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话题素材巾帼文杰倩影留芳(1)杨绛

蒙阴县实验中学导学案 主题话题素材

主备人:徐华 使用人 2016年6月_____日

巾帼文杰,倩影留芳(一)

1、人生边上,淡泊自在——杨绛

一、人物事迹

杨绛(jiàng),1911年7月17日生于北京,本名杨季康,江苏无锡人,中

国著名女作家、文学翻译家和外国文学研究家、钱锺书夫人。

杨绛通晓英语、法语、西班牙语,由她翻译的《唐·吉诃德》被公认为最优

秀的翻译佳作,到2014年已累计发行70多万册;她早年创作的剧本《称心如意》,

被搬上舞台长达六十多年,2014年还在公演;杨绛93岁出版散文随笔《我们仨》,

风靡海内外,再版达一百多万册,96岁成出版哲理散文集《走到人生边上》,102

岁出版250万字的《杨绛文集》八卷。2016年5月25日,著名文学家、翻译家

杨绛先生于25日凌晨逝世,终年105岁。从2001年起,杨绛将个人稿费捐给清华大学设立“好读书”奖学金,到2014年已累计捐款一千多万元。

【人物名片】我们曾如此渴望命运的波澜,到最后才发现,人生最妙曼的风景竟是内心的从容与淡定。我们曾如此期盼外界的认可,到最后才知道,世界是自己的,与他人后无关系。个人虽然渺小,人生虽然短暂;但是人能学习,人能修身,人能自我完善,人的可贵在于人的本身。

二、素材荟萃

话题1:《围城》的诞生

上海沦陷时期,钱锺书先生被困,回不去联大。当时,杨绛写的《弄真成假》在上海非常有名,有一次他们看完杨绛的戏,在回去的路上,钱锺书说:“我也要写一部长篇小说!”杨绛马上赞成道:“好!好!你赶快写吧!”当时他们的生活很拮据!如果钱锺书少教几节课,空出时间写书,收入便更少了。杨绛便把保姆辞退,一个人担负做饭、洗衣服等家务,只为省点钱,少一份支出,这样钱锺书便可以少教些课,写长篇,以维持家庭生活;从另一个意义上讲,这是杨绛对自己的牺牲。我们不难理解,对于一个惜时如命的学者,这意味着什么。

于是钱锺书写出一段,讲一段,钱锺书笑,杨绛也笑,这便是钱锺书唯一一部长篇小说《围城》的诞生。《围城》后改为电视剧,妇孺皆知,但很少有人知道它的写作背景是这样一种情形,它的诞生与杨绛对钱锺书的理解与支持是分不开的。

【素材点拨】一个惜时如命的学者,为了丈夫的写作,为了在事业和生活上给予丈夫莫大的支持,她毅然做出承担整个家庭的重任,遂使中国文坛有了一颗耀眼的明星。杨绛以她对人生和事业的理解,生动地诠释了什么是无私奉献,什么是理解与支持,什么是爱与担当。

【适用话题】无私奉献;爱与担当

话题2;最好的纪念

丈夫、女儿相继去世后,杨绛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将钱锺书的作品整理出来,还把他密密麻麻的读书笔记发表,之后又将他们二人全部稿费和版税捐赠母校清华大学设立“好读书”奖学金,奖励好学上进、成绩优秀、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使学生能无后顾之忧地完成学业。钱、杨两位先生对受奖的学生没有别的要求,只希望他们学成以后,有朝一日能以各种形式报效祖国、回报社会。“好读书”奖学金2001年9月建立以来,由钱锺书、杨绛作品出版收入积累的资金目前已近200万元。随着《钱锺书手稿集》(四十多卷)《〈宋诗纪事〉补正》(十二册)《围城》英文版、汉英对照本的陆续出版,基金总额将相当可观。杨绛用自己烛光般微弱的晚年时光,做完这些之后,便开始着手写作女儿钱瑗未完成的《我们仨》——这些是杨绛先生对已逝亲人最好的纪念。

【素材点拨】凭借一腔爱的血液,凭借着一颗高贵的心灵,凭借着回报社会的赤子之心,杨绛在捐助中和出版亲人的作品中体味着人生最大的快乐和幸福。作为钱锺书先生的夫人、钱瑗教授的母亲,当两位最亲近的人相继离开后,杨绛忍着巨大的悲痛,继续完成女儿和丈夫的遗愿。杨绛以她的坚强与豁达所做出的一切,展示出她爱女之心、爱夫之切以及她美丽而高尚的人格,让我们感动和景仰。

【适用话题】坚强与豁达;回报社会;快乐和幸福

话题3;“坐”在人生边缘

杨绛的内心非常安宁与淡泊,她在散文《隐身衣》中,直抒她和钱锺书最想要的“仙家法宝”莫过于“隐身衣”,隐于世事喧哗之外,陶陶然专心治学。生活中的她也非常低调,几乎婉拒一切媒体的来访。2004年《杨绛文集》出版,出版社准备大张旗鼓筹划她的作品研讨会,杨绛打了比方风趣回绝:“稿子交出去了,卖书就不是我该管的事了。我只是一滴清水,不是肥皂水,不能吹泡泡。”在作家们纷纷忙于各地签售会时,读者却只有从一本本出版的书里瞥见杨绛的身影。在许多朋友眼里,杨绛生活异常俭朴,为人低调。她的寓所没有进行过任何装修,水泥地面,老旧样式的家具,始终安之若素。杨绛说:“我家没有书房,只有一间起居室兼工作室,也充客厅,但每间屋子里有书柜,有书桌,所以随处都是书房。”杨绛有着良好的生活习惯,她严格控制饮食,少吃油腻。她坚持每天早上散步、做大雁功,时常徘徊树下,低吟浅咏,呼吸新鲜空气。后来年岁大了,就改为每天在家里慢走7000步。

