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工作方法

公务员工作方法

国务院机关事务管理局办公厅副主任 王德

前言

首先来看一个案例,我1997年从北大博士毕业之后,进入了国家机关,但是当时对考公务员管理局,特别是对机关的内在运行模式不太了解,所以产生了很长时间的不愉快。其中,最关键的是我在一次国务院会议的讲话过程中,跟一位领导发生了争执,这个领导后来就对我有很多限制,从而影响到我的进步。这样的案例在公务员工作中应该是常见的事情,那么究竟该如何去避免陷入这种境况呢?

任何一件事情,都有着其内在的规律;任何一个过程,都有着其内在的秩序。在机关,如何掌握其内在的规律、过程和秩序,就成为初任公务员必须掌握和了解的。如果对于机关内在的运行模式认识模糊,结果不仅会让自己在机关的工作无法顺利展开,同时还会影响到自己对于胜任这份工作的信心,因此,对于初任公务员们来说,首先要明确的就是了解所在的机关,同时,掌握在机关的工作方法。

人们常说,有两件事情是人生回避不了的,一个是世界观,一个是方法论。世界观是关于世界是什么的根本性的看法,而方法论是针对怎么办的根本性措施。初任公务员,特别是刚毕业的大学生,首先要注意的是,在机关工作有两件事情是需要明确的。

第一,这个机关到底是做什么的?比如统战部、教育部或者民革中央各自的职能是什么?这需要做深入的分析和了解。当然,能进入中央机关的人都是过五关斩六将历尽千辛万苦才考进来的,在面试之前对即将进入的单位也有所了解,但这些了解大多是浅表的或者只是一些感性的认识。在这种情况下,如何把握内在的工作方法,进入机关以后到底应该怎么办?这也是本节课程要着重介绍的。 第二,机关工作非常讲究逻辑。本节课程要讲的第一个逻辑前提是关于政府管理改革,也就是说,在当前的世界潮流下,政府管理改革的一些基本趋向对我国政府以及各个政府机关的影响是什么?这个影响最后是怎样去牵引和指导政府机关中每一位公务员的行为、思想、观念和工作技巧的?在这一前提下,才会

有关于效率、方法的问题,方法是效率的一个支撑点,是围绕效率来展开的。这也是本节课程要重点介绍的。

第一章 政府的管理改革

参加我国中央国家机关中青年干部赴美国的培训,也是要通过进行一些考试层层选拔的,然后到美国的大学进行系统的公共管理课程的学习,到联邦政府、州政府和地方政府做系统的调研,同时跟其他一些部门的同事一起学习,通过这种学习能收获很多东西。这些收获最根本、最重要的就是对当今的公共管理趋向的把握,了解作为西方国家最先进的美国的发展动态,以及这种发展动态可能会对我国带来的影响。

第一节 改革的发端和动因

国际社会政府管理改革最主要的发端应该是80年代,以美国的里根政府和英国的撒切尔政府为代表,这个发端的一个最根本的变化就是通过经济援助的方式来推动国家的发展,基本上对全球98%的国家的发展进行了改革。下面将介绍一下这种改革最主要的几点动因。

第一,知识经济对传统的官僚模式的影响;第二,全球化和国家一统的权威向国际社会、国际组织的让步。这句话听起来似乎很模糊,但在我国其实已经发生过很多类似的事件,所以大家现在非常关心以色列和黎巴嫩的战争问题,也非常关心安南的国际社会组织的斡旋,同样也非常关心2003年的SARS事件。

提到SARS事件,当时财政部的一位官员就在SARS中不幸去世。这位官员的夫人到香港出差时被传染,他送夫人到人民医院检查,由于他在医院时跟旁边的一位老太太聊天,后来发现这个老太太已经被传染,而且经她传染的30人全部死亡。他跟老太太聊完以后回家,当天晚上就感到不舒服,第二天发烧被送到人民医院,两三天后又被转到佑安医院,然后不到两周宣布死亡。这位官员的去世,对他周围的人的冲击很大。七月份在财政部的办公楼里对他进行了一次非常简短的告别仪式,他曾经的同学到八宝山追悼,大家都觉得他死的太冤了,而且他的孩子才一岁多一点。万幸的是他的夫人抢救过来了。

事后有人质疑,为什么当时人们不知道这个状况?当时的卫生部部长张文康和北京市市长孟学农在电视上接受采访时表示北京很安全,还欢迎外地游客到北京来旅游。这种事关人命的事情,不但不信息公开还在误导人们,甚至当WHO

的官员来检查时,相关部门还在躲避WHO的官员。后来,这两位牵涉的官员均被解职。实际上,这件事情直接地催生了我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的出台。

上面的例子说明了一个非常简单的道理,一个国家的政府确实应该遵守共同的国际组织的一些共同规矩,比如说国际原子能机构。

上述的这些,都是导致这次政府改造的一些主要的动因。

第二节 改革的特点

这次改革还有以下三个主要特点。

第一,广泛性。基本上全球所有的国家都波及到了,还具有共识性和系统性。 第二,目的的高度一致。对传统的官僚组织进行否定,要实行政府职能的市场化。

第三,方向的高度一致。就是“以市场制为导向、以公民制为基础、以参与为动力、以绩效为目标”,从而引导人们共同参与政府的管理,让人民知其然,还让人民知其所以然。

第三节 改革的内容

这次改革有三项非常重要的内容,都跟初到国家机关工作有公务员非常密切的关系。

一、职能的优化改革

所谓政府职能的优化改革,就是把政府该管的管好,不该管的坚决不管。比如,体改室有一个综合业务处,它就是管理中央国家机关和各部委的。另外,还管理136家宾馆招待处的分等定级和50家幼儿园的分等定级工作,比如铁路大厦、德宝饭店、首都大酒店这样一些大的饭店都是由这个处来对进行分等定级的,分等定级是与定价联系在一起的。但非常遗憾的是,目前,国务院系统整个中央国家机关,行政审批和许可制度裁减了将近3000项。需要注意的是,每一项审批、每一项许可都跟一些政府工作人员的饭碗是联系一起的,取消了就意味着一部分人的饭碗没有了。所以,宾馆和幼儿园的分等定级取消之后,这个处的8个人就被遣散了。所以,去年以来,特别是自从今年搞4万亿元的经济刺激计划以后,在北京三里河地区,所有的宾馆都爆满,甚至连地下室都找不到床位了。那个地区有两个非常重要的部门,即发改委和财政部,大量的资金都在那里,一些单位和地方政府都跑过来要钱要资金。在这些过来之前还有一个预备队或者叫

做西路军,就是各地的办事处,他们已经跑了很多圈搭好前站,费尽周折把领导请出来了。

之所以会出现这种现象,是因为前几年新华社的一些高级记者写了许多内参送给总理并得到总理的批准。有一些人反映驻京办事处存在问题,目前,国办和中央纪委在一起做关于清理和整顿驻京办事处的意见,这个意见其实已经做了很多年,可能会即将颁布实施。关于驻京办,有一本《驻京办事处主任》的书,其中对驻京办事处有一些丑化的描述。事实上,驻京办在中西方历史上一直都存在,现在的美国联邦政府也有,而且驻京办事处跟驻沪办事处、驻深圳办事处还不一样,它确实承担了大量的信访工作。相关的提案已经报给中央了,由中央来做最后的定夺。

通过这个问题,说明了一个非常简单的道理,政府的职能到底应该怎么用?关于这次改革,有人戏说是“九龙治水”、“五龙治水”或者“X条龙治水”,为什么会有这种结论?下面再举一个简单的例子。

关于农用拖拉机的牌照问题,农业部说,农业拖拉机的牌照肯定是农业机器应由农业部管;公安部则说,这是公安交通管理局的事情。这就纠缠不清了。再比如卡拉OK的点播收费,产权局和文化部都争着要管。这都是职能的交叉问题,需要加大整治,搞职能的整合就是为了回避这些界线不分明、职能相互交叉的问题,从而改变互相之间见到有利的事情就往前上,见到没利的事情就往后躲的竞争模式。有一些单位,经常管一些与职能不相关的事情,以谋求权利,这种管理方式是几千年的封建传统的遗留,弊端非常大。这次改革之所以要收缩政府的经济职能,进行非国有化的改革也是这一基本的道理。

二、政府公共服务市场化的改革

所谓政府公共服务市场化的改革就是政府提供公共服务,不管是经济调节、市场监管还是社会管理,公共服务提供的这些东西能采取市场的方式进行。就要采取市场方式,可以用合同制、特许经营、平摊制、法律委托人等方式。这些方式实际上都是一个道理,就是政府所提供的公共服务并不是要求政府必须亲自去干。例如北京的十号地铁线修到机场,实际上用的就是民用资金,政府根本没有花钱,而是采取BOT的方式。还有很多学校的宿舍楼、教学楼的建设,采取的也是BOT的方式。这是李岚清总理在位时提出的,他说他有两件比较值得回忆的事

情:一个是高校的教育体制改革;另一个是高校的后勤体制改革,因为后勤体制改革之后才可以扩大招生,才能够极大地提高我国的国民素质,让大家能够上的起大学,能够在上大学以后有地方住。

三、政府的内部管理改革

这次改革共有五条内容,需要特别注意的有两条,一个是关于公务员制度的改革。1993年,中央国家机关第一次开始实行公务员凡进必考制度,现在能进到中纪委、中组部、中宣部、中央办公厅这些最高的党委机关,应该说是非常不容易的,都凭着一腔热血以及各自的综合素质、真才实学闯进来。中央政府要的是综合性的、高素质的人才,所以要对整个选拔过程负责。在1993年之前,中央政府招收新的机关工作人员,很多都有裙带关系,亲戚朋友托付介绍的。相对来说,现在公务员的考试非常严格,也非常公平。每年公务员考试的考题都比较复杂,面试时还要出一些难题,这是因为中央政府的公务员必须是综合素质非常高的。

另外,近几年,公务员考试还加了一个专门的关于心智的、心理的测试,美国联邦政府也在用这种测试,对所有考生都要进行心理测试。有一年在招收国家公务员时,北大中文系的一个毕业生的综合素质非常高,在前几轮的表现都很出色,但后来去北大对他进行调查时,老师和同学反映他可能心理上有些问题。最终他就没有被录取,一个分数稍低一点的考生被录取了。这确实让人很遗憾,但是设想一下如果说心理确实有障碍和不健全,把他招进来就会存在一些隐患。

另外一个方面,公务员考入制度的设计给广大的大学毕业生一个参与政府工作的机会。这里,还有一点需要注意的是关于政务信息化的问题。众所周知,现在的政务信息化对整个政府的结构造成了巨大的冲击,这在下文会有具体的阐释。

第四节 改革的成效

这次改革从1980年到现在,产生了一些重大的成效,这些成效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管理思想的变化

情:一个是高校的教育体制改革;另一个是高校的后勤体制改革,因为后勤体制改革之后才可以扩大招生,才能够极大地提高我国的国民素质,让大家能够上的起大学,能够在上大学以后有地方住。

