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校企合作育人模式

探索校企合作育人模式,培养高素质技能人才

校企合作教育是一种以市场和社会就业需求为导向的运行机制,是学校和企业双方共同参与人才培养过程的教学模式它的基本内涵是:产学合作、双向参与,实施的途径和方法是产学结合、定岗实践,实现的目标是增强办学活力,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适应市场经济发展对人才综合素质的需要。

工业是包头经济的主体。近几年,包头工业经济开始步入超常规、跨越式发展的良性轨道。改革开放三十年来,包头工业不断发展壮大,逐步形成了以钢铁、铝业、装备制造、电力、煤化工和稀土等优势产业为主体的“六大产业基地”,成为自治区最大的工业城市和国家重要的新兴工业基地,包头装备制造产业园区近日被认定为2009年度国家装备制造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成为自治区唯一获此殊荣的工业园区。目前该园区已形 成重车装备、风电装备、铁路装备、石油装备、工程装备、机电装备等6大产业集群,产业规模不断扩大,未来的装备制造产业园区将以发展壮大装备制造特色产业为目标。我校依托“制造业大发展”这一优势,坚持以就业为导向,采用多种形式推动学校与各类企业的合作办学,促进职业教育更好地为“制造业基地”提供高素质的劳动者。

一、 着眼改革,优化育人模式

职业教育要坚持以就业为导向,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要依靠行业企业发展职业教育,推动职业学校与企业的密切结合,为职业教

育模式选择提供新视角,职业教育的关键在于特色,特色取决于教育模式选择,切实开展校企合作,做到“教、学、做结合,口、脑、手并用”,建立校企间良好有效的合作机制,既是国际职教发展的成功经验,也是破解在职业教育中突出技能培养目标实现难题的一剂良方,是职业教育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趋势

1.校企合作存在的问题与矛盾

1)认识不足

首先,企业没有深刻认识到校企合作也是企业本身发展的需要,对培养高素质技能人才缺乏责任感和主人翁意识,企业考虑到生产秩序、产品质量、经济效益、学生安全、生产安全等因素,缺少合作热情其次,学校对于如何满足企业长远发展缺乏系统考虑,没有确立长远的人才培养目标并建立可持续发展的校企合作机制

2)目标冲突

企业追求的是生产和经营的利润,学校追求的是培养人才的质量。市场经济给企业带来丰厚利润的同时,也带来了盲目性和风险性。如何避免市场经济的诱惑给学校造成的消极影响,防止急功近利的人才培养观,保证学校的教育质量,也是职业学校与企业合作中急需解决的问题和矛盾。 学校一般都能根据社会发展需要及时调整专业设置,把调整专业结构作为一项战略选择来抓,集中力量在短时间内开设经济建设急需的专业。在专业设置方面,如何把市场的短周期性和教育及人才培养的长远性有效地结合起来,如何加强地方政府宏观预测的指导性,使校企合作不仅满足企业当前的需要,还要满足企业长

远发展的需要,这是解决毕业生出路,满足社会需求变化的不可忽视的大问题。

3)地位差距

在目前已形成的校企合作中,大多都是学校为求生存,求发展和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而主动向企业界寻求合作伙伴,主动来寻求与学校合作办学的企业少而又少,多数企业给予学校的资助,亦都停留在实习基地提供、赞助捐款、员工培训等方面,这种合作还停留在经验探索阶段,没有形成有效的可供推广的模式。真正的校企合作应是双方自愿,风险共担,优势互补,利益共享的。建立起一个可持续发展的,具有良性循环机制的,实现教育资源的优化组合,能将职业教育资源的势能转化为推动经济增长的动力,实现办学的整体效益还相距甚远。

2.建立校企合作保障机制

“校企合作”确实创新了技能人才的培养模式, 校企合作让企业尝甜头,帮学校打开市场 ,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建立了利益共同体。 学校与行业企业能否长期合作,取决于双方利益平衡点的寻找与把握,而能否使合作产生最大效益,则取决于长期合作中双方逐步探索建立的各种保障机制。

