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午中日战争说课稿

《甲午中日战争》说课稿

各位评委: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北师大版初中历史八年级上册第三课《甲午中日战争》.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法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等五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教材分析

(一)教材地位

甲午战争是中华民族历史上一次深重的民族灾难,它给中国人民带来了前所未有的耻辱,大大加深了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化.它上承两次鸦片战争,但损失之惨重超过了鸦片战争以来历次外祸之总和;下启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狂潮,在这以后中国更为全方位地被迫开放,并且相继受到大规模的军事侵略,是民族危机最严重的时期.清王朝腐朽不堪,积贫积弱现象彻底暴露,亡国之祸迫在眉睫.也正是这场战争,促成了自鸦片战争以来前所未有的民族觉醒,危机也是转机.因此本课在教材中的地位举足轻重,让初中生深入认识甲午战争这一重大历史事件并从中吸取教训是非常必要的.

(二)教学目标

根据课程标准和教材内容及初二学生的学情,围绕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教学纬度,本课的目标如下:

1、知识与能力

了解下列基础知识:甲午中日战争的起因和简单经过、黃海战役、邓世昌、马关条约、列强瓜分中国狂潮的概况。

从战争经过分析中国战败的原因。

说出马关条约给中国造成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

描述与图示法,情景教学法并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能过学习,认识到甲午中日战争是日本要实施对外扩张政策而一手挑起的。 邓世昌等民族英雄不畏强暴、英勇作战、不怕牺牲的精神值得我们敬仰和学习。 清王朝的腐败无能是中国一次次被动挨打的主要原因。

瓜分狂潮使中国面临被瓜分的危险,民族危机空前严重。

(三)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黃海战役中邓世昌的主要事迹和《马关条约》的内容及其影响。

难点:如何理解《马关条约》是继《南京条约》以来最严重的不平等条约。

二、学情分析

1、 初二年段是课改的阶段,学生的知识面较广,个性普遍突出,因此,在课堂上,应当顺应学生的特点,激发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主动学习.对学生的积极思维给予充分肯定,巧妙引导,从而激发学生敢想,敢说,爱说的欲望,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信心.

2、刚进入初二的学生对自主学习还不大习惯,缺乏相应的主动性;另外从学生的心理角度出发,他们对新鲜的、有趣的事物有强烈的好奇心.因此本课要提供大量的学生感兴趣的材料,从而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并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

三、教学学法:

托尔斯泰说过:"成功的教学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从激发学生的

目的出发,启发诱导学生思考,讨论,使学生参加到教学活动中来,真正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对学生的想法,意见给予充分肯定,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四、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向同学们念诗人闻一多曾写过这样一首诗:我们是东海捧出的珍珠一串,琉球是我的群弟,我就是台湾。我胸中还氤氲着郑氏的英魂,精忠的赤血点染了我的家传。母亲。酷炎的夏日要晒死我了;赐我个号令,我还能背城一战。母亲,我要回来,母亲! ——《七子之歌》提出问题:这里的“夏日”象征着哪个国家,富饶的台湾又是怎样被它割占的呢?学生回答后,教师指出:这就要追溯到近代史上又一次交锋——甲午中日战争。下面,我们就来学习具体内容。

