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舞蹈队训练教案

中学舞蹈队训练教案

第3周 训练目标 训练专题 勾绷脚 训练 课时安排 5

对舞蹈最重要的勾绷脚进行集中、系统练习。

指导思想:让学生明确勾绷脚的含义,以及要领,清楚勾脚与绷脚的区别。 组织形式:集中进行,老师分别指导。

教 法:

一、课堂常规;

二、对学生进行思想动员,强调训练的相关要求;

三、训练内容; (1)提问:学过舞蹈基本功的同学说说什么是勾绷脚,并且示范; (2)老师解释什么是勾绷脚,明确区别勾与绷之间的差别,防止学生 混淆; (3)勾脚训练; (4)绷脚训练;

(5)勾绷脚结合; (6)听音乐做勾绷脚组合。 四、放松总结

第4周 训练目标 训练专题 古典手位训练 课时安排 5

通过古典手位训练,使学生初步了解中国古典舞“圆”的动 作特征和审美感觉。训练过程:

指导思想:通过手随眼动的手位练习,训练学生的协调性。 组织形式:分组进行

教 法:

一、课堂常规

二、训练内容 (1)老师示范完整的手位组合; (2)左、右手

分别从上下左右画弧线; (3)在准确掌握左、右手画弧线的基础上,加上眼睛的练习; (4)头、手、眼睛同时配合; (5)完整的手位组合; (6)听音乐分组练习。

三.放松总结

第 5周 训练目标 训练专题 压腿练习 课时安排 5

通过压腿,训练学生的柔韧度。

训练过程:

指导思想: 进行基本压腿练习,使学生掌握压腿技术,能够更好地提高学生 的整体柔韧性。 动作要领:身体协调统一,动作连贯,腰力的灵活运用。 组织形式:分组进行

教 法:

一、课堂常规

二、训练内容 (1)老师整体示范压腿组合; (2) 理解压腿的含义,区别正、旁、后压腿; (3)学生跟着老师,学习正、旁、后压腿; (4)看视频,并模仿; (5)分组进行。

三、放松总结

第 6周 训练目标 训练专题 下腰练习 课时安排 5 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柔韧性。

训练过程:

指导思想:加强对腰力的控制,进一步提高身体的柔性度。 动作要领: 腰力、腿力、手力相互配合。 组织形式:老师一一辅导练习。 教 法:

一、课堂常规

二、训练内容 (1)了解下腰的基本要领; (2)在老师的支撑帮忙下,进行一一下腰练习,强调腰力、腿力及手力 的相互配合; (3)学生相互帮忙练习; (4)利用把杆自己练习。

三、放松总结

第7周 训练目标 训练专题 踢腿 课时安排 5

提高学生腿以及腰的柔韧性。

指导思想:通过系统的踢腿组合,整体提高身体的柔韧性。 动作要领:头、腰、腿之间的相互配合。 组织形式:集体练习 教 法:

一、课堂常规

二、训练内容 (1)讲解踢腿的要领; (2)双手扶把杆,小八字站立练习; (3)膝盖绷直,头抬起向前平视,练习正踢腿; (4)相同的原理,练习后踢腿,强调踢的时候切记身体前倾; (5)正、后踢腿结合。

三、放松总结

第 8周 训练目标 训练专题 学习蒙古舞蹈基本动作 课时安排 5 掌握基本的蒙古舞蹈动作, 理解蒙古舞蹈动作的要领。

训练过程:

动作要领:身体协调统一,动作连贯,基本掌握蒙古舞蹈动作。 组织形式:集中练习,个别辅导。 教法: (1)手腕动作: 手腕上翻、下压练习; (2)肩部动作: 左右肩分别向前、向后、向上、向下推动; (3)踮脚动作: 左右脚分别向前跨一步并且踮起,踮起时脚步坚定有力; (4)甩肩动作: 在掌握肩部动作的基础上,左右肩快速的分别向前后甩动。 (5)复习放松组合。

