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交水稻在东南亚各国推广失利

——关于亚洲杂交稻种植的最新消息

国际遗传资源行动组织

20世纪90年代初,杂交稻似乎即将消失。像北美杂交玉米市场一样,建立一个杂交种子市场的梦想牵动着很多公司,然而几年的投资却没有得到任何的回报,使得这些公司非常生气。领导这个项目的机构,国际水稻研究所,经过几年的努力也未能独立地成功生产出一个新品种。中国是唯一大规模种植杂交稻的国家。然而随着国家开始直接给与农民补贴的出现,这种情形每况愈下。

十年过去了,杂交稻又迎来了第二个春天。一项由亚洲发展银行赞助,由联合国粮农组织和国际水稻研究所实施的项目使杂交稻起死回生。跨国种子公司发掘到种子产业有利可图,便使杂交稻在一些国家商业化种植。据国际粮农组织和国际水稻研究所资料显示,杂交稻的种植区域在整个亚洲都有所增加。

2000年,亚洲众多组织共同发布了一篇报道。该报道警示人们:杂交稻的这种激励机制的强度是空前的。这篇报道解释了这种机制将使种子产业应运而生,而且是给转基因水稻提供了垫脚石;它还揭示了从跨国公司到国际机构(联合国粮农组织、国际水稻研究所和亚洲发展银行),从政府到民间组织,不同性质的机构在这种机制中分别扮演的不同角色。报道指出,农民从杂交稻中获利微薄,因为杂交稻种价格昂贵,而且每年得重新买种。此外,杂交稻易感染病虫害,而且米的营养价值不高,米价却相对偏低。如果杂交稻的种植面积不断扩大,那么正如它的倡导者所宣称的,这不仅是因为政府的直接补贴,还因为现在没有其他更好的选择。

这是2000年的最新消息。让我们静观这些杂交稻种植区及其鼓励机制的变化吧。现在走近这些国家,看看杂交稻是如何影响不同亚洲国家的农民。

亚洲杂交稻种植概况

自从2002年以来,亚洲杂交稻的种植区域总体上没有太大的变化。目前,世界上最大的杂交稻生产国,中国的种植面积自1997年以来有缩减,而且主要集中在东南和中南地区。在有着10年杂交稻市场的印度,最早种植杂交稻的地区已经不再种植了,而仅在政府管辖的小面积区域和种子产业的“田间示范项目”的试验田里种有杂交稻。2000年,杂交稻有进入巴基斯坦、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和斯里兰卡的迹象。然而实际上,现在这些国家很少或根本没有种植杂交稻。引领亚洲水稻生产国之一的泰国也没有杂交稻的市场。国际粮农组织在缅甸发展杂交稻的努力也收效甚微,因为整个国家仅有零星几块稻田里培育了从中国进口的杂交稻种。老挝情况的也一样。在孟加拉国,杂交稻的市场也没有期望中的生气蓬勃。市场依然很有限,而且里面多是从中国和印度进口的品种,而这些品种又不能适应当地的气候。

越南和菲律宾是自2000年以来仅有的两个杂交稻生产有所增加的国家。不过在越南,杂交稻仅在北部地区种植,而且种子主要从中国进口。相比而言,菲律宾可能有更多的当地杂交稻种生产,但这些也是在国家的补贴和大力支持下幸存下来的。2004年,种植的杂交稻区域的面积为17万公顷,这与政府40万公顷的目标相差甚远。

表1 亚洲杂交稻的生产情况

国家     种植杂交稻的面积(公顷)     种植杂交稻的面积与总稻田面积的比率%

1997年     2001年       2003年       2003年

中国     17,708,000     15,821,000     15,210,000      52%

越南     187,000          480,000          600,000          8%

印度     120,000          200,000*   <200,000*    <1%

菲律宾   500                90,000           107,000           3%

孟加拉国 0                   20,000            49,655           <1%

缅甸     0                   10,000            未知           -

巴基斯坦 0                   0                    试验田         -

来源:1997和2001年的数据来自国际粮农组织的数据统计,2003年来自官方数据统计,具体出处不详。

*基于杂交稻育种者提供的数据,国际水稻研究所统计了2001和2003年的数据分别为20万和28万公顷。然而没有2003年的官方数据统计。据印度一位主要的杂交稻研究员Aldas Janaiah 所言,目前杂交稻仅限于在小范围的示范农田里种植。

鼓励机制仍在继续

杂交稻在亚洲的推广速度很慢,不时还出现倒退现象。但是,这些都没有令倡导者却步。杂交稻的支持者,联合国粮农组织2004对水稻特别关注,并把2004年定为“国际稻米年”。国际水稻研究所在亚洲发展银行的支持下也继续扮演着他在杂交稻推广中的主要角色,并提供了新的亲本、技术支持与技术援助,以争取使各国政府采取有利于该产业发展的优惠政策。国际水稻研究所最近考虑了亚太种子协会的建议,即与私营企业合作,形成财团的模式,其中每个参与的公司只需付会员费即可在一段时间内享用国际水稻研究所杂交稻亲本的特权。国际水稻研究所曾表示不赞成使其管理方式产业化的提议,但现在他却在发展另一种形式的产业化管理。

同时,此时私企比以往更有决心使杂交稻得到更大的推广。越来越多的种子公司和民间组织也参与进来,其中许多机构或单位进口种子或从国外获得生产杂交稻种的许可,尤其是从中国。仅有少数美国和欧洲的跨国公司自己育种,他们正试图在当地建立自己的威信。同时并存的也有许多具有一定影响力的中国和印度公司。

表2 亚洲主要的杂交稻种子公司

公司

子公司或合资企业

拜耳(德国)

