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兰诗教学反思

《木兰诗》教学反思

七年级备课组 王必鹏

《木兰诗》是一首北朝著名民歌,在文学史上具有一定的重要价值。如何上好这一类的诗歌鉴赏课是我们一直在研究琢磨的。我所上的这一节课是第二课时。教学的目标是分析人物形象和赏析本诗的艺术特色。

一、课堂思路

这节课我是在备课组集体备课的基础上我又进行了再备课,按照总体目标和教学重点进行了个性的教学设计。主要就是考虑以朗读和分析木兰形象作为主线,品味诗歌的艺术特色。因此,设计为“朗读诗篇----温故知新-----感受人物-----品析艺术特色-------赞颂木兰”这样一条主线贯穿整节课教学,让语文的人文特点得到充分的体现,也让学生从中得到美的熏陶。

二、深入解读文本,找准课堂教学的切入点

《木兰诗》往往被视为英雄的赞歌。“英雄”是什么呢?英雄就是保家卫国的人,会打仗,很勇敢。可是关于“打仗”就写了“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一句,作者却浓墨重彩的描写了木兰为父亲担心、决心出征、凯旋归来及家人团聚的欢乐。因此本文立意的重点不是花木兰参加了战争和她战斗的英勇,而在于她是一个“女英雄”。战争的责任本来并不在她,她之所以成为“英雄”,是因为作为一个女子,她承担起了“阿爷”和“长兄”也就是男性的职责。这个职责不单是家庭的,也是国家的。她主动参战,为国而战,立了战功却辞官还乡,享受父母、家庭的欢乐。这个英雄的内涵,从承担“家”的重担开始,到为国立功,最后又回到家庭,享受亲情的欢乐,文本突出的恰恰是一种非英雄的姿态-女儿情怀,木兰还尤其为自己成功的掩盖了女性的身份感到自豪,表现出她的柔美。

所以,我便抓住“木兰是一个女英雄”作为课堂教学的切入点,设计了“从什么句中,我读出了一个怎样的木兰。”的主问题,引导学生读诗歌、品句子、感形象,解读她“英雄也妩媚、女子亦刚强”的个性特征。

三、品析艺术特色

在这个环节中我设计了三个问题,一是多种修辞手法的运用,二是结构上详略美,三是内容上的现实的悲剧提升为艺术的喜剧,壮美和柔美的有机结合。 第一个问题我先将本诗所用的修辞手法写出来,讲解各种手法的特征,然后让

学生自己找类似的句子并说明其作用。学生找的很到位,效果较好。第二个问题我先将故事情节概括出来,让学生浏览课文,找出详略的节次,并启发他们从战争和和平的角度来分析作用。这个问题学生解决的不太理想。第三个问题是在老师的问题设计追问下完成的,效果不错。 同时也促进了学生自主学习、实现“有效学习”的能力。

四、课堂中存在的缺陷

在如何能让学生的思维都“动”起来方面,激发学生积极地参与课堂,师生共享共融课堂,我做得还不够。某些同学回答问题出现错误,我却没有意识到,没有进行及时的纠正。诗歌教学注重情境的创设,注重学生情感的激发,注重以“读”为本,熟读成诵的训练,这些细节在这堂课上没有达到最佳的效果。

这堂课,虽然未能如愿,到我感到欣慰。因为我已经努力了,我已经付出了,我已经展示了,我有了收获。我们的教学正是在这样的收获成功和快乐,感悟得失过程中实现进步提升的。教学真是一门遗憾的艺术,也正因为遗憾,它才吸引我不断前行,不断追索!

《木兰诗》教学反思

七年级备课组 王必鹏

《木兰诗》是一首北朝著名民歌,在文学史上具有一定的重要价值。如何上好这一类的诗歌鉴赏课是我们一直在研究琢磨的。我所上的这一节课是第二课时。教学的目标是分析人物形象和赏析本诗的艺术特色。

一、课堂思路

这节课我是在备课组集体备课的基础上我又进行了再备课,按照总体目标和教学重点进行了个性的教学设计。主要就是考虑以朗读和分析木兰形象作为主线,品味诗歌的艺术特色。因此,设计为“朗读诗篇----温故知新-----感受人物-----品析艺术特色-------赞颂木兰”这样一条主线贯穿整节课教学,让语文的人文特点得到充分的体现,也让学生从中得到美的熏陶。

二、深入解读文本,找准课堂教学的切入点

《木兰诗》往往被视为英雄的赞歌。“英雄”是什么呢?英雄就是保家卫国的人,会打仗,很勇敢。可是关于“打仗”就写了“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一句,作者却浓墨重彩的描写了木兰为父亲担心、决心出征、凯旋归来及家人团聚的欢乐。因此本文立意的重点不是花木兰参加了战争和她战斗的英勇,而在于她是一个“女英雄”。战争的责任本来并不在她,她之所以成为“英雄”,是因为作为一个女子,她承担起了“阿爷”和“长兄”也就是男性的职责。这个职责不单是家庭的,也是国家的。她主动参战,为国而战,立了战功却辞官还乡,享受父母、家庭的欢乐。这个英雄的内涵,从承担“家”的重担开始,到为国立功,最后又回到家庭,享受亲情的欢乐,文本突出的恰恰是一种非英雄的姿态-女儿情怀,木兰还尤其为自己成功的掩盖了女性的身份感到自豪,表现出她的柔美。

