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人口老龄化对养老负担的影响

Northwestpopulation

2010年第5期第31卷

上海市人口老龄化对养老负担的影响

杨胜利,李正龙,吕栋鑫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管理学院,上海201620)

摘要:自1979年进入老龄化社会来,上海市的老龄化程度一直在不断加大,至今老龄化程度已达到了21.6%与

1979年相比已经增长了一倍多,上海市不仅经济发展位居全国前列,其老龄化程度也是远远高于全国的。随着这

一趋势的加快,导致了养老负担不断加大,进而影响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针对这种情况对上海市人口老龄化的特点进行分析,找出其规律,分析人口老龄化对养老负担的具体影响,从而提出应对的合理措施是十分有意义的。关键词:人口老龄化;养老负担;为老服务;对策中图分类号:C913.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672(2010)05-0061-06

收稿日期:2010-06-22

基金项目:本文为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基金(编号:08JA840021)资助项目。

作者简介:杨胜利,男,河北肃宁人,上海工程技术大学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社会保障;李正龙,男,安徽当涂人,上海工程技术大学管理学院院长、教授、硕导,研究方向:社会保障。

20世纪是人口暴涨的世纪,21世纪将是人口老龄化的世纪。21世纪上半叶中国将成为老龄化程度

最高的发展中国家,这是学术界讨论的一个热点话题,上海自1979年就已先于全国20年进入了老龄化社会,直到今天老龄化程度一直在加重。上海市的经济社会发展速度在全国排在前列,老龄化程度在全国也如同其他方面一样排在了前列。人口老龄化带来的一个直接影响就是养老负担加重,法国著名人口学家阿尔弗雷·索维说:人口老龄化将使社会无力承担为老年人支付的费用,社会保障制度将面临崩溃的危险。老龄问题对经济的影响之一就是人口老化将使得抚养指数上升,增加适龄人口的赡养负担。随着老年人需求的增加,必然增加社会为老服务的负担,可见对上海市人口老龄化的养老负担的研究已是老龄化下的迫切需求。今天上海面临的,将是20年后全国各地面临的老龄化问题,本文的研究值得全国各地借鉴。

一、上海市人口老龄化的特点

英国为例,英国在19世纪初时经济开始起飞,但英国的人口老龄化始于1870年,滞后约半个多世纪。

1999年日本人口老龄化程度达到16%,但日本人均

GDP达到了33529美元。1998年美国的人口老龄化程度达到12.7%,但其人均GDP达到29240美元。

而上海,2000年65岁老年人口已经达到14.2%,人均GDP刚刚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为4180美元,仅为美国人均GDP的12.72%。与韩国相比,韩国

1998年人均GDP达到8600美元,而人口老龄化程度仅为6.4%。

2.上海市人口老龄化规模在全国居前

上海市作为中国人口转变最早的地区,其人口转变约比全国早20年左右,因而,其老龄化的形成也比全国早约20年左右。1979年,上海60岁以上老年人的人口总数为115.48万,占总人口比例

10.2%,65岁以上老人的人口总数为81.52万,占总人口比例7.2%。上海进入人口老年型行列,是全国最早进入老龄化社会的城市。从1949年到2000年,

我国老年人口从4154万人增长到12998万人,增加了212.9%,年平均增长速度为2.36%。而上海从

1.与经济发展水平不相适应

上海市老龄化未富先老的特点,使养老负担十分沉重。发达国家进入老年型社会时,人均GDP一般在4000美元以上,欧美多数发达国家一般在

1953年到2000年老年人口从22.82万人增长到240.65万人,增长了10.54倍,年均增长速度为5.14%。通过表1可以看出,上海市人口老龄化率高

·61·

5000-10000美元。部分国家甚至超过这个水平,以

Vol.31No.5(135)2010

2010年第5期第31卷

Northwestpopulation

2030年为454万,2050年为410万。到2020年,上海市60岁及以上户籍老人占户籍总人口的比例将接近30%。

4.外来人口缓解了上海市人口老龄化程度

外来人口对于减轻上海市人口老龄化程度起到了重大的作用。由于外来人口的年龄结构80%都是年轻人口,外来人口的进入直接充实劳动力大军,使老龄化率出现了明显的下降。2008年由于外来人口的加入使老龄化率从21.6%降低到了15.78%,下降了5个百分点。可见,外来人的进入有效地缓解了上海市人口老龄化的压力。随着外来人口以每年不断增长的趋势在进入上海,对人口老龄化将起到更大的稀释作用。

表2外来人口与上海市人口老龄化对比

年份

外来人口

常住人口(万人)

流动人口(万人)

户籍人口(万人)

加入外来人口老龄化率(%)

户籍人口老龄化率(%)

于我国和世界的总体水平。

表1

地区世界发达发展中亚洲中国上海

人口老龄化水平比较

60岁以上65岁以上年龄中期望婴儿死抚养比少年人口总人口人口比重(%)人口比重(%)位数(岁)寿命亡率(‰)(%)占比例(%)(亿)1019.57.78.810.118.31

6.914.45.15.96.814.19

26.637.724.426.33040.5

66.575.764.567.971.275.46

5295650363.09

57.848.360.355.848.230.6

29.718.232.529.924.912.2

60.5511.8848.6736.8212.770.16

资料来源:历年联合国人口年鉴、上海市第五次人口普查整理。

3.老龄化与高龄化同步

1979年,上海成为中国最早进入老龄社会的城市,比全国平均水平提早20年。30年间,上海户籍

人口由1979年的1132.14万增加到2008年底的

1391.04万,其中60周岁及以上老龄人口由81.51

万人增加到300.57万人,65周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由7.2%增至21.6%,80岁及以上高龄老人更是达到了53.44万人,占老龄人口的17.8%,上海的老龄化呈现出明显的“双高”特征,即老龄化程度高,高龄化程度高。

[***********]08299438.4467.26499.22517.4288.11142.4159.75161.08124.851321.631360.261368.081378.861391.0414.7514.5914.7415.0415.7818.3119.5820.120.821.6

资料来源:历年上海统计年鉴整理。

5.城镇和农业人口之间老龄化程度不同

从老龄化程度上来看全市2004年60岁以上老

人占总人的比重达到了26.67%,非农业户口老人占到非农业户口人数的81.9%,而农业户口老人仅仅占农业户口总人数的4.7%,可见农村的人口老龄化程度远远低于城镇人口老龄化程度。全市非农业老年人口占了全市老年人总数的80.5%,而农业老年

图1

上海市人口老龄化状况图

人口只占了全市老年人口的19.97%。这与农业人口和非农业人口的在总人口中的比例是不符合的,在全市人口中农业人口整整占了81.16%,而非农业人口只占了18.8%。可见人口数与老龄化程度恰恰相反。

从高龄化程度来看,80岁以上老年人口比重占了老年人口总数的15.61%,而这其中非农业人口占了12.4%,而农业人口只占了3.21%,相差将近四倍。可见农村和城镇比较起来,不仅老龄化程度低,

