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本课程腰鼓课程纲要(修改后)

校本课程——《腰鼓咚咚》课程纲要

秦皇岛市海港区北环路小学 高雯

课程名称:腰鼓咚咚

课程类型:艺术类 选修课

教学资源:自编

开发主持:赵晴

学习对象:三至六年级

学习时间:每周一课时共32课时

一、课程背景:

腰鼓是我国古老的民族艺术,它来源于生活,又很好地表现了生活。腰鼓是满、彝、汉等民族棰击膜鸣乐器。历史悠久,发音脆亮,在民间广泛流传,独具魅力的安塞腰鼓掀起了黄土地上的狂飙,展示出西北黄土高原农民朴素而豪放的性格,张扬出独特的艺术性。腰鼓又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的一支奇葩,她既能锻炼人的体魄,又能陶冶人的情操,给以美的享受。作为学校教育,这种艺术表现形式源远流长,风格独特,融舞蹈、歌曲、武术于一体,还具有队形多变、刚劲豪放的特点。打腰鼓既可以强健学生的体魄,又可以在教导过程中弘扬爱国主义精神。教学生学习腰鼓本身就是一种有意义的爱国主义活动。

二、课程目标:

1、认知目标:通过校本课程活动中了解腰鼓的起源、历史、表演形式、风格特征、活动习俗等,从而丰富学生的艺术知识。

2、技能目标:学习、掌握基本技巧,提高学生的表演能力。

3、情感目标:通过活动激发学生热爱艺术学习艺术的热情,在腰鼓队节目的排练过程中,增强学生的团结,协作的良好品质。

4、应用目标:学生进行腰鼓表演,进行表演欣赏、评价。

三、课程内容

第一课:认识腰鼓,了解腰鼓的起源、历史。

第二课:了解腰鼓文化及安塞大腰鼓

第三课:学习背腰鼓,抓鼓棒及准备姿势。

第四课;初步认识腰鼓的基本鼓点。

第五课:学习右手“咚”单点、碎点的敲打。

第六课:学习左手“吧”的敲打。

第七课:学习“咚吧”花点的敲打。

第八课:学习“咚咚吧”花点的敲打。

第九课;学习“咚吧、咚吧”两拍的敲打。

第十课:学习“咚咚吧、咚吧”两拍的敲打。

第十一课:学习“咚吧、咚吧、咚咚吧、咚吧”四拍的敲打。

第十二课:学习“咚咚吧、咚吧、咚”的敲打。

第十三课:学习“咚、咚、咚、咚”的两种双点的敲打。

第十四课:学习“啪啪啪、啪啪、啪”的帮点的敲打。

第十五课:学习“咚、啪、咚、啪”的单点的敲打。

第十六课:学习“咚、啪、咚、啪、咚咚吧、咚吧、咚”的敲打。

第十七课:“大缠腰”动作

第十八课:“小缠腰”动作

第十九课:“十字步”动作

第二十课:“四步三望”动作

第二十一课:“弹跳步”动作

第二十二课:“鸭子步”动作

第二十三课:“马步横移”动作

第二十四课:“对鼓”动作

第二十五课:“金鸡啄米”动作

第二十六课:“丰收步”动作

第二十七课:“跨步侧踹”动作

第二十八课:“跪打”动作

第二十九课:“飞燕展翅”动作

第三十课: 动作组合

第三十一课:复习课

第三十二课:展示

四、教学方式

1、教学方法的选择:讲授法、演示法、欣赏法、讨论法、汇报法等。

2、教学的组织形式:面向全体教学、分组教学、个别指导。

3、教学用品:腰鼓、大镲等。

4、活动队规模:36人左右。

5、授课对象:对腰鼓有兴趣和爱好腰鼓的学生。

五、课程评价

课程评价总设想:本课程评价应充分体现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精神,贯彻本课程目标,着眼于评价的教育、激励与改善的功能。通过科学的课程评价,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激励教师进取,完善教学管理,推动校本课程的建设与发展。

