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的民间艺术

(回娘家。刘奇伟画)

陕西省美术家协会  刘奇伟 研究员

我最喜爱的还是悠久的民间艺术,美丽的陕西历史悠久,南北狭长,淳朴的民间文化讲述了陕西绵延不断的发展历程,勤劳智慧的乡风民俗,品类繁多的民间文化, 辉煌而璀璨。他是人民在长期生产劳动和生活实践中共同创造、积累、传承的,是不可再生的资源,是民族重要的精神根基。由于陕西的自然环境和地理条件不同,形成了陕北、关中、陕南三个地域传统文化,特色鲜明。是陕西文学艺术创作取之不尽的源泉

陕西剪纸;

古老而纯朴的陕西剪纸以它特有的魅力,为人们所喜爱。主要形式有窗窑顶花、炕围花、门画、挂帘、枕花、桌裙花、鞋花、结婚双喜花、衣物佩饰花、神龛贴花等。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窗花最为普遍。每逢春节,不论那里的农村,给窗子糊上洁白的纸,贴上红纸剪成的窗花,喜庆新年。在表现内容上,一种是继承传统内容,一种是贴近生活,近距离反映现实。有人物活动、花鸟鱼虫、飞禽走兽、民间故事传说等。造型严谨,民间风味十足。没有丝毫的矫揉造作,具有古朴的民风。

陕西首推陕北民间剪纸。这一地区由于近百年来交通闭塞,地处偏僻,外来文化较难传入,古代的文化、艺术却被农家妇女承袭下来,代代相传。如一些剪纸继承汉代画像石风格,外轮廓极其简练、饱满。生动,想象力丰富。其表现出来的却是大气磅礴、撼川震海。爽利的刀法简略钢劲,几乎没有任何的二次修饰;明快的构图直观神似,绝不是刻意的形态外露传递的是生命不息的魂灵。

陕西刺绣;

陕西民间刺绣同样存在着南北差异,南部受巴楚文化影响较大,中北部在施针用线和配色上不拘一格,以服从各种主题之需要,而各得其宜;陕西刺绣以奇异的想象,充实饱满的构图,鲜艳强烈的色彩,流动飞扬之气势,讴歌着生命繁衍这一重大而古老的人生主题,构成了陕西刺绣的一个基本格调,如婿嫁绣品中的“鱼儿钻莲”图,一条稚拙顽皮的小鱼摇头摆尾,倏地钻进娇艳含羞的莲花中,从而托出一个白白胖胖的婴儿。再如导礼仪中的“石榴百籽”图,表现出多子多福和家庭团圆的美好愿望,当地群众用这种象征的手法来表现爱情、生育和子孙长续。

民间刺绣中的布老虎、布狮子及布枕、挂饰等布艺,专家们称它为布软雕,造型雄浑大气,具有秦、汉雕塑的遗风。在洛川黄陵及渭北一带外婆给孙儿做“布老虎“、布娃娃、布猪、布狗、布马等玩具,详溢着浓郁温馨的生活情趣;这些布玩具在造型上除有独特的风格外,在色彩运用上以白色为主,白虎、白象、白娃娃等,这种崇白的现象引起了民俗学家的高度关注。

陕西刺绣在民间拥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在漫长的农耕文化时期,刺绣是妇女们的必修课,它也伴随妇女们的一生。在长期的创作实践中,妇女们创造出无数的奇花异草,仙山珠阅、动物禽鸟,戏剧人物、民间传说及自己人民的淳朴情怀,倾泄着农妇村姑对生活热爱,对美的执着追求。

陕西皮影

皮影又称灯影,在灯光照射下以兽皮刻制的人物隔亮布演戏而得名,是我国民间广为流传的傀儡戏之一。皮影戏原为宫廷戏,唐以后流传于民间。陕西是皮影戏的发源地之一,陕西皮影从造型上可分为东路,西路,南路和北路。