【素材点拨】 杨绛十分钟爱英国诗人蓝德的一句诗:“我和谁都不争,和谁争我都不屑。”前半句说的是淡然的心境,后半句则描摹出那份文人的傲骨。“我和谁都不争”,就是拥有这样淡泊名利之心,杨绛“坐”在人生边上,内心充满安宁与淡泊,过着自己想要的低调的生活,就这样,她度过了自己的百年岁月。

【适用话题】安宁与淡泊;低调生活;保持本真。

话题4;外柔内刚,“文革”时的磨难与风骨

1966年,钱钟书和杨绛都被革命群众“揪出来”,成了“牛鬼神蛇”,被整得苦不堪言,杨绛还被人剃了“阴阳头”。她连夜赶做了个假发套,第二天照常出 门买菜。群众分给她的任务是清洗厕所,污垢重重的女厕所被她擦得焕然一新,毫无秽气,进来的女同志都大吃一惊。杨绛特意把便池帽擦得一尘不染,闲时就坐在 上面掏出书看,倒也无人打扰。

形势越来越严峻,钱钟书在中国社科院文学所被贴了大字报,杨绛就在下边一角贴了张小字报澄清辩诬。这下群众炸窝了,身为“牛鬼蛇神”的杨绛,还敢贴小字 报申辩!她立刻被揪到千人大会上批斗示众。当时文学所一起被批的还有宗璞、李健吾等,其他人都低着头,只有杨绛在被逼问为什么要替资产阶级反动权威翻案 时,她跺着脚,激动地据理力争:“就是不符合事实!就是不符合事实!”这“金刚怒目”的一面,让许多人刮目相看,始知她不是一个娇弱的女人。

1969年,他们被下放至干校,安排杨绛种菜,这年她已年近六十了。钱钟书担任干校通信员,每天他去邮电所取信的时候就会特意走菜园的东边,与她“菜园 相会”。在翻译家叶廷芳的印象里,杨绛白天看管菜园,她就利用这个时间,坐在小马扎上,用膝盖当写字台,看书或写东西。而与杨绛一同下放的同伴回忆,“你 看不出她忧郁或悲愤,总是笑嘻嘻的,说‘文革’对我最大的教育就是与群众打成一片。”其实十年文革,钱杨夫妇备受折磨,亲人离散:杨绛最亲的小妹妹杨必被 逼得心脏衰竭辞世,女婿王得一也在批斗中不堪受辱自杀?而沉重的伤悲未把两人压垮,在此期间,钱钟书仍写出了宏大精深的古籍评论着作《管锥篇》,而杨绛 也完成了译着讽刺小说的巅峰之作——八卷本的《堂吉诃德》。从干校回来八年后,杨 绛动笔写 了《干校六记》,名字仿拟自沈复的《浮生六记》,记录了干校日常生活的点滴。这本书自1981年出版以来在国内外引起极大反响,胡乔木很喜欢,曾对它下了 十六字考语:“怨而不怒,哀而不伤,缠绵悱恻,句句真话。”赞赏杨绛文字朴实简白,笔调冷峻,无一句呼天抢地的控诉,无一句阴郁深重的怨恨,就这么淡淡地 道来一个年代的荒谬与残酷。女儿钱瑗一语道破:“妈妈的散文像清茶,一道道加水,还是芳香沁人。爸爸的散文像咖啡加洋酒,浓烈、刺激,喝完就完了。”不 过,书出来后,却只能在柜台底下卖,丁玲甚至说,《班主任》是小学级的反共;《人到中年》是中学级;《干校六记》是大学级。

【素材点拨】她坚忍于知识分子的良知与操守,她坚贞于伟大女性的关怀与慈爱,她固守于中国传统文化的淡泊与坚韧,杨绛的内心是坚硬的,又是柔软的。

【适用话题】经受磨难,风骨永存。

话题5;“最才的女”,创作翻译双高峰

求学时老师给杨绛的批语是“仙童好静”,在英才济济的东吴大学,她很快就奠定了自己才女的地位:中英文俱佳的杨绛是班上的“笔杆子”,东吴大学1928 年英文级史、1929年中文级史,都由她“操刀”。她还喜欢音乐,能弹月琴,善吹箫,工昆曲。大学期间,自修法文,拜一位比利时的夫人为师,学了一口

后来 清华教授梁宗岱称赞不已的法语。

求学清华时,一贯爱好文学的杨绛开始自己创作,备受任课教师朱自清的欣赏,她的第一篇散文《收脚印》和第一篇小说《璐璐,不用愁!》都是被他推荐至《大 公报·文艺副刊》上发表。杨绛在清华没能拿到硕士学位,后陪钱钟书西方游学,也未攻读任何学位,但她一路旁听,一路自修,坐拥书城,遍读乔叟以降的英国文 学,还不时和丈夫展开读书竞赛。两人回到家中无事,便对坐读书,还常常一同背诗玩儿,发现如果两人同把诗句中的某一个字忘了,怎么凑也不合适,那个字准是 全诗中最欠贴切的字,“妥帖的字,有黏性,忘不了。”钱钟书从昆明回上海后想写 《围 城》,杨绛甘做“灶下婢”,辅佐夫君全力搞创作,闲时在陈麟瑞、李健吾等人的鼓动下,尝试写了部四幕剧《称心如意》。没想这位自称业余的剧坛新手“出手不 凡”,第二年《称心如意》在金都大戏院上演时“引来阵阵喝彩声”,一鸣惊人,她所署的笔名“杨绛”也就此叫开。此后,杨绛又接连创作了喜剧《弄真成假》、 《游戏人间》和悲剧《风絮》,讽刺幽默,流畅俏皮,颇有英式戏剧的风格。杨绛的父亲和姐妹一同去看了《弄真成假》,听到全场哄笑,问杨绛:“全是你编 的?”她点头,父亲笑说:“憨哉!”1945年,夏衍看了杨绛的剧作,顿觉耳目一新,说:“你们都捧钱钟书,我却要捧杨绛!”

