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心雕龙]

文心她谈

刘勰曾在《文心雕龙》中的“序志第五十”中自己解释了其书名的意义:“夫‘文心’者,言为文之用心也”,“文心”是讲作文的用心;“古来文章,以雕缛成体,岂取驺奭之群言雕龙也。”驺奭是战国时齐人,他善于修饰语言,象雕刻龙纹,当时人称他为“雕龙奭”。因此刘勰以“雕龙”比喻作文要讲究文采。所以我认为,《文心雕龙》不仅是一部具有创世意义的文学理论著作,通俗点说,它也是当时一本教人如何写文章的“作文书”。

既是一部“作文书”,刘勰必然也在书中也突出了其为文的思想,那就是“明道宗经”,这是针对齐梁文坛当时浮靡绮丽的文风所提出的。当时的作品普遍存在“讹滥”的弊病。“讹滥”的形成,一是由于矫揉造作,二是由于偏重形式,忽略内容,造成浮糜的文风。故而“明道宗经”的提出有以下两方面意义:一方面,他希望借助古老的经典来扭转“讹滥”的态势;另一方面,这一思想也是为统治阶级服务,刘勰希望依靠统治者的力量来打压文坛这种所谓的“坏风气”。

正是由于有了明确的批判目标,因此,尽管《文心雕龙》是“体大虑周”,但它的中心思想是贯穿全书的。刘勰的文学理论概括起来有三点:其一,文章要写的自然,这是针对当时作品的“矫揉造作”所提出的。可喜的是,刘勰把“自然”这个概念上往深处又推进了一步。他认为,不仅作品本要自然,写作的状态也要自然。如《养气》一章中他提出:“率志委和,则理融而情畅;钻砺过分,则神疲而气衰。”写不出东西的时候,不要硬写。他又说:“故醇言以比浇辞,文质悬乎千载;率志以方竭情,劳逸差于万里。”正是因为战国及其以后的文章越来越流于雕饰,才会令写作者殚精竭虑。不动声色地对目标予以批判,可谓妙极。其二作品要讲究文采、对偶、声律。刘勰虽然批判浮靡绮丽的文风,但他并不是不讲究文章的文采。他认为文章的情理是主,文采是次,“情者文之经,辞者理之纬”。这是针对“讹滥”中偏重形式,忽略内容的一点所提出的。值得注意的是,刘勰并不是反对文章的修饰,他只是反对那些“为文而造情”的作家,认为他们写出的文章是无风骨无深情的“假文章”。其三,作品要效法圣人的经典,实际上也就是“宗经”。刘勰提出“文能宗经,体有六义”,这六义实则为救弊所发。因此“宗经”名义上是复古,实际上是革新。

《文心雕龙》这部书的贡献和成就有很多,在这里就不一一阐述了。但它同样存在着缺点和不足之处。比如说刘勰为了突出“宗经”一点而打压辞赋的做法显得有些过犹不及;在《史传第十六》中批评《史记》《汉书》为吕后立本纪,体现出刘勰轻视妇女的思想,但在当时封建社会体制下也是无可厚非的。

姓名:丁文泽

专业:文艺学

文心她谈

刘勰曾在《文心雕龙》中的“序志第五十”中自己解释了其书名的意义:“夫‘文心’者,言为文之用心也”,“文心”是讲作文的用心;“古来文章,以雕缛成体,岂取驺奭之群言雕龙也。”驺奭是战国时齐人,他善于修饰语言,象雕刻龙纹,当时人称他为“雕龙奭”。因此刘勰以“雕龙”比喻作文要讲究文采。所以我认为,《文心雕龙》不仅是一部具有创世意义的文学理论著作,通俗点说,它也是当时一本教人如何写文章的“作文书”。

既是一部“作文书”,刘勰必然也在书中也突出了其为文的思想,那就是“明道宗经”,这是针对齐梁文坛当时浮靡绮丽的文风所提出的。当时的作品普遍存在“讹滥”的弊病。“讹滥”的形成,一是由于矫揉造作,二是由于偏重形式,忽略内容,造成浮糜的文风。故而“明道宗经”的提出有以下两方面意义:一方面,他希望借助古老的经典来扭转“讹滥”的态势;另一方面,这一思想也是为统治阶级服务,刘勰希望依靠统治者的力量来打压文坛这种所谓的“坏风气”。

