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医科大学2009年就业工作总结

致力创新 构建体系 全面推进毕业生就业工作

——广西医科大学2009年就业工作总结

广西医科大学

二00九年十一月三日

致力创新 构建体系 全面推进毕业生就业工作

在金融危机的影响下,2009年大学毕业生面临着30年来最严峻的就业形势。在上级领导的重视下,我校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医学教育改革和医疗体制改革为契机,本着“拓宽市场、服务至上、强化教育、规范管理、统筹兼顾、全面推进”的工作理念,以调查研究为基础,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提供有效岗位信息为重点,围绕创新工作体系这个核心,构建了我校“六位一体”的大学生就业指导与服务体系,实现了我校学生充分就业的工作目标。

一、基本概况

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不同学校、地区、专业、学历层次的毕业生就业情况具有明显的差异性。一般地方院校比重点院校的毕业生就业率至少低10-20个百分点,如2005年教育部直属高校的初次就业率为82%,而地方院校毕业生初次就业率约为59%。“2006年中国大学生就业状况调查”显示:工学78.38%、理学75.44%、金融学72.32%、管理学58.02%、法学37.85%、教育学33.33%、医学31.01%,医学等专业初次就业明显偏低。据广东省2007年公布的数据,广东医科院校的毕业生就业率位居所有专业排名的倒数第三。根据麦可思—中国大学生就业研究课题组在《2009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大学毕业生毕业半年后就业率调查)指出,在本科12个专业就业率中,2006年、2007年、2008年医学专业毕业生就业率分别排名倒数第一、倒数第五和倒数第三。2007年我校毕业生的初次就业率为75.81%,居广西高校倒数第4。在金融危机影响形势下,2009年,医学生就业情况更加严峻。

2009年,我校共有2325名应届毕业生,其中研究生627人,本科生1090人,专科生608人,涵盖临床医学、医学影像学、麻醉学、口腔医学、医学检验、预防医学、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护理学、药学等9个专业。在中央政策的支持下,上级领导的关心下,我校进一步完善就业指导与服务体系,以非常措施应对非常时期,取得了明显成效。截止2009年8月27日,我校共为2325名毕业生提供了5857个就业岗位,平均为每名毕业生提供超过2.52个就业岗位,比2008年同期人均增加1.16个工作岗位。我校总体就业率为93.12%,研究生、本科、高职毕业生初次就业率分别为95.06%、 92.30%、92.60%,总体就业率居广西本科院校第2位。

二、统筹兼顾,致力创新,积极探索毕业生就业体系

2009年,金融海啸席卷全球,全国大学生就业压力剧增。为此,我校认真贯彻执行国家相关就业政策,针对非常时期,抱非常责任、持非常决心,把就业工作放在更突出的位置,开拓思路,创新模式,构建了“就业工作领导保障体系”、“ 毕业生就业指导服务体系”、“ 大学生就业教育体系”和“困难毕业生就业帮扶体系”四大体系,力求全方位服务2009届毕业生,努力实现毕业生充分就业。

(一) 坚持“五个到位”,构建就业工作领导保障体系

一是“一把手”工程到位。首先,学校提升就业地位,及时解决问题。把就业工作上升为学校“教学、科研、医疗、就业”四大重点工作来抓,就业工作中遇到的重大问题都及时上交学校办公会讨论解决;分管领导多次主持召开招生就业工作协调会,及时协调研究解决各种问题。其次,校领导靠前指挥,落实“一把手”工程。校党委韦波书记、黄光武校长等校领导,带队到医院和企业等地调研,推荐毕业生,学校主管就业的赵劲民副校长先后带队到40多个基层医疗卫生系统拓展就业市场。

二是机构设置到位。首先,建立领导机构,统筹就业工作。成立了学校党委书记和校长为主任,各二级学院院长书记为委员的毕业生就业指导委员会。今年,我校大学生就业工作指导委员会召开了2次毕业生就业工作专题会议,对毕业生就业工作进行深入研究和全面部署;其次,完善机构设置。我校于2007年把招生就业处从学工部中剥离出来,独立设置招生就业处,让进口与出口链接,独立行使工作职能。最后,建立例会制度,步步推进工作。自今年3月份始,我校每月定期召开毕业生就业工作例会,通报各学院就业进展情况,部署下一阶段工作重点,探讨研究毕业生就业工作形式,找准突破口,及时解决毕业生就业工作中的困难。在领导的重视下,我校已经基本形成了“人人关心就业、人人支持就业、人人参与就业”的工作局面。

三是人员配备到位。人员配备到位。我校招生就业处现有专职工作人员8人,专职人员与应届毕业生之比为1:290,大大超出了1:500的比例。是广西高校人均就业专职人员最多的高校,各二级学院均按要求配备了1-2名专职就业工作人员;

四是工作条件到位。招生就业处有7间办公室,共130平米,人均16.25平米,同时,还建成了就业查询室、就业洽谈室和视频工作室、招聘室等就业工作平台,电脑、摄像机等办公设备一应俱全,学校有大型电子屏幕、展板作为固定的信息发布场所,拥有固定的就业招聘场所。

五是工作经费到位。我校下拨的2009年度就业专项经费为45万元,占毕业生在校期间学费的2.89%,高出上级部门规定比例近3倍。

(二)创新“六位一体”模式,构建毕业生就业指导服务体系

面对严峻形势,在广泛、深入调研的基础上,率先在全国提出并实施了集工作理念、组织目标、组织设计、工作机制、服务平台和反馈体系为一体的“六位一体”毕业生就业指导与服务工作体系的理论:

第一,工作理念是主导。确立了“拓宽市场、服务至上、强化教育、规范管理、统筹兼顾、全面推进”的工作理念,树立了“领导主抓、部处统筹、院系为主、全员参与”的工作方针,提出了“您的选择,是我们的荣幸!”的工作口号。

第二,组织目标是核心。明确了"提高招生就业工作水平,提高生源质量,提高就业率和就业质量"的总体战略目标,并提出了“保80争90”的就业工作具体目标。

第三,组织设计是基础。在原有的组织机制上,创新设置了由学生干部组成的大学生就业咨询服务中心,从而形成了学校、部处、院系和学生组织为主的自上而下的"四级管理体系"。使组织结构清晰,职能和职权明确,实现了在就业工作人员、内容和方式上有效拓展,延伸了工作空间。

第四,机制构建是关键。建立并完善“领导主抓、部处统筹、院系为主、全员参与”的工作机制是推进就业工作、实现就业目标的关键。我校实施了就业目标与各二级学院主要负责人考核联动,工作成绩与评优评先直接挂钩,就业调研分析与专业调整联动的 "三个联动"工作机制,从而把涉及招生规模、专业设置、资源支持、评优升迁、组织目标等核心要素与就业工作成效,紧密捆绑成三个联动,从而设计出一套达成目标的有效机制。

第五,服务平台是载体。构建制度服务平台、就业指导教育服务平台、网络平台、宣传推介平台、信息平台、市场平台、调查研究服务平台等7个服务平台。第一,制定了《广西医科大学关于进一步推进就业工作的实施意见》、《广西医科大学就业目标管理办法》等十多个新的规章制度,明确了各类工作流程,规范了行为的边界,使工作的脉络更清晰、条理更清楚,体现服务至上的制度精神和价值观;第二,指导教育实行理论教学、实践教学、素质教育相结合,课内与课外、学期内与学期外、校内与校外相结合;第三,完善就业信息网站,设立互动沟通的论坛,组织网上招聘会,为毕业生提供快捷、经济、高效的求职方式;第四,创办了杂志和简报,制作就业推荐光盘(DVD)等,发行《致学生家长的一封信》、《致全校教职员工的一封信》等,发挥广泛动员、信息通报、教育引导、推荐营销的综合宣传功能;第五,建立用人单位星级分类信息库、大学生生源库、毕业生就业信息库、就业困难大学生信息库等;第六,稳定原有市场,率先在广西医学院校中建立了7个三级甲等医院为就业见习基地,与41家基层二级医院建立了

协作单位关系,同时积极开拓非传统医疗卫生行业市场,提高市场占有率;第七,在一系列社会调查的基础上,对调查资料进行分析、综合、比较、归纳,探索就业市场需求规律,为学校办学、人才培养、招生就业等工作决策提供依据。

第六,评价反馈是保证。以定期会议进行内部反馈,在教学评估体系、教育厅的《就业评估指标体系》和就业工作处与教务处、学工处等部处互动平台上完成体系评价,由相关专家和一系列社会调查研究反馈情况组成外部评价系统,从而构建了由微观到整体的内部、体系和外部三方面的工作评价反馈系统。在动态的实际运行过程中,较短时间内有效地提高了就业工作水平和工作质量,提高了毕业生就业率和就业质量,取得了明显成效。

(三)坚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构建大学生教育教学改革体系

1、打造系统调研平台,为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奠定基础

坚持做好调查研究,是谋事之基、成事之道。第一,制定了《广西医科大学就业调查制度》,对调查人群、调查地域、调查单位层次、调查内容、调查目的和调查内容的反馈应用进行界定细分,对调查的时间进行了统一规定,以保持调研工作的常态化、规范化和制度化。第二,组织对用人单位、学生家长、中学生、毕业生、在校大学生、就业工作人员六个对象,先后进行了“本科毕业生质量跟踪调查”、“毕业生就业评价及我校就业工作评价”、 “就业工作人员对我校就业工作状况的调查”、“用人单位对我校专业设置的评价调查”、“新农合对地方医疗单位影响状况调查” 、“用人单位对2004—2006届本科毕业生质量评价调查”、“广西医科大学2004—2006届本科毕业生对学校教学工作评价调查”、“2008—2010年广西医疗卫生用人单位的人才需求调查”、“家长对广西医科大学办学水平评价调查”、“中学生对广西医科大学办学水平评价调查”等10项问卷调查,内容涵盖我校教学评价、我校毕业生质量评价、用人单位人才需求预测、新专业设置评价、新农合医院发展状况和我校就业工作评价六个方面,范围覆盖了广西100%市级单位,80%县级医院,90%来校招聘用人单位,97%的毕业生,93%就业工作人员,形成了8份调研分析报告,为推进学校的人才培养、专业建设和毕业生就业工作的改革提供现实依据。第三,奔赴41家县级医院进行深入调研,分别举行了二级学院分管领导就业工作征求意见座谈会、全体辅导员就业工作专题调研座谈会、辅导员就业教育座谈会、就业困难大学生座谈会等,对征询到关于我校就业指导服务体系的50个相关问题和46条建议,进行了认真研究、分析,对突出问题进行了重点整改。我校是针对就业工作,组织调查的项目最多,对象最全、范围最广,规模最大的广西高校。

