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愁诗的阅读及其他

   内容摘要:在“传统文化”课程的实验和探索过程中,我以“乡愁”文化为载体,进行了一系列的探索与实践活动,在读与写之间架起一座乡愁诗的桥梁,让学生在传统文化中学习与表达,达到读与写互惠,互融,互长。

   关键词:乡愁诗 阅读 写作

   乡愁是中华民族的一种传统情结,乡愁文化浸润着汉文化的特色,而乡愁诗更是传统文化的一颗璀璨骊珠。

   1.读乡愁新诗:物已契合,领悟情感

   几度夕阳红,多少月明中。在时空的隔离带,天空牵系了多少望乡的眼眸,脚下疯长了长长的乡愁绿草地。对故乡、故国的思念,总是缘于对故乡物、故乡人、故乡事的长相思、长相忆,魂牵梦绕难割舍。正如台湾散文家刘墉在《童年的故事》所感喟的:故乡,这是一个多么熟悉却又遥远的名字,她可以指我们生于斯、长于斯的这块土地,更能指儿时的竹林、草原和小溪、蝉鸣和鸟语的地方……

   王国维说:“一切景物皆情语也。”对故乡的思念,乡愁,必须有一个沾染了故乡乡风土气的具体的物,故乡,一草一木总关情。“诗言志”。诗歌主要特征就是表达诗人的情感,这种情感的表达主要依赖于诗中的具体形象。这“形象”就是诗歌中的“意象”,“意”指诗人的主观情感,“象”是客观存在的事物。诗歌中的“意象”是注入诗人主观情感的客观事物。哲学家用三段论说话,诗人则用形象和图画说话。

   指导学生阅读乡愁诗,体会诗人灵魂深处的乡愁,关键是要引导学生注目、联想、想象诗中所采撷的意象、风物。

   乡愁诗人或离乡或去国,衔着故乡的叶笛吹箫着月白风情、孤影阑珊的思乡心曲。他们中以台湾诗人余光中、席慕蓉两位影响最大,拥有广大的读者群。余光中享有“台湾诗坛祭酒”之称,席慕蓉本是画苑才女,诗画双璧:他们的乡愁诗最具代表性,道出了千万游子沧桑心曲。他们的乡愁诗几乎无一例外是通过轻灵婉转的意象、纤淡的画面意境而深深地定格在读者的情感河床上。

   余光中的乡愁诗:

   《布谷》:阴天的笛手 用叠句迭迭地吹奏 嘀咕 嘀咕 嘀咕苦苦呼来了清明 和满山满谷的雾 那低回的咏叹调里 总是江南秧田的水意 当蝶伞还不见出门 蛙鼓还没有动静 你便从神农的古黄历里 一路按季节飞来

   席慕蓉的诗也飞出不尽乡愁:

   《乡愁》:故乡的歌是一支清远的笛 总在有月亮的晚上响起 故乡的面貌却是一种模糊的怅惆 仿佛雾里的挥手别离 别离后 乡愁是一棵没有年轮的树 永不老去

   除余光中、席慕蓉的领头、扛鼎之作,像《乡色酒》、《三个月亮》也流传甚广。

   乡愁本是一种非常抽象的情感,在余光中的《乡愁》中,诗人却采撷了和自己的生活经历、特定年代人们生活中普遍存在的物什――邮票、船票、坟墓和海峡这四种形象。以时间的变化为顺序,分别对比人物的四个阶段,把诗人肺腑深处的呼唤、乡愁投射于具体的物象上。

   他的另一首乡愁诗作《布谷》比《乡愁》还要乡愁。看,无论是物象的撷取,还是乡愁的缠绵绯恻,如泣如诉,都有过之而不及。“布谷”这个“阴天的笛手”、“清明”时节、“江南秧田的水意”……都是作者故乡江南(湖南衡阳)的风物。自然是一件件风物手有余温、却遥不可及,让人乡愁顿生、霪漫。

   读乡愁新诗,把握了意象,一切美的情感都如春水方生一盈漫起来,放电影一般在读者的面前闪现,故乡的一景一物都会在读者的眼目中灵动起来,不用讲学生就懂了,就得到了灵魂的静化、升华,甚至会产生跃跃欲试的写作冲动。

   2.写乡愁新诗:采撷物象,点化乡愁

   “君从故乡来,应知故乡事”、“亲不亲故乡人”、“老乡见老乡两眼泪汪汪”。乡愁诗最能感动人心,而且对离开画图时代不远的中学生更是易学善写。诵诗、作画、吟诗,常常是诗歌教学最理想的方式,乡愁诗由于她的绘画美,更能让学生接受,在仿的基础上写出乡土味十足的乡愁新诗来。

   都说:诗歌最爱少年。让少年爱上“缪斯女神”,老师是“红叶”、“冰人”,要激发学生写作的兴趣,指导学生在读的基础上无拘无束、情趣盎然地写,从最基础、最好学的写起。

   诗歌是诗人心底奔突的岩浆,写诗最需要激情、需要热血。豆蔻年华、风华正茂的中学生充满了诗情,正是人一生中诗情萌发、指点江山、激扬文字写诗的黄金时期,作为中学语文教师我们有责任、有义务点燃少年心中诗的圣火,扬澜他们心中诗涛,积极倡导、细心引导他们大胆去偿试写新试。让他们思维羽动起来,让他们的语言鲜润起来,让他们的才情喷发出来。而且我窃以为:要学写新诗,应努力请从乡愁起,从心灵的家园出发!