2、讲授新课

教师请同学们看课本第一自然段,回答:日本发动战争的原因和目的是什么?为什么称:甲午中日战争?学生思考后回答,然后教师对学生的回答作进一步的补充讲述。引导学生看教科书中的战争形势图,让同学们自己找出战争爆发的时间和地点,总结战争的性质,教师加以补充说明,在这基础上通过生动形象的语言来让同学们来了解战争的经过和战争中的英雄人物的事迹。由于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相对比较滞后,很多初中的多媒体教学还没有普及,教师只能用生动形象的语言使战争的场面在学生的头脑中展现,这也有助于发挥同学们的想象空间。提出问题:清军为什么战败?战败的结果是什么?让学生去思考探讨,最后教师加以总结,巧妙的过渡到下一个子目《马关条约》,这是本课的重点。让同学们阅读教科书中的内容找出条约签订的时间、地点、和双方的代表。为了使同学们熟记条约的内容,可让同学们讨论后回答《马关条约》和《南京条约》的内容有什么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通过分析条约的内容来阐述条约内容给中国造成的影响。不仅要让同学们知道甲午战争的惨败,除了暴露清政府的腐朽无能以外,还有这场战争对中国,对日本,对世界其他帝国主义国家还会造成什么影响?这样,学生以问题为导向,积极思考,开拓思路,多角度深层次地认识这一问题,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通过学习本课让同学们得到教训与启示:从战争的失败中得到什么教训?对今天有什么借鉴意义?,得出"落后就要挨打"的认识.从历史中汲取教训,这是本教学设计的初衷。让学生们在学习了本课之后有什么感想?对我们今天有什么启示?此是对本节课内容的升华,以史为鉴,把历史和现实联系起来,对我国所实施的改革开放,特别是对西部大开发的战略有更为深刻的了解,同时结合所学为祖国的建设出点子,加强了对学生的爱国思想育。这一系列的安排层层推进,分解进行,学生在自然当中就会作出一些理性思考。

五、板书设计

1,本课教材共分为黄海海战,《马关条约》,和瓜分中国的狂潮三个子目.为使学生对甲午中日战争的前因后果有一个完整深刻的印象,教学线索安排如下:

一、黄海大战:

1、时间:1894年7月 地点:朝鲜丰岛

2、 性质

3、战争经过

二、《马关条约》的签订及其影响

1.时间:1895年4月 地点:马关 双方代表: 李鸿章、伊藤博文

2.《马关条约》的内容

割地、赔款、开放口岸、协定关税

3.《马关条约》的影响

(1)割地:进一步破坏了中国主权的完整,中国民族危机进一步加深。

(2)赔款:这进一步加剧了劳动人民的负担。

(3)开放口岸: 便利了西方列强势力的入侵 。

(4)开设工厂:掠夺中国廉价的劳动力和原料,榨取高额利润,阻碍着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的程度大大加深了。

三、瓜分中国的狂潮

2,根据以上线索,利用真实,形象,有说服力的感性材料加以佐证,使学生的理性认识得到升华和提高。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导学生积极思维,从多角度探讨问题。

《甲午中日战争》说课稿

各位评委: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北师大版初中历史八年级上册第三课《甲午中日战争》.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法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等五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教材分析

(一)教材地位

甲午战争是中华民族历史上一次深重的民族灾难,它给中国人民带来了前所未有的耻辱,大大加深了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化.它上承两次鸦片战争,但损失之惨重超过了鸦片战争以来历次外祸之总和;下启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狂潮,在这以后中国更为全方位地被迫开放,并且相继受到大规模的军事侵略,是民族危机最严重的时期.清王朝腐朽不堪,积贫积弱现象彻底暴露,亡国之祸迫在眉睫.也正是这场战争,促成了自鸦片战争以来前所未有的民族觉醒,危机也是转机.因此本课在教材中的地位举足轻重,让初中生深入认识甲午战争这一重大历史事件并从中吸取教训是非常必要的.

(二)教学目标

根据课程标准和教材内容及初二学生的学情,围绕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教学纬度,本课的目标如下:

1、知识与能力

了解下列基础知识:甲午中日战争的起因和简单经过、黃海战役、邓世昌、马关条约、列强瓜分中国狂潮的概况。

从战争经过分析中国战败的原因。

说出马关条约给中国造成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

描述与图示法,情景教学法并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能过学习,认识到甲午中日战争是日本要实施对外扩张政策而一手挑起的。 邓世昌等民族英雄不畏强暴、英勇作战、不怕牺牲的精神值得我们敬仰和学习。 清王朝的腐败无能是中国一次次被动挨打的主要原因。

瓜分狂潮使中国面临被瓜分的危险,民族危机空前严重。

(三)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黃海战役中邓世昌的主要事迹和《马关条约》的内容及其影响。

难点:如何理解《马关条约》是继《南京条约》以来最严重的不平等条约。

二、学情分析

1、 初二年段是课改的阶段,学生的知识面较广,个性普遍突出,因此,在课堂上,应当顺应学生的特点,激发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主动学习.对学生的积极思维给予充分肯定,巧妙引导,从而激发学生敢想,敢说,爱说的欲望,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信心.

