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文化产业发展解析

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贵州文化产业发展解析

王颖泰

(贵州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贵州贵阳550002)摘

。“多彩贵州”要:2009年贵州文化产业总收入才开始突破160亿元文化产业已初步形成一个有一定规模的系统产

业链。这就是贵州文化产业的现状。影响贵州文化产业发展的因素,一是政治因素,二是美学观念,三是消费观念。;“多彩贵州风”;安顺地戏关键词:美学思潮;消费观念中图分类号:G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733X(2012)01-0071-05

AnalysisofCulturalIndustriesinGuizhou

WANGYin-tai

(GuizhouFederationofLiteraryandArtCircles,Guiyang550002,China)

Abstract:CulturalindustriesinGuizhouin2009begantobreakthetotalamountof16billioninrevenue."ColorfulGuizhou"culturalindustryhasformedacertainscaleofthesystemchain.ThisisthestatusofculturalindustriesinGuizhou.Thedevelop-mentofculturalindustriesinGuizhouhasbeeninfluencedbythreefactors:firstofallisthepoliticalfactor;thesecondistheaestheticconcept;andthethirdistheconceptofconsumption.

Keywords:aesthetics;consumerattitudes;"ColorfulGuizhou";AnshunOpera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提出了加快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展文化产业,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的号令。贵州的文化产业发展又面临着一个新的机遇与挑战。

,中国的文化产业才开始进入一个由化产业司”政府推动的新时期

[2]

。2009年7月,国务院《文

化产业振兴规划》出台,首次将文化体制改革和于是大力发展文化产业上升到国家战略的高度,市、自治区才做出积极的回应。然而,世界各省、

上那些发达国家早在20世纪90年代就已经跨入“知识经济”“文化产业”,了时代。他们的诸如图商业演出、电影进出口、电视剧进出口、书进出口、

音像制品进出口、网络、游戏、动漫等等产业不仅、“科技含量”,而且已充满了很高的“知识含量”

“市场化”“经济化”经相当的和了,并迅速上升成2003年全球为国家的经济支柱产业。有人统计,

“文化与创意产业”这一项对全球GDP的贡献就超过了7%,其市场价值达到1.3万亿美元。至2007年后,它就以7%的速度迅猛增长。而中国的文化产业对全球GDP的贡献仅有2.6%左右

[3]

一、贵州文化产业发展的现状

“19世纪靠军事改变世界,20世纪靠经济改

[1]5

21世纪则要靠文化改变世界”。这句变世界,

名言把文化在当今社会的重要性讲得非常透彻。20世纪70年代末中国才开始提出“把全党的工,作重心从阶级斗争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提出“计划经济”“市场经济”,转向具有中国特色的从

社会主义“文化事业”才在深圳这样的“经济特区”开始从“为政治服务”转向“与市场经济接,直至大胆地迈出注重“经济效益”的脚步。轨”

1998年,“南巡讲话”“文邓小平后,文化部才设立

。2006年中国文化产业才实现增加值5123

*收稿日期:2011-08-04

作者简介:王颖泰(1941-),男,贵州贵阳人,贵州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研究员。研究方向:中国戏剧史。

2012年第1期(总第174期)

71

王颖泰:贵州文化产业发展解析

亿元

[4]

。来。中华民国时期,特别是“五四新文化运动”以来,新文化的倡导者们将旧戏曲视为封建文化的代表给予打倒,安顺地戏在民间的活动也只得偃旗息鼓。抗战时期,毛泽东在延安提出“改造旧文艺为革命服务”的口号后,贵州的戏剧演出也活跃起来,贵阳、安顺等地曾改编并演出过京戏《戚继光歼倭记》、《木兰从军》等剧目,安顺的“黔大毕学生巡回演出队”也演出过一些话剧,唯独安顺地戏却沉默着,未见媒体有所报导。

1956年5月2日毛泽东发表“百花齐放,百(老家争鸣”的讲话,同年文化部提出发掘“四老”剧种、老剧目、老戏窝、老艺人)的口号。于是,安顺地戏(包括铜仁傩堂戏、遵义端公戏之类的民“第一届贵州民间艺术汇演”间艺术)才得以在的舞台上登台亮相

[6]

中国的文化产业滞后,贵州就更落伍了。据《新华网》2009年贵州文化产业总收入才开报道,始突破160亿元。增幅达74.77%。对此,省政计划在5~10年内,也就是在“十二府已表态,

“十三五”五”至当中将贵州的文化产业打造成为贵州也有自己的品牌文全省的支柱产业。当然,

《多彩贵化产品。如2005年创意的大型民族歌舞,州风》就荣获了“中国文化部2007年优秀出口、“第三届全国少数民族文化产品和服务项目奖”

,文艺汇演大奖”曾代表国家赴英国、马来西亚、俄罗斯、印度、韩国、加拿大演出。由此打造的“多彩贵州”文化产业,以贵州独特的民族歌舞为以得天独厚的地理气候、民族风情、历史文核心,

化为支撑,拉动了贵州的旅游业、餐饮业、旅馆业、银饰制作业、民族服装加工业、酿酒业、印刷业、交通运输业以及娱乐业,等等,还在国内20多个大中城市建立了长期销售“多彩贵州”产品的网店。由此组建的省级企业“多彩贵州文化产业发展中,心”于2008年开始向国家申请“多彩贵州”的商至2010年11月30日止,已经获得全部标注册,

