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美术教学方法的有效性研究

小学美术课堂教学方法策略研究

论文类别:学科教学类 学段:小学 学科:美术

摘要:在“面向全体学生,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新理念的指导下,美术教育教学的内容已经从注重技法训练转变为培养学生健全良好的艺术素质,美术教育教学的方法也从注重模仿能力训练转变为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及创造性思维,评价学生的绘画亦从注重结果转变为注重过程。本文着重从以下四个方面来阐述小学美术课堂的教学方法:

一、营造美术学习氛围,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二、创设开放式课堂,指导学生进行创造性学习。三、采用多元化教学方法,提高课堂的有效性。四、注重课内外的延伸、拓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关键词:小学美术;教学方法;策略

美术以视觉形象承载和表达人的思想观念、情感态度和审美趣味,丰富人类的精神和物质世界。美术课是小学生全面发展素质教育所设置的课程体系的一个重要部分。美术教学就是培养学生审美能力、促进学生智力发展和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要手段。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通过教学实践,我们充分认识到优化教学过程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一堂成功的课,不仅在于教师对课程标准的深入研究,对教学内容改善,更重要的是教师对课程教学方法形式的“把握”。为此,本人在美术课堂教学中对教学方法进行了有效的尝试。

一、营造美术学习氛围,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学生生来就是求异,喜欢创造的。教育学告诉我们,创造能力的培养与个性密切相关,长期服从的人根本不会有创造性,只有“奴性”。因此,创新活动是在宽松,无拘无束中进行的,让学生敢说、敢做。教师的宽容、期待、激励是孩子们创新至关重要的诱发因素。教学中要打破教师教什么,学生练什么的陈旧模式。根据教学目的,师生共同商量教学手段、方法,以达到全体参与,共同提高。例如:在上《泡泡飞呀飞》一课时,可以让学生亲自动手用洗衣液、洁洁灵等材料做吹泡泡的原液,学生们很快融入了课堂情境中,把一堂以往只是画画的课变得有动手、有动脑、有游戏、有绘画。学生更乐于接受新知,寓教于乐,这种教

育形式学生非常喜欢。把愉快教育融入惯穿课堂,学生学有兴趣,在一种轻松乐学的气氛下学习知识会掌握的格外牢固。让孩子们在轻松愉快,身心愉悦中学习,发挥创造力。愉快并不是美育教育的目的,目的是培养其创作能力,绘画表现力,审美能力等等方面,最终是为了培养人。

二、创设开放式课堂,指导学生进行创造性学习

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学生的行为往往受到严格的限制,在教学的时间里,学生要尽量保持安静,向老师发问和互相讨论的时间很少。对学生某些独特的见解教师往往以教材作为评价的标准。这种常规的严格遵守使学生丧失了表现自己的机会,抑制了他们内心的一种创造原动力,整个气氛就会在一问一答的沉闷、呆板中结束。反过来,如果任课教师能够改变自己的权威地位,鼓励学生提问,加强小组合作、师生交流等方式,不断激发学生的活力,引导学生的理解、认知、探索、发现、想象和表现,给学生留有积极思维的空间和时间,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思考的独立性,可以使课堂教学焕发出勃勃生机。

三、采用多元化教学方法,提高课堂的有效性

兴趣是求知的内在动力。激发起学生的兴趣, 学习就会积极主动, 学得轻松而有成效。但是学习兴趣不是天生的, 主要在于教师如何引导学生, 充分调动学生对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进而能创造性地学, 最终达到优化课堂教学和提高教学效率的目的。 (一) 课堂教学中实施愉快教学

1、导入方法新鲜多变。 可以让学生在浓厚的猜谜之中,自然导入新课,又加深学生对所画物体的印象,将收到课伊始趣亦生的效果,还可以对范画或临摹对象进行欣赏、评价、使学生充分感知作品的构图、造型,产生美的向住,激发强烈的作画欲望,,,在此基础上导入新课,水到渠成,同时、还可以巧设悬念激发兴趣、导入新课,而兴趣被激发所要达到的效果是“似难而易”,可谓出乎意料之外,合乎情理之中。最后,使学生感到:“噢,我也会”的心灵感应。