2、以就业为导向,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在广泛、系统调研的基础上,为提高我校的竞争力,按照《广西医科大学科学发展三年计划》提出的“立足广西,面向全国,辐射东盟,走向世界,努力建设区域性具有特色优势,以医学为主,理、工、文、管、法等学科协调发展的教学研究型医科大学”的目标,在遵照《广西医科大学三年招生计划》的前提下,遵照市场规律,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就业情况为依据,今年新增了社会工作、公共事业管理和生物医学工程等3个本科专业、口腔医学技术和医学检验技术等1个高职专业,新增药学(临床药学方向)1个本科专业方向,恢复康复医疗技术、医学美容技术等2个高职专业的招生,调整了2个专业批次、1个专业的学制、1个专业的类别。在今年的招生中,我校一本、二本、高职批次招生的平均录取分数,分别高出广西一本出档线27.2分、27分、194分以上,满足了社会不断增加的人才需求。这是11年以来我校应对市场需要进行的最大规模的本专科招生改革,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使专业设置更加合理,办学层次更加完善,实现了我校办学规模、结构、质量和效益的协调发展。

3、积极深入探索,创新大学生就业教育模式

大学生就业教育重点在于学生自觉制定自己科学合理的职业生涯规划。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体系已经列入必修课,我校积极探索富有针对性、实效性的贴近学生的教学方式,在全国首次倡导并初步实施了将大学生就业教育,细分为四大教育模块的教学改革:

一是课程模块。加强就业指导队伍建设,加强《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的建设力度,强化案例教学,使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贯穿学生从入学到毕业的整个培养过程。

二是拓展模块。先后安排8名教师次参加职业发展、KAB创业培训及就业指导教材培训,引用现代企业的培训方式,开设KAB培训课程、户外拓展训练课程,培养大学生的意志力、沟通能力、批判性思维、团队意识和责任感等,让大学生领悟做人做事的原则和道理。

三是实训模块。以“感悟明天的需要!”为核心理念,今年安排了742名大二的学生在暑假期间,到生源地所在的医疗单位进行为期两周的社会实训,在实训体验的过程中,把握学习成长的关键要素,在职业体验的基础上,力求在态度、知识和技能三个层面达到相应的目标,由见习的医疗单位进行工作评定,评定等级纳入学分体制,并进行后期经验分享。让大学生提早体验职场生活,锻炼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和自我规划的能力。

四是素质模块。以广西高校唯一的就业杂志《医大就业在线》、及《就业工作简报》、

医大就业网站和报纸宣传为媒介,以“百家医院走进医大”系列讲座、“模拟招聘会”、“职业规划大赛”等比赛活动为平台,开展针对性强而又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活动,培育大学生职业规划意识,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这种参与性、吸引力、感染力强的教学方式,将进一步增强我校大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学习能力,提高大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四)创新帮扶载体,构建困难毕业生就业帮扶体系

我校六个帮扶载体和服务平台共同交织构建起一套完善体系,在帮助困难毕业生实现就业方面取得较好成效。

第一,基层就业平台:我校与41家县级医院建立了协助单位关系,为就业困难的毕业生提供了稳定的基层就业机会。第二,就业见习基地:率先在广西高校建立了7个三级甲等医院的就业见习基地,让未就业的困难毕业生到三级甲等医院学习一年,提高专业技能,考取职业医生执照,增强就业能力。今年安排了23名未就业的同学进入就业基地学习。第三,就业追踪网络:通过不断完善毕业生就业追踪制度,建立就业困难毕业生信息库,通过对往届毕业生提供电话、短信、就业网等就业信息传送方式,继续推荐就业,现在共有46名往届毕业生实现了顺利就业。第四,教育指导平台:开展“困难职工家庭高校毕业生阳光就业行动”,召开就业困难毕业生座谈会和“百家医院进医大”等系列座谈或讲座,深入了解就业困难学生未就业的原因,及就业意向与需求,帮助其建立基础的择业观和就业观,并有针对性地提供就业岗位,引导大学生到基层就业。第五,心理辅导平台:建立大学生心理健康档案,通过校心理咨询中心对困难毕业生进行心理疏导。第六,社会互助平台:借助社会力量帮扶困难学生就业,通过争取残联的支持,今年共协助推荐4名身体残疾的毕业生就业。

三、就业工作成效显著

在四大体系的合力下,我校成功实现了2009年就业工作目标,提高了就业工作水平和就业工作质量,实现毕业生充分就业,取得了实践成果、理论成果和经验成果,获得了广大社会和广西高校共同的认可和一致肯定。

(一)实践成果

2007年我校毕业生的初次就业率为75.81%,居广西本科院校倒数第4。2009年面对金融危机影响的严峻形势,我们以“非常时期、非常责任、非常决心、非常措施”来抓好就业工作,进一步深化"六位一体"毕业生就业指导与服务工作体系的理论和实践,2009年我校举办的毕业生双向选择洽谈会,创造了近年来用人单位参会数、提供岗位数、毕业生参加人数和现场签约人数的“四个最多”。截至8月27日,共为09届2325名毕

业生提供了5857个就业岗位,平均为每名毕业生提供超过2.52个就业岗位,比2008年同期人均增加1.16个工作岗位,2009届毕业生总体就业率为93.12%,居全区本科院校第2位。

(二)理论成果

我校一直坚持科研工作以贴近工作,结合实际,解决问题,突出成效为目标,在实践中科研,在科研中实践,在实践中升华。

1、我校承担了“新世纪广西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下地方医学院校毕业生就业问题研究》和“广西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课题《我区医科院校毕业生就业竞争力研究》,其中,《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下地方医学院校毕业生就业问题研究》的研究成果获得校级教学成果一等奖和广西教学成果二等奖。

2、我校的《新形势下医学院校大学生就业指导服务体系创新研究》、《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背景下的地方医学院校人才培养机制与模式研究》分别获得新世纪广西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十一五”第五批立项和广西哲学社会科学“十一五”规划项目立项。