新中国建立后,知识分子普遍遭受冷板凳的待遇,翻译无疑更为“安全”。杨绛的翻译生涯最早追溯到清华读研时,一次钱钟书的老师叶公超请她到家里吃饭,饭 后拿出本英文刊物,让杨绛译出其中一篇政论《共产主义是不可避免的吗?》。她当时心想:莫非叶先生是要考考钱钟书的未婚妻?在此之前,她英文虽棒,也从未 学过、做过翻译,但也只得硬着头皮“应考”。交稿时叶公超却连连称赞“很好”,推举发表到《新月》杂志。从此杨绛一发不可收拾,走上了翻译的道路。她翻译 的47万字的法国小说《吉尔·布拉斯》,受到朱光潜的高度称赞:我国散文(小说)翻译“杨绛最好”。

1958年,47岁的杨绛,利用大会小会间隙,开始自学西班牙语,打算从原文翻译《堂吉诃德》。译稿历经“文革”的摧残,“被没收、丢弃在废纸堆里”, 最后“九死一生”,逃过劫难。1978年4月,杨绛翻译的《堂吉诃德》出版。同年6月,西班牙国王和王后访华,她应邀参加国宴。邓小平惊讶道:“《堂吉诃 德》是什么时候翻译的?”此事一言难尽,杨绛忙于和西班牙皇室握手,无暇细谈,只好答非所问:“今年出版的。”1986年10月,西班牙国王专门奖给75 岁的杨绛一枚“智慧国王阿方索十世十字勋章”,以表彰她的杰出贡献。写于1980年的《洗澡》,是杨绛迄今为止惟一一部长篇小说。“洗澡”是建国初“三反”运动中的专有名词,指的是知识分子需要对自己思想“肮脏”面彻底 “清洗”,一部《洗澡》淋漓尽致地展现了各类知识分子在运动期间的众生相。这部18万字的小说被施蛰存誉为“半部《红楼梦》加上半部《儒林外史》”。

【素材点拨】“最贤的妻,最才的女”,“赠予杨季康(杨绛本名),绝无仅有的结合了各不相容的三者:妻子、情人、朋友。”

【适用话题】珍惜时间,勤奋学习;勇于尝试,不断挑战。

话题6;走到人生边上,淡泊自在

从1994年开始,钱钟书住进医院,缠绵病榻,全靠杨绛一人悉心照料。不久,女儿钱瑗也病中住院,与钱钟书相隔大半个北京城,当时八十多岁的杨绛来回奔 波,辛苦异常。钱钟书已病到不能进食,只能靠鼻饲,医院提供的匀浆不适宜吃,杨绛就亲自来做,做各种鸡鱼蔬菜泥,炖各种汤,鸡胸肉要剔得一根筋没有,鱼肉 一根小刺都不能有。“钟书病中,我只求比他多活一年。照顾人,男不如女。我尽力保养自己,争求‘夫在先,妻在后’,错了次序就糟糕了。”1997年,被杨 绛称为“我平生唯一杰作”的爱女钱瑗去世。一年后,钱钟书临终,一眼未合好,杨绛附他耳边说:“你放心,有我呐!”内心之沉稳和强大,令人肃然起敬。“钟 书逃走了,我也想逃走,但是逃到哪里去呢?我压根儿不能逃,得留在人世间,打扫现场,尽我应尽的责任。”当年已近九十高龄的杨绛开始翻译柏拉图的《斐多 篇》。2003年,《我们仨》出版问世,这本书写尽了她对丈夫和女儿最深切绵长的怀念,感动了无数中国人。而时隔四年,96岁高龄的杨绛又意想不到地推出 一本散文集《走到人生边上》,探讨人生的价值和灵魂的去向,被评论家称赞:“九十六岁的文字,竟具有初生婴儿的纯真和美丽。”走到人生的边上,她愈战愈 勇,唯愿“死者如生,生者无愧”——钱钟书留下的几麻袋天书般的手稿与中外文笔记,多达7万余页,也被杨绛接手过来,陆续整理得井井有条:2003年出版 了3卷《容安馆札记》,178册外文笔记,20卷的《钱钟书手稿集·中文笔记》也将于今年面世??这位百岁老人的意志和精力,让所有人惊叹!

这也是她一贯身心修养的成果。据杨绛的亲戚讲述,她严格控制饮食,少吃油腻,喜欢买了大棒骨敲碎煮汤,再将汤煮黑木耳,每天一小碗,以保持骨骼硬朗。她 还习惯每日早上散步、做大雁功,时常徘徊树下,低吟浅咏,呼吸新鲜空气。高龄后,改为每天在家里慢走7000步,直到现在还能弯腰手碰到地面,腿脚也很灵 活。

当然更多的秘诀来自内心的安宁与淡泊。杨绛有篇散文名为《隐身衣》,文中直抒她和钱钟书最想要的“仙家法宝”莫过于“隐身衣”,隐于世事喧哗之外,陶陶 然专心治学。生活中的她的确几近“隐身”,低调至极,几乎婉拒一切媒体的来访。2004年《杨绛文集》出版,出版社准备大张旗鼓筹划其作品研讨会,杨绛打 了个比方风趣回绝:“稿子交出去了,卖书就不是我该管的事了。我只是一滴清水,不是肥皂水,不能吹泡泡。”

钱钟书去世后,杨绛以全家三人的名义,将高达八百多万元的稿费和版税全部捐赠给母校清华大学,设立了“好读书”奖学金。杨绛与钱钟书一样,出了名的不喜 过生日,九十岁寿辰时,她就为逃避打扰,专门躲进清华大学招待所住了几日“避寿”。她早就借翻译英国诗人兰德那首著名的诗,写下自己无声的心语:“我和谁都不争、和谁争我都不屑;我爱大自然,其次就是艺术;我双手烤着生命之火取暖;火萎了,我也准备走了。”

