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述而第七

述而第七

子曰:“述而不作,信而好古,窃比我于老彭。”

【译文】

孔子说:“传述却不创作,相信并且爱好古代的文化,私下里我把自己跟老彭(传说中是殷商时期的贤士大夫)相比。”

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译文】

孔子说:“默默地记住学过的知识,学习而不厌倦,教诲别人不倦怠,对于我啊有什么呢?”

(注意:“默而识之”句中的“识”通“志”,记住。“何有于……”属于古汉语中的固定格式,翻译成“对于……有什么呢?如《左传·子鱼论战》中:“虽及胡耉,获则取之,何有于二毛?”)

子曰:“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

【译文】

孔子说:“不修养品德,不讲求学问,听到符合道义的事情不能做,不好的的毛病不能改正,这些是我忧虑的。”

(“德之不修,学之不讲”属于宾语提前。)

子之燕居,申申如也,夭夭如也。

【译文】

孔子在家闲居,安详舒适,脸色和悦。

(注意:“燕居”就是“宴居”,闲居。“申申”,安详舒适的样子。“夭夭”,脸色和悦样子。再如,蔡邕的《故太尉桥公庙碑》中:“燕居从容,申申夭夭。”)

子曰:“甚矣,吾衰也久矣!吾不复梦见周公。”

【译文】

孔子说:“无衰老得太久了,太厉害了!我不再梦见周公(姓姬,名旦,周武王的弟弟,是孔子最敬佩的古圣人)了。”

(注意:“甚矣,吾衰也久矣”,是主谓倒装句。)

子曰:“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

【译文】

孔子说:“在‘道’上立下志向,把‘德’当成根据,把‘仁’作为依附,在六艺方面游乐。”

(注意:“六艺”古代有两种解释,一是指六种技艺:礼、乐、射、御、书、数。二是指儒家的六部经典:《诗经》、《书经》、《礼记》、《易经》、《乐经》、《春秋》。)

子曰:“自行束修以上,吾未尝无诲焉。”

【译文】

孔子说:“如果送给我十条干肉作为拜师礼,我不曾没有教诲的。”

(注意:“自”,意思是“假如”、“如果”;再如杜牧的《赤壁》一诗中“自将磨洗认前朝”句中的“自”,也当为此意。“束修”也可作“束脩”,意思是十条干肉。)

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译文】

孔子说:“不到他郁结于心时就不去启发他,不到他想说而又说不出来的时候,就不去开导他,告诉他一个方面,却不能把三个方面推举出来,(我)就不再教他了。“

(注意:“愤”,意思是“郁结于心”。“悱”,意思是“想说而又说不出来”。)

子食于有丧者之侧,未尝饱也。

【译文】

孔子在有丧事在身的人的旁边,不曾吃饱过。

子于是日哭,则不歌。

【译文】

孔子在这一天哭过,那么就不再唱歌。

(注意:“于是”属于古今同异义词语。“歌”属于名词动用。)

子谓颜渊曰:“用之则行,舍之则藏,唯我与尔有是夫。”子路曰:“子行三军,则谁与?”子曰:“暴虎冯河,死而无悔者,吾不与也。必也临事而惧,好谋而成者也。”

【译文】

孔子对颜渊说:“用我我就行动,舍弃我就隐藏起来,只有我和你有这样的做法。”子路问:“您如果统率三军,那么,跟谁(同去)”孔子说:“赤手空拳和老虎搏斗,没有船硬要渡过黄河,死了却不后悔的人,我是不跟他(共事)的。一定是面临事情而警惕,讲求谋略而能够成功的人。”

(注意:“则谁与”属于两种特殊句式,一是宾语前置句,一是省略句。“吾不与也”属于省略句。“惧”,警惕。)

子曰:“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如不可求,从吾所好。”

【译文】

孔子说:“财富如果可以求取,即使做一个为人持鞭驾车的贱役,我也做它,如果不能,(我)还是顺从我喜好的。”

