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转基因食品安全问题

  摘要:转基因食品的安全问题一直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随着转基因技术的不断发展,对待转基因食品我们应该采取科学理性的态度去对待,而且要加快发展、改进转基因食品的检测技术,使其更好、更快地为转基因检测服务,同时要加强对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评价和监管力度,从而为转基因食品安全提供更强有力的保障。   关键词:转基因食品安全 转基因检测技术 安全性评价及监管   中图分类号:Q78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336(2014)10-0038-02   1 引言   基因是编码蛋白质或RNA等具有特定功能产物的遗传信息的基本单位,是染色体或基因组的一段DNA序列,而每个基因则由众多碱基对按照一定的方式排列而成,从而表现出每一种生物个体独特的特征或面貌。而转基因技术与自然突变、人工诱变、杂交育种在本质上并没有区别,它是利用现代分子生物学技术将人工分离和修饰过的基因转移到其他物种的遗传物质中去,使其有效表达出相应的产物,在产量、抗性、营养品质等方面更能满足人们的需求。以转基因生物为直接食品或原料加工生产的食品就是转基因食品。   近年来,随着转基因研究的深入,转基因生物已经越来越贴近人们的生活,有关转基因食品的安全问题也一直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很多人都认为转基因技术是纯人工技术,在自然界中不存在转基因,转基因的生物品种违背了自然规律。事实上,自然界中存在各式各样的转基因现象,自然界中的转基因是推动生物进化不可或缺的基本机制之一。转基因技术不同于传统的育种技术,它可以不受生物物种生殖隔离限制,可以在不同物种间进行转移基因,而且转基因技术只转移一个或少数明确功能的基因,后代表现容易预期和把握。可见,转基因技术是传统育种技术的发展和延伸。   中国用大约7%的世界耕地,喂养超过20%的世界人口。我国人口众多,人均资源缺乏。传统技术的使用已经无法满足未来社会和人口发展的需要,发展转基因技术是一种必然顺应潮流的选择。发展转基因技术不但可以大幅度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确保农产品有效供给,保证我国粮食安全,还可以显著减少农药用量,提高水肥利用效率,明显降低农业生产成本,大幅度提高种植业和养殖业的经济效益。因此,转基因技术的应用潜力是非常大的。   2 科学认识转基因食品   目前在转基因食品使用和消费上存在一些分歧,其实既有赞成的,也有反对的,新闻媒体上也经常会报道一些关于转基因食品安全事件的新闻。正是因为众说纷纭,我们更应该采取理性的态度来对待转基因食品的安全问题,要对转基因食品安全问题有科学的认识。   食品中的基因在被人食用后会发生什么样的反应?   我们的身体对转基因食品和非转基因食品的消化过程是一样的。食品中存在着上万种基因,转基因食品只是比原有食品增加了一两中外源基因而已。广义上说基因就是核酸,所有的核酸在化学成分上都是完全相同的,与其来源无任何关系。核酸被人体摄取后,大多数被降解为小片段,为人体利用,参与人体新陈代谢。只有极少数情况下,这些小片段才会进入其他器官,但科学实验证明这些进入其他器官的核酸绝对不是完整的,根本不具有任何的生物学功能。