3、今年,我校就业工作人员发表了20篇就业研究论文,其中核心期刊4篇,今年,参与编写《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教材一书,并启动了医学生就业案例库的制作与编写。

(三)社会评价

通过开展的10项社会调查结果显示,社会对我校教学水平、毕业生就业状况、就业工作等评价较高,多家媒体进行了报道,其中,《广西日报》作了题为《转“危”为“机”促就业——广西医科大学就业工作拨云见日的启示》的宣传报道。

一是毕业生对我校本科教学工作总体满意度高。调查结果中,对我校本科教学总体评价高的占47.5%、较好42.1%、一般10.3%、较差0.1%,对我校本科教学总体满意率达89.5%。

二是家长和中学生对我校本科办学水平总体评价高。学生家长认为我校办学水平总体评价较高以上为89.2%。80.1%的中学生对我校办学水平水平总体评价较高,70.6%认为我校就业率高。

三是广西各用人单位对我校2004-2006届毕业生满意度高。调查结果中,对我校毕业生质量评价很满意占14.1%,满意占69%,基本满意占15.5%,不满意1.4%,总满意率达到98.6%。

四是用人单位对录用我校毕业生的工作情况总体满意占95.14%,其中,大部分满意占72.87%,全部满意占11.65%,基本满意占10.62%,仅有2家用人单位对我校毕业生少部分满意和都不满意,占1.62%。

五是用人单位认为我校毕业生的专业技能与岗位需求匹配度较高。100%用人单位认为我校毕业生的专业技能符合本单位的岗位需求;其中69.90%的用人单位认为毕业生的专业技能比较符合岗位需求,19.41%的用人单位认为毕业生的专业技能很符合岗位需求,10.68%的用人单位认为毕业生的专业技能一般符合岗位需求。

六是就业工作评价高。二级学院就业工作人员对我校就业工作成绩满意度高,总体满意占100%,其中,大部分满意占56%,全部满意占26%,基本满意18%。“大学生对我校就业工作意见调查”结果显示,80%的大学生对我校就业工作基本满意,76.3%的同学认为领导十分重视我校的就业工作,70.2%的大学生知道我校组织的相关就业指导活动。 四、致力创新,特色鲜明

在工作的实践中,我校坚持贴近工作、结合实际、解决问题、突出成效的科研目标,在实践中科研,在科研中实践,在实践中升华。探索、总结出以下一个特色项目和两个创新项目。

(一)“六位一体”的就业指导与服务体系的理论和实践

在全国率先提出并实践了集组织目标、工作理念、组织设计、机制构建、服务平台、评价反馈等为一体的“六位一体”的大学生就业指导与服务体系理论,分析了六个要素的基本互动关系,建立运作模型图,并在实践中进行了有效性检验,获得广西教学成果二等奖。

(二)就业教育体系模式探索

率先在全国尝试进行了“课程、拓展、实训、素质”四大模块的大学生职业规划与就业指导教育改革。特别是大学生就业实训体验教育模式,是在不改变现有的医学教育模式的整体框架的基础上,尝试突破传统的教学时间和空间,对建立新型医学生实训教育模式进行探索,并在全国率先实行作为必修课的假期实训职业体验活动。这一教改模式适应全球通用的医学教育模式发展的需要,符合国家部委相继出台的一系列医学教育改革的意见和措施,符合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教育目的。

(三)构建系统调研平台,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调查研究,是谋事之基、成事之道。我校以《广西医科大学就业调查制度》的形式,通过对调查人群、地域、层次、内容、目的分类,构建了稳定的就业工作评价反馈系统,为推进学校的人才培养、专业建设和毕业生就业工作的改革提供现实依据。

致力创新 构建体系 全面推进毕业生就业工作

——广西医科大学2009年就业工作总结

广西医科大学

二00九年十一月三日

致力创新 构建体系 全面推进毕业生就业工作

在金融危机的影响下,2009年大学毕业生面临着30年来最严峻的就业形势。在上级领导的重视下,我校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医学教育改革和医疗体制改革为契机,本着“拓宽市场、服务至上、强化教育、规范管理、统筹兼顾、全面推进”的工作理念,以调查研究为基础,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提供有效岗位信息为重点,围绕创新工作体系这个核心,构建了我校“六位一体”的大学生就业指导与服务体系,实现了我校学生充分就业的工作目标。

一、基本概况

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不同学校、地区、专业、学历层次的毕业生就业情况具有明显的差异性。一般地方院校比重点院校的毕业生就业率至少低10-20个百分点,如2005年教育部直属高校的初次就业率为82%,而地方院校毕业生初次就业率约为59%。“2006年中国大学生就业状况调查”显示:工学78.38%、理学75.44%、金融学72.32%、管理学58.02%、法学37.85%、教育学33.33%、医学31.01%,医学等专业初次就业明显偏低。据广东省2007年公布的数据,广东医科院校的毕业生就业率位居所有专业排名的倒数第三。根据麦可思—中国大学生就业研究课题组在《2009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大学毕业生毕业半年后就业率调查)指出,在本科12个专业就业率中,2006年、2007年、2008年医学专业毕业生就业率分别排名倒数第一、倒数第五和倒数第三。2007年我校毕业生的初次就业率为75.81%,居广西高校倒数第4。在金融危机影响形势下,2009年,医学生就业情况更加严峻。