陕西皮影保留着民间说书的种种痕迹,它是近代陕西多种地方戏曲的前身。陕西皮影造型质朴单纯,富于装饰性,同时又具有精致工巧的艺术特色。现在我们能看的更多是一些皮影艺术的收藏品。华县皮影为陕西东路皮影之代表。千百年来盛行不衰,在中国的傀儡戏剧中独树一帜,它起源于汉,兴盛于唐、宋、清。清末民初时演唱班社有二、三十家。皮影的制作,以上等牛皮为原料,经刮、磨、刻、染、熨、缀等20余道工序精工细作而成,影人的造型小巧玲珑,高约35厘米,以正侧面为主,雕刻刀法以镂空为主,结合传统的绘画线描形式、万字,鱼鳞、星眼、梅花、松针等。用大红大绿作强烈对比,镂线计白,自然调和,绚丽谐调,简洁明快,精致高雅,不仅用于演戏,也用于收藏,是不可多的艺术珍品。

社火和社火脸谱;

社火亦称“射虎”,产生原始自发的宗教信仰。巫术、祭祀、宗教,古代的角抵、驱傩、祭社等活动",因崇拜而思献媚,假歌舞以祈福佑"。民间祀社风俗歌舞是其主要表现形式。社火的特指意义,即是指春节期间民间带有媚神性质的风俗歌舞。崇拜社神,歌舞祭祀,是为中华最古老的风俗。在中国有着几千年的传统和历史。

我们现时所说的社火泛指旧时迎神赛会所扮演的各种杂戏。"社"为土地之神,"火"能驱难避邪。"社火"是村与村,社与社为祭祀、悦人和社交,在特定的时间(中国农历正月初一至十五)内,群众自发的民间习俗活动。它是民族感情的渲泄,又是才智和生命力展示。意在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国泰民安,万事如意。

社火脸谱堪称我国最古老的脸谱之一。陕西系周朝的发源地,有些社火脸谱还残存着周文化“大傩”涂脸的遗痕,从殷商青铜器上的饕餮、夔龙、夔凤等图案看,社火脸谱也不乏带有商代的遗风。经历了世世代代的社火脸谱日臻完美。从绘画、设色、章法、布局都有固定的程式,自成体系,形成鲜明的艺术特色。其造型粗犷、纹样稚拙、色彩浓烈,既简练单纯,丰富多彩的社火脸谱既古老淳朴,又绚丽斑斓;既有浓郁的地方风情,又浪漫神奇;使之赋予了新的活力。

陕西民间绘画

陕西民间绘画体系庞杂,既有地域上的差别又有时间上的差别,在绘画种类上也很庞杂,传统的民间绘画主要有年画、木版年画、庙堂绘画、炕围画、烟熏云纸等等。现代民间绘画主要有农民画、布堆画、拼贴画、工艺制作绘画等,其中还曾以农民画、工人画、牧民画、渔民画做过分类。现在主要有价值的有陕西凤翔木版年画、汉中木版年画、安塞农民画、户县农民画、旬邑剪纸拼贴画、延川布堆画、富县烟熏云纸、榆林炕围画等等。

民间绘画在剪纸、,刺绣、布玩具、炕围画等众多民间艺术形式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新兴民间艺术形式。构图上以情为主、以意为主、以神为美,抽象、夸张、简练、浪漫,作品多刚柔虚实、苍劲厚润、粗犷细腻,变化丰富,古朴沉稳而不浮夸,清新浓艳而不失典雅。旬邑县民间剪纸画艺术有其独特的个性语言,它充分体现着剪纸的造型,刺绣的色彩,农民画的构架方式,反映了渭北黄土高塬上乡土文化的深沉和厚朴。以库淑兰等一批优秀剪纸能手为代表,演绎着旬邑剪纸的传奇。

独具风格的陕西凤翔木版年画,流传至今已有500余年的历史,是中国民间年画的一大流派,曾经有“世兴画局”、“忠兴画局”、“树德画局”、“复胜画局”、“兴盛画局、“新盛画局”和“张记”、“李记”画局等。