2、刚进入初二的学生对自主学习还不大习惯,缺乏相应的主动性;另外从学生的心理角度出发,他们对新鲜的、有趣的事物有强烈的好奇心.因此本课要提供大量的学生感兴趣的材料,从而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并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

三、教学学法:

托尔斯泰说过:"成功的教学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从激发学生的

目的出发,启发诱导学生思考,讨论,使学生参加到教学活动中来,真正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对学生的想法,意见给予充分肯定,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四、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向同学们念诗人闻一多曾写过这样一首诗:我们是东海捧出的珍珠一串,琉球是我的群弟,我就是台湾。我胸中还氤氲着郑氏的英魂,精忠的赤血点染了我的家传。母亲。酷炎的夏日要晒死我了;赐我个号令,我还能背城一战。母亲,我要回来,母亲! ——《七子之歌》提出问题:这里的“夏日”象征着哪个国家,富饶的台湾又是怎样被它割占的呢?学生回答后,教师指出:这就要追溯到近代史上又一次交锋——甲午中日战争。下面,我们就来学习具体内容。

2、讲授新课

教师请同学们看课本第一自然段,回答:日本发动战争的原因和目的是什么?为什么称:甲午中日战争?学生思考后回答,然后教师对学生的回答作进一步的补充讲述。引导学生看教科书中的战争形势图,让同学们自己找出战争爆发的时间和地点,总结战争的性质,教师加以补充说明,在这基础上通过生动形象的语言来让同学们来了解战争的经过和战争中的英雄人物的事迹。由于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相对比较滞后,很多初中的多媒体教学还没有普及,教师只能用生动形象的语言使战争的场面在学生的头脑中展现,这也有助于发挥同学们的想象空间。提出问题:清军为什么战败?战败的结果是什么?让学生去思考探讨,最后教师加以总结,巧妙的过渡到下一个子目《马关条约》,这是本课的重点。让同学们阅读教科书中的内容找出条约签订的时间、地点、和双方的代表。为了使同学们熟记条约的内容,可让同学们讨论后回答《马关条约》和《南京条约》的内容有什么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通过分析条约的内容来阐述条约内容给中国造成的影响。不仅要让同学们知道甲午战争的惨败,除了暴露清政府的腐朽无能以外,还有这场战争对中国,对日本,对世界其他帝国主义国家还会造成什么影响?这样,学生以问题为导向,积极思考,开拓思路,多角度深层次地认识这一问题,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通过学习本课让同学们得到教训与启示:从战争的失败中得到什么教训?对今天有什么借鉴意义?,得出"落后就要挨打"的认识.从历史中汲取教训,这是本教学设计的初衷。让学生们在学习了本课之后有什么感想?对我们今天有什么启示?此是对本节课内容的升华,以史为鉴,把历史和现实联系起来,对我国所实施的改革开放,特别是对西部大开发的战略有更为深刻的了解,同时结合所学为祖国的建设出点子,加强了对学生的爱国思想育。这一系列的安排层层推进,分解进行,学生在自然当中就会作出一些理性思考。

五、板书设计

1,本课教材共分为黄海海战,《马关条约》,和瓜分中国的狂潮三个子目.为使学生对甲午中日战争的前因后果有一个完整深刻的印象,教学线索安排如下:

一、黄海大战:

1、时间:1894年7月 地点:朝鲜丰岛

2、 性质

3、战争经过

二、《马关条约》的签订及其影响

1.时间:1895年4月 地点:马关 双方代表: 李鸿章、伊藤博文

2.《马关条约》的内容

割地、赔款、开放口岸、协定关税

3.《马关条约》的影响

(1)割地:进一步破坏了中国主权的完整,中国民族危机进一步加深。

(2)赔款:这进一步加剧了劳动人民的负担。

(3)开放口岸: 便利了西方列强势力的入侵 。

(4)开设工厂:掠夺中国廉价的劳动力和原料,榨取高额利润,阻碍着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的程度大大加深了。

三、瓜分中国的狂潮

2,根据以上线索,利用真实,形象,有说服力的感性材料加以佐证,使学生的理性认识得到升华和提高。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导学生积极思维,从多角度探讨问题。


相关内容

  • 第3课甲午中日战争导学案
  • 北师大版八年级历史导学案 第3课 甲午中日战争 班级: 姓名: 小组: 编号: 主备人: [认定目标](心中有目标,你就会走向成功) 1.知道甲午中日战争的时间,讲述邓世昌的主要事迹. 2.掌握<马关条约>的主要内容及影响. 3.分析中国在甲午中日战争中战败的原因 [自主学习]请你认真阅 ...