第9周 训练目标 训练专题 地面组合 课时安排5

通过地面组合提高学生身体的协调性。

指导思想:加强学生身体的协调性。 动作要领:身体协调统一,动作连贯。 组织形式:集中练习

教法:

一、课堂常规

二、训练内容 (1)欣赏地面组合相关视频; (2)练习“趴青蛙” ,身体趴在地面,双手张开贴住地面,模仿青蛙, 双脚背紧贴; (3) “马踏飞燕”练习,身体趴在地面,双手向后抓住双脚,以腰作为 支点,尽量“飞”得最高;(4)跟着视频,整体练习地面组合动作。

三、放松总结

第10周 训练目标 训练专题 轻松组合 课时安排 5

学生在舞蹈练习中体验放松、愉悦。

指导思想:通过系统的轻松组合,使学生在舞蹈过程中感受愉悦、轻松。 动作要领:身体协调统一,动作连贯,全身心放松。 组织形式:集中练习

教 法:

一、课堂常规

二、训练内容 (1)伸展动作练习; (2)抖动动作练习; (3)扭胯动作练习; (4)跳跃练习; (5)抬腿练习; (6)弯腰动作练习; (7)老师喊拍,学生整体做轻松组合。

三、放松总结

第11周 训练目标 训练专题 视频欣赏 课时安排5

通过对舞蹈视频的欣赏,提高学生对舞蹈的鉴赏能力。

指导思想:欣赏不同情绪的舞蹈视频,培养学生对舞蹈的鉴赏能力。 组织形式:集中训练 教 法: (1)欣赏舞蹈《苗家早晨》 ; (2)欣赏舞蹈《小松林》 ; (3)舞蹈视频欣赏《蹦恰恰》 ; (4)欣赏视频《我是小兵》 ; (5)视频欣赏《妈妈,你在哪儿》 。

第 12 周 训练目标 训练专题 表现力的培养

课时安排5

通过老师示范,视频模仿,培养学生对舞蹈的表现力。

指导思想:培养学生对舞蹈的表现力。 动作要领:针对不同情绪的

音乐以相应的表情、动作表现出来。 组织形式:集中练习 教 法:

(1)请学生分别做出喜、怒、哀、乐、生气的表情; (2)老师示范用舞蹈的方式,用快乐、悲伤、跳跃等的情绪表现; (3)听不同的音乐,让学生找相应的感觉,并用舞蹈动作表示出来; (4)欣赏不同情绪的舞蹈视频,学生模仿; (5)每人准备一个舞蹈动作表现不同的情绪;

第 13 周

训练专题 初步欣赏蒙古舞蹈 课时安排 通过接触、欣赏蒙古舞蹈,感受蒙古民族舞蹈的风格特点。

训练过程:

注意要点:蒙古舞蹈经典的动作。 组织形式:集中欣赏 教法: (1)欣赏蒙古舞蹈视频《我是蒙古人》 ; (2)简单介绍蒙古舞蹈; (3)学生说说蒙古音乐的感觉; (4)分段剖析蒙古舞蹈的风格特点,老师示范; (5)跟着视频,尝试模仿舞蹈动作。

蒙古舞蹈表现力的培养

第 14 周 训练专题 课时安排 5

训练目标:在基本掌握蒙古舞蹈动作的基础上, 进一步培养学生对 蒙古舞蹈的表现力。

训练过程:

动作要领:身体协调统一,动作连贯,感受蒙古舞蹈特色并模仿表现。 组织形式:集中练习 教法: (1)复习上一周所学习的蒙古舞蹈动作: 手腕、肩部、甩肩、踮脚舞蹈动作。 (2)老师示范动作,学生模仿,注意强调每个动作的要领和表情,刚柔 并济; (3)分别辅导; (4)分组检查; (5)放松组合。

第 15 周 训练专题《梦中的额吉》

课时安排5

训练目标:

初步感受《梦中的额吉》 ,了解音乐背后的故事,为舞 蹈的学习做铺垫。

训练过程:组织形式:集体欣赏 教法: (1)基本功训练: 手位、地面、下腰动作练习。 (2)仔细聆听歌曲《梦中的额吉》 ; (3)学生说说对这首歌曲的感受,并为这首歌曲编故事,充分发挥学生 的想象力; (4)老师讲解这首歌曲背后的故事,使学生对歌曲有更深的理解; (5)再次聆听歌曲,说说这一次的感觉;

第 16周 训练专题 《梦中的额吉》

课时安排5

训练目标:初步学习《梦中的额吉》舞蹈动作。

训练过程:

组织形式:集中练习 教法: (1)基本功训练: 复习勾绷脚、压腿、踢腿 (2)歌曲《梦中的额吉》前三分之一舞蹈动作学习: 围成小圈,头微低,左脚向后踮起,右脚支撑身体,两手轻轻贴在 大腿两侧; 两手托起,碎步向后退,变换成大圆形; 左腿向下弯曲,后退向左腿够,同时贴着地面向左张开,右手从眼 前位置滑过,同样的动作,相反方向再做一次; 两手交叉,左腿在后,右腿在前,同时向下蹲,然后两手交叉不变, 缓缓站起; 左右手背横着面向自己,放于胸前位置,分别一前一后推动。 (3)整体复习。

第 17 周《梦中的额吉》 训练专题学习《梦中的额吉》舞蹈动作

课时安排5

组织形式:集中练习

教法: (1)基本功训练: 勾绷脚、古典手位、压腿、踢腿、地面组合整体复习。 (2)歌曲《梦中的额吉》前三分之二舞蹈动作学习:

头部向后仰,左右手一前一后推动,放于胸前,同时下腰至三分之 一的位置; 变换队形,成半个椭圆; 领舞学生快速转圈,其他学生按顺序抬手,同时碎步走,变换两个 数列队形,然后坐在

地面,双脚在前,缓慢抱住双脚; 缓缓起立,两手手背朝上,平行抬起,左右脚分别挪动; 两手位置保持不变,大幅度由上向下甩动; 两手四指并拢,垂直向下,同时向前推动, 两脚分别向前跨一步; 甩肩部动作; 左右分别开胯部,坚定有力,两手并拢,手心由朝上转而朝下; 按顺序分别踮起,继而走位;

(3)整体复习。

第 18 周《梦中的额吉》 训练专题学习《梦中的额吉》舞蹈动作。 课时安排:5

组织形式:集中练习 教法: (1)基本功训练: 勾绷脚、古典手位、压腿、踢腿、地面组合整体复习。 (2)歌曲《梦中的额吉》剩余舞蹈动作学习: 分成两组,分别从左、右进入舞台中心,以左右腿交叉向左、右方 向走位; 左脚向左后方向贴着地面滑步,右手在前,左手在后分别画圈抱住 自己,相同的动作,相反的方向再做一次; 两手四指并拢,垂直向下,同时向前推动, 两脚分别向前跨一步;

肩部动作,左右肩分别向前、后推动,手指四指并拢,利用手腕的 力度向上翻,向下压,压的同时右脚向前踮起,随后滑向左腿后面; 右手手心贴住左手手背, 放在额头前, 缓缓蹲下, 直至手贴住地面; (3)整体复习。

第 19 周 训练专题 复习 《梦中的额吉》 课时安排5

通过整体复习, 强化学生对舞蹈 《梦中的额吉》 的掌握。 训练过程:

组织形式:集体复习 分别检查 细节辅导 教法: (1)基本功训练: 勾绷脚、古典手位、压腿、踢腿、地面组合整体复习。 (2)整体复习舞蹈《梦中的额吉》 ; (3)分别检查; (4)针对每一个舞蹈动作进行细节方面的指导; (5)老师整体示范,学生模仿,注意带上感情模仿; (6)听音乐《梦中的额吉》 ,整体复习一遍。 (7)轻松组合

