

钟内Q 物质增加了( )

0.6q A. mol p

C. 1.2p mol q 1.2p B. mol m D. 1.2q p

解析:由题意可知v (X)∶v (Q)=m ∶q

q q 0.3m 0.3q ∴v (Q)=(X)=×=mol/(L·s) 则n(Q)=v (Q)×V ×t m m p p

0.3q 1.2q =mol/(L·s) ·2L ×2s =mol 。 p p

答案:D

11. 用一重1.35g 的铝片与45mL4mol/L稀硫酸反应制取H 2,若要增大反应速率,采取的措施:①再加入20mL4mol/L硫酸;②改用30mL 6mol/L的稀硫酸;③改用20mL 18mol/L浓硫酸;④改用1.35g 铝粉代替1.35g 铝片;⑤适当升高温度;⑥在敞口容器中反应。其中正确的是( )

A. ①②③④

C. ②③④⑤ B. ②④⑤ D. ②④⑤⑥

解析:本题在分析影响化学反应速率因素时,不仅要分析常见的条件,还要考虑反应物本身的性质及反应物的一些反应的特点。题目中给出的铝的物质的量为0.05mol ,硫酸的物质的量为0.18mol ,硫酸过量。①再加入20mL 4 mol/L硫酸,对反应速率几乎没有影响。③中的浓硫酸能使铝发生钝化,虽然浓度大,并不能使它们的反应速率加快。⑥中铝与硫酸的反应不是可逆反应,二者的反应均是在溶液中进行的,故反应后气体的压强对其反应速率并无影响。②中增大了硫酸的浓度,④改用铝粉代替铝片时增大了固体与酸的接触面积,可以使反应速率加快,而升高温度总是可以加快反应速率的,故各因素中,能加快反应速率的有②,④,⑤。

答案:B

12. 将4molA 气体和2molB 气体在2L 的容器中混合并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如下反应:

2A(g)+B(g) 2C(g)

若经2s 后测得C 的浓度为0.6mol·L -1,现有下列几种说法正确的是

①用物质A 表示的反应的平均速率为0.3mol·L -1·s -1

②用物质B 表示的反应的平均速率为0.6mol·L -1·s -1

③2s 时物质A 的转化率为70%

④2s 时物质B 的浓度为0.7mol·L -1

A. ①③

C. ②③ B. ①④ D. ③④

解析:由题知2s 时C 的浓度为0.6mol·L -1,根据化学方程式中

化学计量数比,可算出B 的变化浓度为0.3mol·L -1,进而确定B 的浓度是(1mol·L -1-0.3mol·L -1) =0.7mol·L -1;A 的变化浓度为0.6mol·L -1,从而求得A 的转化率为30%;用C 表示的反应的平均速率为0.3mol·L -1·s -1,可推知用A 表示的反应的平均速率为0.3mol·L -1·s -1,用B 表示的反应的平均速率为0.15mol·L -1·s -1。对照各选项,符合题意的是B 。

答案:B

13. 现进行如下实验,在A 锥形瓶中放入10g 绿豆粒大的CaCO 3,在B 锥形瓶中放入5g 粉末状的CaCO 3,分别加50mL1mol/L的盐酸,下列图像(x表示时间,y 表示CaCO 3减少的质量) 能正确表示实验结果的是(

)

解析:AB 两容器中反应的惟一差别在于A 瓶中CaCO 3为块状,B 瓶中CaCO 3为粉末,B 瓶中的CaCO 3表面积大,反应速率比A 瓶快,同时两瓶的CaCO 3均过量,盐酸的物质的量相同,所以CaCO 3的减小量相同。

答案:C

14. 将固体NH 4Br 置于密闭容器中,在某温度下,发生下列反应:

NH 4Br(s) NH 3(g)+HBr(g)

2HBr(g) Br 2(g)+H 2(g)

2min 后,测知c(H2) =0.5mol·L -1,c(HBr)=4mol·L -1。

若上述反应速率用v (NH3) 表示,下列速率正确的是( )