45个类别、460个商品(服务)的商标注册证[5]。“多彩贵州”文化产业已初步形成了一个有一定规模的系统产业链。

。后来,尽管有“百花齐放,推

的文艺方针,但在极“左”思潮的影响下,陈出新”

安顺地戏因为不能为时下的政治运动服务,所以只得沉默着。在史无前例的“文化大革命”中,安顺地戏更是惨遭厄运,被当权者禁演,被“四清工”、“红卫兵”作队查抄,不少村寨的安顺地戏戏谱(又称唱本)、脸子、服装、道具被焚毁,损失惨重。

20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的国策提出后,安顺的一位业余美术工作者沈福馨从民间美术的角度将安顺地戏发掘出来,写了一篇《安顺地戏和地戏脸子》的文章,参加1983年7月在贵阳举“中国民间美术学术讨论会”。著名美学家办的

并通过中国艺术研究院王朝闻先生发现了此文,

(1984年第1期)美术研究所的刊物《美术史论》

将其推介出去,由此掀起了一股波及海内外的“安顺地戏热”,“人类文化学”、“戏席卷了东西方”、“美学”、“宗教学”、“民俗学”、“语言学”、剧学

“博物学”,影响了音乐、舞蹈等领域的专家学者。这个在贵州藏头缩尾六百多年的地方文化随着中“改革开放”国的脚步迈向了世界,登上了法国、西班牙、英国、日本、韩国、新加坡等国和台湾、香港地区的艺术殿堂。一时间,敷衍教习安顺地戏的农民、制作安顺地戏面具和服饰的匠人、研究安“屯堡文化”顺地戏和的中外学者、以安顺地戏和

二、贵州文化产业发展的坎坷历史

贵州文化产业发展的历史是曲折坎坷的,以“安顺地戏”的发展历史为例来说明问题。安顺“脸子”地戏,是戴木雕在场坝上演出的地域性民故间小戏。因起源并流行于明代江西的军旅间,“军傩”。明洪武十四年(公元1381年),又称随“调北征南”着明王朝的政治军事行动传入贵州,曾遍布于安顺的各司①、卫②、所③的军事驻地间,极其兴盛,后随屯兵的“农民化”而转入民间,由在“留各村寨的大户传承至今。清王朝执政时,发不留头”的酷政下,居住在安顺的“屯堡人”在“祖先崇拜”“屯堡社区”的心理支配下,在的自我保护下,不屈不挠地将大明祖先的“屯堡文化”传统,包括几近绝迹的“安顺地戏”秘密地传承下

①②③

“府”“军民指挥使司”。司,是与相应的军事机构。职权高一点的称为“府”卫,也是与相应的军事机构,但职权略低于军民指挥使司。“守御千户所”,“州”,“县”所,即是与相应的军事机构。

2012年第1期(总第174期)

72

屯堡人为背景进行文艺创作的作家、印制安顺地戏和屯堡文化图书报刊的出版商(包括法、英、日、台湾的出版商)、靠安顺地戏和屯堡文化招揽生意的旅行社、宾馆、博物馆等等,其从业人员猛增,当以10万计,成为20世纪八九十年代贵州的一个特别引人注目的新的经济增长点。2006年,安顺地戏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目”。迄今为止,安顺地戏以及由它牵引出来的

“屯堡文化”,仍然是安顺乃至贵州文化产业一个引人注目的亮点。安顺地戏的勃兴,不仅激活了遵义傩戏,铜仁端公戏,毕节彝族“撮寸己”等傩戏、傩文化,而且也激活了全国的傩戏、傩文化,如安徽贵池傩戏、江西赣傩等。但是,当时贵州并没有将“安顺地戏”打造成为一个世界级品牌的文化产业,这是值得思考的。

三、影响贵州文化产业发展的一些重要因素

首先是政治因素。政治对文化的影响,一般体现在政权机构对安顺地戏之类文化事象的倾向或逆向的影响,政策法规对安顺地戏之类文化事象的生存发展环境于利于弊的影响,基层具体的执政者对安顺地戏之类文化事象所持有的或好或恶的影响,政治、军事运动对安顺地戏之类文化事象所形成的冲击力的亦大亦小的影响,等等。

历代一些当权者往往认识不到,或者不愿意正视“文化是一个民族生存繁衍状态的历史积淀”

的事实,不愿正视文化对一个民族未来的重要性,他们只从政治需要的角度来看待文化,只从政治利益的角度来处置文化。清王朝时,当权者对安顺地戏之类的大明文化就持封杀态度。《大清律例刑律杂犯》

中明文规定:“城市乡村,如有当街搭台悬灯唱演夜戏者,将为首之人,照违制律杖一百,

枷号一个月;不行查拿之地方保甲,照不应重律杖八十;不实力奉行之文武各官,交部议处”

。雍正六年三月二十三日又重申禁止在“乡邑之中

”“为神会……演戏”[7]16,33

。在这样的酷政下,安顺地戏只得转入地下以求生存,得不到发展。相反,政治开明,文化就得以发达昌盛。20世纪50年代,为保护中华民族的文化艺术,毛泽东提出了“百花齐放,推陈出新”的文艺方针,于是,安顺地戏才得以抛头露面地来到省城贵阳,并

JournalofGuizhouNormalUniversity(SocialScience)