陕西泥塑

是中国最古老的民间艺术之一,相传六百多年前,灭掉元朝后,明太祖朱元璋曾派部将李文忠在雍水河畔屯兵,其中一些江西籍士兵(后落户为农)利用东沟(今凤翔县六营村)一带粘性很强的“板板土”(即“观音土”)捏成泥的人物、走兽、器物,或者黑白,或者涂抹上各种颜色,他们都会制陶手艺,在农闲时做些玩具和礼品,久而久之不断加工完善,发展成为今天的彩绘泥塑。其制作方法简便易行,将粘土和纸浆搅拌成塑泥,先制好模子,翻成胎坯凉干,上白色底粉,随后涂彩、绘画和上光。凤翔泥塑的色彩别具一格,非常鲜艳,对比强烈。它用色不多,以大红、大绿和黄色为主。以黑墨勾线和简练的笔法涂染,给人以明快醒目的感觉。在孩子过生日、年轻人结婚时,是最好的礼物。她以质朴、淳厚的个性在历史长河中历经沧桑,显示出她深厚的民间基础和不凡的生命力。

陕西民间陶瓷

陕西民间陶瓷”现存主要有铜川耀州陈炉窑场和澄城县尧头窑场。陕西民间陶瓷除了具有“来自于民俗文化的原始性”外,一个根本的原因是民间艺人的真、趣、美的创作理念和人类本身所具有的模仿与创新本能。成品均带有豪放粗犷、乡土气息浓郁的传统艺术特点。

渭北高原的澄城县尧头村的古窑场。千百年来,这里所烧出的一件件或黑釉或青釉的缸、盆、碗、炉、罐、瓶、灯等,源源不断地流入寻常百姓家。作为一个民窑,民间需要什么,就烧制什么,与达官贵人的意志无关。粗犷的器型、厚重的质地,使它显得“粗朴耐用”。

民间舞蹈

陕北、关中、陕南三个地域。民间舞蹈虽具有共同的特点和彼此之间的内在联系,但因流传地域的差异,形成了三种不同的风格、特点和色彩变化。陕北地区以秧歌为主,溶以腰鼓、水船、狮子、霸王鞭、跑驴等各种民间舞蹈,组成春节社火舞队走村转户、挨门拜年,使人们沉浸在节日的欢乐和喜庆之中。  关中各地以社火为主要表现形式,无论是各种芯子、高跷、龙灯、狮子和各种地台社火、故事等,均在强烈的锣鼓伴奏中以大型综合性的游转方式活动。除此,也有载歌载舞的唱秧歌和其他舞蹈节目。如韩城秧歌,渭华秧歌,韩城的抬神楼、百面锣鼓,台阳的跳跳、撂锣、上锣鼓,富平的变马、扑蛾、老鼓、九莲灯,三原的筒子龙、母子船、十八罗汉,周至的牛斗虎,户县的地龙、夹板舞,蒲城的八仙板,大荔的花苫鼓,潼关的战船、赶边锣,临潼的十面锣鼓,宝鸡的刁鼓,以及咸阳的牛拉鼓,乾县的蛟龙转鼓,渭南的八仙鼓,华阴的素鼓,华县的背花鼓,澄县的洪拳鼓等,均以“鼓之舞之”为表演特点,具有刚健有力,气势浑脱、声韵豪放的特色。显示周、秦、汉、唐泱泱大国的气度和古老文明的成就,表现关中秦人耿直、坦城、直率、倔犟的性格特征和精神气质。

地处秦巴山区、汉江两岸、丹江流域的陕南地区,自古有“秦龙楚尾”之称,受着楚文化和巴蜀文化的影响。其中有不少民间舞蹈和湖北、四川很接近,有的形式是从那里传来的。如花鼓子、地蹦子、小场子、彩莲船、板凳龙、五节龙、地围子、四船扑莲、对鼓、挑花篮等,具有江南水乡的俊秀格调.民间舞蹈是一切舞蹈艺术生成的母体和胚芽,一切舞蹈艺术包括宫廷乐舞、古典舞、芭蕾舞、现代舞、当代舞,以及当代青年喜爱的各种形式的自娱性舞蹈活动,皆是在民族民间传统舞蹈的这块热土上成长发展起来的。