A. 0.5mol·L -1·min -1

B. 2.5mol·L -1·min -1

C. 2mol·L -1·min -1

D. 5mol·L -1·min -1

解析:由c(H2) =0.5mol·L -1可求得分解的HBr 浓度为1mol·L -1,则NH 4Br 分解产生的HBr 的浓度为5mol·L -1,故c(NH3) =5mol·L -1,即NH 3的浓度变化量也为5mol/L,v (NH3) =5mol·L -1÷2min =

2.5mol·L -1·min -1。

答案:B

二、填空题(共58分)

15. (16分) 在下列事实中,什么因素影响了化学反应的速率?

(1)集气瓶中有H 2和Cl 2的混合气体,在瓶外点燃镁条时发生爆炸________;

(2)黄铁矿煅烧时要粉碎成细小的矿粒________;

(3)KI晶体和HgCl 2晶体混合后无明显现象,若一起投入水中,很快生成红色HgI 2________;

(4)熔化的KClO 3放出气泡很慢,撒入少量MnO 2很快产生气体________;

(5)同浓度、同体积的盐酸中放入大小相同的锌粒和镁块,产生

气体有快有慢________;

(6)同样大小的石灰石分别在0.1mol·L -1的盐酸和1mol·L -1的盐酸中反应速率不同________;

(7)夏天的食品易变霉,冬天就不易发生该现象________;

(8)葡萄糖在空气中燃烧时需要较高的温度,可是在人体里,在正常体温(37℃) 时,就可以被氧化,这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除了浓度、温度、压强、催化剂以外,光、电磁波、超声波、反应物颗粒的大小、溶剂的性质等,也会对化学反应速率产生影响。

答案:(1)光 (2)反应物的接触面积 (3)在溶液中,水做溶剂,增大了接触面积 (4)催化剂 (5)反应物本身的性质 (6)反应物的浓度 (7)反应温度 (8)在人体里的生物酶起催化作用,可以降低葡萄糖氧化反应所需要的能量,所以在人体温度的范围内就可以反应了。

16. (9分) 将等物质的量的A 和B ,混合于2L 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如下反应:

3A(g)+B(g) xC(g)+2D(g)

5min 后测得c(D)=0.5mol·L -1,c(A)∶c(B)=3∶5,C 的反应速率是0.1mol·L -1·min -1。

(1)A在5min 末的浓度是________。

(2)v (B)=________。

(3)x=________。

解析:n(D)=0.5mol·L -1×2L =1mol ,则生成的D 为1mol ,根

x 据方程式得反应的A 为1.5mol ,反应的B 为0.5mol ,生成C 为,2

又由c(A)∶c(B)=3∶5,可求得反应开始时A 、B 均为3mol 。

答案:(1)0.75mol·L -1 (2)0.05mol·L -1·min -1 (3)2

17. (10分) 对于化学反应:N 2(g)+O 2(g) 2NO(g),在密闭容器中,下列条件的改变引起该反应速率的变化是什么(填在横线上) 。

A. 缩小体积使压强增大________。

B. 体积不变充入N 2使压强增大________。

C. 体积不变充入氩气使压强增大________。

D. 压强不变充入氩气使体积增大________。

E. 增大体积使压强减小________。

解析:对于有气体参加的反应,压强的增大必须引起浓度的增大才能加快反应速率,故A 、B 使反应速率加快,C 对反应速率无影响,

D 、E 均使体积增大而引起浓度减小,反应速率变慢。

答案:加快 加快 不变 减慢 减慢

18. (6分) 把除去氧化膜的镁条放入盛有一定浓度稀盐酸的试管中,发现H 2的生成v 随时间t 的变化关系如图所示,其中t 1~t 2速率变化的原因是________;t 2~t 3速率变化的原因是________。

解析:根据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镁与盐酸反应,即反应物的性质已定,故应从外因考虑。压强不变、无催化剂,故应排除两者,而应从盐酸的浓度和反应时的温度变化上考虑。

