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证合同效力案例

保证合同效力案例

案情:

1998年8月25日,某银行与A公司签订了一份借款合同,约定由某银行向A公司提供借款1900万元,用于购买生产资料,期限自1998年8月25日至1999年7月2日。同日,B公司与某银行签署保证合同,为上述借款提供连带责任保证。合同签订后,某银行将1900万元汇至A公司账号。2000年3月20日,因A公司未能归还1998年8月25日合同项下的款项,某银行又与A公司、B公司签订借款合同及保证合同,约定由某银行向A公司提供借款1900万元,其中200万元于2000年10月10日到期,1700万元于2001年2月20日到期,由B公司为A公司该笔借款提供连带责任担保,借款用途注明为借新还旧。因A公司至期仍未能归还2000年3月20日合同项下的借款,2001年4月6日,某银行再次与A公司、B公司签订借款合同及保证合同,约定由某银行向A公司提供借款1900万元,期限自2001年4月6日至2002年2月26日;B公司为A公司提供连带责任担保,同时,B公司向某银行确认,对该笔借款仍用于借新还旧的事实是明知的。某银行履行了义务,但A公司仍未能按约归还本金及利息,B公司亦未承担保证责任。某银行遂于2002年3月12日以A公司、B公司未能履行2001年4月6日借款合同、保证合同约定的还款及保证义务为由诉至法院,要求A公司履行还款责任,B公司承担连带担保责任。

审理中,B公司认为,1998年8月25日合同项下的借款也是用于借新还旧,但其对此不知情。A公司的陈述及账面记载印证了B公司的上述观点。 裁判:

法院认为,本案主要争议焦点是:B公司在连续为同一笔借款的多次借新还旧的借款合同作出保证后,是否仍然可以以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担保法〉若干问题的解释》(以下简称《解释》)第三十九条第一款的规定为依据,免除其民事责任。法院认为,B公司在1998年8月25日第一次为A公司向某银行的借款提供保证之后,因A公司未归还贷款,又先后两次连续为同一笔用途注明为“借新还旧”的借款合同提供担保,并对“借新还旧”借款用途作出确认。因此,可以推定B公司应当知道其所担保的借款的真实用途属借新还旧。根据《解释》第三十九条第一款关于“主合同当事人双方协议以新贷偿还旧贷,除保证人知道或应当知道的外,保证人不承担民事责任”的规定,B公司连续为同一笔借新还旧的借款作出连带责任的保证,构成应当知道的除外条款的情形。因此,B公司的担保责任不能免除,该公司应当依照担保合同约定的合同义务,向被保证人承担保证责任。故判决B公司对本案中A公司的债务,向某银行承担连带清偿责任。

分析:

“借新还旧”,是指同一借款人在未清偿银行前一笔到期贷款的情况下,又与该银行签订借款合同,用新贷款偿还其前一笔旧贷款的行为,又称“以贷还贷”。《解释》第三十九条的规定,成为解决借新还旧保证的关键依据。

从新贷与旧贷的关系来看,每一次借新还旧时,在法律关系上,前一笔主债务已经清偿完毕而归于消灭,为前一笔债务担保的从债即保证责任也已消灭;同时,产生了新的主债务和新的保证责任。此时,再去关心前一笔贷款的客观真实如何,没有法律上的意义,故应单独分析每一笔借贷及担保。

本案中,没有充分证据证明1998年8月B公司为某银行和A公司的借款合同提供保证时明知其用途为借新还旧,此种情况下,保证人不应当承担保证责任。如果该笔贷款到期后,银行起诉要求B公司承担保证责任,是不能支持的。但本案中,某银行起诉主张的是2001年历经两次借新还旧最后一笔贷款的债权和要求保证人承担保证责任。笔者认为,不要再去审查1998年B公司第一次为A公司担保时是否明知真实的借款用途,该笔债务已随着2000年3月借新还旧合同的签订和履行清偿完毕,难以说2001年保证合同“其本质仍然是为原债权作出的保证”,所谓的原债权从法律上讲已经消灭,故保证责任因主债务履行完毕已经消灭,已没有讨论分析的必要,不需要查明1998年保证人是否明知借款用途。 保证属人的担保,与自然人或法人的人格、身份密不可分,以人身信用为基础成立和存续,离不开保证人和债务人之间的信任关系。B公司自愿为同一债务人的借款用途为借新还旧的贷款两次提供保证,对债务人的偿债能力不佳已经明知,依然两次重新作保,风险应当自担,且收取了债务人的费用,故在没有证据证明2001年借新还旧保证合同无效的情况下,应当判决保证人承担保证责任。即使B公司在1998年不明知,但在2000年和2001年已经明知,在此情况下,B公司仍然为A公司提供连带保证,判决B公司承担连带保证责任,并没有使B公司承担更大的商业风险。因此,法院的判决并无不当。