国际杂交稻(印度)公司

杜邦子公司先锋国际育种公司(美国)

南方石化工业公司(印度)

东西方种子公司(新西兰)

杂交水稻股份公司(菲律宾)

孟山都(美国)

孟三度生物技术公司(印度)

希里拉姆生物种子遗传公司 (印度)

先正达(瑞士)

袁隆平农业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中国)

?            科学咨询委员会(菲律宾)

?            护卫水稻 (巴基斯坦)公司

?            邦冈普萨卡公司(印度尼西亚)

?            伊斯兰集团农场公司(孟加拉国)

来源:公司网站、报告和出版物

印度和中国正逐渐成为亚洲杂交稻种产业的中心地带。这两个国家拥有培育杂交稻的优越条件:潜在的巨大市场、得天独厚的气候、相关种子法规的不完善、公共研究项目和私企相结合的强大阵容及廉价劳动力。

印度是拜耳、杜邦、孟山都、希里拉姆生物种子遗传公司及先正达等大公司的主要杂交稻种栽培基地。这些公司都渴望打开印度市场的大门并以印度为基地把种子出口到孟加拉国、印度尼西亚和越南。几乎有一半的种子收入来自印度大米市场的杜邦公司告诉印度时代杂志:“我们的推算再简单不过了。目前,水稻种植者每年仅购买1900吨杂交稻种。这换算过来就是在印度仅有0.3%的杂交稻种植面积。我们的初级目标是使之到达1200万公顷,即意味着杂交稻种植面积占稻田总面积的1%。相比一半以上的稻田都种有杂交稻的中国来说,这样引导印度朝这一方向发展对于我们而言无疑是一个契机。”

然而,杜邦和其他种子集团一路颠簸,至今还未生产出一种让印度人拍案叫好的杂交稻品种。印度的杂交稻种植面积日益缩减,因为曾经种植过的农民不愿再次冒险。同时这些公司还得面对大众冷眼对待他们一心想前进和控制市场所付出的努力。

先正达在与印度赖布尔甘地农业大学的一次争议中,不得不半退下来。甘地农业大学把20世纪90年代从当地农民那儿收集到的1.9万余种水稻品种的商品化权授予先正达。先正达原计划给甘地农业大学支付使用费后把收集到的这些品种用于一项杂交稻培育项目,进而推出上市的杂交稻新品种。这条新闻2002年11月在当地的报纸上曝光后,引发了公众的反对,这个交易随后也泡汤了。

菲律宾也竭力使自己在杂交稻种企业中扮演主角。在菲律宾,孟山都公司进行着从嘉吉公司那儿购买的稻种培育试验,东西方种子公司的子公司杂交稻公司也如此,正进行着从国际水稻研究所那儿购买的亲本实验。然而,菲律宾的种子培育条件实在有限,以致政府以补贴的方式购买种子或直接补贴现金(180美元)的方式鼓励农民生产稻种,如:稻白叶枯病消毒剂和有机肥一样得到最高的补贴。这样大量的优惠和大力推广使得其他农民纷纷购买那些种子。不过尽管有了政府的大力支持,中国价格实惠的杂交稻种不断涌进来的状况还是冲击了它的发展。

中国在培育杂交稻种产业中仍然处于重要地位,而且近年来通过在美洲和亚洲的实践,中国的稻种产业已经由一个民族产业变成了全球化产业。中国公司与其美国和欧洲的竞争对手的不同之处在于他们同国家紧密地联系起来,以及许多他们在国际上的活动也限于谈许可证协议、合资企业甚至搞捐赠。不过随着中国对外国种子公司的准入及本国跨国种子公司的建立,这种情况日益改变。

更多 :http://club3.cat898.com/newbbs/dispbbs.asp?BoardID=1&ID=2432171

===================================================================

破坏土地: 全球仍在继续推进杂交水稻种植

文章提交者:尼康 加帖在 猫眼看人 【凯迪网络】 http://www.kdnet.net

破坏土地: 全球仍在继续推进杂交水稻种植

--------------------------------------------------------------------------------

国际遗传资源行动组织

种子行业将无所不用其极的阻止农民保存种子,因为从种子上赚大钱的唯一方法就是迫使农民每年都向种子公司购买种子。水稻,作为世界最重要的作物之一,杂交品种(那种本来不育的,可谓“自杀型种子”)毋容置疑会受到推崇。当然种子公司想让人们相信推崇杂交稻的背后还有其他的原因。于是他们谈论可以给农民带来高产量和高利润。但如果你到田地里察看实情,其实所有的一切都没有实现。

破坏土壤的凶手

全球对杂交稻的推崇仍在继续……

国际遗传资源行动组织公布了一篇报告,其中记录了杂交水稻在亚洲令人沮丧的情况。尽管有着高产量的承诺,杂交稻却在农田里遭遇惨败的下场。据说唯一从中获得成功的国家就只有杂交稻神话的诞生地——中国。在中国发生的情况似乎有所不同,于是我们决定2006年前往中国去听听那里的农民们是怎么说的。

他们的故事证实了我们对于中国成功的怀疑。科学家们在实验室里得出的产量与农民在田地里得出的产量之间存在着很大差距。一些农民表示产量根本没有增加,而那些产量有所增长的地方,主要依靠大量的使用化肥农药和稳定的灌溉体系。我们遇到的中国农民告诉我们:种植杂交稻三年之后,他们贫困如旧。在一些亚洲国家,农民还在种植杂交稻,这通常只是因为政府项目资助或是像中国和缅甸一样,农民没有其他选择。就连长期支持杂交稻的世界银行也通过其资助的国际水稻研究机构开始认识到这类项目是如何误导水稻种植的。在今年早期出版的一篇报告中,世界银行抨击了菲律宾政府,认为其杂交稻津贴是社会资源的极大浪费。然而政府仍旧泰然自若地用他们雄心勃勃的项目来推动着杂交稻的发展。