从田间地头第一次登上城市的艺术殿堂,其表演性质也发生了变化。20世纪80年代邓小平将“改革开放”作为我们国家长期的国策,因此,安顺地戏才得以风风光光地走出国门,

第一次到世界最先锋的艺术国度去展演,和最时尚的观众进行互动交流。

第二个因素是

“美学观”。有人说“我们的生活中并不缺少美,

而是缺少对美的发现”。不同的美学观会使同一文化事象呈现出不同的美学价值,安顺地戏的发展史就是一个明证。新中国成立以来,

安顺地戏有过两次“露脸”的机会。一次是1956年12月,安顺地戏《芦花荡》到省城贵阳参加了

“第一届贵州民间艺术汇演”,“贵州戏曲工作室”和贵州人民出版社共同收集整理并出版了这个剧目。但是它并没有因此而“红火”起来,因为当时人们的头脑里只装着“阶级论”的美学观,动不动就用“阶级斗争”的美学观去评价事物。所以,大家都把安顺地戏看作是封建过时的玩意儿,

认为它没有价值。第二次是1983年,上海戏剧学院的《戏剧艺术》发表了何平的一篇《贵州安顺地戏》文章,也并没有引起什么反响,其原因文章是从

《中国戏曲剧种大辞典》的角度写的,也就是从“传统戏剧美学”的角度写的,它没有发现安顺地戏的独特美。

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是西方现代派美学理论在中国滥觞的时期,

它至少起到以下作用:一是拓展了国人的美学视野,让国人知道除了马克思主义美学之外还有多种多样的美学流派,而这些美学理念并非没有道理;二是国人用这些新接触到的美学理论来重新审视自己的民族文化,对它做出了全新的价值评判;三是现代派的美学理论促使国人起来反叛传统美学的束缚。其中,对安顺地戏产生直接影响的就是“人类文化学”

。人类文化学者们把安顺地戏看成是“戏剧活化石”

,通过它来研究“戏剧史”、“宗教史”、“民俗史”、“美术史”、“语言史”、“迁徙史”、“村寨史”、“建筑史”,等等。而且还用多国文字出版了两百多种关于它的著作,这说明安顺地戏并非是没有价值的“过时的玩意儿”。可以说,如果没有“人类文化学”理论的引进,如果没有对传统美学的反叛、没有对西方人类文化学者的认同,如果

2012年第1期(总第174期)

73

王颖泰:贵州文化产业发展解析

没有著名美学家王朝闻的独具慧眼,安顺地戏至今可能还默默无闻,走不出国门,更形不成一个文化的产业。

与“主流美学”或称“官方美学”相对应的是“另类美学”,或称“草根美学”。在平民百姓的眼里,安顺地戏一直都是具有美学价值的,否则它不可能在贵州流传六百多年,

甚至有时是处于恶劣的环境下。我们的平民百姓大多持另类美学的观点,所以,不同的美学观可以打压一个文化事象,也可以昌盛一个文化事象。由此我们说,在文化产业(文化产品)的开发中,

当主流文化和另类文化发生冲突时,应该以宽容的态度来保护另类文化,因为事实上每个民族的文化中都有两种文化并存。

第三个因素是“消费观念”。“改革开放”以后,随着经济生活的提高,科学技术的发展,文化修养的改善,人们的消费观念发生了极大变化,消费行为开始朝着“安全上的需求”

、“情感和归属需求

”、“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发展。新时期,由于文化市场的创建与拓展,人们除了“置房置产”、“购车购艇”的大宗消费外,经常性的小笔投入有“教育投资”

、“自我充电”、“时尚造型

”、“娱乐健身”、“休闲旅游”、“文化观光”、“人寿保险”等消费。根据美国心理学家夏伯拉罕·马斯洛的“金字塔”需求层次理论,人的文化消费需求处于五个层次中的第三层次,

即属于低级层次。这意味着文化消费是人人都需要的。文化蓝皮书《2008年中国文化产业发展报告》就说,2007年我国文化消费需求总量达到6300亿元至6600亿元,

2008年突破7000亿元。我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1759元,人均文化娱乐服务消费支出591.1元,比往年增长了65元

[8]

。其中,

包含了到贵州来看安顺地戏、购安顺地戏面具、体验屯堡文化等等的外地观光客。据《安顺市西秀区200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说,“旅游业发展步伐加快。2009年区内……全年接待海内外游客260.36万人次,同比增长9%,旅

游总收入339397万元,同比增长23%”[9]。尽管

2008年以来美国次贷危机引起的金融问题持续发展,造成全球经济危机,我国也受其影响,但文化市场和文化产品因为远离危机的中心,受影响74

2012年第1期(总第174期)

不大。我们应该抓住新的消费观念来刺激文化产品的开发。

四、贵州文化产业开发的思考

首先,政府要有完善的政策法规,社会要营造民主的政治环境。国家出台发展文化产业的政策法规后,各级政府要即时出台相应的支持地方名牌产品的政策法规。各地都积累了一些成功的经验,如黔南三都县出台支持“马尾绣”的优惠政策;黔东南丹寨县出台支持“苗族锦鸡舞”的优惠政策,还让锦鸡舞走进了杨武中学的课堂,等等。除了政策法规外,还应该有机构建制、财政拨款、人员编制等实际操作。

第二,要学习“两种文化”的理论,具备“多元美学”

的修养,有保护“草根文化”的意识。社会在进步,各种学科也在发展,美学更是如此。毛泽东曾经说过“真理有时只在少数人手里”。我们虽然奉行马克思主义美学,但对于新兴的另类美学也应持宽容的态度,因为它的合理内核可以丰富马克思主义美学。