【素材点拨】杨绛的散文平淡、从容而又意味无穷。可谓“不着一字,尽得风流”。读她的散文更像是聆听一位哲人讲述些烟尘往事,在平静、平淡、平凡中有一种卓越的人生追求。这位可敬可爱的老人,我们分明看见她在细心地为她的灵魂清点行囊,为了让这颗灵魂带着全部最宝贵的收获平静地上路。

【适用话题】淡泊自在;坚强意志;奉献社会。

三、运用范例

延展生命的路程

(福建高考作文)

人生如赛跑,或许更像行程,看你在有限的时间内跑了多少路程。人生不求一路狂奔,但求风雨兼程,延展短暂的生命路程。

其实,“运动赛跑”与“人生赛跑”是两种不同的心境,前者求速度,后者求丰富。前者更明了直接,后者却往往难以言喻。固然,求速度不失其积极意义,然而在人生中单一地评价事物,难免让人心生急躁,变得迷惘起来。“路曼曼其修远兮”,人生应以平和之心态去求索路程之丰富。 钱钟书与杨绛的一生历经坎坷波折,时间对钱杨二老而言有限且稀缺,然而他们上下求索,用“赛跑的速度”笔耕不辍,在有限的时间内写出了《围城》《洗澡》等著作,不在意赛场上的喝彩与掌声,只用孜孜矻矻成就精彩的人生。钱杨二老的人生赛跑,实在是一种大智慧。反观当下的文坛,用快餐文化向金钱献媚的人越来越多了,真正能够静心治学的人越来越少了。钱杨式的人生赛跑是行路,是耕耘,更是对生命真谛的思考。他们因胸怀远大而求索,故人生变得愈发充盈。

“ 既然选择了远方,便只顾风雨兼程”,努力拓展人生之路的人往往体悟较深,精神高尚。弘一法师圆寂前曾写下“华枝春满,天心月圆”的句子,大师的一生由绚烂归至平淡,实乃一条长远的人生之路,然而这“路程”与其说是经过,不如说是求索。大师终其一生都在致力于对精神的求索。我辈当如大师一样掸去时代的尘埃,用一种肃穆庄严的态度去提升内在的精神修为,这样,人生之途才能得以延展,生命短暂,精神求索却长远。由此观之,人生的路程应是精神求索之路,而非物质享乐之路。

时下通病,一字以蔽之,曰“躁”。急躁、浮躁、暴躁、心浮气躁,其实质多为运动式的赛跑,一心求快,在欲望的泥潭中越陷越深,最终无法自拔。众生多不清醒,须知求速求快的是竞技,求实求丰的才是人生。声色犬马,酒池肉林,是物质的泥淖,是人生的死胡同。大道如前人之行,质朴无声,洗尽铅华。对人生路程的求索,是众生蜕变的不二法门。

或如纪伯伦之言:“大地在睡眠之时,我们仍在行路。”那么,就让我们沉淀思绪,整理好行囊,赶快去求索更加精彩的人生吧!

【名师评析】 本文最主要的亮点是善于分析。本文作者思想不断深入,并做缜密的分析,鲜明的论证意识与现实意识获得阅卷老师的青睐。本文对热点人物素材的运用,体现了两种技法:一是多方挖掘,一人多用;二是弱水三千,只取一瓢饮。钱钟书与杨绛,以及弘一法师的故事很多,他们学问渊博,淡泊人生,但将他们的材料归结到人生赛跑的主题上,还不曾多见。但一经作者运用,觉得也十分恰当。素材运用之所以如此巧妙,其实还是一个多方挖掘材料的问题,是善于截取、为我所用的问题,不会多方分析,不能取我所需,再好的材料也用不到点子上。

蒙阴县实验中学导学案 主题话题素材

主备人:徐华 使用人 2016年6月_____日

巾帼文杰,倩影留芳(一)

1、人生边上,淡泊自在——杨绛

一、人物事迹

杨绛(jiàng),1911年7月17日生于北京,本名杨季康,江苏无锡人,中

国著名女作家、文学翻译家和外国文学研究家、钱锺书夫人。

杨绛通晓英语、法语、西班牙语,由她翻译的《唐·吉诃德》被公认为最优

秀的翻译佳作,到2014年已累计发行70多万册;她早年创作的剧本《称心如意》,

被搬上舞台长达六十多年,2014年还在公演;杨绛93岁出版散文随笔《我们仨》,

风靡海内外,再版达一百多万册,96岁成出版哲理散文集《走到人生边上》,102

岁出版250万字的《杨绛文集》八卷。2016年5月25日,著名文学家、翻译家

杨绛先生于25日凌晨逝世,终年105岁。从2001年起,杨绛将个人稿费捐给清华大学设立“好读书”奖学金,到2014年已累计捐款一千多万元。

【人物名片】我们曾如此渴望命运的波澜,到最后才发现,人生最妙曼的风景竟是内心的从容与淡定。我们曾如此期盼外界的认可,到最后才知道,世界是自己的,与他人后无关系。个人虽然渺小,人生虽然短暂;但是人能学习,人能修身,人能自我完善,人的可贵在于人的本身。

二、素材荟萃

话题1:《围城》的诞生

上海沦陷时期,钱锺书先生被困,回不去联大。当时,杨绛写的《弄真成假》在上海非常有名,有一次他们看完杨绛的戏,在回去的路上,钱锺书说:“我也要写一部长篇小说!”杨绛马上赞成道:“好!好!你赶快写吧!”当时他们的生活很拮据!如果钱锺书少教几节课,空出时间写书,收入便更少了。杨绛便把保姆辞退,一个人担负做饭、洗衣服等家务,只为省点钱,少一份支出,这样钱锺书便可以少教些课,写长篇,以维持家庭生活;从另一个意义上讲,这是杨绛对自己的牺牲。我们不难理解,对于一个惜时如命的学者,这意味着什么。