在亚洲和非洲,杂交稻被吹捧为满足食品安全蓬勃发展的关键。它与包括石油开采或农用燃料生产的广泛合作协议一起,被看作可以应对迫近的能源危机的重要元素。

发展中国家并非杂交稻的唯一生产者。西班牙、意大利和其他欧洲国家也通过联合国粮农组织在地中海气候地区的区域合作研究网络Medrice进行着田间试验。

跨国公司和中国的种子帝国

中国是涌现出来的这些跨国稻种企业的中心。有些加入这稻种竞争的是有名的跨国企业,比如:农药和种子大亨拜尔、杜邦和孟山都和农业综合企业巨头CharoenPokphand。在中国内外运作的中国公司可能不是很有名,但他们也沿着这些大型种子公司的道路在发展,甚至更具侵略性。杂交稻的确是他们登上全球种子行业舞台的入口,而且他们还有中国政府在国际上日益强大的形象作为后盾。正像孟山都和其他公司希望通过与中国种子公司合作进入中国种子市场,中国企业也与国外工业和政府部门关系密切,从而确保他们在国外市场的一席之地。于是,我们在印度尼西亚和越南这些地方常看到大量的小企业与中国公司合作销售中国产的杂交稻。

迄今为止,最著名的一个合并案就涉及一家中国种子公司。2007年7月,法国维勒默罕公司(世界第四大种子公司)收购了袁隆平高科技农业(中国最大的种子公司之一,也是杂交稻的主要供应商)46.5%的股份。许多中国公司都与中国公共农业研究体系紧密联系或脱离。该体系常通过国际发展协定取消其公司的交易。例如:中国农业科学院与马来西亚和印度尼西亚政府建立合作伙伴关系,在这些国家设立种子研究中心,并将其作为中国企业和当地公司合资杂交稻项目的基础。四川农大——四川农业大学水稻研究所的一个私立分支机构正在与缅甸政府合作。

在马达加斯加,中国将建立一个耗资一百二十八万美元的杂交稻发展中心。该中心是中国为促进农业生产而努力的一部分。这是中国许诺将在非洲国家(包括:塞拉利昂、莫桑比克、加纳、埃及和尼日利亚)开展的十个农业技术项目之一。在利比里亚,中国和利比里亚农业技术合作开展的杂交稻种植技术集中培训项目最近得到了总统EllenJohnson-Sirleaf的称赞。据报道,受此项目影响,利比里亚计划明年建立一所农业学院。

国际水稻研究所黯然引退

在推崇杂交稻的进程中有一些事情显得尤为突出,那就是推崇在热带地区发展杂交稻的私有机构国际水稻研究黯然引退了。在它2007年至2015年的战略计划中,只提及“带来希望、改善生活”,而杂交稻却消声灭迹了。IRRI逐渐退出,不再与四处签约合作设立杂交稻研究中心的中国抗衡了吗?

好像跨国公司和中国企业已经控制住这场竞争战的阵线,所以可能已经不再需要国际水稻研究的育种项目。IRRI真的非常适合激烈的农业研究私人化领域:整个IRRI的杂交稻工作都是为了激励私有种子工业。毋容置疑IRRI其他的工作也是“异曲同工”,就如它的转基因水稻研究。今年早些时候,IRRI与印度尼西亚达成研究协议:支持发展高产量、高质量和抗病虫害的改良型水稻品种。这听上去像是它在菲律宾开展的转基因细菌疫病水稻试验(该试验因受公众抗议而停止)的复苏。同样地,据报道,IRRI正在进行转基因研究,开发“C4水稻”。据推测该水稻能够推进作物的光合作用,从而使作物产出更多的谷粒,就像C4植物的玉米一样。它还在继续生产取得专利的“黄金大米”——由Syngenta掌控的ß胡萝卜素更多的转基因水稻品种。

===========================================================================

人 们知道,在我国粮食作物的种植中,水稻并不占大部分,其他大量的还有小麦、玉米、大豆、高粱等等,在这各类作物品种的改良中我国科技工作者的成就可谓是群 星灿烂、层出不穷。例如著名农业科学家李振声研究杂交小麦,反复试验十多年,取得了成功,新品种使小麦亩产增长25%、在七十年代就达700多斤。还有被 称为“中国杂交玉米之父”的李登海,培育的玉米新品种在1975年就达到亩产1024斤,比建国初提高了两倍以上。如今已经更新升级了数十代,等等。更多 的专家是默默无闻的。他们对我国粮食生产的贡献都是功在千秋。因此说,尽管袁隆平的杂交水稻名声国内外,但它在实际上并没有对我国粮食的总体产量造成决定 性的影响。

尤其是从七十年代初以后,科研部门把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新技术应用于农作物育种,培养成水稻、小麦、棉花、玉米、谷子、大 豆、油菜等几十个新品种,不仅使农作物产量提高、生长期缩短,而且具有抗病虫害等特点。从这时起,中国在改良品种、消除病虫害等方面的成就逐渐领先世界, 对东南亚以及全世界农业发展产生很大影响。正是这些新的科技成果的推广成为中国农业产量大幅度增长的一个重要原因。