三、政府的内部管理改革

这次改革共有五条内容,需要特别注意的有两条,一个是关于公务员制度的改革。1993年,中央国家机关第一次开始实行公务员凡进必考制度,现在能进到中纪委、中组部、中宣部、中央办公厅这些最高的党委机关,应该说是非常不容易的,都凭着一腔热血以及各自的综合素质、真才实学闯进来。中央政府要的是综合性的、高素质的人才,所以要对整个选拔过程负责。在1993年之前,中央政府招收新的机关工作人员,很多都有裙带关系,亲戚朋友托付介绍的。相对来说,现在公务员的考试非常严格,也非常公平。每年公务员考试的考题都比较复杂,面试时还要出一些难题,这是因为中央政府的公务员必须是综合素质非常高的。

另外,近几年,公务员考试还加了一个专门的关于心智的、心理的测试,美国联邦政府也在用这种测试,对所有考生都要进行心理测试。有一年在招收国家公务员时,北大中文系的一个毕业生的综合素质非常高,在前几轮的表现都很出色,但后来去北大对他进行调查时,老师和同学反映他可能心理上有些问题。最终他就没有被录取,一个分数稍低一点的考生被录取了。这确实让人很遗憾,但是设想一下如果说心理确实有障碍和不健全,把他招进来就会存在一些隐患。

另外一个方面,公务员考入制度的设计给广大的大学毕业生一个参与政府工作的机会。这里,还有一点需要注意的是关于政务信息化的问题。众所周知,现在的政务信息化对整个政府的结构造成了巨大的冲击,这在下文会有具体的阐释。

第四节 改革的成效

这次改革从1980年到现在,产生了一些重大的成效,这些成效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管理思想的变化

这就是所谓的由全能政府、管制政府向有限政府、服务型政府的转变。关于这一点,是比较容易理解的,政府的职能是为人民服务,因为政府以及政府机关的公务员是老百姓养活的,政府花的都是纳税人的钱。

二、管理职能的变化

这里所说的管理职能主要涉及到中央和地方的财权和实权的问题,这里用一个例子来说明。我国有许多的驻京办事处,其中一个很主要的原因就是因为中央和地方的财权和实权的不匹配。这些年,中央的财权过多、过大、过集中,而地方的实权过多、过大、过集中。例如1990年的财政收入,中央占了34%,地方占了62%;2000年,地方下降为48%,中央上升为52%;2004年,中央已经上升为55%,地方下降为45%。

现在,这个问题已经慢慢的开始扭转,政府通过财政的转移支付,通过大项目或者产业振兴计划来拉动和转移经济增长。但有一个现象,地方的教育、医疗、水利、交通确实是缺钱的,地方就需要往上跑,这就导致了驻京办上去以后办不起来。

国务院管理局有一个专门的司叫驻京办事处管理司,这个单位目前管了52个省级驻京办事处,但还有很多省以下的驻京办,比如地区的、县级政府部门的,甚至乡里的、大队的、村里的驻京办。这些问题的解决这就涉及到管理关系,若要地方政府承担这些职能,就必须要加以调整。

三、权利方式的变化

权利方式的变化可以称之为权利的重新分配。这里所说的私有化不是通常意义上的产权私有化问题,实际上是民营化的问题。

四、管理手段的变化

比如合同制的介入,学过行政学的人一般都知道,可以用行政合同的方式来确定行政相对人员之间的关系,即就是借用民事法的要求和民事合同的方式来确定双方之间的法律关系。合同最大的一个特点是合约双方的地位是一致的,不存在强制性的问题,所以行政合同既兼有行政性带有一定的强制性,同时又体现出合同性的要求,所以目前的合同制在机关里大量运用。例如,北京奥运期间,各个单位都签了一份《奥运安保协议书》,这份协议书就是用行政合同方式确定的,

他用一种假契约的方式来确定个人和单位之间的关系,进而确保奥运会能够安全顺利地举行。

手段改变的另一个表现是电子政务的运用,几年前国务院办公厅的信息处搭建了一个全国政府办公业务资源网,也就是说从国务院办公厅依次可以直接链接到我国的每一个乡镇府,政务文件也可以直接通过这个直报系统进行下发。实际上,这个系统给政府的结构和权力模式带来了非常重大的影响,也就是政府组织机构扁平化。

我国实际上是1984年开始搞地区行署管理县政府,但从1992年开始,特别是“十一五”规划和去年分别地提出,在财政上开始试点,县级财政由省政府直接管理,就是所谓的县财省管的改革试点。按照试点的要求,2012年要全部改革到位。另外,县级的领导直接由省里任命,在此之前,多是由地区任命。2009,湖南省一次性把17个县委书记直接提拔为副厅级干部,其中有两个调离原本所在的县到省里做副厅长,其余15个县委书记直接挺拔为副厅级干部。之所以这么做,就是把这些县委书记的任命权全部上交到省委常委,由省委常委开会研究县委书记的任命,改变现行的由市级政府或地区政府来任命县级政府的管理体制。这种管理体制就回归到《宪法》所规定的三级政府的架构,即中央政府、省级政府和县级政府。目前,我国实际上是有五级政府,分别是中央、省、地区、县和乡,这种改革实际上就直接导致了政府的扁平化。

这里再举一个例子,2005年,京九线上一个县的县委书记与当地的农民发生了冲突,原因是农民对拆迁征地补偿款不满意。其实当时的补助已经到位了,但是他对前些年的拆迁补偿款是按照2005年来计价的,这样前些年拿到补偿款的农民不满意,说现在涨价了,政府应该对原来的价钱进行补足,结果遭到政府拒绝带了5000多人要去堵铁路。当时,这个县委书记很着急,想方设法劝阻了,但是农民就是不听。县委书记还派了拿着盾牌和警棍的武警去劝阻,老百姓也不受威胁,这时县政委赶紧请示市委市政府,市委市政府做不了主就请示省委省政府,省委省政府也做不了主就请示到了台里。台里的信息发出以后,这些农民已经黑压压的全在铁轨上睡下去了,京九铁路因此堵了13个小时,最后省里直接调了1000多位武警到铁路把这些农民劝走。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其实主要就

是层级导致的效率低下的问题。必要的请示是应该的,但是严格地按照层级来处理问题,也是有一定局限的。这说明了层级化对管理确实造成了很多的不利影响。

以上是这次改革带来的比较重大的变化,这对我国来讲,最主要的就是直接地推动了政府的机构改革。

第五节 几次重大的改革

前面提到过,要了解我国政府,首先要了解全球的国家政府,要有国际视野和战略眼光,这是一个非常简单的道理。所谓的国际视野和战略眼光,就是要全面地看待政府管理的一些发展趋势和基本动态。也是因为有全球化,有里根政府和撒切尔政府的重大改革,才直接地波及到我国政府。

从1982年到2008年,我国总共搞了6次比较大的改革。1982年改革时,中央政府有100个部委,当时有一个机构叫中国中央顾问委员会,很多退休的老同志在顾问委员会就做两件事情,即顾一顾和问一问。当时,很多老同志不甘心,还想自己亲自出来干一干,这就存在一些问题。在这六次改革里,对国家机关公务员影响比较大的是1993年的改革和1998年的改革。

1993年的改革,最主要的就是实施西方的文官制度,即开始实施公务员制度。这时把机关里从事其他工作的一些人员分离到公务员队伍,比如机关里从事做饭、理发、扫地、打水、开车等工作的人,把他们作为机关的附属编制,把其他的人变为公务员。当时分离出的大概有一万多人。

1998年的改革,主要是在机构和职位上做了比较大的调整。当时是朱镕基总理在位,他主要对职能进行了调整,对机构进行了裁减。其中,职能就涉及到很多单位的工作。当时国务院办公厅带头裁减了55.5%的人员,很多人刚刚去机关工作不久就被裁了。当时谁都不知道谁该留下,谁该离开,因为每个机构都要减一半的人员。很多本科毕业的人去攻读硕士,硕士毕业的去读博士,博士毕业的再去攻读博士后。可见当时的人员分流确实带来了很多的矛盾,影响也比较大。

众所周知,《行政许可法》2000年开始颁布实施,后来对配套的许可制度、审批制度同时进行改革,就是为了减少这些审批事项。审批事项和职能是联系在一起的,职能和机构是联系在一起的,机构又是和人员联系在一起的,人员又是和饭碗联系在一起的,所以职能没了,机构就没有了,饭碗当然也就没有了。

2008的改革之所以搞大部制,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在职位的调整过程中,特别是涉及到有利可图的职位或者有权有势的职位时,任何一个单位都不愿松手。这虽是人之常情,但从中央政府的管理来讲,这是不符合要求的。所以,必须要改革,要把相关的、交叉、互相掺杂的职能进行整合。

这次改革对我国产生了比较重大的影响,而且这些影响还在不断地发挥作用。这实际上就导致了一个非常重大的变更,政府的管理由单向管理向合作形式转变,由对抗式、单向式、封闭式向辅助、开放、参与、合作和共赢这些方面转变。中央机关每年开要很多的听证会,比如水价的调整、物价的调整,就是要体现老百姓的参与,因为老百姓也拥有知情权、参与权和决策权。

相比SARS事件,2009年的甲型H1N1事件做得就比较好。当时卫生部的新闻发言人天天在电视上发表疫情的相关言论,人们看到他就觉得踏实。而一旦看不到他就开始担心信息可能不公开了。2009年的甲型H1N1,人们都不觉得慌,能够正常地生活。2003年,由于大多数人都不清楚状况,很多人都不敢出门。北京人开车到乡下去,乡下的人把路挖断不让进村或者架几个大电线干在路上,把北京的车全部打回去,真是人人自危。相对现在来讲,这种模式已经发生了彻底的变更。

第二章 机关工作的内容和特点

从大的背景来讲,政府机关人员应该了解和把握各国的政府的发展动向。关于政府的结构,其实恩格斯在《家庭所有制和国家的起源》这本书里讲的非常透彻,几千年前,伯拉图在《理想国》里就对他的思想有狠狠的剖析,后来各个国家的行政管理学家,基本上是对伯拉图思想或亚里士多德思想的延续。这些所揭示的都是非常简单的问题,就是政府朝什么方向发展?政府的模式朝哪个方向演变?政府的改革从哪个角度去掌握?把这三个问题把握以后才能理解政府机关的工作内容,具体来说,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节 政府机关的三大任务

概括的讲,政府机关主要有三大任务:参与政务、管理事务和做好服务。

一、参与政务

这是新上任的公务员的主要任务,通过参与政务来达到管理政务的目的。所谓的政务工作就是涉及到方针政策的调研出台,路线办法的贯彻与实施,规定、规则方法的运用与把握,以及具体的实施效果的评价和监督等内容。

二、管理事务

所谓的管理事务就是通过事务性的工作来体现对政府工作的参与,比如接电话、办文、办会、办事、管理印章、参加会议、管理档案、起草公文、陪同领导出差、下去调研等事情。

三、做好服务

所谓的做好服务就是为领导服务、为机关服务、为基层群众服务。特别是作为中央系统的公务员,代表的是党内最高的机关,党最根本的宗旨是为人民服务,群众利益无小事。所以服务在党的机关尤为重要,这体现了党和政府的形象。

