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分析词语的表达效果

浅谈如何分析词语的表达效果

摘要:

在现代文阅读中,常离不开理解分析词语或语句的表达效果或对其赏析等。可是,一些同学在思考或回答这方面的问题时,常觉得无从下手或顾此失彼。其实,对于词语和语句的表达效果方面的分析是有一定技巧和方法可循的。

关键词:

表达效果 表达作用 词语 含义 表现手法

在现代文阅读中,常离不开理解分析词语或语句的表达效果或对其赏析等。中学语文教学大纲中明确要求:“(阅读中)能领会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含义和作用。”可是,一些同学在思考或回答这方面的问题时,常觉得无从下手或顾此失彼。其实,对于词语和语句的表达效果方面的分析是有一定技巧和方法可循的。本文主要就如何分析解答词语的表达效果方面作一些探讨。首先,我们应明确在阅读中词语都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和一定的语言环境紧密联系的。我们在理解分析时应遵循“词不离句,句不离段”的原则,即:要联系词语所在的语句(或语段),以及上下文来理解分析。其次,对词语的表达效果方面分析时,要着手于词语在具体语境中的含义、所采用的是何种表现手法及其相关的作用、作者的思想感情等方面来分析;第三,要明确在阅读中常出现的诸如:“表达作用”、“含义和作用”、“好在哪里”、“谈谈你的理解”等这样一些说法,这些其实是与“表达效果”类似的一些说法,分析回答时大同小异。明确了以上这些,我们在阅读中遇到理解分析词语的表达效果及类似的一些说法的问题时,就可以心中有数,有的放矢了。

一、理解词语的含义

阅读中,能够理解词语在文中的含义是阅读最基本的要求。要准确理解词语的含义,必须明确该词语在具体语境中是属于本义,比喻义,还是属于引申义,特殊含义等含义中的哪一层面上的意思。例如,《藤野先生》一文中写清国留学生“头顶上盘着大辫子,顶得学生制帽的顶上高高耸起……还要将脖子扭几扭,实在标致极了。”这里的“实在标致极了”一句中的“标致”一词我们若要准确理解分析它有什么表达效果,就得先弄清“标致”这个词语在此处的含义,联系上下文,我们不难看出,“标致”在这里并非有“漂亮”的意思,而是用了反语的手法,有“丑陋”、“难看”的意思,明确了这一层意思后,再来分析“标致”一词的表达效果就简单了:“标致”用了反语的手法,有“丑陋”的意思,讽刺了清国留学生的丑态,表达了作者的一种憎恶之情。又如,对“地中海沿岸被称为西方文明的摇篮”(《向沙漠进军》)一句中的“摇篮”一词含义和作用的分析时,联系句意看,这里的“摇篮”具有比喻义,应理解为“发源地”。在此基础上,来对问题的分析回答就容易了:“摇篮”在此处有“发源地”的意思,生动形象地写出地中海沿岸对西方文化的重要作用。

二、联系所采用的表现手法及作用来分析

作者在文章中为了使文章语言更加明白,生动形象,更好地表情达意,常通过一些表现手法的运用,如修辞手法、写作手法等。就词语方面来说,作者通常赋予语句中某个(些)词语以修辞色彩或采用写作上的其它手法。有时,一个句子在表面看来,某种表现手法的运用是针对整个语句来说的,其实,通过分析,我们可以发现这种手法的运用是通过语句中一些关键词来体现的。明确了这一点,那么,在阅读中分析词语的表达效果方面时,又该怎么做呢?一般来说,首先点明该词语运用的是哪一种表现手法,然后结合该种表现手法的作用来谈,最后再联系该词语所在的语句表达的意思及情感方面来分析就可以了。又由于写作中

同一种表现手法的运用,其作用一般是相同的。所以在阅读分析时,凡遇到运用了同一种表现手法的不同词语,在谈及作用时,我们都可贴上同一字样的“标签”。例如,对凡是运用了比喻或拟人修辞手法的词语,谈及作用时,可贴上“生动形象”字样的标签;对凡是运用了反复或夸张修辞手法的词语,谈及作用时,可贴上“强调了……”或“突出了……”字样的标签。我们不妨来看看:2014年龙岩中考适应性练习对《井》一文提出的一个问题:分析下面加点词的表达效果。