陕西民歌

关中,陕南,陕北,三大特色。关中民歌是流行于秦岭以北,北山以南这一素称“八百里秦川”的关中地域的民间歌曲的统称。

关中民间音乐形成较早,历史久、品种多。有船工号子、打夯号子、搬运号子,箱伕子歌……,关中民歌的题材内容涉猎广泛,但以反映各种社会矛盾,爱情生活以及传说故事的为多。

陕北民歌主要有榆林小曲和信天游。“信天游”,又称“顺天游”“小曲子”由于交通不方便,这里的生产、经贸全靠驴、骡驮运,当地把从事此种劳动的人称作“脚户”“脚夫”“赶脚的”。“脚户”长期行走在寂寞的山川沟壑间,便顺乎自然地以唱歌自娱。他们所唱的主要就是“信天游”。作为一种风格个性都很强的山歌品种,“信天游”的基本特征是结构短小简洁,曲调开阔奔放,感情炽烈深沉,具有浓厚的抒咏性。

山歌,在民歌中占大多数。山歌是劳动人民真实情感的表露,歌词有很多是劳动中即兴而作的。紫阳民歌是陕南民歌有代表性的曲种。紫阳民歌语言形象生动,曲调优美动听,演唱润腔方法和调式音阶用法都独具特色,特别是任河一带,因其山谷纵横,有空谷回响的效果,所以,喜欢甩高腔,吼山歌。而汉江沿岸则喜欢哼小调。花鼓子、八岔子是紫阳流行较广的民间口头艺术形式,二者联系密切,习惯上将二者并列。都含盖融合了南北的艺术特色。

(待读)

(回娘家。刘奇伟画)

陕西省美术家协会  刘奇伟 研究员

我最喜爱的还是悠久的民间艺术,美丽的陕西历史悠久,南北狭长,淳朴的民间文化讲述了陕西绵延不断的发展历程,勤劳智慧的乡风民俗,品类繁多的民间文化, 辉煌而璀璨。他是人民在长期生产劳动和生活实践中共同创造、积累、传承的,是不可再生的资源,是民族重要的精神根基。由于陕西的自然环境和地理条件不同,形成了陕北、关中、陕南三个地域传统文化,特色鲜明。是陕西文学艺术创作取之不尽的源泉

陕西剪纸;

古老而纯朴的陕西剪纸以它特有的魅力,为人们所喜爱。主要形式有窗窑顶花、炕围花、门画、挂帘、枕花、桌裙花、鞋花、结婚双喜花、衣物佩饰花、神龛贴花等。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窗花最为普遍。每逢春节,不论那里的农村,给窗子糊上洁白的纸,贴上红纸剪成的窗花,喜庆新年。在表现内容上,一种是继承传统内容,一种是贴近生活,近距离反映现实。有人物活动、花鸟鱼虫、飞禽走兽、民间故事传说等。造型严谨,民间风味十足。没有丝毫的矫揉造作,具有古朴的民风。

陕西首推陕北民间剪纸。这一地区由于近百年来交通闭塞,地处偏僻,外来文化较难传入,古代的文化、艺术却被农家妇女承袭下来,代代相传。如一些剪纸继承汉代画像石风格,外轮廓极其简练、饱满。生动,想象力丰富。其表现出来的却是大气磅礴、撼川震海。爽利的刀法简略钢劲,几乎没有任何的二次修饰;明快的构图直观神似,绝不是刻意的形态外露传递的是生命不息的魂灵。

陕西刺绣;