(注意:“富而可求也”,句中的“而”,用于主谓间,表假设。)

子之所慎:齐,战,疾。

【译文】

孔子小心谨慎的事是:祭祀,战争,疾病。

(注意:“齐”通“粢(zī)”祭祀时用的谷物。)

子在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曰:“不图为乐之至于斯也。”

【译文】

孔子在齐国听到《韶》,很长时间尝不出肉的味道。他说:“不想寻欢作乐竟到了这种地步。”

(注意:“至于”,古今同形异义词语,文中意为“到了……地步(极点)”。)

冉有曰:“夫子为卫君乎?”子贡曰:“诺,吾将问之。”入曰:“伯夷叔齐,何人也?”曰:“古之贤人也。”曰:“怨乎?”曰:“求仁而得仁,又何怨?”出曰:“夫子不为也。”

【译文】

冉有问:“老师帮助卫君吗?”子贡说:“嗯,我将去问问他。”(子贡)进入孔子的住处,说:“伯夷、叔齐,是什么样的人?”孔子说:“(他们)是古代的贤人。”(子贡)又问:“他们怨恨吗?”(孔子)说:“寻求仁德就得到了仁德,又怨恨什么呢?”(子贡)出来后,(对冉有)说:“老师不会帮助卫君。”

(注意:卫君,卫出公,名辄。他拒绝晋军护送他的父亲回到卫国,这就等于父子在争国君的位置;和伯夷、叔齐互相推让形成对比。)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译文】

孔子说:“吃糙米,喝水,弯曲胳膊把脑袋枕在上面,快乐也在其中了。不符合道义就富有并且尊贵,对我来说就像天上的浮云一样。”

子曰:“加我数年,五十以学易,可以无大过矣。”

【译文】

孔子说:“加给我几年(寿命),五十岁来学习《易经》,可以没有大过错了。”

子所雅言:诗、书,执礼,皆雅言也。

【译文】

孔子说高雅的话:《诗经》、《书经》,执行礼节时,都用高雅的语言。

叶公问孔子于子路,子路不对。子曰:“汝奚不曰: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

【译文】

叶公(沈诸梁)向子路问到孔子,子路不回答。孔子说:“你为什么不说,他的为人,发愤忘记了吃饭,快乐以至忘了忧愁,不知道晚年将要到来罢了。”

(注意:“乐以忘忧”,句中的“以”,是连词,不能翻译成“以致”,因为后面是好结果;后面是坏结果时,才翻译成“以致”。)

子曰:“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

【译文】

孔子说:“我不是生下来就懂得知识的人,(而是)喜好古代文化,勤勉来追其知识的人。”

子不语:怪、力、乱、神。

【译文】

孔子不讲的是:怪异、暴力、混乱、鬼神。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译文】

孔子说:“几个人一块走路,(其中)一定有我的老师,(我)选择他们好的地方就向他们学习,(选择)他们不好的地方就(反省自己)改掉它们。”

子曰:“天生德于予,桓魋其如予何?”

【译文】

孔子说:“上天赋予德行给我,桓魋(tuí,宋国的大官,孔子从曹国到宋国,桓魋企图在路上死他)他对我能怎么样呢?”

子曰:“二三子,以我为隐乎?吾无隐乎尔,吾无行而不与二三子者,是丘也。”

【译文】

孔子说:“你们这些人,认为我做了隐瞒你们的事了吗?我对你们没有隐瞒什么,我没有言行不能向你们公开的,这就是我孔丘的(为人)啊。”

子以四教:文、行、忠、信。

【译文】

孔子用四种课程教授(学生):文献、行动、忠诚、守信。

子曰:“圣人,吾不得而见之矣,得见君子者斯可矣。”子曰:“善人,吾不得而见之矣,得见有恒者,斯可矣。亡而为有,虚而为盈,约而为泰,难乎有恒矣。”

【译文】

孔子说:“圣人,我不能看到他们了,能看到君子,这就可以了。”又说:“善良的人,我不能看到了,能看到有一定操守的人,这就可以了。没有却装成有,空虚却装成充实,贫乏却装成豪华,这样的人就难有固定的操守了。”