第三,要研究新的消费观念。为什么我们的文化品牌不能占领更大更多的文化市场,可能与下面的因素有关。

1.《多彩贵州风》的出国巡演还不是商业演出,它需要国家财政拨款的支持,而且仅限于某种中国文化年”或者“亚洲艺术节”之类的机会,这说明它关注的还是传统的消费理念—

——代表国家作礼仪演出。如此,

其文化市场的视野就打不开。目前《多彩贵州风》在国内的演出虽然也具备了一定程度的市场化,但还缺乏闯荡天下市场的独立性。

2.《多彩贵州风》的演出地点大多在省会的贵阳大剧院”内,这种陈旧的“剧场演出模式”,一方面失去了民族歌舞与大自然紧密结合的“广场艺术”的原生态“灵气”,其展演的民族风情与大自然形态中的少数民族及其丰富的社会生活(如爱情生活)失去了天然的联系;另一方面也失去了外地观光客必须“亲自”到贵州来、甚至花几天时间停留在贵州的真山真水中,才能欣赏到贵州的“多彩”民族风情精髓的吸引力。说明它忽略了当今消费者

“被城市困扰”(如紧张的生活压力、城市噪音、空气污染等)、愿意“回归大自然”

““

的消费理念。

3.《多彩贵州风》只是一幅凝固的风俗画,可以

“一目了然”,它不像《印象·刘三姐》那样动态地将“刘三姐”的传说、经典山歌、桂林山水、漓江渔火、

民族风情等多种元素有机地融合在一起,做动态展现,观光客可随自己的观赏角度和心态做多种解读,

互动解读。而《多彩贵州风》的美学理念较为陈旧,缺乏将自然因素、生态因素、社会因素、人文因素、经济因素、艺术因素、仪式因素等等多种因素融会贯通、

高度组合的多元性。第四,要加快数字化建设的步伐。《多彩贵州风》

还没有数字化产品,还没有进入网络的影像产品,至今我们还没在市场上看到这样的产品(除了用于宣传的光碟)。又如安顺地戏,其中虽有一堂《三国演义》剧目,但是并没有将它打造成数字化产品投放市场,

而网络游戏中的《三国演义》却异常火爆,钱赚得锅满盆满。

总之,贵州是多民族聚居的省份,有丰富的民族文化资源,

我们要“吃民族饭”。在“十二五”中开发文化产品的时候,应该先抓独具特色的,别的省份、

国家没有的东西,比如发源于贵州的侗戏、JournalofGuizhouNormalUniversity(SocialScience)

布依戏、侗族大歌、苗族锦鸡舞,等等。贵州文化产业开发的空间非常大,前途可观。

参考文献:

[1]孟晓驷.文化软实力—中国民族复兴的伟大战略力量[M]//

林志成主编.文化软实力.广州:广州图书馆信息咨询部,2008.

[2]郝静.文化产业60年:回望崛起之路[N]

.重庆之窗,2009-09-28.

[3]智鼎国.2010-2015年文化产业运营态势及发展前景研究报

告[

G].载“智鼎市场研究报告网”2010-08-23.[4]林丹虹.浅论中国文化贸易[J].商场现代化,2010(26).[5]贵州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多彩贵州”商标全面注册,涵

盖45类别,

460项目[G].《金黔在线》2010-11-30.[6]贵州省文化局编.第一届贵州民间艺术汇演资料会刊[J].

1956(12).

[7]大清律例:卷三十四[M]//王晓传辑录.元明清三代禁毁小说

戏曲史料.北京:作家出版社,

1953.[8]胡惠林,等.2008年中国文化产业发展报告[M]

.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08.[9]安顺市西秀区统计局.安顺市西秀区200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

发展统计公报[G].载“西秀区人民政府”网,

2010-04-12.责任编辑郭利沙英文审校孟俊一

2012年第1期(总第174期)

75

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贵州文化产业发展解析

王颖泰

(贵州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贵州贵阳550002)摘

。“多彩贵州”要:2009年贵州文化产业总收入才开始突破160亿元文化产业已初步形成一个有一定规模的系统产

业链。这就是贵州文化产业的现状。影响贵州文化产业发展的因素,一是政治因素,二是美学观念,三是消费观念。;“多彩贵州风”;安顺地戏关键词:美学思潮;消费观念中图分类号:G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733X(2012)01-0071-05

AnalysisofCulturalIndustriesinGuizhou

WANGYin-tai

(GuizhouFederationofLiteraryandArtCircles,Guiyang550002,China)

Abstract:CulturalindustriesinGuizhouin2009begantobreakthetotalamountof16billioninrevenue."ColorfulGuizhou"culturalindustryhasformedacertainscaleofthesystemchain.ThisisthestatusofculturalindustriesinGuizhou.Thedevelop-mentofculturalindustriesinGuizhouhasbeeninfluencedbythreefactors:firstofallisthepoliticalfactor;thesecondistheaestheticconcept;andthethirdistheconceptofconsumption.