2、示范指导力求浅显易懂。 美术课的示范是指导学生学习,帮助学生理解描绘对象,掌握作业要领的重要手段。示范引路要事半功倍,其方法很多,如播放些动画片,这多适应于低年级学习。某些技法难以掌握的中国画,教师则可

以一边讲解、一边做技法动作的示范, 一边让学生在自备画纸上学着画。这样学生自练就不难了。

3、媒体语言形象具体。 媒体语言指的是教学中常用的图片,实物、模型、音响、幻灯、语言描述等一些“辅助工具”。教学中媒体的使用,能使绘画内容变笼统为具体,变抽象为形象,变模糊为清晰,变难为易。如透视规律是比较抽象和复杂的,仅靠语言的描述很难理解,利用演变教具不仅让学生发现规律,理解规律,而且使美术课摆脱了理论知识教学中的枯燥说教。学生在心情愉快中积极思维,进入其境,接受美的教育。

4. 习作评价进课堂且“宽”一点。 分数是无声的语言表达、给学生一个较高的分数、或写一、二句简单评语:“真棒!”“构图准确!”、“大有进步!”诸如此类,都能使学生增加绘画的信心和热情,培养了学习兴趣,激发绘画欲望,为下一次作业奠定良好的心理基础。

(二) 鼓励教学方法贯穿教学的全过程

1、巧设课堂游戏, 激发学习兴趣。游戏是儿童喜欢的活动, 游戏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满足他们爱玩、好动的心理需求, 进而使课堂上妙趣横生, 生机勃勃。例如在课堂中,将呆板开场白辅以精心的导入设计,以情境、谜语、音乐等游戏手法引入主题。将枯燥的理论知识演化成一个个生动的小故事。将耗时的作业编排为合作完成作品,竞赛等形式,大大地提高学生的积极性。这正如苏霍姆林斯基说:“不要使掌握知识的过程让学生们感到厌烦, 不要把他们引入一种疲劳和对一切漠不关心的状态,而要使他们的整个身心都充满欢乐。”

2、展现审美个性,培养审美意识。在教学中,不能事先就给某一审美材料规定一个统一的评价标准,而是充分地发挥学生的审美感受,鼓励学生用自己独特的视觉感受看艺术作品,使学生的情感与对象产生共鸣,审美的想象力自然会得到自由的发展。如:在欣赏梵高的《向日葵》时,我仅仅介绍了作品的时代背景和作者的情况,便让学生看画,自己感受一下作品的气氛,并要求学生看画的同时思考下面的问题:画的是什么?怎么画?色彩、用笔有什么特色?哪个地方给

你感触最深?然后,鼓励每个同学都说出自己的看法:有的看到的是单纯而明快的色彩;有的感受到的是强烈的色彩和扭曲的笔触形成的视觉冲击力;有的领略到的是一种震撼人心的激情;有的则从作品中体会到生命被压抑而发出的呐喊;有的则感到每朵花就象一团火焰,这是爱的最强光。可见,展现学生的审美个性,可以启发同学们对审美意境理解的多元性、复杂性和深远性,从而提高学生的审美意识。

3、突出艺术表现,激发艺术创造。教学中,我十分注意给学生提供一个展现艺术才华的空间,以提高学生的艺术创造力。在教学中我从来不随意扼杀学生作品里所体现的与众不同的东西,因为美术不同于某道数学题只能有一个答案,美术作品的美具有多样性,需要从不同的视觉角度去欣赏和评判,否则条条框框太多会限制学生的创作思路,使学生的作品显得千篇一律,缺乏个性与活力。所以,不管学生的作品显得夸张还是平淡,细腻还是粗犷,热情还是宁静,奔放还是含蓄,它都是有其内在的含义,是学生思维创造性的结晶,学生心灵的反映。作业评价时我注意多讲优点,多肯定学生具创造性的一面,激发学生创造、表现美的欲望,这样做,同学们自然会变得更大胆、更充分、更主动地用自己的绘画语言与外界交流,这样才会给学生的艺术表现提供一个有利的条件。因此,教师不仅是“传道、授业、解惑”,而且还要以一份真诚的心与学生交流思想、交流意见。让同学们的艺术表现热情培养起来,并留一个空间,让学生的艺术个性表现出来。

