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讲大学生的身心健康

第三讲 大学生的身心健康

学习指导

学习目标与要求:了解大学生身心发展的基本矛盾和特点,明确心理健康与大学生成才的关系,了解心理健康的标准和常见心理问题的调适方法,帮助大学生适应环境,调适身心发展,维护心理健康。

学习重点 :

1、什么是健康

2、大学生是心理问题的易感人群

3、有心理问题怎么办

4、如何维持心理健康

学习难点:1、如何调适心理矛盾,保持健康状态

2、学会分析大学生成为心理问题易感人群的原因

一、什么是健康

(一)、传统或人们习惯的健康概念

1、生物学界所认为的健康

医学界过去习惯于从生物医学的角度来考虑健康和疾病的问题,认为生物学的指标是判断健康和疾病的最终标准。所谓健康:就是没有症状,用客观测量方法找不到身体哪一部分有病态的证据,也就是无病即健康。

2、生物学界所认为的疾病:

所谓疾病:就是生物学统计常模(Norm)可观察到的偏离,身体内出现高于正常值的化学物理变化,如体温、血压、血中白细胞数等,就有疾病。

(二)健康新概念:现代社会人们是从全方位角度来理解健康的,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和体质虚弱,而且是个体身体上、精神上、社会上的完满状态。如世界卫生组织在成立之初在其宪章中就明确指出: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而且是个体在身体上、精神上、社会上的完满状态。1978年世界卫生组织在国际初级卫生保健大会所发表的《阿拉木图宣言》又调整为“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和体质虚弱,而且是身心健康,社会幸福的完满状态”。后来,世界卫生组织又将健康标准具体化以下几条:(1)精力充沛,对所承担的繁重工作和日常生活不感到过分紧张疲劳;(2)乐观、积极、勇于承担责任;(3)善于休息,睡眠好;(4)应变能力强,适应环境能力良好;(5)能抵抗一般性感冒等传染病;(6)体重适当,身体匀称;

(7)反应敏锐,眼睛明亮;(8)牙齿清洁,无龋齿,不疼痛,牙龈颜色正常,无出血现象;

(9)头发有光洁,无头屑;(10)肌肉丰满,皮肤富有弹性,等等。既包括了身体方面的因素,同时也包含了心理和社会适应,甚至包括了世界观、人生观等思想道德方面的因素。

(三)心理健康一般意义而言,心理健康标志着人的心理调适能力和发展水平,即人在内部和外部环境变化时,能持久地保持正常的心理状态,是诸多心理因素在良好态势下运作的综合体现。正确理解心理健康的内涵需要把握以下几点:

(1)心理健康是心理的一种状态。心理健康是相对于生理健康而提出的,两者均从属于“健康”这一上层概念,而健康即是指有机体的一种机能状态。为此,心理健康及其矛盾

概念“心理疾病”,它们共同的最邻近的属概念自然便是心理状态。因此,心理健康的最重要的规定性不仅在于健康,而且在于它是一种心理状态。心理健康状态反映的就是个体心理在与环境的互动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一种良好的关系态势。

(2)心理健康是心理的一种功能状态。如同生理健康是有机体的一种生理机能状态,心理健康也是个体的一种心理功能(机能)状态。也就是说,心理状态本身是一个完整的结构,它具有自己的功能,这种功能便是个体心理的自我调节功能。正是这种自觉的调节功能,才使个体在各种环境中能保持一种持续而良好的心理效能状态。如果心理健康不是一种功能状态,个体就无法与环境保持一种持续的动态平衡。因此,心理健康绝不是一般的和平面意义上的心理状态,它是一种自觉的功能状态,功能(机能)的自觉发挥才是这种状态的内在的规定性。

(3)心理健康是一种个体适应正常或良好的状态。从“健康”的定义出发,心理健康是一种心理机能正常或良好的状态。依据生态学观点,心理机能正常或良好指的就是个体心理与其环境能保持正常或良好的适应。这一认识实际上意味着心理健康作为一种功能状态,最终要表现为个体的适应状况,而只有个体适应正常或良好方能体现个体心理健康的正常功能或最佳功能。因此,个体的适应状况便成为个体心理健康状态的最终的规定性。

(4)心理健康的功能发挥受内外条件的制约。心理健康作为一种心理功能状态,其功能的产生、维持与发展受诸多因素的影响与制约。就内部而言,主要受制于个体心理活动过程的内容完整、协调一致,个体的知识、经验,个体的心理认知能力,等等。就外部而言,主要受制于群体的心理健康状况,社会意识形态,社会文化特质以及环境的心理氛围,等等。因此,心理健康是“个体心理在本身及环境条件许可范围内”所能达到的最佳适应状态,它具有动态性、时代性、个体差异性、年龄差异性和文化相对性。