1)建立“校企合作委员会”,负责协调处理校企合作中的有关问题。

2)建立“教学指导委员会”,负责专业建设、课程设置、教学改革、师资队伍建设等相关问题的调研、讨论等。

3)建立相关基础文件例如:《联合办学协议》、《订单培养协议》、《校企联合共建实践基地计划》、《"双师型"教师培养计划》等。

3.明确校企合作运行机制

1)两个委员会每学期召开一次工作会议,研究、讨论、决定校企合作、教学运行、课程建设、生产实习等方面的问题。

2)每年度举办一次学生技能大赛。

二、着手“深化”,探索多样化的校企合作模式

我校96年开始尝试“工学结合、校企合作”,走“校企合作之路”带给我们的启示是:建立校企合作的新机制,要以校企两方面“双赢”为目标,探索和建立根据企业用人“订单”进行教育与培训的模式,企业要逐渐在确立市场需求、人才规格、知识技能结构、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和成绩评定等方面发挥相应作用。学校也要时刻关注企业需求变化,调整专业方向,确定培养培训规模,开发、设计、实施灵活的培养培训方案,真正把校企合作、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文章做好。

1.深化教学改革

1)专业设置努力实现五个对接。专业与产业、企业、岗位对接、专业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对接、职业教育与终身学习对接。

2)按职业、专业的特点和要求全面实行教学计划改革和课程建设改革。要精心安排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方式、培养和提高学生学习能力和学习兴趣。课程改革打破了传统课程的系统性和学科性,努力建立

学科课程体系,将原专业教学计划改为由文化基础模块、专业知识模块、专业技能模块、基本素质模块组成的模块化教学课程体系,采用多种教学形式将各个能力点综合形成职业能力。

3) 文化课教学内容应以岗位应用能力为主。根据不同专业的特点及学生需求,开发校本教材,采用模块化选修课程。如语文教学,针对学生听、说、读、写等方面存在的问题,以学生的水平为起点,编写由字、词、成语、名言警句、诗词、精选美文、应用文写作、口语表达的内容组成的校本教材,要求学生掌握基本语文知识的同时,更多的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实现敢说话、说清楚话、说标准话的目标。基本素质模块是培养学生耐劳、团结协作的精神,对工作认真负责、兢兢业业的态度,树立质量、健康、安全的理念。专业通用能力模块是依据专业的教学标准,培养学生掌握本专业所要求的通用能力。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4)专业知识模块、专业技能模块是根据企业和岗位的要求,确立岗位培养目标和能力,以任务驱动为主导,培养学生适应工作岗位能力。岗位核心能力模块是依据实习实训课程,以行动教学为主体,培养学生实践操作能力。如机械加工技术、数控技术应用等专业课:车工工艺以技能训练、数控工艺以技能训练、数控编程等课程,每结束一个单元就做一次综合训练,要求结合相关课程内容,按照工艺规程,模拟或实际加工一个零件。又如:将制图、公差、机械基础、金属材料相关部分整合为几个生产工件,培养学生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2.在校企合作方面主要探索的几种形式:

“订单”式培养培训。招生时与企业签订联办协议,实现招生与招工同步,教学与生产同步,实习与就业联体。如:创办了6个“企业冠名班”,企业参与学校管理、课程改革、教育教学、师资队伍建设、学校招生和毕业生的就业。

举办企业家报告会。学校每年聘请几包头较高知名度的企业老总来校为学生作专题报告,让学生了解企业的需要,尽早为就业做好心理和技能准备。如请丰田公司培训讲师每学期讲2次报告。

落实实习和就业。按照学校与企业的合同,推荐相关学生集体实习和通过自主择业、双向选择进行就业。如:

共建学校实训基地。汽车的汽配实验室等均由校企共建,增强了学校的实训实力。大力加强校园企业文化建设,让学生感受校园的企业文化,培养学生的企业意识,为将来就业作好准备。

