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厘米说课稿

认识厘米说课稿

一、说教材

“认识厘米”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一单元,长度的内容,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已经初步对物体长短的比较有了一定的了解,并通过直观的一些物体进行了比较。这节课是教学生会使用基本的长度单位“厘米”进行对物体的测量。这部分内容是学生以后学习米、毫米、千米等长度单位的知识的基础。显得重中之重。教材首先让学生经历用不同的方法测量同一个物体,使得到不同的测量结果,从中引起学生的思考,体现出建立统一单位的必要性,从而引入尺子。通过让学生对尺子进行看一看、摸一摸。使学生从尺子的感性认识转化成理性的认识,并通过看、猜、量等学习活动形成厘米的长度表象。通过一系列的认识尺子。使学生懂得较短的物体可以用“厘米”作为单位进行测量,同时能够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

根据以上对教材的分析,我确定了如下的教学目标:

1、 通过观察,测量活动。使学生明白建立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2 、使学生初步认识长度单位,初步建立厘米的长度观念,并学会利用刻度尺对物体进行测量。

3、 培养学生的观察,动手操作的能力,渗透知识来源于实践并应用于实践。 本节课的重点是建立厘米的长度观念,会测量物体的长。由于二年级的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尚未形成,所以我定本节课的难点是建立厘米的观念。

二 说教法

为了达到本课时的教学目的,在教学过程中,我注意在教法上实行以下三个方面的努力。

1、教师要注意将知识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 这样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教学过程中应将围绕如何激发学生探索新知,全面提高学生素质这一指导思想,组

织教学。

3、师生之间相互交流、合作的精神,引导学生进行互评等活动来巩固新知,从中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三 关于学法

在教学内容上,尽量使学生发挥自主学习精神。寻找有关与生活实际的物体进行测量。让同桌之间相互合作的教学手段,相互探究,从小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初步学会与人交流与人合作。

四 教学程序

这一堂课,我以五环节进行教学。

第一环节:创设情景,引入尺子。

根据课件的制作,我出示了一幅蚂蚁王国图。图中因小蚂蚁的房子被一阵风刮断了一根门柱。蚂蚁们想帮小蚂蚁重新建一根门柱,但都不知它的长,应该怎么办?提出这个问题需要学生的帮忙,并告诉学生每张桌子上都放着一根和门柱一样长的小木棒。从而引起学生的思考,利用图钉、橡皮、硬币等不同的测量工具,来测量小木棒,同桌之间相互交流自己所测量的结果。从学生测出不同的结果中,引出疑问,为什么同一个根小木棒的长,所测量的结果会不一样呢?要想测量的结果一样怎么办?从中引入尺子。

第二环节,认识厘米引出课题。

这个环节,通过让学生准备的尺子,来进行教学。我制定了五步走:

第一步 了解尺子

要求学生把准备好的尺子拿出来,对它进行摸一摸、看一看,问学生从中发现了什么?把你所发现的结果告诉给你旁边的同学听,然后向老师汇报!这一提问,可以体现出学生对新知识的探索过程,从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精神。学生从尺子中不难发现尺子上面有数字、

字母cm、长短不一的线。教师沿着学生的发现,从中帮助学生理解尺子上的数字、字母cm、长短不一的线。

第二步 厘米的空间观念,从中认识厘米

让学生拿出尺子来指一指,尺子上的那里到那里的长是1厘米?利用课件上的小精灵来帮助学生了解1厘米的长。对1厘米的长有一个初步的了解。在由学生测量1厘米长的小方块,教师从中指导学生用手捏着小方块,然后轻轻的移开,但手不能动,从手握小方块的长来感悟1厘米。让学生从中比划1厘米的长,通过学生形象的直观感受,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这样学生的理解就十分的深刻。

第三步 通过认识厘米的长度单位,延伸到认识几厘米

通过刚才的学习,学生已经认识1厘米。从而我就引出0~2厘米是多少?为什么是2厘米?你能在尺子上找出2厘米来吗?这就顺利地实现了知识的变迁。

第四步 让学生进行测量同一物体,得出不同的量法,教师归纳量法

第五步 帮助小蚂蚁 解决问题

通过学生测量小木棒所得的结果,告诉小蚂蚁门柱的长,使小蚂蚁的门柱顺利建好了.教师利用课件告诉学生,因为你们帮助了小蚂蚁的忙,使小蚂蚁的门柱顺利的建成,蚂蚁们很开心。它跟你们说谢谢了!使学生明白帮助别人是一件很快乐的事,培养学生从小养成乐于助人的品格!也培养学生对学习数学的兴趣。

第三环节,各种练习巩固知识。

判断量法:通过让学生举手势判断测量的正误,有没有从0开始量,有用断尺量的,可是读数时错误,这些都是学生易错的题。通过这一题的训练,指出了学生测量时易错的地方,为进一步动手测量奠定了基础。