欧洲食品安全局对食物中的基因被人体摄入后的结果曾经发表声明:“基因被人体消化后,在人的胃肠道中可以观察到其被迅速降解成较小的核酸片段,大量的科学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来源于转基因植物的核酸片段不能在任何组织中被检测到。”   以Bt蛋白对人体是否有危害为例,使人们对Bt蛋白有个科学的认识。Bt蛋白是一种由土生细菌B.thuringiensis产生的天然杀虫剂。在细菌体内形成的完整结构的结晶Bt蛋白是没有任何毒性的,当被昆虫吃掉后,Bt蛋白在昆虫肠道碱性环境下才能加工成毒性蛋白,该毒性蛋白还要和昆虫肠道细胞表面上特定的受体结合才能起作用。而人的肠胃环境是强酸性的,无法对其进行毒性加工修饰,并且人的消化细胞表面上也根本没有这种受体。最近,大量关于Bt蛋白的安全性研究结果表明,Bt蛋白并不具有毒素蛋白的典型特征,Bt蛋白与目前已知蛋白数据库中的毒素蛋白没有任何的同源性。为了验证Bt蛋白对哺乳动物是否具有毒性,科学家利用体外纯化的Bt蛋白喂饲10只雄性和雌性的老鼠,剂量大约是人体消费转Bt基因玉米水平的200~1000倍,研究结果并未发现喂饲高纯度的Bt蛋白与老鼠的体重、存活率、总的病理水平等有关。实际上,Bt蛋白进入哺乳动物肠胃后,在胃液作用下几秒钟之内即全部降解。由此可见,转基因作物用来抗虫的Bt蛋白不会对人体造成伤害。   3 转基因是可以检测出来的   随着转基因技术的不断发展,转基因的检测技术也随之不断发展、改进。转基因生物与相应的非转基因生物相比具有特有的DNA、RNA、蛋白质和代谢产物等成分,通过分子生物学技术可以快速、准确地进行是否含有这些转基因成分的分析。而且每一个转基因作物品系都有自己唯一的特征,根据对这些特征的检测,可以准确地进行身份鉴定。通过转基因的检测,我们不仅可以知道是不是转基因,而且还能准确地判定是哪家公司研发的哪个转基因作物品种。   对转基因产品的检测可以从DNA水平、RNA水平、蛋白质水平和代谢产物水平等方面进行。目前国内外比较成熟也是比较常用的检测方法一个是基于DNA水平的检测,一个是基于蛋白质水平的检测。   3.1基于DNA水平检测的方法   3.1.1 定性PCR技术   PCR技术是根据各种目的基因序列设计不同的引物,在DNA聚合酶的作用下,经过一系列的循环反应,获得大量扩增产物,然后将产物通过凝胶电泳进行分离,通过特异性条带的有无来判断是否含有转基因成分,这是一种定性判断的方法。   3.1.2 定量PCR技术―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   对食品中转基因成分含有量的确定是进行标识的基础,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有效解决了传统定量的局限性,能够每一轮循环都检测一次荧光信号强度的能力,并记录在电脑中,通过对每一个样品ct值(即每个反应管中荧光信号到达设定的阈值时所经历的循环数)进行分析,再根据标准曲线获得定量的结果,实现对样品的定量检测[1]。   3.2 基于蛋白质水平检测的方法   3.2.1 Western印迹法   Western印迹法是一种特异性较高的蛋白质检测方法,不管样品中靶蛋白大于或小于设定的阈值,它都能提供定性的结果,适合样品定性检测。   3.2.2 ELISA检测方法   ELISA方法是以免疫学反应为基础的,将抗原、抗体的特异性反应与酶对底物的高效催化作用相结合起来的方法。现在很多公司通过制备特异性抗体开发出了许多检测针对不同转基因蛋白的试剂盒和快速检测的试纸条。   