Keywords:aesthetics;consumerattitudes;"ColorfulGuizhou";AnshunOpera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提出了加快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展文化产业,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的号令。贵州的文化产业发展又面临着一个新的机遇与挑战。

,中国的文化产业才开始进入一个由化产业司”政府推动的新时期

[2]

。2009年7月,国务院《文

化产业振兴规划》出台,首次将文化体制改革和于是大力发展文化产业上升到国家战略的高度,市、自治区才做出积极的回应。然而,世界各省、

上那些发达国家早在20世纪90年代就已经跨入“知识经济”“文化产业”,了时代。他们的诸如图商业演出、电影进出口、电视剧进出口、书进出口、

音像制品进出口、网络、游戏、动漫等等产业不仅、“科技含量”,而且已充满了很高的“知识含量”

“市场化”“经济化”经相当的和了,并迅速上升成2003年全球为国家的经济支柱产业。有人统计,

“文化与创意产业”这一项对全球GDP的贡献就超过了7%,其市场价值达到1.3万亿美元。至2007年后,它就以7%的速度迅猛增长。而中国的文化产业对全球GDP的贡献仅有2.6%左右

[3]

一、贵州文化产业发展的现状

“19世纪靠军事改变世界,20世纪靠经济改

[1]5

21世纪则要靠文化改变世界”。这句变世界,

名言把文化在当今社会的重要性讲得非常透彻。20世纪70年代末中国才开始提出“把全党的工,作重心从阶级斗争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提出“计划经济”“市场经济”,转向具有中国特色的从

社会主义“文化事业”才在深圳这样的“经济特区”开始从“为政治服务”转向“与市场经济接,直至大胆地迈出注重“经济效益”的脚步。轨”

1998年,“南巡讲话”“文邓小平后,文化部才设立

。2006年中国文化产业才实现增加值5123

*收稿日期:2011-08-04

作者简介:王颖泰(1941-),男,贵州贵阳人,贵州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研究员。研究方向:中国戏剧史。

2012年第1期(总第174期)

71

王颖泰:贵州文化产业发展解析

亿元

[4]

。来。中华民国时期,特别是“五四新文化运动”以来,新文化的倡导者们将旧戏曲视为封建文化的代表给予打倒,安顺地戏在民间的活动也只得偃旗息鼓。抗战时期,毛泽东在延安提出“改造旧文艺为革命服务”的口号后,贵州的戏剧演出也活跃起来,贵阳、安顺等地曾改编并演出过京戏《戚继光歼倭记》、《木兰从军》等剧目,安顺的“黔大毕学生巡回演出队”也演出过一些话剧,唯独安顺地戏却沉默着,未见媒体有所报导。

1956年5月2日毛泽东发表“百花齐放,百(老家争鸣”的讲话,同年文化部提出发掘“四老”剧种、老剧目、老戏窝、老艺人)的口号。于是,安顺地戏(包括铜仁傩堂戏、遵义端公戏之类的民“第一届贵州民间艺术汇演”间艺术)才得以在的舞台上登台亮相

[6]

中国的文化产业滞后,贵州就更落伍了。据《新华网》2009年贵州文化产业总收入才开报道,始突破160亿元。增幅达74.77%。对此,省政计划在5~10年内,也就是在“十二府已表态,

“十三五”五”至当中将贵州的文化产业打造成为贵州也有自己的品牌文全省的支柱产业。当然,

《多彩贵化产品。如2005年创意的大型民族歌舞,州风》就荣获了“中国文化部2007年优秀出口、“第三届全国少数民族文化产品和服务项目奖”

,文艺汇演大奖”曾代表国家赴英国、马来西亚、俄罗斯、印度、韩国、加拿大演出。由此打造的“多彩贵州”文化产业,以贵州独特的民族歌舞为以得天独厚的地理气候、民族风情、历史文核心,

化为支撑,拉动了贵州的旅游业、餐饮业、旅馆业、银饰制作业、民族服装加工业、酿酒业、印刷业、交通运输业以及娱乐业,等等,还在国内20多个大中城市建立了长期销售“多彩贵州”产品的网店。由此组建的省级企业“多彩贵州文化产业发展中,心”于2008年开始向国家申请“多彩贵州”的商至2010年11月30日止,已经获得全部标注册,

45个类别、460个商品(服务)的商标注册证[5]。“多彩贵州”文化产业已初步形成了一个有一定规模的系统产业链。

。后来,尽管有“百花齐放,推

的文艺方针,但在极“左”思潮的影响下,陈出新”

安顺地戏因为不能为时下的政治运动服务,所以只得沉默着。在史无前例的“文化大革命”中,安顺地戏更是惨遭厄运,被当权者禁演,被“四清工”、“红卫兵”作队查抄,不少村寨的安顺地戏戏谱(又称唱本)、脸子、服装、道具被焚毁,损失惨重。

20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的国策提出后,安顺的一位业余美术工作者沈福馨从民间美术的角度将安顺地戏发掘出来,写了一篇《安顺地戏和地戏脸子》的文章,参加1983年7月在贵阳举“中国民间美术学术讨论会”。著名美学家办的

并通过中国艺术研究院王朝闻先生发现了此文,

(1984年第1期)美术研究所的刊物《美术史论》

将其推介出去,由此掀起了一股波及海内外的“安顺地戏热”,“人类文化学”、“戏席卷了东西方”、“美学”、“宗教学”、“民俗学”、“语言学”、剧学

“博物学”,影响了音乐、舞蹈等领域的专家学者。这个在贵州藏头缩尾六百多年的地方文化随着中“改革开放”国的脚步迈向了世界,登上了法国、西班牙、英国、日本、韩国、新加坡等国和台湾、香港地区的艺术殿堂。一时间,敷衍教习安顺地戏的农民、制作安顺地戏面具和服饰的匠人、研究安“屯堡文化”顺地戏和的中外学者、以安顺地戏和