与此同时,玉米、 棉花、油料等其它农作物也都陆续发生了“种子革命”,使农作物的产量和品质不断得到提高和改良。以山东粮食产区为例,七十年代中后期,培育并推广的小麦 “山农辐63”、“烟农15号”等良种,单产较以前选育的“泰山1号”等良种约增长20%-30%;玉米倍育并推广的“丹玉6号”、“鲁单33号”、“鲁 单36号”、“烟单14号”、“掖单2号”等良种,单产较以前选育的“烟三6号”、“群单105号”、“鲁三9号”等良种约增长20%-40%。1976 年山东省棉花研究所用辐射育种新技术培育出“鲁棉一号”良棉,在全省大面积推广,使棉花获得大丰收。其他各省同样都培育出了许多优良品种。

在七十年代,各地广泛开展了“科学种田”试验,取得了许多成果。如湖南省、福建省等地区的农科所和社队进行的麦稻三熟种植试验,平均年亩产达到2000 多斤。江苏省农业科学院研究员、农民科学家陈永康,经过多年试验,在1979年成功种植稻麦两熟高产田,平均年亩产达到2320斤。

在防治病虫害方面,1968年我国有关科研部门就解决了马铃薯退化等问题,尤其是消灭了数千年来危害中国农业安全的蝗灾,取得了重大成果。在灭虫农药的研究和使用方面更是频繁的更新换代,对保护粮食作物安全、提高产量也起了普遍作用。

根据国家统计部门统计的结果,从1962年到1979年,十七八年的时间内全国粮食产量都是持续增长,基本上没有出现过任何一年减产、滑坡的状况。连中 共中央《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也承认:即使在“文革”时期,全国粮食生产也“保持了比较稳定的增长”。仅从1965年至1978年来说, 粮食产量就由19452万吨增至30475万吨,十多年间增长了56.7%,年均增长率是3.9%,大大超过了改革开放以来的年均增长速度。1979年全 国粮食总产量达6642.3亿斤,全国人均占有粮食达到684斤,这不仅超过了历史上最高水平,而且比改革24年以后的2003年(人均670斤)还 高!1979年全国猪牛羊肉产量1062.4万吨,比1957年增长266.59%等。这充分说明到七十年代末中国食品安全问题就已经解决,绝大多数人实 现了温饱,从总体上解决了人民的吃饭问题。

按照袁隆平本人的说法,他的杂交水稻从1976年推广到2006年,在全国共累计推广种植 56亿亩,增加产量共计5200多亿斤。如果按照这种说法(在媒体上的几种说法并不一致),就是平均每年增加170多亿斤。这个数字只占2006年全国粮 食总产量(9800亿斤)的1.7%左右。而实际上,据当时新华社的报道,1979年我国杂交水稻的种植推广,总共面积7600万亩,共增产稻谷78亿 斤。(新华社新闻1980年2月9日)我们无法知道其中袁隆平的品种占多少数量,就按最高估有三分之一是袁隆平的品种的成就,那就是增产稻谷26亿斤。这 个数字只占1979年全国粮食总产量(6642.3亿斤)0.39%。这么小的比重对全国大局来说是无足轻重,又怎么谈得上是它“解决了中国人吃饭问题” 的呢?怎能说出:"没有袁隆平,中国人会饿死,袁隆平养活了十三亿中国人”的大话?难道说中国老百姓就这么好忽悠吗!

稍有农业常识的 人们都知道,农业产量的增长是综合条件造成的结果,决不是单由种子的改良这一种因素达到的。任何优良品种的大面积生产也必须要在水利、土垠改良、化肥、防 治病虫害,土地耕作等条件基础上才可能实现。从根本上说,中国农业的翻身是广大农民治山治水、大搞农田基本建设、大力发展支农工业和农业科技,全面改变生 产条件的基础上实现的。然而人们看到,在目前主流媒体的宣传中,新中国整个上一代广大农村干部群众和全体科技工作者为解决中国人民吃饭问题所做的决定性贡 献都不见了,而唯独只是袁隆平大师的杂交水稻!可悲啊,今天的主流媒体!

=====================================================================

。。。。。。更多 :http://club3.cat898.com/newbbs/dispbbs.asp?BoardID=1&ID=2432171

——关于亚洲杂交稻种植的最新消息

国际遗传资源行动组织

20世纪90年代初,杂交稻似乎即将消失。像北美杂交玉米市场一样,建立一个杂交种子市场的梦想牵动着很多公司,然而几年的投资却没有得到任何的回报,使得这些公司非常生气。领导这个项目的机构,国际水稻研究所,经过几年的努力也未能独立地成功生产出一个新品种。中国是唯一大规模种植杂交稻的国家。然而随着国家开始直接给与农民补贴的出现,这种情形每况愈下。

十年过去了,杂交稻又迎来了第二个春天。一项由亚洲发展银行赞助,由联合国粮农组织和国际水稻研究所实施的项目使杂交稻起死回生。跨国种子公司发掘到种子产业有利可图,便使杂交稻在一些国家商业化种植。据国际粮农组织和国际水稻研究所资料显示,杂交稻的种植区域在整个亚洲都有所增加。

2000年,亚洲众多组织共同发布了一篇报道。该报道警示人们:杂交稻的这种激励机制的强度是空前的。这篇报道解释了这种机制将使种子产业应运而生,而且是给转基因水稻提供了垫脚石;它还揭示了从跨国公司到国际机构(联合国粮农组织、国际水稻研究所和亚洲发展银行),从政府到民间组织,不同性质的机构在这种机制中分别扮演的不同角色。报道指出,农民从杂交稻中获利微薄,因为杂交稻种价格昂贵,而且每年得重新买种。此外,杂交稻易感染病虫害,而且米的营养价值不高,米价却相对偏低。如果杂交稻的种植面积不断扩大,那么正如它的倡导者所宣称的,这不仅是因为政府的直接补贴,还因为现在没有其他更好的选择。

