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诗歌更诗意的生命

比诗歌更富诗意的生命

——读《纳兰容若词传》有感

兴国实验小学 五(5)班 洪燕玲

题释:纳兰性德(1655-1685),满洲人,字容若,号楞伽山人,清代最著名词人之一。其诗词“纳兰词”在清代以至整个中国词坛上都享有很高的声誉,在中国文学史上也占有光采夺目的一席。他生活于满汉融合时期,其贵族家庭兴衰具有关联于王朝国事的典型性。虽侍从帝王,却向往经历平淡。特殊的生活环境背景,加之个人的超逸才华,使其诗词创作呈现出独特的个性和鲜明的艺术风格。

轻轻翻开纳兰词,看着三百多首明丽清婉感人肺腑的小令长调,才发现,他渡过了一季比诗歌更诗意的生命,所有人都被甩在了他橹声的后面,以标准的凡夫俗子的姿态张望并艳羡着他。但谁知道,天才的悲情却而羡慕每一个凡夫俗子的幸福,尽管他信手的一阕词就波澜过你我的一个世界,可以催漫天的焰火盛开,可以催漫山的荼蘼谢尽。

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悲风秋画扇。

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人心易变。

骊山语罢清宵半,泪雨霖铃终不怨。

何如薄幸锦衣郎,比翼连枝当日愿。 这首《木兰花令》是所有纳兰词中流传最广泛的一首,“人生只如初见”更是所有 纳兰词中、乃至古往今来的所有诗词中最为流传的一句,只是我们往往会把这首词、这句词从三百多年前的背景中抽离出来,用它来诉说我们自己的情绪,仿佛它一直就属于我们每个人自己的生活背景,属于我们每一个独特的、不为任何所知、也不容任何人窥探的私密空间。“人生若只如初见”又可以表达多少的无奈、感伤、向往。人生在世,多少的美丽与哀愁都将成为过往,然而心灵真的能还原成一张白纸吗?为什么我们柔软的心灵总会留下岁月的沧桑划痕而变的日益坚硬,为什么我们娇嫩的容颜总会记录岁月的痕迹而变得日益苍老,只是因为人生再也不能如初见。

残雪凝辉冷画屏,落梅横笛已三更,更无人处月胧明。

我是人间惆怅客,知君何事泪纵横,断肠声里忆平生。

院子里的残雪映衬的月光,那皎洁的月光似乎被冻结了,折射在画屏上,使得绘有彩画的屏看上去都是冷的。夜已经三更了,是哪里传来了落梅曲的笛声?呜呜咽咽的,如怨如慕、

如泣如诉,惹人断肠。远远寻去,却不见有人的踪影,只有那清冷的月色,朦朦胧胧的,是不是也落泪了?这位“惆怅客”给我们勾勒了一个怎样的画面,直教看到的人都生出丝丝寒意、阵阵哀伤„„

上阕词写景,景中带情,一片清冷的景象跃然纸上。下阕词抒情,劈头便称自己为“惆怅客”,这感情的基调便不言而喻了。“我是人间惆怅客,知君何事泪纵横。”容若是在对谁诉说?是那个不知在哪儿吹出落梅曲的人?是天上凄凄凉凉的月亮?还是自诩为“惆怅客”的自己?不论是谁,此刻他们都是相知的。而且,只有他们才相知。

“泪纵横”,谁的脸上满是泪水?是这位笛声月影中的惆怅客吧?夜深人静时,一切的伪装都卸下了,光鲜亮丽的外壳,灿烂如花的笑靥,此刻也都褪下了,没有了坚硬的防护,你的心可就这样裸露在清冷的月光下,有些苍白,有些孤寂。躲在黑暗的角落里,任眼泪纵横了视线、浸湿了面颊,没有人看多一个惆怅客的心酸。

“断肠神里忆平生”,纳兰容若真的要让人哀伤死了。“惆怅客”还不够,便有“泪纵横”,“泪纵横”仍不足,偏要让人“断肠”。闭上眼睛,仿佛依然能看见,白雪月光,纳兰容若在那片断肠声中,回忆往事,落泪神伤。