第二节 政府机关的三项工作

概括的说政府机关有三项工作,即办文、办会和办事,或者叫“三办”。一般情况下“三办”的主任都是非常的了不起的人物,因为能把“三办”工作做好的人寥寥无几。“三办”的每一项都非常复杂,也非常的艰难。

一、办文

《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办法》里所约定的是13项公务:包括命令、决定、公告、通告、通知、通报、立案、报告、请示等,而《中国共产党机关公务员处理的条例》规定的是14类公文。从这里可以发现,指示是党的机关特有的,公报也是党的机关特有的,决议也是党的机关特有的。为什么会有这种区别?一方面是历史原因,从江西瑞金的红色政权开始,从苏维埃政府到后来的延安,再到后来的西柏坡和香山,一直到现在的中南海,经过这么多年的变迁,党政才逐渐分开。所以,党对机关公文的要求比行政机关早,而且是适合党的机关管理要求的。

需要注意的是,作为新公务员,每办一个文件,都一定要有如履薄冰的心态,如果一个文件到了司长或局长手上时,已经被改的没有一句完整的话是最初的,那说明这个文件是彻底失败的。不管在什么部门,在办文时一定达到自己认为已经不能够再改的状态,然后再往上送。而不能想着上面还有人把关就草草了事了,这样一次两次还可以原谅,时间长了就会令领导不满。

机关公文里用的比较多的是请示和通知,其他的还有党的机关的通报、报告和会议纪要,这些都是常用的公文。指示、决议一般在涉及到规模比较大、层次比较高的会议时才用。例如,中办的会议处或者信息处、秘书处,特别是秘书处,常常要审核各部委的文件,到底怎么审核?哪些是要点?这些都是作为机关工作人员需要掌握的。而且这些东西在书面上是学不到的,必须亲自做了才有体会。所以,讲基本公文一定不能请高校的老师,因为高校的老师对机关的公文情况不是很了解。而应该请在办公厅工作的人,比如办公厅主任、副主任或者秘书处的处长、文电处的处长等,一般来说,他们更清楚文件常出现的问题。很多部委报的文件,经常在标题里出现名字错误,还有把文号、文种弄混的现象,本来是请示却写成了报告,本来是通知却写成了决定,这都是比较基础的错误。这些在平时的工作过程中才会有更深的体会。

二、办会

国务院系统跟中央系统的会议其实是大同小异的,只是有些称谓不一样,很多东西都是一致的。办会是非常复杂的一项工作,很多人误以为办会很简单,就是几个人坐在那说说话的事,当然形式上确实是这样,没有什么复杂和深奥的东西。但是,要办好一个会,应该涉及到会议的方案、议程、地点、时间,还有对会议进程的把握以及对会议类型的确定等各个方面,特别是参会以后,对整个会议进度的把握是非常关键的环节。

近年来,由于电子政务的广泛运用,也出现了许多问题。国家保密局通报过的几起事件中,就有一些机关公务人员因涉嫌泄密而被离职的。其中,有一个国办二局的二级处长,因为泄密得到了四个处分:降级、留党察看、调离国办以及保留追究刑事责任的权力。国办二局是主抓经济整合的,二处是联系发改委、财政部、商务部这些大部委的,他一直在协同吴仪副总理、曾培炎副总理的工作。他机器里存有几千份涉秘文件,还有经济以上的涉及到我国谈判的底线。因为他们处只有一台机器是可以接外网的,一次他在外网上用U盘拷了一个东西,最后又回到他自己的电脑上用,这样就把木马病毒种了上去,很快所有的信息就被泄露,而且进行外网的电脑通过他的电脑攻击国办中央政府网站的服务器,最后形势非常严峻。尽管安全部门的工作人员在这个过程中截获到这个信息,但在截获之前,这些信息已经全部传出去了。虽然这位处长很优秀,是主要干部力量,而

且是国办重点裁培的对象,但因为这件事情确实是无法挽救,最后不得不把他清除出了国办。他是从中国海关选调到国办的,一般从外部调进来的干部素质都是不错的,所以这起事件非常的遗憾。这些信息对国民经济的发展会构成多大的危害,现在还在判断和评估,如果评估的结果比较严重,还要进一步追究他的刑事责任。

还有另外一个案例,以前科工委信息中心的一个处长,因为计算机老化要换一台新机器,他就把计算机上所有的信息全部存储到移动硬盘上,然后把移动硬盘所有的资料全部导进了他的新计算机。但是他忘了把移动硬盘的东西做彻底的删除。现在窃秘的手段非常高明,我曾在木樨地做过一个实验,就是在木樨地架一台机器接收中南海的某位领导桌面上的信息,可以看得一清二楚。所以,目前外交部周边的楼都被外国公司承包了,实际上就有这一因素。这位处长由于没有及时删除,后来他在家里上网,他家里的计算机早被某个国家的情报机构给锁定了,所以在他上网的瞬间,就把硬盘里的所有东西全部传出去了。更严重的是,他硬盘里所存的东西涉及到我国最高端的武器研制计划,而且都是非常全面的材料。事发后这位处长就被公安机关带走了,现在还在追究他的刑事责任。

这两起事件看起来都非常的冤枉,其实就是一时的疏忽。有一次,中央在北戴河开会,当中央文件还没有出来时,香港的某一报纸就把中央的文件全部刊载了,这就是因为失密。而且很多失密就是因为一方在讲话时,对方利用远程启动讲话人的手机,把讲话的声音、电脑上的资料全部窃取。所以,在中央的公务人员,一定要有这种心理意识。现在所有的会议都要求屏蔽,特别是重要的会议根本不让带手机,手机要放在会议室门口的手机箱子,而且要把电池取下来,只是关机的话,对方还可以利用远程技术把手机打开。在会议管理的过程中,特别是来自中办的工作人员,在一些非常高级或涉及大量的国家机密的会议上,不能有任何的差错和闪失,更不能有侥幸心理。一旦出了问题,就会带来不可挽回的损失。

从会议的类型来讲,在国务院有国务院的全体会议、常务会议、秘书长会议、机关党组会议;在中央有政治局会议、常委会议。这些会议都是比较高规格的。国务院系统在会议的管理上实际上是按照中办和国办,即中央和国务院两个

系统按照同一套规则来做的。所以,对会议的管理实际上分成三类,即一类会议、二类会议和三类会议。

所谓的一类会议,国办跟财政部共同下发了一个非常标准的文件,也是中央办公厅签的一个文件。这个文件规定,一类会议要有三个要件:一是由国务院或党中央批准的;二是以国务院或党中央名义召开的;三是各省、区、市负责人参加的会议,也就是中央领导和省长、省委书记参加的会议,这些会议属于一类会议。一类会议的会议费开支标准是每人每天600元。一类会议经审批后,会务阶段、经费运算以及具体的操办由国务院管理局亲自抓。

二类会议是由各部委,如中宣部、中组部或中办召开的,这要求各省、区、市,各个地方负责机构或者各省、区、市的对口部门的负责人参加。例如,中组部开的会,要求各地组织部部长参加。

三、办事

一名公务员给市长写了一份文件,市长一看里面有几十个语法错误,还有一些错别字,市长没办法就自己修改了,改完之后把他狠狠训了一顿。这种事情在机关里是经常发生的。还有一些人喜欢越级请示或越级汇报。不能这样做的原因在于,级别代表一定的水平和认识问题的能力,也代表一定的工作要求。初任公务员,刚到一个机关,不能把自己的领导不当回事,眼里只有更高的领导,这样是行不通的。一般来说,对文件质量的把握或对问题的角度,领导人的经验毕竟会丰富一些,所以这一点特别要注意。程序是机关工作的根本法制,它具有强制约束力。在平常的工作中也会涉及到很多程序,例如干部任免、归档、开会的程序等。

有一次,派一位小伙子到新疆开会,开完会以后很长时间都不和我联系,直到我亲自打电话询问他的情况,结果只得知这位下属在新疆天天喝酒,都没有正面的回答我的问题。好在,这位小伙子马上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就赶紧写了一个会议报告转交给了我。在这种情况下,作为下属应该明白开会的目的、要求以及开完会后的总结各是什么,这些东西都不能忽视,都是程序问题。这都是很简单的问题,但很多人往往不太注意,就容易出现一些问题。

第三章 公务员工作方法

机关工作有很多种类型的方法,方法问题是机关工作中非常重要的一个问题。这些方法可以分为传统的方法和现代的方法。

第一节 传统的工作方法

传统的方法可以概括为以下十种类型。

一、解剖麻雀

所谓解剖麻雀就是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例如,同样是会议的安全管理,因为会议的规格层次不一样,相应的要求也不一样,所以不能用同样的方式要求所有的会议,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有的会议需要屏蔽,有的会议需要绝密,办会之前一定要问清楚会议的级别,需要什么样的安全管理手段。对于这一点,两办会议处的工作人员一定要特别地注意。

二、总揽全局,见微知著

总揽全局见微知著是个既见森林又见树木的方法,这要求工作人员在处理工作时,一定要站在领导的角度想问题,而不能只站在个人角度想问题,否则就难以全面地看待问题。相对来说,领导在机关工作的时间比较长,对各项工作比较了解,对他所管辖的范围也比较清楚。这一点是需要注意的。

三、非此即彼和一此一彼

非此即彼和一此一彼的方法,实际上就是要透过现象看本质。所有的事情都不是固定不变的,肯定需要相应地进行调整,所以不能机械地看问题。一般来说,机关单位的领导最喜欢悟性高的下属。这里举一个例子,某单位有两个博士生,一个是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的,还有一个是复旦大学的。中国人民大学的博士比复旦大学的博士来的要晚,但他很快就进入工作状况了,而且基本能够按照领导的意图做事。而复旦大学的那个博士,已经工作三年了却还没有进入状况,写的公文还是一塌糊涂。在领导的多次指点和教导下他才终于有所改进。

又比如,某单位有一个中国政法大学的本科生,领导指出他的错误时,他都表示一定要改善,但写的东西总还是没有改进,久而久之领导就对他失去信心了。后来,单位里开展处级干部竞争处长的活动时,党组连资格都没有给他。像这种情况,确实是比较糟糕的。

四、重点论和两点论相结合

重点论和两点论相结合就是要学会十个指头弹钢琴,一般领导都愿意把工作交给刚进入单位的新人干,可能处长、副处长、司长甚至部长都会给新人一定的工作。那么,如何在有限的时间里处理好这么多的工作是需要思考的,有些人就很机械,非要按照谁先交代就先办谁的,或者谁的官大就先办谁的,这样肯定是不行的。比如一个部长说有个东西需要研究调研,但他并没有时间上的要求,这样就不能非得把部长交代的事情干完了再去做司长和处长交代的事情,写一个请示用了半个月,肯定就会有麻烦的。所以,要学会用十个指头弹钢琴。在机关要有灵气和悟性,要会灵活和主动地处理事情。

五、抓两头带中间

机关工作涉及到方方面面,而每个人是各有所长的,有些人可能很会写讲话稿,但是其他的公文可能不会写,有些人可能特别会办会,但是其他的事却不会办。这就存在怎么去结合的问题,读书不能偏科,在机关工作一样不能偏科,每个人都不是天生就会写讲话稿或者写请示的,所以一定要抓两头带中间,要齐步走、齐步发展。

