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陕西民间剪纸

陕西从南到北,特别是黄土高原,八百里秦川,到处都能见到红红绿绿的剪纸。那古拙的造型,粗犷的风格,有趣的寓意,多样的形式,精湛的技艺,在陕西,在全国的民间美术中占有很重要的位置。 陕西剪纸,专家们称之为“活化石”,因为它较完整地传承了中华民族古老的造型纹样,如鱼身人面,狮身人首,以及与周文化相似的“抓髻娃娃”。与汉画像所相似的“牛耕图”等。传承了中华民族阴阳哲学思想与生殖繁衍崇拜的观念。如陕北剪纸中的“鹰踏兔”、“蛇盘兔”、“鹭鸶衔鱼”、“鱼戏莲”、“蛙、鹿、鱼、鸟”等。

陕西自古是中华民族的政治文化中心,传说中的黄帝就葬于陕西境内的共同陵桥山,西安半坡、临潼、姜寨、宝鸡北首岭都发现了五千年前的仰韶文化遗址。周秦汉唐等13朝都在陕西建都,留下了丰厚的民俗文化遗产。

陕西剪纸,这一民间艺术形式有着悠久的历史,在全国各地不同风格和特色的剪纸艺术中,古老而纯朴的陕西剪纸以它特有的魅力,为人们所喜爱。陕西剪纸主要形式有窗窑顶花、炕围花、门画、挂帘、枕花、桌裙花、鞋花、结婚双喜花、衣物佩饰花、神龛贴花等。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窗花最为普遍。每逢春节,不论那里的农村,给窗子糊上洁白的纸,贴上红纸剪成的窗花,喜庆新年。陕西的窗花在表

现内容上,一种是继承传统,一种是贴近生活,近距离反映现实。有人物活动、花鸟鱼虫、飞禽走兽、民间故事传说等。造型严谨,民间风味十足。陕西剪纸大都出自农家妇女之手,以淳朴、粗犷、简炼、明朗为特点。她们创作的剪纸饱含着浓郁的泥土气息和强烈的感情色彩,没有丝毫的矫揉造作,具有古朴的民风。他们一方面受民间文化的熏陶,另一方面对生活进行仔细入微的观察和理解,凝聚着普通劳动人民的智慧,心到手到,并通过大胆丰富的想象,用剪纸来表达自己 对生活的感受和对美的理解。

在陕西剪纸艺术中,首推陕北民间剪纸。这一地区由于近百年来交通闭塞,地处偏 僻,外来文化较难传入,古代的文化、艺术却被农家妇女承袭下来,代代相传。如一些剪纸继承汉代画像石风格,外轮廓极其简练、饱满。生动,想象力丰富。如农家春节门上贴的《瓜子娃娃》的四肢用纸剪出,头用瓜子代替。由于作者都是农民,面广人多,年龄相异,所以剪纸的题材丰富多采。蔬菜花木、放牧纺织、婚丧嫁娶、民间传说等是老年作者表现的对象。关中剪纸以其造型优美,细致逼真而深受人们的喜爱。陕南剪纸人数较少,以其夸张中带精巧、细致中藏真情的特点。

剪纸是妇女们创造的文化,在陕北曾有“找媳妇,要巧的”的习俗,给娃找媳妇,“不问人瞎好,先看手儿巧”,手儿巧就是看剪纸绣花。有“一看窗子二看帘”的说法,看窗子,是看剪的窗花,看门帘是看绣花的本事。人们普遍认为,剪花好的女子肯定聪明,以后生下的娃娃自然也是聪明的。而今陕北农村,谁会剪花,仍被全村人所敬

重。每到腊月天婆姨女子们在一起相互学着剪花,有好样子出来,争相替样。正月妇女们相互串门看谁的窗花好,看谁手最巧。

陕西剪纸形式多样,一是单色剪纸,二是色纸拼贴剪纸,三是点彩剪纸,四是渗染剪纸,五是纸塑窗花,六是剪纸熏样。

陕北以单色剪纸为主,造型简洁质朴、注重夸张变形,传承着古老的审美情趣和造型观念。在内容上多以动物花草为主。据说孔圣人教化天下,唯独遗漏了陕北,于是陕北人的性情不像关中人那么中庸,所以创造性极强,喜怒哀乐表现的淋漓痛快,所以个性极强。在陕北的靖边、安边、定边,人们你三边剪纸,剪纸变成了另一种风格,纤细入微,小巧玲珑,小中见大,刻画精到。打出的“乐乐”细如针尖,剪出的线细如发丝,既不同延安绥,剪纸粗犷,又不同江南的工巧、写实。据考证,三边原是边关重镇,朝廷常派南方将领在此地镇守,他们带着家眷在这里生活,也带来了水乡的民间文化,与当地古拙的民间艺术待以结合,产生了独特的三边剪纸。