答案:t 1~t 2是盐酸浓度变化不大,但反应放热,使温度升高,反应速率增大

t 2~t 3时,已达到一定的温度,温度变化影响不会太大,但此时随反应的进行,盐酸中c(H+) 降低,故反应速率又减小

19. (8分) 某温度时,在2L 容器中,X 、Y 、Z 三种物质随时间变化曲线如图所示,由图中的数据分析,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该反应开始到2min 时,Z 的平均反应速率为________。

解析:从图中数据知:X 、Y 起始物质的量各为1mol ,随时间的增加而减少,说明X 、Y 为反应物;Z 的起始物质的量为0,随时间的增加而增大,说明Z 为生成物;2min 时 ,X 、Y 、Z 物质的量变化值分别为0.3mol 、0.1mol 、0.2mol ,比值为3∶1∶2,所以方程式为3X +Y===2Z;Z 的平均速率为

v (Z)=0.2mol =0.05mol/(L·min) 2L·2min

答案:3X +Y===2Z 0.05mol/(L·min)

20. (9分) 用纯净的碳酸钙跟稀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气体,请回答:

(1)实验过程如图所示,分析判断:________段化学反应速率最快。

(2)为了减缓上述反应的化学反应速率欲向溶液中加入下列物质,你认为可行的是( )

A. 蒸馏水

C. NaCl溶液 B. NaCl固体 D. 浓盐酸

(3)除了上述方法外,你认为还可以采取哪些措施来减缓化学反应速率?

答案:

酸钙。

(1)EF (2)A、C (3)用大理石或石灰石来代替纯净的碳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42分,每小题有1-2个正确选项)

1. 下列关于化学反应速率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化学反应速率是指一定时间内任何一种反应物浓度的减少或任何一种生成物浓度的增加

B. 化学反应速率为“0.8mol/(L·s) ”所表示的意思是:时间为1s 时,某物质的浓度为0.8mol·L -1

C. 根据化学反应速率的大小可以知道化学反应进行得快慢

D. 对于任何化学反应来说,反应速率越大,反应现象就越明显 解析:化学反应速率是指单位时间内反应物的物质的量浓度的减少或生成物物质的量浓度的增加,是正值,是反应物的平均速率,且不能用纯液体或纯固体表示反应速率,故A 、B 错误。

对于无明显现象的化学反应而言,速率大小与现象没有关系,故D 不正确。

答案:C

2. 把下列四种X 溶液分别加入四个盛有10mL2mol·L -1盐酸的烧杯中,均加入水稀释到50mL ,此时,X 和盐酸溶液缓慢地进行反应,其中反应最快的是( )

A. 10℃20mL3mol/L的X 溶液

B. 20℃30mL2mol/L的X 溶液

C. 20℃10mL4mol/L的X 溶液

D. 10℃20mL2mol/L的X 溶液

解析:化学反应速率随浓度的增大而加快,随浓度的降低而减慢。当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温度高化学反应速率快,

温度低化学反

应速率慢。分析本题,要比较反应速率的大小,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比较速率大小,先比较浓度的大小。此时,浓度必须是混合后的浓度,由于混合后各烧杯中盐酸浓度相等,所以只要求出X 的浓度是最大者,反应最快,然后比较温度的高低。因反应后溶液体积均为50mL ,所以X 的物质的量最大者即浓度最大。通过观察可知,混合后A 、B 选项中X 的浓度最大,但是二者温度不同。A 项中10℃,B 项中20℃,故B 项中化学反应速率最快。

答案:B

3. 下列各组反应(表中物质均为反应物) :则反应刚开始时,放出H 2的速率最大的是( )