2.计划尝试的合作模式

我校开展校企合作的探索,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还远远没有达到理想的程度, 从其形式上讲,至今还是处于浅层次的初级阶段,应逐步向学校为企业提供咨询、企业与学校相互渗透的深度发展,首先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尝试。

举办“企业杯”专业技能竞赛。由企业发放奖学金,学校每年举办两次由企业冠名的专业技能竞赛。这种形式既调动了学生苦练技能的积极性,提高了技能,又提高了学校和企业的社会知名度。 “产学研”式。发挥学校先进的设施设备和专业师资优势,加强

校企合作研发,走“利用专业优势办专业,办好产业促专业”的新路。 “校企互动式”。由企业提供实习基地、设备、原料,参与学校的教学计划制定,并指派专业人员指导学校的专业教学。学生在实训中做到“六个合一”,即车间、教室合一;学生、学徒合一;教师、师傅合一;理论、实践合一;作品、产品合一;育人、创收合一。

三、立足实践,探索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

教学实施过程中,坚持“以学生为主题、以能力为本位”的原则,鼓励任课教师大胆改革教学内容,不求系统,但求实用实际实效,打破原来以传授理论知识为主的教学模式,建立由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互联系、相互交叉、彼此渗透、有机结合、同步发展的教学模式。精讲多练,将实践教学贯穿与整个教学过程。

1.教师在精心甄选教学内容、充分备课的前提下,注重教学设计,课堂讲授时把理论、实践紧密结合。基础课、专业理论课主要采用课堂活动、角色扮演、模拟情景、案例分析等教学方式,专业课主要采用模拟演示、观看视屏材料、现场教学等方式开展教学,课堂教学生动形象,让学生参与教学过程,动手动脑,通过体验、感悟、实践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掌握、应用。

2.搞好单元综合训练和模拟仿真实训。按照专业职业岗位(群)的能力要求,整合相近的课程,突出“做中学、做中教”的特点,将教学内容整合为单元技能训练项目,进行知识的综合和能力训练,同时利用数控仿真软件,将课堂上编排的工艺规程在计算机上进行模拟加工,单元综合训练和仿真实训,在训练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

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如

3.建立完善的校内实训机制,建立独立的实践教学模块,为学生提供更多的操作实践机会,且与职业技能鉴定相结合。根据不同专业能力的构成,制订以能力形成为目标的实践教学模块,每个模块都有相应的教学计划、教学内容、课时以及所要达到的目的。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是把实际实践技能作为一种素质来培养,是按适应职业岗位群的职业能力要求来确定的。学生经过真刀真枪的实训后,走入社会可以直接上岗,没有明显的过渡期,满足了社会对实用型人才的需要,真正突出了实践教学的地位,培养了学生的实践能力。

4.改革考试制度

改变原有的一张试卷评价学生学习状况的考试制度,而是考虑学生需要和特点,设计笔试、口试、表演、画图、写报告等多种形式,学生选择,学校统一安排。

四、突出育人,构建与企业文化相融合的育人体系

1.实行军事化管理,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

2.发挥德育课的主渠道作用,创设全员德育的育人氛围。

3.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搭建平台,探索德育学分制。

4.利用校园设施及教育资源,引入企业文化

利用建筑、网络、广播、宣传栏、显示屏,宣传企业文化、经营理念。

举办讲座、播放视屏、企业参观等活动,让学生感受企业。

五、把握关键,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利用区域和产业优势,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我校与包钢、一机、二机、装备制造园区、稀土开发区等部门保持着良好的沟通与联系,相关企业兼顾教师群体和个体的特长与优势,为教师提供开放的工作环境,使教师有机会深入企业、接触社会、丰富教师的实践经验和动手能力,了解技术和生产现场最新的信息和发展趋势。同时,鼓励企业技术人员做职业教育的兼职教师。根据学科、专业和办学发展需要,借助企业优秀技术人员,培养名师、学科带头人,建设学校教学团队 建立企业兼职教师库,聘请企业有丰富经验的工程技术人员和高技能人才担任兼职教师,有计划、有针对性的安排教师到企业学习先进技术,了解企业生产管理过程,提高教师实践能力,增加教师企业工作经历。