3.3 其他转基因检测方法   3.3.1 环介导等温扩增法(LAMP)   LAMP法的特征是针对目标DNA链上的六个区段设计四个不同的引物然后再利用链置换反应在一定温度下进行反应。反应只需要把基因模板、引物、链置换型DNA合成酶、基质等共同置于一定温度下(60~65℃)、经一个步骤即可完成。扩增效率极高,可在15分~1小时内实现109~1010倍的扩增。而且由于有着高度的特异性,只需根据扩增反应产物的有无即可对靶基因序列的存在与否作出判断。   3.3.2 基因芯片法的检测   应用于转基因食品检测的基因芯片技术,实质是高度集成化的反向斑点杂交技术。探针分子固定在载体上,待测基因经过PCR、末端标记等操作,成为标记有荧光染料或同位素的核酸分子,然后与固定探针杂交[2]。其最大的特点是高通量,能同时检测到成百上千个基因。通过广泛收集用于转基因技术的启动子、终止子、抗性基因、标记基因的特异序列制成的基因芯片,可实现同时检测出目前已经商品化的转基因产品的外源转基因成分[1]。   4 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评价及加强转基因食品安全监管   事实上关于转基因食品的安全问题,尤其是长期性安全问题,早就得到了世界各国的关注。在我们的生活中能看到的转基因食品都是经过了严格的科学实验和安全评价,包括一系列的食品安全评价等,最后才会推向市场。国际上普遍采用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制定的转基因食品安全评价标准开展食用安全评价,这套评价体系相对于传统食品而言更加严谨。   安全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即便是人们经常食用的传统食品,也不能说在任何情况下,对任何人都绝对安全。比如:水喝太多了会导致电解质失衡,盐吃多了会诱发高血压,糖吃多了会容易骨折,还会诱发一些诸如肥胖症和糖尿病之类的慢性疾病。   “绝对安全”在科学层面上并不成立。对转基因食品安全而言,同样不能用“绝对安全”作为标准,用现行“常规食品”作为安全评估参照标准是更为合理的。每一个转基因食品的诞生,都必须进行生物安全、环境安全、食品安全等一系列的检验检测。只要通过了一系列的“安检”,产品才被允许进入生产和销售。也就是说,转基因食品从实验室到大田、牧场或者工厂,到市场售卖,再端上我们的餐桌,是要经过一系列的检查、检测关口,只有在实验室安全、生产检测、市场准入、食品标签等都获得认可,最终才会到达消费者面前。   当我们在生活对转基因食品安全争论不休的时候,最重要的是不要再继续争论转基因生物及其产品存在的合法性,而是要加强在转基因研发过程中的监管、检查与评价,确保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   5 展望   转基因技术是一种新的尖端生物技术,在提高产量、减少农药使用、生产含有更多营养成分的健康食物方面存在巨大潜力。公众存在担忧情绪,主要是怕它被错误地利用。对于转基因技术的争论,归根结底是个科学问题,我们必须科学、理性的对待它。与任何食品一样,转基因食品安全性需要慎重对待和严格管理,转基因作物对生态环境的也需要更多的跟踪研究。面对转基因食品,我们需要的是严谨的科学态度,严格的食品安全监管体制和制度以及更好更快的转基因检测技术,从而为转基因食品安全提供更有力的保障。   参考文献   [1]刘金华,魏春艳,罗雁菲,孙玉.食品中转基因成分的检测.东北农业大学学报 2004,10,35(5):634-638.   [2]孙科.浅谈转基因食品检测技术.应用科学,73-74.