编号 金属(粉末状)mol 酸的浓度及体积 反应温度

A Mg 0.1 6mol/L硝酸 10mL 60℃

B Mg 0.1 3mol/L盐酸 10mL 60℃

C Fe 0.1 3mol/L盐酸 10mL 60℃

D Mg 0.1 3mol/L硫酸 10mL 60℃

解析:影响反应速率的内因是反应物的性质,外因是条件。所以C 项速率最小,其他三项中只比较c(H+) 即可, 由于A 项中不产生氢气,故选D 。

答案:D

4. 对于A 2+3B 2===2C的反应来说,以下化学反应速率的表示中,反应速率最快的是( )

A. v (B2) =0.8mol/(L·s)

B. v (A2) =0.4mol/(L·s)

C. v (C)=0.6mol/(L·s)

D. v (B2) =4.2mol/(L·s)

解析:比较反应速率的大小,要说明一个统一的标准,统一物质,统一单位。

答案:B

5. 将5.6g 铁粉投入足量的100mL2mol/L稀硫酸中,2min 时铁粉刚好完全溶解。下列有关这个反应的反应速率表示正确的是( )

A. 铁的反应速率=0.5mol/(L·min)

B. 硫酸的反应速率=0.5mol/(L·min)

C. 硫酸亚铁的反应速率=0.5mol/(L·min)

D. 氢气的反应速率=0.5mol/(L·min)

解析:根据反应速率计算公式,需要计算2min 时间内反应物浓度的变化量,在反应Fe +H 2SO 4===FeSO4+H 2↑中,溶液中溶质浓度发生变化的只有反应物硫酸和生成物硫酸亚铁。5.6gFe 的物质的量

5.6g =0.1mol ,故反应消耗H 2SO 4的物质的量=生成FeSO 456g·mol -的物质的量=0.1mol 。H 2SO 4的消耗速率=FeSO 4的生成速率=0.1mol 0.5mol/(L·min) 。 0.1L ×2min

答案:BC

6. 某温度下,浓度都是1mol/L的两种气体X 2和Y 2,在密闭容器中反应生成气体Z 。反应2min 后,测得参加反应的X 2为0.6mol/L,用Y 2的变化表示的反应速率v (Y2) =0.1mol/(L·min) ,生成的c(Z)为0.4mol/L,则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A. X2+2Y 2 2XY 2

B. 2X2+Y 2 2X 2Y

C. 3X2+Y 2 2X 3Y

D. X2+3Y 2 2XY 3

解析:题目要求根据一定物质的浓度变化及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来确定物质反应的化学方程式。解题时需要利用不同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方程式计量数之间的关系进行逆向思维。

参加反应的X 2,即为在反应中X 2物质的浓度变化,则X 2表示

0.6mol/L的反应速率为:v (X2) ==0.3mol/(L·min) ;用Z 表示的2min -0min

化学反应速率v (Z)=0.4mol/L=0.2mol/(L·min) ,故X 2,Y 2和Z 2min -0min

反应速率之比即化学方程式中物质的化学计量数之比为:

v (X2) ∶v (Y2) ∶v (Z)

=0.3mol/(L·min) ∶0.1mol/(L·min) ∶0.2mol/(L·min) =3∶1∶2 根据原子守恒,可确定Z 的化学式为:X 3Y 。故可得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答案:C

7. 一定温度下,在固定体积的密闭容器中发生下列反应:2HI H 2+I 2。若c(HI)由0.1mol·L -1降到0.07mol·L -1时,需要15s ,那么c(HI)由0.07mol·L -1降到0.05mol·L -1时,所需反应的时间为

( )

A. 5s

C. 大于10s B. 10s D. 小于10s

解析:随着反应不断进行:c(HI)逐渐减小,v (正) 逐渐减小。所以,c(HI) 由0.07mol·L -1降到0.05mol·L -1,所用时间应大于10s 。

答案:C

8. 其他条件不变时,能使反应速率加快的是( )

