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上月球]教学设计

《登上月球》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青岛版科学教材六年级上册《登上月球》 【教材分析】本课是第四单元《太阳、地球和月亮》中的最后一课,以认识月球的概貌为依托,以信息资料的搜集交流和共享为主要认知手段,以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为重点,努力提高学生能够提炼信息加工信息的能力。书中内容展现了学生了解月球探究月球登上月球的科学探索过程,既呵护和保持了学生探究欲望,激发了他们科学学习兴趣,又提高了学生应用知识探索未知的能力。

【学情分析】通过前面几课的学习,学生对月球已经有了大体的了解,知道了月相的成因,通过认识地球、太阳等天体,对于认识月球也有了一定的知识基础、方法迁移和能力储备。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通过网上阅读、观察、讨论等认识月球,了解从古至今人类对月球的不断探索及对月球的认识。

2、激发学生的科学探究精神,培养学生勇于探索及空间想象能力。 3、在搜集资料中合作,在交流资料中互动,在研究资料中体验科学探索的乐趣;乐于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科学探究中的问题。

【教学重难点】 重点;指导学生学会利用各种途径收集信息,整理信息,激发学生科学探究的精神。

难点:增强对月球知识的了解,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精神及空间想象能力。【教学准备】 课前布置学生搜集有关月球的资料, 多媒体课件、资料记录表

【教学方法】自主探究法、归纳总结法 【学法指导】指导学生进行观察、交流、讨论、倾听等方法进行有效科学学习。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引发探究。

让学生猜谜语(课件出示:月亮)

同学们,看到大屏幕上这轮明月,你联想到了什么?

(预设:嫦娥奔月、神话传说、或是月球上有什么之类的问题) 这轮明月总会引起人们无尽的遐思和探究的欲望,那月球上真的像同学们想象的那样吗?这节课咱们就做一个月球探险家,一起登上月球,去探索月球的无穷奥秘?(板书课题)

二、整理信息,自主探究。

(一)活动一:交流对月球的认识。

1、谈话交流,了解学生掌握月球信息的情况。 提问:你对月球有哪些了解呢?(根据课前搜集到的资料,学生交流 )

2、大胆质疑,提出开放的探究问题。

谈话:你还想了解月球的哪些知识呢?请各小组讨论一下,提出你们小组最感兴趣的问题。你们准备用什么方法去探究?

3、整理汇报,认识并掌握月球的概貌。 谈话:我们了解地球时,地球仪帮助了我们,今天我们探秘月球,为了便于同学们观察,老师给每组准备了“月球模型”和月球仪,此外还有一些资料方便同学们查阅。下面请组长来领取相关资料,各组同学在组长的带领下对自己最感兴趣的内容进行研究,小组合作并把收获填写到“探月卡”中,时间允许也可以涉及月球其他方面的知识 (提示:不仅要会查资料,还要会分析、整理资料,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分析资料,解决问题。)

4、鼓励学生大胆猜测并分析和交流各种自然现象之间的联系。

(二)活动二:人类探月的历程。

1、谈话:刚才我们通过查阅资料,用了很短的时间,就对月球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但这些知识的获取却是来之不易的,可以说,人类对月球的认识经历了一个非常漫长的历程,下面我们一起来回顾一下这个历程吧。

2、课件展示播放有关人类认识月球历程的图片,学生按一定的顺序排列图片并交流自己的看法和认识。

3、学生谈感想。

4、了解一下 “嫦娥工程”的探月计划。

三、自由活动,拓展延伸。

1、通过学习,我们对月球的知识有了一定的了解,假如我们要乘宇宙飞船到月亮上去旅行,想一想,需要准备带哪些物品?指定一个登月计划?

2.作业:课后上网进一步了解有关月球的知识,把所掌握的知识用幻灯片形式反映出来,下节课举行一个月球探秘展示评比活动,论证人类在月球居住的可能性,写一篇科学小作文。

【板书设计】 登上

没有大气、风、氧气、声音

引力:1/6

月球概貌 环形山

月海: 伽利略 陨石坑

温度

探月历程:嫦娥奔月—伽利略—人造卫星—登上月球

【教学评价设计】

1、我最感兴趣的活动 :

2、查阅资料的评价等级:

(1)没做 (2)做了,没查到合适的资料

(3)做了,但查到的资料适合个别研究 (4)查到合适的资料

【设计特色简述】

1、本节课教学设计从小小探月旅行家—准备登月材料—月球概况—回归生活,环节设计合理,尤其是对登月准备材料的预设,贯穿于整

个教学过程中。

2、突出教学重点,围绕月球地貌进行介绍,抓住了环形山、月海、陨石坑、月球引力、温差等特有地貌,并同地球环境相结合,帮助学生降低了学习难度同时对于新知加深了印象。

3、培养学生学会完全利用身边自愿自己搜寻资料,并学会将自己的资料加以整理和完善。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精神。