二、大学生是心理问题的易感人群

(一)大学期间的身心发展特点

1、青年期是人生发展的动荡期,容易发生心理问题。

从个体一生的发展过程来看,生命历程中任何时候的发展都是获得与丧失、成长与衰退的整合,任何发展都是新适应能力的获得,同时也包含已有能力的丧失,只是其得与失的强度与速率随年龄变化而有所不同。从大学期间社会性发展的特点来看,大学生既属于青年期,具有青少年发展的一般性特点,同时由于大学生是青年中知识和文化层次较高的社会群体,大学生面临着更多更为繁重的发展任务。比如学习的更进一步专业化以及职业的基本定向;对自我的进一步深层次开掘和寻求理想我与现实我、客观我和主观我、本质我和外在我的进一步链接;建立新型的友谊和亲密的人际关系;确立未来理想和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及远大理想和抱负等等。因而,大学生强烈地意识到各种各样的欲求,这些欲求既有身心发展所带来的,又包括社会、家庭、学校所给予的,因而所表现出来的需要就显得极其复杂多样。

2、“第二次断奶期”引发的种种矛盾,容易发生心理问题。

从生理发展来看,人的一生从出生到成熟,一般要经历两次生长的高峰期。第一次为婴儿期,即从出生一个月后到一周岁左右。在这段时间内,婴儿的体重、身高、大脑的发育非常迅速,到一周岁时,婴儿已能用简单的词语和丰富的表情来表达自己的意识了。第二次生长的高峰期就是青年期,特别是青年期初期在生理上变化极为显著,表现为身体形态的急剧变化。神经系统的发达,内分泌的发展,特别是性意识的出现和发展,使人的第二性征逐渐明显,这一变化有人把它称为人的第二次诞生,人的生理大革命。当代大学生的年龄一般在16岁到23岁之间,正处于青年发展的重要时期。低年级大学生一般在进行由青年期初期向青年期中期的过渡,各方面的变化虽然不像中学期间那么迅速,但仍然处于发展和趋于成熟

的阶段。进入到青年期中期的大学生从生长发育期进入生长稳定期,身体的各部分长度、宽度、围度生长发育基本完成,各个器官的机能也日益成熟。大学生由于身体的各种机能的健全和成熟,总觉得浑身有使不完的劲,并从中体验到自己青春的活力,深信自己的能力,感到没有任何力量可以阻碍自己前进。他们血气方刚,精力旺盛,对未来充满信心,能够勇往直前,克服一切困难和不利条件。他们没有任何顾虑和包袱,有更多的未来和很少的过去,因此敢闯禁区,去完成前人未竟的事业。大学是人的生理机能发展的鼎盛时期。

(二)大学期间人生特点

1、个体化成长道路

学习活动是大学生的主体活动,学习活动具有个体性的特点,因为任何一次学习活动都要经过学习者个体自我教育来完成,每一次学习的成功,都可以看成是对自我的一次证明。这样容易使大学生忽视社会的作用,孤立地对待个人的发展,走向个人主义的小圈子。同时,由于目前我国高校招生主要以考试成绩作为录取大学生的主要参考指标,在过去片面注重升学率的情况下,容易使大学生对学习成绩过分关注,无形之中形成了以与同学攀比成绩来衡量自我的习惯,这对大学生活和今后生活都会产生适应上的困难。

2、学习过程特点

学习活动主要接受的是观念形态的东西,形成思虑上的痛苦;另外,高中学习乃至大学学

习阶段形成的用成绩衡量自我的习惯,每一次学习的成功,都可以看成是对自我的一种证明,相反,失败则意味着对自我的否定,产生期待性焦虑。

3、人生任务集中

除了繁重的学习任务以外,还有复杂的人生任务,压力难以舒解,就易发生心理问题。

(三)知识分子的生活方式:

1、肩负着沉重的使命,善于内省,总是喜欢把自己生活的弦崩得很紧;

2、追求卓越,追求完美的性格,具有完美主义的性格特征;

3、较少体育运动,较多伏案学习、工作,从事繁重脑力劳动。

三、什么时候、什么人易患心理问题

(一) 太忙、太闲、太疲劳、太紧张

(二) 生活方式和环境重大变迁

(三) 连续生活事件和重要的丧失

(四) 价值观念冲突

(五)家庭环境和早期教育不良

(六) 气质、性格和个性不良的学生

(七) 错误归因

四、有心理问题怎么办

(一).心理问题并不是什么见不得人的事

(二)有心理问题向人求助是很自然的事

(三)心理健康也是人的一种积极素质的重要方面

五、如何维持心理健康

(一).学习一些心理卫生知识,做到心中有数。

一般来说,人们在没有了解事物的规律以前,总是或多或少地存在着茫然或恐怖心理,出现无所适从的感觉,而一旦了解到事物发展的规律以后,这种恐怖或无所适从的心理就会随之而消失。对于大学生来说,了解大学期间的身心发展特点,不仅有助于消除对大学生活的误解,减少对大学生活的茫然和无助感,而且能帮助大学生更好地适应大学生活。

(二)掌握一些自我调节的方法。

有了不良情绪就应该及时积极地排解和疏泄。下面提供几种方法,供大学生们参考:

1.认知调整法。前面已经讲过,有些大学生的情绪不良是因为不合理认知造成的,那么,就应该从改变你错误的认知人手。有个别大学生甚至于已经形成了一种错误的认知方式(也叫思维定式),比如,遇事总爱往坏处想,爱钻牛角尖。这就要彻底地改变你的认知方式和思维习惯,要学会换个角度思考问题,“退一步,海阔天空”。