  摘要:转基因食品的安全问题一直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随着转基因技术的不断发展,对待转基因食品我们应该采取科学理性的态度去对待,而且要加快发展、改进转基因食品的检测技术,使其更好、更快地为转基因检测服务,同时要加强对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评价和监管力度,从而为转基因食品安全提供更强有力的保障。   关键词:转基因食品安全 转基因检测技术 安全性评价及监管   中图分类号:Q78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336(2014)10-0038-02   1 引言   基因是编码蛋白质或RNA等具有特定功能产物的遗传信息的基本单位,是染色体或基因组的一段DNA序列,而每个基因则由众多碱基对按照一定的方式排列而成,从而表现出每一种生物个体独特的特征或面貌。而转基因技术与自然突变、人工诱变、杂交育种在本质上并没有区别,它是利用现代分子生物学技术将人工分离和修饰过的基因转移到其他物种的遗传物质中去,使其有效表达出相应的产物,在产量、抗性、营养品质等方面更能满足人们的需求。以转基因生物为直接食品或原料加工生产的食品就是转基因食品。   近年来,随着转基因研究的深入,转基因生物已经越来越贴近人们的生活,有关转基因食品的安全问题也一直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很多人都认为转基因技术是纯人工技术,在自然界中不存在转基因,转基因的生物品种违背了自然规律。事实上,自然界中存在各式各样的转基因现象,自然界中的转基因是推动生物进化不可或缺的基本机制之一。转基因技术不同于传统的育种技术,它可以不受生物物种生殖隔离限制,可以在不同物种间进行转移基因,而且转基因技术只转移一个或少数明确功能的基因,后代表现容易预期和把握。可见,转基因技术是传统育种技术的发展和延伸。   中国用大约7%的世界耕地,喂养超过20%的世界人口。我国人口众多,人均资源缺乏。传统技术的使用已经无法满足未来社会和人口发展的需要,发展转基因技术是一种必然顺应潮流的选择。发展转基因技术不但可以大幅度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确保农产品有效供给,保证我国粮食安全,还可以显著减少农药用量,提高水肥利用效率,明显降低农业生产成本,大幅度提高种植业和养殖业的经济效益。因此,转基因技术的应用潜力是非常大的。   2 科学认识转基因食品   目前在转基因食品使用和消费上存在一些分歧,其实既有赞成的,也有反对的,新闻媒体上也经常会报道一些关于转基因食品安全事件的新闻。正是因为众说纷纭,我们更应该采取理性的态度来对待转基因食品的安全问题,要对转基因食品安全问题有科学的认识。   食品中的基因在被人食用后会发生什么样的反应?   我们的身体对转基因食品和非转基因食品的消化过程是一样的。食品中存在着上万种基因,转基因食品只是比原有食品增加了一两中外源基因而已。广义上说基因就是核酸,所有的核酸在化学成分上都是完全相同的,与其来源无任何关系。核酸被人体摄取后,大多数被降解为小片段,为人体利用,参与人体新陈代谢。只有极少数情况下,这些小片段才会进入其他器官,但科学实验证明这些进入其他器官的核酸绝对不是完整的,根本不具有任何的生物学功能。欧洲食品安全局对食物中的基因被人体摄入后的结果曾经发表声明:“基因被人体消化后,在人的胃肠道中可以观察到其被迅速降解成较小的核酸片段,大量的科学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来源于转基因植物的核酸片段不能在任何组织中被检测到。”   以Bt蛋白对人体是否有危害为例,使人们对Bt蛋白有个科学的认识。Bt蛋白是一种由土生细菌B.thuringiensis产生的天然杀虫剂。在细菌体内形成的完整结构的结晶Bt蛋白是没有任何毒性的,当被昆虫吃掉后,Bt蛋白在昆虫肠道碱性环境下才能加工成毒性蛋白,该毒性蛋白还要和昆虫肠道细胞表面上特定的受体结合才能起作用。而人的肠胃环境是强酸性的,无法对其进行毒性加工修饰,并且人的消化细胞表面上也根本没有这种受体。最近,大量关于Bt蛋白的安全性研究结果表明,Bt蛋白并不具有毒素蛋白的典型特征,Bt蛋白与目前已知蛋白数据库中的毒素蛋白没有任何的同源性。为了验证Bt蛋白对哺乳动物是否具有毒性,科学家利用体外纯化的Bt蛋白喂饲10只雄性和雌性的老鼠,剂量大约是人体消费转Bt基因玉米水平的200~1000倍,研究结果并未发现喂饲高纯度的Bt蛋白与老鼠的体重、存活率、总的病理水平等有关。实际上,Bt蛋白进入哺乳动物肠胃后,在胃液作用下几秒钟之内即全部降解。由此可见,转基因作物用来抗虫的Bt蛋白不会对人体造成伤害。   3 转基因是可以检测出来的   随着转基因技术的不断发展,转基因的检测技术也随之不断发展、改进。转基因生物与相应的非转基因生物相比具有特有的DNA、RNA、蛋白质和代谢产物等成分,通过分子生物学技术可以快速、准确地进行是否含有这些转基因成分的分析。而且每一个转基因作物品系都有自己唯一的特征,根据对这些特征的检测,可以准确地进行身份鉴定。通过转基因的检测,我们不仅可以知道是不是转基因,而且还能准确地判定是哪家公司研发的哪个转基因作物品种。   