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午中日战争]一课的教学实践

  19世纪末,资本主义国家进入帝国主义阶段。在远东,日本通过明治维新摆脱了沦为半殖民地的命运,很快强大起来,走上了对外侵略扩张的军国主义道路,首先把魔爪伸向朝鲜和中国。这场战争日本意在吞并朝鲜,进而入侵中国,是一场帝国主义的侵略战争。这场战争,以中国失败而告终。学习本课,主要达到使学生认识以邓世昌等为代表的爱国官兵进行了英勇顽强的反侵略斗争,他们是甲午战争的民族英雄;中日《马关条约》的签订,大大加深了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化程度。要达到本课的教学目的,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设计导言以渲染气氛

  课前的导言,好比一部交响乐的序曲,它能使学生的注意力得到很好地集中,思维得到积极地活跃起来。我是这样导入的:“同学们,中华民族在近代历史的耻辱柱上记载着许多残酷的史实,那不堪回首的一幕幕留给我们的是惨痛的经验和教训。今天我们学习第四课甲午中日战争。”这样的导言启迪了学生的心智,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开启了学生学习本课知识的闸门。这种浓重气氛的营造,学生的思维跟着教学的进展而发展,为进一步学习下文作了铺垫。

  二、以故事引入甲午战争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通过导言营造了浓重的气氛后,教师讲述朝鲜爆发东学党农民起义,朝鲜政府无力镇压,请求清政府派兵帮助镇压的故事,自然引入日本帝国主义早有吞并朝鲜的野心的史实。日本帝国主义认为中国派兵进入朝鲜,将是日本实现其野心的一大障碍,日军便不断向清兵挑衅,先发制人,袭击清政府运兵船,阻止清兵进入朝鲜,甲午战争爆发。因1894年是农历甲午年,故把此次战争称为“甲午战争”。故事讲完,接下来就是教师放映《甲午风云》的重要片段,然后让课前准备好故事的学生讲述战争的起因、经过,并让学生思考讨论:“你了解致远舰吗?管带邓世昌是在哪场战役中壮烈牺牲的?”教师在学生讲完后进行归纳和总结。

  三、拓展延伸:以学习小字部分内容,剖析海战进一步溃败的原因及结果

  洋务派为北洋舰队付出了巨大努力,可以说是洋务运动的代表。因此,黄海大海战后,李鸿章为保存自己一派的实力,命令北洋舰队不准巡海迎敌。这样,日本舰队控制黄海制海权,此后中国遭到日军海陆两路夹击。由教师简要讲述辽东半岛战役后重点讲述旅顺陷落和旅顺屠城,指导学生看小字部分内容。教师讲清威海卫溃败的相关内容,指出在威海卫一战中北洋舰队全军覆没,它的覆没标志着洋务运动的失败。清政府也因此签订了中日《马关条约》,将中华民族推进万劫不复的深渊。

  四、甲午战争失败,《马关条约》的签订,中国内外形势发生的变化

  甲午战争失败,清政府的腐朽无能暴露无遗,中国面临极其严重的民族危机。(1)甲午战争前,远东地区基本是俄英争霸,中日的情况虽有不同,但都受到不平等条约的制约。(2)甲午战争的胜利,使日本一跃成为亚洲强国,完全摆脱了半殖民地的地位;而中国的国际地位则一落千丈,财富大量流出,国势颓微。(3)甲午战争的失败,清政府的独立财政至此破产,靠向西方大国举债度日,甲午一战让日本成为亚洲的暴发户。(4)日本占领朝鲜、台湾后,在战略上对中国东北、华东构成直接威胁,获得进攻中国大陆的跳板。(5)日本第一次尝到了侵略的甜头,极大地刺激了其侵略他国领土的欲望。总之,清朝战败是最为耻辱的,因为这次是败在邻近小国的手下。日本通过这次战争给清朝的傲慢和自满以毁灭性的打击。此后,中国面对的是接踵而至的西方列强的瓜分,中国的民族危机空前严重了。《马关条约》是本课的教学重点之一,教学时要依次讲明以下三个问题:一是《马关条约》签订的时间和双方代表。二是《马关条约》的四点主要内容,要求学生理解和记忆。三是结合《马关条约》的主要内容分析其对中国的影响和危害。

  五、指导学生运用比较分析的方法,使学生的学习思维得到拓展延伸

  要教好本课,在学法上最重要的就是要指导学生运用比较分析的方法。如:比较《南京条约》和《马关条约》的内容,具体分析、说明《马关条约》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的程度,帝国主义侵略加剧,民族危机加深。通过两个条约内容的比较分析,帮助学生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其次是指导学生从明治维新前后中国和日本的对比,揭示满清王朝的腐朽以及中国战败的根源,从而加深学生对中日甲午战争的认识。