这是2000年的最新消息。让我们静观这些杂交稻种植区及其鼓励机制的变化吧。现在走近这些国家,看看杂交稻是如何影响不同亚洲国家的农民。

亚洲杂交稻种植概况

自从2002年以来,亚洲杂交稻的种植区域总体上没有太大的变化。目前,世界上最大的杂交稻生产国,中国的种植面积自1997年以来有缩减,而且主要集中在东南和中南地区。在有着10年杂交稻市场的印度,最早种植杂交稻的地区已经不再种植了,而仅在政府管辖的小面积区域和种子产业的“田间示范项目”的试验田里种有杂交稻。2000年,杂交稻有进入巴基斯坦、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和斯里兰卡的迹象。然而实际上,现在这些国家很少或根本没有种植杂交稻。引领亚洲水稻生产国之一的泰国也没有杂交稻的市场。国际粮农组织在缅甸发展杂交稻的努力也收效甚微,因为整个国家仅有零星几块稻田里培育了从中国进口的杂交稻种。老挝情况的也一样。在孟加拉国,杂交稻的市场也没有期望中的生气蓬勃。市场依然很有限,而且里面多是从中国和印度进口的品种,而这些品种又不能适应当地的气候。

越南和菲律宾是自2000年以来仅有的两个杂交稻生产有所增加的国家。不过在越南,杂交稻仅在北部地区种植,而且种子主要从中国进口。相比而言,菲律宾可能有更多的当地杂交稻种生产,但这些也是在国家的补贴和大力支持下幸存下来的。2004年,种植的杂交稻区域的面积为17万公顷,这与政府40万公顷的目标相差甚远。

表1 亚洲杂交稻的生产情况

国家     种植杂交稻的面积(公顷)     种植杂交稻的面积与总稻田面积的比率%

1997年     2001年       2003年       2003年

中国     17,708,000     15,821,000     15,210,000      52%

越南     187,000          480,000          600,000          8%

印度     120,000          200,000*   <200,000*    <1%

菲律宾   500                90,000           107,000           3%

孟加拉国 0                   20,000            49,655           <1%

缅甸     0                   10,000            未知           -

巴基斯坦 0                   0                    试验田         -

来源:1997和2001年的数据来自国际粮农组织的数据统计,2003年来自官方数据统计,具体出处不详。

*基于杂交稻育种者提供的数据,国际水稻研究所统计了2001和2003年的数据分别为20万和28万公顷。然而没有2003年的官方数据统计。据印度一位主要的杂交稻研究员Aldas Janaiah 所言,目前杂交稻仅限于在小范围的示范农田里种植。

鼓励机制仍在继续

杂交稻在亚洲的推广速度很慢,不时还出现倒退现象。但是,这些都没有令倡导者却步。杂交稻的支持者,联合国粮农组织2004对水稻特别关注,并把2004年定为“国际稻米年”。国际水稻研究所在亚洲发展银行的支持下也继续扮演着他在杂交稻推广中的主要角色,并提供了新的亲本、技术支持与技术援助,以争取使各国政府采取有利于该产业发展的优惠政策。国际水稻研究所最近考虑了亚太种子协会的建议,即与私营企业合作,形成财团的模式,其中每个参与的公司只需付会员费即可在一段时间内享用国际水稻研究所杂交稻亲本的特权。国际水稻研究所曾表示不赞成使其管理方式产业化的提议,但现在他却在发展另一种形式的产业化管理。

同时,此时私企比以往更有决心使杂交稻得到更大的推广。越来越多的种子公司和民间组织也参与进来,其中许多机构或单位进口种子或从国外获得生产杂交稻种的许可,尤其是从中国。仅有少数美国和欧洲的跨国公司自己育种,他们正试图在当地建立自己的威信。同时并存的也有许多具有一定影响力的中国和印度公司。

表2 亚洲主要的杂交稻种子公司

公司

子公司或合资企业

拜耳(德国)

国际杂交稻(印度)公司

杜邦子公司先锋国际育种公司(美国)

南方石化工业公司(印度)

东西方种子公司(新西兰)

杂交水稻股份公司(菲律宾)

孟山都(美国)

孟三度生物技术公司(印度)

希里拉姆生物种子遗传公司 (印度)

先正达(瑞士)

袁隆平农业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中国)

?            科学咨询委员会(菲律宾)

?            护卫水稻 (巴基斯坦)公司

?            邦冈普萨卡公司(印度尼西亚)

?            伊斯兰集团农场公司(孟加拉国)

来源:公司网站、报告和出版物

印度和中国正逐渐成为亚洲杂交稻种产业的中心地带。这两个国家拥有培育杂交稻的优越条件:潜在的巨大市场、得天独厚的气候、相关种子法规的不完善、公共研究项目和私企相结合的强大阵容及廉价劳动力。

印度是拜耳、杜邦、孟山都、希里拉姆生物种子遗传公司及先正达等大公司的主要杂交稻种栽培基地。这些公司都渴望打开印度市场的大门并以印度为基地把种子出口到孟加拉国、印度尼西亚和越南。几乎有一半的种子收入来自印度大米市场的杜邦公司告诉印度时代杂志:“我们的推算再简单不过了。目前,水稻种植者每年仅购买1900吨杂交稻种。这换算过来就是在印度仅有0.3%的杂交稻种植面积。我们的初级目标是使之到达1200万公顷,即意味着杂交稻种植面积占稻田总面积的1%。相比一半以上的稻田都种有杂交稻的中国来说,这样引导印度朝这一方向发展对于我们而言无疑是一个契机。”

然而,杜邦和其他种子集团一路颠簸,至今还未生产出一种让印度人拍案叫好的杂交稻品种。印度的杂交稻种植面积日益缩减,因为曾经种植过的农民不愿再次冒险。同时这些公司还得面对大众冷眼对待他们一心想前进和控制市场所付出的努力。