   (作者单位:湖北大冶市实验中学)

   内容摘要:在“传统文化”课程的实验和探索过程中,我以“乡愁”文化为载体,进行了一系列的探索与实践活动,在读与写之间架起一座乡愁诗的桥梁,让学生在传统文化中学习与表达,达到读与写互惠,互融,互长。

   关键词:乡愁诗 阅读 写作

   乡愁是中华民族的一种传统情结,乡愁文化浸润着汉文化的特色,而乡愁诗更是传统文化的一颗璀璨骊珠。

   1.读乡愁新诗:物已契合,领悟情感

   几度夕阳红,多少月明中。在时空的隔离带,天空牵系了多少望乡的眼眸,脚下疯长了长长的乡愁绿草地。对故乡、故国的思念,总是缘于对故乡物、故乡人、故乡事的长相思、长相忆,魂牵梦绕难割舍。正如台湾散文家刘墉在《童年的故事》所感喟的:故乡,这是一个多么熟悉却又遥远的名字,她可以指我们生于斯、长于斯的这块土地,更能指儿时的竹林、草原和小溪、蝉鸣和鸟语的地方……

   王国维说:“一切景物皆情语也。”对故乡的思念,乡愁,必须有一个沾染了故乡乡风土气的具体的物,故乡,一草一木总关情。“诗言志”。诗歌主要特征就是表达诗人的情感,这种情感的表达主要依赖于诗中的具体形象。这“形象”就是诗歌中的“意象”,“意”指诗人的主观情感,“象”是客观存在的事物。诗歌中的“意象”是注入诗人主观情感的客观事物。哲学家用三段论说话,诗人则用形象和图画说话。

   指导学生阅读乡愁诗,体会诗人灵魂深处的乡愁,关键是要引导学生注目、联想、想象诗中所采撷的意象、风物。

   乡愁诗人或离乡或去国,衔着故乡的叶笛吹箫着月白风情、孤影阑珊的思乡心曲。他们中以台湾诗人余光中、席慕蓉两位影响最大,拥有广大的读者群。余光中享有“台湾诗坛祭酒”之称,席慕蓉本是画苑才女,诗画双璧:他们的乡愁诗最具代表性,道出了千万游子沧桑心曲。他们的乡愁诗几乎无一例外是通过轻灵婉转的意象、纤淡的画面意境而深深地定格在读者的情感河床上。

   余光中的乡愁诗:

   《布谷》:阴天的笛手 用叠句迭迭地吹奏 嘀咕 嘀咕 嘀咕苦苦呼来了清明 和满山满谷的雾 那低回的咏叹调里 总是江南秧田的水意 当蝶伞还不见出门 蛙鼓还没有动静 你便从神农的古黄历里 一路按季节飞来

   席慕蓉的诗也飞出不尽乡愁:

   《乡愁》:故乡的歌是一支清远的笛 总在有月亮的晚上响起 故乡的面貌却是一种模糊的怅惆 仿佛雾里的挥手别离 别离后 乡愁是一棵没有年轮的树 永不老去

   除余光中、席慕蓉的领头、扛鼎之作,像《乡色酒》、《三个月亮》也流传甚广。

   乡愁本是一种非常抽象的情感,在余光中的《乡愁》中,诗人却采撷了和自己的生活经历、特定年代人们生活中普遍存在的物什――邮票、船票、坟墓和海峡这四种形象。以时间的变化为顺序,分别对比人物的四个阶段,把诗人肺腑深处的呼唤、乡愁投射于具体的物象上。

   他的另一首乡愁诗作《布谷》比《乡愁》还要乡愁。看,无论是物象的撷取,还是乡愁的缠绵绯恻,如泣如诉,都有过之而不及。“布谷”这个“阴天的笛手”、“清明”时节、“江南秧田的水意”……都是作者故乡江南(湖南衡阳)的风物。自然是一件件风物手有余温、却遥不可及,让人乡愁顿生、霪漫。

   读乡愁新诗,把握了意象,一切美的情感都如春水方生一盈漫起来,放电影一般在读者的面前闪现,故乡的一景一物都会在读者的眼目中灵动起来,不用讲学生就懂了,就得到了灵魂的静化、升华,甚至会产生跃跃欲试的写作冲动。

   2.写乡愁新诗:采撷物象,点化乡愁

   “君从故乡来,应知故乡事”、“亲不亲故乡人”、“老乡见老乡两眼泪汪汪”。乡愁诗最能感动人心,而且对离开画图时代不远的中学生更是易学善写。诵诗、作画、吟诗,常常是诗歌教学最理想的方式,乡愁诗由于她的绘画美,更能让学生接受,在仿的基础上写出乡土味十足的乡愁新诗来。