子钓而不纲,弋不射宿。

【译文】

孔子钓鱼不用渔网捕鱼,射鸟而不射归宿的鸟。

子曰:“盖有不知而作之者,我无是也。多闻则其善者而从之,多见而识之,知之次也。”

【译文】、

孔子说:“大概有无知却装作博学的人,我不是这样。多听听,那么其中好的就跟从他;多看看就记住它们了。(这是比生而知之)次一等的(求知)方法了。”

互乡难与言,童子见,门人惑。子曰:“与其进也,不与其退也。唯何甚。人洁己以进,与其洁也,不保其往也。”

【译文】

互乡(地名,无可考)(的人)难以与他们说话,一个小孩子被孔子接见,(孔子的)弟子们很疑惑。孔子说:“我赞赏他的进步,不赞赏他的退步。希望为什么这样高。别人是自己干净而后进步,赞赏他的干净,不要揪住他以往(不放)。”

(注意:“童子”在古代至少有四个意思,一是指小孩子,如韩愈的《师说》中:“彼童子之师。”二是“正在读书准备应试的人”,如蒲松龄的《促织》中:“操童子业,久不售。”三是“未满二十岁的人”,如《论语》中的《侍坐章》中:“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四是终生未娶妻的人。“洁”,使动用法。)

子曰:“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

【译文】

孔子说:“仁义距离(我)远吗?我想要仁义,仁义就到了。”

陈司败问:“昭公知礼乎?”孔子曰:“知礼。”孔子退,揖巫马期而进之,曰:“吾闻君子不党,君子亦党乎?君取于吴为同姓,谓之吴孟子。君而知礼,孰不知礼?”巫马期以告。子曰:“丘也幸。苟有过,人必知之。”

【译文】

陈司败(陈国的司寇)问道:“鲁昭公道德礼法吗?”孔子说:“(他)懂得礼法。”孔子退了下来,(陈司败)给巫马期(孔子弟子,姓巫马,名施,字期)做了一个揖让他靠近自己说:“我听说君子不偏袒,君子也偏袒吗?(鲁昭公)在吴国娶了一位同姓的(夫人),称她无孟子。鲁昭公如果懂得礼法,谁不懂得礼法呢?”巫马期把他的话告诉给孔子。孔子说:“我太幸运了,如果有了过错,人们一定知道它。”

子与人歌而善,必使反之,而后和之。

【译文】

孔子跟人唱歌,(别人)唱得好,(他)一定让人家返回来,然后跟着人唱。

子曰:“文,莫吾犹人也?躬行君子,则吾未之有得。”

【译文】孔子说:“文献方面,没有我效法别人的了吧?亲自践行君子之道,那么我还没有做到它啊!”

(注意:“吾未之有得”,是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句。)

子曰:“若圣与仁,则吾岂敢。抑为之不厌,诲人不倦,则可谓云尔已矣。”公西华曰:“正唯弟子不能学也。”

【译文】

孔子说:“如果(说到)圣和仁,那么我哪里敢当。不过(说到)做事不厌烦,教诲别人不感到疲倦,那么可以说是对的啊。”公西华说:“(这)正是弟子们不能做到的啊!”

子疾病,子路请祷。子曰:“有诸?”子路对曰:“有之。诔曰:祷尔于上下神祗。”子曰:“丘之祷久矣。”

【译文】

孔子病重了,子路请求祈祷。孔子说:“有这样的事吗?”子路回答说:“有这样的事的。诔文说:为你向天神地神祈祷吧。”孔子说:“我向它祈祷很久了。”

(注意:祗(读zhī),敬辞。)

子曰:“奢则不孙,俭则固。与其不孙也,宁固。”

【译文】

孔子说:“奢侈了就不恭谨,(过分)节俭就固陋。与其不恭谨,宁可固陋。”

(注意:孙,通“逊”,恭谨。)