所以,我便抓住“木兰是一个女英雄”作为课堂教学的切入点,设计了“从什么句中,我读出了一个怎样的木兰。”的主问题,引导学生读诗歌、品句子、感形象,解读她“英雄也妩媚、女子亦刚强”的个性特征。

三、品析艺术特色

在这个环节中我设计了三个问题,一是多种修辞手法的运用,二是结构上详略美,三是内容上的现实的悲剧提升为艺术的喜剧,壮美和柔美的有机结合。 第一个问题我先将本诗所用的修辞手法写出来,讲解各种手法的特征,然后让

学生自己找类似的句子并说明其作用。学生找的很到位,效果较好。第二个问题我先将故事情节概括出来,让学生浏览课文,找出详略的节次,并启发他们从战争和和平的角度来分析作用。这个问题学生解决的不太理想。第三个问题是在老师的问题设计追问下完成的,效果不错。 同时也促进了学生自主学习、实现“有效学习”的能力。

四、课堂中存在的缺陷

在如何能让学生的思维都“动”起来方面,激发学生积极地参与课堂,师生共享共融课堂,我做得还不够。某些同学回答问题出现错误,我却没有意识到,没有进行及时的纠正。诗歌教学注重情境的创设,注重学生情感的激发,注重以“读”为本,熟读成诵的训练,这些细节在这堂课上没有达到最佳的效果。

这堂课,虽然未能如愿,到我感到欣慰。因为我已经努力了,我已经付出了,我已经展示了,我有了收获。我们的教学正是在这样的收获成功和快乐,感悟得失过程中实现进步提升的。教学真是一门遗憾的艺术,也正因为遗憾,它才吸引我不断前行,不断追索!


相关内容

  • 木兰从军教学反思
  • 反思一:木兰从军教学反思 <木兰从军>这是一篇历史传说故事,学生对花木兰了解甚少.让学生通过朗读课文故事感悟花木兰的优秀品质,是教学的重点,也是教学的难点.我把课文分成三大板块,第二自然段为一部分,引领学生感受木兰为国为家的英雄形象,第三自然段为一部分,引领学生感受木兰英勇善战的英雄形象 ...

  • [木兰从军]教学反思
  • 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 --<木兰从军>教学反思 202班 毛燕娉 这是一个家喻户晓的历史传说故事.作者以简练的.富有激情的语言,为低年级学生展现了一个生动.传奇的女英雄花木兰的形象. 文章第一自然段通过学生对文章的整体感知知道木兰是女的,引出第一自然段,通过训练读让学生重点读出" ...

  • 二年级教学反思(下册)
  • 寿安里小学课堂教学反思表 教师姓名 课题 科目 语文 "黑板"跑了 时间 < "黑板"跑了>反思: 在教学中,根据本年段阅读教学的具体要求:能学会默读课文.有感情地朗读文 章:能联系语言环境和生活实际理解常用词语的意思:能凭借语言文字理解课文内容, ...

  • 语文备课格式要求
  • ( 12. 木兰从军 (课题:宋体小四号加粗) 教学目标:(大标题:宋体小四号加粗.内容:宋体五号字) (行距:固定值18磅) 1.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能读准生字词,会写"男 将 胜 征"4个生字. 3. 理解课文内容,知道花木兰"女扮男装 替父从 ...

  • 10木兰诗导学案
  • 10.<木兰诗>导学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反复诵读,感受诗歌的语言特点,并背诵全诗. 2.体会本文排比.对偶.比喻等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 3.学习本文详细得当的叙事方法. 过程与方法:复述表演,并领会其情节曲折,富于戏剧性,充满传奇色彩的特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人物赏析,体会 ...

  • 人教版小学音乐五下[花木兰]教学设计
  • 陈庄镇付窝小学 音乐 学科电子备课稿 课题:花木兰 课时: 1 课型:欣赏 主备人:王莎莎 二 备 教学目标:通过小组学习的方式,表演特点以及主要剧目:欣赏<花木兰>,的音乐特点.对比欣赏豫剧<花木兰>表演特点以及主要剧目. 教学过程: 1.教师课前要了解各小组的学习情况:关 ...

  • [木兰诗]优质课
  • <木兰诗>教案 教学目标: 1.了解人物形象,感受木兰的女儿情.英雄气,了解她的智慧,胆略和才能. 2.学习古代劳动人民勇敢乐观的爱国精神和对和平生活的向往. 3.培养学生独立研究.合作探究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木兰的人物形象及体会木兰代父从军.保家卫国的爱国主义精神. 第一课 ...

  • 15.花木兰
  • 主备教师:宋日林 课题 15.花木兰 时间:2012 年 3 月 13 日 第一课时 教学 目标 教学 重点 教学 难点 1.指导学生认识"昼.袜.赫.凯.孝.帼"6个生字, 理解"逊色.昼夜.鞋袜.赫赫.凯旋.忠孝.巾帼.从军. 男丁.不期而遇.幸会.张灯结彩.晋升. ...

  • 七年级语文反思
  • 七年级语文<木兰诗>教学反思 大通五中 史朝萍 我的基本思路是引导学生按照 "朗读诗歌--了解情节--疏通文意--揣摩语言--体会主题--背诵积累"的步骤来欣赏这首乐府民歌,课前的也作了充分的准备,但是在实际课堂组织教学当中,效果却不够理想.课后认真思考一下,最大的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