A. 对于反应Na 2S 2O 3+H 2SO 4===Na2SO 4+SO 2↑+S ↓+H 2O ,增大体系的压强

B. 对于N 2(g)+3H 2(g) 2NH 3(g),容器体积固定不变时,充入Ar

C. 对于N 2(g)+3H 2(g) 2NH 3(g),容器体积固定不变时,充入N 2

D. 对于N 2(g)+3H 2(g) 2NH 3(g),容器气体压强不变时,充入Ar

解析:此题着重考查压强对反应速率的影响。压强改变时,必须引起反应物浓度的变化,才能使反应速率发生变化,不能理解为“容器所受压强变化时反应速率就会发生变化”。

答案:C

9. 某温度下将N 2和H 2充入一恒容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可逆反应:N 2+3H 2 2NH 3。某一时刻用下列各组内两种物质表示的该反应速率,其中正确的是( )

A. v (N2) =0.01mol/(L·s) ,v (H2) =0.02mol/(L·s)

B. v (H2) =0.02mol/(L·s) ,v (NH3) =1.2mol/(L·min)

C. v (N2) =0.01mol/(L·s) ,v (NH3) =1.2mol/(L·min)

D. v (H2) =0.06mol/(L·s) ,v (NH3) =0.4mol/(L·min)

解析:依据化学反应速率之比等于化学反应方程式中相应物质的化学计量数之比,分别计算每个选项中两物质的速率比,如果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就是正确的。但要注意,反应速率单位必须一致。

v (N2) ∶v (H2) ∶v (NH3) =1∶3∶2

A 选项,v (N2) ∶v (H2)

=0.01mol/(L·s) ∶0.02mol/(L·s) =1∶2≠1∶3,

因此A 选项不正确。

B 选项,v (NH3) =1.2mol/(L·min) =0.02mol/(L·s) ,v (N2) ∶v (NH3)

=0.02mol/(L·s) ∶0.02mol/(L·s) =1∶1≠3∶2,因此B 选项不正确。

C 选项,v (NH3) =1.2mol/(L·min) =0.02mol/(L·s) ,v (N2) ∶v (NH3) =0.01mol/(L·s) ∶0.02mol/(L·s) =1∶2,因此C 正确。

D 选项,v (NH3) =0.4mol/(L·min)

=0.0066mol/(L·s) ,v (H2) ∶v (NH3)

=0.06mol/(L·s) ∶0.0066mol/(L·s) =10∶1.1≠3∶2,

因此D 不正确。

答案:C

10. 在2L 的密闭容器中进行如下反应:

mX(g) pZ(g)+qQ(g)

0.3m 在2秒钟内用X 表示的平均反应速率为s) ,则2秒p

钟内Q 物质增加了( )

0.6q A. mol p

C. 1.2p mol q 1.2p B. mol m D. 1.2q p

解析:由题意可知v (X)∶v (Q)=m ∶q

q q 0.3m 0.3q ∴v (Q)=(X)=×=mol/(L·s) 则n(Q)=v (Q)×V ×t m m p p

0.3q 1.2q =mol/(L·s) ·2L ×2s =mol 。 p p

答案:D

11. 用一重1.35g 的铝片与45mL4mol/L稀硫酸反应制取H 2,若要增大反应速率,采取的措施:①再加入20mL4mol/L硫酸;②改用30mL 6mol/L的稀硫酸;③改用20mL 18mol/L浓硫酸;④改用1.35g 铝粉代替1.35g 铝片;⑤适当升高温度;⑥在敞口容器中反应。其中正确的是( )

A. ①②③④

C. ②③④⑤ B. ②④⑤ D. ②④⑤⑥

解析:本题在分析影响化学反应速率因素时,不仅要分析常见的条件,还要考虑反应物本身的性质及反应物的一些反应的特点。题目中给出的铝的物质的量为0.05mol ,硫酸的物质的量为0.18mol ,硫酸过量。①再加入20mL 4 mol/L硫酸,对反应速率几乎没有影响。③中的浓硫酸能使铝发生钝化,虽然浓度大,并不能使它们的反应速率加快。⑥中铝与硫酸的反应不是可逆反应,二者的反应均是在溶液中进行的,故反应后气体的压强对其反应速率并无影响。②中增大了硫酸的浓度,④改用铝粉代替铝片时增大了固体与酸的接触面积,可以使反应速率加快,而升高温度总是可以加快反应速率的,故各因素中,能加快反应速率的有②,④,⑤。