【教学评价设计】

1、我最感兴趣的活动 :

2、查阅资料的评价等级:

评价项目 评价等级 小组的评价 自己的评价

查阅资料

没做

做了,没查到合适的资料

做了,但查到的资料适合个别研究

查到合适的资料

《登上月球》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青岛版科学教材六年级上册《登上月球》 【教材分析】本课是第四单元《太阳、地球和月亮》中的最后一课,以认识月球的概貌为依托,以信息资料的搜集交流和共享为主要认知手段,以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为重点,努力提高学生能够提炼信息加工信息的能力。书中内容展现了学生了解月球探究月球登上月球的科学探索过程,既呵护和保持了学生探究欲望,激发了他们科学学习兴趣,又提高了学生应用知识探索未知的能力。

【学情分析】通过前面几课的学习,学生对月球已经有了大体的了解,知道了月相的成因,通过认识地球、太阳等天体,对于认识月球也有了一定的知识基础、方法迁移和能力储备。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通过网上阅读、观察、讨论等认识月球,了解从古至今人类对月球的不断探索及对月球的认识。

2、激发学生的科学探究精神,培养学生勇于探索及空间想象能力。 3、在搜集资料中合作,在交流资料中互动,在研究资料中体验科学探索的乐趣;乐于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科学探究中的问题。

【教学重难点】 重点;指导学生学会利用各种途径收集信息,整理信息,激发学生科学探究的精神。

难点:增强对月球知识的了解,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精神及空间想象能力。【教学准备】 课前布置学生搜集有关月球的资料, 多媒体课件、资料记录表

【教学方法】自主探究法、归纳总结法 【学法指导】指导学生进行观察、交流、讨论、倾听等方法进行有效科学学习。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引发探究。

让学生猜谜语(课件出示:月亮)

同学们,看到大屏幕上这轮明月,你联想到了什么?

(预设:嫦娥奔月、神话传说、或是月球上有什么之类的问题) 这轮明月总会引起人们无尽的遐思和探究的欲望,那月球上真的像同学们想象的那样吗?这节课咱们就做一个月球探险家,一起登上月球,去探索月球的无穷奥秘?(板书课题)

二、整理信息,自主探究。

(一)活动一:交流对月球的认识。

1、谈话交流,了解学生掌握月球信息的情况。 提问:你对月球有哪些了解呢?(根据课前搜集到的资料,学生交流 )

2、大胆质疑,提出开放的探究问题。

谈话:你还想了解月球的哪些知识呢?请各小组讨论一下,提出你们小组最感兴趣的问题。你们准备用什么方法去探究?

3、整理汇报,认识并掌握月球的概貌。 谈话:我们了解地球时,地球仪帮助了我们,今天我们探秘月球,为了便于同学们观察,老师给每组准备了“月球模型”和月球仪,此外还有一些资料方便同学们查阅。下面请组长来领取相关资料,各组同学在组长的带领下对自己最感兴趣的内容进行研究,小组合作并把收获填写到“探月卡”中,时间允许也可以涉及月球其他方面的知识 (提示:不仅要会查资料,还要会分析、整理资料,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分析资料,解决问题。)

4、鼓励学生大胆猜测并分析和交流各种自然现象之间的联系。

(二)活动二:人类探月的历程。

1、谈话:刚才我们通过查阅资料,用了很短的时间,就对月球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但这些知识的获取却是来之不易的,可以说,人类对月球的认识经历了一个非常漫长的历程,下面我们一起来回顾一下这个历程吧。

2、课件展示播放有关人类认识月球历程的图片,学生按一定的顺序排列图片并交流自己的看法和认识。

3、学生谈感想。

4、了解一下 “嫦娥工程”的探月计划。

三、自由活动,拓展延伸。

1、通过学习,我们对月球的知识有了一定的了解,假如我们要乘宇宙飞船到月亮上去旅行,想一想,需要准备带哪些物品?指定一个登月计划?

