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兵卫与葫芦]教学设计

《清兵卫与葫芦》教学设计

作者:朝阳县羊山实验中学 李树锐

教学目标:

1、了解作者及故事梗概,理清故事情节。

2、理解心理活动描写在塑造人物形象及推动故事情节发展中所起的作用。

3、熟读课文,体会文中主人公的思想感情及作者的感情倾向。

4、认识发展个性的重要性,从而关注自己的个性,同时尊重别人的个性。

教学重点:目标1.

教学难点:目标2.

教学方法:朗读、研讨。

课型:新授课。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父亲扼杀孩子的天赋是悲剧,而清兵卫在压力下自觉地放弃爱好,而且毫无怨恨,这不

是更让人感到悲哀吗?

二、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1、“清兵卫”是小说的主人公。他曾经非常热衷于葫芦,并且对葫芦有很高的审美能力,

但由于家长的专制、学校的专横,他的爱好被剥夺了,个性被扼杀了。以此为题,点明小说人物与故事,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

2、志贺直哉(1883~1971),日本小说家。1883年2月20日生于宫城县,卒于1971年

10月21日。作品有处女作《菜花与少女》、中篇小说《和解》、长篇小说《暗夜行路》等。在日本,志贺直哉有着“小说之神”的美称。

3、1910年,志贺直哉与有岛武郎、有岛生马、武者小路实笃、木下利玄等共同创办《白

桦》杂志。围绕于这个刊物的一些年轻作家和美术家,对当时主张纯客观主义的自然主义文艺思潮不满,要求肯定积极的人性,主张尊重个性,发挥人的意志的作用,提倡人道主义与理想主义的文学,形成“白桦”一派,志贺直哉是“白桦派”的代表作家之一。他的小说《清兵卫与葫芦》以现实主义的笔法,批判了那种粗暴扼杀少年个性的做法,呼吁尊重个性,让个性自由发展,体现了“白桦派”的文学主张。

4、学习生字:

茶卤(l ǔ) 熠熠生辉(yì) 络绳(lu î) 呵叱(h ē chì) .....

名伶(l íng ) 干涉(sh è) 战战兢兢(j īng ) 校役(y ì) ....

5、教师范读课文,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三、默读课文,理清条理:

全文共46小节,可分为五个部分。

第一部分(1),开头交待清兵卫放弃了自己对葫芦的爱好,转而热衷绘画了。

第二部分(2-6),写清兵卫如何痴迷地喜爱着葫芦。

第三部分(7-20),写清兵卫独立的个性。

第四部分(21-44),写小说的中心事件即小说开头交待的“这件事”。

第五部分(45-46),呼应开头,再次写到故事悲剧性的结局。

四、教师小结:

小说通过写少年清兵卫热衷于葫芦,对葫芦有天赋和独到的审美力,但是这种天性却被老师和家长扼杀了的故事,批判了粗暴扼杀少年个性的做法,呼吁,呼吁要尊重个性,让个性自由发展。

日本与中国属于东方国家,文化受中国影响较深,封建的家长专制思想在人们头脑中根

深蒂固,文化传统上强调统一的意志,缺少个性和自由空气,因而扼杀个性的现象比较普遍。小说中,清兵卫的爱好被剥夺,被贬得一无是处,这是多么令人悲哀啊!更令人深思的是清兵卫在这些压力下,自觉地放弃爱好,是多么可惜啊,他将永远无法正确估计自己天才般独特的审美力,而这一切与他擦肩而逝,永远地消失了,这难道不令人感叹吗?

五、布置作业:研讨与练习一。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听写生字词。

2、晚年的志贺直哉:60年代,志贺直哉已经70多岁了,世事沧桑,故人星散,过去的

事情已化为一缕烟云。他在感叹中筑了一座位于山腰的离家较远的书房,书桌背后是典籍以及有岛五郎、武者小路实笃等古人塞外作品。临窗远眺,海岛在远处隐现,更多的时候,他坐在书窗前,“一边抽烟,一边看风景,看篱笆上的牵牛花”。

二、品味语言:

1、“清兵卫的父亲忽然注意到柱子上的葫芦,就拿起锤子一个一个地砸碎;清兵卫只是

脸色发青,不敢做声。”——这里对清兵卫的描写表现了他在经历了震惊、恐惧、痛苦和绝望之后,已经认命了,不敢,也不想再坚持自己的爱好了。这相写,更加让人感叹和深思粗暴专制的严重恶果。