他们用如同天空一般死灰的眼睛,紧盯着干裂的土地。 ..“死灰”运用了神态描写,生动地描写出了农民们面对天旱无水时的情状,表达了农民面对天旱的痛苦、无奈之情。

又如,七年级语文《教师教学用书》(上)对《绿色蝈蝈》一文中运用了相关拟人手法的语句的分析:

(句中的)“窃窃自语”、“津津有味”、“酷爱美食”、“毫不犹豫地都接受”运用了拟人手法,这样写亲切自然,形象生动,作....者对蝈蝈充满了喜爱之情。

从上面的举例回答中,我们除了可分析发现回答这类问题时的思路,还可以看出其分析中的“形象生动”或“生动形象”,便是比喻或拟人这类修辞手法在其作用上的通用“标签”。对于阅读中某一词语若采用了其它修辞手法或表现手法,在进行分析时,类同。

三、结合文体特点分析

一般来说,不同文体的文章,在语言的运用与表达方面是各有侧重的。记叙文的语言重在准确、生动形象;议论文的语言重在准确、严密;说明文的语言则重在准确、科学。我们在理解分析词语的表达效果方面时注意到这些特点,就可结合不同类文体的语言特点和具体语境来分析了。要注意的是这类问题有时是以比较不同词语在同一语句(境)中的表达效果或能否增删某词语

形式出现的,这种形式尤以说明文阅读中出现居多。例如,2013年福州中考试题《快递》(记叙文)一文提出的一个问题及分析:

根据句子后面的提示加以赏析。

我的火终于“腾”地蹿上来,那蹿上来的声音也几乎听得见。 这句话运用了“腾”这个拟声词(这句话运用了“蹿”这个动词)生动传神地写出了“我”听到快递员粗暴喊叫时心中怒火升腾的情状。

又如:2007年黑龙江省中考试题《大自然的语言》(说明文)一文设置的一个问题及分析:

14、选文画横线句子“北京的物候记录,1962年的山桃、杏花、苹果、榆叶梅、西府海棠、丁香、刺槐的花期比1961年迟十天左右,比1960年迟五六天。”句中的“左右”一词可否去掉,..为什么?

答:不可以去掉。“左右”表示花期延迟时间不能确定是十天,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要注意一点的是,有时作者为了写作上的需要,有意地将句中的某一(些)词语不按正常的语法顺序,而是将其置于句子的前面或后面,此时,一般带有强调或突出作用。

总之,对于词语的表达效果方面的分析,不能只单独地从一个方面去考虑分析,而应该灵活地将以上的一些分析方法和具体的语言环境以及阅读的要求紧密地结合起来,才能使我们对问题的分析及表达更准确、具体一些。同时,平常也要加强多读多练,才能更好地提高。

浅谈如何分析词语的表达效果

摘要:

在现代文阅读中,常离不开理解分析词语或语句的表达效果或对其赏析等。可是,一些同学在思考或回答这方面的问题时,常觉得无从下手或顾此失彼。其实,对于词语和语句的表达效果方面的分析是有一定技巧和方法可循的。

关键词:

表达效果 表达作用 词语 含义 表现手法

在现代文阅读中,常离不开理解分析词语或语句的表达效果或对其赏析等。中学语文教学大纲中明确要求:“(阅读中)能领会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含义和作用。”可是,一些同学在思考或回答这方面的问题时,常觉得无从下手或顾此失彼。其实,对于词语和语句的表达效果方面的分析是有一定技巧和方法可循的。本文主要就如何分析解答词语的表达效果方面作一些探讨。首先,我们应明确在阅读中词语都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和一定的语言环境紧密联系的。我们在理解分析时应遵循“词不离句,句不离段”的原则,即:要联系词语所在的语句(或语段),以及上下文来理解分析。其次,对词语的表达效果方面分析时,要着手于词语在具体语境中的含义、所采用的是何种表现手法及其相关的作用、作者的思想感情等方面来分析;第三,要明确在阅读中常出现的诸如:“表达作用”、“含义和作用”、“好在哪里”、“谈谈你的理解”等这样一些说法,这些其实是与“表达效果”类似的一些说法,分析回答时大同小异。明确了以上这些,我们在阅读中遇到理解分析词语的表达效果及类似的一些说法的问题时,就可以心中有数,有的放矢了。