测量比赛:课件出示三件物品,让学生分组合作,先估测再量出铅笔的长、练习本的宽、

粉笔盒的高,比一比哪组测得又快又准。学生合作进行测量比赛,之后反馈测量结果。

第四个环节:课堂小结,加深记忆

引导学生回忆总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它对你有什么帮助?这节课你表现得怎样?等等。这样的小结有利于学生巩固本节课的重点,大大培养了学生的自信心,激励他们更好地学好数学知识。

认识厘米说课稿

一、说教材

“认识厘米”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一单元,长度的内容,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已经初步对物体长短的比较有了一定的了解,并通过直观的一些物体进行了比较。这节课是教学生会使用基本的长度单位“厘米”进行对物体的测量。这部分内容是学生以后学习米、毫米、千米等长度单位的知识的基础。显得重中之重。教材首先让学生经历用不同的方法测量同一个物体,使得到不同的测量结果,从中引起学生的思考,体现出建立统一单位的必要性,从而引入尺子。通过让学生对尺子进行看一看、摸一摸。使学生从尺子的感性认识转化成理性的认识,并通过看、猜、量等学习活动形成厘米的长度表象。通过一系列的认识尺子。使学生懂得较短的物体可以用“厘米”作为单位进行测量,同时能够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

根据以上对教材的分析,我确定了如下的教学目标:

1、 通过观察,测量活动。使学生明白建立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2 、使学生初步认识长度单位,初步建立厘米的长度观念,并学会利用刻度尺对物体进行测量。

3、 培养学生的观察,动手操作的能力,渗透知识来源于实践并应用于实践。 本节课的重点是建立厘米的长度观念,会测量物体的长。由于二年级的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尚未形成,所以我定本节课的难点是建立厘米的观念。

二 说教法

为了达到本课时的教学目的,在教学过程中,我注意在教法上实行以下三个方面的努力。

1、教师要注意将知识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 这样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教学过程中应将围绕如何激发学生探索新知,全面提高学生素质这一指导思想,组

织教学。

3、师生之间相互交流、合作的精神,引导学生进行互评等活动来巩固新知,从中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三 关于学法

在教学内容上,尽量使学生发挥自主学习精神。寻找有关与生活实际的物体进行测量。让同桌之间相互合作的教学手段,相互探究,从小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初步学会与人交流与人合作。

四 教学程序

这一堂课,我以五环节进行教学。

第一环节:创设情景,引入尺子。

根据课件的制作,我出示了一幅蚂蚁王国图。图中因小蚂蚁的房子被一阵风刮断了一根门柱。蚂蚁们想帮小蚂蚁重新建一根门柱,但都不知它的长,应该怎么办?提出这个问题需要学生的帮忙,并告诉学生每张桌子上都放着一根和门柱一样长的小木棒。从而引起学生的思考,利用图钉、橡皮、硬币等不同的测量工具,来测量小木棒,同桌之间相互交流自己所测量的结果。从学生测出不同的结果中,引出疑问,为什么同一个根小木棒的长,所测量的结果会不一样呢?要想测量的结果一样怎么办?从中引入尺子。

第二环节,认识厘米引出课题。

这个环节,通过让学生准备的尺子,来进行教学。我制定了五步走:

第一步 了解尺子

要求学生把准备好的尺子拿出来,对它进行摸一摸、看一看,问学生从中发现了什么?把你所发现的结果告诉给你旁边的同学听,然后向老师汇报!这一提问,可以体现出学生对新知识的探索过程,从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精神。学生从尺子中不难发现尺子上面有数字、

字母cm、长短不一的线。教师沿着学生的发现,从中帮助学生理解尺子上的数字、字母cm、长短不一的线。

第二步 厘米的空间观念,从中认识厘米

让学生拿出尺子来指一指,尺子上的那里到那里的长是1厘米?利用课件上的小精灵来帮助学生了解1厘米的长。对1厘米的长有一个初步的了解。在由学生测量1厘米长的小方块,教师从中指导学生用手捏着小方块,然后轻轻的移开,但手不能动,从手握小方块的长来感悟1厘米。让学生从中比划1厘米的长,通过学生形象的直观感受,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这样学生的理解就十分的深刻。

第三步 通过认识厘米的长度单位,延伸到认识几厘米

通过刚才的学习,学生已经认识1厘米。从而我就引出0~2厘米是多少?为什么是2厘米?你能在尺子上找出2厘米来吗?这就顺利地实现了知识的变迁。

第四步 让学生进行测量同一物体,得出不同的量法,教师归纳量法

第五步 帮助小蚂蚁 解决问题

通过学生测量小木棒所得的结果,告诉小蚂蚁门柱的长,使小蚂蚁的门柱顺利建好了.教师利用课件告诉学生,因为你们帮助了小蚂蚁的忙,使小蚂蚁的门柱顺利的建成,蚂蚁们很开心。它跟你们说谢谢了!使学生明白帮助别人是一件很快乐的事,培养学生从小养成乐于助人的品格!也培养学生对学习数学的兴趣。