六、原则性和灵活性相结合

在机关工作,一定要有悟性和灵性,既不能死板也不能拘谨。

七、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的相结合

有些工作一定要用定量的方式来加以推进,但同时要用定性的分析来加以琢磨。美国联邦政府要求它的工作人员都要懂得一定的定量经济学的知识。定量经济学是一门很高深的学问,西方人很注重分析性思维,要求把所有的东西进行量化。我国政府在进行的“德能勤绩廉”的考核,以前都是定性的,现在要定量,把各个点进行具体地细分,比如“德”包括四个项目,每个项目挣多少分,每个分有几个分值,然后分别加以计算。定量分析是一种非常有用的方法,也就符合当前的发展形势。

八、个人的智慧和专家力量相结合

在机关工作,常常要涉及到大量的工作,而每个人都不是专家,虽然每个人所学的专业不同,但现在从事的都是行政管理工作。比如,国家科技局导弹处的处长,他并不是研发导弹的,而只是进行导弹的行政管理。所以,有时需要请专

家向咨询,请专家当参谋。以温家宝总理为首的这一届政府就特别重视专家的力量,这也是专家治国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方法。

九、有所为,有所不为

就是要抓主要矛盾,不要什么事都抢着干,不是职权范围内的事情就尽量不要去做,做了反而会引起同事们的意见。有所为有所不为,就是该做的一定要很好做,不该做的就好好地协助别人,不要越位,也不要缺位。现在政府的一些职能部门经常交叉打架,就是因为存在很多越位和缺位的现象。

十、大处着眼,小处着手

大处着眼就是一定要站在处长、司局长甚至部长的角度看问题,小处着手就是从打开水、送报纸、拖地这些小事情做起。有一本书很流行的书叫《细节决定成败》,这本书阐释了许多细小却重要的处事道理,告诉人们“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有一个大学生被分配到北京的某机关,单位一开始让他做值班人员,他把这个单位告上了法庭,原因是他学那么的知识却让他去值班有些太憋屈。他做的确实有些太过分了,在没有任何工作经验时,值班也是很正常的方式。现在中央政府,上海市政府早就实施了,要求机关工作人员都有一定的工作经验,所以一般不直接从高校招录人才,中央政府目前也是加大了比例,更倾向于招录有工作经历的人,这样可以更快地熟悉工作。

以上是十条比较传统的公务员工作方法。

第二节 现代的工作方法

一、系统方法

系统方法就是把工作作为系统来看待和管理。

二、网络规划技术法

网络规划技术法就是用网络的方式对各项工作进行排序。

三、线性规划技术法

线性规划技术法就是用线性目标或者线性不等式进行工作规划。这种方法在铁道部门用的比较多。

四、目标管理法

目标管理法就是把工作分成不同的目标,制定目标、实施目标和评价目标。

五、民意测验法

六、科学预测法

科学预测法,包括直观性预测、探索性预测、规范性预测、反馈性预测,这种方法一般能达到很好的效果。例如,领导让你开一个会,你就一定要预测这个会的目的和要求,并预测它可能对你今后的工作产生的影响。领导布臵的每一项工作都是一个机遇,有很多的秘书,都是通过某一件事情让领导认识了,所以才被领导提拔为秘书的。比如胡乔木、田家英,他们都是毛泽东主席的秘书。实际上,这两个人就是写了一篇文章,在人民日报上发表了,然后就被毛主席看中了。田家英当时被毛泽东点名去当秘书时,年龄非常小,才20岁。所以说,预测法很关键,有很多部长之所以能当上部长,也都是因为一两件事情被领导看上了,当然,他被看上的是综合素质的体现,并不是只有一两件事情做得好,其他就做的一塌糊涂,而都是经过多年的积累。机遇总是眷顾那些有准备的人,这个道理应该很清楚。

七、概率统计法

概率统计法,这就如天上掉馅饼,不会天天都掉馅饼,机遇也不会每天都有。当大领导找你办一件事情时,就要高度关注,要特别用心地做好领导交代的事情。

八、项目管理法

项目管理法就是把工作当作项目进行管理,项目是有生命周期的,不同的生命周期有不同的要求。比如办会,拟定会议方案是办会的第一个生命周期,一直到组织会议、管理会议、汇报会议、评价会议,到最后的汇报会议,这是一个完整的生命周期。每个周期的要求、重点、要素、可能出现的问题都是不同的,这些都需要关注,不能不当回事。

以上是现代管理方面的八种工作方法。

第三节 机关工作的方法要点

一、人的本质是社会关系的总和

关于协调好人际关系,马克思在《费尔巴哈》里说过“人的本质是各种社会关系的总和”,看一个人的本质就要看他的社会关系,因为这个关系决定一个人的本质的好坏和优劣以及可塑与否。这个本质是决定人际关系的重要方法。这里所说的人际关系,并不是指各种权术,而是在机关里要营造一个好的氛围以及和谐共识的环境,从而创造和谐机关、和谐政府、和谐社会。

二、智商决定录用,情商决定提升

美国联邦政府的一位官员曾经讲了一句话,叫“智商决定录用,情商决定提升”,也就是说一个人的智商高低只决定你的录用,提升与否则主要是跟情商有关。

98年我写了一份稿子,因为副市长对我的稿子有看法,我就跟领导红了脸,这个领导此后就把我打入冷宫,基本上没有让我干事。刚工作的年轻人,一般都是特别希望做事的,而这个领导却偏让我闲着,这种感觉当然很痛苦。于是,我就想到申请调走,刚好有一个单位也准备接收。在办调动的过程中,党组织突然下命令把我调到信息处当副处长,这样我就没有走成,后来我想起这个事心里还是挺难受。后来,市长对我说,你确实很能干,智商也很高,但你的情商就比较低。然后我就专门查阅了相关的资料,发现自己在情商方面确实有一些不足之处,最突出的就是我的情绪控制力不行。概括地说,情商有五种能力:

第一,情绪控制力。有些人总是喜欢和领导对着干,把领导弄的下不了台,这是不行的。领导对下属有看法是很正常的事情,毕竟他是领导,年纪一般也比较大,虽然学历可能不够高,但经过几十年的锻炼,还是有很多高明之处的。

第二,自我认识的问题。有些年轻人对自己的认识确实太高,总觉得自己是个人才,常常自视甚高。

第三,自我激励的问题。有些人一被领导批评了就感到绝望,就开始躲避、想调动,但是调动之后还是会有这样那样的问题,总不能一辈子不停地调动吧?选择逃避,最终可能很难有大的成就。

第四,认知他人的能力。对他人的理解不透,总认为别人都不行,这就有问题。

第五,人际交往的能力。与人一定要和谐相处,若老是觉得自己被批评了,就容易心灰意冷了。曾经有一个真实的事件,有一个单位的职员,总是不跟别人交往,最后因为领导说他的考核不达标,下一步可能被调到下属单位去,不能再做公务员了。这位职员着急了,一天上班时间,他就包了把菜刀到领导办公室里,二话不说举起菜刀就向领导砍去。好在单位离医院比较近,这个领导被抢救过来了。但是这位职员因为长期的压抑,后来被诊断有心理问题,也不能判刑。这是一个非常极端的例子。

在历史上,人们都知道武则天把当时的皇后废了,原因是她当时把皇后身边的丫鬟都收买了,武则天把她的女儿抱到皇后那里去,皇后非常喜欢逗小孩玩时,武则天借机出去,她回来后孩子死了,都说是皇后干的,最后就把皇后废了,立武则天为后。这也是一个关于人际关系处理的一个很极端的例子。可见,创造一个好的人际关系确实是非常重要的。

三、创造好的机关环境

机关工作有很多方面,创造好的环境确实要有崇高的人生理想,不要整天只想着当大官,而不满足现有的职位,那就麻烦了。孙中山曾说“要立志于做大事,不要立志于做大官”,只有通过做大事来体现能力,人们才会觉得这个人应该要给以重任,要给他更大的能力去为老百姓服务,这才是好的人生发展轨迹。

四、关键要有四种能力

这里有一个问题,刚进入机关工作的人大多数都是无职无权的,在这个阶段有一个非职务权的力量,所谓的非职务权包括以下四种。

第一,品德权。所谓的品德权就是一个人的人格魅力,这能够让同事接受你,还能征服同事、征服领导。

第二,资力权。以往工作经验的积累,过去你可能是某一个方面的专家,到了这个新的单位以后,你办了某一件事情,领导就会觉得你这个人确实不错。

第三,知识权。你所掌握的知识领导可能不知道,只有展现给人们了,别人才会认可你,甚至对你刮目相看。如果你所拥有的知识你连领导都不知道,那领导也会对你刮目相看。

第四,情感权。就是通过你的情感去感动大家,去征服领导和同事,这个当然指的不是哭哭啼啼,而是要有正规的途径和渠道。

以上是作为刚进入机关工作的人应该发挥的四种能力,这是奠定良好的机关形象的重要砝码。

五、把握用人原则

要把握好用人的原则,即宽度原则、次要原则和德才兼备的原则,在这里不展开讲了。

六、公务员的必备品质

公务员工作方法

国务院机关事务管理局办公厅副主任 王德

前言

首先来看一个案例,我1997年从北大博士毕业之后,进入了国家机关,但是当时对考公务员管理局,特别是对机关的内在运行模式不太了解,所以产生了很长时间的不愉快。其中,最关键的是我在一次国务院会议的讲话过程中,跟一位领导发生了争执,这个领导后来就对我有很多限制,从而影响到我的进步。这样的案例在公务员工作中应该是常见的事情,那么究竟该如何去避免陷入这种境况呢?