表32004年末农业与非农业人口分布情况

60+

总数(万人)占总人口比重(%)总数(万人)全市260.7772非农208.6943农业52.0829

资料来源:根据上海统计年鉴整理绘制。

2006年末,上海市老年人口比例首次突破20%,占全市户籍总人口的五分之一。“十五”期间,

上海老年人口处于快速增长期,老年人口平均每年增长5万人,进入“十一五”后老年人口平均每年增加量已超过10万人。2008年,80岁及以上高龄老年人口已达53.44万人,比去年增加3.2万人,比

2000年增加23.55万人。80岁以上老人占总人口的比重也从1953年的0.11%上升到2008年的3.8%。

可见80岁及以上的高龄老年人占总人口的比重将伴随着老龄化程度的加深呈现不断上升的趋势。

根据2000年至2050年有关部门关于上海市人口老龄化趋势预测,上海65岁及以上户籍老人人数在2014年将超过250万,2024年将超过400万,·62·

12.2815.433.8540.700832.33168.3692

80+

占总人口比重(%)占老年人口的比重(%)

3.0115.612.3912.40.623.21

人口总数

(万人)

1352.39254.791097.6

资料来源:2004年上海市老年人口监测信息报告。

Vol.31No.5(135)2010

Northwestpopulation

而且高龄化程度也是非常低的。农业户口人口的增加有效的缓和了城市人口老龄化的压力。

2010年第5期第31卷

全国范围内首个省级行政区出现劳动年龄人口的负增长。由于劳动年龄人口数的下降,意味着缴纳的养老保险金可能也会出现下降,而需要领取养老保险的老年人却越来越多,这无疑将会加重上海的养老保险基金的负担。上海市政府有关部门应该出台适当的人才迁移政策,以弥补此项不足,或适当修改女职工的退休年龄。上海目前女职工的退休年龄是

6.“空巢老人”现象明显

由于随着计划生育政策的深入、住房条件的逐年改善,上海市家庭规模在不断缩小,核心家庭的比例上升,老年人家庭不断空巢化的现象日益明显,独居老人的数量不断增加,从2004年到2007年增加了2.74万人,虽然2008年出现了一个小小的下降,但是总体趋势是上升的,平均增幅为4.1%。“纯老家庭”的老人数上升幅度比较大,2008年比2004年增加了将近10万老人,增幅为21.73%。其中独居老人中80岁及以上老人数占很大比重,并且呈上升的趋势,2004年独居老人中有12.96%是80以上老人,而这比例在2008年增加到28.08%。

表4

年份

50周岁,而当前老年人口中女性占了相当大的一部分,超过男性,2008年上海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

中,男性占46.9%,女性占53.1%,如适当延后退休年龄,可缓解养老保险基金的压力。幸好,目前,上海处于人口“红利期”———劳动人口比老人、儿童多,有利于发展,上海市应加紧做好资源储备工作。

上海市“纯老家庭”老年人情况

60岁以上老人数(万人)

单身老人

“纯老家庭”老人数

2004

[1**********]870.9678.7284.3786.3816.5617.2419.318.8

80+“纯老家庭”人数

9.214.718.4424.26

注:2008年上海老年人口监测信息整理。

图2上海市老年负担系数变化情况

在今后10年中上海市第一批独生子女父母将逐步步入老年,“少子老龄化”的趋势将更加严重。使上海老年人的经济供养、医疗保健、生活照料和精神慰藉问题更加突出,使上海市的养老负担将更为沉重,对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将造成很大的影响。

二、人口老龄化对老年负担系数的影响负担系数也称抚养系数,抚养比。是指人口中非劳动年龄(一般指15岁以下和64岁以上)的人口与劳动年龄(15-64岁)人口的比,也被称为年龄抚养系数,一般以百分数表示。表明每100名劳动年龄人口负担多少非劳动年龄人口。负担系数分为少儿负担系数、老年负担系数和总负担系数。计算公式为:

少儿负担系数=

资料来源:根据上海市统计年鉴整理绘制。

由图1可以看出上海市老年负担系数呈现出明显的快速上升趋势。从1953年到2008年上升了

23.59个百分点,2008年上海市老年负担系数达到30.8%,这意味着100个劳动力年龄人口要负担近31个老人,平均3个15-59岁的人口就要负担1个60岁以上的老年人,况且我们讲的负担系数可以说

只是一个年龄负担系数而已。现在上海市的在14-

20岁就参加工作的人很少,可见实际的负担系数应

该更大,养老负担也更重。

三、人口老龄化对社会保障支出的影响社会保障是国家和社会通过立法实施的,通过国民收入再分配,对社会成员的基本生活权利提供安全保障的社会行为及其机制、制度和事业的总称。我国的社会保障内容主要包括社会保险、社会福利、社会救助和社会优抚四个方面的内容。就社会保障的需求来说,老年人是社会保障的主要需求人群。在人口老龄化过程中,老年的规模和比重将不断增大,同时高龄老人在老年人口中的比重也会增大。由于老年人一般不参加社会生产活动,在经济收入上处于弱势地位,很容易居于弱势地位,同时因为年老体弱,疾病也会随着年龄的增高而增加,生活需要

·63·

0-14岁人口数×100%老年负担系数=60岁或65岁以上人口数×100%

总负担系数=0-14岁人口数+60岁或65岁以上人口数×100%

伴随着老龄化的加快,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不断增加,老年负担系数不断上升,使劳动力年龄人口的负担越来越重,并且上海市2007年劳动年龄人口首次出现了负增长15-59岁劳动年龄人口数只有975.61万人,比上一年少了5万多人,这也是

Vol.31No.5(135)2010

2010年第5期第31卷

Northwestpopulation

和谐的老年社会,对养老服务的人力、物力投入是在所难免的。近年来党中央对老年养老问题十分关心,各地纷纷建立起了敬老院或是养老院,这些必然增加国家的养老负担,同时大量的护理人员的投入,占用了大批的人力资本。上海人口老龄化在全国来说是比较严重的城市,养老服务设施和人员的投入也是相当的大的。

照料,因此老年人是社会保障的最主要对象。另外老年人的规模和比重增加,还会在社会保障的各个层面上提出新的需求,尤其是,养老保险方面的需求将会大大增加,迫使社会不得不拿出更多的资金用于社会保障支出,人口老龄化直接加剧了养老金负担。人口老龄化,退休者增加使退休金支出快速增加。一般来说在老龄化时代,老年人口比重提高的过程,就是退休人员快速增加的过程,从上海近年来的老年人口增长来看,社会保险福利费用支出保持着与其同步增长的态势。

图4居家养老服务模式发展投入状况

资料来源:历年上海统计年鉴整理绘制。

上海从2000年开始探索居家养老模式,2004年出现重大突破现在已经慢慢成熟,在养老和为老服务问题上,上海走在了全国前列,与这座城市带的

图3

上海市离退休人员社会福利费用

老龄化成正比,2006年以初步构建起了以家庭为基础、社区为依托、养老服务机构为载体,居家养老和机构养老相结合的养老福利服务体系,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体系初步形成。目前,全市已建立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社234家,社区老年人日间服务机构229家。经过专业培训的助老服务员已超过2.3万名,月服务老人17.7万多人。据统计,上海市60岁以上的老人达300.57万。市民政局一项调查显示,八成老人渴望居家养老。上海市率先探索开展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立足家庭,依托社区,借助养老服务组织专业化服务,通过上门或日托照料形式,为老年人提供以助餐、助洁、助急、助浴、助行、助医等“六助”为主要内容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2004年起,“社区助老项目”列入每年市政府实事项目,服务人数持续增长。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补贴经费纳入政府财政预算,各区县均成立了居家养老服务指导中心,培训居家养老服务员。