  • 5课甲午中日战争与瓜分中国狂潮
  • 八年级历史导学案(3--1) 姓名_________ ________班 课题:第5课 甲午中日战争与瓜分中国狂潮 2017年9月7日 设计人:陆希奎 审稿人:八年级历史备课组 学习目标:了解甲午中日战争的基本史实:知道甲午战败后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 学习重点:<马关条约>的签订及其 ...

  • 第五课[甲午中日战争与瓜分中国的狂潮]导学案
  • 1.科目:七年级历史学案 2.课题:第5课甲午中日战争与瓜分中国狂潮 3.课型:新授课4.时间:第周,年 月日 5.总课时序号: 6.主备人:7.授课教师姓名: 一[预习导学] 1.日本为什么要发动甲午战争?为什么把这场战争称为"甲午中日战争"? 2.<马关条约>的内 ...

  • 对中日甲午战争的认识
  • 复材1401班 陈蔚 1413040120 对中日甲午战争的认识 中日甲午战争是19世纪末日本侵略中国和朝鲜的战争.它以1894年7月25日(清光绪二十年,日本明治二十七年)丰岛海战的爆发为开端,到1895年4月17日<马关条约>签字结束. 战争过程中日甲午战争的整个过程,包括3个阶段: ...

  • [甲午中日战争]一课的教学实践
  • 19世纪末,资本主义国家进入帝国主义阶段.在远东,日本通过明治维新摆脱了沦为半殖民地的命运,很快强大起来,走上了对外侵略扩张的军国主义道路,首先把魔爪伸向朝鲜和中国.这场战争日本意在吞并朝鲜,进而入侵中国,是一场帝国主义的侵略战争.这场战争,以中国失败而告终.学习本课,主要达到使学生认识以邓世昌等为 ...

  • 甲午中日战争那些不为人知的秘密!
  • 甲午中日战争,你所知道的是发生在1895年,而最终结果是北洋水师全军覆没,中国在这场战争中付出了惨痛的代价,经过了二十多年的洋务运动,西方列强开始对中国刮目相看的时候,这真的是当头一棒,不过,你真的了解甲午中日战争吗? 西方国家称第一次中日战争,第二次中日战争大家都应该非常明白,那就是侵华战争!(犯 ...

  • 近代两次中日战争的比较
  • 近代两次中日战争的比较(原创) 近代史上有过两次中日民族矛盾尖锐爆发的时期,即1894-1895年的甲午战争和1937年-1945年的抗日战争.两次战争都是由日本挑起,战争基本形式都是敌强我弱,但结局和影响完全不同:甲午战争是中国战败,列强乘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而抗日战争是中国取胜,为中国新民主主 ...

  • 4甲午中日战争导学案
  • 第4课 甲午中日战争 八年级历史(上) 编写:杜素娟 审核: 时间:2009-8-15 评价等级:级 [温馨寄语]课堂因互动而精彩,学生因自主而发展 [课标要求] 1.讲述甲午中日战争中邓世昌的主要事迹,体会中国人民反抗外国侵略的民族气节和斗争精神: 2.简述<马关条约>的主要内容,说明 ...

  • 甲午战争使中日关系易位的启示
  • (十)甲午战争使中日关系易位的启示 徐焰 1895年,甲午战争结束后,日军在威海遣返被俘清军.(资料图片) 120年前发生的甲午战争,是新兴的日本同腐朽衰败的清末中国的一场决定两国命运之搏.此前被"天朝"视为"蕞尔小邦"的原中华文明的师从者,竟然把文化母国打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