   都说:诗歌最爱少年。让少年爱上“缪斯女神”,老师是“红叶”、“冰人”,要激发学生写作的兴趣,指导学生在读的基础上无拘无束、情趣盎然地写,从最基础、最好学的写起。

   诗歌是诗人心底奔突的岩浆,写诗最需要激情、需要热血。豆蔻年华、风华正茂的中学生充满了诗情,正是人一生中诗情萌发、指点江山、激扬文字写诗的黄金时期,作为中学语文教师我们有责任、有义务点燃少年心中诗的圣火,扬澜他们心中诗涛,积极倡导、细心引导他们大胆去偿试写新试。让他们思维羽动起来,让他们的语言鲜润起来,让他们的才情喷发出来。而且我窃以为:要学写新诗,应努力请从乡愁起,从心灵的家园出发!

   (作者单位:湖北大冶市实验中学)


相关内容

  • [我爱这土地]教案1
  • 1 诗两首 从容说课 <诗两首>之一的<我爱这土地>作于1938年11月.诗中的"鸟"特地亮出"嘶哑的喉咙"是悲壮的时代氛围和"悲哀的诗人"(艾青自称)所具有的特殊气质.个性的深情流露.诗人借助鸟的形象抒发了深沉而真 ...

  • 如何记住乡愁阅读答案
  •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问题.(共11分) 如何记住乡愁 燕海鸣 时下,"记得住乡愁"成为一句流行语.在大规模推行城镇化的同时,如何留住乡村肌理,如何传承民间的记忆,对于规划者和普通人都是非常现实的问题.联想到最近另一句流行语"时间去哪儿了",我们更可以真切感 ...

  • [冀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乡愁]课堂实录
  • <乡愁>课堂实录 (课前听歌曲--余光中的<乡愁四韵>) 师:常言道,每逢佳节倍思亲.那么,今天我们来谈论乡愁这个话题.首先我们一起欣赏生在大陆.长在台湾的诗人余光中的<乡愁>.请大家欣赏配乐朗诵,体会诗人的感情. (播放配乐朗诵) 师:大家听得很投入,这样的好诗 ...

  • 八乡愁四韵(余光中)
  • 八.走不出的思乡情 --解读<乡愁四韵>的意象与内涵 教学目标: 1.抓住具体的意象,体会诗歌独特的抒情方式,从而感受浓烈的思乡之情. 2.了解诗歌的赏析方法:想景悟情.知人论诗--以诗解诗.探究内涵--深情朗读.传达诗意. 教学重点: 1.抓住意象来体验情感.2.初步学习诗歌赏析的方法 ...

  • 九年级语文诗两首3
  • 诗两首 从容说课 <诗两首>之一的<我爱这土地>作于1938年11月.诗中的"鸟"特地亮出"嘶哑的喉咙"是悲壮的时代氛围和"悲哀的诗人"(艾青自称) 所具有的特殊气质.个性的深情流露.诗人借助鸟的形象抒发了深沉而真挚 ...

  • 变奏的乡愁阅读答案
  • 变奏的乡愁李新勇多年以前,不管是在新闻里还是在文学作品中,一旦出现大凉山西昌或者安宁河这些字眼,心头澎湃的情绪就如同初恋时节在路上遇见暗恋的女孩.那时候,我的文字总走不出由这三个字眼组成的故乡,连做梦都奔走在回家路上.因为那里有我的父母兄弟,有熟悉的乡音,有熟谙的粗茶淡饭,有熟稔的山山水水.这些年, ...

  • 高中语文[小雅采薇]教案(6)北师大版必修2
  • 高中语文<小雅 采薇>教案(6) 北师大版必修2 教学目标 1.在反复阅读体会情感的基础上进行交流对话.文本研习,结合自己成长经历.了解家园之思的文化内涵. 2.学生能独立阅读.独立思考,并根据自己的独特感受与文本.编者.老师.同学展开对话,表达自己的阅读感受. 3.学生能调动自己审美经 ...

  • [我爱这土地]比较阅读
  • 阅读<树>,然后答题. 树 艾 青 一棵树,一棵树 彼此孤离地兀立着 风与空气 告诉着它们的距离 但是在泥土的覆盖下 它们的根伸长着 在看不见的深处 它们把根须纠缠在一起 (1940年春) 1.作者艾青,原名_____,现代著名______,他出版的第一部诗集是 <________ ...

  • 散文[口音里的乡愁]阅读答案
  • 阅读下文,完成7-12题.(22分) 口音里的乡愁 黄桂元 ①一个人的口音,不是三月五月,也不是三年五 年就可以形成.口音是一种记忆,一旦形成就很顽 固,有如胎记,极难根除.口音往往与人的地域生存 背景有着直接联系,口音越浓重,此联系越紧密.从 未有过远离故乡的经历,不觉得家乡的口音有什么好,很容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