如此至情至性之人,试问,你能做到多少?投入多少?真想快快长大,能与容若先生深夜幽会,彼此畅谈,进一步走入他的世界,融入他的感情,品味他的人生,读懂他的一生。

与容若为知己,足以。

比诗歌更富诗意的生命

——读《纳兰容若词传》有感

兴国实验小学 五(5)班 洪燕玲

题释:纳兰性德(1655-1685),满洲人,字容若,号楞伽山人,清代最著名词人之一。其诗词“纳兰词”在清代以至整个中国词坛上都享有很高的声誉,在中国文学史上也占有光采夺目的一席。他生活于满汉融合时期,其贵族家庭兴衰具有关联于王朝国事的典型性。虽侍从帝王,却向往经历平淡。特殊的生活环境背景,加之个人的超逸才华,使其诗词创作呈现出独特的个性和鲜明的艺术风格。

轻轻翻开纳兰词,看着三百多首明丽清婉感人肺腑的小令长调,才发现,他渡过了一季比诗歌更诗意的生命,所有人都被甩在了他橹声的后面,以标准的凡夫俗子的姿态张望并艳羡着他。但谁知道,天才的悲情却而羡慕每一个凡夫俗子的幸福,尽管他信手的一阕词就波澜过你我的一个世界,可以催漫天的焰火盛开,可以催漫山的荼蘼谢尽。

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悲风秋画扇。

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人心易变。

骊山语罢清宵半,泪雨霖铃终不怨。

何如薄幸锦衣郎,比翼连枝当日愿。 这首《木兰花令》是所有纳兰词中流传最广泛的一首,“人生只如初见”更是所有 纳兰词中、乃至古往今来的所有诗词中最为流传的一句,只是我们往往会把这首词、这句词从三百多年前的背景中抽离出来,用它来诉说我们自己的情绪,仿佛它一直就属于我们每个人自己的生活背景,属于我们每一个独特的、不为任何所知、也不容任何人窥探的私密空间。“人生若只如初见”又可以表达多少的无奈、感伤、向往。人生在世,多少的美丽与哀愁都将成为过往,然而心灵真的能还原成一张白纸吗?为什么我们柔软的心灵总会留下岁月的沧桑划痕而变的日益坚硬,为什么我们娇嫩的容颜总会记录岁月的痕迹而变得日益苍老,只是因为人生再也不能如初见。

残雪凝辉冷画屏,落梅横笛已三更,更无人处月胧明。

我是人间惆怅客,知君何事泪纵横,断肠声里忆平生。

院子里的残雪映衬的月光,那皎洁的月光似乎被冻结了,折射在画屏上,使得绘有彩画的屏看上去都是冷的。夜已经三更了,是哪里传来了落梅曲的笛声?呜呜咽咽的,如怨如慕、

如泣如诉,惹人断肠。远远寻去,却不见有人的踪影,只有那清冷的月色,朦朦胧胧的,是不是也落泪了?这位“惆怅客”给我们勾勒了一个怎样的画面,直教看到的人都生出丝丝寒意、阵阵哀伤„„

上阕词写景,景中带情,一片清冷的景象跃然纸上。下阕词抒情,劈头便称自己为“惆怅客”,这感情的基调便不言而喻了。“我是人间惆怅客,知君何事泪纵横。”容若是在对谁诉说?是那个不知在哪儿吹出落梅曲的人?是天上凄凄凉凉的月亮?还是自诩为“惆怅客”的自己?不论是谁,此刻他们都是相知的。而且,只有他们才相知。

“泪纵横”,谁的脸上满是泪水?是这位笛声月影中的惆怅客吧?夜深人静时,一切的伪装都卸下了,光鲜亮丽的外壳,灿烂如花的笑靥,此刻也都褪下了,没有了坚硬的防护,你的心可就这样裸露在清冷的月光下,有些苍白,有些孤寂。躲在黑暗的角落里,任眼泪纵横了视线、浸湿了面颊,没有人看多一个惆怅客的心酸。

“断肠神里忆平生”,纳兰容若真的要让人哀伤死了。“惆怅客”还不够,便有“泪纵横”,“泪纵横”仍不足,偏要让人“断肠”。闭上眼睛,仿佛依然能看见,白雪月光,纳兰容若在那片断肠声中,回忆往事,落泪神伤。