4、鼓励自我体验, 激发参与意识。 课程改革的显著特点是以“探索和尝试”为核心设计教学环节,让学生真正在“做做、学学、玩玩”中体验“学”的乐趣、体验“玩”的艺术。在美术工艺课里,我从来不要求学生依照范画样本制作,用什么形式,先做什么?再做什么?怎样粘贴?不作统一规定,而是让学生自己对材料进行反复触摸、把玩、琢磨、探索,要求学生从不同角度进行试验,让学生自己去发现和理解:步骤不但可以是这样的,还可以是那样的;不但可以采用这种方法,还可以采用那种方法。注意鼓励学生亲自动手,从初次作画的失败到反复尝试练习后掌握技能,在体验中去感受到成功的喜悦,从而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

5、倡导大胆交流,培养语言表达能力。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几十年前就提出“要解放学生的嘴,使他能谈”的观点,至今仍然具有它的现实意义。首先,学生喜欢说,让学生说能激发学习兴趣;其次,让学生说能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交际能力,在解决一节课重点、难点时,可常用这种形式。让学生在参与中感受知识的形成,促进学生主动发展,这足以证明讨论式教学可以提高学生树立学好美术的信心,在说中能体验成功的快乐,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交际能力也会进一步得到提高。

四、注重课内外的延伸、拓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美术课程是人文课程,这就要求学生不仅要从美术本体来理解美术,而且应该通过美术理解更为广阔的世界,理解美术作品中所蕴涵的丰富的人文精神。只有将美术作品与广泛的文化情景联系在一起,才能拓展学生的人文视野,升华对美的认识与理解。如在教学《花的世界》一课时,我们可以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围绕“花”这一主题,设计美术与语文学科的联系,探索关于花的故事和赞美花的诗歌,进行以花为主题的童话剧表演;又加强与自然学科的联系,掌握各种花的名称、花期、特点等知识。这样以丰富、多样开放、综合的内容和活动方式,引导学生感受、思考、讨论、探究、合作、创作、展示、表演、发表等,可以培养了学生的综合能力。

总之,要想让学生在美术课中兴致勃勃地主动学习,就需要每一位教育工作者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不断总结经验,不断反思新问题。只有这样,才能提高美术课堂教学的艺术,取得更好的教学成果。

参考文献:

[1]蒲蕊. 教育学原理. 武汉大学出版社,2010.

[2]肖川. 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 湖北教育出版社,2011.

[3]禹明. 中小学美术教学设计案例精选. 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

小学美术课堂教学方法策略研究

论文类别:学科教学类 学段:小学 学科:美术

摘要:在“面向全体学生,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新理念的指导下,美术教育教学的内容已经从注重技法训练转变为培养学生健全良好的艺术素质,美术教育教学的方法也从注重模仿能力训练转变为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及创造性思维,评价学生的绘画亦从注重结果转变为注重过程。本文着重从以下四个方面来阐述小学美术课堂的教学方法:

一、营造美术学习氛围,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二、创设开放式课堂,指导学生进行创造性学习。三、采用多元化教学方法,提高课堂的有效性。四、注重课内外的延伸、拓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关键词:小学美术;教学方法;策略

美术以视觉形象承载和表达人的思想观念、情感态度和审美趣味,丰富人类的精神和物质世界。美术课是小学生全面发展素质教育所设置的课程体系的一个重要部分。美术教学就是培养学生审美能力、促进学生智力发展和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要手段。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通过教学实践,我们充分认识到优化教学过程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一堂成功的课,不仅在于教师对课程标准的深入研究,对教学内容改善,更重要的是教师对课程教学方法形式的“把握”。为此,本人在美术课堂教学中对教学方法进行了有效的尝试。

一、营造美术学习氛围,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学生生来就是求异,喜欢创造的。教育学告诉我们,创造能力的培养与个性密切相关,长期服从的人根本不会有创造性,只有“奴性”。因此,创新活动是在宽松,无拘无束中进行的,让学生敢说、敢做。教师的宽容、期待、激励是孩子们创新至关重要的诱发因素。教学中要打破教师教什么,学生练什么的陈旧模式。根据教学目的,师生共同商量教学手段、方法,以达到全体参与,共同提高。例如:在上《泡泡飞呀飞》一课时,可以让学生亲自动手用洗衣液、洁洁灵等材料做吹泡泡的原液,学生们很快融入了课堂情境中,把一堂以往只是画画的课变得有动手、有动脑、有游戏、有绘画。学生更乐于接受新知,寓教于乐,这种教