对转基因产品的检测可以从DNA水平、RNA水平、蛋白质水平和代谢产物水平等方面进行。目前国内外比较成熟也是比较常用的检测方法一个是基于DNA水平的检测,一个是基于蛋白质水平的检测。   3.1基于DNA水平检测的方法   3.1.1 定性PCR技术   PCR技术是根据各种目的基因序列设计不同的引物,在DNA聚合酶的作用下,经过一系列的循环反应,获得大量扩增产物,然后将产物通过凝胶电泳进行分离,通过特异性条带的有无来判断是否含有转基因成分,这是一种定性判断的方法。   3.1.2 定量PCR技术―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   对食品中转基因成分含有量的确定是进行标识的基础,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有效解决了传统定量的局限性,能够每一轮循环都检测一次荧光信号强度的能力,并记录在电脑中,通过对每一个样品ct值(即每个反应管中荧光信号到达设定的阈值时所经历的循环数)进行分析,再根据标准曲线获得定量的结果,实现对样品的定量检测[1]。   3.2 基于蛋白质水平检测的方法   3.2.1 Western印迹法   Western印迹法是一种特异性较高的蛋白质检测方法,不管样品中靶蛋白大于或小于设定的阈值,它都能提供定性的结果,适合样品定性检测。   3.2.2 ELISA检测方法   ELISA方法是以免疫学反应为基础的,将抗原、抗体的特异性反应与酶对底物的高效催化作用相结合起来的方法。现在很多公司通过制备特异性抗体开发出了许多检测针对不同转基因蛋白的试剂盒和快速检测的试纸条。   3.3 其他转基因检测方法   3.3.1 环介导等温扩增法(LAMP)   LAMP法的特征是针对目标DNA链上的六个区段设计四个不同的引物然后再利用链置换反应在一定温度下进行反应。反应只需要把基因模板、引物、链置换型DNA合成酶、基质等共同置于一定温度下(60~65℃)、经一个步骤即可完成。扩增效率极高,可在15分~1小时内实现109~1010倍的扩增。而且由于有着高度的特异性,只需根据扩增反应产物的有无即可对靶基因序列的存在与否作出判断。   3.3.2 基因芯片法的检测   应用于转基因食品检测的基因芯片技术,实质是高度集成化的反向斑点杂交技术。探针分子固定在载体上,待测基因经过PCR、末端标记等操作,成为标记有荧光染料或同位素的核酸分子,然后与固定探针杂交[2]。其最大的特点是高通量,能同时检测到成百上千个基因。通过广泛收集用于转基因技术的启动子、终止子、抗性基因、标记基因的特异序列制成的基因芯片,可实现同时检测出目前已经商品化的转基因产品的外源转基因成分[1]。   4 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评价及加强转基因食品安全监管   事实上关于转基因食品的安全问题,尤其是长期性安全问题,早就得到了世界各国的关注。在我们的生活中能看到的转基因食品都是经过了严格的科学实验和安全评价,包括一系列的食品安全评价等,最后才会推向市场。国际上普遍采用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制定的转基因食品安全评价标准开展食用安全评价,这套评价体系相对于传统食品而言更加严谨。   安全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即便是人们经常食用的传统食品,也不能说在任何情况下,对任何人都绝对安全。比如:水喝太多了会导致电解质失衡,盐吃多了会诱发高血压,糖吃多了会容易骨折,还会诱发一些诸如肥胖症和糖尿病之类的慢性疾病。   “绝对安全”在科学层面上并不成立。对转基因食品安全而言,同样不能用“绝对安全”作为标准,用现行“常规食品”作为安全评估参照标准是更为合理的。每一个转基因食品的诞生,都必须进行生物安全、环境安全、食品安全等一系列的检验检测。只要通过了一系列的“安检”,产品才被允许进入生产和销售。也就是说,转基因食品从实验室到大田、牧场或者工厂,到市场售卖,再端上我们的餐桌,是要经过一系列的检查、检测关口,只有在实验室安全、生产检测、市场准入、食品标签等都获得认可,最终才会到达消费者面前。   当我们在生活对转基因食品安全争论不休的时候,最重要的是不要再继续争论转基因生物及其产品存在的合法性,而是要加强在转基因研发过程中的监管、检查与评价,确保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   5 展望   转基因技术是一种新的尖端生物技术,在提高产量、减少农药使用、生产含有更多营养成分的健康食物方面存在巨大潜力。公众存在担忧情绪,主要是怕它被错误地利用。对于转基因技术的争论,归根结底是个科学问题,我们必须科学、理性的对待它。与任何食品一样,转基因食品安全性需要慎重对待和严格管理,转基因作物对生态环境的也需要更多的跟踪研究。面对转基因食品,我们需要的是严谨的科学态度,严格的食品安全监管体制和制度以及更好更快的转基因检测技术,从而为转基因食品安全提供更有力的保障。   参考文献   [1]刘金华,魏春艳,罗雁菲,孙玉.食品中转基因成分的检测.东北农业大学学报 2004,10,35(5):634-638.   [2]孙科.浅谈转基因食品检测技术.应用科学,73-74.