陕西民间刺绣同样存在着南北差异,南部受巴楚文化影响较大,中北部在施针用线和配色上不拘一格,以服从各种主题之需要,而各得其宜;陕西刺绣以奇异的想象,充实饱满的构图,鲜艳强烈的色彩,流动飞扬之气势,讴歌着生命繁衍这一重大而古老的人生主题,构成了陕西刺绣的一个基本格调,如婿嫁绣品中的“鱼儿钻莲”图,一条稚拙顽皮的小鱼摇头摆尾,倏地钻进娇艳含羞的莲花中,从而托出一个白白胖胖的婴儿。再如导礼仪中的“石榴百籽”图,表现出多子多福和家庭团圆的美好愿望,当地群众用这种象征的手法来表现爱情、生育和子孙长续。

民间刺绣中的布老虎、布狮子及布枕、挂饰等布艺,专家们称它为布软雕,造型雄浑大气,具有秦、汉雕塑的遗风。在洛川黄陵及渭北一带外婆给孙儿做“布老虎“、布娃娃、布猪、布狗、布马等玩具,详溢着浓郁温馨的生活情趣;这些布玩具在造型上除有独特的风格外,在色彩运用上以白色为主,白虎、白象、白娃娃等,这种崇白的现象引起了民俗学家的高度关注。

陕西刺绣在民间拥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在漫长的农耕文化时期,刺绣是妇女们的必修课,它也伴随妇女们的一生。在长期的创作实践中,妇女们创造出无数的奇花异草,仙山珠阅、动物禽鸟,戏剧人物、民间传说及自己人民的淳朴情怀,倾泄着农妇村姑对生活热爱,对美的执着追求。

陕西皮影

皮影又称灯影,在灯光照射下以兽皮刻制的人物隔亮布演戏而得名,是我国民间广为流传的傀儡戏之一。皮影戏原为宫廷戏,唐以后流传于民间。陕西是皮影戏的发源地之一,陕西皮影从造型上可分为东路,西路,南路和北路。

陕西皮影保留着民间说书的种种痕迹,它是近代陕西多种地方戏曲的前身。陕西皮影造型质朴单纯,富于装饰性,同时又具有精致工巧的艺术特色。现在我们能看的更多是一些皮影艺术的收藏品。华县皮影为陕西东路皮影之代表。千百年来盛行不衰,在中国的傀儡戏剧中独树一帜,它起源于汉,兴盛于唐、宋、清。清末民初时演唱班社有二、三十家。皮影的制作,以上等牛皮为原料,经刮、磨、刻、染、熨、缀等20余道工序精工细作而成,影人的造型小巧玲珑,高约35厘米,以正侧面为主,雕刻刀法以镂空为主,结合传统的绘画线描形式、万字,鱼鳞、星眼、梅花、松针等。用大红大绿作强烈对比,镂线计白,自然调和,绚丽谐调,简洁明快,精致高雅,不仅用于演戏,也用于收藏,是不可多的艺术珍品。

社火和社火脸谱;

社火亦称“射虎”,产生原始自发的宗教信仰。巫术、祭祀、宗教,古代的角抵、驱傩、祭社等活动",因崇拜而思献媚,假歌舞以祈福佑"。民间祀社风俗歌舞是其主要表现形式。社火的特指意义,即是指春节期间民间带有媚神性质的风俗歌舞。崇拜社神,歌舞祭祀,是为中华最古老的风俗。在中国有着几千年的传统和历史。

我们现时所说的社火泛指旧时迎神赛会所扮演的各种杂戏。"社"为土地之神,"火"能驱难避邪。"社火"是村与村,社与社为祭祀、悦人和社交,在特定的时间(中国农历正月初一至十五)内,群众自发的民间习俗活动。它是民族感情的渲泄,又是才智和生命力展示。意在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国泰民安,万事如意。

社火脸谱堪称我国最古老的脸谱之一。陕西系周朝的发源地,有些社火脸谱还残存着周文化“大傩”涂脸的遗痕,从殷商青铜器上的饕餮、夔龙、夔凤等图案看,社火脸谱也不乏带有商代的遗风。经历了世世代代的社火脸谱日臻完美。从绘画、设色、章法、布局都有固定的程式,自成体系,形成鲜明的艺术特色。其造型粗犷、纹样稚拙、色彩浓烈,既简练单纯,丰富多彩的社火脸谱既古老淳朴,又绚丽斑斓;既有浓郁的地方风情,又浪漫神奇;使之赋予了新的活力。