如此至情至性之人,试问,你能做到多少?投入多少?真想快快长大,能与容若先生深夜幽会,彼此畅谈,进一步走入他的世界,融入他的感情,品味他的人生,读懂他的一生。

与容若为知己,足以。


相关内容

  • 诗歌评论之(1-60)
  • 诗歌评论之一  切入无限的真实 诗歌评论之二  点燃苦难,照亮生存 诗歌评论之三  诗人为什么歌唱三月 诗歌评论之四  汉语吴波 诗歌评论之五  守望诗歌高贵的灵魂 诗歌评论之六  散文诗,走上前台诗歌评论之七  诗意地栖居于淮河之南 诗歌评论之八  <行走与领会> 诗歌评论之九  比美 ...

  • YW-14-01-005[现代诗的创作与诵读]
  • 以青春的名义诗意人生,以诗意的人生笔触青春 高一语文 YW-14-01-005 现代诗的创作与诵读学案 编写人:严婷婷 审核人:高一语文组 编写时间:2014-08-22 班级:______________ 组别: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 完成等级: 更正等级: ...

  • 诵经典诗文做儒雅少年
  • 诵经典诗文做儒雅少年(一至三年级)班级姓名 制大信镇大金家小学古诗文是祖国文化宝库中的璀璨明珠,它句式工整,富有韵律,易读易记,琅琅上口,特别适合小学生背诵.小学生诵读古诗文,可以从中认识千百年来中 华民族的文化精英,了解先辈的心境,开阔学生的视野,丰富他们的知识,加强 人文修养,陶冶他们的情操,增 ...

  • 一生诗意千寻瀑--林徽因
  • 一生诗意千寻瀑--林徽因 林徽因的诗婉转如音符.流畅如涓涓的溪流,引人入胜,让我们体会了那瞬间的美,继而产生极大的共鸣. 林徽因在<究竟怎么一回事>一文中说:"写诗,或可说是要抓紧一时闪动的力量,一面跟着潜意识浮沉,摸索自己内心所萦回,所着重的情感--喜悦,哀思,优怨,恋情,或 ...

  • 海子诗歌理想
  • 海子诗歌理想探析 摘要 作为一位在短短五年时间里(1984-1989)就创作出将近三百首高质量的抒情短诗和数万行总名为<太阳:七部书>的"大诗"的诗人来说,海子从一开始就有着不同于同时代诗人的诗歌理念.在后来的写作实践中,更不断超越和发展完善,形成独具一格的诗歌理想. ...

  • 时间之痛:哨兵诗歌写作的地方志
  • 编者按:自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以降,事件.热闹.口水.恶搞等等非诗元素,从没远离过诗坛,但也从未接近过诗歌.无论庸俗的媒体如何火上浇油."预言家"如何宣布诗歌已经死亡,我们欣喜地发现,诗歌这门古老而又新鲜的"语言的炼金术",在一大批沉潜的诗人身上,体现出了前所未有 ...

  • 生命流逝中的诗意感悟
  • "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到哪里去"这个命题可不仅仅是哲学的专利,它也是诗歌的诱因和最恒久的题材.周南.周越的这本诗集,就是对时光流逝和生命存在的诗意探索.诗人忠实于自己个人生命体验,以一颗敏感的诗心对生命流逝中的万象予以审美的观照.情感体验的温暖和意义寻觅的苦涩交织在这些诗中,使 ...

  • 似近似远的舒婷
  • 今天,我在大散文网站,偶然看到了一张舒婷的近照.我的目光久久注视着她,多年前诗歌里的舒婷,我想象或者心里虚拟的舒婷,照片上的舒婷,和我没有远眺过身影也没有近握过手的舒婷,重叠在一起,哪个更真实啊.我还是从她照片里的笑容,读出了女诗人内心的韵致. 如果说,我感到自己离舒婷很近,你信吗?是的,没人信的. ...

  • "庄子与屈原"阅读答案
  • 阅读下面外文字,完成5-7题.(9分.每小题3分) 庄子与屈原,是中国哲学史与文学史上两颗璀璨的巨星.他们同时出现于中国的战国时代,庄骚比翼,哲诗辉映,代表了我们民族在思辨与审美领域中达到的高峰.庄子是一位将认知与审美融为一体的哲人,他的人本体论哲学,让人们追思"有限的个体生命如何去把握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