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研究报告书主要内容

目 录

一、课题的提出与界定 .......................................................................................................................(一)问题的提出 .......................................................................................................................(二)主要概念界定 ...................................................................................................................(三)主要理论依据与观点 .......................................................................................................二、课题的研究设计 ...........................................................................................................................(一)研究目标 ...........................................................................................................................(二)研究内容 ...........................................................................................................................(三)研究意义与价值 ...............................................................................................................(四)研究的思路 .......................................................................................................................(五)研究的方法与过程 ...........................................................................................................(六)课题研究人员分工 ...........................................................................................................三、课题研究的成果 ...........................................................................................................................(一)认识了校本课程开发的理论和实际问题 .......................................................................(二)探索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开发农村小学校本课程的方法 ...........................................(三)创生了具有农村小学地域特点的校本课程 ...................................................................(四)探索了基于现代教育技术环境下农村小学应用校本课程的方法 ...............................

(五)构建了基于现代教育技术理念下农村小学校本课程开发与应用的保障机制 ...............................................................................................................................................四、课题研究的成效 ...........................................................................................................................(一)学生方面 ...........................................................................................................................

(二)教师方面 ...........................................................................................................................(三)学校方面 ...........................................................................................................................(四)社会影响 ...........................................................................................................................五、问题与讨论 ...................................................................................................................................

现代教育技术在农村小学校本课程中的开发与应用

方法研究

研究报告

“现代教育技术在农村小学校本课程中的开发与应用方法研究”是由泸县玄滩小学承担的泸州市教育技术科研课题,从学校自身特点和需求出发,以实践研究为主线,从运用的角度探索现代教育技术在农村小学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应用。

经过三年多的实践研究,总结出了一套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开发与应用校本课程的方法,构建了基于现代教育技术理念下农村小学校本课程开发与应用的保障机制,推进了学校素质教育与课程改革的纵深发展。

一、课题的提出与界定

(一)问题的提出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提出: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 确立与完善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开发机制与管理模式, 是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重点和亮点, 也是教育管理体制以及课程改革深化的必然。

校本课程开发是社会进步、科技发展、教育变革的客观要求,是课程深化发展的一个重要标志。校本课程开发在适应社会变化方面更加灵活,

更加贴近学生实际需要,可以针对学校、学生实际发展水平的差异及时做出调整,切实根据学校的办学特色、学生的兴趣、爱好、特长和教师的特点,有效地安排教学内容,保证教育目标的实现,从而更好地促进学生全面、自主、协调地发展。校本课程开发也为教师提供了无限的表现与创造空间,使教师更加深刻理解国家教育方针和学校办学宗旨,使教师不仅成为课程的实施者,而且成为课程的构建者。

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应用是新课程改革的需要,学校课程的实施,使学校对课程的开发有了一定的自主性和灵活性,为校本课程的开发奠定了基础。课程资源是课程建设的前提和基础,开发和利用地域自然、文化资源,加强中小学课程建设,对于完善课程结构,增强课程的选择性,适应不同学校、教师的需要和学生多样化发展,促进课程与生活、与社会的联系具有重大的实践意义。

农村小学的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应用作为一种新生事物,对教师的传统课程观念带来较大的冲击,教师要很快地适应新课程的要求,还需要相应的能力、条件以及相关配套措施的跟进。教师教育观念有待转变,对校本课程的重要性认识不够,现代教育技术能力也有待提高。理论上探索现代教育技术环境下农村小学校本课程的新型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在实践方面根据构建的教学模式设计课堂教学案例并进行实证研究,给学科教师和学生提供具体而实用的参考,对更新本学科教师的教学观念、增强教学能力、减轻教师教学的压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起到积极的现实意义。

面对农村校本课程,各个地区开发的校本课程都在进一步完善之中,开发的内容不一样,利用的资源不一样,所以运用的方法还没有统一的模式,到目前为止,可借鉴和使用的资源仍比较薄弱。优化农村小学教与学过程和如何充分利用农村特有的教育教学资源已成为迫切的时代要求,教师现代教育技术能力的专业发展和探索校本课程开发与应用已成为农村小

学急需研究的课题。

(二)主要概念界定

“现代教育技术”是指在时代背景下运用各种理论及技术,通过对教与学过程和资源的设计、开发、应用、管理和评价,以实现教学现代化的理论与实践。

“农村小学”指主体学生来源于农业生产为主要经济收入家庭的学校。

“校本”就是以学校为本位。“校本课程”是指学校做出的关于课程开发的决定或所采取的课程开发活动方式,其立足点、出发点和落脚点是学校自身,其核心在于强调以学校为课程开发的基地,以学校为课程开发的基础和决策依据,以教师为课程开发的主体。

“方法”是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编写(开发)与实施(应用)“校本课程”的具体措施。

在“现代教育技术在农村小学校本课程中的开发与应用方法研究”课题中,“现代教育”是运用教育技术手段去优化教育、教学过程,以提高教育、教学的效果、效率与效益的理论与实践,其“技术”既包括有形的“物化技术”(硬件技术和软件技术),也包括无形的“智能技术”(观念形态)。“农村小学”是指以农村资源为背景构建校本课程。课题强调学校根据素质教育的理念,以学校为基地,以教师为课程开发的主体,进行课程的规划与设计,活动的组织、辅导、评价与展示,使学生通过访问、调查、搜集、讨论和社会实践等诸多方式去进行活动,还给孩子一个生动活泼的学习空间,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三)主要理论依据与观点

1.政策法规依据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 》明确指出:开发适合自己本校实际情况的校本课程,提供给不同需求的学生选择。据此可知,我国己经从政策上明确了校本课程开发的重要性。学校可以根据师生的特点、教育资源、学校传统以及教育者的办学旨趣来确立学校自己独特的发展方向。

2.理论依据

(1)实践论

马克思主义一贯主张要重视书本知识,但是也从来认为知识最深厚的根源乃在于实践之中。实践是知识之源,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如何让学生在认真读书的基础上广泛地参与社会生活实践,这是现代教育改革面临的重大问题之一。应该让学生懂得,读书是学习,实践也是学习,而且是更重要的学习,学习可以在书本和课堂之外,也可以在学校之外。

(2)现代课程理论

课程的价值在于促进学生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和谐发展。学生的发展是课程的出发点和归宿。从课程开发到课程实施与评价的每一环节,都必须建立在理解学生、尊重学生个性差异的基础之上。课程必须适应学生的需要,而不是让学生去被动地适应预先规定的课程。

3.现实依据

为克服国家课程与学校教育需求的脱节,国家课程与学校办学条件的脱节,国家课程与学校教师的脱节,不少农村小学虽然已经十分重视校本课程的开发与使用。但是,已经开发的一些校本课程仍有不足之处,如地域特点还不够强,体系比较零乱,层次还较低,有的不太贴近学生生活。