先正达在与印度赖布尔甘地农业大学的一次争议中,不得不半退下来。甘地农业大学把20世纪90年代从当地农民那儿收集到的1.9万余种水稻品种的商品化权授予先正达。先正达原计划给甘地农业大学支付使用费后把收集到的这些品种用于一项杂交稻培育项目,进而推出上市的杂交稻新品种。这条新闻2002年11月在当地的报纸上曝光后,引发了公众的反对,这个交易随后也泡汤了。

菲律宾也竭力使自己在杂交稻种企业中扮演主角。在菲律宾,孟山都公司进行着从嘉吉公司那儿购买的稻种培育试验,东西方种子公司的子公司杂交稻公司也如此,正进行着从国际水稻研究所那儿购买的亲本实验。然而,菲律宾的种子培育条件实在有限,以致政府以补贴的方式购买种子或直接补贴现金(180美元)的方式鼓励农民生产稻种,如:稻白叶枯病消毒剂和有机肥一样得到最高的补贴。这样大量的优惠和大力推广使得其他农民纷纷购买那些种子。不过尽管有了政府的大力支持,中国价格实惠的杂交稻种不断涌进来的状况还是冲击了它的发展。

中国在培育杂交稻种产业中仍然处于重要地位,而且近年来通过在美洲和亚洲的实践,中国的稻种产业已经由一个民族产业变成了全球化产业。中国公司与其美国和欧洲的竞争对手的不同之处在于他们同国家紧密地联系起来,以及许多他们在国际上的活动也限于谈许可证协议、合资企业甚至搞捐赠。不过随着中国对外国种子公司的准入及本国跨国种子公司的建立,这种情况日益改变。

更多 :http://club3.cat898.com/newbbs/dispbbs.asp?BoardID=1&ID=2432171

===================================================================

破坏土地: 全球仍在继续推进杂交水稻种植

文章提交者:尼康 加帖在 猫眼看人 【凯迪网络】 http://www.kdnet.net

破坏土地: 全球仍在继续推进杂交水稻种植

--------------------------------------------------------------------------------

国际遗传资源行动组织

种子行业将无所不用其极的阻止农民保存种子,因为从种子上赚大钱的唯一方法就是迫使农民每年都向种子公司购买种子。水稻,作为世界最重要的作物之一,杂交品种(那种本来不育的,可谓“自杀型种子”)毋容置疑会受到推崇。当然种子公司想让人们相信推崇杂交稻的背后还有其他的原因。于是他们谈论可以给农民带来高产量和高利润。但如果你到田地里察看实情,其实所有的一切都没有实现。

破坏土壤的凶手

全球对杂交稻的推崇仍在继续……

国际遗传资源行动组织公布了一篇报告,其中记录了杂交水稻在亚洲令人沮丧的情况。尽管有着高产量的承诺,杂交稻却在农田里遭遇惨败的下场。据说唯一从中获得成功的国家就只有杂交稻神话的诞生地——中国。在中国发生的情况似乎有所不同,于是我们决定2006年前往中国去听听那里的农民们是怎么说的。

他们的故事证实了我们对于中国成功的怀疑。科学家们在实验室里得出的产量与农民在田地里得出的产量之间存在着很大差距。一些农民表示产量根本没有增加,而那些产量有所增长的地方,主要依靠大量的使用化肥农药和稳定的灌溉体系。我们遇到的中国农民告诉我们:种植杂交稻三年之后,他们贫困如旧。在一些亚洲国家,农民还在种植杂交稻,这通常只是因为政府项目资助或是像中国和缅甸一样,农民没有其他选择。就连长期支持杂交稻的世界银行也通过其资助的国际水稻研究机构开始认识到这类项目是如何误导水稻种植的。在今年早期出版的一篇报告中,世界银行抨击了菲律宾政府,认为其杂交稻津贴是社会资源的极大浪费。然而政府仍旧泰然自若地用他们雄心勃勃的项目来推动着杂交稻的发展。

在亚洲和非洲,杂交稻被吹捧为满足食品安全蓬勃发展的关键。它与包括石油开采或农用燃料生产的广泛合作协议一起,被看作可以应对迫近的能源危机的重要元素。

发展中国家并非杂交稻的唯一生产者。西班牙、意大利和其他欧洲国家也通过联合国粮农组织在地中海气候地区的区域合作研究网络Medrice进行着田间试验。

跨国公司和中国的种子帝国

中国是涌现出来的这些跨国稻种企业的中心。有些加入这稻种竞争的是有名的跨国企业,比如:农药和种子大亨拜尔、杜邦和孟山都和农业综合企业巨头CharoenPokphand。在中国内外运作的中国公司可能不是很有名,但他们也沿着这些大型种子公司的道路在发展,甚至更具侵略性。杂交稻的确是他们登上全球种子行业舞台的入口,而且他们还有中国政府在国际上日益强大的形象作为后盾。正像孟山都和其他公司希望通过与中国种子公司合作进入中国种子市场,中国企业也与国外工业和政府部门关系密切,从而确保他们在国外市场的一席之地。于是,我们在印度尼西亚和越南这些地方常看到大量的小企业与中国公司合作销售中国产的杂交稻。

迄今为止,最著名的一个合并案就涉及一家中国种子公司。2007年7月,法国维勒默罕公司(世界第四大种子公司)收购了袁隆平高科技农业(中国最大的种子公司之一,也是杂交稻的主要供应商)46.5%的股份。许多中国公司都与中国公共农业研究体系紧密联系或脱离。该体系常通过国际发展协定取消其公司的交易。例如:中国农业科学院与马来西亚和印度尼西亚政府建立合作伙伴关系,在这些国家设立种子研究中心,并将其作为中国企业和当地公司合资杂交稻项目的基础。四川农大——四川农业大学水稻研究所的一个私立分支机构正在与缅甸政府合作。