中学舞蹈队训练教案

第3周 训练目标 训练专题 勾绷脚 训练 课时安排 5

对舞蹈最重要的勾绷脚进行集中、系统练习。

指导思想:让学生明确勾绷脚的含义,以及要领,清楚勾脚与绷脚的区别。 组织形式:集中进行,老师分别指导。

教 法:

一、课堂常规;

二、对学生进行思想动员,强调训练的相关要求;

三、训练内容; (1)提问:学过舞蹈基本功的同学说说什么是勾绷脚,并且示范; (2)老师解释什么是勾绷脚,明确区别勾与绷之间的差别,防止学生 混淆; (3)勾脚训练; (4)绷脚训练;

(5)勾绷脚结合; (6)听音乐做勾绷脚组合。 四、放松总结

第4周 训练目标 训练专题 古典手位训练 课时安排 5

通过古典手位训练,使学生初步了解中国古典舞“圆”的动 作特征和审美感觉。训练过程:

指导思想:通过手随眼动的手位练习,训练学生的协调性。 组织形式:分组进行

教 法:

一、课堂常规

二、训练内容 (1)老师示范完整的手位组合; (2)左、右手

分别从上下左右画弧线; (3)在准确掌握左、右手画弧线的基础上,加上眼睛的练习; (4)头、手、眼睛同时配合; (5)完整的手位组合; (6)听音乐分组练习。

三.放松总结

第 5周 训练目标 训练专题 压腿练习 课时安排 5

通过压腿,训练学生的柔韧度。

训练过程:

指导思想: 进行基本压腿练习,使学生掌握压腿技术,能够更好地提高学生 的整体柔韧性。 动作要领:身体协调统一,动作连贯,腰力的灵活运用。 组织形式:分组进行

教 法:

一、课堂常规

二、训练内容 (1)老师整体示范压腿组合; (2) 理解压腿的含义,区别正、旁、后压腿; (3)学生跟着老师,学习正、旁、后压腿; (4)看视频,并模仿; (5)分组进行。

三、放松总结

第 6周 训练目标 训练专题 下腰练习 课时安排 5 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柔韧性。

训练过程:

指导思想:加强对腰力的控制,进一步提高身体的柔性度。 动作要领: 腰力、腿力、手力相互配合。 组织形式:老师一一辅导练习。 教 法:

一、课堂常规

二、训练内容 (1)了解下腰的基本要领; (2)在老师的支撑帮忙下,进行一一下腰练习,强调腰力、腿力及手力 的相互配合; (3)学生相互帮忙练习; (4)利用把杆自己练习。

三、放松总结

第7周 训练目标 训练专题 踢腿 课时安排 5

提高学生腿以及腰的柔韧性。

指导思想:通过系统的踢腿组合,整体提高身体的柔韧性。 动作要领:头、腰、腿之间的相互配合。 组织形式:集体练习 教 法:

一、课堂常规

二、训练内容 (1)讲解踢腿的要领; (2)双手扶把杆,小八字站立练习; (3)膝盖绷直,头抬起向前平视,练习正踢腿; (4)相同的原理,练习后踢腿,强调踢的时候切记身体前倾; (5)正、后踢腿结合。

三、放松总结

第 8周 训练目标 训练专题 学习蒙古舞蹈基本动作 课时安排 5 掌握基本的蒙古舞蹈动作, 理解蒙古舞蹈动作的要领。

训练过程:

动作要领:身体协调统一,动作连贯,基本掌握蒙古舞蹈动作。 组织形式:集中练习,个别辅导。 教法: (1)手腕动作: 手腕上翻、下压练习; (2)肩部动作: 左右肩分别向前、向后、向上、向下推动; (3)踮脚动作: 左右脚分别向前跨一步并且踮起,踮起时脚步坚定有力; (4)甩肩动作: 在掌握肩部动作的基础上,左右肩快速的分别向前后甩动。 (5)复习放松组合。