二、贵州文化产业发展的坎坷历史

贵州文化产业发展的历史是曲折坎坷的,以“安顺地戏”的发展历史为例来说明问题。安顺“脸子”地戏,是戴木雕在场坝上演出的地域性民故间小戏。因起源并流行于明代江西的军旅间,“军傩”。明洪武十四年(公元1381年),又称随“调北征南”着明王朝的政治军事行动传入贵州,曾遍布于安顺的各司①、卫②、所③的军事驻地间,极其兴盛,后随屯兵的“农民化”而转入民间,由在“留各村寨的大户传承至今。清王朝执政时,发不留头”的酷政下,居住在安顺的“屯堡人”在“祖先崇拜”“屯堡社区”的心理支配下,在的自我保护下,不屈不挠地将大明祖先的“屯堡文化”传统,包括几近绝迹的“安顺地戏”秘密地传承下

①②③

“府”“军民指挥使司”。司,是与相应的军事机构。职权高一点的称为“府”卫,也是与相应的军事机构,但职权略低于军民指挥使司。“守御千户所”,“州”,“县”所,即是与相应的军事机构。

2012年第1期(总第174期)

72

屯堡人为背景进行文艺创作的作家、印制安顺地戏和屯堡文化图书报刊的出版商(包括法、英、日、台湾的出版商)、靠安顺地戏和屯堡文化招揽生意的旅行社、宾馆、博物馆等等,其从业人员猛增,当以10万计,成为20世纪八九十年代贵州的一个特别引人注目的新的经济增长点。2006年,安顺地戏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目”。迄今为止,安顺地戏以及由它牵引出来的

“屯堡文化”,仍然是安顺乃至贵州文化产业一个引人注目的亮点。安顺地戏的勃兴,不仅激活了遵义傩戏,铜仁端公戏,毕节彝族“撮寸己”等傩戏、傩文化,而且也激活了全国的傩戏、傩文化,如安徽贵池傩戏、江西赣傩等。但是,当时贵州并没有将“安顺地戏”打造成为一个世界级品牌的文化产业,这是值得思考的。

三、影响贵州文化产业发展的一些重要因素

首先是政治因素。政治对文化的影响,一般体现在政权机构对安顺地戏之类文化事象的倾向或逆向的影响,政策法规对安顺地戏之类文化事象的生存发展环境于利于弊的影响,基层具体的执政者对安顺地戏之类文化事象所持有的或好或恶的影响,政治、军事运动对安顺地戏之类文化事象所形成的冲击力的亦大亦小的影响,等等。

历代一些当权者往往认识不到,或者不愿意正视“文化是一个民族生存繁衍状态的历史积淀”

的事实,不愿正视文化对一个民族未来的重要性,他们只从政治需要的角度来看待文化,只从政治利益的角度来处置文化。清王朝时,当权者对安顺地戏之类的大明文化就持封杀态度。《大清律例刑律杂犯》

中明文规定:“城市乡村,如有当街搭台悬灯唱演夜戏者,将为首之人,照违制律杖一百,

枷号一个月;不行查拿之地方保甲,照不应重律杖八十;不实力奉行之文武各官,交部议处”

。雍正六年三月二十三日又重申禁止在“乡邑之中

”“为神会……演戏”[7]16,33

。在这样的酷政下,安顺地戏只得转入地下以求生存,得不到发展。相反,政治开明,文化就得以发达昌盛。20世纪50年代,为保护中华民族的文化艺术,毛泽东提出了“百花齐放,推陈出新”的文艺方针,于是,安顺地戏才得以抛头露面地来到省城贵阳,并

JournalofGuizhouNormalUniversity(SocialScience)

从田间地头第一次登上城市的艺术殿堂,其表演性质也发生了变化。20世纪80年代邓小平将“改革开放”作为我们国家长期的国策,因此,安顺地戏才得以风风光光地走出国门,

第一次到世界最先锋的艺术国度去展演,和最时尚的观众进行互动交流。

第二个因素是

“美学观”。有人说“我们的生活中并不缺少美,

而是缺少对美的发现”。不同的美学观会使同一文化事象呈现出不同的美学价值,安顺地戏的发展史就是一个明证。新中国成立以来,

安顺地戏有过两次“露脸”的机会。一次是1956年12月,安顺地戏《芦花荡》到省城贵阳参加了

“第一届贵州民间艺术汇演”,“贵州戏曲工作室”和贵州人民出版社共同收集整理并出版了这个剧目。但是它并没有因此而“红火”起来,因为当时人们的头脑里只装着“阶级论”的美学观,动不动就用“阶级斗争”的美学观去评价事物。所以,大家都把安顺地戏看作是封建过时的玩意儿,

认为它没有价值。第二次是1983年,上海戏剧学院的《戏剧艺术》发表了何平的一篇《贵州安顺地戏》文章,也并没有引起什么反响,其原因文章是从

《中国戏曲剧种大辞典》的角度写的,也就是从“传统戏剧美学”的角度写的,它没有发现安顺地戏的独特美。

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是西方现代派美学理论在中国滥觞的时期,

它至少起到以下作用:一是拓展了国人的美学视野,让国人知道除了马克思主义美学之外还有多种多样的美学流派,而这些美学理念并非没有道理;二是国人用这些新接触到的美学理论来重新审视自己的民族文化,对它做出了全新的价值评判;三是现代派的美学理论促使国人起来反叛传统美学的束缚。其中,对安顺地戏产生直接影响的就是“人类文化学”

。人类文化学者们把安顺地戏看成是“戏剧活化石”

,通过它来研究“戏剧史”、“宗教史”、“民俗史”、“美术史”、“语言史”、“迁徙史”、“村寨史”、“建筑史”,等等。而且还用多国文字出版了两百多种关于它的著作,这说明安顺地戏并非是没有价值的“过时的玩意儿”。可以说,如果没有“人类文化学”理论的引进,如果没有对传统美学的反叛、没有对西方人类文化学者的认同,如果