  在比较分析、探究问题的基础上,教师作最后的总结:由于清朝的闭关自守、骄傲自满,三次灾难性的战争使清朝受到了巨大的刺激,是古老中国几千年文明的转折点:1840~1842年同英国的战争、1856~1860年同英法的战争、1894年同日本的战争。在这些战争中所遭受到的耻辱性失败,迫使中国人打开大门,部分官僚和开明人士开始重新评价自己的传统文明,于是出现了一系列的改革和革命,即百日维新、辛亥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最终建立了一个新中国——中华人民共和国,并产生了至今震撼着远东和全球的影响。

  (责任编辑 庞丹丹)

  19世纪末,资本主义国家进入帝国主义阶段。在远东,日本通过明治维新摆脱了沦为半殖民地的命运,很快强大起来,走上了对外侵略扩张的军国主义道路,首先把魔爪伸向朝鲜和中国。这场战争日本意在吞并朝鲜,进而入侵中国,是一场帝国主义的侵略战争。这场战争,以中国失败而告终。学习本课,主要达到使学生认识以邓世昌等为代表的爱国官兵进行了英勇顽强的反侵略斗争,他们是甲午战争的民族英雄;中日《马关条约》的签订,大大加深了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化程度。要达到本课的教学目的,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设计导言以渲染气氛

  课前的导言,好比一部交响乐的序曲,它能使学生的注意力得到很好地集中,思维得到积极地活跃起来。我是这样导入的:“同学们,中华民族在近代历史的耻辱柱上记载着许多残酷的史实,那不堪回首的一幕幕留给我们的是惨痛的经验和教训。今天我们学习第四课甲午中日战争。”这样的导言启迪了学生的心智,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开启了学生学习本课知识的闸门。这种浓重气氛的营造,学生的思维跟着教学的进展而发展,为进一步学习下文作了铺垫。

  二、以故事引入甲午战争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通过导言营造了浓重的气氛后,教师讲述朝鲜爆发东学党农民起义,朝鲜政府无力镇压,请求清政府派兵帮助镇压的故事,自然引入日本帝国主义早有吞并朝鲜的野心的史实。日本帝国主义认为中国派兵进入朝鲜,将是日本实现其野心的一大障碍,日军便不断向清兵挑衅,先发制人,袭击清政府运兵船,阻止清兵进入朝鲜,甲午战争爆发。因1894年是农历甲午年,故把此次战争称为“甲午战争”。故事讲完,接下来就是教师放映《甲午风云》的重要片段,然后让课前准备好故事的学生讲述战争的起因、经过,并让学生思考讨论:“你了解致远舰吗?管带邓世昌是在哪场战役中壮烈牺牲的?”教师在学生讲完后进行归纳和总结。

  三、拓展延伸:以学习小字部分内容,剖析海战进一步溃败的原因及结果

  洋务派为北洋舰队付出了巨大努力,可以说是洋务运动的代表。因此,黄海大海战后,李鸿章为保存自己一派的实力,命令北洋舰队不准巡海迎敌。这样,日本舰队控制黄海制海权,此后中国遭到日军海陆两路夹击。由教师简要讲述辽东半岛战役后重点讲述旅顺陷落和旅顺屠城,指导学生看小字部分内容。教师讲清威海卫溃败的相关内容,指出在威海卫一战中北洋舰队全军覆没,它的覆没标志着洋务运动的失败。清政府也因此签订了中日《马关条约》,将中华民族推进万劫不复的深渊。

  四、甲午战争失败,《马关条约》的签订,中国内外形势发生的变化

  甲午战争失败,清政府的腐朽无能暴露无遗,中国面临极其严重的民族危机。(1)甲午战争前,远东地区基本是俄英争霸,中日的情况虽有不同,但都受到不平等条约的制约。(2)甲午战争的胜利,使日本一跃成为亚洲强国,完全摆脱了半殖民地的地位;而中国的国际地位则一落千丈,财富大量流出,国势颓微。(3)甲午战争的失败,清政府的独立财政至此破产,靠向西方大国举债度日,甲午一战让日本成为亚洲的暴发户。(4)日本占领朝鲜、台湾后,在战略上对中国东北、华东构成直接威胁,获得进攻中国大陆的跳板。(5)日本第一次尝到了侵略的甜头,极大地刺激了其侵略他国领土的欲望。总之,清朝战败是最为耻辱的,因为这次是败在邻近小国的手下。日本通过这次战争给清朝的傲慢和自满以毁灭性的打击。此后,中国面对的是接踵而至的西方列强的瓜分,中国的民族危机空前严重了。《马关条约》是本课的教学重点之一,教学时要依次讲明以下三个问题:一是《马关条约》签订的时间和双方代表。二是《马关条约》的四点主要内容,要求学生理解和记忆。三是结合《马关条约》的主要内容分析其对中国的影响和危害。