2009年,我校共有2325名应届毕业生,其中研究生627人,本科生1090人,专科生608人,涵盖临床医学、医学影像学、麻醉学、口腔医学、医学检验、预防医学、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护理学、药学等9个专业。在中央政策的支持下,上级领导的关心下,我校进一步完善就业指导与服务体系,以非常措施应对非常时期,取得了明显成效。截止2009年8月27日,我校共为2325名毕业生提供了5857个就业岗位,平均为每名毕业生提供超过2.52个就业岗位,比2008年同期人均增加1.16个工作岗位。我校总体就业率为93.12%,研究生、本科、高职毕业生初次就业率分别为95.06%、 92.30%、92.60%,总体就业率居广西本科院校第2位。

二、统筹兼顾,致力创新,积极探索毕业生就业体系

2009年,金融海啸席卷全球,全国大学生就业压力剧增。为此,我校认真贯彻执行国家相关就业政策,针对非常时期,抱非常责任、持非常决心,把就业工作放在更突出的位置,开拓思路,创新模式,构建了“就业工作领导保障体系”、“ 毕业生就业指导服务体系”、“ 大学生就业教育体系”和“困难毕业生就业帮扶体系”四大体系,力求全方位服务2009届毕业生,努力实现毕业生充分就业。

(一) 坚持“五个到位”,构建就业工作领导保障体系

一是“一把手”工程到位。首先,学校提升就业地位,及时解决问题。把就业工作上升为学校“教学、科研、医疗、就业”四大重点工作来抓,就业工作中遇到的重大问题都及时上交学校办公会讨论解决;分管领导多次主持召开招生就业工作协调会,及时协调研究解决各种问题。其次,校领导靠前指挥,落实“一把手”工程。校党委韦波书记、黄光武校长等校领导,带队到医院和企业等地调研,推荐毕业生,学校主管就业的赵劲民副校长先后带队到40多个基层医疗卫生系统拓展就业市场。

二是机构设置到位。首先,建立领导机构,统筹就业工作。成立了学校党委书记和校长为主任,各二级学院院长书记为委员的毕业生就业指导委员会。今年,我校大学生就业工作指导委员会召开了2次毕业生就业工作专题会议,对毕业生就业工作进行深入研究和全面部署;其次,完善机构设置。我校于2007年把招生就业处从学工部中剥离出来,独立设置招生就业处,让进口与出口链接,独立行使工作职能。最后,建立例会制度,步步推进工作。自今年3月份始,我校每月定期召开毕业生就业工作例会,通报各学院就业进展情况,部署下一阶段工作重点,探讨研究毕业生就业工作形式,找准突破口,及时解决毕业生就业工作中的困难。在领导的重视下,我校已经基本形成了“人人关心就业、人人支持就业、人人参与就业”的工作局面。

三是人员配备到位。人员配备到位。我校招生就业处现有专职工作人员8人,专职人员与应届毕业生之比为1:290,大大超出了1:500的比例。是广西高校人均就业专职人员最多的高校,各二级学院均按要求配备了1-2名专职就业工作人员;

四是工作条件到位。招生就业处有7间办公室,共130平米,人均16.25平米,同时,还建成了就业查询室、就业洽谈室和视频工作室、招聘室等就业工作平台,电脑、摄像机等办公设备一应俱全,学校有大型电子屏幕、展板作为固定的信息发布场所,拥有固定的就业招聘场所。

五是工作经费到位。我校下拨的2009年度就业专项经费为45万元,占毕业生在校期间学费的2.89%,高出上级部门规定比例近3倍。

(二)创新“六位一体”模式,构建毕业生就业指导服务体系

面对严峻形势,在广泛、深入调研的基础上,率先在全国提出并实施了集工作理念、组织目标、组织设计、工作机制、服务平台和反馈体系为一体的“六位一体”毕业生就业指导与服务工作体系的理论:

第一,工作理念是主导。确立了“拓宽市场、服务至上、强化教育、规范管理、统筹兼顾、全面推进”的工作理念,树立了“领导主抓、部处统筹、院系为主、全员参与”的工作方针,提出了“您的选择,是我们的荣幸!”的工作口号。

第二,组织目标是核心。明确了"提高招生就业工作水平,提高生源质量,提高就业率和就业质量"的总体战略目标,并提出了“保80争90”的就业工作具体目标。

第三,组织设计是基础。在原有的组织机制上,创新设置了由学生干部组成的大学生就业咨询服务中心,从而形成了学校、部处、院系和学生组织为主的自上而下的"四级管理体系"。使组织结构清晰,职能和职权明确,实现了在就业工作人员、内容和方式上有效拓展,延伸了工作空间。

第四,机制构建是关键。建立并完善“领导主抓、部处统筹、院系为主、全员参与”的工作机制是推进就业工作、实现就业目标的关键。我校实施了就业目标与各二级学院主要负责人考核联动,工作成绩与评优评先直接挂钩,就业调研分析与专业调整联动的 "三个联动"工作机制,从而把涉及招生规模、专业设置、资源支持、评优升迁、组织目标等核心要素与就业工作成效,紧密捆绑成三个联动,从而设计出一套达成目标的有效机制。

第五,服务平台是载体。构建制度服务平台、就业指导教育服务平台、网络平台、宣传推介平台、信息平台、市场平台、调查研究服务平台等7个服务平台。第一,制定了《广西医科大学关于进一步推进就业工作的实施意见》、《广西医科大学就业目标管理办法》等十多个新的规章制度,明确了各类工作流程,规范了行为的边界,使工作的脉络更清晰、条理更清楚,体现服务至上的制度精神和价值观;第二,指导教育实行理论教学、实践教学、素质教育相结合,课内与课外、学期内与学期外、校内与校外相结合;第三,完善就业信息网站,设立互动沟通的论坛,组织网上招聘会,为毕业生提供快捷、经济、高效的求职方式;第四,创办了杂志和简报,制作就业推荐光盘(DVD)等,发行《致学生家长的一封信》、《致全校教职员工的一封信》等,发挥广泛动员、信息通报、教育引导、推荐营销的综合宣传功能;第五,建立用人单位星级分类信息库、大学生生源库、毕业生就业信息库、就业困难大学生信息库等;第六,稳定原有市场,率先在广西医学院校中建立了7个三级甲等医院为就业见习基地,与41家基层二级医院建立了