陕西民间绘画

陕西民间绘画体系庞杂,既有地域上的差别又有时间上的差别,在绘画种类上也很庞杂,传统的民间绘画主要有年画、木版年画、庙堂绘画、炕围画、烟熏云纸等等。现代民间绘画主要有农民画、布堆画、拼贴画、工艺制作绘画等,其中还曾以农民画、工人画、牧民画、渔民画做过分类。现在主要有价值的有陕西凤翔木版年画、汉中木版年画、安塞农民画、户县农民画、旬邑剪纸拼贴画、延川布堆画、富县烟熏云纸、榆林炕围画等等。

民间绘画在剪纸、,刺绣、布玩具、炕围画等众多民间艺术形式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新兴民间艺术形式。构图上以情为主、以意为主、以神为美,抽象、夸张、简练、浪漫,作品多刚柔虚实、苍劲厚润、粗犷细腻,变化丰富,古朴沉稳而不浮夸,清新浓艳而不失典雅。旬邑县民间剪纸画艺术有其独特的个性语言,它充分体现着剪纸的造型,刺绣的色彩,农民画的构架方式,反映了渭北黄土高塬上乡土文化的深沉和厚朴。以库淑兰等一批优秀剪纸能手为代表,演绎着旬邑剪纸的传奇。

独具风格的陕西凤翔木版年画,流传至今已有500余年的历史,是中国民间年画的一大流派,曾经有“世兴画局”、“忠兴画局”、“树德画局”、“复胜画局”、“兴盛画局、“新盛画局”和“张记”、“李记”画局等。

陕西泥塑

是中国最古老的民间艺术之一,相传六百多年前,灭掉元朝后,明太祖朱元璋曾派部将李文忠在雍水河畔屯兵,其中一些江西籍士兵(后落户为农)利用东沟(今凤翔县六营村)一带粘性很强的“板板土”(即“观音土”)捏成泥的人物、走兽、器物,或者黑白,或者涂抹上各种颜色,他们都会制陶手艺,在农闲时做些玩具和礼品,久而久之不断加工完善,发展成为今天的彩绘泥塑。其制作方法简便易行,将粘土和纸浆搅拌成塑泥,先制好模子,翻成胎坯凉干,上白色底粉,随后涂彩、绘画和上光。凤翔泥塑的色彩别具一格,非常鲜艳,对比强烈。它用色不多,以大红、大绿和黄色为主。以黑墨勾线和简练的笔法涂染,给人以明快醒目的感觉。在孩子过生日、年轻人结婚时,是最好的礼物。她以质朴、淳厚的个性在历史长河中历经沧桑,显示出她深厚的民间基础和不凡的生命力。

陕西民间陶瓷

陕西民间陶瓷”现存主要有铜川耀州陈炉窑场和澄城县尧头窑场。陕西民间陶瓷除了具有“来自于民俗文化的原始性”外,一个根本的原因是民间艺人的真、趣、美的创作理念和人类本身所具有的模仿与创新本能。成品均带有豪放粗犷、乡土气息浓郁的传统艺术特点。

渭北高原的澄城县尧头村的古窑场。千百年来,这里所烧出的一件件或黑釉或青釉的缸、盆、碗、炉、罐、瓶、灯等,源源不断地流入寻常百姓家。作为一个民窑,民间需要什么,就烧制什么,与达官贵人的意志无关。粗犷的器型、厚重的质地,使它显得“粗朴耐用”。