2.注意转移法。注意转移法是指当主体受到某种伤害或陷入痛苦时,有意识地、积极地、适时地将注意力转向自己感到高兴、愉快的事情上去,或参加一些积极健康的交友和文化体育活动,以免使自己陷人更深的痛苦之中而不能自拔。

3.合理宣泄法。人的情绪处于压抑、苦闷、悲哀状态时,应该加以合理宣泄,这样才能调节机体的平衡,缓解不良情绪的困扰和压抑,恢复正常的情绪状态。比如,心情不好时,可找知己的同学、朋友、老师、家长倾诉,或参加户外活动;极度悲哀时,可痛快地哭一场,还可以打“心理热线电话”。

4.放松法。.放松法是心理咨询和治疗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放松法的适应性很广泛,它对于紧张、焦虑、恐惧、疲劳、神经衰弱等症状都有很好的疗效。放松法包括自我放松和他人放松。自我放松又分意念放松和音乐放松。紧张之余听听轻音乐就是一种放松。意念放松可参照有关书本中介绍的方法去做,或者寻求专家的指导。

(三)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人生活在人类社会之中,难免和各种各样的人打交道,这是人无法回避的现实,社会交往不仅给以人以活动的空间,而且也是人维持健康的必要条件。有研究表明,大学生中许多心理问题和困难都与人际关系有关,人际关系适应不良是大学生心理失衡和出现心理问题的重要原因。因此,必须维持良好而健康的人际关系,以开放的心态与朋友交往,与人交往,自爱而爱人,自尊而尊人,自助而助人,自信而信人,以同样的心理去接纳别人,欣赏别人的成功,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

(四)培养方面兴趣,爱好,使自己生活增加一些平衡点。

在单一的生活方式下,人在忙过一阵闲下来后,生活失去了目标,容易无所事事,郁郁寡欢,就出现各种心理问题。丰富的兴趣和爱好不仅使人的生活得到了调节,而且使人的生活多了一些排泄各方面苦恼和忧愁的渠道,有益于维护身心健康。因此大学生应该弹性地调整自己的生活目标,不断地根据外界事物的变化和自身情况调整自己和生活目标,不要把自己的生活目标都寄托在一件事物、一个目标上,造成目标失落后的挫折感。大学生应多方面培养自己的兴趣,适应社会多方面发展的需要。

(五)透过许可的方式,发泄自己心理情绪。

稳定良好的情绪状态,使人开朗、轻松、精力充沛、对生活充满乐趣和信心,对人的身体和心理活动有积极的调节作用;相反,情绪波动不稳,反复无常,则对人的身体的心理活动产生消极影响,甚至会导致心理失衡和心理危机。在生活中,人难免会有意志消沉,情绪低落的时候,也难免会有这样那样恐怖、愤怒、妒嫉等消极情绪,一方面,我们应学会控制

这种负性情绪的能力,提高自己对挫折和失败的承受能力,培养自己的意志力,另一方面,应采取适当的方式,透过社会许可的方式,将恐惧、愤怒、妒嫉等情绪加以升发,适当转移,而不要加以压抑,逐渐摆脱情感的危机。人不可能没有卑劣的情操,但决不能为卑劣的情操所压倒。

(六)培养积极健全的人生观、以乐观向上的心态对待学习、工作。

人生观是人们对整个人生的总的看法和基本观点,属于人们心理结构中比较深层次的动力源泉。如果有了正确的人生观和积极的生活态度,就能对社会、对人生,对世界上的一切,持正确的认识和看法,并能采取适当的行为,从而对人生发展起积极推动作用。正确的人生观能促进人生沿着积极健康的道路发展,相反,错误的人生观会使人背离生活的方向,甚至走向自我发展的歧途。现实生活中,有许多大学生正是由于在人生上失去了追求,在人生观上发生了迷惘,逐渐在生活上也开始了放纵,导致各种有问题行为的发生。因此,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积极的生活态度,不仅对大学生人生发展有帮助,对提高心理冲突和挫折的耐受能力,从而防止心理问题的发生,保持心理健康有也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本章小结:通过学习心理健康的标准和常见心理问题的调适方法,使大学生尽快适应环境,调适身心发展,维护心理健康。

本章练习:材料分析题:

请分析下列材料,并谈谈你的观点:

材料一:某专科学校一名女生因为晚上自习回来,寝室同学未开门,第二天就将两公升汽油倒在寝室地板上点燃,酿成火灾„„;近年来大学生由于心理问题引发的休学、退学乃至自杀、凶杀等恶性事件呈上升趋势。这一问题已成为影响大学生健康成长以及高校稳定的突出因素。--《中国教育报》2001年9月06日

材料二:某著名高等学府的女生结束自己生命的理由是买不起一件喜欢的新衣;其他学生自杀的理由也很琐碎,可以说无所不包。教育界曾为这一切究竟归咎于心理还是道德展开了激烈的争论。有专家认为,心理固然脆弱,但极度自我中心,漠视社会家庭责任的道德失落与人格缺失也是不可回避的事实。--人民网2001、8、22教育时评

答案:

两份材料充分说明心理健康在个人成长和发展过程中的重要作用。青年期是一个人生发展的转折时期,也是一个人生发展的“多事之秋”,而大学生的人生发展特点,又使得大学生比一般的社会青年更容易出现各种心理问题。从大学生人生发展特点来看,大学生人生发展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特点:

一是单一的人生经历。大学生因长期生活在学校,对国情民情缺乏应有的体验,缺乏实际生活锻炼。社会阅历的浅薄,生活经验的匮乏,使一些大学生对现实缺乏应有的辨别力,遇到问题后缺乏现实生活的对比参数,容易把生活中出现的一点点小小的挫折过分地夸大,或因一点点小小的成功而沾沾自喜,造成情绪上较大的波折。同时,单一的人生经历也使大

学生热衷于从理论到理论的谈论,喜欢望着天花板设计治国方案,坐在小书斋里勾画宏伟蓝图。这虽是大学生的一大特点和优势,但当理想与现实存在差距时,又常常使大学生把问题推向社会,产生急躁情绪,甚至走极端,妨碍其健康成长。单一的人生经历还表现在单一的生活上,这使得大学生在遇到问题后缺乏必要的社会支持,增加了解决问题的难度。

二是个体化的生活道路。学习活动是大学生的主体活动,学习活动具有个体性的特点,因为任何一次学习活动都要经过学习者个体自我教育来完成,每一次学习的成功,都可以看成是对自我的一次证明。这样容易使大学生忽视社会的作用,孤立地对待个人的发展,走向个人主义的小圈子。同时,由于目前我国高校招生主要以考试成绩作为录取大学生的主要参考指标,在过去片面注重升学率的情况下,容易使大学生对学习成绩过分关注,无形之中形成了以与同学攀比成绩来衡量自我的习惯,这对大学生活和今后生活都会产生适应上的困难。

三是知识分子的生活方式。大学生虽然还不是严格意义上的知识分子,但是其生活方式具有知识分子的某些特点,比如肩负着沉重的使命,善于内省,总是喜欢把自己生活的弦崩得很紧;比如喜欢追求卓越,追求完美的性格,具有完美主义的性格特征;还比如较少体育运动,较多伏案学习、工作,从事繁重脑力劳动等,更为主要的是,知识分子工作方式是以脑力劳动为主的方式,正如经常从事某种体力活动会出现身体机能的伤害一样,经常从事脑力活动也有可能导致心理问题的产生。大学生期间出现一些心理矛盾、困惑、偏差,甚至出现明显的心理冲突和障碍,也是十分自然的事情。

因此,最近十多年来,大学生中心理问题的比例一直居高不下,大学生由于心理问题引发的休学、退学乃至自杀、凶杀的恶性事件呈上升趋势。

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既是心理问题,也是道德问题。从心理健康的含义来看,健康就内在地包含了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良好和具有良好道德品质的内容,因此道德因素本身就是心理健康的重要组成部分,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内在地包含了道德健康的成份。

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既是心理问题,也是道德问题。从心理健康的含义来看,健康就内在地包含了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良好和具有良好道德品质的内容,因此道德因素本身就是心理健康的重要组成部分,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内在地包含了道德健康的成份。

从心理健康与道德健康之间的关系来看,根据个体素质结构的层次理论,心理健康处于比道德健康更基础的层面,心理健康是道德健康的基础,反之,道德健康决定了心理健康的层次和水平。心理不健康的个体,其或多或少地存在着道德方面的问题,反之,道德有问题的人,其心理也或多或少地存在着这样和那样的问题。

因此,在培养学生心理素质和思想道德素质的过程中,应把两者结合起来,通过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形成思想道德素质的良好基础;从另一方面,也要通过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教育提升个体心理健康的水平和层次。两者相辅相成,不可偏废。

第三讲 大学生的身心健康

学习指导

学习目标与要求:了解大学生身心发展的基本矛盾和特点,明确心理健康与大学生成才的关系,了解心理健康的标准和常见心理问题的调适方法,帮助大学生适应环境,调适身心发展,维护心理健康。

学习重点 :

1、什么是健康

2、大学生是心理问题的易感人群

3、有心理问题怎么办

4、如何维持心理健康

学习难点:1、如何调适心理矛盾,保持健康状态

2、学会分析大学生成为心理问题易感人群的原因

一、什么是健康

(一)、传统或人们习惯的健康概念

1、生物学界所认为的健康

医学界过去习惯于从生物医学的角度来考虑健康和疾病的问题,认为生物学的指标是判断健康和疾病的最终标准。所谓健康:就是没有症状,用客观测量方法找不到身体哪一部分有病态的证据,也就是无病即健康。

2、生物学界所认为的疾病:

所谓疾病:就是生物学统计常模(Norm)可观察到的偏离,身体内出现高于正常值的化学物理变化,如体温、血压、血中白细胞数等,就有疾病。

(二)健康新概念:现代社会人们是从全方位角度来理解健康的,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和体质虚弱,而且是个体身体上、精神上、社会上的完满状态。如世界卫生组织在成立之初在其宪章中就明确指出: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而且是个体在身体上、精神上、社会上的完满状态。1978年世界卫生组织在国际初级卫生保健大会所发表的《阿拉木图宣言》又调整为“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和体质虚弱,而且是身心健康,社会幸福的完满状态”。后来,世界卫生组织又将健康标准具体化以下几条:(1)精力充沛,对所承担的繁重工作和日常生活不感到过分紧张疲劳;(2)乐观、积极、勇于承担责任;(3)善于休息,睡眠好;(4)应变能力强,适应环境能力良好;(5)能抵抗一般性感冒等传染病;(6)体重适当,身体匀称;