根据上海“十一五”规划,至2010年,享受社会化养老服务人数占全市户籍老年人口的10%以上,其中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人数扩大到25万人。一系列的为老服务将会加大整个上海市的养老负担。

五、应对人口老龄化对养老负担影响的对策

资料来源:历年上海统计年鉴。

1993年上海市的离退休人员社会保险福利费用总额为40.6亿,到2006年增加到367.76亿元,增长了9.58倍多,年均增长61.9%,增长速度十分惊

人。如果按照这个速度增长下去到2020年将达到

3554.76亿元。如果GDP保持8%的增长速度,到2020年这一费用将占到GDP的13.2%。国际上一般

认为,一个国家主要用于老年人的费用占到国民收入的10%即为“警戒线”,超过这一警戒线就会对国家的财政和经济发展造成严重的困难。可见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重,如果不采取有力的措施,将会影响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四、人口老龄化对为老服务投入的影响一个国家的国民收入分为积累基金和消费基金两大部分。在国民收入一定时,积累基金和消费基金存在此消彼长的关系,随着人口老龄化,社会保险、社会救济和医疗卫生等社会福利支出相应增加,使养老服务、老年保障方面的支出越来越多,国民收入中用于消费的基金比重增大。这会影响到投资基金的增加,进而影响到扩大再生产的进行。

伴随着老年人口的增加,养老服务和老年产业日益增多。出现了如:社区养老、居家养老、机构养老等多样化的社会养老模式。为保障老年的生活,构建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乐的可持续发展的·64·

1.不断创新和完善养老模式

面对比较严重的人口老龄化,上海要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就是养老问题。上海“十一五”发展纲要

Vol.31No.5(135)2010

Northwestpopulation

明确把居家养老的服务量化,并列入了指标体系。

2010年第5期第31卷

大大降低了成本,以低成本实现了高指标的服务。养老服务形成规模化、集约化,老龄产业的发展何尝不是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上海的发展日新月异,养老服务资源的整合也在不断的实现突破。这对于减轻人口老龄化带了的养老负担无疑是一剂良药。

2004年市政府专门召开居家养老推进工作大会,并

制定了两个文件;“居家养老连续纳入市政府的实事项目中,也纳入市区两级财政预算里———这在全国,其速度和力度尚无第二。

上海最初借鉴欧洲模式推行机构养老,建立了一大批养老院。但经过调查,90%的老人希望居家自我照料,他们依恋自己的居住环境和邻居,更怕别人说自己子女不孝顺。就这样一个名叫“9073”的养老格局渐渐浮出水面。按此,上海将使90%的老年人实现家庭自我照顾,7%享受社区居家养老服务,3%享受机构养老服务。这“7”与“3”中,大多数或是高龄、独居,或是经济收入低,是老人中的弱势群体。但是,此刻的居家养老与传统不同,是以家庭为基点、社区为依托、专业机构服务为支撑来为老人提供生活照料和精神慰藉。同时,上海把“居家养老服务”与同期启动的“万人就业项目”计划结合,帮助“4050”人员重新就业,减轻青年劳动力的养老负担。为进一步深化发展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上海市在做好上门服务的同时,依托老年人日间服务中心、社区卫生中心、老年活动室等社区服务机构,为老年人提供就近便利的照料服务,并推广邻里互助式的“老年人邻里互助点”,将老年人组织起来,就近互帮,守望相助;积极发挥市、区两级福利机构示范、辐射、引领作用,试点推广集约化运作、项目化服务,不断丰富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内容和形式,提高服务水平和效能。

3.大力发展经济,依靠科技提高劳动生产率

随着人口老龄化未来人口红利期的将逐步消失,这要求我们不得不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和优化产业结构。上海乃至全国将丧失在劳动力密集型制造业方面的优势,能否保持人口老龄化与经济可持续发展,关键在与我国能否成功的提升人力资本存量和技术创新、制度创新能力。为此要加大公共财政在义务教育、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的投入,提高人力资源的工作效率。要增加就业率,提高劳动者素质,挖掘老年劳动者潜力。在人才结构上,通过职业教育将大量初中毕业生培养为技工,将80%的大学毕业生培养为技师,通过提高劳动效率延长人口红利期。鼓励创业,将发展中小企业提升到国家发展战略的高度,以创造尽可能多的就业岗位。创造条件让身体健康的老年人在医生、翻译等经验型、知识密集型行业充分发挥作用。创造出更多的财富,使养老不再成为社会和个人的负担。

4.逐步放宽生育控制政策

70年代我国实行了计划生育政策,是人口出生

率出现了大幅度下降,导致的一个结果就是加快了人口老龄化,使劳动力人口背负着沉重的养老负担。

2.走“项目化、集约化”的养老服务新路

没有经济实力,解决民生问题是很困难的。上海2006年仅仅居家养老政府补贴一项,就支出

2008年上海的总抚养系数达到了42.8%,意味着

2.3个劳动力人口就要负担一个非劳动力人口。放

宽生育政策可以减轻上海由于出生率下降和“未富先老”带来的养老负担过重的问题,还可以减少政府政策与家庭生育意愿的冲突,减少计划生育执行中的社会成本和政治成本,节约大量财力、人力。有助于构建和谐社会。

如果放宽生育政策,可能会减少在职工作人员的工作时间。但是这毕竟是有限的,未来它带来的将是至少能负担两位老人养老需要的年轻劳动力。未来年轻人创造的价值会远远大于现在工作而放弃生育的机会成本。当然了,人们的生育观念的改变也不容忽视的,现在社会快节奏的生活方式,使人们面临着较大的生活压力,生育观念和以前比也显得很淡泊了很多。在老龄化严重的欧洲实行了鼓励生育的政策,以减轻社会的养老负担。可见生育政策应该随着人口和经济的发展变化做出适时的调整,

·65·

9000万元,近6万老人拿到补贴。在上海部分地区

甚至是全国部分地区还比较落后,我国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这是我国的基本国情。在这种情况下即面对“未富先老”要解决要老问题就要走“项目化、集约化”的养老服务新路了。

社区、学校、医院、物流、单位、企业之间都存在很多可以整合的资源。如果能够实现统一订购、统一生产、统一配送就会大大降低成本。不仅可以满足老年人居家养老服务的需要,还可以节约大量的人力、物力。上海康健小区的配膳服务中心就是原属上海第一福利院,后来街道与其联手,投资百万元,根据老年人的饮食特点、口味及生活条件,推出中午4元、晚上3.8元、包括一荤一素一汤及米饭套餐,并招聘3名助老服务员,购买送饭车,为老人上门送餐。

Vol.31No.5(135)2010

2010年第5期第31卷

Northwestpopulation

决劳动力短缺的一剂良药。在当前延长退休年龄可以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通过把蛋糕做大和改善国民收入再分配从而减轻养老负担。筝参考文献:

[1]邬沧萍.社会老年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2]赵丽宏.城市居家养老生活照料体系研究[J].学术交流,2007,(10).[3]周太彤.上海老年人照料体系构建中的政府责任[J].社会福利,2006,(7).[4]胡明坤.做好社区老龄工作构建社区和谐社会[J].新疆农垦经济.2007,(2).[5]蒋丽萍.居家养老中民间组织的角色和作用[D].上海交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7.

