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数学克和千克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在具体生活情境中,使学生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观念,知道1千克=1000克。

(2)使学生知道简单的用秤称物体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

通过掂一掂、称一称帮助学生建立1克和1千克的表象。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建立质量观念的基础上,培养学生估量物体质量的意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

建立1克和1千克的质量观念,掌握千克与克之间的进率。

【教学难点】

认识1克有多重和建立1千克质量的观念。

【教学准备】

盘秤 、天平、200克的果冻、500克的盐、二分硬币、水果、1千克沙子等

【学具准备】

每组准备一个2分硬币、10克凉茶,200克的果冻,1千克沙子、2袋500克的盐、纸巾一卷,数学书一本,橡皮檫,中方本,一张表格。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

(课件出示两名学生对话情景:比一比谁更重,我的体重是45米,我更重是52分钟)师:他们说的对吗?你有什么想说的?

生:米是长度单位,分是时间单位。

师:那到底在生活中是用什么单位表示重量的呢,现在我们就一起到小猴子新开的超市看看吧。

师:你看到了什么?生答。

师:它们的重量是用什么单位表示的?

生:克,千克,g,kg

师:其实英文字母g就表示克,英文字母kg表示千克。(板书:克(g),千克(kg))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国际上通用的重量单位克和千克。(板书:克和千克)

设计意图:以长度单位和时间单位引出重量单位,复习了旧的知识,同时激发了学生的认知需求。

二、新授课

1.认识秤

师:生活中大部分物品是没有标出重量的,我们用什么方法才能知道它的重量?

生:用秤来称。

师:那你在生活中见过哪种秤?在哪见到的?

(学生说出哪种秤并简单介绍它的使用方法和它适合称哪些物品,较详细介绍台秤)

{教师拿出台秤,你们会使用台秤吗?(出示台秤照片)上面是用来放物品的,这里是用来读出称量结果的,到底该怎样读呢?上面写着 kg也就是千克,说明这个台秤是以千克作单位的,指针指到几,就说明物品是几千克。}

设计意图: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引导学生回忆出要想知道物品的重量要用秤来称,并且在学生生活经验的基础上介绍各种秤用在什么地方,称什么样的东西,作为本节课的拓展,重点介绍盘秤这种常用并容易认的秤,为下节课做好铺垫。

2.认识克

(1)感受1克

师:你们猜一猜这个两分钱的硬币有多重?(生可能猜出是一克)那到底有多重呢?刚才同学们在认识秤的时候还记不记得像这样比较轻的物品用什么称?

生:天平

师:很好!当我们用天平称完之后发现,两分的硬币大约是一克重。(课件出示天平)

师:1克重的物品放在手里是什么感觉呢?请各小组拿出两分的硬币每个人都掂一掂,感受一下。

师:请看屏幕,老师这里有很多物品,你们猜一猜哪些是大约1克重的?

(每一组请一名学生到前面选一种,站在前面,并问下面的学生他们选的对不对,问两名在前面的学生掂1克的物品是什么感受,把选的物品拿回自己组和组员分享感受。)

设计意图:让学生们亲身体验一克的重量,体验一克的不同物品的重量,为后面感受不同重量作对比作铺垫。

(2)感受10克

师:一个两分的硬币是1克,那两个呢(生:2克)老师手里有10个硬币是多重呢?(生:10克)你们猜一猜,桌子上的物品中哪个是10克重的,再放在手里掂一掂。和你的小组成员说说自己的感受。(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从一克慢慢增加到10克,让学生体验重量的变化和一克与10克的联系。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在具体生活情境中,使学生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观念,知道1千克=1000克。

(2)使学生知道简单的用秤称物体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

通过掂一掂、称一称帮助学生建立1克和1千克的表象。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建立质量观念的基础上,培养学生估量物体质量的意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

建立1克和1千克的质量观念,掌握千克与克之间的进率。

【教学难点】

认识1克有多重和建立1千克质量的观念。

【教学准备】

盘秤 、天平、200克的果冻、500克的盐、二分硬币、水果、1千克沙子等

【学具准备】

每组准备一个2分硬币、10克凉茶,200克的果冻,1千克沙子、2袋500克的盐、纸巾一卷,数学书一本,橡皮檫,中方本,一张表格。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

(课件出示两名学生对话情景:比一比谁更重,我的体重是45米,我更重是52分钟)师:他们说的对吗?你有什么想说的?

生:米是长度单位,分是时间单位。

师:那到底在生活中是用什么单位表示重量的呢,现在我们就一起到小猴子新开的超市看看吧。

师:你看到了什么?生答。

师:它们的重量是用什么单位表示的?

生:克,千克,g,kg

师:其实英文字母g就表示克,英文字母kg表示千克。(板书:克(g),千克(kg))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国际上通用的重量单位克和千克。(板书:克和千克)

设计意图:以长度单位和时间单位引出重量单位,复习了旧的知识,同时激发了学生的认知需求。

二、新授课

1.认识秤

师:生活中大部分物品是没有标出重量的,我们用什么方法才能知道它的重量?

生:用秤来称。

师:那你在生活中见过哪种秤?在哪见到的?