农村小学应加强我国素质教育的观念深化,结合学校外部与内部环境

资源、满足学生需求,发挥教师的特长,为体现学校特色,着力培养学生能力。

综上所述,本课题的研究很有必要,对学校内涵发展,教师专业发展,学生自主发展具有十分重要意义。

二、课题的研究设计

(一)研究目标

(1)通过本课题的研究,使广大教师加强对现代教育理论和技术的学习,弄清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这三级课程观念,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

(2)通过本课题的研究,使学生了解社会资源、学校资源和家庭资源,培养学生从现实生活中发现问题,综合运用思考问题,实践活动中解决问题的能力。

(3)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培养尊重事实,尊重他人,敢于发表,乐于合作的精神;激发学生发现周围事物奥秘的欲望,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4)通过本课题的研究,促进国家课程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

(二)研究内容

(1)探讨校本课程开发与应用的理论与技术。

(2)探索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开发农村小学校本课程的方法。

(3)开发具有农村小学地域特点的校本课程。

(4)探索基于现代教育技术环境下农村小学应用校本课程的方法。

(5)探索现代教育技术理念下的农村小学校本课程开发与应用的保障机制。

(三)研究意义与价值

1.创新之处

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的理论与技术优化立足农村小学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应用方法,建立国家课程与校本课程的应用整合,全面促进学生的发展。

2.理论意义

课题研究通过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优化校本课程的开发及教与学的过程的实践,证实现代教育技术理论与技术在农村小学教育教学中运用的可行性、有效性;试图批判现有校本课程开发与应用的理论体系存在的问题。

3.应用价值

解决农村小学在教育教学中的运用现代教育存在的问题;总结在现代教育技术理念下开发农村小学校本课程开发与应用的方法、策略, 从而达到在农村小学推进素质教育和落实国家课程的教育教学目标,促进农村小学课堂教学效果提高。

(四)研究的思路

课题研究,首先要探索以农村特有资源教育为切入点,结合素质教育精神和课程改革要求开发校本课程体系;其次加强教师对现代教育技术的学习,深化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优化教育教学过程的理论与技术;再其次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整合校本课程和国家课程教材,打破学科教学界限,充实

课堂,拓宽教学的方式、内容,从而提高国家课程教学的质量。

(五)研究的方法与过程

1.研究方法

课题研究的主要方法有:文献研究法、行动研究法、调查研究法、经验总结法等,其中以行动研究法为主。

2.研究过程

课题的研究始于2008年3月,止于2012年3月结题。研究分为以下三个阶段:

(1)准备阶段(2008年10月——2009年8月)酝酿立题阶段

主要工作:调查、分析课题研究的可行性;搜集归纳文献资料;组织课题申报;培训教师;课题开题,撰写研究方案等。

(2)实施阶段(2009年9月——2011年6月)课题实施阶段

主要工作:加强研究员的理论与技术学习;开发与应用校本课程的实践研究;将课题研究与教研、科研相结合。

(3)总结阶段(2011年7月—2012年3月)

主要工作:收集个案、典型课例,总结、分析、提炼课题研究成果,并投放实践验证;在一定范围内推广运用;汇编资料,撰写实验报告,申请验收结题。

(六)课题研究人员分工

课题研究工作实行课题组长负责制,分工以有利于开展研究工作为根本。研究人员分工只是为了发挥研究员的长处,和谐协作是研究员的精神亮点。

研究分工一览表

课题设计

课题申报表

课题指导

课题实施方案

开题报告

资料检索

研究论文

课程开发与应用

教学课例

研究记录

资料收集

实验数据分析

调查报告

工作报告

研究报告

档案装订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三、课题研究的成果

(一)认识了校本课程开发的理论和实际问题

1.对农村小学校本课程的认识

所谓农村小学校本课程,即以农村学校为单位确定的课程,它与国家课程、地方课程相对应。是学校根据自己的教育哲学,在有效实施国家课程的前提下,通过对本校学生的需求进行科学评估,充分利用当地社区的学校的课程资源而开发的多样性,可供选择的课程。

课题研究中对校本课程的认识是逐步提高的。课题立项时,研究人员以为校本课程开发就是编写校本教材,而且把农村小学校本课程开发定位于根据自身学校发展需要,开发出一些学校实用的、具有特色的校本教材。随着研究的深入,对校本课程开发有了新的认识:校本课程的开发不仅要编写出可用的校本教材,而且要整体规划,作为课程开设并开展这一课程的教学活动。编写教材只是校本课程建设与实施的一部分。

2.探讨了校本课程与国家课程的关系

国家课程是依据整个国家的政治、经济发展的需要而确立的全国统一的课程目标和课程方案。校本课程完全出于学校内部需要(主要是教师和学生的需求),完全依靠自身的条件和资源而确立的符合学校需要的课程目标和课程方案。

国家课程所关注的是学生普遍的、一般的、共性的需求。校本课程关注的是学生特殊的、个性的需求;校本课程虽出于学校内部需要,但学校内部的需求往往也是和社会的总需求相关联的。所以,校本课程开发要能够持续并有所成效,离不开国家和政府的支持。

校本课程开发有两种主要的形式。一种是学校外部驱动的校本课程开

发,即起因于国家的要求、任务或规定,但学校以自己所独有的方式来接受、完成的课程。如与提高学科教学相关的国家课程校本开发的部分,以及依据国家对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的要求,学校开发的如诚信教育,孝道教育、感恩教育、中华民族美德教育等校本教材;另一种是学校内部驱动的校本课程开发,由学校内部发动,反映学校风貌和地方特色的为学校自身所独有的特色课程,如我们开发的《爱我家乡》校本教材。

校本课程开发作为国家课程开发的重要补充形式,其目的是为了更好地适应具体的学校和社区环境,突出特色,培养特长, 在一定程度上弥补国家课程开发的不足,提高课程的适切性,更好地贯彻落实国家的教育方针,更有效地促进学生的个体和社会的健康发展。

3.研究了校本课程开发设计的基本教育教学理论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理念是:学生学习的各门科学是生活的一部分,一门课程的内容就应当包括重复人类科学发现的过程。课程的学习应当从学生熟悉的现实生活开始和结束。课程的学习应当沿着科学发展过程中人类活动的轨迹,从生活到科学问题,从具体问题到抽象概念,从特殊到一般,逐步通过学生自己的发现去学习科学,获取知识。这种探索的体验不仅使学生学到了知识,更重要的是学生可以掌握获得知识的能力和不断获取新知识的愿望。