(7)反应敏锐,眼睛明亮;(8)牙齿清洁,无龋齿,不疼痛,牙龈颜色正常,无出血现象;

(9)头发有光洁,无头屑;(10)肌肉丰满,皮肤富有弹性,等等。既包括了身体方面的因素,同时也包含了心理和社会适应,甚至包括了世界观、人生观等思想道德方面的因素。

(三)心理健康一般意义而言,心理健康标志着人的心理调适能力和发展水平,即人在内部和外部环境变化时,能持久地保持正常的心理状态,是诸多心理因素在良好态势下运作的综合体现。正确理解心理健康的内涵需要把握以下几点:

(1)心理健康是心理的一种状态。心理健康是相对于生理健康而提出的,两者均从属于“健康”这一上层概念,而健康即是指有机体的一种机能状态。为此,心理健康及其矛盾

概念“心理疾病”,它们共同的最邻近的属概念自然便是心理状态。因此,心理健康的最重要的规定性不仅在于健康,而且在于它是一种心理状态。心理健康状态反映的就是个体心理在与环境的互动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一种良好的关系态势。

(2)心理健康是心理的一种功能状态。如同生理健康是有机体的一种生理机能状态,心理健康也是个体的一种心理功能(机能)状态。也就是说,心理状态本身是一个完整的结构,它具有自己的功能,这种功能便是个体心理的自我调节功能。正是这种自觉的调节功能,才使个体在各种环境中能保持一种持续而良好的心理效能状态。如果心理健康不是一种功能状态,个体就无法与环境保持一种持续的动态平衡。因此,心理健康绝不是一般的和平面意义上的心理状态,它是一种自觉的功能状态,功能(机能)的自觉发挥才是这种状态的内在的规定性。

(3)心理健康是一种个体适应正常或良好的状态。从“健康”的定义出发,心理健康是一种心理机能正常或良好的状态。依据生态学观点,心理机能正常或良好指的就是个体心理与其环境能保持正常或良好的适应。这一认识实际上意味着心理健康作为一种功能状态,最终要表现为个体的适应状况,而只有个体适应正常或良好方能体现个体心理健康的正常功能或最佳功能。因此,个体的适应状况便成为个体心理健康状态的最终的规定性。

(4)心理健康的功能发挥受内外条件的制约。心理健康作为一种心理功能状态,其功能的产生、维持与发展受诸多因素的影响与制约。就内部而言,主要受制于个体心理活动过程的内容完整、协调一致,个体的知识、经验,个体的心理认知能力,等等。就外部而言,主要受制于群体的心理健康状况,社会意识形态,社会文化特质以及环境的心理氛围,等等。因此,心理健康是“个体心理在本身及环境条件许可范围内”所能达到的最佳适应状态,它具有动态性、时代性、个体差异性、年龄差异性和文化相对性。

二、大学生是心理问题的易感人群

(一)大学期间的身心发展特点

1、青年期是人生发展的动荡期,容易发生心理问题。

从个体一生的发展过程来看,生命历程中任何时候的发展都是获得与丧失、成长与衰退的整合,任何发展都是新适应能力的获得,同时也包含已有能力的丧失,只是其得与失的强度与速率随年龄变化而有所不同。从大学期间社会性发展的特点来看,大学生既属于青年期,具有青少年发展的一般性特点,同时由于大学生是青年中知识和文化层次较高的社会群体,大学生面临着更多更为繁重的发展任务。比如学习的更进一步专业化以及职业的基本定向;对自我的进一步深层次开掘和寻求理想我与现实我、客观我和主观我、本质我和外在我的进一步链接;建立新型的友谊和亲密的人际关系;确立未来理想和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及远大理想和抱负等等。因而,大学生强烈地意识到各种各样的欲求,这些欲求既有身心发展所带来的,又包括社会、家庭、学校所给予的,因而所表现出来的需要就显得极其复杂多样。

2、“第二次断奶期”引发的种种矛盾,容易发生心理问题。

从生理发展来看,人的一生从出生到成熟,一般要经历两次生长的高峰期。第一次为婴儿期,即从出生一个月后到一周岁左右。在这段时间内,婴儿的体重、身高、大脑的发育非常迅速,到一周岁时,婴儿已能用简单的词语和丰富的表情来表达自己的意识了。第二次生长的高峰期就是青年期,特别是青年期初期在生理上变化极为显著,表现为身体形态的急剧变化。神经系统的发达,内分泌的发展,特别是性意识的出现和发展,使人的第二性征逐渐明显,这一变化有人把它称为人的第二次诞生,人的生理大革命。当代大学生的年龄一般在16岁到23岁之间,正处于青年发展的重要时期。低年级大学生一般在进行由青年期初期向青年期中期的过渡,各方面的变化虽然不像中学期间那么迅速,但仍然处于发展和趋于成熟