探索校企合作育人模式,培养高素质技能人才

校企合作教育是一种以市场和社会就业需求为导向的运行机制,是学校和企业双方共同参与人才培养过程的教学模式它的基本内涵是:产学合作、双向参与,实施的途径和方法是产学结合、定岗实践,实现的目标是增强办学活力,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适应市场经济发展对人才综合素质的需要。

工业是包头经济的主体。近几年,包头工业经济开始步入超常规、跨越式发展的良性轨道。改革开放三十年来,包头工业不断发展壮大,逐步形成了以钢铁、铝业、装备制造、电力、煤化工和稀土等优势产业为主体的“六大产业基地”,成为自治区最大的工业城市和国家重要的新兴工业基地,包头装备制造产业园区近日被认定为2009年度国家装备制造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成为自治区唯一获此殊荣的工业园区。目前该园区已形 成重车装备、风电装备、铁路装备、石油装备、工程装备、机电装备等6大产业集群,产业规模不断扩大,未来的装备制造产业园区将以发展壮大装备制造特色产业为目标。我校依托“制造业大发展”这一优势,坚持以就业为导向,采用多种形式推动学校与各类企业的合作办学,促进职业教育更好地为“制造业基地”提供高素质的劳动者。

一、 着眼改革,优化育人模式

职业教育要坚持以就业为导向,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要依靠行业企业发展职业教育,推动职业学校与企业的密切结合,为职业教

育模式选择提供新视角,职业教育的关键在于特色,特色取决于教育模式选择,切实开展校企合作,做到“教、学、做结合,口、脑、手并用”,建立校企间良好有效的合作机制,既是国际职教发展的成功经验,也是破解在职业教育中突出技能培养目标实现难题的一剂良方,是职业教育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趋势

1.校企合作存在的问题与矛盾

1)认识不足

首先,企业没有深刻认识到校企合作也是企业本身发展的需要,对培养高素质技能人才缺乏责任感和主人翁意识,企业考虑到生产秩序、产品质量、经济效益、学生安全、生产安全等因素,缺少合作热情其次,学校对于如何满足企业长远发展缺乏系统考虑,没有确立长远的人才培养目标并建立可持续发展的校企合作机制

2)目标冲突

企业追求的是生产和经营的利润,学校追求的是培养人才的质量。市场经济给企业带来丰厚利润的同时,也带来了盲目性和风险性。如何避免市场经济的诱惑给学校造成的消极影响,防止急功近利的人才培养观,保证学校的教育质量,也是职业学校与企业合作中急需解决的问题和矛盾。 学校一般都能根据社会发展需要及时调整专业设置,把调整专业结构作为一项战略选择来抓,集中力量在短时间内开设经济建设急需的专业。在专业设置方面,如何把市场的短周期性和教育及人才培养的长远性有效地结合起来,如何加强地方政府宏观预测的指导性,使校企合作不仅满足企业当前的需要,还要满足企业长

远发展的需要,这是解决毕业生出路,满足社会需求变化的不可忽视的大问题。

3)地位差距

在目前已形成的校企合作中,大多都是学校为求生存,求发展和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而主动向企业界寻求合作伙伴,主动来寻求与学校合作办学的企业少而又少,多数企业给予学校的资助,亦都停留在实习基地提供、赞助捐款、员工培训等方面,这种合作还停留在经验探索阶段,没有形成有效的可供推广的模式。真正的校企合作应是双方自愿,风险共担,优势互补,利益共享的。建立起一个可持续发展的,具有良性循环机制的,实现教育资源的优化组合,能将职业教育资源的势能转化为推动经济增长的动力,实现办学的整体效益还相距甚远。

2.建立校企合作保障机制

“校企合作”确实创新了技能人才的培养模式, 校企合作让企业尝甜头,帮学校打开市场 ,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建立了利益共同体。 学校与行业企业能否长期合作,取决于双方利益平衡点的寻找与把握,而能否使合作产生最大效益,则取决于长期合作中双方逐步探索建立的各种保障机制。