第9周 训练目标 训练专题 地面组合 课时安排5

通过地面组合提高学生身体的协调性。

指导思想:加强学生身体的协调性。 动作要领:身体协调统一,动作连贯。 组织形式:集中练习

教法:

一、课堂常规

二、训练内容 (1)欣赏地面组合相关视频; (2)练习“趴青蛙” ,身体趴在地面,双手张开贴住地面,模仿青蛙, 双脚背紧贴; (3) “马踏飞燕”练习,身体趴在地面,双手向后抓住双脚,以腰作为 支点,尽量“飞”得最高;(4)跟着视频,整体练习地面组合动作。

三、放松总结

第10周 训练目标 训练专题 轻松组合 课时安排 5

学生在舞蹈练习中体验放松、愉悦。

指导思想:通过系统的轻松组合,使学生在舞蹈过程中感受愉悦、轻松。 动作要领:身体协调统一,动作连贯,全身心放松。 组织形式:集中练习

教 法:

一、课堂常规

二、训练内容 (1)伸展动作练习; (2)抖动动作练习; (3)扭胯动作练习; (4)跳跃练习; (5)抬腿练习; (6)弯腰动作练习; (7)老师喊拍,学生整体做轻松组合。

三、放松总结

第11周 训练目标 训练专题 视频欣赏 课时安排5

通过对舞蹈视频的欣赏,提高学生对舞蹈的鉴赏能力。

指导思想:欣赏不同情绪的舞蹈视频,培养学生对舞蹈的鉴赏能力。 组织形式:集中训练 教 法: (1)欣赏舞蹈《苗家早晨》 ; (2)欣赏舞蹈《小松林》 ; (3)舞蹈视频欣赏《蹦恰恰》 ; (4)欣赏视频《我是小兵》 ; (5)视频欣赏《妈妈,你在哪儿》 。

第 12 周 训练目标 训练专题 表现力的培养

课时安排5

通过老师示范,视频模仿,培养学生对舞蹈的表现力。

指导思想:培养学生对舞蹈的表现力。 动作要领:针对不同情绪的

音乐以相应的表情、动作表现出来。 组织形式:集中练习 教 法:

(1)请学生分别做出喜、怒、哀、乐、生气的表情; (2)老师示范用舞蹈的方式,用快乐、悲伤、跳跃等的情绪表现; (3)听不同的音乐,让学生找相应的感觉,并用舞蹈动作表示出来; (4)欣赏不同情绪的舞蹈视频,学生模仿; (5)每人准备一个舞蹈动作表现不同的情绪;

第 13 周

训练专题 初步欣赏蒙古舞蹈 课时安排 通过接触、欣赏蒙古舞蹈,感受蒙古民族舞蹈的风格特点。

训练过程:

注意要点:蒙古舞蹈经典的动作。 组织形式:集中欣赏 教法: (1)欣赏蒙古舞蹈视频《我是蒙古人》 ; (2)简单介绍蒙古舞蹈; (3)学生说说蒙古音乐的感觉; (4)分段剖析蒙古舞蹈的风格特点,老师示范; (5)跟着视频,尝试模仿舞蹈动作。

蒙古舞蹈表现力的培养

第 14 周 训练专题 课时安排 5

训练目标:在基本掌握蒙古舞蹈动作的基础上, 进一步培养学生对 蒙古舞蹈的表现力。

训练过程:

动作要领:身体协调统一,动作连贯,感受蒙古舞蹈特色并模仿表现。 组织形式:集中练习 教法: (1)复习上一周所学习的蒙古舞蹈动作: 手腕、肩部、甩肩、踮脚舞蹈动作。 (2)老师示范动作,学生模仿,注意强调每个动作的要领和表情,刚柔 并济; (3)分别辅导; (4)分组检查; (5)放松组合。

第 15 周 训练专题《梦中的额吉》

课时安排5

训练目标:

初步感受《梦中的额吉》 ,了解音乐背后的故事,为舞 蹈的学习做铺垫。

训练过程:组织形式:集体欣赏 教法: (1)基本功训练: 手位、地面、下腰动作练习。 (2)仔细聆听歌曲《梦中的额吉》 ; (3)学生说说对这首歌曲的感受,并为这首歌曲编故事,充分发挥学生 的想象力; (4)老师讲解这首歌曲背后的故事,使学生对歌曲有更深的理解; (5)再次聆听歌曲,说说这一次的感觉;

第 16周 训练专题 《梦中的额吉》

课时安排5

训练目标:初步学习《梦中的额吉》舞蹈动作。

训练过程:

组织形式:集中练习 教法: (1)基本功训练: 复习勾绷脚、压腿、踢腿 (2)歌曲《梦中的额吉》前三分之一舞蹈动作学习: 围成小圈,头微低,左脚向后踮起,右脚支撑身体,两手轻轻贴在 大腿两侧; 两手托起,碎步向后退,变换成大圆形; 左腿向下弯曲,后退向左腿够,同时贴着地面向左张开,右手从眼 前位置滑过,同样的动作,相反方向再做一次; 两手交叉,左腿在后,右腿在前,同时向下蹲,然后两手交叉不变, 缓缓站起; 左右手背横着面向自己,放于胸前位置,分别一前一后推动。 (3)整体复习。

第 17 周《梦中的额吉》 训练专题学习《梦中的额吉》舞蹈动作

课时安排5

组织形式:集中练习

教法: (1)基本功训练: 勾绷脚、古典手位、压腿、踢腿、地面组合整体复习。 (2)歌曲《梦中的额吉》前三分之二舞蹈动作学习:

头部向后仰,左右手一前一后推动,放于胸前,同时下腰至三分之 一的位置; 变换队形,成半个椭圆; 领舞学生快速转圈,其他学生按顺序抬手,同时碎步走,变换两个 数列队形,然后坐在

地面,双脚在前,缓慢抱住双脚; 缓缓起立,两手手背朝上,平行抬起,左右脚分别挪动; 两手位置保持不变,大幅度由上向下甩动; 两手四指并拢,垂直向下,同时向前推动, 两脚分别向前跨一步; 甩肩部动作; 左右分别开胯部,坚定有力,两手并拢,手心由朝上转而朝下; 按顺序分别踮起,继而走位;

(3)整体复习。

第 18 周《梦中的额吉》 训练专题学习《梦中的额吉》舞蹈动作。 课时安排:5

组织形式:集中练习 教法: (1)基本功训练: 勾绷脚、古典手位、压腿、踢腿、地面组合整体复习。 (2)歌曲《梦中的额吉》剩余舞蹈动作学习: 分成两组,分别从左、右进入舞台中心,以左右腿交叉向左、右方 向走位; 左脚向左后方向贴着地面滑步,右手在前,左手在后分别画圈抱住 自己,相同的动作,相反的方向再做一次; 两手四指并拢,垂直向下,同时向前推动, 两脚分别向前跨一步;

肩部动作,左右肩分别向前、后推动,手指四指并拢,利用手腕的 力度向上翻,向下压,压的同时右脚向前踮起,随后滑向左腿后面; 右手手心贴住左手手背, 放在额头前, 缓缓蹲下, 直至手贴住地面; (3)整体复习。

第 19 周 训练专题 复习 《梦中的额吉》 课时安排5

通过整体复习, 强化学生对舞蹈 《梦中的额吉》 的掌握。 训练过程:

组织形式:集体复习 分别检查 细节辅导 教法: (1)基本功训练: 勾绷脚、古典手位、压腿、踢腿、地面组合整体复习。 (2)整体复习舞蹈《梦中的额吉》 ; (3)分别检查; (4)针对每一个舞蹈动作进行细节方面的指导; (5)老师整体示范,学生模仿,注意带上感情模仿; (6)听音乐《梦中的额吉》 ,整体复习一遍。 (7)轻松组合


相关内容

  • 三年级舞蹈教案
  • 三年级舞蹈教案 授课单位:龙湾屯中心小学 授课教师:解建影 第一课 舞蹈基本动作练习 & 儿童舞蹈赏析 一 课程分析: 舞蹈地方课程的开设,是为了让孩子感受到舞蹈文化的熏陶,提升学生的审美感知能力,健全体魄,完善心智,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活动中,满足孩子自我表现的需要,树立孩子自信心. ...