2.作业:课后上网进一步了解有关月球的知识,把所掌握的知识用幻灯片形式反映出来,下节课举行一个月球探秘展示评比活动,论证人类在月球居住的可能性,写一篇科学小作文。

【板书设计】 登上

没有大气、风、氧气、声音

引力:1/6

月球概貌 环形山

月海: 伽利略 陨石坑

温度

探月历程:嫦娥奔月—伽利略—人造卫星—登上月球

【教学评价设计】

1、我最感兴趣的活动 :

2、查阅资料的评价等级:

(1)没做 (2)做了,没查到合适的资料

(3)做了,但查到的资料适合个别研究 (4)查到合适的资料

【设计特色简述】

1、本节课教学设计从小小探月旅行家—准备登月材料—月球概况—回归生活,环节设计合理,尤其是对登月准备材料的预设,贯穿于整

个教学过程中。

2、突出教学重点,围绕月球地貌进行介绍,抓住了环形山、月海、陨石坑、月球引力、温差等特有地貌,并同地球环境相结合,帮助学生降低了学习难度同时对于新知加深了印象。

3、培养学生学会完全利用身边自愿自己搜寻资料,并学会将自己的资料加以整理和完善。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精神。

【教学评价设计】

1、我最感兴趣的活动 :

2、查阅资料的评价等级:

评价项目 评价等级 小组的评价 自己的评价

查阅资料

没做

做了,没查到合适的资料

做了,但查到的资料适合个别研究

查到合适的资料


相关内容

  • 假如我登上月球作文
  • 假如我登上月球,我将带着我的照相机,把月球上最奇异.最新鲜.最美丽的景象一张一张拍下来,带回地球,让我的伙伴欣赏. 假如我登上月球,我想在月球上挖条长长的渠道,把我从地球上带来的水倒入里面,希望能看到月球上也有着清澈见底的水. 假如我登上月球,我将把从地球上带来的植物种到月球的尘土里,让月球和地球一 ...

  • [22.月球之谜]教学设计
  • 学习目标 1.认识"悬.遐.奥"等8个生字,会写"幕.临.悬"等14个字,正确读写. 2.朗读课文,通过讨论初步认识月球及其未解之谜. 3.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的兴趣. 课前准备 1.课文插图,月球表面照片及能表现出月色皎洁.清幽的图片:乐曲<春江花月夜&g ...

  • [飞向月球]教学设计
  • 之三 作者:蓝色的天空 一.教学目标 : 1.凭借课文语言材料,了解宇航员飞向月球的经过和现代宇航事业的发展情况,激发热爱科学.探索宇宙奥秘的兴趣.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了解宇航员飞向月球的经过. 难点:体会登月的伟大意义,激发探索宇宙的兴趣. 三.教学模 ...

  • 美国人登上过月球吗?
  • 美国人登上过月球吗? 冷眼热风四十九 冯叙九 2016/6/17 美国人有没有登上过月球?在我心中一直是个疑问.好几年前我在网上看到一位美国人写的一篇文章说这是一个大骗局以后,我曾把这事给老同事陈克茂讲过,他非常肯定地说美国人是登陆过月球.从此我就把这个疑问一直压在心中.近来在网上看到一些人又在讨论 ...

  • [月亮上的足迹]课堂实录
  • <月亮上的足迹>教学实录 邹 茂 教材分析: <月亮上的足迹>是九年制义务教育七年级<语文>上册(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第四单元第十九课的课文这篇课文真实地记录了1969年7月21日,人类终于登上了月球的全过程学习这篇课文,让学生与航天英雄一起感受那惊 ...

  • 假如有一天
  • 假如有一天,我登上了月球,我的火箭碰到了月球的表面,会发出巨大的回音,而且会响好几天哩. 到了月球内部后,我会去看看那里年龄很大的神奇的岩石,看看那黑沉沉的天空上是不是有明亮的小星星,仔细地看看月亮到底长的怎么样,表面是不是全白的.我还要把月球的尘土带回来一些,好自己来试试是不是水藻种进去会长得特别 ...

  • 地球的卫星-月球
  • <地球的卫星──月球>教学设计 大米河头小学 赵力伟 教学设计理念: 月球,作为地球的卫星,是人们最为熟悉的天体,月球的运动方式.体积大小.引力大小.表面特征等有很多与地球的不同.人类对宇宙的探索和了解始于月球,我们的<宇宙>单元教学也始于月球.本课是六年级下册宇宙单元的第一 ...

  • 飞向月球阅读答案
  • 阅读选文,回答文后问题. 飞向月球 早在1883年,俄国航天时代的先驱者齐尔科夫斯基就曾断言:地球是人类的摇篮,但人类不会永远生活在摇篮里.1961年5月,即在加加林首次太空飞行后的第二个月,肯尼迪在美国国会宣布,将在60年代末将人类送上月球,发誓要在登月方面超过前苏联,这项计划以"阿波罗 ...

  • 地球的近邻-月球教学设计
  • <地球的近邻-月球>教学设计 茨榆山小学 曹文宝 <地球的近邻-月球>一课,是河北版科学教材六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第六课,教材由两个活动组成,第一个活动是查阅月球的资料, 第二个活动是观察月球的运动. 月球是学生比较熟悉的天体.相对六年级学生来说,曾有意无意的观察过月球,对月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