[6]上海市老龄科学研究中心课题组.上海老龄事业社会化产业化的理论和实践探讨[C].会议论文,2005.[7]高立武.北京市老年大学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J].中国农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5.[8]万素梅,柯亚琼.构建和谐社会应当做好老年工作[J].湖北师范学院学报.2007,27(1).[9]应启龙,杨韵辉,朱德贵.开发老年旅游市场促进老年产业发展[J].工作研究,2002,136(2).[10]仝利民.老年社会工作[M].上海: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2006.

以实现人口与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5.合理的延长退休年龄

据了解,这两年的全国人代会上,上海代表都关注到女职工退休年龄问题。去年的全国人代会上,上海一些人大代表提出了四帖“药方”让延长退休年龄的设想更具可操作性:建议退休年龄双向选择;职业女性应率先延长;特殊人才可适当延长;缩小养老金性别差距。

2008年的全国人代会上,上海代表又提出,可

借鉴国际成功做法,结合我国养老保障制度现状及劳动用工实际,通过精算采用持续渐进方式,能否用

15年左右的时间把女性退休年龄推迟3-5岁。延长

退休年龄不仅是缓解养老负担的一个途径,更是解

TheImpactofAgingPopulationonTheBurdenofElderlyinShanghai

YANGSheng-li,LIZheng-long

(ShanghaiUniversityofEngineeringScienceManagement,Shanghai201620)

Abstract:Since1979,shanghaihasbeenanagingsociety,thedegreeofaginghasbeenconstantlyincreasing.Recentlythedegreeofaginghasreached21.6percentmorethandoubledthan1979.TheagingofpopulationinShanghaiismuchfasterthanthenationalrate.Withtheaccelerationofthistrend,leadingtotheburdenofoldisincreasingcontinuously.Inviewofthissituation,analyzeonthecharacteristicsofpopulationaginginShanghaitoidentifyitsownrules.Thengetthespecificim-pactofpopulationagingonburdenofold,whichhelptoachievereasonablemeasurestowardthequestionsabove.Keywords:agingofpopulation;theburdenofelderly;servicesfortheelderly;countermeasure

筝筝筝筝筝筝筝筝筝筝筝筝筝筝筝筝筝筝筝筝筝筝筝筝筝筝筝筝筝筝筝筝筝筝筝筝筝筝筝筝筝筝筝筝筝

(上接60页)想”的新观念;发展经济、脱贫致富、健全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等,从而努力达到“2010年,实现全国出生婴儿性别比趋向正常,初步形成新的婚育观念和生育文化”的奋斗目标。筝参考文献:

[1]叶文振,胡峻岭.台湾人口性别比结构的形成及发展变化[J].南京人口管理干部学院

学报,2004(3):22-25.

硕士研究生论文,2009:12-14.

[5]王燕萍,卫铁民.《两性工作平等法》实施,台女性可请生理假[EB/OL].http://news.east-day.com/epublish/gb/paper148/20020308/class014800005/hwz615567.htm,2002-03-08.[6]Park,ChaiBinandNam-HoonCho(朴赵文,1995).Consequencesofsonpreferenceinalow-fertilitysociety:imbalanceofthesexratioatbirthinKorea.PopulationandDevelop-mentReview21(1):59-84.

[7]Chang,Ming-Cheng(张明正,1996)“SexratioatbirthandsexpreferenceinTaiwanProvinceofChina”.SexPrefrenceforChildrenandGenderDiscriminationinAsia.KIHASAResearchMonograh96-02:71-89.

[8]顾宝昌.生育和生育转变:数量、时间和性别[J].人口研究,1992(6).[9]顾宝昌,彭希哲(顾彭文).伴随生育率下降的人口态势[J].人口学刊,1993(1).

—来自对台湾人口的观察[J].人口研究,[10]石人炳.性别比失调的社会后果及其特点——

[2]杨雪燕,李树茁,唐屏华.中国台湾的女孩生存问题及其公共政策治理[J].公共管理学

报,2008(2):86-94.

[3]顾宝昌,罗伊(KrishnaRoy).中国大陆、中国台湾省和韩国出生婴儿性别比失调的比

较分析[J].人口研究,1996(5):1-16.

—生产力对生育率的影响作用[C].厦门大学[4]朱峰.台湾生育转变的政治经济学分析——

2002(2):57-60.

[11]盛朗.台湾的人口与家庭计划[J].人口与计划生育,1999(4):54-57.

TheTendencyAnalysisandCountermeasureforHighSexRatioofBirthinTaiwanofChina

CAIHui-ling

(XiamenUniversity,Xiamen361005)

Abstract:Basedonthematerialscollectedfromjournals,thispaperfirstlytriestoreviewthesituationsandthecombinationofseveralfactorsofthesexratioofbirthinTaiwanofChina.Secondly,thispaperanalyzesthecountermeasurestoresolvetheproblemsofTaiwansexratioofbirth.Finally,basedonthetraitsinTaiwanandinmainlandofChina,viewpointsandsuggestionswereputforward.Keywords:TaiwanPopulation;SexRatioofBirth;WomenDevelopment

·66·

Vol.31No.5(135)2010

Northwestpopulation

2010年第5期第31卷

上海市人口老龄化对养老负担的影响

杨胜利,李正龙,吕栋鑫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管理学院,上海201620)

摘要:自1979年进入老龄化社会来,上海市的老龄化程度一直在不断加大,至今老龄化程度已达到了21.6%与

1979年相比已经增长了一倍多,上海市不仅经济发展位居全国前列,其老龄化程度也是远远高于全国的。随着这

一趋势的加快,导致了养老负担不断加大,进而影响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针对这种情况对上海市人口老龄化的特点进行分析,找出其规律,分析人口老龄化对养老负担的具体影响,从而提出应对的合理措施是十分有意义的。关键词:人口老龄化;养老负担;为老服务;对策中图分类号:C913.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672(2010)05-0061-06

收稿日期:2010-06-22

基金项目:本文为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基金(编号:08JA840021)资助项目。

作者简介:杨胜利,男,河北肃宁人,上海工程技术大学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社会保障;李正龙,男,安徽当涂人,上海工程技术大学管理学院院长、教授、硕导,研究方向:社会保障。

20世纪是人口暴涨的世纪,21世纪将是人口老龄化的世纪。21世纪上半叶中国将成为老龄化程度

最高的发展中国家,这是学术界讨论的一个热点话题,上海自1979年就已先于全国20年进入了老龄化社会,直到今天老龄化程度一直在加重。上海市的经济社会发展速度在全国排在前列,老龄化程度在全国也如同其他方面一样排在了前列。人口老龄化带来的一个直接影响就是养老负担加重,法国著名人口学家阿尔弗雷·索维说:人口老龄化将使社会无力承担为老年人支付的费用,社会保障制度将面临崩溃的危险。老龄问题对经济的影响之一就是人口老化将使得抚养指数上升,增加适龄人口的赡养负担。随着老年人需求的增加,必然增加社会为老服务的负担,可见对上海市人口老龄化的养老负担的研究已是老龄化下的迫切需求。今天上海面临的,将是20年后全国各地面临的老龄化问题,本文的研究值得全国各地借鉴。