育形式学生非常喜欢。把愉快教育融入惯穿课堂,学生学有兴趣,在一种轻松乐学的气氛下学习知识会掌握的格外牢固。让孩子们在轻松愉快,身心愉悦中学习,发挥创造力。愉快并不是美育教育的目的,目的是培养其创作能力,绘画表现力,审美能力等等方面,最终是为了培养人。

二、创设开放式课堂,指导学生进行创造性学习

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学生的行为往往受到严格的限制,在教学的时间里,学生要尽量保持安静,向老师发问和互相讨论的时间很少。对学生某些独特的见解教师往往以教材作为评价的标准。这种常规的严格遵守使学生丧失了表现自己的机会,抑制了他们内心的一种创造原动力,整个气氛就会在一问一答的沉闷、呆板中结束。反过来,如果任课教师能够改变自己的权威地位,鼓励学生提问,加强小组合作、师生交流等方式,不断激发学生的活力,引导学生的理解、认知、探索、发现、想象和表现,给学生留有积极思维的空间和时间,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思考的独立性,可以使课堂教学焕发出勃勃生机。

三、采用多元化教学方法,提高课堂的有效性

兴趣是求知的内在动力。激发起学生的兴趣, 学习就会积极主动, 学得轻松而有成效。但是学习兴趣不是天生的, 主要在于教师如何引导学生, 充分调动学生对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进而能创造性地学, 最终达到优化课堂教学和提高教学效率的目的。 (一) 课堂教学中实施愉快教学

1、导入方法新鲜多变。 可以让学生在浓厚的猜谜之中,自然导入新课,又加深学生对所画物体的印象,将收到课伊始趣亦生的效果,还可以对范画或临摹对象进行欣赏、评价、使学生充分感知作品的构图、造型,产生美的向住,激发强烈的作画欲望,,,在此基础上导入新课,水到渠成,同时、还可以巧设悬念激发兴趣、导入新课,而兴趣被激发所要达到的效果是“似难而易”,可谓出乎意料之外,合乎情理之中。最后,使学生感到:“噢,我也会”的心灵感应。

2、示范指导力求浅显易懂。 美术课的示范是指导学生学习,帮助学生理解描绘对象,掌握作业要领的重要手段。示范引路要事半功倍,其方法很多,如播放些动画片,这多适应于低年级学习。某些技法难以掌握的中国画,教师则可

以一边讲解、一边做技法动作的示范, 一边让学生在自备画纸上学着画。这样学生自练就不难了。

3、媒体语言形象具体。 媒体语言指的是教学中常用的图片,实物、模型、音响、幻灯、语言描述等一些“辅助工具”。教学中媒体的使用,能使绘画内容变笼统为具体,变抽象为形象,变模糊为清晰,变难为易。如透视规律是比较抽象和复杂的,仅靠语言的描述很难理解,利用演变教具不仅让学生发现规律,理解规律,而且使美术课摆脱了理论知识教学中的枯燥说教。学生在心情愉快中积极思维,进入其境,接受美的教育。

4. 习作评价进课堂且“宽”一点。 分数是无声的语言表达、给学生一个较高的分数、或写一、二句简单评语:“真棒!”“构图准确!”、“大有进步!”诸如此类,都能使学生增加绘画的信心和热情,培养了学习兴趣,激发绘画欲望,为下一次作业奠定良好的心理基础。

(二) 鼓励教学方法贯穿教学的全过程

1、巧设课堂游戏, 激发学习兴趣。游戏是儿童喜欢的活动, 游戏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满足他们爱玩、好动的心理需求, 进而使课堂上妙趣横生, 生机勃勃。例如在课堂中,将呆板开场白辅以精心的导入设计,以情境、谜语、音乐等游戏手法引入主题。将枯燥的理论知识演化成一个个生动的小故事。将耗时的作业编排为合作完成作品,竞赛等形式,大大地提高学生的积极性。这正如苏霍姆林斯基说:“不要使掌握知识的过程让学生们感到厌烦, 不要把他们引入一种疲劳和对一切漠不关心的状态,而要使他们的整个身心都充满欢乐。”