第三环节,各种练习巩固知识。

判断量法:通过让学生举手势判断测量的正误,有没有从0开始量,有用断尺量的,可是读数时错误,这些都是学生易错的题。通过这一题的训练,指出了学生测量时易错的地方,为进一步动手测量奠定了基础。

测量比赛:课件出示三件物品,让学生分组合作,先估测再量出铅笔的长、练习本的宽、

粉笔盒的高,比一比哪组测得又快又准。学生合作进行测量比赛,之后反馈测量结果。

第四个环节:课堂小结,加深记忆

引导学生回忆总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它对你有什么帮助?这节课你表现得怎样?等等。这样的小结有利于学生巩固本节课的重点,大大培养了学生的自信心,激励他们更好地学好数学知识。


相关内容

  • 厘米的认识
  • <厘米的认识>教学设计 课题名称 科目 教学时间 厘米的认识 数学 2013-10-23 年级 二年级上 学习者分析 "对厘米.米的认识"这一课是学生认识长度单位的开始,也是今后学习其他长度单位和有关测量知识的基础.学生在对一年级上册教材的学习中认识比较了物体的长.短 ...

  • 青岛版小学数学第二册[厘米的认识]教案
  • 青岛版教材第二册第七单元阿福的新衣教材解读 单元教材解读 (一)信息窗1的解读 1.情景图的解读.情景图以连环画的形式,讲述了阿福做上衣的故事.故事的大意是:师傅用手测量阿福的身长,结果是3拃,徒弟记录:徒弟用自己的手测量出3拃,试做新衣:阿福试新衣时,衣服又瘦又小,师傅量了一下身长只有2拃.情景图 ...

  • 毫米.分米的认识
  • 毫米.分米的认识范文大全 | 简历 | 教案下载 | 课件中心 | 优秀作文 | 试题库 | 考试辅导 | 诗词鉴赏 | 国学 | 散文 | 实用工具 | 高校 | 手机/风景图片 | 手抄/黑板报 | 美食菜谱 语文教案 | 数学教案 | 英语教案 | 政治教案 | 物理教案 | 化学教案 | 历 ...

  • [阿福的新衣上-厘米的认识]教学设计
  • <阿福的新衣-厘米认识>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青岛版数学一年级下册第七单元信息窗1<阿福做上衣> [教材分析] 本课的内容是青岛版数学一年级下册第七单元信息窗1<阿福做上衣>. 本课教学是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对物体的长度.测量长度的工具和方法等,有一些感性的认识和经 ...

  • 教学设计一年级下册厘米的认识
  • "阿福的新衣--厘米的认识" 教学内容:青岛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数学>一年级下册厘米的认识 教学目标: 1.结合故事情境,使学生体会建立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2.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初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 3.会用尺子测量较短物体的长度,培养学生的估测 ...

  • 厘米的认识教案
  • <阿福的新衣------厘米的认识> 这节课的核心知识点是:认识厘米,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 这节课的前置基础是: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已经对物体的长度.测量长度的工具和方法等,有一些感性的认识和经验. 这节课的后继地位是:厘米的认识是学生认识长度单位的开始,是今后学习其他长度单位和有关测量知识 ...

  • 认识厘米,用厘米量教学设计
  • <认识厘米,用厘米量> 教学设计 赛罕区南门外小学万达校区 胡艳秋 一. 激情导入 师:在学习新课之前,跟老师一起把小手伸出来,我们每个人有几根 手指头啊? 生:10根. 师:这10根手指头一样长吗? 生:不一样. 师:大家想不想知道自己的手指头有多长? 生:想. 师:聪明的同学们想想办 ...

  • 认识厘米和米的练习题
  • 认识厘米和米的练习题(-) 一.在○里填上>.<或=. 3米○30厘米 60厘米○100厘米 2米○20厘米 1米○100厘米 4厘米○1米 50米○5米 二.在( )里填上合适的长度单位(m.cm). (1)一枝蜡笔长10( ) (2)姐姐身高是1( )46( ) (3)一条裤子长1( ...

  • 小学数学二年级[认识厘米]教学设计
  • 小学数学二年级<认识厘米>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50-52页 教学目标: 1.结合实际问题,使学生经历用不同方式测量物体长度的过程,在测量活动中体会建立统一计量单位的必要性,形成相应的长度观念. 2.使学生联系具体情境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建立初步 ...

  • [分米毫米的认识]课堂实录
  • 青岛版二年级数学下册<分米.毫米的认识>课堂实录 昌乐县西湖小学 李瑞霞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操作,让学生估一估.量一量.摸一摸.看一看.想一想等活动感知长度单位毫米和分米,初步建立1毫米和1分米的长度观念. 2.在独立思考和分组探索中感悟米.分米.厘米.毫米之间的关系,能正确运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