在马达加斯加,中国将建立一个耗资一百二十八万美元的杂交稻发展中心。该中心是中国为促进农业生产而努力的一部分。这是中国许诺将在非洲国家(包括:塞拉利昂、莫桑比克、加纳、埃及和尼日利亚)开展的十个农业技术项目之一。在利比里亚,中国和利比里亚农业技术合作开展的杂交稻种植技术集中培训项目最近得到了总统EllenJohnson-Sirleaf的称赞。据报道,受此项目影响,利比里亚计划明年建立一所农业学院。

国际水稻研究所黯然引退

在推崇杂交稻的进程中有一些事情显得尤为突出,那就是推崇在热带地区发展杂交稻的私有机构国际水稻研究黯然引退了。在它2007年至2015年的战略计划中,只提及“带来希望、改善生活”,而杂交稻却消声灭迹了。IRRI逐渐退出,不再与四处签约合作设立杂交稻研究中心的中国抗衡了吗?

好像跨国公司和中国企业已经控制住这场竞争战的阵线,所以可能已经不再需要国际水稻研究的育种项目。IRRI真的非常适合激烈的农业研究私人化领域:整个IRRI的杂交稻工作都是为了激励私有种子工业。毋容置疑IRRI其他的工作也是“异曲同工”,就如它的转基因水稻研究。今年早些时候,IRRI与印度尼西亚达成研究协议:支持发展高产量、高质量和抗病虫害的改良型水稻品种。这听上去像是它在菲律宾开展的转基因细菌疫病水稻试验(该试验因受公众抗议而停止)的复苏。同样地,据报道,IRRI正在进行转基因研究,开发“C4水稻”。据推测该水稻能够推进作物的光合作用,从而使作物产出更多的谷粒,就像C4植物的玉米一样。它还在继续生产取得专利的“黄金大米”——由Syngenta掌控的ß胡萝卜素更多的转基因水稻品种。

===========================================================================

人 们知道,在我国粮食作物的种植中,水稻并不占大部分,其他大量的还有小麦、玉米、大豆、高粱等等,在这各类作物品种的改良中我国科技工作者的成就可谓是群 星灿烂、层出不穷。例如著名农业科学家李振声研究杂交小麦,反复试验十多年,取得了成功,新品种使小麦亩产增长25%、在七十年代就达700多斤。还有被 称为“中国杂交玉米之父”的李登海,培育的玉米新品种在1975年就达到亩产1024斤,比建国初提高了两倍以上。如今已经更新升级了数十代,等等。更多 的专家是默默无闻的。他们对我国粮食生产的贡献都是功在千秋。因此说,尽管袁隆平的杂交水稻名声国内外,但它在实际上并没有对我国粮食的总体产量造成决定 性的影响。

尤其是从七十年代初以后,科研部门把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新技术应用于农作物育种,培养成水稻、小麦、棉花、玉米、谷子、大 豆、油菜等几十个新品种,不仅使农作物产量提高、生长期缩短,而且具有抗病虫害等特点。从这时起,中国在改良品种、消除病虫害等方面的成就逐渐领先世界, 对东南亚以及全世界农业发展产生很大影响。正是这些新的科技成果的推广成为中国农业产量大幅度增长的一个重要原因。

与此同时,玉米、 棉花、油料等其它农作物也都陆续发生了“种子革命”,使农作物的产量和品质不断得到提高和改良。以山东粮食产区为例,七十年代中后期,培育并推广的小麦 “山农辐63”、“烟农15号”等良种,单产较以前选育的“泰山1号”等良种约增长20%-30%;玉米倍育并推广的“丹玉6号”、“鲁单33号”、“鲁 单36号”、“烟单14号”、“掖单2号”等良种,单产较以前选育的“烟三6号”、“群单105号”、“鲁三9号”等良种约增长20%-40%。1976 年山东省棉花研究所用辐射育种新技术培育出“鲁棉一号”良棉,在全省大面积推广,使棉花获得大丰收。其他各省同样都培育出了许多优良品种。

在七十年代,各地广泛开展了“科学种田”试验,取得了许多成果。如湖南省、福建省等地区的农科所和社队进行的麦稻三熟种植试验,平均年亩产达到2000 多斤。江苏省农业科学院研究员、农民科学家陈永康,经过多年试验,在1979年成功种植稻麦两熟高产田,平均年亩产达到2320斤。

在防治病虫害方面,1968年我国有关科研部门就解决了马铃薯退化等问题,尤其是消灭了数千年来危害中国农业安全的蝗灾,取得了重大成果。在灭虫农药的研究和使用方面更是频繁的更新换代,对保护粮食作物安全、提高产量也起了普遍作用。

根据国家统计部门统计的结果,从1962年到1979年,十七八年的时间内全国粮食产量都是持续增长,基本上没有出现过任何一年减产、滑坡的状况。连中 共中央《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也承认:即使在“文革”时期,全国粮食生产也“保持了比较稳定的增长”。仅从1965年至1978年来说, 粮食产量就由19452万吨增至30475万吨,十多年间增长了56.7%,年均增长率是3.9%,大大超过了改革开放以来的年均增长速度。1979年全 国粮食总产量达6642.3亿斤,全国人均占有粮食达到684斤,这不仅超过了历史上最高水平,而且比改革24年以后的2003年(人均670斤)还 高!1979年全国猪牛羊肉产量1062.4万吨,比1957年增长266.59%等。这充分说明到七十年代末中国食品安全问题就已经解决,绝大多数人实 现了温饱,从总体上解决了人民的吃饭问题。