差距地区因为经济基础较好,剪纸的形式变得多样起来,单色、点彩、拼贴、纸塑等多种形式相互运用,内容上以戏曲人物为主,花鸟动物中常常加进象征文化符号的琴棋书画,八宝等,有浓烈的中原文化特征。库淑兰是旬邑县民间拼贴剪纸的高手,今年八十多岁,陕西省文化厅命名的剪纸艺术大师。她把拼贴剪纸发展到极致,使专家学者惊叹不已,台湾汉声为库淑兰出版了大型专辑画册。中央电视台、陕西电视台拍摄专题片进行报导。合阳县罗占花老人创作的纸塑剪纸,人物的造型采自于戏剧,把戏剧人物的一招一式刻画的栩栩如生。

渭北的单色剪纸受其皮影造型的影响,而西府的单色剪纸受木板年画影响,可以看出中原文化深厚的底蕴。

[摘要] 民间剪纸是民俗文化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是劳动人民自己的艺术创造。陕西民间剪纸历史悠久,内容丰富,题材广泛,造型别具一格,风格豪放,她与民间习俗密不可分,具有浓郁的地域特色,是为了满足劳动者的多种需求而产生的,具有一定的延续性。 一

剪纸是我国优秀的民间传统艺术之一,是我国民俗文化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也是哺育华夏民族文化艺术的一种母体艺术,是人类文明的重要传统和创造之一,她与社会文化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一定程度上体现了人们对于民间美术的重要性及认识和兴趣的提高。 民间剪纸是劳动人民自己的艺术创造,是无名师匠美化生活和解决实际需要的产物。民间剪纸世代相传,没有受到污染,她凝注着浓郁的乡土感情,孕育着劳动人民自己美好的艺术想象。

民间剪纸,是民间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一种用剪刀在纸上剪出来的并带有一定寓意性的画,一把剪刀,一张纸,就可以尽情发挥它的

陕西民间剪纸有着悠久的历史,《史记》中就列载了

载了。1959年在新疆高昌故址出土的南北朝时期的

陕西民间剪纸经过了漫长的岁月,有着悠远而深厚的基础,已经积累了丰富的创作经验,它有着自己的表现内容、创作题材和风格,并具有一定的延续性。

民间剪纸在陕西农村极为普及,陕西民间剪纸以陕北为代表,在这片人杰地灵的黄土地上,民间剪纸又被称为

陕西民间剪纸内容丰富,取材大多源于生活中的人物、动物、建筑、花卉、场景、民间戏曲和故事等。 艺术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剪纸作为一种民间艺术形式,在整个创作过程中像文学作品和绘画艺术那样,创作者借助不同的人物、动物等形象用各种手法构成带有不同寓意的艺术画面,借物传情,以物言志,来表达作者自己独特的认识和审美感受,直接而大胆地反映出客观世界和理想追求。如:一幅《龙凤呈祥》和《凤凰戏牡丹》,分别以传说中龙凤的形象和生活中常见的象征富贵的牡丹花为题材,表达了婚姻的幸福美满与神圣。再如:每逢岁时节令,那些年过半百的老大娘和淳朴俊秀的姑娘们围坐一起剪刻出不同的花样,农历年时,家家剪贴出不同大小、不同花卉或动物图案的窗花,表现一派喜庆的气氛。正月十五闹花灯,灯上贴

不同图案的剪纸,绚丽引人,增添了节日的气氛。清明节时,剪贴

民间剪纸,在一定程度上体现着劳动人民的性格气质、体现着他们的精神和心理的基本素质。陕西民间剪纸源远流长,世代相传,造型别具一格。

陕西民间剪纸的作者主要是广大农村劳动妇女和艺人,他们一般没有接触过绘画,也不具备完备的绘画理论知识,但是他们对民间美

术还是比较了解的,镂刻木雕、刺绣贴花、皮影的刻制、面塑等,他们都非常的喜爱。他们靠着丰富的生活感受和美好想象,直接而大胆地表现客观世界和所要追求的美好事物。他们不同于绘画艺术家,他们在整个剪纸过程中讲究观念,想到哪剪到哪,很随意。