一、理解词语的含义

阅读中,能够理解词语在文中的含义是阅读最基本的要求。要准确理解词语的含义,必须明确该词语在具体语境中是属于本义,比喻义,还是属于引申义,特殊含义等含义中的哪一层面上的意思。例如,《藤野先生》一文中写清国留学生“头顶上盘着大辫子,顶得学生制帽的顶上高高耸起……还要将脖子扭几扭,实在标致极了。”这里的“实在标致极了”一句中的“标致”一词我们若要准确理解分析它有什么表达效果,就得先弄清“标致”这个词语在此处的含义,联系上下文,我们不难看出,“标致”在这里并非有“漂亮”的意思,而是用了反语的手法,有“丑陋”、“难看”的意思,明确了这一层意思后,再来分析“标致”一词的表达效果就简单了:“标致”用了反语的手法,有“丑陋”的意思,讽刺了清国留学生的丑态,表达了作者的一种憎恶之情。又如,对“地中海沿岸被称为西方文明的摇篮”(《向沙漠进军》)一句中的“摇篮”一词含义和作用的分析时,联系句意看,这里的“摇篮”具有比喻义,应理解为“发源地”。在此基础上,来对问题的分析回答就容易了:“摇篮”在此处有“发源地”的意思,生动形象地写出地中海沿岸对西方文化的重要作用。

二、联系所采用的表现手法及作用来分析

作者在文章中为了使文章语言更加明白,生动形象,更好地表情达意,常通过一些表现手法的运用,如修辞手法、写作手法等。就词语方面来说,作者通常赋予语句中某个(些)词语以修辞色彩或采用写作上的其它手法。有时,一个句子在表面看来,某种表现手法的运用是针对整个语句来说的,其实,通过分析,我们可以发现这种手法的运用是通过语句中一些关键词来体现的。明确了这一点,那么,在阅读中分析词语的表达效果方面时,又该怎么做呢?一般来说,首先点明该词语运用的是哪一种表现手法,然后结合该种表现手法的作用来谈,最后再联系该词语所在的语句表达的意思及情感方面来分析就可以了。又由于写作中

同一种表现手法的运用,其作用一般是相同的。所以在阅读分析时,凡遇到运用了同一种表现手法的不同词语,在谈及作用时,我们都可贴上同一字样的“标签”。例如,对凡是运用了比喻或拟人修辞手法的词语,谈及作用时,可贴上“生动形象”字样的标签;对凡是运用了反复或夸张修辞手法的词语,谈及作用时,可贴上“强调了……”或“突出了……”字样的标签。我们不妨来看看:2014年龙岩中考适应性练习对《井》一文提出的一个问题:分析下面加点词的表达效果。

他们用如同天空一般死灰的眼睛,紧盯着干裂的土地。 ..“死灰”运用了神态描写,生动地描写出了农民们面对天旱无水时的情状,表达了农民面对天旱的痛苦、无奈之情。

又如,七年级语文《教师教学用书》(上)对《绿色蝈蝈》一文中运用了相关拟人手法的语句的分析:

(句中的)“窃窃自语”、“津津有味”、“酷爱美食”、“毫不犹豫地都接受”运用了拟人手法,这样写亲切自然,形象生动,作....者对蝈蝈充满了喜爱之情。

从上面的举例回答中,我们除了可分析发现回答这类问题时的思路,还可以看出其分析中的“形象生动”或“生动形象”,便是比喻或拟人这类修辞手法在其作用上的通用“标签”。对于阅读中某一词语若采用了其它修辞手法或表现手法,在进行分析时,类同。

三、结合文体特点分析

一般来说,不同文体的文章,在语言的运用与表达方面是各有侧重的。记叙文的语言重在准确、生动形象;议论文的语言重在准确、严密;说明文的语言则重在准确、科学。我们在理解分析词语的表达效果方面时注意到这些特点,就可结合不同类文体的语言特点和具体语境来分析了。要注意的是这类问题有时是以比较不同词语在同一语句(境)中的表达效果或能否增删某词语

形式出现的,这种形式尤以说明文阅读中出现居多。例如,2013年福州中考试题《快递》(记叙文)一文提出的一个问题及分析:

根据句子后面的提示加以赏析。

我的火终于“腾”地蹿上来,那蹿上来的声音也几乎听得见。 这句话运用了“腾”这个拟声词(这句话运用了“蹿”这个动词)生动传神地写出了“我”听到快递员粗暴喊叫时心中怒火升腾的情状。

又如:2007年黑龙江省中考试题《大自然的语言》(说明文)一文设置的一个问题及分析:

14、选文画横线句子“北京的物候记录,1962年的山桃、杏花、苹果、榆叶梅、西府海棠、丁香、刺槐的花期比1961年迟十天左右,比1960年迟五六天。”句中的“左右”一词可否去掉,..为什么?

