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意教的三角函数教案(公开课)

任 意 角 的 三 角 函 数

主办:无为一中

执教人:童冰心

班级:高一(15)班

时间:2015年11月27日上午第三节

地点:教学楼C207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 掌握任意角的三角函数(正弦、余弦、正切)的定义; 2. 已知角α,求三个三角函数值;

3. 已知角α终边上一点,会求角ɑ的各三角函数值; 过程与方法:

1. 借助单位圆理解任意角三角函数的定义;

2. 树立映射观点,正确理解三角函数是以实数为自变量的函数; 3. 通过利用定义分析和解决与三角函数值有关的问题,提高学生分析、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 使学生认识到事物之间是有联系的,三角函数就是角度(自变量)与比值(函数值)的一种联系方式;

2. 学习转化的思想,培养学生严谨治学、一丝不苟的科学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任意角的三角函数定义. 难点:利用定义求三角函数值.

三、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回忆:初中时学过的锐角三角函数的定义 在RT △ABC 中,sin α=,cos α=,tan α=

A

b c a c b a

b

C

(二)探索新知

1、探究:在直角坐标系中,锐角α

坐标表示吗?

MP

sin α= OP

cos α=OM

OP

MP

tan α=

OM

=

=

y

r

x r

=

y x

思考:该比值会随p 点位置的变化而变化吗?(学生思考回答) 问:那怎么让形式简单? 当r=1,上式转化成 sin α=

MP OP

OM OP

=

=

y

cos α=

tan α

x

MP =

OM

y = x

定义:圆心在坐标原点,半径等于单位长度的圆称为单位圆.

2、任意角的三角函数

设α是一个任意角,它的终边与单位圆交于点P(x,y) ,那么: (1)y 叫做α的正弦(sine ),记作sin α,即sin α=y (2)x 叫做α的余弦(cosine ),记作cos α,即cos α=x

y y

(3叫做α的正切(tangent ),记作tan α,即tan α=(x ≠0)

x x

坐标或坐标的比值为函数值的函数,称为三角函数.

注意:正弦,余弦,正切都是以 角为自变量,以单位圆上点的

(三)知识运用 1、知角求值 例1、 求角

的正弦、余弦、正切值 3

点评:若已知角α的大小,可求出角α终边与单位圆的交点,然后再利用定义求三角函数值. 试一试:求角2、知点求角

例2、 如图已知角α的终边过点(-, 正切值.

变式:已知角α的终边经过点(-1, 3) ,求角α的正弦、余弦和正切值. 问:已知终边上任意一点,如何求三角函数值?(学生思考回答,教师总结,并用几何画板演示)

结论:设α是一个任意角,在α的终边上任取(异于原点的)一点

r =x +y >P (x,y ),P 与原点的距离 0 ,则

2

2

的正弦、余弦、正切值. 6

1) ,求角α的正弦、余弦和22

y x y

sin α=, cos α=, tan α=x ≠0)

r r x

练习:1、已知角α的终边过点(-4,3),求角α的三个三角函数值; 变式:已知角α的终边过点(-4a , 3a )(a ≠0) ,求角α的三个三角函数值; (备选)2、已知角β的终边落在直线y =x 上,求角β的三个三角函数值. (四)小结 我学会了:

1、三角函数的概念(正弦、余弦、正切) 2、利用三角函数的定义求三角函数值

(1)知角求值:画角、求点坐标、利用定义求角 (2)知点求值:求r 、利用定义求角 (五)、作业 课时作业3

任 意 角 的 三 角 函 数

主办:无为一中

执教人:童冰心

班级:高一(15)班

时间:2015年11月27日上午第三节

地点:教学楼C207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 掌握任意角的三角函数(正弦、余弦、正切)的定义; 2. 已知角α,求三个三角函数值;

3. 已知角α终边上一点,会求角ɑ的各三角函数值; 过程与方法:

1. 借助单位圆理解任意角三角函数的定义;

2. 树立映射观点,正确理解三角函数是以实数为自变量的函数; 3. 通过利用定义分析和解决与三角函数值有关的问题,提高学生分析、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 使学生认识到事物之间是有联系的,三角函数就是角度(自变量)与比值(函数值)的一种联系方式;

2. 学习转化的思想,培养学生严谨治学、一丝不苟的科学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任意角的三角函数定义. 难点:利用定义求三角函数值.

三、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回忆:初中时学过的锐角三角函数的定义 在RT △ABC 中,sin α=,cos α=,tan α=

A

b c a c b a

b

C

(二)探索新知

1、探究:在直角坐标系中,锐角α

坐标表示吗?

MP

sin α= OP

cos α=OM

OP

MP

tan α=

OM

=

=

y

r

x r

=

y x

思考:该比值会随p 点位置的变化而变化吗?(学生思考回答) 问:那怎么让形式简单? 当r=1,上式转化成 sin α=

MP OP

OM OP

=

=

y

cos α=

tan α

x

MP =

OM

y = x

定义:圆心在坐标原点,半径等于单位长度的圆称为单位圆.