评价包括原型评价、课程本身评价、学生学业评价三方面,这三方面的评价将依据学制指定的评价建议制定具体的评价办法。

六、实施方案

1、理内容、建组织、构体系

腰鼓活动开展是为了发展学生特长、培养学生综合能力,从腰鼓的起源、种类、流传地区、基本动作等方面进行调查、研究,形成课程的基本框架,一方面是从民族传统文化的角度讲授一些民俗、民风及腰鼓的基础知识,经讲授课为主,另一方面是以腰鼓的鼓点和动作为主的实践课。中年级以理解民族传统、腰鼓基础知识为校本课程的学习内容,高年级以实践课为主。为腰鼓课程的实施做好了前期的准备。

2、学知识,练动作,打基础

练动作就是练习打腰鼓的基本动作,从背鼓、执鼓棒这些最基本的要求入手,先练习起鼓点和落鼓点的节奏和动作要领,这是最基本的方法,再发展到模仿一些动作,四年级是之字步和秧歌步、五年级是跳打和燕飞、六年级是斗鸡和365度,学生的学习是循序渐进的,体现了不同年龄的发展水平。

3、连动作、成套路、展形象

学生掌握了基本动作后,还要由原地打鼓到行进打鼓,再发展到将所学的动作连接起来,形成套路。这一过程是学生进一步掌握动作要领的重要手段,由于腰鼓是集体育、舞蹈、音乐为一体的综合性活动,学生往往是原地会打了而到行进中就跟不上了,或是动作变形、不到位,指导教师和学生共同研究、训练,将所学的基本动作进行给合,形成一些基本套路,并在校内组织表演活动,既为学生和教师提供了表现自我的舞台,同时也为下一个年级的学习积累了经验。

4、塑个性、创动作、搞展示

在教学中要适时引导学生自主协调,使技术方法、思维点拨成为他们自主创新、个性化的激励“棒”。在教学引导中采用迁移式、裂变式、独创式等等,通过多种途径和方法,激发学生进行创新。

校本课程——《腰鼓咚咚》课程纲要

秦皇岛市海港区北环路小学 高雯

课程名称:腰鼓咚咚

课程类型:艺术类 选修课

教学资源:自编

开发主持:赵晴

学习对象:三至六年级

学习时间:每周一课时共32课时

一、课程背景:

腰鼓是我国古老的民族艺术,它来源于生活,又很好地表现了生活。腰鼓是满、彝、汉等民族棰击膜鸣乐器。历史悠久,发音脆亮,在民间广泛流传,独具魅力的安塞腰鼓掀起了黄土地上的狂飙,展示出西北黄土高原农民朴素而豪放的性格,张扬出独特的艺术性。腰鼓又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的一支奇葩,她既能锻炼人的体魄,又能陶冶人的情操,给以美的享受。作为学校教育,这种艺术表现形式源远流长,风格独特,融舞蹈、歌曲、武术于一体,还具有队形多变、刚劲豪放的特点。打腰鼓既可以强健学生的体魄,又可以在教导过程中弘扬爱国主义精神。教学生学习腰鼓本身就是一种有意义的爱国主义活动。

二、课程目标:

1、认知目标:通过校本课程活动中了解腰鼓的起源、历史、表演形式、风格特征、活动习俗等,从而丰富学生的艺术知识。

2、技能目标:学习、掌握基本技巧,提高学生的表演能力。

3、情感目标:通过活动激发学生热爱艺术学习艺术的热情,在腰鼓队节目的排练过程中,增强学生的团结,协作的良好品质。

4、应用目标:学生进行腰鼓表演,进行表演欣赏、评价。

三、课程内容

第一课:认识腰鼓,了解腰鼓的起源、历史。

第二课:了解腰鼓文化及安塞大腰鼓

第三课:学习背腰鼓,抓鼓棒及准备姿势。

第四课;初步认识腰鼓的基本鼓点。

第五课:学习右手“咚”单点、碎点的敲打。

第六课:学习左手“吧”的敲打。

第七课:学习“咚吧”花点的敲打。

第八课:学习“咚咚吧”花点的敲打。

第九课;学习“咚吧、咚吧”两拍的敲打。

第十课:学习“咚咚吧、咚吧”两拍的敲打。

第十一课:学习“咚吧、咚吧、咚咚吧、咚吧”四拍的敲打。

第十二课:学习“咚咚吧、咚吧、咚”的敲打。

第十三课:学习“咚、咚、咚、咚”的两种双点的敲打。

第十四课:学习“啪啪啪、啪啪、啪”的帮点的敲打。

第十五课:学习“咚、啪、咚、啪”的单点的敲打。

第十六课:学习“咚、啪、咚、啪、咚咚吧、咚吧、咚”的敲打。

第十七课:“大缠腰”动作

第十八课:“小缠腰”动作

第十九课:“十字步”动作

第二十课:“四步三望”动作

第二十一课:“弹跳步”动作

第二十二课:“鸭子步”动作

第二十三课:“马步横移”动作

第二十四课:“对鼓”动作

第二十五课:“金鸡啄米”动作

第二十六课:“丰收步”动作

第二十七课:“跨步侧踹”动作

第二十八课:“跪打”动作

第二十九课:“飞燕展翅”动作

第三十课: 动作组合

第三十一课:复习课

第三十二课:展示

四、教学方式

1、教学方法的选择:讲授法、演示法、欣赏法、讨论法、汇报法等。

2、教学的组织形式:面向全体教学、分组教学、个别指导。

3、教学用品:腰鼓、大镲等。

4、活动队规模:36人左右。

5、授课对象:对腰鼓有兴趣和爱好腰鼓的学生。

五、课程评价

课程评价总设想:本课程评价应充分体现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精神,贯彻本课程目标,着眼于评价的教育、激励与改善的功能。通过科学的课程评价,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激励教师进取,完善教学管理,推动校本课程的建设与发展。

评价包括原型评价、课程本身评价、学生学业评价三方面,这三方面的评价将依据学制指定的评价建议制定具体的评价办法。

六、实施方案

1、理内容、建组织、构体系

腰鼓活动开展是为了发展学生特长、培养学生综合能力,从腰鼓的起源、种类、流传地区、基本动作等方面进行调查、研究,形成课程的基本框架,一方面是从民族传统文化的角度讲授一些民俗、民风及腰鼓的基础知识,经讲授课为主,另一方面是以腰鼓的鼓点和动作为主的实践课。中年级以理解民族传统、腰鼓基础知识为校本课程的学习内容,高年级以实践课为主。为腰鼓课程的实施做好了前期的准备。

2、学知识,练动作,打基础

练动作就是练习打腰鼓的基本动作,从背鼓、执鼓棒这些最基本的要求入手,先练习起鼓点和落鼓点的节奏和动作要领,这是最基本的方法,再发展到模仿一些动作,四年级是之字步和秧歌步、五年级是跳打和燕飞、六年级是斗鸡和365度,学生的学习是循序渐进的,体现了不同年龄的发展水平。

3、连动作、成套路、展形象

学生掌握了基本动作后,还要由原地打鼓到行进打鼓,再发展到将所学的动作连接起来,形成套路。这一过程是学生进一步掌握动作要领的重要手段,由于腰鼓是集体育、舞蹈、音乐为一体的综合性活动,学生往往是原地会打了而到行进中就跟不上了,或是动作变形、不到位,指导教师和学生共同研究、训练,将所学的基本动作进行给合,形成一些基本套路,并在校内组织表演活动,既为学生和教师提供了表现自我的舞台,同时也为下一个年级的学习积累了经验。

4、塑个性、创动作、搞展示

在教学中要适时引导学生自主协调,使技术方法、思维点拨成为他们自主创新、个性化的激励“棒”。在教学引导中采用迁移式、裂变式、独创式等等,通过多种途径和方法,激发学生进行创新。


相关内容

  • 校本课程方案
  • 响水中心校乡村学校少年宫 校本课程开发方案 公主岭市响水镇中心小学 一.校本课程需要评估: 校本课程,是学校以学生发展需要为基础自行开发的特色课程,它是根据学校办学目标. 办学思想.办学特色等因素确定的特色课程是对课程标准规定内容的补充和丰富, 是深化教育改革和素质教育的升华:是以学生发展为本,在教 ...