西北高原剪纸艺术代表人之一,曾被中国民间剪纸研究会会长、中央美院靳之林教授称为

陕西民间剪纸在造型上这种大胆、夸张而不失逼真,全由作者随心所欲、随意剪刻,但是它又注重意念,这也正体现出了陕西的地域文化特征和劳动人民的性格气质。他们把自己对民俗现象的独特认识以及自己的艺术思想和饱满情怀,借助剪纸这种民间艺术形式凭自己纯熟的艺术技能表现的淋漓尽致。他们不是单纯的用一种思考的心灵

活动形式,而是用感性材料去表现心灵的东西。他们把生活中常见的事物通过谐音、象征、夸张等手法来反映他们的内心世界,反映他们的理想与追求。在剪纸这片艺术天地里,民间的能工巧手凭借他们的想象大胆地描绘出他们理想中的一切,生动、概括、简练地塑造出独特夸张的艺术形象,给人纯真、质朴、清新的美感,表达出巧意、新意、美意,显得犷达而浪漫,构思上独出心裁,带有极大的独创性。 三

俗话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地域的差异,习俗的不同,使得剪纸风格各有千秋。风俗习惯的形成在很大程度上与地理环境、气候条件有着密切的联系。民间剪纸作为一种民间美术形式,也因此呈现出自己的风格,并带有鲜明的区域性特征。

陕西地处黄河流域,是炎黄先祖的发源地,是黄河流域文化的摇篮,由此形成了这里粗犷的民族风情。这里的民间剪纸有着深厚的群众基础,她和这里的地域文化、民俗风情、生活环境、历史环境密不可分。在陕西,广大农村妇女讲究观念,想到哪剪到哪,随心所欲,构图单纯、手法多样,这里的民间剪纸有着独特的地域特色,她不像东北剪纸那样充满了黑土地气概、反映了当地自然环境和人民开荒的生活,风格古朴,浑厚粗拙,骠悍有力。也不像蒙古族的民间剪纸那样风格单纯,古拙而健美,富有草原的乡土情趣。更不像南方水乡剪纸的精致明快。陕西民间剪纸不管是套色、多色拼贴,还是最为常见的单色剪纸,都保留着近乎无形变有形、近似原始的形态,以简练、率真的表现手法在似像与非像之间给人以美的享受和深深的思索。她

们注重装饰美,结构严谨,粗犷豪放,浑厚苍劲。就像黄土高原上一声信天游,声音小了就听不见,所以剪纸也是这种风格,它没有稿子,大剪刀拿起就剪,剪刀随心走,不怕样子丑,东西出自心里头。如:人们所熟悉的《冬至、正月》,表现了冬至和正月时节人们舞彩龙、放鞭炮的习俗,以大剪刀剪成,龙和人物,形象夸张而逼真,线条流畅,大方美观。这正透出了陕北人率真、淳朴、洒脱、奔放的个性,也体现了大西北的陕西人豪爽的性格。当然单在陕西境内,不同地区间也存在着地域环境、生活习俗、审美观念的不同,各种剪纸也有差异,因此又有了关中剪纸的秀劲,陕南剪纸的相对精细,陕北剪纸的浑厚、奔放。范围再缩小一点,如:延安、定边、靖边、绥德这一带的剪纸以单色剪纸居多,风格质朴。

陕西民间剪纸是长期形成的传统文化和多彩多姿的地区风貌的融合,是这里乡土文化历史积淀的结果,她是劳动者生活、心理的审美反映的共同要求。任何艺术脱离传统或缺乏地区感性色调,都不能为广大劳动人民所接受,都不能称为民间艺术。因此,由于陕西自身独特的地区性特征和地域文化以及各地间的文化交流,陕西民间剪纸也理所当然形成了自己质朴、粗犷、豪放、但又不缺乏细腻之感的风格。她饱含着这里浓厚的地域文化和民俗文化,体现着这里的文化传统和人民的思想感情。