2、任意角的三角函数

设α是一个任意角,它的终边与单位圆交于点P(x,y) ,那么: (1)y 叫做α的正弦(sine ),记作sin α,即sin α=y (2)x 叫做α的余弦(cosine ),记作cos α,即cos α=x

y y

(3叫做α的正切(tangent ),记作tan α,即tan α=(x ≠0)

x x

坐标或坐标的比值为函数值的函数,称为三角函数.

注意:正弦,余弦,正切都是以 角为自变量,以单位圆上点的

(三)知识运用 1、知角求值 例1、 求角

的正弦、余弦、正切值 3

点评:若已知角α的大小,可求出角α终边与单位圆的交点,然后再利用定义求三角函数值. 试一试:求角2、知点求角

例2、 如图已知角α的终边过点(-, 正切值.

变式:已知角α的终边经过点(-1, 3) ,求角α的正弦、余弦和正切值. 问:已知终边上任意一点,如何求三角函数值?(学生思考回答,教师总结,并用几何画板演示)

结论:设α是一个任意角,在α的终边上任取(异于原点的)一点

r =x +y >P (x,y ),P 与原点的距离 0 ,则

2

2

的正弦、余弦、正切值. 6

1) ,求角α的正弦、余弦和22

y x y

sin α=, cos α=, tan α=x ≠0)

r r x

练习:1、已知角α的终边过点(-4,3),求角α的三个三角函数值; 变式:已知角α的终边过点(-4a , 3a )(a ≠0) ,求角α的三个三角函数值; (备选)2、已知角β的终边落在直线y =x 上,求角β的三个三角函数值. (四)小结 我学会了:

1、三角函数的概念(正弦、余弦、正切) 2、利用三角函数的定义求三角函数值

(1)知角求值:画角、求点坐标、利用定义求角 (2)知点求值:求r 、利用定义求角 (五)、作业 课时作业3


相关内容

  • 相似三角形公开课教案
  • §27.2.1相似三角形的判定(3) 开课教师:黄如论中学 邱丹 开课时间:2015年12月3日第2节 开课班级:初三(6)班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掌握三角形相似的判定三. 2.会运用判定三判断常见图形中的三角形相似,并应用判定三解决简单的问题. 二.过程与方法 经历两个三角形相似的探索过 ...

  • 勾股定理公开课教案
  • 课题:18.1 勾股定理(1) --直角三角形三边的关系 袁婉霞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创设情境引出问题,激起学生探索直角三角形三边的关系的兴趣. 2.让学生带着问题体验勾股定理的探索过程,并正确运用勾股定理解决相关问题. (二)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学数学.用数学的意识和能力. 2.能 ...

  • 2017三角函数的定义教案2.doc
  • 教 学 设 计 课题:<任意角的三角函数> 教学目标: 1. 掌握任意角的三角函数的定义: 2. 任意角的三角函数和锐角的三角函数的联系和区别: 3. 理解角的三角函数值与角终边上点的位置无关: 4. 正弦函数.余弦函数.正切函数的定义域: 5. 已知角α终边上一点,会求角α的各三角函数 ...

  • 三角形的三边关系教案v1
  • "三角形三边关系"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三角形三边关系(小学数学人教版第八册第82页例3及习题)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理解掌握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 (2)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 过程与方法: 经历用小棒摆三角形来探究三角形三边的关系的过程,体验实验发现.总结归 ...

  • 三角形教案
  • <三角形>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 三角形的概念及三角形中几何对象的定义 2. 三角形的三边关系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操作.想象.推理.交流等活动,发展空间观念,推理能力和有条理的表达能力. 2. 结合具体实例,进一步认识三角形的概念,掌握三角形三条边的关 ...

  • 苏教版函数的奇偶性教案
  • 函数的奇偶性 教学目标 1. 从形和数两个方面进行引导,使学生理解奇偶性的概念, 回 会利用定义判断简单函数的奇偶性. 2. 在奇偶性概念形成过程中, 培养学生的观察, 归纳能力, 同时渗透数形结合和特殊到一般的数学思想方法. 3. 在学生感受数学美的同时, 激发学习的兴趣, 培养学生乐于求索的精神 ...

  • 三角形三边的关系教案
  • "三角形三边的关系"教案 福建省上杭实验小学 吴秋菊 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82页. 教学目标: 1.让学生通过猜测.操作.探究.感悟三角形三边关系的思维方法. 2.掌握三角形三边关系的意义,并能运用解释生活中的数学现象. 3.培养学生观察.操 ...

  • 三角形三边关系教案(2)
  • 探索与发现:<三角形边的关系>教学设计 执教者:韩沛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第八册第二单元第四课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通过创设问题情境.观察比较,初步感知三角形边的关系,体验 学数学的乐趣.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实践操作.猜想验证.合作探究,经历发现"三角形任意两 边的 ...

  • 三角形三边的关系(教案)
  • 三角形三边的关系 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82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通过创设问题情境.观察比较,初步感知三角形边的关系,体验学数学的乐趣. (2)运用"三角形任意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的性质,解决生活中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