1)建立“校企合作委员会”,负责协调处理校企合作中的有关问题。

2)建立“教学指导委员会”,负责专业建设、课程设置、教学改革、师资队伍建设等相关问题的调研、讨论等。

3)建立相关基础文件例如:《联合办学协议》、《订单培养协议》、《校企联合共建实践基地计划》、《"双师型"教师培养计划》等。

3.明确校企合作运行机制

1)两个委员会每学期召开一次工作会议,研究、讨论、决定校企合作、教学运行、课程建设、生产实习等方面的问题。

2)每年度举办一次学生技能大赛。

二、着手“深化”,探索多样化的校企合作模式

我校96年开始尝试“工学结合、校企合作”,走“校企合作之路”带给我们的启示是:建立校企合作的新机制,要以校企两方面“双赢”为目标,探索和建立根据企业用人“订单”进行教育与培训的模式,企业要逐渐在确立市场需求、人才规格、知识技能结构、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和成绩评定等方面发挥相应作用。学校也要时刻关注企业需求变化,调整专业方向,确定培养培训规模,开发、设计、实施灵活的培养培训方案,真正把校企合作、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文章做好。

1.深化教学改革

1)专业设置努力实现五个对接。专业与产业、企业、岗位对接、专业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对接、职业教育与终身学习对接。

2)按职业、专业的特点和要求全面实行教学计划改革和课程建设改革。要精心安排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方式、培养和提高学生学习能力和学习兴趣。课程改革打破了传统课程的系统性和学科性,努力建立

学科课程体系,将原专业教学计划改为由文化基础模块、专业知识模块、专业技能模块、基本素质模块组成的模块化教学课程体系,采用多种教学形式将各个能力点综合形成职业能力。

3) 文化课教学内容应以岗位应用能力为主。根据不同专业的特点及学生需求,开发校本教材,采用模块化选修课程。如语文教学,针对学生听、说、读、写等方面存在的问题,以学生的水平为起点,编写由字、词、成语、名言警句、诗词、精选美文、应用文写作、口语表达的内容组成的校本教材,要求学生掌握基本语文知识的同时,更多的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实现敢说话、说清楚话、说标准话的目标。基本素质模块是培养学生耐劳、团结协作的精神,对工作认真负责、兢兢业业的态度,树立质量、健康、安全的理念。专业通用能力模块是依据专业的教学标准,培养学生掌握本专业所要求的通用能力。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4)专业知识模块、专业技能模块是根据企业和岗位的要求,确立岗位培养目标和能力,以任务驱动为主导,培养学生适应工作岗位能力。岗位核心能力模块是依据实习实训课程,以行动教学为主体,培养学生实践操作能力。如机械加工技术、数控技术应用等专业课:车工工艺以技能训练、数控工艺以技能训练、数控编程等课程,每结束一个单元就做一次综合训练,要求结合相关课程内容,按照工艺规程,模拟或实际加工一个零件。又如:将制图、公差、机械基础、金属材料相关部分整合为几个生产工件,培养学生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2.在校企合作方面主要探索的几种形式:

“订单”式培养培训。招生时与企业签订联办协议,实现招生与招工同步,教学与生产同步,实习与就业联体。如:创办了6个“企业冠名班”,企业参与学校管理、课程改革、教育教学、师资队伍建设、学校招生和毕业生的就业。

举办企业家报告会。学校每年聘请几包头较高知名度的企业老总来校为学生作专题报告,让学生了解企业的需要,尽早为就业做好心理和技能准备。如请丰田公司培训讲师每学期讲2次报告。

落实实习和就业。按照学校与企业的合同,推荐相关学生集体实习和通过自主择业、双向选择进行就业。如:

共建学校实训基地。汽车的汽配实验室等均由校企共建,增强了学校的实训实力。大力加强校园企业文化建设,让学生感受校园的企业文化,培养学生的企业意识,为将来就业作好准备。