新课程理念倡导要从“教教材”走向“用教材教”,因此我们在优化教材这一基本的课程资源时,本着实事求是的态度,合理地建构各学科课程资源的结构,形成了资源开发主体、条件、途径等各方面的有机整合,力求达到体现时代发展的多元化。使学科的教育内容有助于学生主体性活动,注重知识之间的联系,谋求师生的共同发展,软化学科之间的界限,加强学科之间的有效联系,从而实现学科课程的终极价值——为了每个学生的终身发展而奠基。

新课程改变了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新课程倡导的学生新的学习方式以自主、探究、合作为主;教师也更多地成为学生学习情境的创设者、组织者、和学生学习活动的参与者、促进者。教师因学生发展的需要和状况来设计和实施课堂教学。这样的课堂教学不能按照预先设计的环节进行,要富有弹性,以便随着学生的表现来灵活调整,教师的学识、机智和个性将对学生的学习产生更大的影响。

4.探索了校本课程开发研究的特征与原则

(1)校本课程开发研究的特征

①时空开放性:可以不断地增添、扩充。

②师生参与性:教师和学生都可以主动参与开发,既是教程又是学程。 ③多媒体网络化:文本、图片、音响、影像等各种媒体一体化,可以在网络上进行传输交流。

④多学科的整合:是一种很好的信息技术教育,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有效整合。

(2)校本课程开发的原则

①多样性原则

开设多项科目供学生选择,尽量满足各类学生的不同需求,充分发展学生的个性品质。

②自主性原则

同一个科目学生可根据自身的兴趣、特长,选择不同教师的不同的教学形式上课,学生也可以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开展学习活动。

③知识性原则

课堂教学内容主要以课外知识为主,以内化知识点为重,努力拓宽吸纳课外知识的渠道,尽量满足学生对知识的渴求。

④趣味性原则

课堂教学的形式灵活多样,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设计引人入胜的教学环节,使学生兴趣盎然,乐学不疲。

⑤实践创新性原则

注重实践操作,引导学生动手动脑,鼓励学生大胆创新、勇于实践,到社区体验生活、参观考察,提高能力。

5.讨论了校本课程开发的价值和校本教材运用的原则

校本课程开发的主要内容,就是规划和编写校本教材。强调校本教材编写前要制定编写计划,编写时坚持价值性、原创性、适用性等原则。

(1)校本课程开发的价值

①研究学生发展的多样化需求,合理开发适合本校特点的,可供学生选择的课程,促使学生和谐发展。

②创造教师参与课程开发的机会,改变教师的专业生活方式,提升教师的课程意识,促使教师的专业发展。

③建立教师、学生及其家长、社区人士参与课程决策的机制,充分利用当地的课程资源,促使学校特色的形成。

(2)运用课程教材的原则

①全面性原则。面向全体学生,兼顾能力层次不同的每一类学生,使每个学生的潜能都得到发展;面向每一个学生的全面,通过参与、探索、实践、体验,使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均得到充分发展。

②科学性原则。精选有价值、有意义的学习内容,保证学习材料的科学性,同时能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科学性的评价。

③开放性原则。创设开放的学习环境,使资源内容更加广阔,特别要在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评价等方面实施开放,尽可能地为学生提供更广阔的思维空间,让他们较充分地思考、讨论,以激发其思

维和创造性。

6.弄清了现代教育技术在校本课程开发、运用的功能与作用

在农村小学校本课程开发中,现代教育技术在作为技术(开发工具)时,表现出的功能很强大,如:用摄相机(照相机)将事物真实或发展过程的拍摄;利用计算机网络查找图字信息和计算机绘画(图片处理)处理图片、编辑视频与字处理结成教材文本;重新修订时省时方便;等等。

在农村小学校本课程开发中,现代教育技术在作为开发理论时,指导教材开发组不断优化教材编写的教育教学思想,并在教材运用在实践中通过评估来不断完善、丰富所开发的校本教材,同时也指导课程教师在运用校本教材中来断丰富其教学资源。

现代教育技术作为一种教育教学的技术手段,对学校教育教学产生着极大影响。如以声、形、色兼备,视、听、说相融,且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它快节奏、大容量、高效益,为课堂教学的优化开辟了广阔的前景。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把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作为教学理论,指导学生学习方法,调动学生各种资源投入学习,整个学习过程是自主的,自由的,它让学习者根据自身特点,寻找合适自身学习行为的方式,极大地扩充了学生自由活动空间,最终得到提高学生自由学习能力。这些,展现出了现代教育技术对课堂教学的优化功能。

(二)探索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开发农村小学校本课程的方法

校本课程开发在农村小学还属新生事物,没有固定的模式,其基本的模式和程序也在探讨之中。不过,课题组成员在一边实验一边总结的同时,除在认识上有了很大提高外,也获得了宝贵的实践经验。在此,仅就课题研究特别总结的在校本课程开发中操作层面上的经验作陈述,以供他校进

行校本课程开发时参考。

课题实践、分析、提炼得出了立足于农村小学的校内教师校本课程开发的方法:建立机构→前期论证→培训师资→确立主题→收集资料→编写内容→课堂实践→研讨评价→汇编教材。

1.建立机构

由校长、教师、课程专家、家长组成课程开发委员会(校长任委员会主任),为校本课程开发提供组织保障和领导保障(建立保障机制)。其职能是:咨询、把关、审查和提供帮助。

2.前期论证

论证主要从两个方面进行:一是将开发的目的、意义、项目报课程开发委员会,并经委员会讨论认定;二是将开发的课程拿到学生中去征求意见,看所开课程学生是否喜欢,是否需要。

3.培训师资

培训形式立足于校本培训,培训内容重点在两个方面:

(1)课程理论。让教师初步掌握课程的一些基本原理,明确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实施、课程常识、课程探究等基本理论,为课程开发提供理论依据。

(2)专业知识。不断拓宽其知识面,重新构建教师的知识结构,为课程的开发提供知识和智力上的支持。这是校本课程开发的前提。

教师在掌握专业知识的基础上,要做到有效地开发校本课程,还必须不断地扩大教师的知识面,更新其知识结构。而校本课程的开发很多是跨领域、跨学科的,这就对教师的在岗培训提出了新的要求。

4.确立主题

校本课程的开发首先需要明确主题、范围与领域。主题确立要考虑学

生内在需要。检验任何一类课程是否成功的标志很多,但学生的需要必须放在首要位置。为了使开发的课程能够符合学生的兴趣和爱好,开发者应该在学生中开展广泛的调查,通过发放问卷、开座谈会等方式,让学生自己确定感兴趣的领域和知识。

校本课程主题的确立要充分考虑:

(1)学校向社区开放

学生生活在学校所在社区内,其兴趣和爱好不能不受到周围环境的巨大影响,校本课程的开发不应地方资源和社区发展实际来体现学校特色,也离不开所在社区的社会、经济发展需要和各种资源的支持。这是校本课程开发的关键环节,应当给以足够的重视和充分关注。

(2)社会实践是校本课程开发的重要内容之一

农村中小学校本课程开发中要坚持为农服务,突出地表现在农村中小学要适应和满足农村社会和农民发展的需要,为农村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为广大农民脱贫致富奔小康服务。开设有关的校本课程是一个很好地落实为农服务的措施。

社会实践活动,对培养学生社区从属意识和责任意识,对促进社区文化、经济与社会发展,产生了积极的作用。

5.收集资料

搜集资料的主要方法:利用计算机在网上查阅资料;图书馆查阅资料;利用摄录设备拍摄影图(如农村特色、经济、文化等);问卷、调查与观察;等等。

6.撰写内容

校本课程开发者首先必须写一份简要的 “课程纲要”,并附课程介绍,交给学校课程开发委员会初审。

“课程纲要”包括内容:

(1)课程目标陈述。必须全面、恰当、清晰地阐述课程涉及的目标与学习水平。

(2)课程内容或活动安排。突出重点,按从易到难的顺序排列,涉及选择什么样的内容以及怎样组织这些内容,或安排什么样的活动,处理好均衡与连续的关系。

(3)课程实施。包括方法、组织形式、课时安排、场地、设备、班级规模等。

(4)课程评价。主要是对学生学业成绩的评定,涉及评定方式、记分方式、成绩来源等。

完成“课程纲要”初审后,按设计运用计算机分工校本课程文本的编写,撰写、排版中对文字表述、图片制作„„方面既要注意科学性,又要考虑趣味性、可读性。初步形成校本课程初稿。

7.课堂实践

校本课程的开设要改变传统的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开发者开设的课程能否正式走向课堂,首先要进行实践,让广大学生来选择取舍。

开发的校本课程在课堂实践中,开发者(课程教师)必须广泛关注学生评价后作反复论证与修订。

8.研讨评价

校本课程的评价包括两个方面:

(1)对课程开发实施者的评价

主要评价方面有:一是学生选择的人数,二是学生实际接受的效果,三是领导与教师听课后的评价,四是学生问卷调查的结果,五是教师采取的授课方式及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的情况。学校校本课程开发委员会应从以

上方面入手,研究各应占多大的权重,最后把几个方面的因素综合起来考虑,形成对课程开发者的最终评价。

评价内容包含对课程观、教学观、学生观的理解和教学活动。

①课程观

◆ 课程是否与学生实际和本地本校实际相联系。

对校本课程内容结构知识体系的理解是否深刻。

对校本课程在学生成长中价值的认识是否到位。

在实施过程中课程是否起主导作用。 ◆ ◆ ◆

②教学观

◆ 是否考虑学生的认知目标、过程目标、情感态度目标。

对讲授、师生互动、学生与活动等方式的看法是否切合校本课程的◆

开发与实施。

◆ 是否对教学活动进行反思。

③学生观

◆ 是否关注学生的情感。

尊重学生的人格。

关心学生的全面发展。 ◆ ◆

④教学活动

◆ 教学准备:课程标准的制订、教学内容学生状况的分析、教学预案的准备等。

◆ 教学组织形式:是否面对全体学生,注重个别差异;是否给学生参与思考的机会;能否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特点选择恰当的呈现方式;能否根据课程目标与内容、学生的特点选择不同的教学活动方式,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灵活运用教学方法,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兴趣。

◆ 课堂环境:学生座位安排是否有利于小组合作、参与学习活动,教

学气氛是否和谐。

学习方式:能否在教师指导下利用多种途径广泛收集信息;学生是否开放式活动,通过自主探索,解决问题;能否积极参与小组合作,通过讨论、动手操作等多种形式学习。

(2)对学生的评价

校本课程中对学生的评价主要采取学分制。学分的给定考虑三个方面的因素。一是学生学习该课程的学时总量,不同的学时给不同的分数;二是学生在学习中的表现,如态度、积极性、参与状况等,由任课教师综合考核后给出一定的分值;三是学习的客观效果,教师可采取适当的方式进行考核。三个方面中要以学生参与学习的学时量的考核为主,过程与结果为辅,但最终的学分要把三方面的因素综合起来考虑。

在校本课程的评价落实在边实施边评价,在评价中逐步修订、完善实施课程的内容和细节。

9.汇编教材

校本课程开发者分析“课堂实践”和“研究评价”获取信息的基础上,反思、论证其积极建议,再次本着优化教与学过程的思想重新对“课程内容”进行设计、编排,完成校本课程教材的汇编工作。

(三)创生了具有农村小学地域特点的校本课程

课题实践中,研究人员始终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手段,坚持以素质教育和课程改革的理论为基础,认真调查分析农村小学所在地理位置的环境条件、学生特征和学校教育教学条件,并依此运用现代教育对小学课程教学中的资源的设计、开发、应用、管理和评价的反复实践,最终形成了《爱我家乡》、《生命之歌》和《古韵流芳》三本教材(教材样本详见附件)。

目 录

一、课题的提出与界定 .......................................................................................................................(一)问题的提出 .......................................................................................................................(二)主要概念界定 ...................................................................................................................(三)主要理论依据与观点 .......................................................................................................二、课题的研究设计 ...........................................................................................................................(一)研究目标 ...........................................................................................................................(二)研究内容 ...........................................................................................................................(三)研究意义与价值 ...............................................................................................................(四)研究的思路 .......................................................................................................................(五)研究的方法与过程 ...........................................................................................................(六)课题研究人员分工 ...........................................................................................................三、课题研究的成果 ...........................................................................................................................(一)认识了校本课程开发的理论和实际问题 .......................................................................(二)探索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开发农村小学校本课程的方法 ...........................................(三)创生了具有农村小学地域特点的校本课程 ...................................................................(四)探索了基于现代教育技术环境下农村小学应用校本课程的方法 ...............................

(五)构建了基于现代教育技术理念下农村小学校本课程开发与应用的保障机制 ...............................................................................................................................................四、课题研究的成效 ...........................................................................................................................(一)学生方面 ...........................................................................................................................

(二)教师方面 ...........................................................................................................................(三)学校方面 ...........................................................................................................................(四)社会影响 ...........................................................................................................................五、问题与讨论 ...................................................................................................................................