协作单位关系,同时积极开拓非传统医疗卫生行业市场,提高市场占有率;第七,在一系列社会调查的基础上,对调查资料进行分析、综合、比较、归纳,探索就业市场需求规律,为学校办学、人才培养、招生就业等工作决策提供依据。

第六,评价反馈是保证。以定期会议进行内部反馈,在教学评估体系、教育厅的《就业评估指标体系》和就业工作处与教务处、学工处等部处互动平台上完成体系评价,由相关专家和一系列社会调查研究反馈情况组成外部评价系统,从而构建了由微观到整体的内部、体系和外部三方面的工作评价反馈系统。在动态的实际运行过程中,较短时间内有效地提高了就业工作水平和工作质量,提高了毕业生就业率和就业质量,取得了明显成效。

(三)坚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构建大学生教育教学改革体系

1、打造系统调研平台,为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奠定基础

坚持做好调查研究,是谋事之基、成事之道。第一,制定了《广西医科大学就业调查制度》,对调查人群、调查地域、调查单位层次、调查内容、调查目的和调查内容的反馈应用进行界定细分,对调查的时间进行了统一规定,以保持调研工作的常态化、规范化和制度化。第二,组织对用人单位、学生家长、中学生、毕业生、在校大学生、就业工作人员六个对象,先后进行了“本科毕业生质量跟踪调查”、“毕业生就业评价及我校就业工作评价”、 “就业工作人员对我校就业工作状况的调查”、“用人单位对我校专业设置的评价调查”、“新农合对地方医疗单位影响状况调查” 、“用人单位对2004—2006届本科毕业生质量评价调查”、“广西医科大学2004—2006届本科毕业生对学校教学工作评价调查”、“2008—2010年广西医疗卫生用人单位的人才需求调查”、“家长对广西医科大学办学水平评价调查”、“中学生对广西医科大学办学水平评价调查”等10项问卷调查,内容涵盖我校教学评价、我校毕业生质量评价、用人单位人才需求预测、新专业设置评价、新农合医院发展状况和我校就业工作评价六个方面,范围覆盖了广西100%市级单位,80%县级医院,90%来校招聘用人单位,97%的毕业生,93%就业工作人员,形成了8份调研分析报告,为推进学校的人才培养、专业建设和毕业生就业工作的改革提供现实依据。第三,奔赴41家县级医院进行深入调研,分别举行了二级学院分管领导就业工作征求意见座谈会、全体辅导员就业工作专题调研座谈会、辅导员就业教育座谈会、就业困难大学生座谈会等,对征询到关于我校就业指导服务体系的50个相关问题和46条建议,进行了认真研究、分析,对突出问题进行了重点整改。我校是针对就业工作,组织调查的项目最多,对象最全、范围最广,规模最大的广西高校。

2、以就业为导向,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在广泛、系统调研的基础上,为提高我校的竞争力,按照《广西医科大学科学发展三年计划》提出的“立足广西,面向全国,辐射东盟,走向世界,努力建设区域性具有特色优势,以医学为主,理、工、文、管、法等学科协调发展的教学研究型医科大学”的目标,在遵照《广西医科大学三年招生计划》的前提下,遵照市场规律,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就业情况为依据,今年新增了社会工作、公共事业管理和生物医学工程等3个本科专业、口腔医学技术和医学检验技术等1个高职专业,新增药学(临床药学方向)1个本科专业方向,恢复康复医疗技术、医学美容技术等2个高职专业的招生,调整了2个专业批次、1个专业的学制、1个专业的类别。在今年的招生中,我校一本、二本、高职批次招生的平均录取分数,分别高出广西一本出档线27.2分、27分、194分以上,满足了社会不断增加的人才需求。这是11年以来我校应对市场需要进行的最大规模的本专科招生改革,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使专业设置更加合理,办学层次更加完善,实现了我校办学规模、结构、质量和效益的协调发展。

3、积极深入探索,创新大学生就业教育模式

大学生就业教育重点在于学生自觉制定自己科学合理的职业生涯规划。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体系已经列入必修课,我校积极探索富有针对性、实效性的贴近学生的教学方式,在全国首次倡导并初步实施了将大学生就业教育,细分为四大教育模块的教学改革:

一是课程模块。加强就业指导队伍建设,加强《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的建设力度,强化案例教学,使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贯穿学生从入学到毕业的整个培养过程。

二是拓展模块。先后安排8名教师次参加职业发展、KAB创业培训及就业指导教材培训,引用现代企业的培训方式,开设KAB培训课程、户外拓展训练课程,培养大学生的意志力、沟通能力、批判性思维、团队意识和责任感等,让大学生领悟做人做事的原则和道理。

三是实训模块。以“感悟明天的需要!”为核心理念,今年安排了742名大二的学生在暑假期间,到生源地所在的医疗单位进行为期两周的社会实训,在实训体验的过程中,把握学习成长的关键要素,在职业体验的基础上,力求在态度、知识和技能三个层面达到相应的目标,由见习的医疗单位进行工作评定,评定等级纳入学分体制,并进行后期经验分享。让大学生提早体验职场生活,锻炼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和自我规划的能力。