一、上海市人口老龄化的特点

英国为例,英国在19世纪初时经济开始起飞,但英国的人口老龄化始于1870年,滞后约半个多世纪。

1999年日本人口老龄化程度达到16%,但日本人均

GDP达到了33529美元。1998年美国的人口老龄化程度达到12.7%,但其人均GDP达到29240美元。

而上海,2000年65岁老年人口已经达到14.2%,人均GDP刚刚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为4180美元,仅为美国人均GDP的12.72%。与韩国相比,韩国

1998年人均GDP达到8600美元,而人口老龄化程度仅为6.4%。

2.上海市人口老龄化规模在全国居前

上海市作为中国人口转变最早的地区,其人口转变约比全国早20年左右,因而,其老龄化的形成也比全国早约20年左右。1979年,上海60岁以上老年人的人口总数为115.48万,占总人口比例

10.2%,65岁以上老人的人口总数为81.52万,占总人口比例7.2%。上海进入人口老年型行列,是全国最早进入老龄化社会的城市。从1949年到2000年,

我国老年人口从4154万人增长到12998万人,增加了212.9%,年平均增长速度为2.36%。而上海从

1.与经济发展水平不相适应

上海市老龄化未富先老的特点,使养老负担十分沉重。发达国家进入老年型社会时,人均GDP一般在4000美元以上,欧美多数发达国家一般在

1953年到2000年老年人口从22.82万人增长到240.65万人,增长了10.54倍,年均增长速度为5.14%。通过表1可以看出,上海市人口老龄化率高

·61·

5000-10000美元。部分国家甚至超过这个水平,以

Vol.31No.5(135)2010

2010年第5期第31卷

Northwestpopulation

2030年为454万,2050年为410万。到2020年,上海市60岁及以上户籍老人占户籍总人口的比例将接近30%。

4.外来人口缓解了上海市人口老龄化程度

外来人口对于减轻上海市人口老龄化程度起到了重大的作用。由于外来人口的年龄结构80%都是年轻人口,外来人口的进入直接充实劳动力大军,使老龄化率出现了明显的下降。2008年由于外来人口的加入使老龄化率从21.6%降低到了15.78%,下降了5个百分点。可见,外来人的进入有效地缓解了上海市人口老龄化的压力。随着外来人口以每年不断增长的趋势在进入上海,对人口老龄化将起到更大的稀释作用。

表2外来人口与上海市人口老龄化对比

年份

外来人口

常住人口(万人)

流动人口(万人)

户籍人口(万人)

加入外来人口老龄化率(%)

户籍人口老龄化率(%)

于我国和世界的总体水平。

表1

地区世界发达发展中亚洲中国上海

人口老龄化水平比较

60岁以上65岁以上年龄中期望婴儿死抚养比少年人口总人口人口比重(%)人口比重(%)位数(岁)寿命亡率(‰)(%)占比例(%)(亿)1019.57.78.810.118.31

6.914.45.15.96.814.19

26.637.724.426.33040.5

66.575.764.567.971.275.46

5295650363.09

57.848.360.355.848.230.6

29.718.232.529.924.912.2

60.5511.8848.6736.8212.770.16

资料来源:历年联合国人口年鉴、上海市第五次人口普查整理。

3.老龄化与高龄化同步

1979年,上海成为中国最早进入老龄社会的城市,比全国平均水平提早20年。30年间,上海户籍

人口由1979年的1132.14万增加到2008年底的

1391.04万,其中60周岁及以上老龄人口由81.51

万人增加到300.57万人,65周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由7.2%增至21.6%,80岁及以上高龄老人更是达到了53.44万人,占老龄人口的17.8%,上海的老龄化呈现出明显的“双高”特征,即老龄化程度高,高龄化程度高。

[***********]08299438.4467.26499.22517.4288.11142.4159.75161.08124.851321.631360.261368.081378.861391.0414.7514.5914.7415.0415.7818.3119.5820.120.821.6

资料来源:历年上海统计年鉴整理。

5.城镇和农业人口之间老龄化程度不同

从老龄化程度上来看全市2004年60岁以上老

人占总人的比重达到了26.67%,非农业户口老人占到非农业户口人数的81.9%,而农业户口老人仅仅占农业户口总人数的4.7%,可见农村的人口老龄化程度远远低于城镇人口老龄化程度。全市非农业老年人口占了全市老年人总数的80.5%,而农业老年

图1

上海市人口老龄化状况图

人口只占了全市老年人口的19.97%。这与农业人口和非农业人口的在总人口中的比例是不符合的,在全市人口中农业人口整整占了81.16%,而非农业人口只占了18.8%。可见人口数与老龄化程度恰恰相反。

从高龄化程度来看,80岁以上老年人口比重占了老年人口总数的15.61%,而这其中非农业人口占了12.4%,而农业人口只占了3.21%,相差将近四倍。可见农村和城镇比较起来,不仅老龄化程度低,

表32004年末农业与非农业人口分布情况

60+

总数(万人)占总人口比重(%)总数(万人)全市260.7772非农208.6943农业52.0829

资料来源:根据上海统计年鉴整理绘制。

2006年末,上海市老年人口比例首次突破20%,占全市户籍总人口的五分之一。“十五”期间,

上海老年人口处于快速增长期,老年人口平均每年增长5万人,进入“十一五”后老年人口平均每年增加量已超过10万人。2008年,80岁及以上高龄老年人口已达53.44万人,比去年增加3.2万人,比

2000年增加23.55万人。80岁以上老人占总人口的比重也从1953年的0.11%上升到2008年的3.8%。

可见80岁及以上的高龄老年人占总人口的比重将伴随着老龄化程度的加深呈现不断上升的趋势。

根据2000年至2050年有关部门关于上海市人口老龄化趋势预测,上海65岁及以上户籍老人人数在2014年将超过250万,2024年将超过400万,·62·

12.2815.433.8540.700832.33168.3692

80+

占总人口比重(%)占老年人口的比重(%)

3.0115.612.3912.40.623.21

人口总数

(万人)

1352.39254.791097.6

资料来源:2004年上海市老年人口监测信息报告。

Vol.31No.5(135)2010

Northwestpopulation

而且高龄化程度也是非常低的。农业户口人口的增加有效的缓和了城市人口老龄化的压力。

2010年第5期第31卷

全国范围内首个省级行政区出现劳动年龄人口的负增长。由于劳动年龄人口数的下降,意味着缴纳的养老保险金可能也会出现下降,而需要领取养老保险的老年人却越来越多,这无疑将会加重上海的养老保险基金的负担。上海市政府有关部门应该出台适当的人才迁移政策,以弥补此项不足,或适当修改女职工的退休年龄。上海目前女职工的退休年龄是