按照袁隆平本人的说法,他的杂交水稻从1976年推广到2006年,在全国共累计推广种植 56亿亩,增加产量共计5200多亿斤。如果按照这种说法(在媒体上的几种说法并不一致),就是平均每年增加170多亿斤。这个数字只占2006年全国粮 食总产量(9800亿斤)的1.7%左右。而实际上,据当时新华社的报道,1979年我国杂交水稻的种植推广,总共面积7600万亩,共增产稻谷78亿 斤。(新华社新闻1980年2月9日)我们无法知道其中袁隆平的品种占多少数量,就按最高估有三分之一是袁隆平的品种的成就,那就是增产稻谷26亿斤。这 个数字只占1979年全国粮食总产量(6642.3亿斤)0.39%。这么小的比重对全国大局来说是无足轻重,又怎么谈得上是它“解决了中国人吃饭问题” 的呢?怎能说出:"没有袁隆平,中国人会饿死,袁隆平养活了十三亿中国人”的大话?难道说中国老百姓就这么好忽悠吗!

稍有农业常识的 人们都知道,农业产量的增长是综合条件造成的结果,决不是单由种子的改良这一种因素达到的。任何优良品种的大面积生产也必须要在水利、土垠改良、化肥、防 治病虫害,土地耕作等条件基础上才可能实现。从根本上说,中国农业的翻身是广大农民治山治水、大搞农田基本建设、大力发展支农工业和农业科技,全面改变生 产条件的基础上实现的。然而人们看到,在目前主流媒体的宣传中,新中国整个上一代广大农村干部群众和全体科技工作者为解决中国人民吃饭问题所做的决定性贡 献都不见了,而唯独只是袁隆平大师的杂交水稻!可悲啊,今天的主流媒体!

=====================================================================

。。。。。。更多 :http://club3.cat898.com/newbbs/dispbbs.asp?BoardID=1&ID=2432171


相关内容

  • 西南地区水稻产业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与对策
  • 贵州农业科学2016,44(7):142-146 GuizhouAgriculturalSciences [文章编号31001-3601(2016)07-0319-0142-05 AgriculturalEconomy・Agricultural Management 西南地区水稻产业发展现状及存在问 ...

  • 袁隆平的故事(见[百度])
  • 2009-12-26 19:38 1960年罕见的天灾人祸,带来了严重的粮食饥荒,一个个蜡黄脸色的水肿病患者倒下了--隆平的5尺之躯也直接经历了饥饿的痛苦. 袁隆平目睹了严酷的现实,他辗转反侧不能安睡.他想起旧社会,人民受统治阶级的剥削压迫,受战争的痛苦,缺衣少食,流离失所.今天,人民当家作主,但仍 ...

  • 粮农组织论文
  • 摘 要 近些年来,粮食危机问题已经成为继石油危机和金融危机之后全球关注的焦点之一,粮食问题深深关乎着人类的生存命运与可持续发展. 本论文仅以全球粮食危机作为切入点,首先对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下文简称"联合国粮农组织")有基本的认识,然后从粮食危机产生原因等方面具体分析该组织在危 ...

  • 袁隆平大事件
  • 袁隆平事迹 袁隆平院士是我国当代杰出的农业科学家,享誉世界的"杂交水稻之父".50多年来,他不畏艰辛.执着追求.大胆创新.勇攀高峰,所取得的科研成果使我国杂交水稻研究及应用领域领先世界水平,推广应用后为中国及世界粮食安全做出了杰出贡献. 1.1981年6月6日 1981年6月6日 ...

  • 水稻细菌性条斑病
  • 水稻细菌性条斑病 Rice Bacterial Streak 水稻细菌性条斑病(简称细条病),是水稻生产中的一个重要病害,属全国农业植物检疫性对象.1918年菲律宾首次报道,目前在东南亚各国和非洲中部都有发生.1953年中国最早在珠江三角洲发现,国内主要分布在华南稻区,近年来在长江流域杂交晚稻上亦有 ...

  • 袁隆平简介
  • 袁隆平简介 出生年月:1930年9月7日 籍贯:江西德安 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职位:主任 毕业院校:西南农学院 经历 袁隆平,1930年9月7日生于北京,祖籍江西德安,曾经读于西南农学 院(1985年更名为西南农业大学).中国杂交水稻育种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现任国家杂交水稻工作技术中心暨 ...

  • 智慧农业合作协议模板
  • 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武汉盛锐丰科技有限公司 "智慧农业"建设与发展 战略合作协议 二〇一五年六月 甲方: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乙方:武汉盛锐丰科技有限公司 大力发展"智慧农业"是我国传统农业发展的必经途径和重要战略,为加快现代农业的建设.做好 ...

  • 种子管理员个人总结
  • 一年来,xx市的种子管理工作主要是围绕种子市场执法管理和以主要农作物为主的新品种试验示范及应用推广两方面的工作来进行的,在局党委的正确领导和上级业务主管部门的指导下,通过全市各区.县(市)种子管理部门职工的共同努力,较好地组织.协调并完成了各项工作,具体情况如下: 一.种子市场执法管理工作情况: 根 ...

  • 中菲关系的回顾与展望
  • ・政治论坛・<东南亚>2005年第4期 中菲关系的回顾与展望 方拥华 菲律宾是中国的近邻, 中菲两国隔海相望, 两国人民友好往来的历史悠久, 源远流长, 漫长的官方和民间交流为中菲关系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菲律宾政府在冷战的大背景下, , , 民共和国.随着中美关系的缓和, 1975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