任何一件事情,都有着其内在的规律;任何一个过程,都有着其内在的秩序。在机关,如何掌握其内在的规律、过程和秩序,就成为初任公务员必须掌握和了解的。如果对于机关内在的运行模式认识模糊,结果不仅会让自己在机关的工作无法顺利展开,同时还会影响到自己对于胜任这份工作的信心,因此,对于初任公务员们来说,首先要明确的就是了解所在的机关,同时,掌握在机关的工作方法。

人们常说,有两件事情是人生回避不了的,一个是世界观,一个是方法论。世界观是关于世界是什么的根本性的看法,而方法论是针对怎么办的根本性措施。初任公务员,特别是刚毕业的大学生,首先要注意的是,在机关工作有两件事情是需要明确的。

第一,这个机关到底是做什么的?比如统战部、教育部或者民革中央各自的职能是什么?这需要做深入的分析和了解。当然,能进入中央机关的人都是过五关斩六将历尽千辛万苦才考进来的,在面试之前对即将进入的单位也有所了解,但这些了解大多是浅表的或者只是一些感性的认识。在这种情况下,如何把握内在的工作方法,进入机关以后到底应该怎么办?这也是本节课程要着重介绍的。 第二,机关工作非常讲究逻辑。本节课程要讲的第一个逻辑前提是关于政府管理改革,也就是说,在当前的世界潮流下,政府管理改革的一些基本趋向对我国政府以及各个政府机关的影响是什么?这个影响最后是怎样去牵引和指导政府机关中每一位公务员的行为、思想、观念和工作技巧的?在这一前提下,才会

有关于效率、方法的问题,方法是效率的一个支撑点,是围绕效率来展开的。这也是本节课程要重点介绍的。

第一章 政府的管理改革

参加我国中央国家机关中青年干部赴美国的培训,也是要通过进行一些考试层层选拔的,然后到美国的大学进行系统的公共管理课程的学习,到联邦政府、州政府和地方政府做系统的调研,同时跟其他一些部门的同事一起学习,通过这种学习能收获很多东西。这些收获最根本、最重要的就是对当今的公共管理趋向的把握,了解作为西方国家最先进的美国的发展动态,以及这种发展动态可能会对我国带来的影响。

第一节 改革的发端和动因

国际社会政府管理改革最主要的发端应该是80年代,以美国的里根政府和英国的撒切尔政府为代表,这个发端的一个最根本的变化就是通过经济援助的方式来推动国家的发展,基本上对全球98%的国家的发展进行了改革。下面将介绍一下这种改革最主要的几点动因。

第一,知识经济对传统的官僚模式的影响;第二,全球化和国家一统的权威向国际社会、国际组织的让步。这句话听起来似乎很模糊,但在我国其实已经发生过很多类似的事件,所以大家现在非常关心以色列和黎巴嫩的战争问题,也非常关心安南的国际社会组织的斡旋,同样也非常关心2003年的SARS事件。

提到SARS事件,当时财政部的一位官员就在SARS中不幸去世。这位官员的夫人到香港出差时被传染,他送夫人到人民医院检查,由于他在医院时跟旁边的一位老太太聊天,后来发现这个老太太已经被传染,而且经她传染的30人全部死亡。他跟老太太聊完以后回家,当天晚上就感到不舒服,第二天发烧被送到人民医院,两三天后又被转到佑安医院,然后不到两周宣布死亡。这位官员的去世,对他周围的人的冲击很大。七月份在财政部的办公楼里对他进行了一次非常简短的告别仪式,他曾经的同学到八宝山追悼,大家都觉得他死的太冤了,而且他的孩子才一岁多一点。万幸的是他的夫人抢救过来了。

事后有人质疑,为什么当时人们不知道这个状况?当时的卫生部部长张文康和北京市市长孟学农在电视上接受采访时表示北京很安全,还欢迎外地游客到北京来旅游。这种事关人命的事情,不但不信息公开还在误导人们,甚至当WHO

的官员来检查时,相关部门还在躲避WHO的官员。后来,这两位牵涉的官员均被解职。实际上,这件事情直接地催生了我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的出台。

上面的例子说明了一个非常简单的道理,一个国家的政府确实应该遵守共同的国际组织的一些共同规矩,比如说国际原子能机构。

上述的这些,都是导致这次政府改造的一些主要的动因。

第二节 改革的特点

这次改革还有以下三个主要特点。

第一,广泛性。基本上全球所有的国家都波及到了,还具有共识性和系统性。 第二,目的的高度一致。对传统的官僚组织进行否定,要实行政府职能的市场化。

第三,方向的高度一致。就是“以市场制为导向、以公民制为基础、以参与为动力、以绩效为目标”,从而引导人们共同参与政府的管理,让人民知其然,还让人民知其所以然。

第三节 改革的内容

这次改革有三项非常重要的内容,都跟初到国家机关工作有公务员非常密切的关系。

一、职能的优化改革

所谓政府职能的优化改革,就是把政府该管的管好,不该管的坚决不管。比如,体改室有一个综合业务处,它就是管理中央国家机关和各部委的。另外,还管理136家宾馆招待处的分等定级和50家幼儿园的分等定级工作,比如铁路大厦、德宝饭店、首都大酒店这样一些大的饭店都是由这个处来对进行分等定级的,分等定级是与定价联系在一起的。但非常遗憾的是,目前,国务院系统整个中央国家机关,行政审批和许可制度裁减了将近3000项。需要注意的是,每一项审批、每一项许可都跟一些政府工作人员的饭碗是联系一起的,取消了就意味着一部分人的饭碗没有了。所以,宾馆和幼儿园的分等定级取消之后,这个处的8个人就被遣散了。所以,去年以来,特别是自从今年搞4万亿元的经济刺激计划以后,在北京三里河地区,所有的宾馆都爆满,甚至连地下室都找不到床位了。那个地区有两个非常重要的部门,即发改委和财政部,大量的资金都在那里,一些单位和地方政府都跑过来要钱要资金。在这些过来之前还有一个预备队或者叫

做西路军,就是各地的办事处,他们已经跑了很多圈搭好前站,费尽周折把领导请出来了。

之所以会出现这种现象,是因为前几年新华社的一些高级记者写了许多内参送给总理并得到总理的批准。有一些人反映驻京办事处存在问题,目前,国办和中央纪委在一起做关于清理和整顿驻京办事处的意见,这个意见其实已经做了很多年,可能会即将颁布实施。关于驻京办,有一本《驻京办事处主任》的书,其中对驻京办事处有一些丑化的描述。事实上,驻京办在中西方历史上一直都存在,现在的美国联邦政府也有,而且驻京办事处跟驻沪办事处、驻深圳办事处还不一样,它确实承担了大量的信访工作。相关的提案已经报给中央了,由中央来做最后的定夺。

通过这个问题,说明了一个非常简单的道理,政府的职能到底应该怎么用?关于这次改革,有人戏说是“九龙治水”、“五龙治水”或者“X条龙治水”,为什么会有这种结论?下面再举一个简单的例子。

关于农用拖拉机的牌照问题,农业部说,农业拖拉机的牌照肯定是农业机器应由农业部管;公安部则说,这是公安交通管理局的事情。这就纠缠不清了。再比如卡拉OK的点播收费,产权局和文化部都争着要管。这都是职能的交叉问题,需要加大整治,搞职能的整合就是为了回避这些界线不分明、职能相互交叉的问题,从而改变互相之间见到有利的事情就往前上,见到没利的事情就往后躲的竞争模式。有一些单位,经常管一些与职能不相关的事情,以谋求权利,这种管理方式是几千年的封建传统的遗留,弊端非常大。这次改革之所以要收缩政府的经济职能,进行非国有化的改革也是这一基本的道理。

二、政府公共服务市场化的改革

所谓政府公共服务市场化的改革就是政府提供公共服务,不管是经济调节、市场监管还是社会管理,公共服务提供的这些东西能采取市场的方式进行。就要采取市场方式,可以用合同制、特许经营、平摊制、法律委托人等方式。这些方式实际上都是一个道理,就是政府所提供的公共服务并不是要求政府必须亲自去干。例如北京的十号地铁线修到机场,实际上用的就是民用资金,政府根本没有花钱,而是采取BOT的方式。还有很多学校的宿舍楼、教学楼的建设,采取的也是BOT的方式。这是李岚清总理在位时提出的,他说他有两件比较值得回忆的事

情:一个是高校的教育体制改革;另一个是高校的后勤体制改革,因为后勤体制改革之后才可以扩大招生,才能够极大地提高我国的国民素质,让大家能够上的起大学,能够在上大学以后有地方住。

三、政府的内部管理改革

这次改革共有五条内容,需要特别注意的有两条,一个是关于公务员制度的改革。1993年,中央国家机关第一次开始实行公务员凡进必考制度,现在能进到中纪委、中组部、中宣部、中央办公厅这些最高的党委机关,应该说是非常不容易的,都凭着一腔热血以及各自的综合素质、真才实学闯进来。中央政府要的是综合性的、高素质的人才,所以要对整个选拔过程负责。在1993年之前,中央政府招收新的机关工作人员,很多都有裙带关系,亲戚朋友托付介绍的。相对来说,现在公务员的考试非常严格,也非常公平。每年公务员考试的考题都比较复杂,面试时还要出一些难题,这是因为中央政府的公务员必须是综合素质非常高的。

另外,近几年,公务员考试还加了一个专门的关于心智的、心理的测试,美国联邦政府也在用这种测试,对所有考生都要进行心理测试。有一年在招收国家公务员时,北大中文系的一个毕业生的综合素质非常高,在前几轮的表现都很出色,但后来去北大对他进行调查时,老师和同学反映他可能心理上有些问题。最终他就没有被录取,一个分数稍低一点的考生被录取了。这确实让人很遗憾,但是设想一下如果说心理确实有障碍和不健全,把他招进来就会存在一些隐患。

另外一个方面,公务员考入制度的设计给广大的大学毕业生一个参与政府工作的机会。这里,还有一点需要注意的是关于政务信息化的问题。众所周知,现在的政务信息化对整个政府的结构造成了巨大的冲击,这在下文会有具体的阐释。

第四节 改革的成效

这次改革从1980年到现在,产生了一些重大的成效,这些成效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管理思想的变化

情:一个是高校的教育体制改革;另一个是高校的后勤体制改革,因为后勤体制改革之后才可以扩大招生,才能够极大地提高我国的国民素质,让大家能够上的起大学,能够在上大学以后有地方住。

三、政府的内部管理改革

这次改革共有五条内容,需要特别注意的有两条,一个是关于公务员制度的改革。1993年,中央国家机关第一次开始实行公务员凡进必考制度,现在能进到中纪委、中组部、中宣部、中央办公厅这些最高的党委机关,应该说是非常不容易的,都凭着一腔热血以及各自的综合素质、真才实学闯进来。中央政府要的是综合性的、高素质的人才,所以要对整个选拔过程负责。在1993年之前,中央政府招收新的机关工作人员,很多都有裙带关系,亲戚朋友托付介绍的。相对来说,现在公务员的考试非常严格,也非常公平。每年公务员考试的考题都比较复杂,面试时还要出一些难题,这是因为中央政府的公务员必须是综合素质非常高的。

另外,近几年,公务员考试还加了一个专门的关于心智的、心理的测试,美国联邦政府也在用这种测试,对所有考生都要进行心理测试。有一年在招收国家公务员时,北大中文系的一个毕业生的综合素质非常高,在前几轮的表现都很出色,但后来去北大对他进行调查时,老师和同学反映他可能心理上有些问题。最终他就没有被录取,一个分数稍低一点的考生被录取了。这确实让人很遗憾,但是设想一下如果说心理确实有障碍和不健全,把他招进来就会存在一些隐患。

另外一个方面,公务员考入制度的设计给广大的大学毕业生一个参与政府工作的机会。这里,还有一点需要注意的是关于政务信息化的问题。众所周知,现在的政务信息化对整个政府的结构造成了巨大的冲击,这在下文会有具体的阐释。

第四节 改革的成效

这次改革从1980年到现在,产生了一些重大的成效,这些成效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管理思想的变化

这就是所谓的由全能政府、管制政府向有限政府、服务型政府的转变。关于这一点,是比较容易理解的,政府的职能是为人民服务,因为政府以及政府机关的公务员是老百姓养活的,政府花的都是纳税人的钱。