陕西民间剪纸经过长期发展和不断改进,使实用性与装饰性相统一,逐渐形成能满足劳动者的多种需求,形成了劳动者生活文化的传

统,千百年来连绵不断,因此,她必然具有一定的延续性。

民间剪纸这种民间艺术形式是以物的形态存在着的,因而她在其形式上体现着这种延续性。世代相传,世世袭用,形成了相对稳定的格式,体现了历史文化传统的延续性。劳动者不断增长的需要使得民间剪纸及其它民间美术形式得以发展和延续。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中说:

陕西民间剪纸是为了风俗习惯的需要而产生的。风俗习惯是世代相传的一种文化现象,在发展过程中有相对的稳定性。把艺术融会在各种风俗习惯中,创作出与这种风俗习惯相适应的民间剪纸。

在农村,广大劳动妇女为了家人的幸福健康,也付出了很多精力。如:既用来装饰居室又用来表达美好愿望的《喜鹊登枝》、《连年有余》等。驱魔辟邪用的《抓髻娃娃》、《送病娃娃》等。还有招魂用的《五道娃娃》,从这些剪纸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出她们对亲人的感情和希望,一定程度上也可以说她们是在寻找一种情感或精神寄托。当然也有表达缅怀之情的,如:《主席像》,表达了人们对一代伟人、对领袖的崇高敬意和深切怀念,这些不同需要都是民间剪纸得以延续的原因。

在农村,有着各种各样的民间艺人,他们以自己的经历、知识、行为赢得人们的敬重。他们的言行对周围的人们有着很大的影响,他们的民间作品往往成为周围人们的样板,并得到广泛流传,在流传中受到人们的欢迎,成为一定范围内劳动者的共同财富,并在流传中得以延续和发展。

体现着劳动者约定俗成的功能和审美标准的民间剪纸,其本身作为一种媒介,在民间剪纸延续发展过程中起着很大的作用。民间剪纸是一种美化的

陕西民间剪纸一路走来,苍茫而漫长,与岁时节令和民间习俗密不可分,代代承传,延续至今,她以其丰富的形象语言反映了这里深邃的传统思想、古老文化,具有独特的美学价值和艺术价值,她以其自身独有的原始生态艺术特点和蕴涵古文化研究价值被艺术界所瞩目,被称为

陕西从南到北,特别是黄土高原,八百里秦川,到处都能见到红红绿绿的剪纸。那古拙的造型,粗犷的风格,有趣的寓意,多样的形式,精湛的技艺,在陕西,在全国的民间美术中占有很重要的位置。 陕西剪纸,专家们称之为“活化石”,因为它较完整地传承了中华民族古老的造型纹样,如鱼身人面,狮身人首,以及与周文化相似的“抓髻娃娃”。与汉画像所相似的“牛耕图”等。传承了中华民族阴阳哲学思想与生殖繁衍崇拜的观念。如陕北剪纸中的“鹰踏兔”、“蛇盘兔”、“鹭鸶衔鱼”、“鱼戏莲”、“蛙、鹿、鱼、鸟”等。

陕西自古是中华民族的政治文化中心,传说中的黄帝就葬于陕西境内的共同陵桥山,西安半坡、临潼、姜寨、宝鸡北首岭都发现了五千年前的仰韶文化遗址。周秦汉唐等13朝都在陕西建都,留下了丰厚的民俗文化遗产。

陕西剪纸,这一民间艺术形式有着悠久的历史,在全国各地不同风格和特色的剪纸艺术中,古老而纯朴的陕西剪纸以它特有的魅力,为人们所喜爱。陕西剪纸主要形式有窗窑顶花、炕围花、门画、挂帘、枕花、桌裙花、鞋花、结婚双喜花、衣物佩饰花、神龛贴花等。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窗花最为普遍。每逢春节,不论那里的农村,给窗子糊上洁白的纸,贴上红纸剪成的窗花,喜庆新年。陕西的窗花在表

现内容上,一种是继承传统,一种是贴近生活,近距离反映现实。有人物活动、花鸟鱼虫、飞禽走兽、民间故事传说等。造型严谨,民间风味十足。陕西剪纸大都出自农家妇女之手,以淳朴、粗犷、简炼、明朗为特点。她们创作的剪纸饱含着浓郁的泥土气息和强烈的感情色彩,没有丝毫的矫揉造作,具有古朴的民风。他们一方面受民间文化的熏陶,另一方面对生活进行仔细入微的观察和理解,凝聚着普通劳动人民的智慧,心到手到,并通过大胆丰富的想象,用剪纸来表达自己 对生活的感受和对美的理解。