正是由于有了明确的批判目标,因此,尽管《文心雕龙》是“体大虑周”,但它的中心思想是贯穿全书的。刘勰的文学理论概括起来有三点:其一,文章要写的自然,这是针对当时作品的“矫揉造作”所提出的。可喜的是,刘勰把“自然”这个概念上往深处又推进了一步。他认为,不仅作品本要自然,写作的状态也要自然。如《养气》一章中他提出:“率志委和,则理融而情畅;钻砺过分,则神疲而气衰。”写不出东西的时候,不要硬写。他又说:“故醇言以比浇辞,文质悬乎千载;率志以方竭情,劳逸差于万里。”正是因为战国及其以后的文章越来越流于雕饰,才会令写作者殚精竭虑。不动声色地对目标予以批判,可谓妙极。其二作品要讲究文采、对偶、声律。刘勰虽然批判浮靡绮丽的文风,但他并不是不讲究文章的文采。他认为文章的情理是主,文采是次,“情者文之经,辞者理之纬”。这是针对“讹滥”中偏重形式,忽略内容的一点所提出的。值得注意的是,刘勰并不是反对文章的修饰,他只是反对那些“为文而造情”的作家,认为他们写出的文章是无风骨无深情的“假文章”。其三,作品要效法圣人的经典,实际上也就是“宗经”。刘勰提出“文能宗经,体有六义”,这六义实则为救弊所发。因此“宗经”名义上是复古,实际上是革新。

《文心雕龙》这部书的贡献和成就有很多,在这里就不一一阐述了。但它同样存在着缺点和不足之处。比如说刘勰为了突出“宗经”一点而打压辞赋的做法显得有些过犹不及;在《史传第十六》中批评《史记》《汉书》为吕后立本纪,体现出刘勰轻视妇女的思想,但在当时封建社会体制下也是无可厚非的。

姓名:丁文泽

专业:文艺学


相关内容

  • [文心雕龙]的"中间概念"形态
  • 作者:刘振伟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9年12期 中图分类号:I20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4403(2009)04-0064-04 刘勰的杰出之处在于他仅用3万余字的篇幅就论述了文学活动流程里所要面对的绝大多数问题.刘勰之所以能做到这一点,一方面在于"互证 ...

  • 中国国学网-- [文心雕龙·养气]研究质疑三题
  • <文心雕龙·养气>研究质疑三题 发布时间: 2007-10-19 11:19:15 被阅览数: 359 次 来源: 光明网 文字 [ 大 中 小 ] ) <养气>篇居于<文心雕龙>理论体系中的什么位置?刘勰为什么提倡"养气"?如何理解刘勰在本篇 ...

  • 读[文心雕龙]创作理论中的儒道思想背景
  • 语文学刊 2010年第4期 读<文心雕龙>感悟中国古代文论的艺术创造过程 .马丽娜 (内蒙古大学艺术学院,内蒙古 [摘 要] 呼和浩特010010) 中国古代文学理论艺术创作的本质,一方面,主体的本质力量,即由欲望.奄j作倾向所凝聚的主 体本质力量,获得对象化的表达,形成意象:另一方面, ...

  • 文心雕龙读书报告
  • 刘勰创作<文心雕龙>历程的启示 初读刘彦和之<文心雕龙>,只觉其文均用骈文偶文写就,文字艰涩难解,加上用典繁多 而古奥,实不知其所云,唯有以"无法读懂之天书"喻之.故在此,我就其创作历程谈谈个 人的一点感受. <文心雕龙>是我国古代文学批评史上 ...

  • [文心雕龙.原道]篇时代意义和"道"内涵
  • 浅议<文心雕龙.原道>篇的时代意义和"道"的内涵 摘要文学观念的形成,离不开所处时代环境的影响,刘勰在<文心雕龙>中所明确的观念正是在当时的时代背景中酝酿形成的.本文将从刘勰所处的时代环境角度出发,从内容和形式两方面阐释<原道>篇中所指出的&q ...

  • 名篇导读·文心雕龙神思篇
  • 名篇导读 2.文心雕龙"神思1 古人云:"形在江海之上,心存魏阙之下."2神思之谓也.文之思也,其神远矣3.故寂然凝虑,思接千载:悄焉动容,视通万里4.吟咏之间,吐纳珠玉之声:眉睫之前,卷舒风云之色5:其思理之致乎!故思理为妙,神与物游6.神居胸臆,而志气统其关键:物沿 ...

  • 文变染乎世情兴废系乎时序_由_文心雕龙_时序_看文学与时代的关系
  • ***第29卷第1期 Vol.29 No.1 绥化学院学报2009年2月Feb.2009 JournalofSuihuaUniversity 文变染乎世情兴废系乎时序 ---由<文心雕龙·时序>看文学与时代的关系 张 (西北师范大学文史学院 岗 甘肃兰州 730070) 摘要:<文 ...

  • [文心雕龙·物色]疑义辨析举隅
  • 作者:张灯 上海大学学报:社科版 1996年05期 盖阳气萌而玄驹步,阴律凝而丹鸟羞 "玄驹"指,即蚂蚁,各本均无疑义."丹鸟",又称"丹良",皇侃以为指萤虫.范注云:"丹良即螳螂之转音,丹良即螳螂也.八月萤食蚊蚋,恐无是理.&q ...

  • 跨文化翻译的得与失
  • 摘要:翻译是不同文化对话交流所必不可少的重要渠道之一,不同的翻译策略与译者的文化背景往往直接影响着对原文的理解与传播.汉学家宇文所安的诸多译作广受国内外学界好评与推崇,本文以其所译<原道>篇中至为关键的"文"与"道"的概念进行辨析,以其分析其翻译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