二、管理职能的变化

这里所说的管理职能主要涉及到中央和地方的财权和实权的问题,这里用一个例子来说明。我国有许多的驻京办事处,其中一个很主要的原因就是因为中央和地方的财权和实权的不匹配。这些年,中央的财权过多、过大、过集中,而地方的实权过多、过大、过集中。例如1990年的财政收入,中央占了34%,地方占了62%;2000年,地方下降为48%,中央上升为52%;2004年,中央已经上升为55%,地方下降为45%。

现在,这个问题已经慢慢的开始扭转,政府通过财政的转移支付,通过大项目或者产业振兴计划来拉动和转移经济增长。但有一个现象,地方的教育、医疗、水利、交通确实是缺钱的,地方就需要往上跑,这就导致了驻京办上去以后办不起来。

国务院管理局有一个专门的司叫驻京办事处管理司,这个单位目前管了52个省级驻京办事处,但还有很多省以下的驻京办,比如地区的、县级政府部门的,甚至乡里的、大队的、村里的驻京办。这些问题的解决这就涉及到管理关系,若要地方政府承担这些职能,就必须要加以调整。

三、权利方式的变化

权利方式的变化可以称之为权利的重新分配。这里所说的私有化不是通常意义上的产权私有化问题,实际上是民营化的问题。

四、管理手段的变化

比如合同制的介入,学过行政学的人一般都知道,可以用行政合同的方式来确定行政相对人员之间的关系,即就是借用民事法的要求和民事合同的方式来确定双方之间的法律关系。合同最大的一个特点是合约双方的地位是一致的,不存在强制性的问题,所以行政合同既兼有行政性带有一定的强制性,同时又体现出合同性的要求,所以目前的合同制在机关里大量运用。例如,北京奥运期间,各个单位都签了一份《奥运安保协议书》,这份协议书就是用行政合同方式确定的,

他用一种假契约的方式来确定个人和单位之间的关系,进而确保奥运会能够安全顺利地举行。

手段改变的另一个表现是电子政务的运用,几年前国务院办公厅的信息处搭建了一个全国政府办公业务资源网,也就是说从国务院办公厅依次可以直接链接到我国的每一个乡镇府,政务文件也可以直接通过这个直报系统进行下发。实际上,这个系统给政府的结构和权力模式带来了非常重大的影响,也就是政府组织机构扁平化。

我国实际上是1984年开始搞地区行署管理县政府,但从1992年开始,特别是“十一五”规划和去年分别地提出,在财政上开始试点,县级财政由省政府直接管理,就是所谓的县财省管的改革试点。按照试点的要求,2012年要全部改革到位。另外,县级的领导直接由省里任命,在此之前,多是由地区任命。2009,湖南省一次性把17个县委书记直接提拔为副厅级干部,其中有两个调离原本所在的县到省里做副厅长,其余15个县委书记直接挺拔为副厅级干部。之所以这么做,就是把这些县委书记的任命权全部上交到省委常委,由省委常委开会研究县委书记的任命,改变现行的由市级政府或地区政府来任命县级政府的管理体制。这种管理体制就回归到《宪法》所规定的三级政府的架构,即中央政府、省级政府和县级政府。目前,我国实际上是有五级政府,分别是中央、省、地区、县和乡,这种改革实际上就直接导致了政府的扁平化。

这里再举一个例子,2005年,京九线上一个县的县委书记与当地的农民发生了冲突,原因是农民对拆迁征地补偿款不满意。其实当时的补助已经到位了,但是他对前些年的拆迁补偿款是按照2005年来计价的,这样前些年拿到补偿款的农民不满意,说现在涨价了,政府应该对原来的价钱进行补足,结果遭到政府拒绝带了5000多人要去堵铁路。当时,这个县委书记很着急,想方设法劝阻了,但是农民就是不听。县委书记还派了拿着盾牌和警棍的武警去劝阻,老百姓也不受威胁,这时县政委赶紧请示市委市政府,市委市政府做不了主就请示省委省政府,省委省政府也做不了主就请示到了台里。台里的信息发出以后,这些农民已经黑压压的全在铁轨上睡下去了,京九铁路因此堵了13个小时,最后省里直接调了1000多位武警到铁路把这些农民劝走。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其实主要就

是层级导致的效率低下的问题。必要的请示是应该的,但是严格地按照层级来处理问题,也是有一定局限的。这说明了层级化对管理确实造成了很多的不利影响。

以上是这次改革带来的比较重大的变化,这对我国来讲,最主要的就是直接地推动了政府的机构改革。

第五节 几次重大的改革

前面提到过,要了解我国政府,首先要了解全球的国家政府,要有国际视野和战略眼光,这是一个非常简单的道理。所谓的国际视野和战略眼光,就是要全面地看待政府管理的一些发展趋势和基本动态。也是因为有全球化,有里根政府和撒切尔政府的重大改革,才直接地波及到我国政府。

从1982年到2008年,我国总共搞了6次比较大的改革。1982年改革时,中央政府有100个部委,当时有一个机构叫中国中央顾问委员会,很多退休的老同志在顾问委员会就做两件事情,即顾一顾和问一问。当时,很多老同志不甘心,还想自己亲自出来干一干,这就存在一些问题。在这六次改革里,对国家机关公务员影响比较大的是1993年的改革和1998年的改革。

1993年的改革,最主要的就是实施西方的文官制度,即开始实施公务员制度。这时把机关里从事其他工作的一些人员分离到公务员队伍,比如机关里从事做饭、理发、扫地、打水、开车等工作的人,把他们作为机关的附属编制,把其他的人变为公务员。当时分离出的大概有一万多人。

1998年的改革,主要是在机构和职位上做了比较大的调整。当时是朱镕基总理在位,他主要对职能进行了调整,对机构进行了裁减。其中,职能就涉及到很多单位的工作。当时国务院办公厅带头裁减了55.5%的人员,很多人刚刚去机关工作不久就被裁了。当时谁都不知道谁该留下,谁该离开,因为每个机构都要减一半的人员。很多本科毕业的人去攻读硕士,硕士毕业的去读博士,博士毕业的再去攻读博士后。可见当时的人员分流确实带来了很多的矛盾,影响也比较大。

众所周知,《行政许可法》2000年开始颁布实施,后来对配套的许可制度、审批制度同时进行改革,就是为了减少这些审批事项。审批事项和职能是联系在一起的,职能和机构是联系在一起的,机构又是和人员联系在一起的,人员又是和饭碗联系在一起的,所以职能没了,机构就没有了,饭碗当然也就没有了。

2008的改革之所以搞大部制,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在职位的调整过程中,特别是涉及到有利可图的职位或者有权有势的职位时,任何一个单位都不愿松手。这虽是人之常情,但从中央政府的管理来讲,这是不符合要求的。所以,必须要改革,要把相关的、交叉、互相掺杂的职能进行整合。

这次改革对我国产生了比较重大的影响,而且这些影响还在不断地发挥作用。这实际上就导致了一个非常重大的变更,政府的管理由单向管理向合作形式转变,由对抗式、单向式、封闭式向辅助、开放、参与、合作和共赢这些方面转变。中央机关每年开要很多的听证会,比如水价的调整、物价的调整,就是要体现老百姓的参与,因为老百姓也拥有知情权、参与权和决策权。

相比SARS事件,2009年的甲型H1N1事件做得就比较好。当时卫生部的新闻发言人天天在电视上发表疫情的相关言论,人们看到他就觉得踏实。而一旦看不到他就开始担心信息可能不公开了。2009年的甲型H1N1,人们都不觉得慌,能够正常地生活。2003年,由于大多数人都不清楚状况,很多人都不敢出门。北京人开车到乡下去,乡下的人把路挖断不让进村或者架几个大电线干在路上,把北京的车全部打回去,真是人人自危。相对现在来讲,这种模式已经发生了彻底的变更。

第二章 机关工作的内容和特点

从大的背景来讲,政府机关人员应该了解和把握各国的政府的发展动向。关于政府的结构,其实恩格斯在《家庭所有制和国家的起源》这本书里讲的非常透彻,几千年前,伯拉图在《理想国》里就对他的思想有狠狠的剖析,后来各个国家的行政管理学家,基本上是对伯拉图思想或亚里士多德思想的延续。这些所揭示的都是非常简单的问题,就是政府朝什么方向发展?政府的模式朝哪个方向演变?政府的改革从哪个角度去掌握?把这三个问题把握以后才能理解政府机关的工作内容,具体来说,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节 政府机关的三大任务

概括的讲,政府机关主要有三大任务:参与政务、管理事务和做好服务。

一、参与政务

这是新上任的公务员的主要任务,通过参与政务来达到管理政务的目的。所谓的政务工作就是涉及到方针政策的调研出台,路线办法的贯彻与实施,规定、规则方法的运用与把握,以及具体的实施效果的评价和监督等内容。

二、管理事务

所谓的管理事务就是通过事务性的工作来体现对政府工作的参与,比如接电话、办文、办会、办事、管理印章、参加会议、管理档案、起草公文、陪同领导出差、下去调研等事情。

三、做好服务

所谓的做好服务就是为领导服务、为机关服务、为基层群众服务。特别是作为中央系统的公务员,代表的是党内最高的机关,党最根本的宗旨是为人民服务,群众利益无小事。所以服务在党的机关尤为重要,这体现了党和政府的形象。

第二节 政府机关的三项工作

概括的说政府机关有三项工作,即办文、办会和办事,或者叫“三办”。一般情况下“三办”的主任都是非常的了不起的人物,因为能把“三办”工作做好的人寥寥无几。“三办”的每一项都非常复杂,也非常的艰难。

一、办文

《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办法》里所约定的是13项公务:包括命令、决定、公告、通告、通知、通报、立案、报告、请示等,而《中国共产党机关公务员处理的条例》规定的是14类公文。从这里可以发现,指示是党的机关特有的,公报也是党的机关特有的,决议也是党的机关特有的。为什么会有这种区别?一方面是历史原因,从江西瑞金的红色政权开始,从苏维埃政府到后来的延安,再到后来的西柏坡和香山,一直到现在的中南海,经过这么多年的变迁,党政才逐渐分开。所以,党对机关公文的要求比行政机关早,而且是适合党的机关管理要求的。

需要注意的是,作为新公务员,每办一个文件,都一定要有如履薄冰的心态,如果一个文件到了司长或局长手上时,已经被改的没有一句完整的话是最初的,那说明这个文件是彻底失败的。不管在什么部门,在办文时一定达到自己认为已经不能够再改的状态,然后再往上送。而不能想着上面还有人把关就草草了事了,这样一次两次还可以原谅,时间长了就会令领导不满。

机关公文里用的比较多的是请示和通知,其他的还有党的机关的通报、报告和会议纪要,这些都是常用的公文。指示、决议一般在涉及到规模比较大、层次比较高的会议时才用。例如,中办的会议处或者信息处、秘书处,特别是秘书处,常常要审核各部委的文件,到底怎么审核?哪些是要点?这些都是作为机关工作人员需要掌握的。而且这些东西在书面上是学不到的,必须亲自做了才有体会。所以,讲基本公文一定不能请高校的老师,因为高校的老师对机关的公文情况不是很了解。而应该请在办公厅工作的人,比如办公厅主任、副主任或者秘书处的处长、文电处的处长等,一般来说,他们更清楚文件常出现的问题。很多部委报的文件,经常在标题里出现名字错误,还有把文号、文种弄混的现象,本来是请示却写成了报告,本来是通知却写成了决定,这都是比较基础的错误。这些在平时的工作过程中才会有更深的体会。

