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版小学数学第二册[厘米的认识]教案

青岛版教材第二册第七单元阿福的新衣教材解读

单元教材解读

(一)信息窗1的解读

1、情景图的解读。情景图以连环画的形式,讲述了阿福做上衣的故事。故事的大意是:师傅用手测量阿福的身长,结果是3拃,徒弟记录;徒弟用自己的手测量出3拃,试做新衣;阿福试新衣时,衣服又瘦又小,师傅量了一下身长只有2拃。情景图的设计意图是,以具有童话色彩的故事为素材,引起学生认知冲突,使学生体会到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并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学习用厘米作单位进行测量。

2、情景图中的信息。

图一:师傅测量阿福的上衣,身长3拃;

图二:徒弟为阿福做上衣,身长3拃;

图三:师傅测量阿福的上衣,原来我测量的是3拃,你怎么做成了2拃?

图四:徒弟不知问题出在哪儿。

3、例题的设置与功能。本信息窗设计了1个红点,1个绿点,共2个例题。

红点:这是怎么回事? 认识长度单位厘米。

绿点:怎样测量徒弟一拃的长度? 用厘米测量。

4、教学的策略及注意事项

(1)教学目标

※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验统一测量标准的重要性(既使学生体验为什么要用厘米量,用厘米量有什么用)。

※ 在动手操作测量活动中感受厘米的大小,帮助学生建立厘米单位的表象,并会用厘米去测量物体边的长度。

(2)教学准备

1、物质准备:教师准备直尺、米尺、卷尺。学生准备直尺。

2、学习准备:提前一周布置学生认识自己的直尺、用直尺画线,在这几天的学习活动中,教师作必要的调控、引导、启发。(没必要抽出专门时间去教,而是利用零碎时间。)

为什么要做这些工作?原因有二:一是厘米的认识,要通过动手实践才能获得深刻的认识(测量、画线),只通过眼看耳听从教师哪里获得信息是不行的,如果只通过一节课时间去操作显然时间太短,所以要提前去布置学习任务。二是如果学生对厘米的知识一无所知的话,课堂只能是讲解与灌输,探究是无法进行的。探究性学习是建立在学生较为丰富的感性认识基础之上的一种学习活动。虽然学生对厘米并非一无所知,但这些经验离“丰富”还有距离,因而,可以布置学生去画去量去认。

5、例题教学的具体阐释

红点:这是怎么回事? 认识长度单位厘米。

当帮助学生知道了直尺上1厘米有多长之后,还要通过数的操作活动来进一步帮助学生建立厘米的表象。

数:1厘米——2厘米——5厘米——10厘米。

1厘米——

从前往后数,从后往前数。既数出直尺上的每一个小格。

2厘米(5厘米)——以2厘米为例:

从前往后数,从后往前数。既数出直尺上的每两个小格。

可以是:0——2,2——4„„18——20;

可以是:20——18,18——16„„2——0;

可以是:1——3,3——5„„17——19;

可以是:19——17,17——15„„3——1。

10厘米——

0——10,10——20;

20——10,10——0。

怎样测量徒弟一拃的长度? 用厘米测量。

仔细分析教材我们不难发现,如果先进行测量小朋友手的一拃有多长的活动显然不行,因为小朋友们的手始终是活动的,不容易把握,所以可以在认读例二的基础上,先进行测量固定长度,为学生提供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纸板,让学生测量边长。

(二)信息窗2的解读

1、情景图的解读。情景呈现的是“阿福做上衣”故事的发展,表现的是师傅和徒弟为阿福做长袍的情景。通过师傅和徒弟分别读取直尺上的数据产生问题,从而引出长度单位米以及米与厘米关系认识的学习。

2、情景图中的信息。

师傅:阿福的长袍长1米;

徒弟:阿福的长袍长100厘米;

阿福:到底是1米,还是100厘米呢?