2.计划尝试的合作模式

我校开展校企合作的探索,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还远远没有达到理想的程度, 从其形式上讲,至今还是处于浅层次的初级阶段,应逐步向学校为企业提供咨询、企业与学校相互渗透的深度发展,首先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尝试。

举办“企业杯”专业技能竞赛。由企业发放奖学金,学校每年举办两次由企业冠名的专业技能竞赛。这种形式既调动了学生苦练技能的积极性,提高了技能,又提高了学校和企业的社会知名度。 “产学研”式。发挥学校先进的设施设备和专业师资优势,加强

校企合作研发,走“利用专业优势办专业,办好产业促专业”的新路。 “校企互动式”。由企业提供实习基地、设备、原料,参与学校的教学计划制定,并指派专业人员指导学校的专业教学。学生在实训中做到“六个合一”,即车间、教室合一;学生、学徒合一;教师、师傅合一;理论、实践合一;作品、产品合一;育人、创收合一。

三、立足实践,探索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

教学实施过程中,坚持“以学生为主题、以能力为本位”的原则,鼓励任课教师大胆改革教学内容,不求系统,但求实用实际实效,打破原来以传授理论知识为主的教学模式,建立由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互联系、相互交叉、彼此渗透、有机结合、同步发展的教学模式。精讲多练,将实践教学贯穿与整个教学过程。

1.教师在精心甄选教学内容、充分备课的前提下,注重教学设计,课堂讲授时把理论、实践紧密结合。基础课、专业理论课主要采用课堂活动、角色扮演、模拟情景、案例分析等教学方式,专业课主要采用模拟演示、观看视屏材料、现场教学等方式开展教学,课堂教学生动形象,让学生参与教学过程,动手动脑,通过体验、感悟、实践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掌握、应用。

2.搞好单元综合训练和模拟仿真实训。按照专业职业岗位(群)的能力要求,整合相近的课程,突出“做中学、做中教”的特点,将教学内容整合为单元技能训练项目,进行知识的综合和能力训练,同时利用数控仿真软件,将课堂上编排的工艺规程在计算机上进行模拟加工,单元综合训练和仿真实训,在训练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

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如

3.建立完善的校内实训机制,建立独立的实践教学模块,为学生提供更多的操作实践机会,且与职业技能鉴定相结合。根据不同专业能力的构成,制订以能力形成为目标的实践教学模块,每个模块都有相应的教学计划、教学内容、课时以及所要达到的目的。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是把实际实践技能作为一种素质来培养,是按适应职业岗位群的职业能力要求来确定的。学生经过真刀真枪的实训后,走入社会可以直接上岗,没有明显的过渡期,满足了社会对实用型人才的需要,真正突出了实践教学的地位,培养了学生的实践能力。

4.改革考试制度

改变原有的一张试卷评价学生学习状况的考试制度,而是考虑学生需要和特点,设计笔试、口试、表演、画图、写报告等多种形式,学生选择,学校统一安排。

四、突出育人,构建与企业文化相融合的育人体系

1.实行军事化管理,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

2.发挥德育课的主渠道作用,创设全员德育的育人氛围。

3.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搭建平台,探索德育学分制。

4.利用校园设施及教育资源,引入企业文化

利用建筑、网络、广播、宣传栏、显示屏,宣传企业文化、经营理念。

举办讲座、播放视屏、企业参观等活动,让学生感受企业。

五、把握关键,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利用区域和产业优势,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我校与包钢、一机、二机、装备制造园区、稀土开发区等部门保持着良好的沟通与联系,相关企业兼顾教师群体和个体的特长与优势,为教师提供开放的工作环境,使教师有机会深入企业、接触社会、丰富教师的实践经验和动手能力,了解技术和生产现场最新的信息和发展趋势。同时,鼓励企业技术人员做职业教育的兼职教师。根据学科、专业和办学发展需要,借助企业优秀技术人员,培养名师、学科带头人,建设学校教学团队 建立企业兼职教师库,聘请企业有丰富经验的工程技术人员和高技能人才担任兼职教师,有计划、有针对性的安排教师到企业学习先进技术,了解企业生产管理过程,提高教师实践能力,增加教师企业工作经历。