《解释》第三十九条的规定,只是就单次借新还旧保证合同而言的,而对于本案这种多次“借新还旧”保证,就需要考察每次借新还旧的法律关系的衔接,而不能简单适用前述司法解

保证合同效力案例

案情:

1998年8月25日,某银行与A公司签订了一份借款合同,约定由某银行向A公司提供借款1900万元,用于购买生产资料,期限自1998年8月25日至1999年7月2日。同日,B公司与某银行签署保证合同,为上述借款提供连带责任保证。合同签订后,某银行将1900万元汇至A公司账号。2000年3月20日,因A公司未能归还1998年8月25日合同项下的款项,某银行又与A公司、B公司签订借款合同及保证合同,约定由某银行向A公司提供借款1900万元,其中200万元于2000年10月10日到期,1700万元于2001年2月20日到期,由B公司为A公司该笔借款提供连带责任担保,借款用途注明为借新还旧。因A公司至期仍未能归还2000年3月20日合同项下的借款,2001年4月6日,某银行再次与A公司、B公司签订借款合同及保证合同,约定由某银行向A公司提供借款1900万元,期限自2001年4月6日至2002年2月26日;B公司为A公司提供连带责任担保,同时,B公司向某银行确认,对该笔借款仍用于借新还旧的事实是明知的。某银行履行了义务,但A公司仍未能按约归还本金及利息,B公司亦未承担保证责任。某银行遂于2002年3月12日以A公司、B公司未能履行2001年4月6日借款合同、保证合同约定的还款及保证义务为由诉至法院,要求A公司履行还款责任,B公司承担连带担保责任。

审理中,B公司认为,1998年8月25日合同项下的借款也是用于借新还旧,但其对此不知情。A公司的陈述及账面记载印证了B公司的上述观点。 裁判:

法院认为,本案主要争议焦点是:B公司在连续为同一笔借款的多次借新还旧的借款合同作出保证后,是否仍然可以以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担保法〉若干问题的解释》(以下简称《解释》)第三十九条第一款的规定为依据,免除其民事责任。法院认为,B公司在1998年8月25日第一次为A公司向某银行的借款提供保证之后,因A公司未归还贷款,又先后两次连续为同一笔用途注明为“借新还旧”的借款合同提供担保,并对“借新还旧”借款用途作出确认。因此,可以推定B公司应当知道其所担保的借款的真实用途属借新还旧。根据《解释》第三十九条第一款关于“主合同当事人双方协议以新贷偿还旧贷,除保证人知道或应当知道的外,保证人不承担民事责任”的规定,B公司连续为同一笔借新还旧的借款作出连带责任的保证,构成应当知道的除外条款的情形。因此,B公司的担保责任不能免除,该公司应当依照担保合同约定的合同义务,向被保证人承担保证责任。故判决B公司对本案中A公司的债务,向某银行承担连带清偿责任。

分析:

“借新还旧”,是指同一借款人在未清偿银行前一笔到期贷款的情况下,又与该银行签订借款合同,用新贷款偿还其前一笔旧贷款的行为,又称“以贷还贷”。《解释》第三十九条的规定,成为解决借新还旧保证的关键依据。

从新贷与旧贷的关系来看,每一次借新还旧时,在法律关系上,前一笔主债务已经清偿完毕而归于消灭,为前一笔债务担保的从债即保证责任也已消灭;同时,产生了新的主债务和新的保证责任。此时,再去关心前一笔贷款的客观真实如何,没有法律上的意义,故应单独分析每一笔借贷及担保。

本案中,没有充分证据证明1998年8月B公司为某银行和A公司的借款合同提供保证时明知其用途为借新还旧,此种情况下,保证人不应当承担保证责任。如果该笔贷款到期后,银行起诉要求B公司承担保证责任,是不能支持的。但本案中,某银行起诉主张的是2001年历经两次借新还旧最后一笔贷款的债权和要求保证人承担保证责任。笔者认为,不要再去审查1998年B公司第一次为A公司担保时是否明知真实的借款用途,该笔债务已随着2000年3月借新还旧合同的签订和履行清偿完毕,难以说2001年保证合同“其本质仍然是为原债权作出的保证”,所谓的原债权从法律上讲已经消灭,故保证责任因主债务履行完毕已经消灭,已没有讨论分析的必要,不需要查明1998年保证人是否明知借款用途。 保证属人的担保,与自然人或法人的人格、身份密不可分,以人身信用为基础成立和存续,离不开保证人和债务人之间的信任关系。B公司自愿为同一债务人的借款用途为借新还旧的贷款两次提供保证,对债务人的偿债能力不佳已经明知,依然两次重新作保,风险应当自担,且收取了债务人的费用,故在没有证据证明2001年借新还旧保证合同无效的情况下,应当判决保证人承担保证责任。即使B公司在1998年不明知,但在2000年和2001年已经明知,在此情况下,B公司仍然为A公司提供连带保证,判决B公司承担连带保证责任,并没有使B公司承担更大的商业风险。因此,法院的判决并无不当。