二、办会

国务院系统跟中央系统的会议其实是大同小异的,只是有些称谓不一样,很多东西都是一致的。办会是非常复杂的一项工作,很多人误以为办会很简单,就是几个人坐在那说说话的事,当然形式上确实是这样,没有什么复杂和深奥的东西。但是,要办好一个会,应该涉及到会议的方案、议程、地点、时间,还有对会议进程的把握以及对会议类型的确定等各个方面,特别是参会以后,对整个会议进度的把握是非常关键的环节。

近年来,由于电子政务的广泛运用,也出现了许多问题。国家保密局通报过的几起事件中,就有一些机关公务人员因涉嫌泄密而被离职的。其中,有一个国办二局的二级处长,因为泄密得到了四个处分:降级、留党察看、调离国办以及保留追究刑事责任的权力。国办二局是主抓经济整合的,二处是联系发改委、财政部、商务部这些大部委的,他一直在协同吴仪副总理、曾培炎副总理的工作。他机器里存有几千份涉秘文件,还有经济以上的涉及到我国谈判的底线。因为他们处只有一台机器是可以接外网的,一次他在外网上用U盘拷了一个东西,最后又回到他自己的电脑上用,这样就把木马病毒种了上去,很快所有的信息就被泄露,而且进行外网的电脑通过他的电脑攻击国办中央政府网站的服务器,最后形势非常严峻。尽管安全部门的工作人员在这个过程中截获到这个信息,但在截获之前,这些信息已经全部传出去了。虽然这位处长很优秀,是主要干部力量,而

且是国办重点裁培的对象,但因为这件事情确实是无法挽救,最后不得不把他清除出了国办。他是从中国海关选调到国办的,一般从外部调进来的干部素质都是不错的,所以这起事件非常的遗憾。这些信息对国民经济的发展会构成多大的危害,现在还在判断和评估,如果评估的结果比较严重,还要进一步追究他的刑事责任。

还有另外一个案例,以前科工委信息中心的一个处长,因为计算机老化要换一台新机器,他就把计算机上所有的信息全部存储到移动硬盘上,然后把移动硬盘所有的资料全部导进了他的新计算机。但是他忘了把移动硬盘的东西做彻底的删除。现在窃秘的手段非常高明,我曾在木樨地做过一个实验,就是在木樨地架一台机器接收中南海的某位领导桌面上的信息,可以看得一清二楚。所以,目前外交部周边的楼都被外国公司承包了,实际上就有这一因素。这位处长由于没有及时删除,后来他在家里上网,他家里的计算机早被某个国家的情报机构给锁定了,所以在他上网的瞬间,就把硬盘里的所有东西全部传出去了。更严重的是,他硬盘里所存的东西涉及到我国最高端的武器研制计划,而且都是非常全面的材料。事发后这位处长就被公安机关带走了,现在还在追究他的刑事责任。

这两起事件看起来都非常的冤枉,其实就是一时的疏忽。有一次,中央在北戴河开会,当中央文件还没有出来时,香港的某一报纸就把中央的文件全部刊载了,这就是因为失密。而且很多失密就是因为一方在讲话时,对方利用远程启动讲话人的手机,把讲话的声音、电脑上的资料全部窃取。所以,在中央的公务人员,一定要有这种心理意识。现在所有的会议都要求屏蔽,特别是重要的会议根本不让带手机,手机要放在会议室门口的手机箱子,而且要把电池取下来,只是关机的话,对方还可以利用远程技术把手机打开。在会议管理的过程中,特别是来自中办的工作人员,在一些非常高级或涉及大量的国家机密的会议上,不能有任何的差错和闪失,更不能有侥幸心理。一旦出了问题,就会带来不可挽回的损失。

从会议的类型来讲,在国务院有国务院的全体会议、常务会议、秘书长会议、机关党组会议;在中央有政治局会议、常委会议。这些会议都是比较高规格的。国务院系统在会议的管理上实际上是按照中办和国办,即中央和国务院两个

系统按照同一套规则来做的。所以,对会议的管理实际上分成三类,即一类会议、二类会议和三类会议。

所谓的一类会议,国办跟财政部共同下发了一个非常标准的文件,也是中央办公厅签的一个文件。这个文件规定,一类会议要有三个要件:一是由国务院或党中央批准的;二是以国务院或党中央名义召开的;三是各省、区、市负责人参加的会议,也就是中央领导和省长、省委书记参加的会议,这些会议属于一类会议。一类会议的会议费开支标准是每人每天600元。一类会议经审批后,会务阶段、经费运算以及具体的操办由国务院管理局亲自抓。

二类会议是由各部委,如中宣部、中组部或中办召开的,这要求各省、区、市,各个地方负责机构或者各省、区、市的对口部门的负责人参加。例如,中组部开的会,要求各地组织部部长参加。

三、办事

一名公务员给市长写了一份文件,市长一看里面有几十个语法错误,还有一些错别字,市长没办法就自己修改了,改完之后把他狠狠训了一顿。这种事情在机关里是经常发生的。还有一些人喜欢越级请示或越级汇报。不能这样做的原因在于,级别代表一定的水平和认识问题的能力,也代表一定的工作要求。初任公务员,刚到一个机关,不能把自己的领导不当回事,眼里只有更高的领导,这样是行不通的。一般来说,对文件质量的把握或对问题的角度,领导人的经验毕竟会丰富一些,所以这一点特别要注意。程序是机关工作的根本法制,它具有强制约束力。在平常的工作中也会涉及到很多程序,例如干部任免、归档、开会的程序等。

有一次,派一位小伙子到新疆开会,开完会以后很长时间都不和我联系,直到我亲自打电话询问他的情况,结果只得知这位下属在新疆天天喝酒,都没有正面的回答我的问题。好在,这位小伙子马上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就赶紧写了一个会议报告转交给了我。在这种情况下,作为下属应该明白开会的目的、要求以及开完会后的总结各是什么,这些东西都不能忽视,都是程序问题。这都是很简单的问题,但很多人往往不太注意,就容易出现一些问题。

第三章 公务员工作方法

机关工作有很多种类型的方法,方法问题是机关工作中非常重要的一个问题。这些方法可以分为传统的方法和现代的方法。

第一节 传统的工作方法

传统的方法可以概括为以下十种类型。

一、解剖麻雀

所谓解剖麻雀就是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例如,同样是会议的安全管理,因为会议的规格层次不一样,相应的要求也不一样,所以不能用同样的方式要求所有的会议,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有的会议需要屏蔽,有的会议需要绝密,办会之前一定要问清楚会议的级别,需要什么样的安全管理手段。对于这一点,两办会议处的工作人员一定要特别地注意。

二、总揽全局,见微知著

总揽全局见微知著是个既见森林又见树木的方法,这要求工作人员在处理工作时,一定要站在领导的角度想问题,而不能只站在个人角度想问题,否则就难以全面地看待问题。相对来说,领导在机关工作的时间比较长,对各项工作比较了解,对他所管辖的范围也比较清楚。这一点是需要注意的。

三、非此即彼和一此一彼

非此即彼和一此一彼的方法,实际上就是要透过现象看本质。所有的事情都不是固定不变的,肯定需要相应地进行调整,所以不能机械地看问题。一般来说,机关单位的领导最喜欢悟性高的下属。这里举一个例子,某单位有两个博士生,一个是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的,还有一个是复旦大学的。中国人民大学的博士比复旦大学的博士来的要晚,但他很快就进入工作状况了,而且基本能够按照领导的意图做事。而复旦大学的那个博士,已经工作三年了却还没有进入状况,写的公文还是一塌糊涂。在领导的多次指点和教导下他才终于有所改进。

又比如,某单位有一个中国政法大学的本科生,领导指出他的错误时,他都表示一定要改善,但写的东西总还是没有改进,久而久之领导就对他失去信心了。后来,单位里开展处级干部竞争处长的活动时,党组连资格都没有给他。像这种情况,确实是比较糟糕的。

四、重点论和两点论相结合

重点论和两点论相结合就是要学会十个指头弹钢琴,一般领导都愿意把工作交给刚进入单位的新人干,可能处长、副处长、司长甚至部长都会给新人一定的工作。那么,如何在有限的时间里处理好这么多的工作是需要思考的,有些人就很机械,非要按照谁先交代就先办谁的,或者谁的官大就先办谁的,这样肯定是不行的。比如一个部长说有个东西需要研究调研,但他并没有时间上的要求,这样就不能非得把部长交代的事情干完了再去做司长和处长交代的事情,写一个请示用了半个月,肯定就会有麻烦的。所以,要学会用十个指头弹钢琴。在机关要有灵气和悟性,要会灵活和主动地处理事情。

五、抓两头带中间

机关工作涉及到方方面面,而每个人是各有所长的,有些人可能很会写讲话稿,但是其他的公文可能不会写,有些人可能特别会办会,但是其他的事却不会办。这就存在怎么去结合的问题,读书不能偏科,在机关工作一样不能偏科,每个人都不是天生就会写讲话稿或者写请示的,所以一定要抓两头带中间,要齐步走、齐步发展。

六、原则性和灵活性相结合

在机关工作,一定要有悟性和灵性,既不能死板也不能拘谨。

七、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的相结合

有些工作一定要用定量的方式来加以推进,但同时要用定性的分析来加以琢磨。美国联邦政府要求它的工作人员都要懂得一定的定量经济学的知识。定量经济学是一门很高深的学问,西方人很注重分析性思维,要求把所有的东西进行量化。我国政府在进行的“德能勤绩廉”的考核,以前都是定性的,现在要定量,把各个点进行具体地细分,比如“德”包括四个项目,每个项目挣多少分,每个分有几个分值,然后分别加以计算。定量分析是一种非常有用的方法,也就符合当前的发展形势。

八、个人的智慧和专家力量相结合

在机关工作,常常要涉及到大量的工作,而每个人都不是专家,虽然每个人所学的专业不同,但现在从事的都是行政管理工作。比如,国家科技局导弹处的处长,他并不是研发导弹的,而只是进行导弹的行政管理。所以,有时需要请专

家向咨询,请专家当参谋。以温家宝总理为首的这一届政府就特别重视专家的力量,这也是专家治国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方法。

九、有所为,有所不为

就是要抓主要矛盾,不要什么事都抢着干,不是职权范围内的事情就尽量不要去做,做了反而会引起同事们的意见。有所为有所不为,就是该做的一定要很好做,不该做的就好好地协助别人,不要越位,也不要缺位。现在政府的一些职能部门经常交叉打架,就是因为存在很多越位和缺位的现象。

