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李舵[美丽的西双版纳]之美学特质

  著名少数民族作家李舵的散文《美丽的西双版纳》诗意般的语言描写我国云南西双版纳神奇秀丽、清新宁静的自然风光和质朴意深的民俗风情,向我们立体地展示了我国云南西双版纳唯美的、至善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表达了作者热爱祖国美丽山河和少数民族文化的思想感情。

  每次掩卷沉思,我都深深感到李舵的《美丽的西双版纳》不仅仅是一篇脍炙人口、文质兼美的散文,同时也是一幅幅令人赏心悦目、爱不释手的中国山水田园诗画。

  画卷一:望天树景区风光图

  这幅风光图中的景物有高约60多米、直插蓝天、被列为保护树种的望天树,有像蛇一样缠绕在大树上的藤状植物,有许多漂亮却有毒的蘑菇,有清澈见底的小溪和漂亮的小鸟。还有旅游到此在这里过夜担心受到惊吓和抱着相机在河上“东摇西晃,歪来歪去的,脚下一滑,尽管没有摔倒,拖鞋却从脚上滑落,漂走了”的一副狼狈相的“我”。

  画面中的景致不仅品种丰富,而且高低错落、俯仰生姿,极富层次之美;画面中的氛围不仅神奇美丽,而且清幽宁静。如此美丽的仙境,怎不令人眼花缭乱、赏心悦目、流连忘返?画面中“我”在不经意间表现出来的窘态又怎不给读者带来幽默谐谑等轻松愉快的审美体验?

  画卷二:傣族民居风物图

  这幅风物图的景致有外形像孔雀又像一顶巨大的帐篷遮掩于蓝天绿地之间的傣族民居竹楼,有热情好客的傣族人,饭桌上“有用芭蕉叶包裹起来蒸的猪肉,有用竹板夹住或用香茅草包好扎紧放在火上烤的竹鼠,还有烤鱼、烤竹笋、剁生菜” 等品种繁多的美味佳肴;有“蹲在竹楼上抽着自制的雪茄烟、一缕阳光正好照在他布满皱纹的脸上、活像一尊塑像的主人家里的老爷爷”;还有“久住城市”在此一游时在热情好客的傣族人家里大快朵颐“不仅大饱口福,还长了见识”的“我”。画面中的傣族民居造型如此富于想象力和动态美,如此富于诗情画意,怎不令人心神向往?画面中丰盛美味的傣家饭菜怎不令人垂涎三尺?画面中脸上布满皱纹、活像一尊塑像的主人家的老爷爷怎不让人联想起他饱经风霜的阅历?

  画卷三:物我交融的欢乐图

  这幅物我交融的欢乐图中的景致有像热带的人一样瘦瘦的热带雨林,有形态婆娑多姿却性情残酷的“植物绞杀手”雨林藤萝,有神话般传奇世界中供旅客夜里住在树上等待野象、当一回森林泰山的树上旅馆,有供游人免费观看的有趣的大象表演,有说话轻描淡写的导游,还有被大象表演过后“索贿”时追得“狼狈撤退之际,将手中的菠萝做了贿赂”品的“我”。画面中的植物具有如此神奇的猎杀功能,画面中的动物具有如此谐谑的动态之美,画面中的“我”具有如此浪漫而又“狼狈”之形象,画面中如此物我交融、其乐融融的场面,怎不令人产生探究之心,怎不令人忍俊不禁,怎不令人陶醉销魂,怎不令人“窥谷忘反”?

  画卷四:傣寨人物风情图

  这幅风情图中有在青山绿水映衬下、在收获谷子的季节“先用自制的农具把割下来的谷子粗粗打一遍”的傣族男人,有“身着色彩鲜艳的筒裙、手中挥舞着木棰再细细地打谷子”的傣家女人,有不管谁家有事都主动帮忙的傣族邻里,有“对水天生就有一种崇敬感”、把泼水节当做傣族人最重要的节日、而平时却将水保护得异常珍贵的傣族人,有把村边的小河当做“傣家人的乐园”、整日泡在河里玩水的孩子们和“村中寺庙里的小和尚”,有“在河边涮洗着新摘下来的青菜”和换洗衣服的傣家人们,有每当傍晚时分,因酷爱清洁而来到河里洗澡、将平日里穿的五颜六色的筒裙变成“一个个色彩斑斓的浴罩浮在水面上”、“有时还在水中戏嬉,在夕阳的映衬下,更显出几分妩媚”的傣家女人们,如此富有诗情画意的妩媚傣寨水边人物活动风情画面,怎不令人心神陶醉、驻足忘返?怎不让人为之心醉神往并由衷发出感慨:“如此之美,何以用语言形容?”