现代教育技术在农村小学校本课程中的开发与应用

方法研究

研究报告

“现代教育技术在农村小学校本课程中的开发与应用方法研究”是由泸县玄滩小学承担的泸州市教育技术科研课题,从学校自身特点和需求出发,以实践研究为主线,从运用的角度探索现代教育技术在农村小学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应用。

经过三年多的实践研究,总结出了一套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开发与应用校本课程的方法,构建了基于现代教育技术理念下农村小学校本课程开发与应用的保障机制,推进了学校素质教育与课程改革的纵深发展。

一、课题的提出与界定

(一)问题的提出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提出: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 确立与完善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开发机制与管理模式, 是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重点和亮点, 也是教育管理体制以及课程改革深化的必然。

校本课程开发是社会进步、科技发展、教育变革的客观要求,是课程深化发展的一个重要标志。校本课程开发在适应社会变化方面更加灵活,

更加贴近学生实际需要,可以针对学校、学生实际发展水平的差异及时做出调整,切实根据学校的办学特色、学生的兴趣、爱好、特长和教师的特点,有效地安排教学内容,保证教育目标的实现,从而更好地促进学生全面、自主、协调地发展。校本课程开发也为教师提供了无限的表现与创造空间,使教师更加深刻理解国家教育方针和学校办学宗旨,使教师不仅成为课程的实施者,而且成为课程的构建者。

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应用是新课程改革的需要,学校课程的实施,使学校对课程的开发有了一定的自主性和灵活性,为校本课程的开发奠定了基础。课程资源是课程建设的前提和基础,开发和利用地域自然、文化资源,加强中小学课程建设,对于完善课程结构,增强课程的选择性,适应不同学校、教师的需要和学生多样化发展,促进课程与生活、与社会的联系具有重大的实践意义。

农村小学的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应用作为一种新生事物,对教师的传统课程观念带来较大的冲击,教师要很快地适应新课程的要求,还需要相应的能力、条件以及相关配套措施的跟进。教师教育观念有待转变,对校本课程的重要性认识不够,现代教育技术能力也有待提高。理论上探索现代教育技术环境下农村小学校本课程的新型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在实践方面根据构建的教学模式设计课堂教学案例并进行实证研究,给学科教师和学生提供具体而实用的参考,对更新本学科教师的教学观念、增强教学能力、减轻教师教学的压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起到积极的现实意义。

面对农村校本课程,各个地区开发的校本课程都在进一步完善之中,开发的内容不一样,利用的资源不一样,所以运用的方法还没有统一的模式,到目前为止,可借鉴和使用的资源仍比较薄弱。优化农村小学教与学过程和如何充分利用农村特有的教育教学资源已成为迫切的时代要求,教师现代教育技术能力的专业发展和探索校本课程开发与应用已成为农村小

学急需研究的课题。

(二)主要概念界定

“现代教育技术”是指在时代背景下运用各种理论及技术,通过对教与学过程和资源的设计、开发、应用、管理和评价,以实现教学现代化的理论与实践。

“农村小学”指主体学生来源于农业生产为主要经济收入家庭的学校。

“校本”就是以学校为本位。“校本课程”是指学校做出的关于课程开发的决定或所采取的课程开发活动方式,其立足点、出发点和落脚点是学校自身,其核心在于强调以学校为课程开发的基地,以学校为课程开发的基础和决策依据,以教师为课程开发的主体。

“方法”是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编写(开发)与实施(应用)“校本课程”的具体措施。

在“现代教育技术在农村小学校本课程中的开发与应用方法研究”课题中,“现代教育”是运用教育技术手段去优化教育、教学过程,以提高教育、教学的效果、效率与效益的理论与实践,其“技术”既包括有形的“物化技术”(硬件技术和软件技术),也包括无形的“智能技术”(观念形态)。“农村小学”是指以农村资源为背景构建校本课程。课题强调学校根据素质教育的理念,以学校为基地,以教师为课程开发的主体,进行课程的规划与设计,活动的组织、辅导、评价与展示,使学生通过访问、调查、搜集、讨论和社会实践等诸多方式去进行活动,还给孩子一个生动活泼的学习空间,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三)主要理论依据与观点

1.政策法规依据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 》明确指出:开发适合自己本校实际情况的校本课程,提供给不同需求的学生选择。据此可知,我国己经从政策上明确了校本课程开发的重要性。学校可以根据师生的特点、教育资源、学校传统以及教育者的办学旨趣来确立学校自己独特的发展方向。

2.理论依据

(1)实践论

马克思主义一贯主张要重视书本知识,但是也从来认为知识最深厚的根源乃在于实践之中。实践是知识之源,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如何让学生在认真读书的基础上广泛地参与社会生活实践,这是现代教育改革面临的重大问题之一。应该让学生懂得,读书是学习,实践也是学习,而且是更重要的学习,学习可以在书本和课堂之外,也可以在学校之外。

(2)现代课程理论

课程的价值在于促进学生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和谐发展。学生的发展是课程的出发点和归宿。从课程开发到课程实施与评价的每一环节,都必须建立在理解学生、尊重学生个性差异的基础之上。课程必须适应学生的需要,而不是让学生去被动地适应预先规定的课程。

3.现实依据

为克服国家课程与学校教育需求的脱节,国家课程与学校办学条件的脱节,国家课程与学校教师的脱节,不少农村小学虽然已经十分重视校本课程的开发与使用。但是,已经开发的一些校本课程仍有不足之处,如地域特点还不够强,体系比较零乱,层次还较低,有的不太贴近学生生活。

农村小学应加强我国素质教育的观念深化,结合学校外部与内部环境

资源、满足学生需求,发挥教师的特长,为体现学校特色,着力培养学生能力。

综上所述,本课题的研究很有必要,对学校内涵发展,教师专业发展,学生自主发展具有十分重要意义。

二、课题的研究设计

(一)研究目标

(1)通过本课题的研究,使广大教师加强对现代教育理论和技术的学习,弄清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这三级课程观念,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

(2)通过本课题的研究,使学生了解社会资源、学校资源和家庭资源,培养学生从现实生活中发现问题,综合运用思考问题,实践活动中解决问题的能力。

(3)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培养尊重事实,尊重他人,敢于发表,乐于合作的精神;激发学生发现周围事物奥秘的欲望,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4)通过本课题的研究,促进国家课程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

(二)研究内容

(1)探讨校本课程开发与应用的理论与技术。

(2)探索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开发农村小学校本课程的方法。

(3)开发具有农村小学地域特点的校本课程。

(4)探索基于现代教育技术环境下农村小学应用校本课程的方法。

(5)探索现代教育技术理念下的农村小学校本课程开发与应用的保障机制。

(三)研究意义与价值

1.创新之处

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的理论与技术优化立足农村小学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应用方法,建立国家课程与校本课程的应用整合,全面促进学生的发展。

2.理论意义

课题研究通过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优化校本课程的开发及教与学的过程的实践,证实现代教育技术理论与技术在农村小学教育教学中运用的可行性、有效性;试图批判现有校本课程开发与应用的理论体系存在的问题。