民间舞蹈

陕北、关中、陕南三个地域。民间舞蹈虽具有共同的特点和彼此之间的内在联系,但因流传地域的差异,形成了三种不同的风格、特点和色彩变化。陕北地区以秧歌为主,溶以腰鼓、水船、狮子、霸王鞭、跑驴等各种民间舞蹈,组成春节社火舞队走村转户、挨门拜年,使人们沉浸在节日的欢乐和喜庆之中。  关中各地以社火为主要表现形式,无论是各种芯子、高跷、龙灯、狮子和各种地台社火、故事等,均在强烈的锣鼓伴奏中以大型综合性的游转方式活动。除此,也有载歌载舞的唱秧歌和其他舞蹈节目。如韩城秧歌,渭华秧歌,韩城的抬神楼、百面锣鼓,台阳的跳跳、撂锣、上锣鼓,富平的变马、扑蛾、老鼓、九莲灯,三原的筒子龙、母子船、十八罗汉,周至的牛斗虎,户县的地龙、夹板舞,蒲城的八仙板,大荔的花苫鼓,潼关的战船、赶边锣,临潼的十面锣鼓,宝鸡的刁鼓,以及咸阳的牛拉鼓,乾县的蛟龙转鼓,渭南的八仙鼓,华阴的素鼓,华县的背花鼓,澄县的洪拳鼓等,均以“鼓之舞之”为表演特点,具有刚健有力,气势浑脱、声韵豪放的特色。显示周、秦、汉、唐泱泱大国的气度和古老文明的成就,表现关中秦人耿直、坦城、直率、倔犟的性格特征和精神气质。

地处秦巴山区、汉江两岸、丹江流域的陕南地区,自古有“秦龙楚尾”之称,受着楚文化和巴蜀文化的影响。其中有不少民间舞蹈和湖北、四川很接近,有的形式是从那里传来的。如花鼓子、地蹦子、小场子、彩莲船、板凳龙、五节龙、地围子、四船扑莲、对鼓、挑花篮等,具有江南水乡的俊秀格调.民间舞蹈是一切舞蹈艺术生成的母体和胚芽,一切舞蹈艺术包括宫廷乐舞、古典舞、芭蕾舞、现代舞、当代舞,以及当代青年喜爱的各种形式的自娱性舞蹈活动,皆是在民族民间传统舞蹈的这块热土上成长发展起来的。

陕西民歌

关中,陕南,陕北,三大特色。关中民歌是流行于秦岭以北,北山以南这一素称“八百里秦川”的关中地域的民间歌曲的统称。

关中民间音乐形成较早,历史久、品种多。有船工号子、打夯号子、搬运号子,箱伕子歌……,关中民歌的题材内容涉猎广泛,但以反映各种社会矛盾,爱情生活以及传说故事的为多。

陕北民歌主要有榆林小曲和信天游。“信天游”,又称“顺天游”“小曲子”由于交通不方便,这里的生产、经贸全靠驴、骡驮运,当地把从事此种劳动的人称作“脚户”“脚夫”“赶脚的”。“脚户”长期行走在寂寞的山川沟壑间,便顺乎自然地以唱歌自娱。他们所唱的主要就是“信天游”。作为一种风格个性都很强的山歌品种,“信天游”的基本特征是结构短小简洁,曲调开阔奔放,感情炽烈深沉,具有浓厚的抒咏性。

山歌,在民歌中占大多数。山歌是劳动人民真实情感的表露,歌词有很多是劳动中即兴而作的。紫阳民歌是陕南民歌有代表性的曲种。紫阳民歌语言形象生动,曲调优美动听,演唱润腔方法和调式音阶用法都独具特色,特别是任河一带,因其山谷纵横,有空谷回响的效果,所以,喜欢甩高腔,吼山歌。而汉江沿岸则喜欢哼小调。花鼓子、八岔子是紫阳流行较广的民间口头艺术形式,二者联系密切,习惯上将二者并列。都含盖融合了南北的艺术特色。

(待读)


相关内容

  • 论陕西民间剪纸
  • 陕西从南到北,特别是黄土高原,八百里秦川,到处都能见到红红绿绿的剪纸.那古拙的造型,粗犷的风格,有趣的寓意,多样的形式,精湛的技艺,在陕西,在全国的民间美术中占有很重要的位置. 陕西剪纸,专家们称之为"活化石",因为它较完整地传承了中华民族古老的造型纹样,如鱼身人面,狮身人首,以 ...