在陕西剪纸艺术中,首推陕北民间剪纸。这一地区由于近百年来交通闭塞,地处偏 僻,外来文化较难传入,古代的文化、艺术却被农家妇女承袭下来,代代相传。如一些剪纸继承汉代画像石风格,外轮廓极其简练、饱满。生动,想象力丰富。如农家春节门上贴的《瓜子娃娃》的四肢用纸剪出,头用瓜子代替。由于作者都是农民,面广人多,年龄相异,所以剪纸的题材丰富多采。蔬菜花木、放牧纺织、婚丧嫁娶、民间传说等是老年作者表现的对象。关中剪纸以其造型优美,细致逼真而深受人们的喜爱。陕南剪纸人数较少,以其夸张中带精巧、细致中藏真情的特点。

剪纸是妇女们创造的文化,在陕北曾有“找媳妇,要巧的”的习俗,给娃找媳妇,“不问人瞎好,先看手儿巧”,手儿巧就是看剪纸绣花。有“一看窗子二看帘”的说法,看窗子,是看剪的窗花,看门帘是看绣花的本事。人们普遍认为,剪花好的女子肯定聪明,以后生下的娃娃自然也是聪明的。而今陕北农村,谁会剪花,仍被全村人所敬

重。每到腊月天婆姨女子们在一起相互学着剪花,有好样子出来,争相替样。正月妇女们相互串门看谁的窗花好,看谁手最巧。

陕西剪纸形式多样,一是单色剪纸,二是色纸拼贴剪纸,三是点彩剪纸,四是渗染剪纸,五是纸塑窗花,六是剪纸熏样。

陕北以单色剪纸为主,造型简洁质朴、注重夸张变形,传承着古老的审美情趣和造型观念。在内容上多以动物花草为主。据说孔圣人教化天下,唯独遗漏了陕北,于是陕北人的性情不像关中人那么中庸,所以创造性极强,喜怒哀乐表现的淋漓痛快,所以个性极强。在陕北的靖边、安边、定边,人们你三边剪纸,剪纸变成了另一种风格,纤细入微,小巧玲珑,小中见大,刻画精到。打出的“乐乐”细如针尖,剪出的线细如发丝,既不同延安绥,剪纸粗犷,又不同江南的工巧、写实。据考证,三边原是边关重镇,朝廷常派南方将领在此地镇守,他们带着家眷在这里生活,也带来了水乡的民间文化,与当地古拙的民间艺术待以结合,产生了独特的三边剪纸。

差距地区因为经济基础较好,剪纸的形式变得多样起来,单色、点彩、拼贴、纸塑等多种形式相互运用,内容上以戏曲人物为主,花鸟动物中常常加进象征文化符号的琴棋书画,八宝等,有浓烈的中原文化特征。库淑兰是旬邑县民间拼贴剪纸的高手,今年八十多岁,陕西省文化厅命名的剪纸艺术大师。她把拼贴剪纸发展到极致,使专家学者惊叹不已,台湾汉声为库淑兰出版了大型专辑画册。中央电视台、陕西电视台拍摄专题片进行报导。合阳县罗占花老人创作的纸塑剪纸,人物的造型采自于戏剧,把戏剧人物的一招一式刻画的栩栩如生。

渭北的单色剪纸受其皮影造型的影响,而西府的单色剪纸受木板年画影响,可以看出中原文化深厚的底蕴。

[摘要] 民间剪纸是民俗文化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是劳动人民自己的艺术创造。陕西民间剪纸历史悠久,内容丰富,题材广泛,造型别具一格,风格豪放,她与民间习俗密不可分,具有浓郁的地域特色,是为了满足劳动者的多种需求而产生的,具有一定的延续性。 一

剪纸是我国优秀的民间传统艺术之一,是我国民俗文化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也是哺育华夏民族文化艺术的一种母体艺术,是人类文明的重要传统和创造之一,她与社会文化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一定程度上体现了人们对于民间美术的重要性及认识和兴趣的提高。 民间剪纸是劳动人民自己的艺术创造,是无名师匠美化生活和解决实际需要的产物。民间剪纸世代相传,没有受到污染,她凝注着浓郁的乡土感情,孕育着劳动人民自己美好的艺术想象。