于是钱锺书写出一段,讲一段,钱锺书笑,杨绛也笑,这便是钱锺书唯一一部长篇小说《围城》的诞生。《围城》后改为电视剧,妇孺皆知,但很少有人知道它的写作背景是这样一种情形,它的诞生与杨绛对钱锺书的理解与支持是分不开的。

【素材点拨】一个惜时如命的学者,为了丈夫的写作,为了在事业和生活上给予丈夫莫大的支持,她毅然做出承担整个家庭的重任,遂使中国文坛有了一颗耀眼的明星。杨绛以她对人生和事业的理解,生动地诠释了什么是无私奉献,什么是理解与支持,什么是爱与担当。

【适用话题】无私奉献;爱与担当

话题2;最好的纪念

丈夫、女儿相继去世后,杨绛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将钱锺书的作品整理出来,还把他密密麻麻的读书笔记发表,之后又将他们二人全部稿费和版税捐赠母校清华大学设立“好读书”奖学金,奖励好学上进、成绩优秀、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使学生能无后顾之忧地完成学业。钱、杨两位先生对受奖的学生没有别的要求,只希望他们学成以后,有朝一日能以各种形式报效祖国、回报社会。“好读书”奖学金2001年9月建立以来,由钱锺书、杨绛作品出版收入积累的资金目前已近200万元。随着《钱锺书手稿集》(四十多卷)《〈宋诗纪事〉补正》(十二册)《围城》英文版、汉英对照本的陆续出版,基金总额将相当可观。杨绛用自己烛光般微弱的晚年时光,做完这些之后,便开始着手写作女儿钱瑗未完成的《我们仨》——这些是杨绛先生对已逝亲人最好的纪念。

【素材点拨】凭借一腔爱的血液,凭借着一颗高贵的心灵,凭借着回报社会的赤子之心,杨绛在捐助中和出版亲人的作品中体味着人生最大的快乐和幸福。作为钱锺书先生的夫人、钱瑗教授的母亲,当两位最亲近的人相继离开后,杨绛忍着巨大的悲痛,继续完成女儿和丈夫的遗愿。杨绛以她的坚强与豁达所做出的一切,展示出她爱女之心、爱夫之切以及她美丽而高尚的人格,让我们感动和景仰。

【适用话题】坚强与豁达;回报社会;快乐和幸福

话题3;“坐”在人生边缘

杨绛的内心非常安宁与淡泊,她在散文《隐身衣》中,直抒她和钱锺书最想要的“仙家法宝”莫过于“隐身衣”,隐于世事喧哗之外,陶陶然专心治学。生活中的她也非常低调,几乎婉拒一切媒体的来访。2004年《杨绛文集》出版,出版社准备大张旗鼓筹划她的作品研讨会,杨绛打了比方风趣回绝:“稿子交出去了,卖书就不是我该管的事了。我只是一滴清水,不是肥皂水,不能吹泡泡。”在作家们纷纷忙于各地签售会时,读者却只有从一本本出版的书里瞥见杨绛的身影。在许多朋友眼里,杨绛生活异常俭朴,为人低调。她的寓所没有进行过任何装修,水泥地面,老旧样式的家具,始终安之若素。杨绛说:“我家没有书房,只有一间起居室兼工作室,也充客厅,但每间屋子里有书柜,有书桌,所以随处都是书房。”杨绛有着良好的生活习惯,她严格控制饮食,少吃油腻。她坚持每天早上散步、做大雁功,时常徘徊树下,低吟浅咏,呼吸新鲜空气。后来年岁大了,就改为每天在家里慢走7000步。

【素材点拨】 杨绛十分钟爱英国诗人蓝德的一句诗:“我和谁都不争,和谁争我都不屑。”前半句说的是淡然的心境,后半句则描摹出那份文人的傲骨。“我和谁都不争”,就是拥有这样淡泊名利之心,杨绛“坐”在人生边上,内心充满安宁与淡泊,过着自己想要的低调的生活,就这样,她度过了自己的百年岁月。

【适用话题】安宁与淡泊;低调生活;保持本真。

话题4;外柔内刚,“文革”时的磨难与风骨

1966年,钱钟书和杨绛都被革命群众“揪出来”,成了“牛鬼神蛇”,被整得苦不堪言,杨绛还被人剃了“阴阳头”。她连夜赶做了个假发套,第二天照常出 门买菜。群众分给她的任务是清洗厕所,污垢重重的女厕所被她擦得焕然一新,毫无秽气,进来的女同志都大吃一惊。杨绛特意把便池帽擦得一尘不染,闲时就坐在 上面掏出书看,倒也无人打扰。

形势越来越严峻,钱钟书在中国社科院文学所被贴了大字报,杨绛就在下边一角贴了张小字报澄清辩诬。这下群众炸窝了,身为“牛鬼蛇神”的杨绛,还敢贴小字 报申辩!她立刻被揪到千人大会上批斗示众。当时文学所一起被批的还有宗璞、李健吾等,其他人都低着头,只有杨绛在被逼问为什么要替资产阶级反动权威翻案 时,她跺着脚,激动地据理力争:“就是不符合事实!就是不符合事实!”这“金刚怒目”的一面,让许多人刮目相看,始知她不是一个娇弱的女人。