  或许有人会说:中国山水田园画是以田园山川等自然界的景观为主要描写对象的画种。既如此,那么,李舵《美丽的西双版纳》中的画卷一“望天树景区风光图”和画卷二“傣族民居竹楼风物图”无疑隶属于中国山水画的范畴。但是,画卷三“物我交融的欢乐图”、画卷四“傣寨人物风情图”等分明是以人的活动为主要内容描绘的图画,那么,是否应该将之剔除于山水田园画的范畴呢?答案显然是否定的。

  “美”本身就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因为中国古代先民一向崇尚“天人合一”“物我交融”的自然美,即人是自然景物中的一部分,人又是从自然景物中超脱开来的一道亮丽的风景,而自然美是“自然的人化”,自然美是在“人化”中才能展现出无限丰富的美学价值的。基于上述美学基本原理和中国古代先民对于自然美的上述认知,中国山水画就不应该仅仅是简单的、纯粹的描摹自然风光的画卷,而且也应该“是画家的精神的诉求与流露,是画家人生态度的表达,是画家人生追求的体现”,所以,无庸置疑,李舵的《美丽的西双版纳》中的任何一幅画面都应该是作者用文字书写的生动的、唯美的、至善的山水田园画。

  这,就是李舵《美丽的西双版纳》的美学特质。

  (作者单位:巢湖市庙岗乡中心学校)

  著名少数民族作家李舵的散文《美丽的西双版纳》诗意般的语言描写我国云南西双版纳神奇秀丽、清新宁静的自然风光和质朴意深的民俗风情,向我们立体地展示了我国云南西双版纳唯美的、至善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表达了作者热爱祖国美丽山河和少数民族文化的思想感情。

  每次掩卷沉思,我都深深感到李舵的《美丽的西双版纳》不仅仅是一篇脍炙人口、文质兼美的散文,同时也是一幅幅令人赏心悦目、爱不释手的中国山水田园诗画。

  画卷一:望天树景区风光图

  这幅风光图中的景物有高约60多米、直插蓝天、被列为保护树种的望天树,有像蛇一样缠绕在大树上的藤状植物,有许多漂亮却有毒的蘑菇,有清澈见底的小溪和漂亮的小鸟。还有旅游到此在这里过夜担心受到惊吓和抱着相机在河上“东摇西晃,歪来歪去的,脚下一滑,尽管没有摔倒,拖鞋却从脚上滑落,漂走了”的一副狼狈相的“我”。

  画面中的景致不仅品种丰富,而且高低错落、俯仰生姿,极富层次之美;画面中的氛围不仅神奇美丽,而且清幽宁静。如此美丽的仙境,怎不令人眼花缭乱、赏心悦目、流连忘返?画面中“我”在不经意间表现出来的窘态又怎不给读者带来幽默谐谑等轻松愉快的审美体验?

  画卷二:傣族民居风物图

  这幅风物图的景致有外形像孔雀又像一顶巨大的帐篷遮掩于蓝天绿地之间的傣族民居竹楼,有热情好客的傣族人,饭桌上“有用芭蕉叶包裹起来蒸的猪肉,有用竹板夹住或用香茅草包好扎紧放在火上烤的竹鼠,还有烤鱼、烤竹笋、剁生菜” 等品种繁多的美味佳肴;有“蹲在竹楼上抽着自制的雪茄烟、一缕阳光正好照在他布满皱纹的脸上、活像一尊塑像的主人家里的老爷爷”;还有“久住城市”在此一游时在热情好客的傣族人家里大快朵颐“不仅大饱口福,还长了见识”的“我”。画面中的傣族民居造型如此富于想象力和动态美,如此富于诗情画意,怎不令人心神向往?画面中丰盛美味的傣家饭菜怎不令人垂涎三尺?画面中脸上布满皱纹、活像一尊塑像的主人家的老爷爷怎不让人联想起他饱经风霜的阅历?

  画卷三:物我交融的欢乐图

  这幅物我交融的欢乐图中的景致有像热带的人一样瘦瘦的热带雨林,有形态婆娑多姿却性情残酷的“植物绞杀手”雨林藤萝,有神话般传奇世界中供旅客夜里住在树上等待野象、当一回森林泰山的树上旅馆,有供游人免费观看的有趣的大象表演,有说话轻描淡写的导游,还有被大象表演过后“索贿”时追得“狼狈撤退之际,将手中的菠萝做了贿赂”品的“我”。画面中的植物具有如此神奇的猎杀功能,画面中的动物具有如此谐谑的动态之美,画面中的“我”具有如此浪漫而又“狼狈”之形象,画面中如此物我交融、其乐融融的场面,怎不令人产生探究之心,怎不令人忍俊不禁,怎不令人陶醉销魂,怎不令人“窥谷忘反”?