2、“从此,他片刻也不离这个葫芦,还带到学校里去。终于因为在上课的时候偷偷地藏

在桌子底下摩擦,给级任教员看见了。恰巧上的是修身课,所以教员更加生气。”——对这个葫芦痴迷到上课也不离手的程度,证明此葫芦不同寻常,为下文被卖六百块埋下伏笔,也暗示了清兵卫独到的审美力。而不能简单地认为是清兵卫上课不守纪律。

3、“可是他的父亲,对于他的喜欢绘画,又在开始嘀咕了。”——清兵卫对葫芦的爱好被

扼杀了。他现在对绘画的爱好,也不会长久的,父亲的嘀咕就是对他的不满。

4、“于是这个清兵卫葫芦,终于被当场没收,清兵卫连哭也没哭一声”。——这写出了清

兵卫面对这突如其来的打击,惊愕、害怕和手足无措的表情和他那种绝望中的惨淡心情,

5、“他脸无人色地回到家里,靠在火炉边发呆”。——因为这突如其来的厄运对他的打击

太大了。

6、“清兵卫只是脸色发青,不敢做声”——写出了清兵卫在经历了震惊、恐惧、痛苦和

绝望之后,已经认命了,不敢,也不想再坚持自己的爱好了。这样,更加让人感叹和深思粗暴地专制的严重恶果了。

三、合作探究:

1、清兵卫的父亲爱不爱清兵卫? 为什么?

明确:父亲呵叱儿子:“什么话,你懂什么,也来多嘴! ”可见在父亲眼里清兵卫只是一

个什么也不懂的小孩子,只要听话就行;他使劲揍了清兵卫一顿,清兵卫被骂做“没有出息的孩子”。可见,他之所以这么做是希望孩子“有出息”,因为在他看来清兵卫痴迷葫芦只是贪玩,是毫无意义的事,是玩物丧志。由此可见父亲爱他的儿子,并希望按他自己的想法塑造儿子。

文中的父亲一方面性格暴躁,自以为是,另一方面封建家长专制思想在他头脑中根深蒂

固,他不理解孩子的童心童趣,不懂得尊重孩子的个性;想让自己的孩子有出息,却粗暴扼杀了他的个性,不用说在那遥远时代的日本,就是在今天在我们身边这样的父亲又何其少呢?

2、清兵卫花一毛钱买的葫芦,最终被古董商以六百块钱的高价卖了出去。这说明了什么?

这个结果与前文的哪些内容构成对比?

明确:这说明清兵卫在欣赏和鉴别葫芦方面有极高的天赋和独到的审美能力。这部分跟前边大人们对他的批评形成对比,通过对比,突出了大人们的固执、蛮横和自以为是。

1、课文中哪些地方写出了清兵卫对葫芦的痴迷?你认为哪个地方写得最传神?

明确:课文第2段至第6段集中写了清兵卫对葫芦的痴迷,尤其是课文写清兵卫竟然把老头子的秃顶看成是葫芦的细节尤为生动传神,如果不是痴迷到一定程度,绝不会产生这样的错觉。

5、你怎样看待清兵卫痴迷于葫芦一事?

明确:每个人都有发展个性的权利,对于自己的兴趣爱好应当坚持不懈。而家长、老师由于年龄的差距,有时会无法理解孩子的想法,从而盲目地加以阻拦,甚至会断送孩子的前程。

同学们正处在青春期,对外界的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对社会上的一些东西还相对缺乏辨别力,家长、老师的引导能起一定的导向作用,可以为学生指明道路。

四、教师小结:

清兵卫独到的审美能力及天赋被扼杀的悲剧在今天仍时有上演,它告诉我们:一方面要积极培养自己的兴趣,因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问必须合乎自己的兴趣,方可以得益;另一方面也要注意辩证地对待个性,个性也有好有坏,不能盲目坚持,不能以坚持个性为拒绝别人善意的批评。这样,我们才能更全面、更健康地发展自己的个性。

五、布置作业:研讨与练习二。

六、板书设计:

8、清兵卫与葫芦

1、放弃葫芦、热衷绘画(倒叙设悬)2、痴迷葫芦、随时关注(铺垫下文)3、独

特个性、性格执拗(独特眼光)4、没收葫芦、价值六百(鲜明对比)5、弃葫爱画、父又嘀咕(言尽意存)

————呼吁尊重少年的个性。

《清兵卫与葫芦》教学设计

作者:朝阳县羊山实验中学 李树锐

教学目标:

1、了解作者及故事梗概,理清故事情节。

2、理解心理活动描写在塑造人物形象及推动故事情节发展中所起的作用。

3、熟读课文,体会文中主人公的思想感情及作者的感情倾向。

4、认识发展个性的重要性,从而关注自己的个性,同时尊重别人的个性。

教学重点:目标1.