3、例题的设置与功能。本信息窗设计了1个红点例题。

到底是1米,还是100厘米呢? 认识长度单位米,米和厘米之间的关系。

4、教学的策略及注意事项

(1)教学目标

※ 使学生知道长度单位“米”,建立米的长度表象。

※ 会用米作单位测量物体的长度。

※ 建立米与厘米之间的长度关系,体验长度单位之间的联系。

(2)如何帮助学生建立米的长度表象、米与厘米之间的关系:引导学生经历数出1厘米——10厘米——20厘米„„90厘米——100厘米的活动。这是一个重要保证。先以1厘米为单位数出直尺上的第一个10厘米,既从1数到10;然后以10厘米为单位依次数出100厘米,既从10数到100。在数的时候注意提示学生每一个长度都是从0开始的。

(3)用米作单位去测量教室的长与宽,黑板的长与宽等活动也是帮助学生建立米的表象的重要保证。

(4)教师的指导要仔细、到位。如:一是方法,从10厘米往后数,20厘米„100厘米;二是关系,1米=100厘米;三是符号,1m=100cm。

青岛版小学数学一年级第二册 《厘米的认识》教案

教学目

标:

1、在实践活动中,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初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

2、结合实际,经历不同的方法测量物体长度的过程,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能用刻度尺正确测量物体的长度。(限整厘米数)

3、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形成初步的估计意识。

4、在具体的测量活动中,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厘米的认识,

难点:是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

教具准备:课件、各种尺子。

信封1(1厘米、3厘米、9厘米长的小棒)、信封2(软尺)、直尺5根

《厘米的认识》

一、课前交流,动画导入

师:小朋友们喜欢看动画片吗?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段非常好看的动画片,想不想看啊? 生:想。

师:请小朋友们一边看一边想,动画片中都有谁?它们都在干什么?

(放动画片:阿福的新衣)

二、 合作探究,学习新知

1、长度单位的统一

师:刚才我们看了动画片,你知道一拃怎么回事呢?(让2、3个生说明一拃从哪到哪,大拇指和中指使劲之间叉开的最大距离就是)

教师:阿福的新衣为什么做小了?

生:师傅的手大,徒弟的手小。

师:小朋友们观察的真仔细,老师听明白了,师傅的手大,徒弟的手小,请你到前面来,我们演示一下。

师:我当师傅你来当徒弟好吗?

(比手,比拃)教师:我们一起用自己的拃量一量课桌的长度好吗?(开始,并交流结果)

师:我明白了,一样的桌子,老师的手大,你的手小,所以结果不一样。徒弟再给阿福做衣服的时候,也是这样的情况,对吗?

师:那怎样做才不会出现这种情况呢?

生1:师傅的手量,师傅做,

生2:徒弟的手量,徒弟做。(评价:你的想法真独特,谁还想说说你的想法)

生3:用尺子量。(真聪明)

师总结:其实,古代的人们也发现了用不同的标准去测量同一个物体,量出的结果是不一样的。我国到了战国时候,秦始皇统一中国以后,为了交流的方便,便统一了当时不同诸侯国的长度单位,规定使用统一刻度的尺子。现在,我们使用的是全世界统一的长度单位。下面请同学们拿出你的学生尺,仔细观察,你发现尺子上都有些什么?(大约1分钟多,)把你的发现说给同桌听一听。

(出示课件:尺子)

2、 学生观察探究,认识尺子

师:为了观察的方便,老师把尺子放大了,请同学们一起来看看,谁来把你的发现说给全班同学听听。

(1)、生活动。

(2)、师:谁想把自己的发现说给大家听一听?

生1:数字。这些都是刻度

生2:线。师:这是刻度线。谁还有补充。

生3:字母CM

教师:CM是国际长度单位厘米的表示方法,是人们在测量较小物体时常用的长度单位,今天,我们就来重点学习厘米的认识。(板书:厘米的认识)

师:刚才我们发现尺子上有数字,这些数字都是从几开始的?(0)

你知道0在尺子上表示什么吗?(起点)

师小结:尺子上的0表示起点,我们在测量物体时,一般把物体的一端对准0刻度线测量。但是,你仔细看看,0是在尺子的最顶端吗?所以在测量物体的长短的时候,一定要注意,物体的一端对准的是0刻度线而不是尺子的最顶端,不过也有的尺子的0刻度线在尺子的顶端的。

3、动手操作,认识1厘米。

(1)认识1厘米

师:我们知道了CM表示厘米,那么1厘米到底有多长呢?请同学们在尺子上找出从刻度几到刻度几是1厘米。

生1:0-1师:注意说准确完整,从0刻度线到刻度1是1厘米。

生2:1-2

„„(边说边出示课件。)

师:这些都是我们在尺子找到的1厘米,我们来看看,同学们找的这些1厘米,都有什么特点?(生回答)

师小结:每相邻的两个刻度之间的距离都是1厘米。

(2)活动:

教师:下面请同学们把手放在0刻度上,然后慢慢滑向刻度1,感受一下1厘米。你觉得1厘米怎么样?(很短)别看1厘米很短,可是生活中的很多物体的长度大约都是1厘米。

4、在生活中寻找1厘米

师:下面请同学们找一找,你周围或身体上哪些物体的长度大约是1厘米,并说给你同桌听一听。 交流

5、画1厘米

师:你能用不同的方式表示出1厘米来吗?可以用手比划,也可以借助于尺子在本子上用画线段的方式表示。

学生动手实践,教师巡视并指导。

〈2〉回报交流:

教师找一些画的比较成功地放在实物投影上,大家先评价,然后学生介绍成功经验。

〈3〉总结 :尺子要放平,从0刻度线开始画,线段要直,最后要标注是几厘米。

6、认识2厘米、3厘米、5厘米、、、、、、

找一找尺子上的2厘米,说一说。

教师:2厘米里面有几个1厘米啊?

在尺子上找一找5厘米,还有吗?

介绍简便方法 、、、

教师:再不从刻度0开始找一段距离的时候,有一种简便方法,你想知道吗?悄悄地告诉你们,一般人我可不告诉她呀!就是用后面的较大数字减去前面的较小数字就得到了这段距离的长度。自己验证一下,是不是?

7、测量。

教师:你能用尺子测量一下你的本子的宽度吗?

(1) 学生测量,教师巡视,并表扬正确的方法。

(2) 指名演示,大家评价,好不好,好在那儿,什么地方需要改进,怎样改进。

(3) 总结:强调物体的一端要对准0刻度线,平放,另一端对准几就是几厘米。

启发:

教师:原来我们可以这样测量曲线啊。同学们,这根绳子有什么特点啊?

我们能不能动动脑,结合直尺和绳子的特点,我们也发明一种可以直接测量曲线的尺啊?用什么做呢?(布、皮、塑料、、、)

我们给这种尺子起个名字,叫软尺好不好?(板书:软尺)人们在生产生活中,根据实际需要,发明了各种各样的尺子,如:可以测量曲线的软尺,可以测量生活中交大物体的卷尺,可以测量土地或路程的皮尺,还有老师用来画图的长直尺,也叫米尺。请小组长拿出老师给你的信封,里面就是大家“发明”的软尺。下面就请同学们看看你们手中的软尺,上面有正反两面,都可有刻度,仔细观察,你认为哪面的长度单位是厘米?(学生说,老师肯定)

下面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有人测量,有人记录,小组长分工,互相测量一下你们的身高、胸围、胳膊长或者是你身边桌子、凳子、讲台等物体的长度,然后找同学上来根据你们的记录汇报。老师这儿还有直尺和卷尺,有想用的,也可以上来拿。

(2) 量一量你最想测量的物体。

身体、身边的物体、、、可以下座,互相测量并记录。 汇报、交流。下课。

青岛版教材第二册第七单元阿福的新衣教材解读

单元教材解读

(一)信息窗1的解读

1、情景图的解读。情景图以连环画的形式,讲述了阿福做上衣的故事。故事的大意是:师傅用手测量阿福的身长,结果是3拃,徒弟记录;徒弟用自己的手测量出3拃,试做新衣;阿福试新衣时,衣服又瘦又小,师傅量了一下身长只有2拃。情景图的设计意图是,以具有童话色彩的故事为素材,引起学生认知冲突,使学生体会到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并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学习用厘米作单位进行测量。

2、情景图中的信息。

图一:师傅测量阿福的上衣,身长3拃;

图二:徒弟为阿福做上衣,身长3拃;

图三:师傅测量阿福的上衣,原来我测量的是3拃,你怎么做成了2拃?

图四:徒弟不知问题出在哪儿。

3、例题的设置与功能。本信息窗设计了1个红点,1个绿点,共2个例题。

红点:这是怎么回事? 认识长度单位厘米。

绿点:怎样测量徒弟一拃的长度? 用厘米测量。

4、教学的策略及注意事项

(1)教学目标

※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验统一测量标准的重要性(既使学生体验为什么要用厘米量,用厘米量有什么用)。

※ 在动手操作测量活动中感受厘米的大小,帮助学生建立厘米单位的表象,并会用厘米去测量物体边的长度。

(2)教学准备

1、物质准备:教师准备直尺、米尺、卷尺。学生准备直尺。

2、学习准备:提前一周布置学生认识自己的直尺、用直尺画线,在这几天的学习活动中,教师作必要的调控、引导、启发。(没必要抽出专门时间去教,而是利用零碎时间。)