2012年第1期(总第174期)

73

王颖泰:贵州文化产业发展解析

没有著名美学家王朝闻的独具慧眼,安顺地戏至今可能还默默无闻,走不出国门,更形不成一个文化的产业。

与“主流美学”或称“官方美学”相对应的是“另类美学”,或称“草根美学”。在平民百姓的眼里,安顺地戏一直都是具有美学价值的,否则它不可能在贵州流传六百多年,

甚至有时是处于恶劣的环境下。我们的平民百姓大多持另类美学的观点,所以,不同的美学观可以打压一个文化事象,也可以昌盛一个文化事象。由此我们说,在文化产业(文化产品)的开发中,

当主流文化和另类文化发生冲突时,应该以宽容的态度来保护另类文化,因为事实上每个民族的文化中都有两种文化并存。

第三个因素是“消费观念”。“改革开放”以后,随着经济生活的提高,科学技术的发展,文化修养的改善,人们的消费观念发生了极大变化,消费行为开始朝着“安全上的需求”

、“情感和归属需求

”、“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发展。新时期,由于文化市场的创建与拓展,人们除了“置房置产”、“购车购艇”的大宗消费外,经常性的小笔投入有“教育投资”

、“自我充电”、“时尚造型

”、“娱乐健身”、“休闲旅游”、“文化观光”、“人寿保险”等消费。根据美国心理学家夏伯拉罕·马斯洛的“金字塔”需求层次理论,人的文化消费需求处于五个层次中的第三层次,

即属于低级层次。这意味着文化消费是人人都需要的。文化蓝皮书《2008年中国文化产业发展报告》就说,2007年我国文化消费需求总量达到6300亿元至6600亿元,

2008年突破7000亿元。我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1759元,人均文化娱乐服务消费支出591.1元,比往年增长了65元

[8]

。其中,

包含了到贵州来看安顺地戏、购安顺地戏面具、体验屯堡文化等等的外地观光客。据《安顺市西秀区200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说,“旅游业发展步伐加快。2009年区内……全年接待海内外游客260.36万人次,同比增长9%,旅

游总收入339397万元,同比增长23%”[9]。尽管

2008年以来美国次贷危机引起的金融问题持续发展,造成全球经济危机,我国也受其影响,但文化市场和文化产品因为远离危机的中心,受影响74

2012年第1期(总第174期)

不大。我们应该抓住新的消费观念来刺激文化产品的开发。

四、贵州文化产业开发的思考

首先,政府要有完善的政策法规,社会要营造民主的政治环境。国家出台发展文化产业的政策法规后,各级政府要即时出台相应的支持地方名牌产品的政策法规。各地都积累了一些成功的经验,如黔南三都县出台支持“马尾绣”的优惠政策;黔东南丹寨县出台支持“苗族锦鸡舞”的优惠政策,还让锦鸡舞走进了杨武中学的课堂,等等。除了政策法规外,还应该有机构建制、财政拨款、人员编制等实际操作。

第二,要学习“两种文化”的理论,具备“多元美学”

的修养,有保护“草根文化”的意识。社会在进步,各种学科也在发展,美学更是如此。毛泽东曾经说过“真理有时只在少数人手里”。我们虽然奉行马克思主义美学,但对于新兴的另类美学也应持宽容的态度,因为它的合理内核可以丰富马克思主义美学。

第三,要研究新的消费观念。为什么我们的文化品牌不能占领更大更多的文化市场,可能与下面的因素有关。

1.《多彩贵州风》的出国巡演还不是商业演出,它需要国家财政拨款的支持,而且仅限于某种中国文化年”或者“亚洲艺术节”之类的机会,这说明它关注的还是传统的消费理念—

——代表国家作礼仪演出。如此,

其文化市场的视野就打不开。目前《多彩贵州风》在国内的演出虽然也具备了一定程度的市场化,但还缺乏闯荡天下市场的独立性。

2.《多彩贵州风》的演出地点大多在省会的贵阳大剧院”内,这种陈旧的“剧场演出模式”,一方面失去了民族歌舞与大自然紧密结合的“广场艺术”的原生态“灵气”,其展演的民族风情与大自然形态中的少数民族及其丰富的社会生活(如爱情生活)失去了天然的联系;另一方面也失去了外地观光客必须“亲自”到贵州来、甚至花几天时间停留在贵州的真山真水中,才能欣赏到贵州的“多彩”民族风情精髓的吸引力。说明它忽略了当今消费者

“被城市困扰”(如紧张的生活压力、城市噪音、空气污染等)、愿意“回归大自然”

““

的消费理念。

3.《多彩贵州风》只是一幅凝固的风俗画,可以

“一目了然”,它不像《印象·刘三姐》那样动态地将“刘三姐”的传说、经典山歌、桂林山水、漓江渔火、

民族风情等多种元素有机地融合在一起,做动态展现,观光客可随自己的观赏角度和心态做多种解读,

互动解读。而《多彩贵州风》的美学理念较为陈旧,缺乏将自然因素、生态因素、社会因素、人文因素、经济因素、艺术因素、仪式因素等等多种因素融会贯通、

高度组合的多元性。第四,要加快数字化建设的步伐。《多彩贵州风》

还没有数字化产品,还没有进入网络的影像产品,至今我们还没在市场上看到这样的产品(除了用于宣传的光碟)。又如安顺地戏,其中虽有一堂《三国演义》剧目,但是并没有将它打造成数字化产品投放市场,