2、展现审美个性,培养审美意识。在教学中,不能事先就给某一审美材料规定一个统一的评价标准,而是充分地发挥学生的审美感受,鼓励学生用自己独特的视觉感受看艺术作品,使学生的情感与对象产生共鸣,审美的想象力自然会得到自由的发展。如:在欣赏梵高的《向日葵》时,我仅仅介绍了作品的时代背景和作者的情况,便让学生看画,自己感受一下作品的气氛,并要求学生看画的同时思考下面的问题:画的是什么?怎么画?色彩、用笔有什么特色?哪个地方给

你感触最深?然后,鼓励每个同学都说出自己的看法:有的看到的是单纯而明快的色彩;有的感受到的是强烈的色彩和扭曲的笔触形成的视觉冲击力;有的领略到的是一种震撼人心的激情;有的则从作品中体会到生命被压抑而发出的呐喊;有的则感到每朵花就象一团火焰,这是爱的最强光。可见,展现学生的审美个性,可以启发同学们对审美意境理解的多元性、复杂性和深远性,从而提高学生的审美意识。

3、突出艺术表现,激发艺术创造。教学中,我十分注意给学生提供一个展现艺术才华的空间,以提高学生的艺术创造力。在教学中我从来不随意扼杀学生作品里所体现的与众不同的东西,因为美术不同于某道数学题只能有一个答案,美术作品的美具有多样性,需要从不同的视觉角度去欣赏和评判,否则条条框框太多会限制学生的创作思路,使学生的作品显得千篇一律,缺乏个性与活力。所以,不管学生的作品显得夸张还是平淡,细腻还是粗犷,热情还是宁静,奔放还是含蓄,它都是有其内在的含义,是学生思维创造性的结晶,学生心灵的反映。作业评价时我注意多讲优点,多肯定学生具创造性的一面,激发学生创造、表现美的欲望,这样做,同学们自然会变得更大胆、更充分、更主动地用自己的绘画语言与外界交流,这样才会给学生的艺术表现提供一个有利的条件。因此,教师不仅是“传道、授业、解惑”,而且还要以一份真诚的心与学生交流思想、交流意见。让同学们的艺术表现热情培养起来,并留一个空间,让学生的艺术个性表现出来。

4、鼓励自我体验, 激发参与意识。 课程改革的显著特点是以“探索和尝试”为核心设计教学环节,让学生真正在“做做、学学、玩玩”中体验“学”的乐趣、体验“玩”的艺术。在美术工艺课里,我从来不要求学生依照范画样本制作,用什么形式,先做什么?再做什么?怎样粘贴?不作统一规定,而是让学生自己对材料进行反复触摸、把玩、琢磨、探索,要求学生从不同角度进行试验,让学生自己去发现和理解:步骤不但可以是这样的,还可以是那样的;不但可以采用这种方法,还可以采用那种方法。注意鼓励学生亲自动手,从初次作画的失败到反复尝试练习后掌握技能,在体验中去感受到成功的喜悦,从而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

5、倡导大胆交流,培养语言表达能力。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几十年前就提出“要解放学生的嘴,使他能谈”的观点,至今仍然具有它的现实意义。首先,学生喜欢说,让学生说能激发学习兴趣;其次,让学生说能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交际能力,在解决一节课重点、难点时,可常用这种形式。让学生在参与中感受知识的形成,促进学生主动发展,这足以证明讨论式教学可以提高学生树立学好美术的信心,在说中能体验成功的快乐,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交际能力也会进一步得到提高。

四、注重课内外的延伸、拓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美术课程是人文课程,这就要求学生不仅要从美术本体来理解美术,而且应该通过美术理解更为广阔的世界,理解美术作品中所蕴涵的丰富的人文精神。只有将美术作品与广泛的文化情景联系在一起,才能拓展学生的人文视野,升华对美的认识与理解。如在教学《花的世界》一课时,我们可以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围绕“花”这一主题,设计美术与语文学科的联系,探索关于花的故事和赞美花的诗歌,进行以花为主题的童话剧表演;又加强与自然学科的联系,掌握各种花的名称、花期、特点等知识。这样以丰富、多样开放、综合的内容和活动方式,引导学生感受、思考、讨论、探究、合作、创作、展示、表演、发表等,可以培养了学生的综合能力。

总之,要想让学生在美术课中兴致勃勃地主动学习,就需要每一位教育工作者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不断总结经验,不断反思新问题。只有这样,才能提高美术课堂教学的艺术,取得更好的教学成果。

参考文献:

[1]蒲蕊. 教育学原理. 武汉大学出版社,2010.