1969年,他们被下放至干校,安排杨绛种菜,这年她已年近六十了。钱钟书担任干校通信员,每天他去邮电所取信的时候就会特意走菜园的东边,与她“菜园 相会”。在翻译家叶廷芳的印象里,杨绛白天看管菜园,她就利用这个时间,坐在小马扎上,用膝盖当写字台,看书或写东西。而与杨绛一同下放的同伴回忆,“你 看不出她忧郁或悲愤,总是笑嘻嘻的,说‘文革’对我最大的教育就是与群众打成一片。”其实十年文革,钱杨夫妇备受折磨,亲人离散:杨绛最亲的小妹妹杨必被 逼得心脏衰竭辞世,女婿王得一也在批斗中不堪受辱自杀?而沉重的伤悲未把两人压垮,在此期间,钱钟书仍写出了宏大精深的古籍评论着作《管锥篇》,而杨绛 也完成了译着讽刺小说的巅峰之作——八卷本的《堂吉诃德》。从干校回来八年后,杨 绛动笔写 了《干校六记》,名字仿拟自沈复的《浮生六记》,记录了干校日常生活的点滴。这本书自1981年出版以来在国内外引起极大反响,胡乔木很喜欢,曾对它下了 十六字考语:“怨而不怒,哀而不伤,缠绵悱恻,句句真话。”赞赏杨绛文字朴实简白,笔调冷峻,无一句呼天抢地的控诉,无一句阴郁深重的怨恨,就这么淡淡地 道来一个年代的荒谬与残酷。女儿钱瑗一语道破:“妈妈的散文像清茶,一道道加水,还是芳香沁人。爸爸的散文像咖啡加洋酒,浓烈、刺激,喝完就完了。”不 过,书出来后,却只能在柜台底下卖,丁玲甚至说,《班主任》是小学级的反共;《人到中年》是中学级;《干校六记》是大学级。

【素材点拨】她坚忍于知识分子的良知与操守,她坚贞于伟大女性的关怀与慈爱,她固守于中国传统文化的淡泊与坚韧,杨绛的内心是坚硬的,又是柔软的。

【适用话题】经受磨难,风骨永存。

话题5;“最才的女”,创作翻译双高峰

求学时老师给杨绛的批语是“仙童好静”,在英才济济的东吴大学,她很快就奠定了自己才女的地位:中英文俱佳的杨绛是班上的“笔杆子”,东吴大学1928 年英文级史、1929年中文级史,都由她“操刀”。她还喜欢音乐,能弹月琴,善吹箫,工昆曲。大学期间,自修法文,拜一位比利时的夫人为师,学了一口

后来 清华教授梁宗岱称赞不已的法语。

求学清华时,一贯爱好文学的杨绛开始自己创作,备受任课教师朱自清的欣赏,她的第一篇散文《收脚印》和第一篇小说《璐璐,不用愁!》都是被他推荐至《大 公报·文艺副刊》上发表。杨绛在清华没能拿到硕士学位,后陪钱钟书西方游学,也未攻读任何学位,但她一路旁听,一路自修,坐拥书城,遍读乔叟以降的英国文 学,还不时和丈夫展开读书竞赛。两人回到家中无事,便对坐读书,还常常一同背诗玩儿,发现如果两人同把诗句中的某一个字忘了,怎么凑也不合适,那个字准是 全诗中最欠贴切的字,“妥帖的字,有黏性,忘不了。”钱钟书从昆明回上海后想写 《围 城》,杨绛甘做“灶下婢”,辅佐夫君全力搞创作,闲时在陈麟瑞、李健吾等人的鼓动下,尝试写了部四幕剧《称心如意》。没想这位自称业余的剧坛新手“出手不 凡”,第二年《称心如意》在金都大戏院上演时“引来阵阵喝彩声”,一鸣惊人,她所署的笔名“杨绛”也就此叫开。此后,杨绛又接连创作了喜剧《弄真成假》、 《游戏人间》和悲剧《风絮》,讽刺幽默,流畅俏皮,颇有英式戏剧的风格。杨绛的父亲和姐妹一同去看了《弄真成假》,听到全场哄笑,问杨绛:“全是你编 的?”她点头,父亲笑说:“憨哉!”1945年,夏衍看了杨绛的剧作,顿觉耳目一新,说:“你们都捧钱钟书,我却要捧杨绛!”

新中国建立后,知识分子普遍遭受冷板凳的待遇,翻译无疑更为“安全”。杨绛的翻译生涯最早追溯到清华读研时,一次钱钟书的老师叶公超请她到家里吃饭,饭 后拿出本英文刊物,让杨绛译出其中一篇政论《共产主义是不可避免的吗?》。她当时心想:莫非叶先生是要考考钱钟书的未婚妻?在此之前,她英文虽棒,也从未 学过、做过翻译,但也只得硬着头皮“应考”。交稿时叶公超却连连称赞“很好”,推举发表到《新月》杂志。从此杨绛一发不可收拾,走上了翻译的道路。她翻译 的47万字的法国小说《吉尔·布拉斯》,受到朱光潜的高度称赞:我国散文(小说)翻译“杨绛最好”。

1958年,47岁的杨绛,利用大会小会间隙,开始自学西班牙语,打算从原文翻译《堂吉诃德》。译稿历经“文革”的摧残,“被没收、丢弃在废纸堆里”, 最后“九死一生”,逃过劫难。1978年4月,杨绛翻译的《堂吉诃德》出版。同年6月,西班牙国王和王后访华,她应邀参加国宴。邓小平惊讶道:“《堂吉诃 德》是什么时候翻译的?”此事一言难尽,杨绛忙于和西班牙皇室握手,无暇细谈,只好答非所问:“今年出版的。”1986年10月,西班牙国王专门奖给75 岁的杨绛一枚“智慧国王阿方索十世十字勋章”,以表彰她的杰出贡献。写于1980年的《洗澡》,是杨绛迄今为止惟一一部长篇小说。“洗澡”是建国初“三反”运动中的专有名词,指的是知识分子需要对自己思想“肮脏”面彻底 “清洗”,一部《洗澡》淋漓尽致地展现了各类知识分子在运动期间的众生相。这部18万字的小说被施蛰存誉为“半部《红楼梦》加上半部《儒林外史》”。