6.“空巢老人”现象明显

由于随着计划生育政策的深入、住房条件的逐年改善,上海市家庭规模在不断缩小,核心家庭的比例上升,老年人家庭不断空巢化的现象日益明显,独居老人的数量不断增加,从2004年到2007年增加了2.74万人,虽然2008年出现了一个小小的下降,但是总体趋势是上升的,平均增幅为4.1%。“纯老家庭”的老人数上升幅度比较大,2008年比2004年增加了将近10万老人,增幅为21.73%。其中独居老人中80岁及以上老人数占很大比重,并且呈上升的趋势,2004年独居老人中有12.96%是80以上老人,而这比例在2008年增加到28.08%。

表4

年份

50周岁,而当前老年人口中女性占了相当大的一部分,超过男性,2008年上海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

中,男性占46.9%,女性占53.1%,如适当延后退休年龄,可缓解养老保险基金的压力。幸好,目前,上海处于人口“红利期”———劳动人口比老人、儿童多,有利于发展,上海市应加紧做好资源储备工作。

上海市“纯老家庭”老年人情况

60岁以上老人数(万人)

单身老人

“纯老家庭”老人数

2004

[1**********]870.9678.7284.3786.3816.5617.2419.318.8

80+“纯老家庭”人数

9.214.718.4424.26

注:2008年上海老年人口监测信息整理。

图2上海市老年负担系数变化情况

在今后10年中上海市第一批独生子女父母将逐步步入老年,“少子老龄化”的趋势将更加严重。使上海老年人的经济供养、医疗保健、生活照料和精神慰藉问题更加突出,使上海市的养老负担将更为沉重,对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将造成很大的影响。

二、人口老龄化对老年负担系数的影响负担系数也称抚养系数,抚养比。是指人口中非劳动年龄(一般指15岁以下和64岁以上)的人口与劳动年龄(15-64岁)人口的比,也被称为年龄抚养系数,一般以百分数表示。表明每100名劳动年龄人口负担多少非劳动年龄人口。负担系数分为少儿负担系数、老年负担系数和总负担系数。计算公式为:

少儿负担系数=

资料来源:根据上海市统计年鉴整理绘制。

由图1可以看出上海市老年负担系数呈现出明显的快速上升趋势。从1953年到2008年上升了

23.59个百分点,2008年上海市老年负担系数达到30.8%,这意味着100个劳动力年龄人口要负担近31个老人,平均3个15-59岁的人口就要负担1个60岁以上的老年人,况且我们讲的负担系数可以说

只是一个年龄负担系数而已。现在上海市的在14-

20岁就参加工作的人很少,可见实际的负担系数应

该更大,养老负担也更重。

三、人口老龄化对社会保障支出的影响社会保障是国家和社会通过立法实施的,通过国民收入再分配,对社会成员的基本生活权利提供安全保障的社会行为及其机制、制度和事业的总称。我国的社会保障内容主要包括社会保险、社会福利、社会救助和社会优抚四个方面的内容。就社会保障的需求来说,老年人是社会保障的主要需求人群。在人口老龄化过程中,老年的规模和比重将不断增大,同时高龄老人在老年人口中的比重也会增大。由于老年人一般不参加社会生产活动,在经济收入上处于弱势地位,很容易居于弱势地位,同时因为年老体弱,疾病也会随着年龄的增高而增加,生活需要

·63·

0-14岁人口数×100%老年负担系数=60岁或65岁以上人口数×100%

总负担系数=0-14岁人口数+60岁或65岁以上人口数×100%

伴随着老龄化的加快,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不断增加,老年负担系数不断上升,使劳动力年龄人口的负担越来越重,并且上海市2007年劳动年龄人口首次出现了负增长15-59岁劳动年龄人口数只有975.61万人,比上一年少了5万多人,这也是

Vol.31No.5(135)2010

2010年第5期第31卷

Northwestpopulation

和谐的老年社会,对养老服务的人力、物力投入是在所难免的。近年来党中央对老年养老问题十分关心,各地纷纷建立起了敬老院或是养老院,这些必然增加国家的养老负担,同时大量的护理人员的投入,占用了大批的人力资本。上海人口老龄化在全国来说是比较严重的城市,养老服务设施和人员的投入也是相当的大的。

照料,因此老年人是社会保障的最主要对象。另外老年人的规模和比重增加,还会在社会保障的各个层面上提出新的需求,尤其是,养老保险方面的需求将会大大增加,迫使社会不得不拿出更多的资金用于社会保障支出,人口老龄化直接加剧了养老金负担。人口老龄化,退休者增加使退休金支出快速增加。一般来说在老龄化时代,老年人口比重提高的过程,就是退休人员快速增加的过程,从上海近年来的老年人口增长来看,社会保险福利费用支出保持着与其同步增长的态势。

图4居家养老服务模式发展投入状况

资料来源:历年上海统计年鉴整理绘制。

上海从2000年开始探索居家养老模式,2004年出现重大突破现在已经慢慢成熟,在养老和为老服务问题上,上海走在了全国前列,与这座城市带的

图3

上海市离退休人员社会福利费用

老龄化成正比,2006年以初步构建起了以家庭为基础、社区为依托、养老服务机构为载体,居家养老和机构养老相结合的养老福利服务体系,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体系初步形成。目前,全市已建立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社234家,社区老年人日间服务机构229家。经过专业培训的助老服务员已超过2.3万名,月服务老人17.7万多人。据统计,上海市60岁以上的老人达300.57万。市民政局一项调查显示,八成老人渴望居家养老。上海市率先探索开展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立足家庭,依托社区,借助养老服务组织专业化服务,通过上门或日托照料形式,为老年人提供以助餐、助洁、助急、助浴、助行、助医等“六助”为主要内容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2004年起,“社区助老项目”列入每年市政府实事项目,服务人数持续增长。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补贴经费纳入政府财政预算,各区县均成立了居家养老服务指导中心,培训居家养老服务员。

根据上海“十一五”规划,至2010年,享受社会化养老服务人数占全市户籍老年人口的10%以上,其中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人数扩大到25万人。一系列的为老服务将会加大整个上海市的养老负担。

五、应对人口老龄化对养老负担影响的对策

资料来源:历年上海统计年鉴。

1993年上海市的离退休人员社会保险福利费用总额为40.6亿,到2006年增加到367.76亿元,增长了9.58倍多,年均增长61.9%,增长速度十分惊

人。如果按照这个速度增长下去到2020年将达到

3554.76亿元。如果GDP保持8%的增长速度,到2020年这一费用将占到GDP的13.2%。国际上一般

认为,一个国家主要用于老年人的费用占到国民收入的10%即为“警戒线”,超过这一警戒线就会对国家的财政和经济发展造成严重的困难。可见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重,如果不采取有力的措施,将会影响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四、人口老龄化对为老服务投入的影响一个国家的国民收入分为积累基金和消费基金两大部分。在国民收入一定时,积累基金和消费基金存在此消彼长的关系,随着人口老龄化,社会保险、社会救济和医疗卫生等社会福利支出相应增加,使养老服务、老年保障方面的支出越来越多,国民收入中用于消费的基金比重增大。这会影响到投资基金的增加,进而影响到扩大再生产的进行。

伴随着老年人口的增加,养老服务和老年产业日益增多。出现了如:社区养老、居家养老、机构养老等多样化的社会养老模式。为保障老年的生活,构建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乐的可持续发展的·64·

1.不断创新和完善养老模式

面对比较严重的人口老龄化,上海要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就是养老问题。上海“十一五”发展纲要