的阶段。进入到青年期中期的大学生从生长发育期进入生长稳定期,身体的各部分长度、宽度、围度生长发育基本完成,各个器官的机能也日益成熟。大学生由于身体的各种机能的健全和成熟,总觉得浑身有使不完的劲,并从中体验到自己青春的活力,深信自己的能力,感到没有任何力量可以阻碍自己前进。他们血气方刚,精力旺盛,对未来充满信心,能够勇往直前,克服一切困难和不利条件。他们没有任何顾虑和包袱,有更多的未来和很少的过去,因此敢闯禁区,去完成前人未竟的事业。大学是人的生理机能发展的鼎盛时期。

(二)大学期间人生特点

1、个体化成长道路

学习活动是大学生的主体活动,学习活动具有个体性的特点,因为任何一次学习活动都要经过学习者个体自我教育来完成,每一次学习的成功,都可以看成是对自我的一次证明。这样容易使大学生忽视社会的作用,孤立地对待个人的发展,走向个人主义的小圈子。同时,由于目前我国高校招生主要以考试成绩作为录取大学生的主要参考指标,在过去片面注重升学率的情况下,容易使大学生对学习成绩过分关注,无形之中形成了以与同学攀比成绩来衡量自我的习惯,这对大学生活和今后生活都会产生适应上的困难。

2、学习过程特点

学习活动主要接受的是观念形态的东西,形成思虑上的痛苦;另外,高中学习乃至大学学

习阶段形成的用成绩衡量自我的习惯,每一次学习的成功,都可以看成是对自我的一种证明,相反,失败则意味着对自我的否定,产生期待性焦虑。

3、人生任务集中

除了繁重的学习任务以外,还有复杂的人生任务,压力难以舒解,就易发生心理问题。

(三)知识分子的生活方式:

1、肩负着沉重的使命,善于内省,总是喜欢把自己生活的弦崩得很紧;

2、追求卓越,追求完美的性格,具有完美主义的性格特征;

3、较少体育运动,较多伏案学习、工作,从事繁重脑力劳动。

三、什么时候、什么人易患心理问题

(一) 太忙、太闲、太疲劳、太紧张

(二) 生活方式和环境重大变迁

(三) 连续生活事件和重要的丧失

(四) 价值观念冲突

(五)家庭环境和早期教育不良

(六) 气质、性格和个性不良的学生

(七) 错误归因

四、有心理问题怎么办

(一).心理问题并不是什么见不得人的事

(二)有心理问题向人求助是很自然的事

(三)心理健康也是人的一种积极素质的重要方面

五、如何维持心理健康

(一).学习一些心理卫生知识,做到心中有数。

一般来说,人们在没有了解事物的规律以前,总是或多或少地存在着茫然或恐怖心理,出现无所适从的感觉,而一旦了解到事物发展的规律以后,这种恐怖或无所适从的心理就会随之而消失。对于大学生来说,了解大学期间的身心发展特点,不仅有助于消除对大学生活的误解,减少对大学生活的茫然和无助感,而且能帮助大学生更好地适应大学生活。

(二)掌握一些自我调节的方法。

有了不良情绪就应该及时积极地排解和疏泄。下面提供几种方法,供大学生们参考:

1.认知调整法。前面已经讲过,有些大学生的情绪不良是因为不合理认知造成的,那么,就应该从改变你错误的认知人手。有个别大学生甚至于已经形成了一种错误的认知方式(也叫思维定式),比如,遇事总爱往坏处想,爱钻牛角尖。这就要彻底地改变你的认知方式和思维习惯,要学会换个角度思考问题,“退一步,海阔天空”。

2.注意转移法。注意转移法是指当主体受到某种伤害或陷入痛苦时,有意识地、积极地、适时地将注意力转向自己感到高兴、愉快的事情上去,或参加一些积极健康的交友和文化体育活动,以免使自己陷人更深的痛苦之中而不能自拔。

3.合理宣泄法。人的情绪处于压抑、苦闷、悲哀状态时,应该加以合理宣泄,这样才能调节机体的平衡,缓解不良情绪的困扰和压抑,恢复正常的情绪状态。比如,心情不好时,可找知己的同学、朋友、老师、家长倾诉,或参加户外活动;极度悲哀时,可痛快地哭一场,还可以打“心理热线电话”。

4.放松法。.放松法是心理咨询和治疗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放松法的适应性很广泛,它对于紧张、焦虑、恐惧、疲劳、神经衰弱等症状都有很好的疗效。放松法包括自我放松和他人放松。自我放松又分意念放松和音乐放松。紧张之余听听轻音乐就是一种放松。意念放松可参照有关书本中介绍的方法去做,或者寻求专家的指导。

(三)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人生活在人类社会之中,难免和各种各样的人打交道,这是人无法回避的现实,社会交往不仅给以人以活动的空间,而且也是人维持健康的必要条件。有研究表明,大学生中许多心理问题和困难都与人际关系有关,人际关系适应不良是大学生心理失衡和出现心理问题的重要原因。因此,必须维持良好而健康的人际关系,以开放的心态与朋友交往,与人交往,自爱而爱人,自尊而尊人,自助而助人,自信而信人,以同样的心理去接纳别人,欣赏别人的成功,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