答案:B

12. 将4molA 气体和2molB 气体在2L 的容器中混合并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如下反应:

2A(g)+B(g) 2C(g)

若经2s 后测得C 的浓度为0.6mol·L -1,现有下列几种说法正确的是

①用物质A 表示的反应的平均速率为0.3mol·L -1·s -1

②用物质B 表示的反应的平均速率为0.6mol·L -1·s -1

③2s 时物质A 的转化率为70%

④2s 时物质B 的浓度为0.7mol·L -1

A. ①③

C. ②③ B. ①④ D. ③④

解析:由题知2s 时C 的浓度为0.6mol·L -1,根据化学方程式中

化学计量数比,可算出B 的变化浓度为0.3mol·L -1,进而确定B 的浓度是(1mol·L -1-0.3mol·L -1) =0.7mol·L -1;A 的变化浓度为0.6mol·L -1,从而求得A 的转化率为30%;用C 表示的反应的平均速率为0.3mol·L -1·s -1,可推知用A 表示的反应的平均速率为0.3mol·L -1·s -1,用B 表示的反应的平均速率为0.15mol·L -1·s -1。对照各选项,符合题意的是B 。

答案:B

13. 现进行如下实验,在A 锥形瓶中放入10g 绿豆粒大的CaCO 3,在B 锥形瓶中放入5g 粉末状的CaCO 3,分别加50mL1mol/L的盐酸,下列图像(x表示时间,y 表示CaCO 3减少的质量) 能正确表示实验结果的是(

)

解析:AB 两容器中反应的惟一差别在于A 瓶中CaCO 3为块状,B 瓶中CaCO 3为粉末,B 瓶中的CaCO 3表面积大,反应速率比A 瓶快,同时两瓶的CaCO 3均过量,盐酸的物质的量相同,所以CaCO 3的减小量相同。

答案:C

14. 将固体NH 4Br 置于密闭容器中,在某温度下,发生下列反应:

NH 4Br(s) NH 3(g)+HBr(g)

2HBr(g) Br 2(g)+H 2(g)

2min 后,测知c(H2) =0.5mol·L -1,c(HBr)=4mol·L -1。

若上述反应速率用v (NH3) 表示,下列速率正确的是( )

A. 0.5mol·L -1·min -1

B. 2.5mol·L -1·min -1

C. 2mol·L -1·min -1

D. 5mol·L -1·min -1

解析:由c(H2) =0.5mol·L -1可求得分解的HBr 浓度为1mol·L -1,则NH 4Br 分解产生的HBr 的浓度为5mol·L -1,故c(NH3) =5mol·L -1,即NH 3的浓度变化量也为5mol/L,v (NH3) =5mol·L -1÷2min =

2.5mol·L -1·min -1。

答案:B

二、填空题(共58分)

15. (16分) 在下列事实中,什么因素影响了化学反应的速率?

(1)集气瓶中有H 2和Cl 2的混合气体,在瓶外点燃镁条时发生爆炸________;

(2)黄铁矿煅烧时要粉碎成细小的矿粒________;

(3)KI晶体和HgCl 2晶体混合后无明显现象,若一起投入水中,很快生成红色HgI 2________;

(4)熔化的KClO 3放出气泡很慢,撒入少量MnO 2很快产生气体________;

(5)同浓度、同体积的盐酸中放入大小相同的锌粒和镁块,产生

气体有快有慢________;

(6)同样大小的石灰石分别在0.1mol·L -1的盐酸和1mol·L -1的盐酸中反应速率不同________;

(7)夏天的食品易变霉,冬天就不易发生该现象________;