为什么要做这些工作?原因有二:一是厘米的认识,要通过动手实践才能获得深刻的认识(测量、画线),只通过眼看耳听从教师哪里获得信息是不行的,如果只通过一节课时间去操作显然时间太短,所以要提前去布置学习任务。二是如果学生对厘米的知识一无所知的话,课堂只能是讲解与灌输,探究是无法进行的。探究性学习是建立在学生较为丰富的感性认识基础之上的一种学习活动。虽然学生对厘米并非一无所知,但这些经验离“丰富”还有距离,因而,可以布置学生去画去量去认。

5、例题教学的具体阐释

红点:这是怎么回事? 认识长度单位厘米。

当帮助学生知道了直尺上1厘米有多长之后,还要通过数的操作活动来进一步帮助学生建立厘米的表象。

数:1厘米——2厘米——5厘米——10厘米。

1厘米——

从前往后数,从后往前数。既数出直尺上的每一个小格。

2厘米(5厘米)——以2厘米为例:

从前往后数,从后往前数。既数出直尺上的每两个小格。

可以是:0——2,2——4„„18——20;

可以是:20——18,18——16„„2——0;

可以是:1——3,3——5„„17——19;

可以是:19——17,17——15„„3——1。

10厘米——

0——10,10——20;

20——10,10——0。

怎样测量徒弟一拃的长度? 用厘米测量。

仔细分析教材我们不难发现,如果先进行测量小朋友手的一拃有多长的活动显然不行,因为小朋友们的手始终是活动的,不容易把握,所以可以在认读例二的基础上,先进行测量固定长度,为学生提供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纸板,让学生测量边长。

(二)信息窗2的解读

1、情景图的解读。情景呈现的是“阿福做上衣”故事的发展,表现的是师傅和徒弟为阿福做长袍的情景。通过师傅和徒弟分别读取直尺上的数据产生问题,从而引出长度单位米以及米与厘米关系认识的学习。

2、情景图中的信息。

师傅:阿福的长袍长1米;

徒弟:阿福的长袍长100厘米;

阿福:到底是1米,还是100厘米呢?

3、例题的设置与功能。本信息窗设计了1个红点例题。

到底是1米,还是100厘米呢? 认识长度单位米,米和厘米之间的关系。

4、教学的策略及注意事项

(1)教学目标

※ 使学生知道长度单位“米”,建立米的长度表象。

※ 会用米作单位测量物体的长度。

※ 建立米与厘米之间的长度关系,体验长度单位之间的联系。

(2)如何帮助学生建立米的长度表象、米与厘米之间的关系:引导学生经历数出1厘米——10厘米——20厘米„„90厘米——100厘米的活动。这是一个重要保证。先以1厘米为单位数出直尺上的第一个10厘米,既从1数到10;然后以10厘米为单位依次数出100厘米,既从10数到100。在数的时候注意提示学生每一个长度都是从0开始的。

(3)用米作单位去测量教室的长与宽,黑板的长与宽等活动也是帮助学生建立米的表象的重要保证。

(4)教师的指导要仔细、到位。如:一是方法,从10厘米往后数,20厘米„100厘米;二是关系,1米=100厘米;三是符号,1m=100cm。

青岛版小学数学一年级第二册 《厘米的认识》教案

教学目

标:

1、在实践活动中,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初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

2、结合实际,经历不同的方法测量物体长度的过程,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能用刻度尺正确测量物体的长度。(限整厘米数)

3、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形成初步的估计意识。

4、在具体的测量活动中,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厘米的认识,

难点:是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

教具准备:课件、各种尺子。

信封1(1厘米、3厘米、9厘米长的小棒)、信封2(软尺)、直尺5根

《厘米的认识》

一、课前交流,动画导入

师:小朋友们喜欢看动画片吗?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段非常好看的动画片,想不想看啊? 生:想。

师:请小朋友们一边看一边想,动画片中都有谁?它们都在干什么?

(放动画片:阿福的新衣)

二、 合作探究,学习新知

1、长度单位的统一

师:刚才我们看了动画片,你知道一拃怎么回事呢?(让2、3个生说明一拃从哪到哪,大拇指和中指使劲之间叉开的最大距离就是)

教师:阿福的新衣为什么做小了?

生:师傅的手大,徒弟的手小。

师:小朋友们观察的真仔细,老师听明白了,师傅的手大,徒弟的手小,请你到前面来,我们演示一下。

师:我当师傅你来当徒弟好吗?