十、大处着眼,小处着手

大处着眼就是一定要站在处长、司局长甚至部长的角度看问题,小处着手就是从打开水、送报纸、拖地这些小事情做起。有一本书很流行的书叫《细节决定成败》,这本书阐释了许多细小却重要的处事道理,告诉人们“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有一个大学生被分配到北京的某机关,单位一开始让他做值班人员,他把这个单位告上了法庭,原因是他学那么的知识却让他去值班有些太憋屈。他做的确实有些太过分了,在没有任何工作经验时,值班也是很正常的方式。现在中央政府,上海市政府早就实施了,要求机关工作人员都有一定的工作经验,所以一般不直接从高校招录人才,中央政府目前也是加大了比例,更倾向于招录有工作经历的人,这样可以更快地熟悉工作。

以上是十条比较传统的公务员工作方法。

第二节 现代的工作方法

一、系统方法

系统方法就是把工作作为系统来看待和管理。

二、网络规划技术法

网络规划技术法就是用网络的方式对各项工作进行排序。

三、线性规划技术法

线性规划技术法就是用线性目标或者线性不等式进行工作规划。这种方法在铁道部门用的比较多。

四、目标管理法

目标管理法就是把工作分成不同的目标,制定目标、实施目标和评价目标。

五、民意测验法

六、科学预测法

科学预测法,包括直观性预测、探索性预测、规范性预测、反馈性预测,这种方法一般能达到很好的效果。例如,领导让你开一个会,你就一定要预测这个会的目的和要求,并预测它可能对你今后的工作产生的影响。领导布臵的每一项工作都是一个机遇,有很多的秘书,都是通过某一件事情让领导认识了,所以才被领导提拔为秘书的。比如胡乔木、田家英,他们都是毛泽东主席的秘书。实际上,这两个人就是写了一篇文章,在人民日报上发表了,然后就被毛主席看中了。田家英当时被毛泽东点名去当秘书时,年龄非常小,才20岁。所以说,预测法很关键,有很多部长之所以能当上部长,也都是因为一两件事情被领导看上了,当然,他被看上的是综合素质的体现,并不是只有一两件事情做得好,其他就做的一塌糊涂,而都是经过多年的积累。机遇总是眷顾那些有准备的人,这个道理应该很清楚。

七、概率统计法

概率统计法,这就如天上掉馅饼,不会天天都掉馅饼,机遇也不会每天都有。当大领导找你办一件事情时,就要高度关注,要特别用心地做好领导交代的事情。

八、项目管理法

项目管理法就是把工作当作项目进行管理,项目是有生命周期的,不同的生命周期有不同的要求。比如办会,拟定会议方案是办会的第一个生命周期,一直到组织会议、管理会议、汇报会议、评价会议,到最后的汇报会议,这是一个完整的生命周期。每个周期的要求、重点、要素、可能出现的问题都是不同的,这些都需要关注,不能不当回事。

以上是现代管理方面的八种工作方法。

第三节 机关工作的方法要点

一、人的本质是社会关系的总和

关于协调好人际关系,马克思在《费尔巴哈》里说过“人的本质是各种社会关系的总和”,看一个人的本质就要看他的社会关系,因为这个关系决定一个人的本质的好坏和优劣以及可塑与否。这个本质是决定人际关系的重要方法。这里所说的人际关系,并不是指各种权术,而是在机关里要营造一个好的氛围以及和谐共识的环境,从而创造和谐机关、和谐政府、和谐社会。

二、智商决定录用,情商决定提升

美国联邦政府的一位官员曾经讲了一句话,叫“智商决定录用,情商决定提升”,也就是说一个人的智商高低只决定你的录用,提升与否则主要是跟情商有关。

98年我写了一份稿子,因为副市长对我的稿子有看法,我就跟领导红了脸,这个领导此后就把我打入冷宫,基本上没有让我干事。刚工作的年轻人,一般都是特别希望做事的,而这个领导却偏让我闲着,这种感觉当然很痛苦。于是,我就想到申请调走,刚好有一个单位也准备接收。在办调动的过程中,党组织突然下命令把我调到信息处当副处长,这样我就没有走成,后来我想起这个事心里还是挺难受。后来,市长对我说,你确实很能干,智商也很高,但你的情商就比较低。然后我就专门查阅了相关的资料,发现自己在情商方面确实有一些不足之处,最突出的就是我的情绪控制力不行。概括地说,情商有五种能力:

第一,情绪控制力。有些人总是喜欢和领导对着干,把领导弄的下不了台,这是不行的。领导对下属有看法是很正常的事情,毕竟他是领导,年纪一般也比较大,虽然学历可能不够高,但经过几十年的锻炼,还是有很多高明之处的。

第二,自我认识的问题。有些年轻人对自己的认识确实太高,总觉得自己是个人才,常常自视甚高。

第三,自我激励的问题。有些人一被领导批评了就感到绝望,就开始躲避、想调动,但是调动之后还是会有这样那样的问题,总不能一辈子不停地调动吧?选择逃避,最终可能很难有大的成就。

第四,认知他人的能力。对他人的理解不透,总认为别人都不行,这就有问题。

第五,人际交往的能力。与人一定要和谐相处,若老是觉得自己被批评了,就容易心灰意冷了。曾经有一个真实的事件,有一个单位的职员,总是不跟别人交往,最后因为领导说他的考核不达标,下一步可能被调到下属单位去,不能再做公务员了。这位职员着急了,一天上班时间,他就包了把菜刀到领导办公室里,二话不说举起菜刀就向领导砍去。好在单位离医院比较近,这个领导被抢救过来了。但是这位职员因为长期的压抑,后来被诊断有心理问题,也不能判刑。这是一个非常极端的例子。

在历史上,人们都知道武则天把当时的皇后废了,原因是她当时把皇后身边的丫鬟都收买了,武则天把她的女儿抱到皇后那里去,皇后非常喜欢逗小孩玩时,武则天借机出去,她回来后孩子死了,都说是皇后干的,最后就把皇后废了,立武则天为后。这也是一个关于人际关系处理的一个很极端的例子。可见,创造一个好的人际关系确实是非常重要的。

三、创造好的机关环境

机关工作有很多方面,创造好的环境确实要有崇高的人生理想,不要整天只想着当大官,而不满足现有的职位,那就麻烦了。孙中山曾说“要立志于做大事,不要立志于做大官”,只有通过做大事来体现能力,人们才会觉得这个人应该要给以重任,要给他更大的能力去为老百姓服务,这才是好的人生发展轨迹。

四、关键要有四种能力

这里有一个问题,刚进入机关工作的人大多数都是无职无权的,在这个阶段有一个非职务权的力量,所谓的非职务权包括以下四种。

第一,品德权。所谓的品德权就是一个人的人格魅力,这能够让同事接受你,还能征服同事、征服领导。

第二,资力权。以往工作经验的积累,过去你可能是某一个方面的专家,到了这个新的单位以后,你办了某一件事情,领导就会觉得你这个人确实不错。

第三,知识权。你所掌握的知识领导可能不知道,只有展现给人们了,别人才会认可你,甚至对你刮目相看。如果你所拥有的知识你连领导都不知道,那领导也会对你刮目相看。

第四,情感权。就是通过你的情感去感动大家,去征服领导和同事,这个当然指的不是哭哭啼啼,而是要有正规的途径和渠道。

以上是作为刚进入机关工作的人应该发挥的四种能力,这是奠定良好的机关形象的重要砝码。

五、把握用人原则

要把握好用人的原则,即宽度原则、次要原则和德才兼备的原则,在这里不展开讲了。

六、公务员的必备品质


相关内容

  • 论我国公务员绩效考核制度的完善
  • 论我国公务员绩效考核制度的完善 摘要:公务员绩效考核是公务员制度的一项重要内容和环节, 也是政府部门进行公务员人事管理的 一个难点,它直接影响了政府行政能力的强弱,同时又具有重要的引导作用.公务员绩效考核的结果是 政府对公务员进行评判的直接依据. 我国政府和学术界不断探索和创新公务员绩效考核制度, ...

  • 公务员培训需求分析
  • 毕业论文(设计)原创性声明 本人所呈交的毕业论文(设计)是我在导师的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研究成果.据我所知,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设计)不包含其他个人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对本论文(设计)的研究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作了明确说明并表示谢意. 作者签名: 日期 ...

  • 公务员九大通用能力解读
  • 公务员九大通用能力解读:公务员能力的内涵及一般特征 (二)公务员九项通用能力 1.政治鉴别能力 政治鉴别能力,即有相应的政治理论功底,坚持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和基本经验,认真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善于从政治上观察.思考和处理问题,能透过现象看本质,是非分明:具有一 ...

  • 事业单位改革后,事业编制转为公务员的方法和条件!
  • 在去年,人社部召开会议,决定对公益二类中的高校和公立医院进行改革,改革的目的就是削减目前过多的事业单位编制.很多人在看到事业单位编制改革后,把目光看向了公务员.有的人在事业单位已经工作了不少年头了,如果现在转公务员编制是否可行呢?事业单位编制转为公务员有哪些条件限制呢?下面小编来给大家普及一下. 要 ...

  • 我国现行公务员考核制度存在问题及对策考核制度存在问题及对策
  • 我国现行公务员考核制度存在 问题及对策 [摘 要] 公务员考核制度作为公务员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监督.评估和选拔等方面的功能对于促进公务员的工作水平.服务意识的提高以及推动公务员制度的改革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自从公务员制度建立以来,我国的公务员考核制度建设有了明显进步,但还不够完善,在考核制度的 ...

  • "以绩为重"考核制的理论探讨
  • “以绩为重”考核制的理论探讨 目 录内容提要、关键词………………………………………………………………………… 3序 言:主要问题的提出……………………………………………………………………4一、我国公务员考核制度中存在问题及造成的危害……………………………………4㈠公务员考核中存在的问题………………… ...

  • 2-公务员工作方法
  • 公务员应知应会的日常工作方法(公务员遴选网-遴选考试系列独家资料) 目录 一.日常事务管理......................................................................................................... ...

  • 论文献综述在学位论文中的重要性
  • 摘要:硕士毕业论文的撰写是考查一个硕士毕业生基本科研能力的重要标准,而文献综述报告的撰写是整篇论文的开端是反映当前某一领域中某分支学科或重要专题的最新进展.学术见解和建议,反映出有关问题的新动态.新趋势.新水平.新原理和新技术. 关键词:文献综述;撰写原则;注意问题 硕士毕业论文的撰写是考查一个硕士 ...

  • 专升本"行政管理学"入学考试大纲
  • 专升本"行政管理学"入学考试大纲 点击次数:4944 发布人: 发布时间:2003-05-07 15:30:00.0 1. 系统了解行政管理学的内容体系.研究范围和基本概念. 2. 掌握行政管理学的基本原理,能运用基本原理观察和分析行政管理实践中的一些问题. 3. 了解行政管理实 ...

  • 如何提高公务员工作积极性
  • 如何提高公务员工作积极性? 答: 所谓积极性,是指进取向上.努力工作的思想和表现.提高公务员的积极性主要是指调动和发挥公务员从事公共管理工作的主观能动性.这种主观能动性的调动和发挥必须以服从和服务于经济建设为工作中心,以充分发挥职能作用,维护国家利益.社会稳定为工作重点.以增强大局意识.增强凝聚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