Vol.31No.5(135)2010

Northwestpopulation

明确把居家养老的服务量化,并列入了指标体系。

2010年第5期第31卷

大大降低了成本,以低成本实现了高指标的服务。养老服务形成规模化、集约化,老龄产业的发展何尝不是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上海的发展日新月异,养老服务资源的整合也在不断的实现突破。这对于减轻人口老龄化带了的养老负担无疑是一剂良药。

2004年市政府专门召开居家养老推进工作大会,并

制定了两个文件;“居家养老连续纳入市政府的实事项目中,也纳入市区两级财政预算里———这在全国,其速度和力度尚无第二。

上海最初借鉴欧洲模式推行机构养老,建立了一大批养老院。但经过调查,90%的老人希望居家自我照料,他们依恋自己的居住环境和邻居,更怕别人说自己子女不孝顺。就这样一个名叫“9073”的养老格局渐渐浮出水面。按此,上海将使90%的老年人实现家庭自我照顾,7%享受社区居家养老服务,3%享受机构养老服务。这“7”与“3”中,大多数或是高龄、独居,或是经济收入低,是老人中的弱势群体。但是,此刻的居家养老与传统不同,是以家庭为基点、社区为依托、专业机构服务为支撑来为老人提供生活照料和精神慰藉。同时,上海把“居家养老服务”与同期启动的“万人就业项目”计划结合,帮助“4050”人员重新就业,减轻青年劳动力的养老负担。为进一步深化发展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上海市在做好上门服务的同时,依托老年人日间服务中心、社区卫生中心、老年活动室等社区服务机构,为老年人提供就近便利的照料服务,并推广邻里互助式的“老年人邻里互助点”,将老年人组织起来,就近互帮,守望相助;积极发挥市、区两级福利机构示范、辐射、引领作用,试点推广集约化运作、项目化服务,不断丰富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内容和形式,提高服务水平和效能。

3.大力发展经济,依靠科技提高劳动生产率

随着人口老龄化未来人口红利期的将逐步消失,这要求我们不得不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和优化产业结构。上海乃至全国将丧失在劳动力密集型制造业方面的优势,能否保持人口老龄化与经济可持续发展,关键在与我国能否成功的提升人力资本存量和技术创新、制度创新能力。为此要加大公共财政在义务教育、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的投入,提高人力资源的工作效率。要增加就业率,提高劳动者素质,挖掘老年劳动者潜力。在人才结构上,通过职业教育将大量初中毕业生培养为技工,将80%的大学毕业生培养为技师,通过提高劳动效率延长人口红利期。鼓励创业,将发展中小企业提升到国家发展战略的高度,以创造尽可能多的就业岗位。创造条件让身体健康的老年人在医生、翻译等经验型、知识密集型行业充分发挥作用。创造出更多的财富,使养老不再成为社会和个人的负担。

4.逐步放宽生育控制政策

70年代我国实行了计划生育政策,是人口出生

率出现了大幅度下降,导致的一个结果就是加快了人口老龄化,使劳动力人口背负着沉重的养老负担。

2.走“项目化、集约化”的养老服务新路

没有经济实力,解决民生问题是很困难的。上海2006年仅仅居家养老政府补贴一项,就支出

2008年上海的总抚养系数达到了42.8%,意味着

2.3个劳动力人口就要负担一个非劳动力人口。放

宽生育政策可以减轻上海由于出生率下降和“未富先老”带来的养老负担过重的问题,还可以减少政府政策与家庭生育意愿的冲突,减少计划生育执行中的社会成本和政治成本,节约大量财力、人力。有助于构建和谐社会。

如果放宽生育政策,可能会减少在职工作人员的工作时间。但是这毕竟是有限的,未来它带来的将是至少能负担两位老人养老需要的年轻劳动力。未来年轻人创造的价值会远远大于现在工作而放弃生育的机会成本。当然了,人们的生育观念的改变也不容忽视的,现在社会快节奏的生活方式,使人们面临着较大的生活压力,生育观念和以前比也显得很淡泊了很多。在老龄化严重的欧洲实行了鼓励生育的政策,以减轻社会的养老负担。可见生育政策应该随着人口和经济的发展变化做出适时的调整,

·65·

9000万元,近6万老人拿到补贴。在上海部分地区

甚至是全国部分地区还比较落后,我国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这是我国的基本国情。在这种情况下即面对“未富先老”要解决要老问题就要走“项目化、集约化”的养老服务新路了。

社区、学校、医院、物流、单位、企业之间都存在很多可以整合的资源。如果能够实现统一订购、统一生产、统一配送就会大大降低成本。不仅可以满足老年人居家养老服务的需要,还可以节约大量的人力、物力。上海康健小区的配膳服务中心就是原属上海第一福利院,后来街道与其联手,投资百万元,根据老年人的饮食特点、口味及生活条件,推出中午4元、晚上3.8元、包括一荤一素一汤及米饭套餐,并招聘3名助老服务员,购买送饭车,为老人上门送餐。

Vol.31No.5(135)2010

2010年第5期第31卷

Northwestpopulation

决劳动力短缺的一剂良药。在当前延长退休年龄可以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通过把蛋糕做大和改善国民收入再分配从而减轻养老负担。筝参考文献:

[1]邬沧萍.社会老年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2]赵丽宏.城市居家养老生活照料体系研究[J].学术交流,2007,(10).[3]周太彤.上海老年人照料体系构建中的政府责任[J].社会福利,2006,(7).[4]胡明坤.做好社区老龄工作构建社区和谐社会[J].新疆农垦经济.2007,(2).[5]蒋丽萍.居家养老中民间组织的角色和作用[D].上海交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7.

[6]上海市老龄科学研究中心课题组.上海老龄事业社会化产业化的理论和实践探讨[C].会议论文,2005.[7]高立武.北京市老年大学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J].中国农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5.[8]万素梅,柯亚琼.构建和谐社会应当做好老年工作[J].湖北师范学院学报.2007,27(1).[9]应启龙,杨韵辉,朱德贵.开发老年旅游市场促进老年产业发展[J].工作研究,2002,136(2).[10]仝利民.老年社会工作[M].上海: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2006.