(比手,比拃)教师:我们一起用自己的拃量一量课桌的长度好吗?(开始,并交流结果)

师:我明白了,一样的桌子,老师的手大,你的手小,所以结果不一样。徒弟再给阿福做衣服的时候,也是这样的情况,对吗?

师:那怎样做才不会出现这种情况呢?

生1:师傅的手量,师傅做,

生2:徒弟的手量,徒弟做。(评价:你的想法真独特,谁还想说说你的想法)

生3:用尺子量。(真聪明)

师总结:其实,古代的人们也发现了用不同的标准去测量同一个物体,量出的结果是不一样的。我国到了战国时候,秦始皇统一中国以后,为了交流的方便,便统一了当时不同诸侯国的长度单位,规定使用统一刻度的尺子。现在,我们使用的是全世界统一的长度单位。下面请同学们拿出你的学生尺,仔细观察,你发现尺子上都有些什么?(大约1分钟多,)把你的发现说给同桌听一听。

(出示课件:尺子)

2、 学生观察探究,认识尺子

师:为了观察的方便,老师把尺子放大了,请同学们一起来看看,谁来把你的发现说给全班同学听听。

(1)、生活动。

(2)、师:谁想把自己的发现说给大家听一听?

生1:数字。这些都是刻度

生2:线。师:这是刻度线。谁还有补充。

生3:字母CM

教师:CM是国际长度单位厘米的表示方法,是人们在测量较小物体时常用的长度单位,今天,我们就来重点学习厘米的认识。(板书:厘米的认识)

师:刚才我们发现尺子上有数字,这些数字都是从几开始的?(0)

你知道0在尺子上表示什么吗?(起点)

师小结:尺子上的0表示起点,我们在测量物体时,一般把物体的一端对准0刻度线测量。但是,你仔细看看,0是在尺子的最顶端吗?所以在测量物体的长短的时候,一定要注意,物体的一端对准的是0刻度线而不是尺子的最顶端,不过也有的尺子的0刻度线在尺子的顶端的。

3、动手操作,认识1厘米。

(1)认识1厘米

师:我们知道了CM表示厘米,那么1厘米到底有多长呢?请同学们在尺子上找出从刻度几到刻度几是1厘米。

生1:0-1师:注意说准确完整,从0刻度线到刻度1是1厘米。

生2:1-2

„„(边说边出示课件。)

师:这些都是我们在尺子找到的1厘米,我们来看看,同学们找的这些1厘米,都有什么特点?(生回答)

师小结:每相邻的两个刻度之间的距离都是1厘米。

(2)活动:

教师:下面请同学们把手放在0刻度上,然后慢慢滑向刻度1,感受一下1厘米。你觉得1厘米怎么样?(很短)别看1厘米很短,可是生活中的很多物体的长度大约都是1厘米。

4、在生活中寻找1厘米

师:下面请同学们找一找,你周围或身体上哪些物体的长度大约是1厘米,并说给你同桌听一听。 交流

5、画1厘米

师:你能用不同的方式表示出1厘米来吗?可以用手比划,也可以借助于尺子在本子上用画线段的方式表示。

学生动手实践,教师巡视并指导。

〈2〉回报交流:

教师找一些画的比较成功地放在实物投影上,大家先评价,然后学生介绍成功经验。

〈3〉总结 :尺子要放平,从0刻度线开始画,线段要直,最后要标注是几厘米。

6、认识2厘米、3厘米、5厘米、、、、、、

找一找尺子上的2厘米,说一说。

教师:2厘米里面有几个1厘米啊?

在尺子上找一找5厘米,还有吗?

介绍简便方法 、、、

教师:再不从刻度0开始找一段距离的时候,有一种简便方法,你想知道吗?悄悄地告诉你们,一般人我可不告诉她呀!就是用后面的较大数字减去前面的较小数字就得到了这段距离的长度。自己验证一下,是不是?

7、测量。

教师:你能用尺子测量一下你的本子的宽度吗?

(1) 学生测量,教师巡视,并表扬正确的方法。

(2) 指名演示,大家评价,好不好,好在那儿,什么地方需要改进,怎样改进。

(3) 总结:强调物体的一端要对准0刻度线,平放,另一端对准几就是几厘米。

启发:

教师:原来我们可以这样测量曲线啊。同学们,这根绳子有什么特点啊?