【素材点拨】“最贤的妻,最才的女”,“赠予杨季康(杨绛本名),绝无仅有的结合了各不相容的三者:妻子、情人、朋友。”

【适用话题】珍惜时间,勤奋学习;勇于尝试,不断挑战。

话题6;走到人生边上,淡泊自在

从1994年开始,钱钟书住进医院,缠绵病榻,全靠杨绛一人悉心照料。不久,女儿钱瑗也病中住院,与钱钟书相隔大半个北京城,当时八十多岁的杨绛来回奔 波,辛苦异常。钱钟书已病到不能进食,只能靠鼻饲,医院提供的匀浆不适宜吃,杨绛就亲自来做,做各种鸡鱼蔬菜泥,炖各种汤,鸡胸肉要剔得一根筋没有,鱼肉 一根小刺都不能有。“钟书病中,我只求比他多活一年。照顾人,男不如女。我尽力保养自己,争求‘夫在先,妻在后’,错了次序就糟糕了。”1997年,被杨 绛称为“我平生唯一杰作”的爱女钱瑗去世。一年后,钱钟书临终,一眼未合好,杨绛附他耳边说:“你放心,有我呐!”内心之沉稳和强大,令人肃然起敬。“钟 书逃走了,我也想逃走,但是逃到哪里去呢?我压根儿不能逃,得留在人世间,打扫现场,尽我应尽的责任。”当年已近九十高龄的杨绛开始翻译柏拉图的《斐多 篇》。2003年,《我们仨》出版问世,这本书写尽了她对丈夫和女儿最深切绵长的怀念,感动了无数中国人。而时隔四年,96岁高龄的杨绛又意想不到地推出 一本散文集《走到人生边上》,探讨人生的价值和灵魂的去向,被评论家称赞:“九十六岁的文字,竟具有初生婴儿的纯真和美丽。”走到人生的边上,她愈战愈 勇,唯愿“死者如生,生者无愧”——钱钟书留下的几麻袋天书般的手稿与中外文笔记,多达7万余页,也被杨绛接手过来,陆续整理得井井有条:2003年出版 了3卷《容安馆札记》,178册外文笔记,20卷的《钱钟书手稿集·中文笔记》也将于今年面世??这位百岁老人的意志和精力,让所有人惊叹!

这也是她一贯身心修养的成果。据杨绛的亲戚讲述,她严格控制饮食,少吃油腻,喜欢买了大棒骨敲碎煮汤,再将汤煮黑木耳,每天一小碗,以保持骨骼硬朗。她 还习惯每日早上散步、做大雁功,时常徘徊树下,低吟浅咏,呼吸新鲜空气。高龄后,改为每天在家里慢走7000步,直到现在还能弯腰手碰到地面,腿脚也很灵 活。

当然更多的秘诀来自内心的安宁与淡泊。杨绛有篇散文名为《隐身衣》,文中直抒她和钱钟书最想要的“仙家法宝”莫过于“隐身衣”,隐于世事喧哗之外,陶陶 然专心治学。生活中的她的确几近“隐身”,低调至极,几乎婉拒一切媒体的来访。2004年《杨绛文集》出版,出版社准备大张旗鼓筹划其作品研讨会,杨绛打 了个比方风趣回绝:“稿子交出去了,卖书就不是我该管的事了。我只是一滴清水,不是肥皂水,不能吹泡泡。”

钱钟书去世后,杨绛以全家三人的名义,将高达八百多万元的稿费和版税全部捐赠给母校清华大学,设立了“好读书”奖学金。杨绛与钱钟书一样,出了名的不喜 过生日,九十岁寿辰时,她就为逃避打扰,专门躲进清华大学招待所住了几日“避寿”。她早就借翻译英国诗人兰德那首著名的诗,写下自己无声的心语:“我和谁都不争、和谁争我都不屑;我爱大自然,其次就是艺术;我双手烤着生命之火取暖;火萎了,我也准备走了。”

【素材点拨】杨绛的散文平淡、从容而又意味无穷。可谓“不着一字,尽得风流”。读她的散文更像是聆听一位哲人讲述些烟尘往事,在平静、平淡、平凡中有一种卓越的人生追求。这位可敬可爱的老人,我们分明看见她在细心地为她的灵魂清点行囊,为了让这颗灵魂带着全部最宝贵的收获平静地上路。

【适用话题】淡泊自在;坚强意志;奉献社会。

三、运用范例

延展生命的路程

(福建高考作文)

人生如赛跑,或许更像行程,看你在有限的时间内跑了多少路程。人生不求一路狂奔,但求风雨兼程,延展短暂的生命路程。

其实,“运动赛跑”与“人生赛跑”是两种不同的心境,前者求速度,后者求丰富。前者更明了直接,后者却往往难以言喻。固然,求速度不失其积极意义,然而在人生中单一地评价事物,难免让人心生急躁,变得迷惘起来。“路曼曼其修远兮”,人生应以平和之心态去求索路程之丰富。 钱钟书与杨绛的一生历经坎坷波折,时间对钱杨二老而言有限且稀缺,然而他们上下求索,用“赛跑的速度”笔耕不辍,在有限的时间内写出了《围城》《洗澡》等著作,不在意赛场上的喝彩与掌声,只用孜孜矻矻成就精彩的人生。钱杨二老的人生赛跑,实在是一种大智慧。反观当下的文坛,用快餐文化向金钱献媚的人越来越多了,真正能够静心治学的人越来越少了。钱杨式的人生赛跑是行路,是耕耘,更是对生命真谛的思考。他们因胸怀远大而求索,故人生变得愈发充盈。