  • [大美陕西]陕西人应该知道的民族文化~~~
  • 大陕西的特色工艺品马勺脸谱 陕西省关中地区与陕南地区,历史上曾经流行过用悬挂绘有彩色善面图形的木马勺来镇宅辟邪的习俗,久而久之,成了一道独特的陕西工艺品.凡家中遇到不顺心的事,诸如人丁不旺,意外灾难发生,就请社火艺人在平日的舀水木马勺上画一善面图形,挂在门框上或房廊下,据说可以镇宅辟邪. 青铜器 陕 ...

  • 大学生广告艺术节活动策划书
  • 陕西省第十九届"校园之春"大学生文化艺术节 --广告艺术节活动策划书 陕西省大学生广告艺术节是第十九届"校园之春"陕西省大学生文化艺术节的重要活动之一,是面向全省大学生的一项群众性的公益广告策划创意实践活动.目的在于活跃大学生的课外文化生活,激发大学生的创意灵 ...

  • [一个人的皮影戏]:以电影反映陕西民间艺术的巨大魅力
  • 电影<一个人的皮影戏>以记录的视角向观众展示了这一门陕西古老民间艺术在制作.演出.态度和传承上的严谨和热情,民间艺术本身具有的传统魅力显露无疑.同时,影片还重在揭示像皮影戏这种民间艺术在保护和传承上的困境,表现出对富有巨大魅力的民间艺术的消失的忧虑:整体的悲凉氛围和穿插其中的悲凉情节似乎 ...

  • 陕西省省情知识点
  • 陕西省省情知识点 1.中华大地原点在陕西省泾阳县永乐镇. 2.陕西地形的总特点:南北高中部低. 3.北山,泛指陕北黄土高原南缘与关中盆地过渡地带的一系列以灰岩为主的石质山丘. 4.关中盆地号称"八百里秦川". 5.太白山旳主体由规模庞大的花岗岩体组成,地质学家称其为"太 ...

  • 陕西皮影的精华都浓缩到这里了!!!
  • 西安音乐厅版权所有 古话说,世界皮影之最在中国,中国皮影之最在陕西,陕西皮影之最在华县.这话可一点没说错,近代史学家顾颉刚便在<中国影戏史略及其现状>中写道:"中国影戏之发源地为陕西,自秦汉至隋唐当皆以其最盛." 可是从啥时候起,陕西皮影的精华都浓缩到曲江了?要聊这个 ...

  • 地域文化1
  • , 陕西广播电视大学 课程论文 课程名称:地域文化(本) 分校(工作站) 电子局土门 专 业 法学 学 号 [1**********]89 学生姓名 姜 涛 2014 年1月 地域文化论文 内容摘要: 陕西是伟大的中华民族的发祥地,其核心是关中地区.它是一个有着多种悠久历史文化的地区,如农业.政治. ...

  • 陕西省情况知识公务员考试
  • 陕西省情况知识 一.判断题. 1. 陕西省位于中国西北地区的中部. () 2. 陕西黄土高原是我国黄土高原的中心部分. () 3. 汉中盆地是陕西省水稻和油菜的主要产区,有"陕西小江南"之美称. () 4. 陕西省南北气候差异显著,陕北黄土高原属于大陆性季风气候,关中盆地和陕南秦 ...

  • 基于多元文化下的陕西传统民居建筑形态特征探析
  • 通过多次对陕西传统民居的实地调研与考察,了解与认识了陕西各地区传统民居建筑的特色.分析研究了陕西各地区自然与人文环境对陕西各区域传统民居院落建筑的影响.并从民居院落自身的建筑形式出发,分析了院落空间的构成,建筑的空间布局,建筑的形态特征及装饰艺术. 引言 我国传统民居经历了数千年的发展,各地的传统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