(学生说出哪种秤并简单介绍它的使用方法和它适合称哪些物品,较详细介绍台秤)

{教师拿出台秤,你们会使用台秤吗?(出示台秤照片)上面是用来放物品的,这里是用来读出称量结果的,到底该怎样读呢?上面写着 kg也就是千克,说明这个台秤是以千克作单位的,指针指到几,就说明物品是几千克。}

设计意图: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引导学生回忆出要想知道物品的重量要用秤来称,并且在学生生活经验的基础上介绍各种秤用在什么地方,称什么样的东西,作为本节课的拓展,重点介绍盘秤这种常用并容易认的秤,为下节课做好铺垫。

2.认识克

(1)感受1克

师:你们猜一猜这个两分钱的硬币有多重?(生可能猜出是一克)那到底有多重呢?刚才同学们在认识秤的时候还记不记得像这样比较轻的物品用什么称?

生:天平

师:很好!当我们用天平称完之后发现,两分的硬币大约是一克重。(课件出示天平)

师:1克重的物品放在手里是什么感觉呢?请各小组拿出两分的硬币每个人都掂一掂,感受一下。

师:请看屏幕,老师这里有很多物品,你们猜一猜哪些是大约1克重的?

(每一组请一名学生到前面选一种,站在前面,并问下面的学生他们选的对不对,问两名在前面的学生掂1克的物品是什么感受,把选的物品拿回自己组和组员分享感受。)

设计意图:让学生们亲身体验一克的重量,体验一克的不同物品的重量,为后面感受不同重量作对比作铺垫。

(2)感受10克

师:一个两分的硬币是1克,那两个呢(生:2克)老师手里有10个硬币是多重呢?(生:10克)你们猜一猜,桌子上的物品中哪个是10克重的,再放在手里掂一掂。和你的小组成员说说自己的感受。(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从一克慢慢增加到10克,让学生体验重量的变化和一克与10克的联系。


相关内容

  • 小学三年级数学[吨的认识]教案
  • 一.学 科 小学数学二.课例名称 吨的认识三.执教教师四.指导教师五.课 型 新授课六.年 级 三年级七.教材版本 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八.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借助生活中的具体物体,感知和了解吨的含义,通过想象和推理初步建立某些物体1吨重的观念,培养用吨这个单位估计物体质量的能力.2. ...

  • 人教数学二年级下册_克和千克_教案
  • <克和千克>教案 一.教材依据: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数学(二年级下册)>第86页.88.89页练习十八1-4题 二.设计思想: <克和千克的初步认识>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数学(二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的第1课时. &quo ...

  • 队列表演(一)特色教案
  • 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下册<队列表演(一)>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32-33的内容.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的问题情境,探索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的乘法,经历估算与交流的过程. 2.掌握用竖式计算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并感悟与体验算法多样化的过程. 3.能运 ...

  • 五年级数学上册积的近似数教案
  • 积的近似数 [教学内容]教材P11例6及"做一做". [课程标准陈述]能进行简单的小数运算. [学习目标] 1.结合生活中的实际实例,知道什么是近似数,会用"四舍五入法"求积的近似值. 2.结合生活实际会用取积的近似值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增强应用意识. ...

  • 四年级数学教案_生活中的负数
  • 北师大第七册第七单元:生活中的负数 课题 温度 数学第七册 教学目标 了解天气预报中零下温度的表示方法,并能正确读写. 会比较两个两个零下温度的高低. 3.体会负数在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重点 会用负数表示零下温度. 教学难点 会用负数表示零下温度.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1.师:现在给同学们播放 ...

  • 奥数应用题教案1
  • 向歆毅专用 五年级奥数第 次课 五年级奥数---列方程解应用题 一.考点热点回顾 二.典型例题+拓展训练 一)典型例题; 例一:购物问题 1.买4枝钢笔比买5枝圆珠笔要多花2.2元, 每枝圆珠笔的价钱是0.6元, 每枝钢笔是多少元? 解:设每支钢笔是x 元,则: 4x-5X0.6=2.2 4x=5. ...

  • 五年级上册数学"等式的性质"教案
  • 2015年11月12日 等式的性质(第64-65页)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通过天平演示保持平衡的几种变换情况,让学生初步认识等式的基本性质. 过程与方法:利用观察天平保持平衡所发现的规律,能直接判断天平发生变化后能否保持平衡.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观察与概括.比较与分析的能力. 教学重点 ...

  •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一章 测量 教案 复习 练习
  • 第一章.测量 考前读一读 1.比较大小一定要化到知识点相同. 2.注意超载问题一定要比较大小. 3.解决问题认真审题,观察单位的变化. 一.长度单位 1.在生活中,量比较短的物品,可以用(毫米.厘米.分米)做单位:量比较长的物体,常用(米)做单位:测量比较长的路程一般用(千米)做单位,千米也叫(公里 ...

  • 三年级测量教案
  • 三 年级数学 上 册 三单元备课表 主备教师:王金慧 复备教师: 毫米的认识 第一课时 (1) 教学内容: 毫米的认识. 教学目标: 1. 2. 3. 4. 通过实际测量,使学生明确毫米产生的实际意义,建立1毫米的长通过观察,使学生知道毫米与厘米间的关系,会进行简单的换算. 在操作与交流中,使学生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