3.应用价值

解决农村小学在教育教学中的运用现代教育存在的问题;总结在现代教育技术理念下开发农村小学校本课程开发与应用的方法、策略, 从而达到在农村小学推进素质教育和落实国家课程的教育教学目标,促进农村小学课堂教学效果提高。

(四)研究的思路

课题研究,首先要探索以农村特有资源教育为切入点,结合素质教育精神和课程改革要求开发校本课程体系;其次加强教师对现代教育技术的学习,深化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优化教育教学过程的理论与技术;再其次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整合校本课程和国家课程教材,打破学科教学界限,充实

课堂,拓宽教学的方式、内容,从而提高国家课程教学的质量。

(五)研究的方法与过程

1.研究方法

课题研究的主要方法有:文献研究法、行动研究法、调查研究法、经验总结法等,其中以行动研究法为主。

2.研究过程

课题的研究始于2008年3月,止于2012年3月结题。研究分为以下三个阶段:

(1)准备阶段(2008年10月——2009年8月)酝酿立题阶段

主要工作:调查、分析课题研究的可行性;搜集归纳文献资料;组织课题申报;培训教师;课题开题,撰写研究方案等。

(2)实施阶段(2009年9月——2011年6月)课题实施阶段

主要工作:加强研究员的理论与技术学习;开发与应用校本课程的实践研究;将课题研究与教研、科研相结合。

(3)总结阶段(2011年7月—2012年3月)

主要工作:收集个案、典型课例,总结、分析、提炼课题研究成果,并投放实践验证;在一定范围内推广运用;汇编资料,撰写实验报告,申请验收结题。

(六)课题研究人员分工

课题研究工作实行课题组长负责制,分工以有利于开展研究工作为根本。研究人员分工只是为了发挥研究员的长处,和谐协作是研究员的精神亮点。

研究分工一览表

课题设计

课题申报表

课题指导

课题实施方案

开题报告

资料检索

研究论文

课程开发与应用

教学课例

研究记录

资料收集

实验数据分析

调查报告

工作报告

研究报告

档案装订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三、课题研究的成果

(一)认识了校本课程开发的理论和实际问题

1.对农村小学校本课程的认识

所谓农村小学校本课程,即以农村学校为单位确定的课程,它与国家课程、地方课程相对应。是学校根据自己的教育哲学,在有效实施国家课程的前提下,通过对本校学生的需求进行科学评估,充分利用当地社区的学校的课程资源而开发的多样性,可供选择的课程。

课题研究中对校本课程的认识是逐步提高的。课题立项时,研究人员以为校本课程开发就是编写校本教材,而且把农村小学校本课程开发定位于根据自身学校发展需要,开发出一些学校实用的、具有特色的校本教材。随着研究的深入,对校本课程开发有了新的认识:校本课程的开发不仅要编写出可用的校本教材,而且要整体规划,作为课程开设并开展这一课程的教学活动。编写教材只是校本课程建设与实施的一部分。

2.探讨了校本课程与国家课程的关系

国家课程是依据整个国家的政治、经济发展的需要而确立的全国统一的课程目标和课程方案。校本课程完全出于学校内部需要(主要是教师和学生的需求),完全依靠自身的条件和资源而确立的符合学校需要的课程目标和课程方案。

国家课程所关注的是学生普遍的、一般的、共性的需求。校本课程关注的是学生特殊的、个性的需求;校本课程虽出于学校内部需要,但学校内部的需求往往也是和社会的总需求相关联的。所以,校本课程开发要能够持续并有所成效,离不开国家和政府的支持。

校本课程开发有两种主要的形式。一种是学校外部驱动的校本课程开

发,即起因于国家的要求、任务或规定,但学校以自己所独有的方式来接受、完成的课程。如与提高学科教学相关的国家课程校本开发的部分,以及依据国家对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的要求,学校开发的如诚信教育,孝道教育、感恩教育、中华民族美德教育等校本教材;另一种是学校内部驱动的校本课程开发,由学校内部发动,反映学校风貌和地方特色的为学校自身所独有的特色课程,如我们开发的《爱我家乡》校本教材。

校本课程开发作为国家课程开发的重要补充形式,其目的是为了更好地适应具体的学校和社区环境,突出特色,培养特长, 在一定程度上弥补国家课程开发的不足,提高课程的适切性,更好地贯彻落实国家的教育方针,更有效地促进学生的个体和社会的健康发展。

3.研究了校本课程开发设计的基本教育教学理论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理念是:学生学习的各门科学是生活的一部分,一门课程的内容就应当包括重复人类科学发现的过程。课程的学习应当从学生熟悉的现实生活开始和结束。课程的学习应当沿着科学发展过程中人类活动的轨迹,从生活到科学问题,从具体问题到抽象概念,从特殊到一般,逐步通过学生自己的发现去学习科学,获取知识。这种探索的体验不仅使学生学到了知识,更重要的是学生可以掌握获得知识的能力和不断获取新知识的愿望。

新课程理念倡导要从“教教材”走向“用教材教”,因此我们在优化教材这一基本的课程资源时,本着实事求是的态度,合理地建构各学科课程资源的结构,形成了资源开发主体、条件、途径等各方面的有机整合,力求达到体现时代发展的多元化。使学科的教育内容有助于学生主体性活动,注重知识之间的联系,谋求师生的共同发展,软化学科之间的界限,加强学科之间的有效联系,从而实现学科课程的终极价值——为了每个学生的终身发展而奠基。

新课程改变了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新课程倡导的学生新的学习方式以自主、探究、合作为主;教师也更多地成为学生学习情境的创设者、组织者、和学生学习活动的参与者、促进者。教师因学生发展的需要和状况来设计和实施课堂教学。这样的课堂教学不能按照预先设计的环节进行,要富有弹性,以便随着学生的表现来灵活调整,教师的学识、机智和个性将对学生的学习产生更大的影响。

4.探索了校本课程开发研究的特征与原则

(1)校本课程开发研究的特征

①时空开放性:可以不断地增添、扩充。

②师生参与性:教师和学生都可以主动参与开发,既是教程又是学程。 ③多媒体网络化:文本、图片、音响、影像等各种媒体一体化,可以在网络上进行传输交流。

④多学科的整合:是一种很好的信息技术教育,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有效整合。

(2)校本课程开发的原则

①多样性原则

开设多项科目供学生选择,尽量满足各类学生的不同需求,充分发展学生的个性品质。

②自主性原则

同一个科目学生可根据自身的兴趣、特长,选择不同教师的不同的教学形式上课,学生也可以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开展学习活动。