四是素质模块。以广西高校唯一的就业杂志《医大就业在线》、及《就业工作简报》、

医大就业网站和报纸宣传为媒介,以“百家医院走进医大”系列讲座、“模拟招聘会”、“职业规划大赛”等比赛活动为平台,开展针对性强而又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活动,培育大学生职业规划意识,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这种参与性、吸引力、感染力强的教学方式,将进一步增强我校大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学习能力,提高大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四)创新帮扶载体,构建困难毕业生就业帮扶体系

我校六个帮扶载体和服务平台共同交织构建起一套完善体系,在帮助困难毕业生实现就业方面取得较好成效。

第一,基层就业平台:我校与41家县级医院建立了协助单位关系,为就业困难的毕业生提供了稳定的基层就业机会。第二,就业见习基地:率先在广西高校建立了7个三级甲等医院的就业见习基地,让未就业的困难毕业生到三级甲等医院学习一年,提高专业技能,考取职业医生执照,增强就业能力。今年安排了23名未就业的同学进入就业基地学习。第三,就业追踪网络:通过不断完善毕业生就业追踪制度,建立就业困难毕业生信息库,通过对往届毕业生提供电话、短信、就业网等就业信息传送方式,继续推荐就业,现在共有46名往届毕业生实现了顺利就业。第四,教育指导平台:开展“困难职工家庭高校毕业生阳光就业行动”,召开就业困难毕业生座谈会和“百家医院进医大”等系列座谈或讲座,深入了解就业困难学生未就业的原因,及就业意向与需求,帮助其建立基础的择业观和就业观,并有针对性地提供就业岗位,引导大学生到基层就业。第五,心理辅导平台:建立大学生心理健康档案,通过校心理咨询中心对困难毕业生进行心理疏导。第六,社会互助平台:借助社会力量帮扶困难学生就业,通过争取残联的支持,今年共协助推荐4名身体残疾的毕业生就业。

三、就业工作成效显著

在四大体系的合力下,我校成功实现了2009年就业工作目标,提高了就业工作水平和就业工作质量,实现毕业生充分就业,取得了实践成果、理论成果和经验成果,获得了广大社会和广西高校共同的认可和一致肯定。

(一)实践成果

2007年我校毕业生的初次就业率为75.81%,居广西本科院校倒数第4。2009年面对金融危机影响的严峻形势,我们以“非常时期、非常责任、非常决心、非常措施”来抓好就业工作,进一步深化"六位一体"毕业生就业指导与服务工作体系的理论和实践,2009年我校举办的毕业生双向选择洽谈会,创造了近年来用人单位参会数、提供岗位数、毕业生参加人数和现场签约人数的“四个最多”。截至8月27日,共为09届2325名毕

业生提供了5857个就业岗位,平均为每名毕业生提供超过2.52个就业岗位,比2008年同期人均增加1.16个工作岗位,2009届毕业生总体就业率为93.12%,居全区本科院校第2位。

(二)理论成果

我校一直坚持科研工作以贴近工作,结合实际,解决问题,突出成效为目标,在实践中科研,在科研中实践,在实践中升华。

1、我校承担了“新世纪广西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下地方医学院校毕业生就业问题研究》和“广西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课题《我区医科院校毕业生就业竞争力研究》,其中,《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下地方医学院校毕业生就业问题研究》的研究成果获得校级教学成果一等奖和广西教学成果二等奖。

2、我校的《新形势下医学院校大学生就业指导服务体系创新研究》、《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背景下的地方医学院校人才培养机制与模式研究》分别获得新世纪广西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十一五”第五批立项和广西哲学社会科学“十一五”规划项目立项。

3、今年,我校就业工作人员发表了20篇就业研究论文,其中核心期刊4篇,今年,参与编写《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教材一书,并启动了医学生就业案例库的制作与编写。

(三)社会评价

通过开展的10项社会调查结果显示,社会对我校教学水平、毕业生就业状况、就业工作等评价较高,多家媒体进行了报道,其中,《广西日报》作了题为《转“危”为“机”促就业——广西医科大学就业工作拨云见日的启示》的宣传报道。

一是毕业生对我校本科教学工作总体满意度高。调查结果中,对我校本科教学总体评价高的占47.5%、较好42.1%、一般10.3%、较差0.1%,对我校本科教学总体满意率达89.5%。

二是家长和中学生对我校本科办学水平总体评价高。学生家长认为我校办学水平总体评价较高以上为89.2%。80.1%的中学生对我校办学水平水平总体评价较高,70.6%认为我校就业率高。

三是广西各用人单位对我校2004-2006届毕业生满意度高。调查结果中,对我校毕业生质量评价很满意占14.1%,满意占69%,基本满意占15.5%,不满意1.4%,总满意率达到98.6%。

四是用人单位对录用我校毕业生的工作情况总体满意占95.14%,其中,大部分满意占72.87%,全部满意占11.65%,基本满意占10.62%,仅有2家用人单位对我校毕业生少部分满意和都不满意,占1.62%。

五是用人单位认为我校毕业生的专业技能与岗位需求匹配度较高。100%用人单位认为我校毕业生的专业技能符合本单位的岗位需求;其中69.90%的用人单位认为毕业生的专业技能比较符合岗位需求,19.41%的用人单位认为毕业生的专业技能很符合岗位需求,10.68%的用人单位认为毕业生的专业技能一般符合岗位需求。