  • 2011年春季学校工作计划
  • 一、指导思想: 本学期,学校继续努力构建平安和谐校园和创建“义务教育标准化学校”为工作目标,认真学习贯彻“十七大”对教育提出的一系列方针政策,紧紧围绕“质量求生存,创新求发展,科研求品牌”的办学方针,牢牢把握“教育观念要有新跨越,学校管理要有新举措,校园建设要有新变化,教育质量要上新台阶”的工作要求 ...

  • 小学开展兴趣小组活动的个案研究_邵玉茹
  • 教改前沿 2007年第20期 当代教育科学 小学开展兴趣小组活动的个案研究 ●邵玉茹 胡惠闵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2001年,教育部出台的< (试行)>中提出:"学校应视学生的兴趣和需要,开发 [1] 或选用适合本校的课程."问题在于,学校如何围绕 兴趣,教师本身也有 ...

  • 道德课堂诊断书
  • 前一段,各学区都对学区内学校进行了道德课堂诊断活动,现将我校自我诊断报告摘录如下: 郑州市第七十四中学道德课堂建设 自我诊断报告 一.学校"灵魂"展示 1."理解教育"为郑州74中的教育品牌.学校以"理解教育"为基础和背景,确定了学校的立校 ...

  • 中小学信息技术校本课程实施论文
  • 中小学信息技术与校本课程实施的研究 [摘要] 本文从可行性.优势.基础.关键四个方面对网络条件下的校本课程实施进行了探索,从信息技术与校本课程开发的研究与实践的视角对课程本身.网络及其之间的联系进行了阐述,为校本课程的实施开辟了一条新路. [关键词] 信息技术 网络 校本课程 实施 [中图分类号] ...

  • 春季学校工作总结
  • 一、指导思想: 本学期,学校继续努力构建平安和谐校园和创建“义务教育标准化学校”为工作目标,认真学习贯彻“十七大”对教育提出的一系列方针政策,紧紧围绕“质量求生存,创新求发展,科研求品牌”的办学方针,牢牢把握“教育观念要有新跨越,学校管理要有新举措,校园建设要有新变化,教育质量要上新台阶”的工作要求 ...

  • 小学2013年春季学校工作总结
  • 一、指导思想: 本学期,学校继续努力构建平安和谐校园和创建“义务教育标准化学校”为工作目标,认真学习贯彻“xx大”对教育提出的一系列方针政策,紧紧围绕“质量求生存,创新求发展,科研求品牌”的办学方针,牢牢把握“教育观念要有新跨越,学校管理要有新举措,校园建设要有新变化,教育质量要上新台阶”的工作要求 ...

  • 五年级校本课程计划及总结
  • "高台县巷道中心小学学校课程开发与应用"项 目第二阶段实施计划 ----子课题五<塑造完美的自我> 一.指导思想 课程结构决定着学生的素质结构.学校校本课程必须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目的,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辩证处理好社会需要.人格是做人的资格,就是人 ...

  • 当涂职教中心校本教材实施方案
  • 当涂职教中心校本课程开发方案 (2015年-2020年) 校本课程是以国家制定的课程大纲的基本精神为指导,在实施国家课程.地方课程的前提下,在明晰了学校自己的办学宗旨.教育哲学理念的前提下,根据本学校本地区实际情况,通过对本校学生的需求进行科学评估,并充分利用学校.当地区域和学生家长等课程资源开发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