③知识性原则

课堂教学内容主要以课外知识为主,以内化知识点为重,努力拓宽吸纳课外知识的渠道,尽量满足学生对知识的渴求。

④趣味性原则

课堂教学的形式灵活多样,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设计引人入胜的教学环节,使学生兴趣盎然,乐学不疲。

⑤实践创新性原则

注重实践操作,引导学生动手动脑,鼓励学生大胆创新、勇于实践,到社区体验生活、参观考察,提高能力。

5.讨论了校本课程开发的价值和校本教材运用的原则

校本课程开发的主要内容,就是规划和编写校本教材。强调校本教材编写前要制定编写计划,编写时坚持价值性、原创性、适用性等原则。

(1)校本课程开发的价值

①研究学生发展的多样化需求,合理开发适合本校特点的,可供学生选择的课程,促使学生和谐发展。

②创造教师参与课程开发的机会,改变教师的专业生活方式,提升教师的课程意识,促使教师的专业发展。

③建立教师、学生及其家长、社区人士参与课程决策的机制,充分利用当地的课程资源,促使学校特色的形成。

(2)运用课程教材的原则

①全面性原则。面向全体学生,兼顾能力层次不同的每一类学生,使每个学生的潜能都得到发展;面向每一个学生的全面,通过参与、探索、实践、体验,使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均得到充分发展。

②科学性原则。精选有价值、有意义的学习内容,保证学习材料的科学性,同时能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科学性的评价。

③开放性原则。创设开放的学习环境,使资源内容更加广阔,特别要在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评价等方面实施开放,尽可能地为学生提供更广阔的思维空间,让他们较充分地思考、讨论,以激发其思

维和创造性。

6.弄清了现代教育技术在校本课程开发、运用的功能与作用

在农村小学校本课程开发中,现代教育技术在作为技术(开发工具)时,表现出的功能很强大,如:用摄相机(照相机)将事物真实或发展过程的拍摄;利用计算机网络查找图字信息和计算机绘画(图片处理)处理图片、编辑视频与字处理结成教材文本;重新修订时省时方便;等等。

在农村小学校本课程开发中,现代教育技术在作为开发理论时,指导教材开发组不断优化教材编写的教育教学思想,并在教材运用在实践中通过评估来不断完善、丰富所开发的校本教材,同时也指导课程教师在运用校本教材中来断丰富其教学资源。

现代教育技术作为一种教育教学的技术手段,对学校教育教学产生着极大影响。如以声、形、色兼备,视、听、说相融,且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它快节奏、大容量、高效益,为课堂教学的优化开辟了广阔的前景。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把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作为教学理论,指导学生学习方法,调动学生各种资源投入学习,整个学习过程是自主的,自由的,它让学习者根据自身特点,寻找合适自身学习行为的方式,极大地扩充了学生自由活动空间,最终得到提高学生自由学习能力。这些,展现出了现代教育技术对课堂教学的优化功能。

(二)探索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开发农村小学校本课程的方法

校本课程开发在农村小学还属新生事物,没有固定的模式,其基本的模式和程序也在探讨之中。不过,课题组成员在一边实验一边总结的同时,除在认识上有了很大提高外,也获得了宝贵的实践经验。在此,仅就课题研究特别总结的在校本课程开发中操作层面上的经验作陈述,以供他校进

行校本课程开发时参考。

课题实践、分析、提炼得出了立足于农村小学的校内教师校本课程开发的方法:建立机构→前期论证→培训师资→确立主题→收集资料→编写内容→课堂实践→研讨评价→汇编教材。

1.建立机构

由校长、教师、课程专家、家长组成课程开发委员会(校长任委员会主任),为校本课程开发提供组织保障和领导保障(建立保障机制)。其职能是:咨询、把关、审查和提供帮助。

2.前期论证

论证主要从两个方面进行:一是将开发的目的、意义、项目报课程开发委员会,并经委员会讨论认定;二是将开发的课程拿到学生中去征求意见,看所开课程学生是否喜欢,是否需要。

3.培训师资

培训形式立足于校本培训,培训内容重点在两个方面:

(1)课程理论。让教师初步掌握课程的一些基本原理,明确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实施、课程常识、课程探究等基本理论,为课程开发提供理论依据。

(2)专业知识。不断拓宽其知识面,重新构建教师的知识结构,为课程的开发提供知识和智力上的支持。这是校本课程开发的前提。

教师在掌握专业知识的基础上,要做到有效地开发校本课程,还必须不断地扩大教师的知识面,更新其知识结构。而校本课程的开发很多是跨领域、跨学科的,这就对教师的在岗培训提出了新的要求。

4.确立主题

校本课程的开发首先需要明确主题、范围与领域。主题确立要考虑学

生内在需要。检验任何一类课程是否成功的标志很多,但学生的需要必须放在首要位置。为了使开发的课程能够符合学生的兴趣和爱好,开发者应该在学生中开展广泛的调查,通过发放问卷、开座谈会等方式,让学生自己确定感兴趣的领域和知识。

校本课程主题的确立要充分考虑:

(1)学校向社区开放

学生生活在学校所在社区内,其兴趣和爱好不能不受到周围环境的巨大影响,校本课程的开发不应地方资源和社区发展实际来体现学校特色,也离不开所在社区的社会、经济发展需要和各种资源的支持。这是校本课程开发的关键环节,应当给以足够的重视和充分关注。

(2)社会实践是校本课程开发的重要内容之一

农村中小学校本课程开发中要坚持为农服务,突出地表现在农村中小学要适应和满足农村社会和农民发展的需要,为农村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为广大农民脱贫致富奔小康服务。开设有关的校本课程是一个很好地落实为农服务的措施。

社会实践活动,对培养学生社区从属意识和责任意识,对促进社区文化、经济与社会发展,产生了积极的作用。

5.收集资料

搜集资料的主要方法:利用计算机在网上查阅资料;图书馆查阅资料;利用摄录设备拍摄影图(如农村特色、经济、文化等);问卷、调查与观察;等等。

6.撰写内容

校本课程开发者首先必须写一份简要的 “课程纲要”,并附课程介绍,交给学校课程开发委员会初审。

“课程纲要”包括内容:

(1)课程目标陈述。必须全面、恰当、清晰地阐述课程涉及的目标与学习水平。

(2)课程内容或活动安排。突出重点,按从易到难的顺序排列,涉及选择什么样的内容以及怎样组织这些内容,或安排什么样的活动,处理好均衡与连续的关系。

(3)课程实施。包括方法、组织形式、课时安排、场地、设备、班级规模等。

(4)课程评价。主要是对学生学业成绩的评定,涉及评定方式、记分方式、成绩来源等。

完成“课程纲要”初审后,按设计运用计算机分工校本课程文本的编写,撰写、排版中对文字表述、图片制作„„方面既要注意科学性,又要考虑趣味性、可读性。初步形成校本课程初稿。