(8)葡萄糖在空气中燃烧时需要较高的温度,可是在人体里,在正常体温(37℃) 时,就可以被氧化,这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除了浓度、温度、压强、催化剂以外,光、电磁波、超声波、反应物颗粒的大小、溶剂的性质等,也会对化学反应速率产生影响。

答案:(1)光 (2)反应物的接触面积 (3)在溶液中,水做溶剂,增大了接触面积 (4)催化剂 (5)反应物本身的性质 (6)反应物的浓度 (7)反应温度 (8)在人体里的生物酶起催化作用,可以降低葡萄糖氧化反应所需要的能量,所以在人体温度的范围内就可以反应了。

16. (9分) 将等物质的量的A 和B ,混合于2L 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如下反应:

3A(g)+B(g) xC(g)+2D(g)

5min 后测得c(D)=0.5mol·L -1,c(A)∶c(B)=3∶5,C 的反应速率是0.1mol·L -1·min -1。

(1)A在5min 末的浓度是________。

(2)v (B)=________。

(3)x=________。

解析:n(D)=0.5mol·L -1×2L =1mol ,则生成的D 为1mol ,根

x 据方程式得反应的A 为1.5mol ,反应的B 为0.5mol ,生成C 为,2

又由c(A)∶c(B)=3∶5,可求得反应开始时A 、B 均为3mol 。

答案:(1)0.75mol·L -1 (2)0.05mol·L -1·min -1 (3)2

17. (10分) 对于化学反应:N 2(g)+O 2(g) 2NO(g),在密闭容器中,下列条件的改变引起该反应速率的变化是什么(填在横线上) 。

A. 缩小体积使压强增大________。

B. 体积不变充入N 2使压强增大________。

C. 体积不变充入氩气使压强增大________。

D. 压强不变充入氩气使体积增大________。

E. 增大体积使压强减小________。

解析:对于有气体参加的反应,压强的增大必须引起浓度的增大才能加快反应速率,故A 、B 使反应速率加快,C 对反应速率无影响,

D 、E 均使体积增大而引起浓度减小,反应速率变慢。

答案:加快 加快 不变 减慢 减慢

18. (6分) 把除去氧化膜的镁条放入盛有一定浓度稀盐酸的试管中,发现H 2的生成v 随时间t 的变化关系如图所示,其中t 1~t 2速率变化的原因是________;t 2~t 3速率变化的原因是________。

解析:根据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镁与盐酸反应,即反应物的性质已定,故应从外因考虑。压强不变、无催化剂,故应排除两者,而应从盐酸的浓度和反应时的温度变化上考虑。

答案:t 1~t 2是盐酸浓度变化不大,但反应放热,使温度升高,反应速率增大

t 2~t 3时,已达到一定的温度,温度变化影响不会太大,但此时随反应的进行,盐酸中c(H+) 降低,故反应速率又减小

19. (8分) 某温度时,在2L 容器中,X 、Y 、Z 三种物质随时间变化曲线如图所示,由图中的数据分析,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该反应开始到2min 时,Z 的平均反应速率为________。

解析:从图中数据知:X 、Y 起始物质的量各为1mol ,随时间的增加而减少,说明X 、Y 为反应物;Z 的起始物质的量为0,随时间的增加而增大,说明Z 为生成物;2min 时 ,X 、Y 、Z 物质的量变化值分别为0.3mol 、0.1mol 、0.2mol ,比值为3∶1∶2,所以方程式为3X +Y===2Z;Z 的平均速率为

v (Z)=0.2mol =0.05mol/(L·min) 2L·2min

答案:3X +Y===2Z 0.05mol/(L·min)

20. (9分) 用纯净的碳酸钙跟稀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气体,请回答:

(1)实验过程如图所示,分析判断:________段化学反应速率最快。

(2)为了减缓上述反应的化学反应速率欲向溶液中加入下列物质,你认为可行的是( )

A. 蒸馏水

C. NaCl溶液 B. NaCl固体 D. 浓盐酸

(3)除了上述方法外,你认为还可以采取哪些措施来减缓化学反应速率?