教学难点:目标2.

教学方法:朗读、研讨。

课型:新授课。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父亲扼杀孩子的天赋是悲剧,而清兵卫在压力下自觉地放弃爱好,而且毫无怨恨,这不

是更让人感到悲哀吗?

二、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1、“清兵卫”是小说的主人公。他曾经非常热衷于葫芦,并且对葫芦有很高的审美能力,

但由于家长的专制、学校的专横,他的爱好被剥夺了,个性被扼杀了。以此为题,点明小说人物与故事,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

2、志贺直哉(1883~1971),日本小说家。1883年2月20日生于宫城县,卒于1971年

10月21日。作品有处女作《菜花与少女》、中篇小说《和解》、长篇小说《暗夜行路》等。在日本,志贺直哉有着“小说之神”的美称。

3、1910年,志贺直哉与有岛武郎、有岛生马、武者小路实笃、木下利玄等共同创办《白

桦》杂志。围绕于这个刊物的一些年轻作家和美术家,对当时主张纯客观主义的自然主义文艺思潮不满,要求肯定积极的人性,主张尊重个性,发挥人的意志的作用,提倡人道主义与理想主义的文学,形成“白桦”一派,志贺直哉是“白桦派”的代表作家之一。他的小说《清兵卫与葫芦》以现实主义的笔法,批判了那种粗暴扼杀少年个性的做法,呼吁尊重个性,让个性自由发展,体现了“白桦派”的文学主张。

4、学习生字:

茶卤(l ǔ) 熠熠生辉(yì) 络绳(lu î) 呵叱(h ē chì) .....

名伶(l íng ) 干涉(sh è) 战战兢兢(j īng ) 校役(y ì) ....

5、教师范读课文,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三、默读课文,理清条理:

全文共46小节,可分为五个部分。

第一部分(1),开头交待清兵卫放弃了自己对葫芦的爱好,转而热衷绘画了。

第二部分(2-6),写清兵卫如何痴迷地喜爱着葫芦。

第三部分(7-20),写清兵卫独立的个性。

第四部分(21-44),写小说的中心事件即小说开头交待的“这件事”。

第五部分(45-46),呼应开头,再次写到故事悲剧性的结局。

四、教师小结:

小说通过写少年清兵卫热衷于葫芦,对葫芦有天赋和独到的审美力,但是这种天性却被老师和家长扼杀了的故事,批判了粗暴扼杀少年个性的做法,呼吁,呼吁要尊重个性,让个性自由发展。

日本与中国属于东方国家,文化受中国影响较深,封建的家长专制思想在人们头脑中根

深蒂固,文化传统上强调统一的意志,缺少个性和自由空气,因而扼杀个性的现象比较普遍。小说中,清兵卫的爱好被剥夺,被贬得一无是处,这是多么令人悲哀啊!更令人深思的是清兵卫在这些压力下,自觉地放弃爱好,是多么可惜啊,他将永远无法正确估计自己天才般独特的审美力,而这一切与他擦肩而逝,永远地消失了,这难道不令人感叹吗?

五、布置作业:研讨与练习一。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听写生字词。

2、晚年的志贺直哉:60年代,志贺直哉已经70多岁了,世事沧桑,故人星散,过去的

事情已化为一缕烟云。他在感叹中筑了一座位于山腰的离家较远的书房,书桌背后是典籍以及有岛五郎、武者小路实笃等古人塞外作品。临窗远眺,海岛在远处隐现,更多的时候,他坐在书窗前,“一边抽烟,一边看风景,看篱笆上的牵牛花”。

二、品味语言:

1、“清兵卫的父亲忽然注意到柱子上的葫芦,就拿起锤子一个一个地砸碎;清兵卫只是

脸色发青,不敢做声。”——这里对清兵卫的描写表现了他在经历了震惊、恐惧、痛苦和绝望之后,已经认命了,不敢,也不想再坚持自己的爱好了。这相写,更加让人感叹和深思粗暴专制的严重恶果。

2、“从此,他片刻也不离这个葫芦,还带到学校里去。终于因为在上课的时候偷偷地藏

在桌子底下摩擦,给级任教员看见了。恰巧上的是修身课,所以教员更加生气。”——对这个葫芦痴迷到上课也不离手的程度,证明此葫芦不同寻常,为下文被卖六百块埋下伏笔,也暗示了清兵卫独到的审美力。而不能简单地认为是清兵卫上课不守纪律。

3、“可是他的父亲,对于他的喜欢绘画,又在开始嘀咕了。”——清兵卫对葫芦的爱好被

扼杀了。他现在对绘画的爱好,也不会长久的,父亲的嘀咕就是对他的不满。

4、“于是这个清兵卫葫芦,终于被当场没收,清兵卫连哭也没哭一声”。——这写出了清

兵卫面对这突如其来的打击,惊愕、害怕和手足无措的表情和他那种绝望中的惨淡心情,

5、“他脸无人色地回到家里,靠在火炉边发呆”。——因为这突如其来的厄运对他的打击

太大了。

6、“清兵卫只是脸色发青,不敢做声”——写出了清兵卫在经历了震惊、恐惧、痛苦和

绝望之后,已经认命了,不敢,也不想再坚持自己的爱好了。这样,更加让人感叹和深思粗暴地专制的严重恶果了。

三、合作探究:

1、清兵卫的父亲爱不爱清兵卫? 为什么?

明确:父亲呵叱儿子:“什么话,你懂什么,也来多嘴! ”可见在父亲眼里清兵卫只是一

个什么也不懂的小孩子,只要听话就行;他使劲揍了清兵卫一顿,清兵卫被骂做“没有出息的孩子”。可见,他之所以这么做是希望孩子“有出息”,因为在他看来清兵卫痴迷葫芦只是贪玩,是毫无意义的事,是玩物丧志。由此可见父亲爱他的儿子,并希望按他自己的想法塑造儿子。

文中的父亲一方面性格暴躁,自以为是,另一方面封建家长专制思想在他头脑中根深蒂

固,他不理解孩子的童心童趣,不懂得尊重孩子的个性;想让自己的孩子有出息,却粗暴扼杀了他的个性,不用说在那遥远时代的日本,就是在今天在我们身边这样的父亲又何其少呢?

2、清兵卫花一毛钱买的葫芦,最终被古董商以六百块钱的高价卖了出去。这说明了什么?

这个结果与前文的哪些内容构成对比?

明确:这说明清兵卫在欣赏和鉴别葫芦方面有极高的天赋和独到的审美能力。这部分跟前边大人们对他的批评形成对比,通过对比,突出了大人们的固执、蛮横和自以为是。

1、课文中哪些地方写出了清兵卫对葫芦的痴迷?你认为哪个地方写得最传神?

明确:课文第2段至第6段集中写了清兵卫对葫芦的痴迷,尤其是课文写清兵卫竟然把老头子的秃顶看成是葫芦的细节尤为生动传神,如果不是痴迷到一定程度,绝不会产生这样的错觉。

5、你怎样看待清兵卫痴迷于葫芦一事?

明确:每个人都有发展个性的权利,对于自己的兴趣爱好应当坚持不懈。而家长、老师由于年龄的差距,有时会无法理解孩子的想法,从而盲目地加以阻拦,甚至会断送孩子的前程。

同学们正处在青春期,对外界的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对社会上的一些东西还相对缺乏辨别力,家长、老师的引导能起一定的导向作用,可以为学生指明道路。

四、教师小结:

清兵卫独到的审美能力及天赋被扼杀的悲剧在今天仍时有上演,它告诉我们:一方面要积极培养自己的兴趣,因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问必须合乎自己的兴趣,方可以得益;另一方面也要注意辩证地对待个性,个性也有好有坏,不能盲目坚持,不能以坚持个性为拒绝别人善意的批评。这样,我们才能更全面、更健康地发展自己的个性。

五、布置作业:研讨与练习二。

六、板书设计:

8、清兵卫与葫芦

1、放弃葫芦、热衷绘画(倒叙设悬)2、痴迷葫芦、随时关注(铺垫下文)3、独

特个性、性格执拗(独特眼光)4、没收葫芦、价值六百(鲜明对比)5、弃葫爱画、父又嘀咕(言尽意存)

————呼吁尊重少年的个性。


相关内容

  • 清兵卫与葫芦导学案1
  • <清兵卫与葫芦>导学案 学习目标: 1. 了解志贺直哉其人其作:把握小说情节的基本模式,体会情节中的"摇摆"及结尾的跌宕:领会作品的内容与主旨. 2.通过学习体验,引发学生对个性的解读,正确培养自己的兴趣和个性的同时,学会尊重别人的兴趣和个性. 学习重点:把握小说情节 ...

  • 续写清兵卫与葫芦字作文
  • 续写:清兵卫与葫芦字作文 小编导语:这是清兵卫与葫芦续写作文,清兵卫与葫芦是语文课文,小编整理了清兵卫与葫芦续写800字作文,续写作文中清兵卫还会发生哪些有趣的故事呢,让我们一同欣赏吧.更多关于清兵卫与葫芦续写作文尽在百度攻略. 自打清兵卫的葫芦被他的父亲一个一个用铁锤砸碎后,清兵卫彻底绝望地放弃了 ...

  • 中学语文教学论论文
  • 从案例分析看高中语文选修课的生成性教学 --以外国小说<清兵卫与葫芦>欣赏课为例 摘要: 新课改积极倡导动态生成的课堂教学形式,要求促进学生 主动地.生动活泼地学习.本文以一堂成功的高中语文选修课--外 国小说<清兵卫与葫芦>欣赏课为案例,来探讨现今高中语文选修课 的教学现状 ...

  • 清兵卫与葫芦
  • <清兵卫与葫芦>导学案 一.学习目标 1:复习话题知识,了解志贺直哉其人其作. 2:把握小说情节的基本模式,体会情节中的"摇摆"及结尾的跌宕:领会作品的内容主旨. 3:理解作品中所表达的追求个性自由发展的期望和坚持个性解放.人道主义的精神追求. 二.重点难点:把握小说 ...

  • 续写[清兵卫与葫芦]
  • 续写<清兵卫与葫芦> 一.总体构思: 学生刚刚学完<清兵卫与葫芦>一文,并且尝试编排.表演了课本剧,为续写小说打下了良好的基础.这节写作课可以看作是<清兵卫与葫芦>一文教学的延伸,教师要有效利用学生已经高涨的阅读热情.学习兴趣和青少年特有强烈的好奇心,通过对话.交 ...

  • 清兵卫与葫芦基础知识及同步练习
  • <清兵卫与葫芦>基础知识及同步练习 [知识储备] 1.字词积累 热衷:十分爱好某种活动. 茶卤l :很浓的茶水. 熠y 熠y :形容闪光发亮. 乖觉:机警.聪敏. 哆嗦:由于生理或心理上受到刺激而身体激动. 战战兢兢:形容因害怕而微微发抖的样子. 呵h 叱ch :发怒吆喝. 名伶l ng ...

  • 清兵卫与葫芦学案
  • <外国小说欣赏>第五单元<清兵卫与葫芦>导学案 1.记熟文学常识及"卤""模样"等重要字词 . ....2 反复诵读小说,概括情节,仔细体会情节设计妙处. 3 领会作品主旨:要尊重个性,让个性自由发展. [自学案] 一.走近作者,识记要 ...

  • 九年级上册作文
  • 九年级上册 第一单元 倾吐心声 中学生活是五彩斑斓的,其中一定有许多人.事.物曾经波动过你的心弦: 同学们的情感体验是多种多样的,其中一定有许多喜.怒.哀.乐让你久久不能 忘怀.掬几多生活的浪花,写一篇抒情散文,倾吐你的心声. 要求: 1.写的内容可以自由选择,但必须是自己亲身经历的,是用你火热.敏 ...

  • 语文版九年级上.下册教学参考资料(方便查找)
  • 语文版九年级上.下册教学参考资料(方便查找) 1语文版九年级上合集(19) 1语文版九年级下合集(9) 2语文版九年级上单元练习(43) 2语文版九年级下教学计划(7) 3语文版九年级上期中考试(23) 3语文版九年级下单元练习(19) 4语文版九年级上月考试卷(61) 4语文版九年级下期中考试(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