“ 既然选择了远方,便只顾风雨兼程”,努力拓展人生之路的人往往体悟较深,精神高尚。弘一法师圆寂前曾写下“华枝春满,天心月圆”的句子,大师的一生由绚烂归至平淡,实乃一条长远的人生之路,然而这“路程”与其说是经过,不如说是求索。大师终其一生都在致力于对精神的求索。我辈当如大师一样掸去时代的尘埃,用一种肃穆庄严的态度去提升内在的精神修为,这样,人生之途才能得以延展,生命短暂,精神求索却长远。由此观之,人生的路程应是精神求索之路,而非物质享乐之路。

时下通病,一字以蔽之,曰“躁”。急躁、浮躁、暴躁、心浮气躁,其实质多为运动式的赛跑,一心求快,在欲望的泥潭中越陷越深,最终无法自拔。众生多不清醒,须知求速求快的是竞技,求实求丰的才是人生。声色犬马,酒池肉林,是物质的泥淖,是人生的死胡同。大道如前人之行,质朴无声,洗尽铅华。对人生路程的求索,是众生蜕变的不二法门。

或如纪伯伦之言:“大地在睡眠之时,我们仍在行路。”那么,就让我们沉淀思绪,整理好行囊,赶快去求索更加精彩的人生吧!

【名师评析】 本文最主要的亮点是善于分析。本文作者思想不断深入,并做缜密的分析,鲜明的论证意识与现实意识获得阅卷老师的青睐。本文对热点人物素材的运用,体现了两种技法:一是多方挖掘,一人多用;二是弱水三千,只取一瓢饮。钱钟书与杨绛,以及弘一法师的故事很多,他们学问渊博,淡泊人生,但将他们的材料归结到人生赛跑的主题上,还不曾多见。但一经作者运用,觉得也十分恰当。素材运用之所以如此巧妙,其实还是一个多方挖掘材料的问题,是善于截取、为我所用的问题,不会多方分析,不能取我所需,再好的材料也用不到点子上。


相关内容

  • 2016年杭州中考语文命题预测
  • 2016年杭州中考语文命题预测 雨童先生/文 [坊主有话]距离一年一度的中考只剩下十来天了,杭州学子在最后冲刺的日子里,不论体能还是脑力,几近超负荷状态.养兵千日用兵一时,中考虽不是最后决胜负的"战场",但也事关高中教育平台的"选择"和"被选择&qu ...

  • "脚印"话题作文写作提示
  • "脚印"话题作文写作提示 写作提示:打开记忆的内存, 回溯成长的历程, 你会发现, 成长之路上布满了脚印.在童年.少年.青年不同时空中寻觅自己留下的脚印, 有的深, 有的浅, 有的长, 有的短„„每个阶段都在演绎着不同的故事; 每一个脚印都是人生中的一段反映, 成功.荣誉.挫折. ...

  • 关爱弱者共建和谐(4)
  • 一 海伦・凯勒是美国著名作家和教育家.1882年,在她一岁多的时候,因为发高烧,脑部受到伤害,从此以后,她的眼睛看不到,耳朵听不到,后来,连话也说不出来了. 她在黑暗中摸索着长大.七岁那一年,家里为她请了一位家庭教师,也就是影响海伦一生的莎莉文老师.莎莉文在小时候眼睛也差点失明,所以她了解失去光明的 ...

  • (★2) 在这个时代我们该如何有效表达
  • [主题:沟通与交流,表达] 一.缺乏有效表达时的尴尬 1.1.一次当众演讲,开口前满腹文藻,开口后平白无趣,事先期待的热烈反响变成了窃窃的哂笑和寥落的掌声: 1.2.一次和朋友的交流中,开口前逻辑清晰,开口后冗长拖沓,甚至还没能表达完自己的意思,就被打断或直接无视掉-- 二.有效表达在这个时代的重要 ...

  • 高考作文素材人物篇(29)杨绛:百年美丽人生_胡高清
  • 高考作文素材人物篇(29)杨绛:百年美丽人生 2014-05-24 07:00阅读: X 杨绛与钱钟书 高考作文素材人物篇(29)杨绛:百年美丽人生 [人物档案] 杨绛,本名杨季康,生于1911年,1932年毕业于苏州东吴大学.1935~1938年留学英法,回国后曾在上海震旦女子文理学院.清华大学任 ...

  • 回到原点②
  • 无论你来自何方.情归何处,总有一个原点让你驻足回望.回到原点,就是回到漫漫征途的起点,回到安身立命的根本,回到梦开始的地方.在那里,拾起从前散落的花朵,获取返璞归真的启迪,你的人生或许从此不同. "我以后的日子,哪怕失去一切,留一部<红楼梦>足矣."这句话适用于王国维 ...

  • 人物素材杨绛
  • 人物素材--杨绛 杨绛的一生是传奇的.钱钟书给了她一个最高的评价:"最贤的妻,最才的女",现在,她是这个喧嚣躁动的时代一个温润的慰藉,让人看到,"活着真有希望,可以那么好..下面是"小编收集的2017高考人物素材:杨绛,希望对你们有用! 一百年过去了,岁月的风 ...

  • 满分作文素材:女作家杨绛12句最富有智慧的话,值得收藏!
  • 今天是个阴霾的天气,上午给孩子们上完公益课后,我照旧用微信和家长沟通孩子教育.学习方面的问题. 其中一位家长让我很感兴趣,这位家长很喜欢女作家杨绛,也经常用杨绛老师的话教育自己的孩子,这位家长希望我总结一些杨绛老师富有智慧的话,一方面指导孩子的人生,另一方面也为孩子的作文积累素材. 为此,我将杨绛老 ...

  • 一枝独秀固然美,百花齐放更是"春"
  • 高考作文内容贵在"丰富",于是考生为让文章内容丰富就大量列举材料而不知对素材进行有效地优化处理,从而造成考生写的素材很多但文章内容很乱,进而给阅卷老师一种"一团乱麻"的感觉.为了避免上述问题的出现,笔者认为考生在选择与运用素材时选取一则素材深度解读(以一贯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