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心她谈
刘勰曾在《文心雕龙》中的“序志第五十”中自己解释了其书名的意义:“夫‘文心’者,言为文之用心也”,“文心”是讲作文的用心;“古来文章,以雕缛成体,岂取驺奭之群言雕龙也。”驺奭是战国时齐人,他善于修饰语言,象雕刻龙纹,当时人称他为“雕龙奭”。因此刘勰以“雕龙”比喻作文要讲究文采。所以我认为,《文心雕龙》不仅是一部具有创世意义的文学理论著作,通俗点说,它也是当时一本教人如何写文章的“作文书”。
既是一部“作文书”,刘勰必然也在书中也突出了其为文的思想,那就是“明道宗经”,这是针对齐梁文坛当时浮靡绮丽的文风所提出的。当时的作品普遍存在“讹滥”的弊病。“讹滥”的形成,一是由于矫揉造作,二是由于偏重形式,忽略内容,造成浮糜的文风。故而“明道宗经”的提出有以下两方面意义:一方面,他希望借助古老的经典来扭转“讹滥”的态势;另一方面,这一思想也是为统治阶级服务,刘勰希望依靠统治者的力量来打压文坛这种所谓的“坏风气”。
正是由于有了明确的批判目标,因此,尽管《文心雕龙》是“体大虑周”,但它的中心思想是贯穿全书的。刘勰的文学理论概括起来有三点:其一,文章要写的自然,这是针对当时作品的“矫揉造作”所提出的。可喜的是,刘勰把“自然”这个概念上往深处又推进了一步。他认为,不仅作品本要自然,写作的状态也要自然。如《养气》一章中他提出:“率志委和,则理融而情畅;钻砺过分,则神疲而气衰。”写不出东西的时候,不要硬写。他又说:“故醇言以比浇辞,文质悬乎千载;率志以方竭情,劳逸差于万里。”正是因为战国及其以后的文章越来越流于雕饰,才会令写作者殚精竭虑。不动声色地对目标予以批判,可谓妙极。其二作品要讲究文采、对偶、声律。刘勰虽然批判浮靡绮丽的文风,但他并不是不讲究文章的文采。他认为文章的情理是主,文采是次,“情者文之经,辞者理之纬”。这是针对“讹滥”中偏重形式,忽略内容的一点所提出的。值得注意的是,刘勰并不是反对文章的修饰,他只是反对那些“为文而造情”的作家,认为他们写出的文章是无风骨无深情的“假文章”。其三,作品要效法圣人的经典,实际上也就是“宗经”。刘勰提出“文能宗经,体有六义”,这六义实则为救弊所发。因此“宗经”名义上是复古,实际上是革新。
《文心雕龙》这部书的贡献和成就有很多,在这里就不一一阐述了。但它同样存在着缺点和不足之处。比如说刘勰为了突出“宗经”一点而打压辞赋的做法显得有些过犹不及;在《史传第十六》中批评《史记》《汉书》为吕后立本纪,体现出刘勰轻视妇女的思想,但在当时封建社会体制下也是无可厚非的。
姓名:丁文泽
专业:文艺学
文心她谈
刘勰曾在《文心雕龙》中的“序志第五十”中自己解释了其书名的意义:“夫‘文心’者,言为文之用心也”,“文心”是讲作文的用心;“古来文章,以雕缛成体,岂取驺奭之群言雕龙也。”驺奭是战国时齐人,他善于修饰语言,象雕刻龙纹,当时人称他为“雕龙奭”。因此刘勰以“雕龙”比喻作文要讲究文采。所以我认为,《文心雕龙》不仅是一部具有创世意义的文学理论著作,通俗点说,它也是当时一本教人如何写文章的“作文书”。
既是一部“作文书”,刘勰必然也在书中也突出了其为文的思想,那就是“明道宗经”,这是针对齐梁文坛当时浮靡绮丽的文风所提出的。当时的作品普遍存在“讹滥”的弊病。“讹滥”的形成,一是由于矫揉造作,二是由于偏重形式,忽略内容,造成浮糜的文风。故而“明道宗经”的提出有以下两方面意义:一方面,他希望借助古老的经典来扭转“讹滥”的态势;另一方面,这一思想也是为统治阶级服务,刘勰希望依靠统治者的力量来打压文坛这种所谓的“坏风气”。
正是由于有了明确的批判目标,因此,尽管《文心雕龙》是“体大虑周”,但它的中心思想是贯穿全书的。刘勰的文学理论概括起来有三点:其一,文章要写的自然,这是针对当时作品的“矫揉造作”所提出的。可喜的是,刘勰把“自然”这个概念上往深处又推进了一步。他认为,不仅作品本要自然,写作的状态也要自然。如《养气》一章中他提出:“率志委和,则理融而情畅;钻砺过分,则神疲而气衰。”写不出东西的时候,不要硬写。他又说:“故醇言以比浇辞,文质悬乎千载;率志以方竭情,劳逸差于万里。”正是因为战国及其以后的文章越来越流于雕饰,才会令写作者殚精竭虑。不动声色地对目标予以批判,可谓妙极。其二作品要讲究文采、对偶、声律。刘勰虽然批判浮靡绮丽的文风,但他并不是不讲究文章的文采。他认为文章的情理是主,文采是次,“情者文之经,辞者理之纬”。这是针对“讹滥”中偏重形式,忽略内容的一点所提出的。值得注意的是,刘勰并不是反对文章的修饰,他只是反对那些“为文而造情”的作家,认为他们写出的文章是无风骨无深情的“假文章”。其三,作品要效法圣人的经典,实际上也就是“宗经”。刘勰提出“文能宗经,体有六义”,这六义实则为救弊所发。因此“宗经”名义上是复古,实际上是革新。
《文心雕龙》这部书的贡献和成就有很多,在这里就不一一阐述了。但它同样存在着缺点和不足之处。比如说刘勰为了突出“宗经”一点而打压辞赋的做法显得有些过犹不及;在《史传第十六》中批评《史记》《汉书》为吕后立本纪,体现出刘勰轻视妇女的思想,但在当时封建社会体制下也是无可厚非的。
姓名:丁文泽
专业:文艺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