民间剪纸,是民间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一种用剪刀在纸上剪出来的并带有一定寓意性的画,一把剪刀,一张纸,就可以尽情发挥它的

陕西民间剪纸有着悠久的历史,《史记》中就列载了

载了。1959年在新疆高昌故址出土的南北朝时期的

陕西民间剪纸经过了漫长的岁月,有着悠远而深厚的基础,已经积累了丰富的创作经验,它有着自己的表现内容、创作题材和风格,并具有一定的延续性。

民间剪纸在陕西农村极为普及,陕西民间剪纸以陕北为代表,在这片人杰地灵的黄土地上,民间剪纸又被称为

陕西民间剪纸内容丰富,取材大多源于生活中的人物、动物、建筑、花卉、场景、民间戏曲和故事等。 艺术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剪纸作为一种民间艺术形式,在整个创作过程中像文学作品和绘画艺术那样,创作者借助不同的人物、动物等形象用各种手法构成带有不同寓意的艺术画面,借物传情,以物言志,来表达作者自己独特的认识和审美感受,直接而大胆地反映出客观世界和理想追求。如:一幅《龙凤呈祥》和《凤凰戏牡丹》,分别以传说中龙凤的形象和生活中常见的象征富贵的牡丹花为题材,表达了婚姻的幸福美满与神圣。再如:每逢岁时节令,那些年过半百的老大娘和淳朴俊秀的姑娘们围坐一起剪刻出不同的花样,农历年时,家家剪贴出不同大小、不同花卉或动物图案的窗花,表现一派喜庆的气氛。正月十五闹花灯,灯上贴

不同图案的剪纸,绚丽引人,增添了节日的气氛。清明节时,剪贴

民间剪纸,在一定程度上体现着劳动人民的性格气质、体现着他们的精神和心理的基本素质。陕西民间剪纸源远流长,世代相传,造型别具一格。

陕西民间剪纸的作者主要是广大农村劳动妇女和艺人,他们一般没有接触过绘画,也不具备完备的绘画理论知识,但是他们对民间美

术还是比较了解的,镂刻木雕、刺绣贴花、皮影的刻制、面塑等,他们都非常的喜爱。他们靠着丰富的生活感受和美好想象,直接而大胆地表现客观世界和所要追求的美好事物。他们不同于绘画艺术家,他们在整个剪纸过程中讲究观念,想到哪剪到哪,很随意。

西北高原剪纸艺术代表人之一,曾被中国民间剪纸研究会会长、中央美院靳之林教授称为

陕西民间剪纸在造型上这种大胆、夸张而不失逼真,全由作者随心所欲、随意剪刻,但是它又注重意念,这也正体现出了陕西的地域文化特征和劳动人民的性格气质。他们把自己对民俗现象的独特认识以及自己的艺术思想和饱满情怀,借助剪纸这种民间艺术形式凭自己纯熟的艺术技能表现的淋漓尽致。他们不是单纯的用一种思考的心灵

活动形式,而是用感性材料去表现心灵的东西。他们把生活中常见的事物通过谐音、象征、夸张等手法来反映他们的内心世界,反映他们的理想与追求。在剪纸这片艺术天地里,民间的能工巧手凭借他们的想象大胆地描绘出他们理想中的一切,生动、概括、简练地塑造出独特夸张的艺术形象,给人纯真、质朴、清新的美感,表达出巧意、新意、美意,显得犷达而浪漫,构思上独出心裁,带有极大的独创性。 三

俗话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地域的差异,习俗的不同,使得剪纸风格各有千秋。风俗习惯的形成在很大程度上与地理环境、气候条件有着密切的联系。民间剪纸作为一种民间美术形式,也因此呈现出自己的风格,并带有鲜明的区域性特征。

陕西地处黄河流域,是炎黄先祖的发源地,是黄河流域文化的摇篮,由此形成了这里粗犷的民族风情。这里的民间剪纸有着深厚的群众基础,她和这里的地域文化、民俗风情、生活环境、历史环境密不可分。在陕西,广大农村妇女讲究观念,想到哪剪到哪,随心所欲,构图单纯、手法多样,这里的民间剪纸有着独特的地域特色,她不像东北剪纸那样充满了黑土地气概、反映了当地自然环境和人民开荒的生活,风格古朴,浑厚粗拙,骠悍有力。也不像蒙古族的民间剪纸那样风格单纯,古拙而健美,富有草原的乡土情趣。更不像南方水乡剪纸的精致明快。陕西民间剪纸不管是套色、多色拼贴,还是最为常见的单色剪纸,都保留着近乎无形变有形、近似原始的形态,以简练、率真的表现手法在似像与非像之间给人以美的享受和深深的思索。她