而网络游戏中的《三国演义》却异常火爆,钱赚得锅满盆满。

总之,贵州是多民族聚居的省份,有丰富的民族文化资源,

我们要“吃民族饭”。在“十二五”中开发文化产品的时候,应该先抓独具特色的,别的省份、

国家没有的东西,比如发源于贵州的侗戏、JournalofGuizhouNormalUniversity(SocialScience)

布依戏、侗族大歌、苗族锦鸡舞,等等。贵州文化产业开发的空间非常大,前途可观。

参考文献:

[1]孟晓驷.文化软实力—中国民族复兴的伟大战略力量[M]//

林志成主编.文化软实力.广州:广州图书馆信息咨询部,2008.

[2]郝静.文化产业60年:回望崛起之路[N]

.重庆之窗,2009-09-28.

[3]智鼎国.2010-2015年文化产业运营态势及发展前景研究报

告[

G].载“智鼎市场研究报告网”2010-08-23.[4]林丹虹.浅论中国文化贸易[J].商场现代化,2010(26).[5]贵州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多彩贵州”商标全面注册,涵

盖45类别,

460项目[G].《金黔在线》2010-11-30.[6]贵州省文化局编.第一届贵州民间艺术汇演资料会刊[J].

1956(12).

[7]大清律例:卷三十四[M]//王晓传辑录.元明清三代禁毁小说

戏曲史料.北京:作家出版社,

1953.[8]胡惠林,等.2008年中国文化产业发展报告[M]

.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08.[9]安顺市西秀区统计局.安顺市西秀区200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

发展统计公报[G].载“西秀区人民政府”网,

2010-04-12.责任编辑郭利沙英文审校孟俊一

2012年第1期(总第174期)

75


相关内容

  • 遵义2013年事业单位考试真题及答案解析
  • 遵义2011年事业单位考试真题及答案解析 一.单项选择题(请选出你认为正确的答案,并在答题卡的相应位置填涂.每小题1分,共40分) 1.1942年,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指出革命文艺的根本方向是: A .百花齐放 百家争鸣 B.立足于社会实践,深入工农群众 C .为人民群众服务,为工农兵服务 ...

  • 2012贵州省特岗教师招聘考试中学历史
  • 2012年贵州省特岗教师招聘考试中学历史 专家命题预测试卷一 (满分:100分) 一.单项选择题(共20分,每小题2分) 1.19世纪三四十年代,标志着无产阶级已经作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的事件是( ). A. 空想社会主义的出现 B. 欧洲三大工人运动  C. <共产党宣言&g ...

  • 2014贵州公务员面试题
  • 2014年6月28号贵州面试真题解析 ------------------------------------------------------------------------------ 中举教育温馨提示: 1.答题内容应接地气.具体化.细节化.人性化: 2.声音一定要洪亮,答题一定要流畅, ...

  • 2011年贵州省特岗考试真题[1]
  • 2011年贵州省特岗考试试题 一.选择题 1.下列理论体系中那个不属于中国特色的神会主义理论 () A.毛泽东思想 B.邓小平理论 C.三个代表 D.科学发展观 2.中国的基本政治体制是() 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B.多党 C.群主立宪 3..三农是指() A.农业.农村.农民工问题 B. 农业.农 ...

  • 中国的交通(世纪金榜课时作业解释及答案)
  • 圆学子梦想 铸金字品牌 温馨提示: 此套题为Word版,请按住Ctrl,滑动鼠标滚轴,调节合适的观看比例,答案解析附后.关闭Word文档返回原板块. 课时提升作业(二十) 中国的交通 (45分钟 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2013·浙江联考)货物周转量是指一定时期内,运输部门 ...

  • 微力无边_创赢未来_基于案例解析的白酒企业微创新初探_杨毅
  • 酿酒科技·2014年第8期(总第242期)LIQUOR-MAKINGSCIENCE&TECHNOLOGY2014No.8(Tol.242) 139 DOI:10.13746/j.njkj.2014.0157 创赢未来微力无边, -基于案例解析的白酒企业微创新初探-- 杨 毅 (<名酒世 ...

  • 2016年全国中考语文病句题汇编(含答案)
  • 2016年全国中考语文病句题汇编 1.[福建省南平市]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3分) A.经调查,"8·12"天津港爆炸事故原因是瑞海公司违规经营.违规储存危险货物以及安全管理极其混乱造成的. B.面对叙利亚小难民艾兰伏尸海滩的照片,使欧洲一些国家终于松口,允许更多难民 ...

  • 第一篇广西区情及河池市市情
  • 第一篇 广西区情及河池市市情 同步强化训练 一.单项选择题 1. 广西既是全国(瑶族)人口最多的地区,也是全国(仫佬族)人口最多的地区. 2. 截至2012年12月,已在南宁成功举办过( 九 )届东盟博览会.2004-2012 3.( 2002-6-18 )国务院批准撤销河池地区和县级河池市,设立地 ...

  • 解析建文帝出亡之迷_薛宗保
  • 四川民族学院学报 JOURNALOFSICHUAN UNIVERSITYFORNATIONALITIES 第20卷第5期 2011年10月Vol.20No.5 Oct.2011 ★历史·文化★解析建文帝出亡之迷 薛宗保 [摘 要]靖难之役,金川门破.惠帝潜出,隐匿若测.燕王追踪,二十载整.朝野传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