子曰:“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译文】

孔子说:“君子新地坦坦荡荡,小人常常忧惧不安。”

子温而厉,威而不猛,恭而安。

【译文】

孔子温和又严厉,威仪却不凶猛,恭谨而且安详。

述而第七

子曰:“述而不作,信而好古,窃比我于老彭。”

【译文】

孔子说:“传述却不创作,相信并且爱好古代的文化,私下里我把自己跟老彭(传说中是殷商时期的贤士大夫)相比。”

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译文】

孔子说:“默默地记住学过的知识,学习而不厌倦,教诲别人不倦怠,对于我啊有什么呢?”

(注意:“默而识之”句中的“识”通“志”,记住。“何有于……”属于古汉语中的固定格式,翻译成“对于……有什么呢?如《左传·子鱼论战》中:“虽及胡耉,获则取之,何有于二毛?”)

子曰:“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

【译文】

孔子说:“不修养品德,不讲求学问,听到符合道义的事情不能做,不好的的毛病不能改正,这些是我忧虑的。”

(“德之不修,学之不讲”属于宾语提前。)

子之燕居,申申如也,夭夭如也。

【译文】

孔子在家闲居,安详舒适,脸色和悦。

(注意:“燕居”就是“宴居”,闲居。“申申”,安详舒适的样子。“夭夭”,脸色和悦样子。再如,蔡邕的《故太尉桥公庙碑》中:“燕居从容,申申夭夭。”)

子曰:“甚矣,吾衰也久矣!吾不复梦见周公。”

【译文】

孔子说:“无衰老得太久了,太厉害了!我不再梦见周公(姓姬,名旦,周武王的弟弟,是孔子最敬佩的古圣人)了。”

(注意:“甚矣,吾衰也久矣”,是主谓倒装句。)

子曰:“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

【译文】

孔子说:“在‘道’上立下志向,把‘德’当成根据,把‘仁’作为依附,在六艺方面游乐。”

(注意:“六艺”古代有两种解释,一是指六种技艺:礼、乐、射、御、书、数。二是指儒家的六部经典:《诗经》、《书经》、《礼记》、《易经》、《乐经》、《春秋》。)

子曰:“自行束修以上,吾未尝无诲焉。”

【译文】

孔子说:“如果送给我十条干肉作为拜师礼,我不曾没有教诲的。”

(注意:“自”,意思是“假如”、“如果”;再如杜牧的《赤壁》一诗中“自将磨洗认前朝”句中的“自”,也当为此意。“束修”也可作“束脩”,意思是十条干肉。)

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译文】

孔子说:“不到他郁结于心时就不去启发他,不到他想说而又说不出来的时候,就不去开导他,告诉他一个方面,却不能把三个方面推举出来,(我)就不再教他了。“

(注意:“愤”,意思是“郁结于心”。“悱”,意思是“想说而又说不出来”。)

子食于有丧者之侧,未尝饱也。

【译文】

孔子在有丧事在身的人的旁边,不曾吃饱过。

子于是日哭,则不歌。

【译文】

孔子在这一天哭过,那么就不再唱歌。

(注意:“于是”属于古今同异义词语。“歌”属于名词动用。)

子谓颜渊曰:“用之则行,舍之则藏,唯我与尔有是夫。”子路曰:“子行三军,则谁与?”子曰:“暴虎冯河,死而无悔者,吾不与也。必也临事而惧,好谋而成者也。”

【译文】

孔子对颜渊说:“用我我就行动,舍弃我就隐藏起来,只有我和你有这样的做法。”子路问:“您如果统率三军,那么,跟谁(同去)”孔子说:“赤手空拳和老虎搏斗,没有船硬要渡过黄河,死了却不后悔的人,我是不跟他(共事)的。一定是面临事情而警惕,讲求谋略而能够成功的人。”

(注意:“则谁与”属于两种特殊句式,一是宾语前置句,一是省略句。“吾不与也”属于省略句。“惧”,警惕。)