7.课堂实践

校本课程的开设要改变传统的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开发者开设的课程能否正式走向课堂,首先要进行实践,让广大学生来选择取舍。

开发的校本课程在课堂实践中,开发者(课程教师)必须广泛关注学生评价后作反复论证与修订。

8.研讨评价

校本课程的评价包括两个方面:

(1)对课程开发实施者的评价

主要评价方面有:一是学生选择的人数,二是学生实际接受的效果,三是领导与教师听课后的评价,四是学生问卷调查的结果,五是教师采取的授课方式及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的情况。学校校本课程开发委员会应从以

上方面入手,研究各应占多大的权重,最后把几个方面的因素综合起来考虑,形成对课程开发者的最终评价。

评价内容包含对课程观、教学观、学生观的理解和教学活动。

①课程观

◆ 课程是否与学生实际和本地本校实际相联系。

对校本课程内容结构知识体系的理解是否深刻。

对校本课程在学生成长中价值的认识是否到位。

在实施过程中课程是否起主导作用。 ◆ ◆ ◆

②教学观

◆ 是否考虑学生的认知目标、过程目标、情感态度目标。

对讲授、师生互动、学生与活动等方式的看法是否切合校本课程的◆

开发与实施。

◆ 是否对教学活动进行反思。

③学生观

◆ 是否关注学生的情感。

尊重学生的人格。

关心学生的全面发展。 ◆ ◆

④教学活动

◆ 教学准备:课程标准的制订、教学内容学生状况的分析、教学预案的准备等。

◆ 教学组织形式:是否面对全体学生,注重个别差异;是否给学生参与思考的机会;能否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特点选择恰当的呈现方式;能否根据课程目标与内容、学生的特点选择不同的教学活动方式,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灵活运用教学方法,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兴趣。

◆ 课堂环境:学生座位安排是否有利于小组合作、参与学习活动,教

学气氛是否和谐。

学习方式:能否在教师指导下利用多种途径广泛收集信息;学生是否开放式活动,通过自主探索,解决问题;能否积极参与小组合作,通过讨论、动手操作等多种形式学习。

(2)对学生的评价

校本课程中对学生的评价主要采取学分制。学分的给定考虑三个方面的因素。一是学生学习该课程的学时总量,不同的学时给不同的分数;二是学生在学习中的表现,如态度、积极性、参与状况等,由任课教师综合考核后给出一定的分值;三是学习的客观效果,教师可采取适当的方式进行考核。三个方面中要以学生参与学习的学时量的考核为主,过程与结果为辅,但最终的学分要把三方面的因素综合起来考虑。

在校本课程的评价落实在边实施边评价,在评价中逐步修订、完善实施课程的内容和细节。

9.汇编教材

校本课程开发者分析“课堂实践”和“研究评价”获取信息的基础上,反思、论证其积极建议,再次本着优化教与学过程的思想重新对“课程内容”进行设计、编排,完成校本课程教材的汇编工作。

(三)创生了具有农村小学地域特点的校本课程

课题实践中,研究人员始终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手段,坚持以素质教育和课程改革的理论为基础,认真调查分析农村小学所在地理位置的环境条件、学生特征和学校教育教学条件,并依此运用现代教育对小学课程教学中的资源的设计、开发、应用、管理和评价的反复实践,最终形成了《爱我家乡》、《生命之歌》和《古韵流芳》三本教材(教材样本详见附件)。


相关内容

  • 市政道路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完整版)
  • 第一章 工程概况 南京位于长江下游的中心地带,是江苏省的省会城市,全省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 是长三角地区重要核心城市之一, 也是长江流域四大中心城市之一.交通方面,津浦.宁沪.宁赣三条铁路干线在此交汇,宁沪高速公路从这里贯穿苏南,南京港位于长江下游的黄金水道,禄口国际机场航线覆盖国内外各主要地区及 ...

  • 2017年山西一级建造师[公路工程]考试大纲
  • 2017山西一级建造师<公路工程>考试大纲 2017年一级建造师考试大纲已经公布,一级建造师各科考试大纲内容如下,考生可以根据考试大纲进行复习. 1B400000公路工程管理与实务 1B410000公路工程施工技术 1B411000路基工程 1B41 1010路基施工技术 1B41101 ...

  • 项目融资评审全面流程完整版
  • 项目融资评审流程 目录 第一章 第二章 总则 ........................................................................................................................ 3 项目融资 ...

  • K12在线教育行业研究报告(完整版)
  • 目录Contents 行业宏观背景及发展现状 宏观背景 政策趋势 行业现状投资趋势 行业梳理及观察 行业梳理 企业图谱 行业观察巨头布局 垂直创业领域分析 内容类创业--K12在线教育产业链核心在于内容在线教育平台--教育资源的"无限复制" O2O家教平台--精准对接教师资源 工 ...

  • 兰州大学完整版
  • 兰州大学(Lanzhou University),简称兰大,是教育部直属的全国重点大学.学校位于甘肃省省会兰州市.是中国高层次人才 培养和科学技术研究的重要基地,始于1909年创建的甘肃法政学堂,学校名列国家"985工程". "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是国家 ...

  • 2017二级建造师公路工程真题及答案解析
  • 2017二级建造师公路工程真题及答案解析 一.单选题 1.路基填料的强度指标是() A. 压实度 B.CBR 值 C. 稳定度 D. 塑性指数 [答案]B [解析]考查路基填料选择.强度要求是按CBR 值确定.教材2. 2.填石路基采用强力夯实施工时,填补夯坑的填料应选用() A. 碎石土 B. 砂 ...

  • 2018年二级建造师[市政工程]教材讲义完整版
  • 二级建造师<市政工程>教材讲义:2B311010路基施工技术 8月8日 2B311010路基施工技术 2B311011掌握路基类型 1. 路基的干湿类型表示路基在最不利季节的干湿状态,划分为干燥.中湿.潮湿和过湿四类.原有公路路基的干湿类型,可以根据路基的分界相对含水量或分界稠度划分. ...

  • 企业董事会会议文件制作标准(完整版)
  • 董事会会议文件制作标准(完整版) 目 录 董事会会议文件制作标准 ....................................................................................................... 1 附件一 会议通知 .. ...

  • 翻译完整版
  • 关于美国家庭收看电视的公共和私人对话 虽然有关于家庭收看电视方面的研究存在,同时家庭影像在公共领域也受到批评,但是对家长和儿童对于家庭影像的反应还缺乏相关研究,以家庭的写照.在这项研究中,我采访了家长和孩子,以研究有关电视家庭的描写,公共和私人对话之间的连接.私人话语相当接近专注于电视家庭结构.关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