  • 小学舞蹈课教案
  • 小学舞蹈课堂 形体训练实施计划 每个人的身体都或多或少有不匀称性.不对称性及不协调性,而为了纠正这些先天的缺陷,只有通过后天的形体训练来弥补.由于形体健美练习的多样性,决定它对身体影响的全面性.可以改变和调整原始姿态,培养小学生美的意识.形体实验是为了改变和调整身体的原始姿态,培养小学生美的意识为目 ...

  • 个人德能勤绩四方面述职
  • 述职报告 本学期在工作上我兢兢业业,努力加强自身政治学习,也努力上好每一堂课,不断寻求更好的教育方法,努力去做一个深受学生尊重和信赖的老师.同时也积极接受学校的任务安排,并积极各项活动.我本着对职业负责.对专业负责.对学生负责的原则,努力地工作着.现将一学期的情况汇报如下: 一.德 要想成为一名合格 ...

  • 中学教师岗位职责
  • 中学教师岗位职责 一.总则: 教学是学校的中心工作,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建设人才是教学工作的根本任务.因此,每个教师要切实做到: 1.教书育人,因材施教,讲究实效. 2.狠抓"双基",培养能力,提高教学质量. 3.努力学习业务理论,积极参加教研活动. 二.细则: (一)制定学 ...

  • [中国古典舞基本功]教案
  • 一.指导思想: 舞蹈是以经过提炼,组织和艺术加工的人体动作为主要表现手段,表达人们的思想感情,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艺术形式.舞蹈的基本要素是动作的姿态.节奏和表情.舞蹈作为教育的内容和手段,不仅可以培养教育对象具有健美的身体姿态,培养动作的协调性.节奏感,而且可以抒发和表达感情,加强相互交往,美化生活 ...

  • 小学舞蹈教学工作总结
  • 篇一:小学舞蹈教师工作总结 小学舞蹈教师工作总结 李群兰 两个月的磨刀练阵,按理说,自己到底是宝刀还是锈铁应该可以从这些日子的点滴表现中露出应有的光泽了,然而直至目前,我却对自己这些许的光泽没有信心,因为我欠缺的东西还很多,要学习的东西还有很多.在此,我将工作上最大的不足总结 (一)办公方面: 1. ...

  • 艺术工作计划
  • . 2009-2010学年第一学期松陵高级中学 艺术教育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 本学期,要求艺术教师在熟悉教材的情况下,制定切实可行的教学计划,由学校教导处及时查阅,反馈信息,使其更具可行性.在此基础上,严格要求教师认真备好每一堂课,加组相互听课的力度,正常开展每周一次的教研活动,夯实艺术教师的教 ...

  • 舞蹈基本功训练教案
  • 高中舞蹈教学课教案 课题:基本功的训练 教学目标: 1. 2. 3. 4. 了解自己的身体构造: 了解自身学习舞蹈的条件: 教会学生练习舞蹈软开的方式方法: 训练学生的接受能力,身体协调性. 教学重点.难点 要注意教学方法,避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拉伤韧带,还要教会学生用正确的方法练习,错误的方法会让训 ...

  • 少儿舞蹈基本功训练教案
  • 少儿舞蹈基本功训练教案:少儿舞蹈基本功教学步骤. 压腿是舞蹈基础训练中最为基本的训练内容,分别为压前.旁.后腿.压腿的练习有助于打开学生腿部关节的韧带- 少儿舞蹈基本功训练教案: 一 压腿 这是舞蹈基础训练中最为基本的训练内容,分别为压前.旁.后腿.压腿的练习有助于打开学生腿部关节的韧带.压腿时要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