子曰:“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如不可求,从吾所好。”

【译文】

孔子说:“财富如果可以求取,即使做一个为人持鞭驾车的贱役,我也做它,如果不能,(我)还是顺从我喜好的。”

(注意:“富而可求也”,句中的“而”,用于主谓间,表假设。)

子之所慎:齐,战,疾。

【译文】

孔子小心谨慎的事是:祭祀,战争,疾病。

(注意:“齐”通“粢(zī)”祭祀时用的谷物。)

子在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曰:“不图为乐之至于斯也。”

【译文】

孔子在齐国听到《韶》,很长时间尝不出肉的味道。他说:“不想寻欢作乐竟到了这种地步。”

(注意:“至于”,古今同形异义词语,文中意为“到了……地步(极点)”。)

冉有曰:“夫子为卫君乎?”子贡曰:“诺,吾将问之。”入曰:“伯夷叔齐,何人也?”曰:“古之贤人也。”曰:“怨乎?”曰:“求仁而得仁,又何怨?”出曰:“夫子不为也。”

【译文】

冉有问:“老师帮助卫君吗?”子贡说:“嗯,我将去问问他。”(子贡)进入孔子的住处,说:“伯夷、叔齐,是什么样的人?”孔子说:“(他们)是古代的贤人。”(子贡)又问:“他们怨恨吗?”(孔子)说:“寻求仁德就得到了仁德,又怨恨什么呢?”(子贡)出来后,(对冉有)说:“老师不会帮助卫君。”

(注意:卫君,卫出公,名辄。他拒绝晋军护送他的父亲回到卫国,这就等于父子在争国君的位置;和伯夷、叔齐互相推让形成对比。)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译文】

孔子说:“吃糙米,喝水,弯曲胳膊把脑袋枕在上面,快乐也在其中了。不符合道义就富有并且尊贵,对我来说就像天上的浮云一样。”

子曰:“加我数年,五十以学易,可以无大过矣。”

【译文】

孔子说:“加给我几年(寿命),五十岁来学习《易经》,可以没有大过错了。”

子所雅言:诗、书,执礼,皆雅言也。

【译文】

孔子说高雅的话:《诗经》、《书经》,执行礼节时,都用高雅的语言。

叶公问孔子于子路,子路不对。子曰:“汝奚不曰: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

【译文】

叶公(沈诸梁)向子路问到孔子,子路不回答。孔子说:“你为什么不说,他的为人,发愤忘记了吃饭,快乐以至忘了忧愁,不知道晚年将要到来罢了。”

(注意:“乐以忘忧”,句中的“以”,是连词,不能翻译成“以致”,因为后面是好结果;后面是坏结果时,才翻译成“以致”。)

子曰:“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

【译文】

孔子说:“我不是生下来就懂得知识的人,(而是)喜好古代文化,勤勉来追其知识的人。”

子不语:怪、力、乱、神。

【译文】

孔子不讲的是:怪异、暴力、混乱、鬼神。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译文】

孔子说:“几个人一块走路,(其中)一定有我的老师,(我)选择他们好的地方就向他们学习,(选择)他们不好的地方就(反省自己)改掉它们。”

子曰:“天生德于予,桓魋其如予何?”

【译文】

孔子说:“上天赋予德行给我,桓魋(tuí,宋国的大官,孔子从曹国到宋国,桓魋企图在路上死他)他对我能怎么样呢?”

子曰:“二三子,以我为隐乎?吾无隐乎尔,吾无行而不与二三子者,是丘也。”

【译文】

孔子说:“你们这些人,认为我做了隐瞒你们的事了吗?我对你们没有隐瞒什么,我没有言行不能向你们公开的,这就是我孔丘的(为人)啊。”

子以四教:文、行、忠、信。

【译文】

孔子用四种课程教授(学生):文献、行动、忠诚、守信。

子曰:“圣人,吾不得而见之矣,得见君子者斯可矣。”子曰:“善人,吾不得而见之矣,得见有恒者,斯可矣。亡而为有,虚而为盈,约而为泰,难乎有恒矣。”