《解释》第三十九条的规定,只是就单次借新还旧保证合同而言的,而对于本案这种多次“借新还旧”保证,就需要考察每次借新还旧的法律关系的衔接,而不能简单适用前述司法解


相关内容

  • [案例分析]主债务涉及刑事是否引起保证债务诉讼时效中断
  • [基本案情] 2002年4月至9月期间,农行某分行.某羽绒厂.某特变公司三方分别签订两份<保证担保借款合同>,约定由某羽绒厂向农行某分行借款共计300万元,借期一年,全部借款由特变公司提供连带责任保证,保证期间为借款到期后两年. 合同签订后,农行某分行依约向某羽绒厂足额发放了贷款.贷款到 ...

  • [案例]一起附担保的融资租赁合同强制执行公证案件解读
  • 来源:公证圈 案情介绍 A公司与B融资租赁公司签署了<融资租赁(售后回租)合同>.约定A公司将其拥有的设备转让给B公司,后B公司再将上述设备出租给A公司,租赁期满后,A公司按照约定支付名义货价取回租赁物所有权.具体约定为:租赁本金为人民币XX万元整,租赁期限为三年,租期为36期,利率为8 ...

  • 商业银行合同的签订
  • 商业银行合同的签订 前言: 信贷资产是银行的最主要盈利资产,信贷业务是银行的最基本业务.银行在经营信贷资产的过程中,应当遵循安全性.流动性.盈利性原则.但是,经营风险是时有发生的.对于风险,银行需想办法防范和处置.同时这种风险同时也会对银行从事信贷工作人员产生影响,这要求我们工作人员要认真全面细致的 ...

  • 以案说法--公司对外担保的效力问题
  • 以案说法--公司对外担保的效力问题 2011年2月10日最高人民法院公报[2011]第2期公布的三个案例之一的中建材集团进出口公司诉北京大地恒通经贸有限公司.北京天元盛唐投资有限公司.天宝盛世科技发展(北京)有限公司.江苏银大科技有限公司.四川宜宾俄欧工程发展有限公司进出口代理合同纠纷案,涉及公司对 ...

  • 公司对外担保的程序及效力(公报案例)
  • ? 捷铭天使,致力于为普通投资人跟投顶尖专业投资人领投的优质创新创业项目提供综合服务. 创投法务,为初创企业提供股权设计与融资.公司控制与治理:知识产权.税务筹划及法律风险管理方面的法律服务. 裁判摘要<公司法>第16条第1款规定:"公司向其他企业投资或者为他人提供担保,依照公 ...

  • 最新17个案例裁判规则
  • 最新17个案例裁判规则(2015) 1.机动车所有权的确认应结合物权变动情况综合认定 --车辆登记名义人与实际出资人不一致时,应依公平.等价有偿原则,确定机动车辆的实际出资人为车辆所有权人. 标签:执行-特殊标的-机动车-登记名义人 案情简介:2011年,法院执行李某出资并使用的机动车时,登记名义人 ...

  • 最高院:最新17个案例裁判规则
  • 最高院:最新17个案例裁判规则 1.机动车所有权的确认应结合物权变动情况综合认定 --车辆登记名义人与实际出资人不一致时,应依公平.等价有偿原则,确定机动车辆的实际出资人为车辆所有权人. 标签:执行-特殊标的-机动车-登记名义人 案情简介:2011年,法院执行李某出资并使用的机动车时,登记名义人潘某 ...

  • 老人居住权的承诺书的效力
  • 老人居住权的承诺书的效力 当过户之后或者没有法律开具的居住权时老人应该如何保证自己的房屋居住权,如若以开具居住权承诺书,那么居住权承诺书的法律效力又有哪些呢? 以下是律伴网小编为您收集整理的有关于老人居住权的承诺书效力的相关文字资料,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 影响老人单方承诺保证函法律效力的要件: 第一 ...

  • 建设工程施工合同中中标通知书的法律效力问题探析
  • 摘 要:建设工程市场的开发和建设如今构成我国经济发展的一大助力,如何正确运用法律法规.行政管理等各项手段形成并维护一个公平稳定.健康发展的市场新秩序成为了目前亟需解决的关键问题.在建设工程市场发展的过程中,有一个问题不容忽视,那就是建设工程施工合同中中标通知书的法律效力及其法律责任等相关问题,它在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