我们能不能动动脑,结合直尺和绳子的特点,我们也发明一种可以直接测量曲线的尺啊?用什么做呢?(布、皮、塑料、、、)

我们给这种尺子起个名字,叫软尺好不好?(板书:软尺)人们在生产生活中,根据实际需要,发明了各种各样的尺子,如:可以测量曲线的软尺,可以测量生活中交大物体的卷尺,可以测量土地或路程的皮尺,还有老师用来画图的长直尺,也叫米尺。请小组长拿出老师给你的信封,里面就是大家“发明”的软尺。下面就请同学们看看你们手中的软尺,上面有正反两面,都可有刻度,仔细观察,你认为哪面的长度单位是厘米?(学生说,老师肯定)

下面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有人测量,有人记录,小组长分工,互相测量一下你们的身高、胸围、胳膊长或者是你身边桌子、凳子、讲台等物体的长度,然后找同学上来根据你们的记录汇报。老师这儿还有直尺和卷尺,有想用的,也可以上来拿。

(2) 量一量你最想测量的物体。

身体、身边的物体、、、可以下座,互相测量并记录。 汇报、交流。下课。


相关内容

  • 勾股定理经典网络教案
  • 全国中小学"教学中的互联网搜索" 全国中小学"教学中的互联网搜索"优秀教学案例评选 教案设计 青州市邵庄初级中学 一. 教案背景 中学 □小学 2,学科:数学 1,面向学生: 2,课时:1 3,课前准备: 傅道军 (1)教师准备:搜集相关的网络资料,制作多媒体 ...

  • 青岛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全册教案
  • 中小学教育资源站(http://www.edudown.net),百万资源免费下载,无须注册!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集 万以内数的认识信息窗2 教学目标: 1.通过数一数.拨一拨等活动,激发学生学习数数.读数的兴趣. 2.利用计数器,了解万以内数的顺序,正确数.读万以内的数. 3.让学生灵活运用数来解 ...

  • 青岛版六年级上册圆的认识第二课时教案
  • 2015 -- 2016 学年第( 一 )学期备课(简案) 信发联合校 备课活页 六年制 六 年级 上 册第 五单元信息窗 1 第 2 课时 学科 课题 数学 备课教师 圆的认识 时间 课型 10.26 练习课 1.结合具体情境,学习圆的认识. 教学目标 2.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通过多种方法解决问题 ...

  • 青岛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教学计划
  • 青岛版小学数学 一年级下册教学计划 青岛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教学计划 一.教材分析: 1.材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新颖有趣.本册教材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生活经验,选取学生身边的.学生所熟悉的.具有新颖性和趣味性的的内容为素材,目的是有计划地引导学生认识自己.认识家庭.认识学校.认识社会.认识自然,让学 ...

  • 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毫米.分米的认识]教案
  • <毫米.分米的认识>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 通过使学生经历猜测.探索.验证的过程来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和分米,初步建立1毫米.1分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厘米= 10毫米.1分米=10厘米. 1米=10分米. 2. 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简单的推理能力. 3. 结合具体内容向学生渗透长度 ...

  • [千米的认识]教案
  • <千米的认识>教案 教学内容:青岛版二年级第三单元,千米的认识. 教学目标: 1.认识千米,初步建立1千米的长度概念,知道1千米等于1000米. 2.会进行长度单位间的换算及简单的计算. 3.进一步培养学生的估测意识和实践能力. 教学重点:建立1千米的长度概念,会用千米表示实际长度. 教 ...

  • 2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
  • 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 教学内容:青岛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89页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知识 92页综合练习9-11题:新课堂99-100页2.3.5题. 教学目标 1.进一步理解周长的意义,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算法,会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 2.通过观察.比较.分析等活动,初步培养 ...

  • 毫米.分米的认识
  • 毫米.分米的认识范文大全 | 简历 | 教案下载 | 课件中心 | 优秀作文 | 试题库 | 考试辅导 | 诗词鉴赏 | 国学 | 散文 | 实用工具 | 高校 | 手机/风景图片 | 手抄/黑板报 | 美食菜谱 语文教案 | 数学教案 | 英语教案 | 政治教案 | 物理教案 | 化学教案 | 历 ...

  • 青岛版[面积与面积单位]说课稿
  • 面积和面积单位(10分钟)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我是 号考生.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青岛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面积和面积单位>. 一.说教材 1.教材简析 <面积和面积单位>是新课程教材中"图形与几何"领域内容的一部分.学生在学习此内容之前,已经初步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