【译文】

孔子说:“圣人,我不能看到他们了,能看到君子,这就可以了。”又说:“善良的人,我不能看到了,能看到有一定操守的人,这就可以了。没有却装成有,空虚却装成充实,贫乏却装成豪华,这样的人就难有固定的操守了。”

子钓而不纲,弋不射宿。

【译文】

孔子钓鱼不用渔网捕鱼,射鸟而不射归宿的鸟。

子曰:“盖有不知而作之者,我无是也。多闻则其善者而从之,多见而识之,知之次也。”

【译文】、

孔子说:“大概有无知却装作博学的人,我不是这样。多听听,那么其中好的就跟从他;多看看就记住它们了。(这是比生而知之)次一等的(求知)方法了。”

互乡难与言,童子见,门人惑。子曰:“与其进也,不与其退也。唯何甚。人洁己以进,与其洁也,不保其往也。”

【译文】

互乡(地名,无可考)(的人)难以与他们说话,一个小孩子被孔子接见,(孔子的)弟子们很疑惑。孔子说:“我赞赏他的进步,不赞赏他的退步。希望为什么这样高。别人是自己干净而后进步,赞赏他的干净,不要揪住他以往(不放)。”

(注意:“童子”在古代至少有四个意思,一是指小孩子,如韩愈的《师说》中:“彼童子之师。”二是“正在读书准备应试的人”,如蒲松龄的《促织》中:“操童子业,久不售。”三是“未满二十岁的人”,如《论语》中的《侍坐章》中:“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四是终生未娶妻的人。“洁”,使动用法。)

子曰:“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

【译文】

孔子说:“仁义距离(我)远吗?我想要仁义,仁义就到了。”

陈司败问:“昭公知礼乎?”孔子曰:“知礼。”孔子退,揖巫马期而进之,曰:“吾闻君子不党,君子亦党乎?君取于吴为同姓,谓之吴孟子。君而知礼,孰不知礼?”巫马期以告。子曰:“丘也幸。苟有过,人必知之。”

【译文】

陈司败(陈国的司寇)问道:“鲁昭公道德礼法吗?”孔子说:“(他)懂得礼法。”孔子退了下来,(陈司败)给巫马期(孔子弟子,姓巫马,名施,字期)做了一个揖让他靠近自己说:“我听说君子不偏袒,君子也偏袒吗?(鲁昭公)在吴国娶了一位同姓的(夫人),称她无孟子。鲁昭公如果懂得礼法,谁不懂得礼法呢?”巫马期把他的话告诉给孔子。孔子说:“我太幸运了,如果有了过错,人们一定知道它。”

子与人歌而善,必使反之,而后和之。

【译文】

孔子跟人唱歌,(别人)唱得好,(他)一定让人家返回来,然后跟着人唱。

子曰:“文,莫吾犹人也?躬行君子,则吾未之有得。”

【译文】孔子说:“文献方面,没有我效法别人的了吧?亲自践行君子之道,那么我还没有做到它啊!”

(注意:“吾未之有得”,是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句。)

子曰:“若圣与仁,则吾岂敢。抑为之不厌,诲人不倦,则可谓云尔已矣。”公西华曰:“正唯弟子不能学也。”

【译文】

孔子说:“如果(说到)圣和仁,那么我哪里敢当。不过(说到)做事不厌烦,教诲别人不感到疲倦,那么可以说是对的啊。”公西华说:“(这)正是弟子们不能做到的啊!”