以实现人口与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5.合理的延长退休年龄

据了解,这两年的全国人代会上,上海代表都关注到女职工退休年龄问题。去年的全国人代会上,上海一些人大代表提出了四帖“药方”让延长退休年龄的设想更具可操作性:建议退休年龄双向选择;职业女性应率先延长;特殊人才可适当延长;缩小养老金性别差距。

2008年的全国人代会上,上海代表又提出,可

借鉴国际成功做法,结合我国养老保障制度现状及劳动用工实际,通过精算采用持续渐进方式,能否用

15年左右的时间把女性退休年龄推迟3-5岁。延长

退休年龄不仅是缓解养老负担的一个途径,更是解

TheImpactofAgingPopulationonTheBurdenofElderlyinShanghai

YANGSheng-li,LIZheng-long

(ShanghaiUniversityofEngineeringScienceManagement,Shanghai201620)

Abstract:Since1979,shanghaihasbeenanagingsociety,thedegreeofaginghasbeenconstantlyincreasing.Recentlythedegreeofaginghasreached21.6percentmorethandoubledthan1979.TheagingofpopulationinShanghaiismuchfasterthanthenationalrate.Withtheaccelerationofthistrend,leadingtotheburdenofoldisincreasingcontinuously.Inviewofthissituation,analyzeonthecharacteristicsofpopulationaginginShanghaitoidentifyitsownrules.Thengetthespecificim-pactofpopulationagingonburdenofold,whichhelptoachievereasonablemeasurestowardthequestionsabove.Keywords:agingofpopulation;theburdenofelderly;servicesfortheelderly;countermeasure

筝筝筝筝筝筝筝筝筝筝筝筝筝筝筝筝筝筝筝筝筝筝筝筝筝筝筝筝筝筝筝筝筝筝筝筝筝筝筝筝筝筝筝筝筝

(上接60页)想”的新观念;发展经济、脱贫致富、健全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等,从而努力达到“2010年,实现全国出生婴儿性别比趋向正常,初步形成新的婚育观念和生育文化”的奋斗目标。筝参考文献:

[1]叶文振,胡峻岭.台湾人口性别比结构的形成及发展变化[J].南京人口管理干部学院

学报,2004(3):22-25.

硕士研究生论文,2009:12-14.

[5]王燕萍,卫铁民.《两性工作平等法》实施,台女性可请生理假[EB/OL].http://news.east-day.com/epublish/gb/paper148/20020308/class014800005/hwz615567.htm,2002-03-08.[6]Park,ChaiBinandNam-HoonCho(朴赵文,1995).Consequencesofsonpreferenceinalow-fertilitysociety:imbalanceofthesexratioatbirthinKorea.PopulationandDevelop-mentReview21(1):59-84.

[7]Chang,Ming-Cheng(张明正,1996)“SexratioatbirthandsexpreferenceinTaiwanProvinceofChina”.SexPrefrenceforChildrenandGenderDiscriminationinAsia.KIHASAResearchMonograh96-02:71-89.

[8]顾宝昌.生育和生育转变:数量、时间和性别[J].人口研究,1992(6).[9]顾宝昌,彭希哲(顾彭文).伴随生育率下降的人口态势[J].人口学刊,1993(1).

—来自对台湾人口的观察[J].人口研究,[10]石人炳.性别比失调的社会后果及其特点——

[2]杨雪燕,李树茁,唐屏华.中国台湾的女孩生存问题及其公共政策治理[J].公共管理学

报,2008(2):86-94.

[3]顾宝昌,罗伊(KrishnaRoy).中国大陆、中国台湾省和韩国出生婴儿性别比失调的比

较分析[J].人口研究,1996(5):1-16.

—生产力对生育率的影响作用[C].厦门大学[4]朱峰.台湾生育转变的政治经济学分析——

2002(2):57-60.

[11]盛朗.台湾的人口与家庭计划[J].人口与计划生育,1999(4):54-57.

TheTendencyAnalysisandCountermeasureforHighSexRatioofBirthinTaiwanofChina

CAIHui-ling

(XiamenUniversity,Xiamen361005)

Abstract:Basedonthematerialscollectedfromjournals,thispaperfirstlytriestoreviewthesituationsandthecombinationofseveralfactorsofthesexratioofbirthinTaiwanofChina.Secondly,thispaperanalyzesthecountermeasurestoresolvetheproblemsofTaiwansexratioofbirth.Finally,basedonthetraitsinTaiwanandinmainlandofChina,viewpointsandsuggestionswereputforward.Keywords:TaiwanPopulation;SexRatioofBirth;WomenDevelopment

·66·

Vol.31No.5(135)2010


相关内容

  • 中国社会保障制度论文
  • 一.中国社会保障事业的沿革 中国的社会保障事业发展至今可以分为五个阶段,其中三个阶段在计划经济时期. 初创阶段:1949年至1957年,建国初期,国家对社会保障给予了特殊的关注.1950年5月19日,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颁布<救济失业工人暂行办法>,开始了创立中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工作.195 ...

  • 全国多地下调社保费率部分地区五险将变四险
  • 全国多地下调社保费率部分地区五险将变四险 2016-03-29 近日,最新一期的北京市政府公报公布了<关于调整北京市工伤保险费率政策的通知>,北京工伤保险费率由最高2%调整为最高1.9%,同时启动用人单位工伤保险费率重新核定工作. 在3月16日的总理记者招待会上,李克强表示,适当下调&q ...

  • 奉贤建养老院可行性分析报告--实践课
  • 奉贤养老院项目 可行性报告 姓名: ···· 学号: 学院: 完成时间: 2012年5月1日 目录 一. 概况 1. --------------------------------------------------------------项目概况 2. --------------------- ...

  • 国外典型养老保险制度比较
  • 2004年第10期・上海经济研究・ 国外典型养老保险制度比较 及对我国的启示 徐鼎丕鹦天霞 (上海大学社会科学学院200436) 内容摘要:投保资助型.全民福利型及强制储蓄型养老保险制度是当今世界上典型 的三种养老保险制度.本文选择三种养老保险制度的典型--美国.瑞典及新加坡三国的 养老制度加以比较 ...

  • 我国人口老龄化问题及对策1018
  • 我国人口老龄化问题及对策 摘 要 人口老龄化问题已经成为世界性问题,我国想要达到相对稳定的人口发展必然要经历人口老龄化这一阶段,这是无法回避的自然规律.如何解决好我国人口老龄化的问题已经成为当前社会需要亟待探讨的重点问题,我们应该根据我国的实际国情,吸取.借鉴其他国家在处理人口老龄化问题方面的经验, ...

  • 2016届人口增长
  • 人口增长与人口问题 下图为某国甲.乙.丙.丁四个时期人口增长模式示意图.读图,完成1-2题. 1.该国死亡率最低的时期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2.该国人口增长模式的演变顺序为( ) A.甲→乙→丁→丙 B.甲→乙→丙→丁C.乙→甲→丁→丙 D.丁→甲→乙→丙 读"甲.乙. ...

  • 1上海老年人口生活质量的变化趋势与对策研究
  • 人口与发展2009年第15卷第1期 POPULATION&DEVELOPMENT V01.15 No.1 2009 上海老年人口生活质量的变化趋势与对策研究 周海旺,高慧,杨晓萍 (上海社会科学院人口与发展研究所,上海200020) 摘要:利用1998年.2003年和2005牟连续三次上海市 ...

  • 崇明留守老人生活状况调研报告
  • 崇明留守老人生活状况调研报告 崇明是中国第三大岛,由于交通不便等客观原因,崇明的开发相对较晚,经济基础不够发达,越来越多的中青年进入上海市区寻求更好的发展机遇,老年人则由于生活习惯.传统的乡土观念等主.客观原因选择留在崇明,使崇明老龄化速度加剧.这样,便形成了留守老人这一特殊的群体.崇明留守老人的养 ...

  • 上海文孝颐养院项目可行性报告
  • 上海文孝颐养院项目可行性报告 项目背景.指导思想及经营理念 项目背景 据最新统计,截至2012年12月31日,上海市全市户籍总人口为1426.93万人,其中,60岁以上老年人口367.32万人,占总人口的25.7%.根据国际标准,每千人须配50张养老床位,我们必须有71.35万张床位才能满足社会养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