们注重装饰美,结构严谨,粗犷豪放,浑厚苍劲。就像黄土高原上一声信天游,声音小了就听不见,所以剪纸也是这种风格,它没有稿子,大剪刀拿起就剪,剪刀随心走,不怕样子丑,东西出自心里头。如:人们所熟悉的《冬至、正月》,表现了冬至和正月时节人们舞彩龙、放鞭炮的习俗,以大剪刀剪成,龙和人物,形象夸张而逼真,线条流畅,大方美观。这正透出了陕北人率真、淳朴、洒脱、奔放的个性,也体现了大西北的陕西人豪爽的性格。当然单在陕西境内,不同地区间也存在着地域环境、生活习俗、审美观念的不同,各种剪纸也有差异,因此又有了关中剪纸的秀劲,陕南剪纸的相对精细,陕北剪纸的浑厚、奔放。范围再缩小一点,如:延安、定边、靖边、绥德这一带的剪纸以单色剪纸居多,风格质朴。

陕西民间剪纸是长期形成的传统文化和多彩多姿的地区风貌的融合,是这里乡土文化历史积淀的结果,她是劳动者生活、心理的审美反映的共同要求。任何艺术脱离传统或缺乏地区感性色调,都不能为广大劳动人民所接受,都不能称为民间艺术。因此,由于陕西自身独特的地区性特征和地域文化以及各地间的文化交流,陕西民间剪纸也理所当然形成了自己质朴、粗犷、豪放、但又不缺乏细腻之感的风格。她饱含着这里浓厚的地域文化和民俗文化,体现着这里的文化传统和人民的思想感情。

陕西民间剪纸经过长期发展和不断改进,使实用性与装饰性相统一,逐渐形成能满足劳动者的多种需求,形成了劳动者生活文化的传

统,千百年来连绵不断,因此,她必然具有一定的延续性。

民间剪纸这种民间艺术形式是以物的形态存在着的,因而她在其形式上体现着这种延续性。世代相传,世世袭用,形成了相对稳定的格式,体现了历史文化传统的延续性。劳动者不断增长的需要使得民间剪纸及其它民间美术形式得以发展和延续。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中说:

陕西民间剪纸是为了风俗习惯的需要而产生的。风俗习惯是世代相传的一种文化现象,在发展过程中有相对的稳定性。把艺术融会在各种风俗习惯中,创作出与这种风俗习惯相适应的民间剪纸。

在农村,广大劳动妇女为了家人的幸福健康,也付出了很多精力。如:既用来装饰居室又用来表达美好愿望的《喜鹊登枝》、《连年有余》等。驱魔辟邪用的《抓髻娃娃》、《送病娃娃》等。还有招魂用的《五道娃娃》,从这些剪纸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出她们对亲人的感情和希望,一定程度上也可以说她们是在寻找一种情感或精神寄托。当然也有表达缅怀之情的,如:《主席像》,表达了人们对一代伟人、对领袖的崇高敬意和深切怀念,这些不同需要都是民间剪纸得以延续的原因。

在农村,有着各种各样的民间艺人,他们以自己的经历、知识、行为赢得人们的敬重。他们的言行对周围的人们有着很大的影响,他们的民间作品往往成为周围人们的样板,并得到广泛流传,在流传中受到人们的欢迎,成为一定范围内劳动者的共同财富,并在流传中得以延续和发展。

体现着劳动者约定俗成的功能和审美标准的民间剪纸,其本身作为一种媒介,在民间剪纸延续发展过程中起着很大的作用。民间剪纸是一种美化的

陕西民间剪纸一路走来,苍茫而漫长,与岁时节令和民间习俗密不可分,代代承传,延续至今,她以其丰富的形象语言反映了这里深邃的传统思想、古老文化,具有独特的美学价值和艺术价值,她以其自身独有的原始生态艺术特点和蕴涵古文化研究价值被艺术界所瞩目,被称为


相关内容

  • 陕西民俗文化
  • 前言 每一种文化的发展模式都不是静止的,也不是简单单一的.随着时代的变迁,文化的发展模式也会相适应的而改变.各民族的传统文化都是根据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而产生和发展的,同时与时具进的适应各个时代或朝代的更替和发展也对其产生了不可或缺的影响. (一) 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 中国传统文化是指在长期的历史发展 ...