(四)培养方面兴趣,爱好,使自己生活增加一些平衡点。

在单一的生活方式下,人在忙过一阵闲下来后,生活失去了目标,容易无所事事,郁郁寡欢,就出现各种心理问题。丰富的兴趣和爱好不仅使人的生活得到了调节,而且使人的生活多了一些排泄各方面苦恼和忧愁的渠道,有益于维护身心健康。因此大学生应该弹性地调整自己的生活目标,不断地根据外界事物的变化和自身情况调整自己和生活目标,不要把自己的生活目标都寄托在一件事物、一个目标上,造成目标失落后的挫折感。大学生应多方面培养自己的兴趣,适应社会多方面发展的需要。

(五)透过许可的方式,发泄自己心理情绪。

稳定良好的情绪状态,使人开朗、轻松、精力充沛、对生活充满乐趣和信心,对人的身体和心理活动有积极的调节作用;相反,情绪波动不稳,反复无常,则对人的身体的心理活动产生消极影响,甚至会导致心理失衡和心理危机。在生活中,人难免会有意志消沉,情绪低落的时候,也难免会有这样那样恐怖、愤怒、妒嫉等消极情绪,一方面,我们应学会控制

这种负性情绪的能力,提高自己对挫折和失败的承受能力,培养自己的意志力,另一方面,应采取适当的方式,透过社会许可的方式,将恐惧、愤怒、妒嫉等情绪加以升发,适当转移,而不要加以压抑,逐渐摆脱情感的危机。人不可能没有卑劣的情操,但决不能为卑劣的情操所压倒。

(六)培养积极健全的人生观、以乐观向上的心态对待学习、工作。

人生观是人们对整个人生的总的看法和基本观点,属于人们心理结构中比较深层次的动力源泉。如果有了正确的人生观和积极的生活态度,就能对社会、对人生,对世界上的一切,持正确的认识和看法,并能采取适当的行为,从而对人生发展起积极推动作用。正确的人生观能促进人生沿着积极健康的道路发展,相反,错误的人生观会使人背离生活的方向,甚至走向自我发展的歧途。现实生活中,有许多大学生正是由于在人生上失去了追求,在人生观上发生了迷惘,逐渐在生活上也开始了放纵,导致各种有问题行为的发生。因此,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积极的生活态度,不仅对大学生人生发展有帮助,对提高心理冲突和挫折的耐受能力,从而防止心理问题的发生,保持心理健康有也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本章小结:通过学习心理健康的标准和常见心理问题的调适方法,使大学生尽快适应环境,调适身心发展,维护心理健康。

本章练习:材料分析题:

请分析下列材料,并谈谈你的观点:

材料一:某专科学校一名女生因为晚上自习回来,寝室同学未开门,第二天就将两公升汽油倒在寝室地板上点燃,酿成火灾„„;近年来大学生由于心理问题引发的休学、退学乃至自杀、凶杀等恶性事件呈上升趋势。这一问题已成为影响大学生健康成长以及高校稳定的突出因素。--《中国教育报》2001年9月06日

材料二:某著名高等学府的女生结束自己生命的理由是买不起一件喜欢的新衣;其他学生自杀的理由也很琐碎,可以说无所不包。教育界曾为这一切究竟归咎于心理还是道德展开了激烈的争论。有专家认为,心理固然脆弱,但极度自我中心,漠视社会家庭责任的道德失落与人格缺失也是不可回避的事实。--人民网2001、8、22教育时评

答案:

两份材料充分说明心理健康在个人成长和发展过程中的重要作用。青年期是一个人生发展的转折时期,也是一个人生发展的“多事之秋”,而大学生的人生发展特点,又使得大学生比一般的社会青年更容易出现各种心理问题。从大学生人生发展特点来看,大学生人生发展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特点:

一是单一的人生经历。大学生因长期生活在学校,对国情民情缺乏应有的体验,缺乏实际生活锻炼。社会阅历的浅薄,生活经验的匮乏,使一些大学生对现实缺乏应有的辨别力,遇到问题后缺乏现实生活的对比参数,容易把生活中出现的一点点小小的挫折过分地夸大,或因一点点小小的成功而沾沾自喜,造成情绪上较大的波折。同时,单一的人生经历也使大

学生热衷于从理论到理论的谈论,喜欢望着天花板设计治国方案,坐在小书斋里勾画宏伟蓝图。这虽是大学生的一大特点和优势,但当理想与现实存在差距时,又常常使大学生把问题推向社会,产生急躁情绪,甚至走极端,妨碍其健康成长。单一的人生经历还表现在单一的生活上,这使得大学生在遇到问题后缺乏必要的社会支持,增加了解决问题的难度。

二是个体化的生活道路。学习活动是大学生的主体活动,学习活动具有个体性的特点,因为任何一次学习活动都要经过学习者个体自我教育来完成,每一次学习的成功,都可以看成是对自我的一次证明。这样容易使大学生忽视社会的作用,孤立地对待个人的发展,走向个人主义的小圈子。同时,由于目前我国高校招生主要以考试成绩作为录取大学生的主要参考指标,在过去片面注重升学率的情况下,容易使大学生对学习成绩过分关注,无形之中形成了以与同学攀比成绩来衡量自我的习惯,这对大学生活和今后生活都会产生适应上的困难。