[2]肖川. 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 湖北教育出版社,2011.

[3]禹明. 中小学美术教学设计案例精选. 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


相关内容

  • 一.小学语文学科
  • 小学各学科科研课题题目参考 (一)校本教研 1.语文素养与教学艺术同步提高的实践研究 2.语文教研组活动新模式的构建与运作 3.语文校本课程的实施研究 4.建立校内语文教学协作组的研究 5.建立校内骨干教师教学沙龙的实践 6.提高备课实效性的研究 7.备课质量评价的新探索 8.发挥教师团队合作精神的 ...

  • 中小学音乐美术课题研究选题参考
  • 中小学音乐美术课题研究选题参考 01.我区中小学艺术教育(美术教育.音乐教育.书法教育)现状的调查 02.审美教育的作用.途径.内容.形式的探索 03. 艺术(美术.音乐)教育与人的全面发展的关系的研究 04.中小学艺术(美术.音乐)教育相互衔接的研究 05.构建中小学美术(音乐)创新教育模式的的思 ...

  • 小学语文学科_3
  • (一)新课程实施 1.案例法在语文教学中运用 2.课程意识的全面体现和落实 3.体现新课程理念的新颖作业设计 4.防止低年级识字回生的研究 5.扩大阅读量与增加学习负担的辩证关系 6.综合性与学科性贯通的综合研究 7.基础落实与创新意识培养的研究 8.发挥教师团队合作精神的研究 9.小学语文课堂评价 ...

  • 教师的教学研究讨论20141202
  • [交流] 1.你发表过教学研究论文吗? 发表 3 人 未发表 34 人 其中发表3篇以上 0 人 2.你申请过教学研究课题吗?2 未申请 36 省级 0 市级 0 县级 2 校级 3.你知道如何做教学研究吗? 知道 不知道 34 4.你觉得教学研究难吗? 非常难 较难 不太难 5.在你的教学中最需要 ...

  • 教育科研课题分类
  • 教育科研课题分类 (一)综合类高效课堂研究课题指南 1.高效课堂的内涵及特征研究 2.学科教学课堂低效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3.高效课堂导学案设计研究 4.高效课堂的基本教学理念 5.高效课堂的教学模式研究 6.高效课堂形成的内在机制研究 7.高效课堂形成的外在保障机制研究 8.高效课堂教学操作策略研究 ...

  • 小学美术生活化教学研究报告
  • 小学美术生活化教学研究报告 一.问题的提出 我国基础教育正经历着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的历史性变革.当前教育改革之最迫切的,是从各科的无限分裂走向新的融合,使各科之间形成一种良好的生态关系.以美术课程为中心不断地与周边其它学科相互交融,特别注重综合性和人文性,能有效地传承文化,尽量使每个学生积极参 ...

  • 美术教研工作总结
  • 1、课题研究的背景——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如果学生在掌握知识的道路上,没有迈出哪怕是小小的一步,那对他来说,这是一堂无益的课。无效的劳动是每个教师和学生都面临的最大的潜在危险”。为了避免这种危险,教育界孜孜不倦地努力追寻着一种有效的教学过程与高效的学习状态,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在基础教育课程 ...

  • 东莞市小学美术学科带头人温学深老师三年工作总结
  • 东莞市小学美术学科带头人温学深老师三年工作总结 做名符其实的学科带头人 2007年,在上级领导和我校全体老师的支持和关爱下,我被评为东莞市首批小学美术学科带头人.二年来,我始终以"学科带头人"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认真负责地做好小学美术及陶艺教学教研工作.培养美术尖子工作.帮带新教 ...

  • 谈小学美术作业辅导和批改有效性的研究
  • 面向全体学生 --谈小学美术作业辅导和批改有效性的研究 [摘要] 学生的美术作业是把知识点内化吸收转变为外化表现的主体形式,由于美术教师日常教学基本都要任教多个班级的美术课,在美术教学中,如何把这么多班级的学生作业辅导和批改好,以此来提升学生的美术作业质量和激发对美术学习的积极性?面对不同学习层次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