  • 中国古老的民间艺术
  • 中国古老的民间艺术--剪纸 剪纸,又叫刻纸,是中国汉族最古老的民间艺术之一,它的历史可追朔到公元6世纪.窗花或剪画.区别在创作时,有的用剪子,有的用刻刀,虽然工具有别,但创作出来的艺术作品基本相同,人们统称为剪纸.剪纸是一种镂空艺术,其在视觉上给人以透空的感觉和艺术享受.其载体可以是纸张.金银箔.树 ...

  • 陕西的民间艺术
  • (回娘家.刘奇伟画) 陕西省美术家协会  刘奇伟 研究员 我最喜爱的还是悠久的民间艺术,美丽的陕西历史悠久,南北狭长,淳朴的民间文化讲述了陕西绵延不断的发展历程,勤劳智慧的乡风民俗,品类繁多的民间文化, 辉煌而璀璨.他是人民在长期生产劳动和生活实践中共同创造.积累.传承的,是不可再生的资源,是民族重 ...

  • 陕西民俗工艺品
  • 陕西民俗工艺品 澄城县民间工艺品:根雕.布艺.剪纸 耀州窑 耀州瓷器 延安吴起民俗工艺品-吴起剪纸.糜粘.泥塑 甘泉布艺.剪纸 三兆花灯 蓝田玉雕.玉石.石刻 户县农民画 周至刺绣 岐山民间剪纸.泥塑老虎.虎虎生气,泥塑羊.象征着吉祥如意,泥塑脸谱.尽揽世态人情.布艺与刺绣.马勺脸谱 凤翔泥塑,马勺 ...

  • 地域文化1
  • , 陕西广播电视大学 课程论文 课程名称:地域文化(本) 分校(工作站) 电子局土门 专 业 法学 学 号 [1**********]89 学生姓名 姜 涛 2014 年1月 地域文化论文 内容摘要: 陕西是伟大的中华民族的发祥地,其核心是关中地区.它是一个有着多种悠久历史文化的地区,如农业.政治. ...

  • 从邮票理解十二生肖
  • 1992-猴 (2-1)T 猴桃瑞寿 20分 (2-2)T 喜鹊登梅 50分 第一枚图案采用折叠式剪切的剪纸手法,名曰"猴桃瑞寿",猴最喜吃桃,在民俗中,桃是增寿的瑞果,象征长寿,猴桃结合,正应了民间俗语"猴桃瑞寿".图案中,猴耳朵两侧取"福&quo ...

  • [大美陕西]陕西人应该知道的民族文化~~~
  • 大陕西的特色工艺品马勺脸谱 陕西省关中地区与陕南地区,历史上曾经流行过用悬挂绘有彩色善面图形的木马勺来镇宅辟邪的习俗,久而久之,成了一道独特的陕西工艺品.凡家中遇到不顺心的事,诸如人丁不旺,意外灾难发生,就请社火艺人在平日的舀水木马勺上画一善面图形,挂在门框上或房廊下,据说可以镇宅辟邪. 青铜器 陕 ...

  • 中国民间美术教案
  • 中国民间美术教案 第一章 民间美术概论(4课时) ●教学目的: 通过本章学习探究,使学生了解民间美术的概念与分类,把握民间美术的基本特征,从民间美术的历史演进中寻绎传统文化的表象遗踪.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民间美术的基本特征: 难点:民间美术的历史文化寻绎. ●教学环境及教具准备: 多媒体教室 ...

  • 谈谈民间艺术--剪纸的课堂教学
  • 中 教 参 学 空-- - - 学 学 考教 肘 - - - 谈 谈 民 间 艺 术 民间艺术--剪纸是中学美术学 习的一个 内容. 剪 纸是 以纸为加工对象 , 以剪刀或 刻刀为工具进 行创作 的 剪 纸 的 课 教 学 堂 有构 图严谨 . 色彩强烈 . 金碧辉煌 . 富有装饰性的特点. 福建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