  五、指导学生运用比较分析的方法,使学生的学习思维得到拓展延伸

  要教好本课,在学法上最重要的就是要指导学生运用比较分析的方法。如:比较《南京条约》和《马关条约》的内容,具体分析、说明《马关条约》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的程度,帝国主义侵略加剧,民族危机加深。通过两个条约内容的比较分析,帮助学生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其次是指导学生从明治维新前后中国和日本的对比,揭示满清王朝的腐朽以及中国战败的根源,从而加深学生对中日甲午战争的认识。

  在比较分析、探究问题的基础上,教师作最后的总结:由于清朝的闭关自守、骄傲自满,三次灾难性的战争使清朝受到了巨大的刺激,是古老中国几千年文明的转折点:1840~1842年同英国的战争、1856~1860年同英法的战争、1894年同日本的战争。在这些战争中所遭受到的耻辱性失败,迫使中国人打开大门,部分官僚和开明人士开始重新评价自己的传统文明,于是出现了一系列的改革和革命,即百日维新、辛亥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最终建立了一个新中国——中华人民共和国,并产生了至今震撼着远东和全球的影响。

  (责任编辑 庞丹丹)


相关内容

  • 海上英魂2
  • 主备教师:张雪琴 时间: 2012 年 25.海上英魂 4 月 17 日 课题 第 二 课时 教学 目标 1.指导学生朗读课文,了解在中日甲午战争中邓世昌率领 将士顽强作战的动人事迹,体会昨日的英雄们舍身报国的崇高 精神. 2.引导学生结合课文内容,理解重点词语的深刻含义,能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引 ...

  • 甲午中日战争说课稿
  • <甲午中日战争>说课稿 各位评委: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北师大版初中历史八年级上册第三课<甲午中日战争>.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法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等五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教材分析 (一)教材地位 甲午战争是中华民族历史上一 ...

  • 高一历史甲午中日战争2
  • 第二章 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发展和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形成 第五节 甲午中日战争 教案 重点:甲午中日战争爆发的背景和<马关条约>的影响 难点:<马关条约>大大加深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化 教学手段:教学用具:相关历史图片.视频资料.flash 动画:教学方法:教师讲解.学生分析 ...

  • 岳麓版历史必修一第14课
  • 岳麓版历史必修一第14课 甲午中日战争教案 ● 教学目的 1. 知识方面 了解或掌握甲午中日战争爆发的背景:日本对朝鲜的侵略:甲午中日战争正式爆发:平壤战役:黄海战役:辽东战役:威海战役:李鸿章与清政府的避战求和:中日<马关条约>:三国干涉还辽:台湾人民的反割台斗争. 2. 情感价值方面 ...

  • 临潭县优质课评选活动
  • 临潭县优质课评选活动 教学设计 授课人:王胜奎 单位:临潭县第三中学 第4课 甲午中日战争 [课程标准] 讲述甲午中日战争中邓世昌的主要事迹,体会中国人民反抗外国侵略的民族气节和斗争精神:简述<马关条约>的主要内容,说明<马关条约>与中国民族危机加剧的关系. [教学目标] 一 ...

  • 历史课教案模版
  • 甲午战争 教学目标 1.爆发的背景.日本对朝鲜的侵略.的经过和李鸿章的避战求和政策:战争的爆发:战争的两个阶段-平壤战役和黄海战役:辽东战役和威海战役.战争的性质及结果.<马关条约>的主要内容及其影响.三国干涉还辽.台湾人民的反割台斗争. 2.通过学习甲午战争爆发的原因,使学生了解到:中 ...

  • 甲午战争教案
  • 第6课 甲午战争与<马关条约>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方面: 了解或掌握甲午中日战争爆发的背景:日本对朝鲜的侵略:甲午中日战争正式爆发:平壤战役:黄海战役:辽东战役:威海战役:中日<马关条约>:三国干涉还辽:台湾人民的反割台斗争. 2.过程与方法方面: (1)通过中日 ...

  • 初中历史教师资格证模拟题
  •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1.美国建国之初,农业立国是主流的经济思想,美国建国100年以后变工业立国为主流思想.导致变化的最主要原因是( ). A.美国农业的衰败 B.建国领袖的去世 C.工业革命的发展 D.美国内战的结束 2. "这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彻底的 ...

  • 学案 第4课甲午中日战争
  • 学案 第4课甲午中日战争 班别 姓名 一. 考点直击(教学目标)2分钟 1.甲午中日战争.邓世昌.<马关条约> 二. 教学流程 1看看书,想一想(15分钟) 一).甲午中日战争 1.时间:年 2.交战双方是和, 3.原因是:日本为实现征服侵略称霸的 梦想,因而发动侵华战争,因为这一年是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