相关内容

  • 宁夏工商职业技术学院2011年教育质量报告
  • 目 录 第一部分 学院基本情况‥‥‥‥‥‥‥‥‥‥‥‥‥‥‥‥1 第二部分 主要做法与成效‥‥‥‥‥‥‥‥‥‥‥‥‥‥‥3 一.服务区域经济转型,办学定位科学准确‥‥‥‥‥‥3 二.创新办学体制机制,办学活力显著增强‥‥‥‥‥‥5 三.对接区域产业发展,专业建设特色鲜明‥‥‥‥‥‥7 四.推进教学模 ...

  • 高职院校校企合作深度融合研究
  • 高职院校校企合作深度融合研究 周萍 [摘要]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是高职院校办学和人才培养最困惑的问题之一,也是加快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的核心问题之一.高职院校应认识到校企合作的价值与意义,重新定位校企合作的价值取向,这是实现校企合作的客观要求.在与企业合作时,高职院校应建立互利共赢的体制机制,完 ...

  • 探索高职院校校企合作的双赢模式
  • [摘要]本文以我院机电技术系与天健集团的实践为例,探索了高职院校与企业合作双赢模式的构建,并指出了在校企合作的过程中,需要找到校企双方利益的对接点,促使双方积极互动,并搭建多方面合作的平台. [关键词]校企合作:双赢模式 目前随着高职办学竞争的日益激烈,很多高职院校都在努力创建自身的办学特色,不断创 ...

  • 高职旅游管理专业现代学徒制的实践与研究
  • 结合高职旅游管理专业现代学徒制的研究背景,分析了现代学徒制的内涵与特征,具体阐述了实施现代学徒制教学的方案,包括实施对象.人才培养模式.教学模式.师资队伍建设等进行了说明. 一.研究背景 为贯彻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精神,有效整合学校和企业的教育资源,根据<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 ...

  • 高职校企合作的意义与途径
  • 高职校企合作的意义与途径 摘 要:深入开展校企合作,能促进高职院校办学理念.人才培养模式的转变,能深化高职院校的教学改革,能提高高职院校的就业率.因此,高职院校应通过拓展校企合作渠道.深化校企合作内涵.完善配套机制等方面加强校企合作. 关键词:高职 校企合作 意义 途径 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应以合作办 ...

  • 构建校企协同创新体系培养高素质复合应用型人才
  • 摘要:高校协同创新有其特定的内涵与特征.校企协同创新是高校培养高素质复合应用型人才的重要途径,是化解传统人才培养模式弊端的有效举措.华南农业大学与广东温氏集团在协同创新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果:"温氏班"校企协同育人的实践,为培养高素质复合应用型人才开启了校企协同创新的新模式,并在协同 ...

  • 校企合作项目简介
  • 校企合作项目简介 一.背景分析 校企合作教育在美国.加拿大和德国等国家都已比较成熟的开展.近几年我们有些高校和企业也在进校企合作的探索.我们需要结合企业自己的特色借鉴国内外校企合作的成功经验,开展相对的研究和实践活动.作为企业的经营管理者,需要提高实践创新能力,接触社会,了解学校,企业的管理层应从经 ...

  • 试论现代学徒制试点要素及学校实践模型的构建
  • 教改探析JIAoGAl TAN× 试论现代学徒制试点要素及学校实践模型的构建 口成 洁 摘要:现代学徒制学校试点工作是构建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学徒制度的基础.文章通过分析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基本特征.提炼了现代学徒制试点实践要素--"培养形式"."课程建构&q ...

  • 高职院校粮油储藏与检测技术专业校企合作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 摘 要:针对高职院校粮油储藏与检测技术专业的校企合作问题职业院校积极探索各种"校企合作"的办学模式,确实取得了一些成效,但是仔细总结分析可以看出仍然存在一些问题.我校根据粮油储藏与检测技术专业的特点,自2013年以来,安排粮油储藏与检测技术专业的教师下企业对山东地区的粮油储备企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