子疾病,子路请祷。子曰:“有诸?”子路对曰:“有之。诔曰:祷尔于上下神祗。”子曰:“丘之祷久矣。”

【译文】

孔子病重了,子路请求祈祷。孔子说:“有这样的事吗?”子路回答说:“有这样的事的。诔文说:为你向天神地神祈祷吧。”孔子说:“我向它祈祷很久了。”

(注意:祗(读zhī),敬辞。)

子曰:“奢则不孙,俭则固。与其不孙也,宁固。”

【译文】

孔子说:“奢侈了就不恭谨,(过分)节俭就固陋。与其不恭谨,宁可固陋。”

(注意:孙,通“逊”,恭谨。)

子曰:“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译文】

孔子说:“君子新地坦坦荡荡,小人常常忧惧不安。”

子温而厉,威而不猛,恭而安。

【译文】

孔子温和又严厉,威仪却不凶猛,恭谨而且安详。


相关内容

  • [论语]中的男孩名字大全(出处 寓意)
  • <论语>作为儒家经典著作,同时又是中华文化宝典,如果父母给男宝宝起名字可以出自<论语>,那样既有文化又有内涵,成为每个爸爸**的心愿.小编特别整理出出自<论语>的男宝宝名字大全,每个男宝宝名字附带拼音.出处.寓意解释等. 怡如 yí rú 根据您指定的取名分类,从 ...

  • [论语]全文诵读
  • 歌名试听收藏下载 1. 论语1:学而第一 2. 论语2:学而第一 3. 论语3:为政第二 4. 论语4:为政第二 5. 论语5:八佾第三 6. 论语6:八佾第三 7. 论语7:里仁第四 8. 论语8:里仁第四 9. 论语9:公冶长第五 10. 论语10:公冶长第五 11. 论语11:公冶长第五 12 ...

  • 关于论语的语录集
  • 1.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论语•学而》 2.子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子曰:“可也;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 ─── 《论语•学而》 3.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论语•学而》 4.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 ...

  • 国学经典名句之论语
  • 1.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论语) 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论语) 2.子贡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 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论语) 3.见贤思齐,见不贤而内自省. (论语) 4.君子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 (论语) 5.吾尝终日不食,终日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 ...

  • 于丹论语心得
  • 中国人是讲究变化的.你看,盘古在天地之间"一日九变",像一个新生的婴儿,每天都在微妙地变化着.这种变化最终达到了一个境界,叫做"神于天,圣于地".这六个字其实是中国人的人格理想:既有一片理想主义的天空,可以自由翱翔,而不妥协于现实世界上很多的规则与障碍:又有脚 ...

  • [论语]中的教学智慧
  • 一.如何学习 1.孔子为学 ◎ 子曰.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如丘者焉.不如丘之好学也.<论语·公冶长第五> ◎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踰矩.<论语·为政第二> ◎ 子曰.述而不作.信而好古.窃比于我老彭.< ...

  • 孔子[论语]中名句注解与语言阐释
  • 摘要:<论语>是世界教育领域的宝贵遗产,也是我国二千多年古代语文教育最为重要的内容,其中出现了许多经典名句对于后世产生了极大的影响.此基础上,笔者详细探索了<论语>中流传至今的经典名句的特点和其语言修辞,进而尝试如何将文化经典运用到语文教学工作中来. 关键词:<论语&g ...

  • 论语正义读书笔记
  • 一.本书点校说明 <论语>成书情况:<汉书·艺文志>认为是孔子"门人相与辑而论纂",有人认为是孔子弟子仲弓.子游.子夏所作,也有人认为是曾参.有若.闵子骞的弟子所撰. 汉初<论语>流传的本子:古论语.齐论语.鲁论语.<汉书·艺文志> ...

  • 论语成语出处
  • 1. 不耻下问 不以向学问比自己差的或职位比自己低的人请教为可耻.<论语?公治长>:"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2. 不得其死 指人不得善终.<论语?先进>:"若由也,不得其死然." 3. 不亦乐乎 <论语?学而>:" ...

  • 论语以语录体和
  • 作者简介:佟昌泉(1985-),女,辽宁抚顺人,就读于西南民族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研究方向:中国古代文学 摘 要:《论语》绝非孔子著作,是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纂录孔子言行而成,是口头教学情境的活化石。孔子秉承了先秦以来思想对话的传统,在其教学、从事文艺批评的活动中,重视对话,通过对话营造精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