答:不可以去掉。“左右”表示花期延迟时间不能确定是十天,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要注意一点的是,有时作者为了写作上的需要,有意地将句中的某一(些)词语不按正常的语法顺序,而是将其置于句子的前面或后面,此时,一般带有强调或突出作用。

总之,对于词语的表达效果方面的分析,不能只单独地从一个方面去考虑分析,而应该灵活地将以上的一些分析方法和具体的语言环境以及阅读的要求紧密地结合起来,才能使我们对问题的分析及表达更准确、具体一些。同时,平常也要加强多读多练,才能更好地提高。


相关内容

  • 现代文阅读方法指导
  • 现代文阅读方法指导 说明文 1.找说明对象的方法: (1)看标题 (2)看首段或者末段中的关键词 2.概括说明对象的方法: (1)看文章的首段或者末端有没有起总领全文作用或者总结作用的句子. (2)如果说明对象的特点不止一个方面,那么就要找到文章分说部分的段落中心句. 3.判断文章说明顺序的方法: ...

  • 古典诗歌鉴赏答题模式
  • 古典诗歌鉴赏答题模式 1.分析意境型 提问方式: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 提问变体: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或作者的思想意趣是如何体现出来的? ☆答题步骤: ①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描述时一要忠实于原诗,二要用自己的联想 ...

  • 指导学生如何理解词语的意义
  • 指导学生如何理解词语的意义 上传: 李文 更新时间:2012-12-13 22:25:10 子专题一:指导学生如何理解词语的意义 一篇文章是由一连串的词语组成的,如果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含糊不清,那么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就会流于肤浅,甚至造成误解,写起文章来也容易出现用词不当的现象,以致不能正确的表情达意 ...

  • 高考文学类文本阅读之散文阅读
  • 高考文学类文本阅读之 散文阅读 阅读的目的在于"看懂",看懂文字记录的思想.承载的意义.说散文阅读的能力强,意思就是看懂.鉴赏的能力强."看懂"了的东西在脑子里,用答题的形式使之外化,检查你是不是真"懂",即你写出的答案与文意是否相符.看懂 ...

  • 现代散文阅读
  • [命题一]如何理解文中加点的词语的含义或作者为什么要用这个词? 如何理解文章标题?为什么要以此为题或以此为题有什么作用? 例 1 <一日的春光>:"我要尽力地吞咽今年北平的春天"这里的"吞咽"的含义是什么? [解答]题干要求理解句中词语的含义,此句 ...

  • 善用文本为学生的习作架桥梁[1]
  • 善用文本为学生的习作表达架桥梁 斜桥小学 顾其峰 [内容摘要]<语文新课程标准>对写作教学明确要求:"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的表达自己的意思."要学生在学习.生活中将自己所看到的.所听到的.所想到的内容说出来,写出来.说真话.写真事.吐真情,能充分地表达自己的意思.这就 ...

  • 高中语文诗歌鉴赏答题方法(自己整理打印版)
  • 高中语文诗歌鉴赏答题方法 杨传益 鉴赏诗歌的形象(一) 人物形象 设问方式: 1.请分析抒情主人公当时的心情: 2.这首诗歌塑造了一个怎样的形象? 方法点拨: 1.在整体理解的基础上,从诗句中确定人物形象的身份:从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情.细节.侧面描写中剖析人物形象的性格特征. 2.要知人论世,关注 ...

  • 人教版初中语文现代文阅读
  • 现代文阅读 现代文阅读解题原则是:"以文解题":看分值答题(如果多分值最好标出1.2,怕丢分不妨n+1,但有字数限制的概括题除外):尽量用原句,不能用原句的,答题线索一定在附近:审题要细,别看错,别遗漏. (一)散文阅读 一.梳理文章的线索 (1)先理出文章的行文线索,划分段落层 ...

  • 做好语文阅读理解题必须掌握的做题解题技巧
  • 做好语文阅读理解题必须掌握的做题解题技巧 一.做语文阅读理解题的一些基本规矩 二.关于做题的步骤 关于做题的步骤历来有多种方法,我们认为,最好的方法是:先整体感知文章(在这一步也可以看题,不过看题的目的是为了读懂文章)──然后看题,在文中找答案. 怎样才算读懂读透文章,那就是把"三么&qu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