答案:

酸钙。

(1)EF (2)A、C (3)用大理石或石灰石来代替纯净的碳


相关内容

  • 高一化学必修1课程纲要(鲁科版)
  • <高中化学必修1>课程纲要(鲁科版) 学校名称: 课程类型:必修 教学材料: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 课程名称:高中化学必修1 授课时间:27课时 授课对象:高一年级学生(第一学期) 授课教师: 模块课程目标 1. 了解化学科学发展历史,掌握研究物质性质的方法和程序,学会对物质分类,认识胶体 ...

  • 必修二第一章第一节元素周期表教案
  • 高中化学必修二第一章<物质结构 元素周期律> 一.本章概况 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是中学化学重要理论组成部分,是中学化学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新教材把本章内容作为必修2的第一章,足以体现了它的重要性. 本章包括三节内容:第一节:元素周期律:第二节:元素周期律:第三章:化学健. 根据新课标要 ...

  • [新步步高]2014-2015学年高中生物 第二章 第7课时 核酸的结构和功能课时作业(含解析)苏教版必修1
  • 第7课时 核酸的结构和功能 目标导航 1. 说出核酸和核苷酸的种类.2. 简述核酸的结构和功能. 一.核酸的种类与化学组成 ⎧⎪脱氧核糖核酸,简称 1.核酸分为⎨ ⎪核糖核酸,简称 ⎩ 2.它们的基本结构单位都是____________,由______________ 5种元素组成. 3.一分子核苷 ...

  • 离子反应说课稿
  • 人教版 必修一 <离子反应及其发生的条件>说课稿 各位评委.各位老师: 大家好!我是来自潼南一中的莫丽君,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高中化学人教版(必修1)第二章第二节"离子反应"第二课时离子反应及其发生的条件.下面我从教材.学生.教法.学法.教学过程.反思等方面进行阐述. ...

  • 2015年高中化学(人教版)必修1课时作业:4.2.1 活泼的黄绿色气体--氯气
  • 第二节 富集在海水中的元素--氯 第1课时 活泼的黄绿色气体--氯气 一.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请将正确答案填入括号内) 1. 下列关于氯气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尽管氯气的化学性质很活泼,但是纯净的液氯能用钢瓶贮存 B. 氯气和液氯是两种不同的物质 C. 可以用浓硫酸除去氯气中的 ...

  • 元素周期表第一课时说课稿
  • 元素周期表第一课时说课稿 各位专家.评委大家好:我说课的课题是<元素周期表> . 一 说教材 1.教材地位和作用 <元素周期表>是人教版教材高一化学必修 2 第一章第一节内容. 本节从化学史引入,直接呈现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在学生了解一些元素性质和原子结构示意图的基础上,以周期 ...

  • 化学必修1教学计划
  • 高一化学必修一教学计划 2012.9.2 一.工作要求 1.认真学习新课标,转变教师的教学理念 2.转变教师的教学方式 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3.改变教师的备课方式,提高教师的备课质量 4.发挥备课组的集体作用 集体备课,集体讨论,补充完善.同时,根据各班的具体情况,适当进行调整,以适应学生的实际情况 ...

  • 高中化学必修一[化学实验基本方法]教学设计
  • [教学设计]第一节 化学实验基本方法 湖南省湘乡市第四中学 龙 威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学习运用以实验为基础的实证研究方法. 2.树立安全意识,能识别化学品安全使用标识,初步形成良好的实验工作习惯. 3.掌握物质过滤.蒸发操作的方法,能根据常见物质的性质设计除杂质方案 ...

  • [研究物质的方法和程序]教案4(鲁科版必修1)
  • <研究物质的方法和程序>教案4(鲁科版必修1) <研究物质性质的方法和程序>教学设计 一.教学设计思想: (一).教学目标的确定: 1. 认知性学习目标: (1)知道金属钠的物理性质及化学性质(钠跟水的反应),认识钠是一种很活泼的金属: (2)在归纳金属钠的性质的过程中,学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