三是知识分子的生活方式。大学生虽然还不是严格意义上的知识分子,但是其生活方式具有知识分子的某些特点,比如肩负着沉重的使命,善于内省,总是喜欢把自己生活的弦崩得很紧;比如喜欢追求卓越,追求完美的性格,具有完美主义的性格特征;还比如较少体育运动,较多伏案学习、工作,从事繁重脑力劳动等,更为主要的是,知识分子工作方式是以脑力劳动为主的方式,正如经常从事某种体力活动会出现身体机能的伤害一样,经常从事脑力活动也有可能导致心理问题的产生。大学生期间出现一些心理矛盾、困惑、偏差,甚至出现明显的心理冲突和障碍,也是十分自然的事情。

因此,最近十多年来,大学生中心理问题的比例一直居高不下,大学生由于心理问题引发的休学、退学乃至自杀、凶杀的恶性事件呈上升趋势。

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既是心理问题,也是道德问题。从心理健康的含义来看,健康就内在地包含了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良好和具有良好道德品质的内容,因此道德因素本身就是心理健康的重要组成部分,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内在地包含了道德健康的成份。

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既是心理问题,也是道德问题。从心理健康的含义来看,健康就内在地包含了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良好和具有良好道德品质的内容,因此道德因素本身就是心理健康的重要组成部分,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内在地包含了道德健康的成份。

从心理健康与道德健康之间的关系来看,根据个体素质结构的层次理论,心理健康处于比道德健康更基础的层面,心理健康是道德健康的基础,反之,道德健康决定了心理健康的层次和水平。心理不健康的个体,其或多或少地存在着道德方面的问题,反之,道德有问题的人,其心理也或多或少地存在着这样和那样的问题。

因此,在培养学生心理素质和思想道德素质的过程中,应把两者结合起来,通过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形成思想道德素质的良好基础;从另一方面,也要通过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教育提升个体心理健康的水平和层次。两者相辅相成,不可偏废。


相关内容

  • 参与"三讲三提升",争做优秀教师
  • 内涵建设求实效 凝心聚力促提升 襄城高中 张大显 二0一二年三月二十五日 参与"三讲三提升" 争做优秀教师 襄城高中 杨亚锦 教育是基础,教育是支撑,教育是后劲.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健全教育投入保障机制,对于加快富裕和谐美丽的襄城建设具有决定性意义,作为教育工作者的我们一定会认真贯 ...

  • 大学党委宣传部xxxx年度工作要点
  • xxxx年我校宣传工作的指导思想和总的要求是:以邓小平理论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五大 精神,贯彻落实全省宣传部长会议和精神文明建设工作会议精神,以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 线.基本纲领教育贯穿始终,唱响主旋律,打好主动仗,继续推进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 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 ...

  • 第三讲共青团的性质与任务
  • 第三讲 共青团的性质与任务 一. 共青团的性质 "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先进青年的群众组织,是广大青年在实践中学习共产主义的学校,是中国共产党的助手和后备军." (一).共青团是党领导的先进青年的群众组织 1.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共青团始终保持着特殊的政治关系,而由青年 ...

  • [百思迪威作文教程]教学目标.注意事项及教学要点
  • 北京师范大学 Highway 学生课堂 百思迪威作文培训教程教学目标.注意事项及开课建议 一.设计思路 1. <百思迪威作文培训教程>按全日制小学 1-2 年级.3-4 年级.5-6 年级这三个学段,分别提出小学 低年级.小学中年级和小学高年级的作文教学"阶段目标", ...

  • 三讲三比活动实施方案
  • 为落实好县委提出的讲大局.讲奉献.讲廉洁.比担当.比创新.比业绩"三讲三比"活动要求,进一步强化镇机关效能建设和干部作风建设,解决关系群众切身利益问题,解决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问题,确保活动成效.经镇党委.政府研究,特制定如下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认 ...

  • 三爱征文模版
  • 县区:上栗县 "爱学习.爱劳动.爱祖国"读书征文活动参赛作品 题目:让"三讲三爱"伴我们成长 作 学 者: 魏 民 校:上栗栗江小学 让"三讲三爱"伴我们成长 虽然当代流行的元素很多,但如今,有一种风气风行全市,有一种理念深入人心.那就是& ...

  • 三讲三提升活动心得体会
  • 德莫过于爱民,行莫过于利民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科技的发展,三农工作内容越来越丰富,任务越来越繁重,涵盖面越来越广,政策性.创新性和科技性也越来越强.以"讲责任.讲作为.讲正气,提升素质.提升水平.提升形象"为主题的"三讲三提升"活动的开展,犹如春天里的甘霖,航线 ...

  • 初升高化学教材
  • 重庆出版社 价格:13.8元 主编:张伟 目录 第一章物质的组成.分类 第一节物质的组成 第二节物质的分类 第二章化学常用计量及化学计算 第一节物质的的量 第二节物质的量在化学方程式计算中的应用 第三节化学计量在化学实验中的应用 第三章化学反应 第一节氧化还原反应 第二节离子反应 第三节化学反应中的 ...

  • "三讲"个人整改措施
  • 打算:今后的工作中坚持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和政治鉴别力,开拓进取,立党为公,严以律己,勤奋工作,为人民的利益坚持好的,改正错的,做人民放心的勤务员. 具体做法上: 1. 坚持学习:a.加强理论学习,坚持每天看书.看报和收 看新闻联播,关心时势政治,有计划地学习马列主义.毛主席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