相关内容

  • 自然资源法报告
  •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自然资源法结课论文报告 小组成员: 班 级:题 目: 指导老师: 石玲 夏定康 袁清 171111 转基因生物安全法研究报告 蓝 楠 转基因生物安全法研究报告 转基因生物以及相关的技术产品可能导致安全问题,尤其是生态和健康风险问题,正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子20世纪70年代以 ...

  • 南京农业大学形势与政策论文关于转基因食品安全问题的思考
  • 关于转基因食品安全问题的思考 摘要:随着生物技术的飞速发展,转基因技术已应用到人类生活的诸多方面.目前,转基因技术已投入食品开发生产,而转基因食品的安全问题渐渐浮出水面.一方是支持转基因食品的"挺转"人士,他们认为转基因促进食品生产,产品安全性评估更加严格:另一方是反对转基因食品 ...

  • 转基因食品安全论证
  • 转基因食品安全论证 随着转基因技术的发展与应用,转基因食品一步步走进人们的生活中.其安全性问题越来越受到公众的关注,各方争议不断.但是争议的实质却与各种经济利益密切相关.鉴于我国目前的国情,粮食供求形势仍然严峻,必须寻求技术突破.因此,要理性对待转基因食品,完善管理体制并严格执行,既可以满足需要又能 ...

  • 西南交通大学[食品安全与健康]论文
  • 指导老师:张兴国 我国食品安全问题与科学预防 --转基因食物的安全性问题 文献一: 从转基因大豆油看中国转基因食品市场的问题与对策 一.转基因食品的概念及作用 通过基因工程手段将一种或几种外源性基因转移至某种特定生物体(动.植物和微生物等) 中, 并使其有效地表达出相应的产物(多肽或蛋白质), 这样 ...

  • 我国在发展转基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 我国在发展转基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来源: 食品商务网 本网整理 现阶段,诸多违法种植事件和转基因食品的流通情况某种程度上暴露了转基因生物安全监管体系的漏洞和不力:转基因棉花种植一代不如一代的现状,也体现了转基因生物安全评价体系的不足.目前我国在转基因生物管理上的法律包括2001年国务院颁布实施的< ...

  • 科学看待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
  • 摘要:基因技术的产生使人类的生活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由基因技术带来的转基因食品也越来越多地融入到了人们的生活之中.与此同时,基因食品的安全性引发了一系列广泛地思考.为了让更多的人了解并正确对待转基因食品,本文主要通过比较转基因食品的利弊和介绍转基因技术的发展,并从人文的角度探讨转基因食品对人类的影响, ...

  • 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问题
  • 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问题 2006002688 陈沃华 06法学一班 摘要:随着生物科技的迅猛发展,食品安全关系到每个公民的切身利益和社会整体利益,基因食品安全的技术性很强,导致食品供给者和消费者的信息严重不对称,而转基因食品的安全危害巨大,并且不易检测和监测.所以我们通过构建规范化的保障机制.社会化 ...

  • 转基因食品安全性的分析
  • 黑龙江农业经济职业学院 毕业论文 题 目 学 院 食品工程学院 专业班级 食品分析与检验122 学生姓名 指导教师 日期: 2014年 10 月 1 日 目 录 1 转基因食品介绍及现况 ........................................................ ...

  • 转基因食品安全及发展前景
  • 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及发展 转基因食品也称遗传修饰食品(Genetically modifie,简称GM),其是以转基因生物为原料加工生产的食品,而转基因生物是利用分子生物学手段,将某些生物的经过选择的基因转移到其它生物物种上,从而改造生物的遗传物质,使其在形状.营养.消费品质等方面向着人们所需要的目 ...

  • 生物研究性课题结题报告(原创)
  • 生物研究性学习--转基因食品 一.研究背景 当 了我们的生活,摆上了老百姓的餐桌.近年来,有关转基因食品是否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的争议日趋激烈,引起了全世界公众的高度关注.但是,在我国,转基因食品对大多数老百姓而言,似乎仍然是陌生而遥远的,究竟转基因食品的出现有什么意义,转基因食品到底有利还是不利,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