六是就业工作评价高。二级学院就业工作人员对我校就业工作成绩满意度高,总体满意占100%,其中,大部分满意占56%,全部满意占26%,基本满意18%。“大学生对我校就业工作意见调查”结果显示,80%的大学生对我校就业工作基本满意,76.3%的同学认为领导十分重视我校的就业工作,70.2%的大学生知道我校组织的相关就业指导活动。 四、致力创新,特色鲜明

在工作的实践中,我校坚持贴近工作、结合实际、解决问题、突出成效的科研目标,在实践中科研,在科研中实践,在实践中升华。探索、总结出以下一个特色项目和两个创新项目。

(一)“六位一体”的就业指导与服务体系的理论和实践

在全国率先提出并实践了集组织目标、工作理念、组织设计、机制构建、服务平台、评价反馈等为一体的“六位一体”的大学生就业指导与服务体系理论,分析了六个要素的基本互动关系,建立运作模型图,并在实践中进行了有效性检验,获得广西教学成果二等奖。

(二)就业教育体系模式探索

率先在全国尝试进行了“课程、拓展、实训、素质”四大模块的大学生职业规划与就业指导教育改革。特别是大学生就业实训体验教育模式,是在不改变现有的医学教育模式的整体框架的基础上,尝试突破传统的教学时间和空间,对建立新型医学生实训教育模式进行探索,并在全国率先实行作为必修课的假期实训职业体验活动。这一教改模式适应全球通用的医学教育模式发展的需要,符合国家部委相继出台的一系列医学教育改革的意见和措施,符合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教育目的。

(三)构建系统调研平台,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调查研究,是谋事之基、成事之道。我校以《广西医科大学就业调查制度》的形式,通过对调查人群、地域、层次、内容、目的分类,构建了稳定的就业工作评价反馈系统,为推进学校的人才培养、专业建设和毕业生就业工作的改革提供现实依据。


相关内容

  • 实践性学习论文
  • 广西师范学院社科部 思想政治理论课 实践性学习论文 题 目:广西大学2010届毕业生双向选择招聘会的研究分 析 组 长(姓名.学号): 覃金金 0931010211 成 员(姓名.学号): 覃金金:0931010211 庞雄铙:0931010225 黎 媛:0931010226 程紫君:093101 ...

  • 大学生就业能力结构要素的实证研究
  • 避婆晨燃 大学生就业能力结构要素的实证研究 高永惠 梁芳美范玲 [摘要]文章从大学生就业能力结构内外表现要素出发,通过自编的<大学生就业录用特质问籼<僦业价值认知度问卷>和<(大学生就业能力问籼,以桂林工学院应届毕业生为例展开调查,经过SPSS统计分析得出就业能力的结构模型, ...

  • 优秀党支部~
  • 第一部分 广西师范大学体育学院党委概况 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化党的基本知识教育,引导和激励广大青年学生深入学习实践党的理论创新成果,积极投身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伟大实践,促进青年学生成长成才,根据自治区高校工委关于实施2009年"大学生党的基本知识教育工程"的通知要求 ...

  • 天津大学校友总会
  • 天津大学校友总会.北洋基金会2009年度述职述廉报告 2007年校友会基金会秘书处合署办公以来,我们逐步明确了自己的职能定位: 服务校友的桥梁--广泛汇聚校友力量,有效增进校友联系,为团结凝聚广大校友服务: 筹措资源的平台--深入拓展筹资渠道,开发整合有效资源,为学校未来事业发展服务: 对外联络的枢 ...

  • 艾滋病调研报告
  • 艾滋病调研报告 今天是第27 个"世界艾滋病日".1981 年世界报告首例艾滋病病例至今,在短短34年间,艾滋病已肆虐全球,夺去2500 多万人的生命.今年我国的宣传 主题为"行动起来,向„零‟艾滋迈进"全面预防,积极治疗,消除歧视.我国目前的艾滋病感染情况如 ...

  • 翻译硕士院校排名介绍
  • 翻译硕士院校排名介绍 [摘要]翻译硕士是目前高新就业的热门专业,因为其就业范围广泛,收入丰富而受到广大考生的喜欢,马上就到报考时间了,给大家分享翻译硕士院校排名. 第一批: 1. 北大招生30名,其中推免20 2. 北外英语笔译60名(学制两年)(好像除了翻译基础和汉语百科,会考俄日法德其中一门二外 ...

  • 珠三角制造业萎缩冲击服务业:民工已然过剩
  • 2009-02-19 05:25:18 来源: 中国青年报(北京) 跟帖 528 条核心提示:广东官方日前发布的一组数据表明节后的就业形势依然严峻--970万来粤的外省农民工有260万左右的人无明确就业岗位,远超往年同期,同时第一季度用工需求约只有190万人.事实上,金融海啸下制造业的萎缩也冲击着服 ...

  • 包装工程开设院校1
  • 包装工程专业开设院校(排名不分先后) 武汉大学(印刷与包装工程系) 北京林业大学 (材料科学与技术学院) 郑州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浙江理工大学(材料与纺织学院) 上海大学(机电工程与自动化学院) 天津科技大学(包装与印刷工程学院) 天津商业大学(机械工程学院) 江南大学(机械工程学院) 广西 ...

  • 大学生就业信息网
  • 一.大学生就业信息网: 二.相关省(直辖市.自治区)政府网或人事人才网: 三.直接打电话咨询相关省(直辖市.自治区)党委组织部门. 天津022-23326326 全国选调生工作发展及历史 选调生是各省区市党委组织部门有计划地从高等院校选调的品学兼优的应届大学本科及其以上的毕业生的简称,这些毕业生将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