  画卷四:傣寨人物风情图

  这幅风情图中有在青山绿水映衬下、在收获谷子的季节“先用自制的农具把割下来的谷子粗粗打一遍”的傣族男人,有“身着色彩鲜艳的筒裙、手中挥舞着木棰再细细地打谷子”的傣家女人,有不管谁家有事都主动帮忙的傣族邻里,有“对水天生就有一种崇敬感”、把泼水节当做傣族人最重要的节日、而平时却将水保护得异常珍贵的傣族人,有把村边的小河当做“傣家人的乐园”、整日泡在河里玩水的孩子们和“村中寺庙里的小和尚”,有“在河边涮洗着新摘下来的青菜”和换洗衣服的傣家人们,有每当傍晚时分,因酷爱清洁而来到河里洗澡、将平日里穿的五颜六色的筒裙变成“一个个色彩斑斓的浴罩浮在水面上”、“有时还在水中戏嬉,在夕阳的映衬下,更显出几分妩媚”的傣家女人们,如此富有诗情画意的妩媚傣寨水边人物活动风情画面,怎不令人心神陶醉、驻足忘返?怎不让人为之心醉神往并由衷发出感慨:“如此之美,何以用语言形容?”

  或许有人会说:中国山水田园画是以田园山川等自然界的景观为主要描写对象的画种。既如此,那么,李舵《美丽的西双版纳》中的画卷一“望天树景区风光图”和画卷二“傣族民居竹楼风物图”无疑隶属于中国山水画的范畴。但是,画卷三“物我交融的欢乐图”、画卷四“傣寨人物风情图”等分明是以人的活动为主要内容描绘的图画,那么,是否应该将之剔除于山水田园画的范畴呢?答案显然是否定的。

  “美”本身就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因为中国古代先民一向崇尚“天人合一”“物我交融”的自然美,即人是自然景物中的一部分,人又是从自然景物中超脱开来的一道亮丽的风景,而自然美是“自然的人化”,自然美是在“人化”中才能展现出无限丰富的美学价值的。基于上述美学基本原理和中国古代先民对于自然美的上述认知,中国山水画就不应该仅仅是简单的、纯粹的描摹自然风光的画卷,而且也应该“是画家的精神的诉求与流露,是画家人生态度的表达,是画家人生追求的体现”,所以,无庸置疑,李舵的《美丽的西双版纳》中的任何一幅画面都应该是作者用文字书写的生动的、唯美的、至善的山水田园画。

  这,就是李舵《美丽的西双版纳》的美学特质。

  (作者单位:巢湖市庙岗乡中心学校)


相关内容

  • 云南少数民族服饰的美学价值初探
  • 摘 要: 傣族地处美丽的彩云之南,其服饰以筒裙为特色,不同地域的傣族人民服饰也各有不同.总体来讲,它们在美学方面都表达出了自然美.社会美的和谐,实现了自然力与文化力的会合,同时,傣族服饰的美学价值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 云南 少数民族服饰 傣族服饰 美学价值 云南位于我国西南边境,地处低纬度 ...

  • 春节云南旅游,有你有我
  • 云南旅游 打一个包,背上一点东西,走旅行之路.云之南,美景数不胜数.丽江,大理,香格里拉--女儿国(泸沽湖),天龙八部(大理),小布达拉宫(香格里拉)--蓝天,白云,碧草,鲜花--寒冷冬日,依然不败.告别了喧闹的城市,卸下心灵的包袱,做一个背包者的旅行."云南旅游出发时间由你定.云南旅游线 ...

  • 李萌毕业论文定稿
  • 教学单位 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 学生学号 编 号 [1**********]5 ZW2014HYS005本科毕业论文题目试探<雪国>美学特质 李 萌 汉语言文学 杨 乐学生姓名 专业名称 指导教师2014 年 5 月 10 日总目录论文正文(5-12)一.<雪国>的自然之美 . ...

  • 影响隐性广告效果的因素
  • 隐性广告又称为"植入式广告"或"嵌入式广告",它是将产品或品牌及其代表性的视觉性符号甚至服务性内容策略性地融入电影.电视剧或其他电视节目及其他传播内容中隐藏于载体并与载体融为一体,共同构成了受众所真实感受到或通过幻想所感知到的信息内容的一部分,使观众在接受传播 ...

  • 留住诗意 留住乡愁
  • 留住诗意 留住乡愁 --美学视野下的苏南城市现代化 常州工学院 张巧凤 [摘要]苏南五市地处诗性江南的核心区,秉承江南诗性文化的审美精神.在文化上呈现以下的美学内涵:风景与风情上的"优柔的甜美".个性特质上的自由光泽.日常生活方面追求恬淡闲适.诗性江南的这些美学内涵在城市现代化进 ...

  • 数学史小论文
  • 广西教育学院 数学史论文 系 级: 专 业: 年级班别: 学 号: 学生姓名: 指导教师: 黄金分割引出的数学问题 [摘要]黄金分割又称黄金律,是指事物各部分间一定的数学比例关系,即将整体一分为二,较大部分与较小部分之比等于整体与较大部分之比,即长段为全段的0.618.黄金分割作为自然界普遍存在的客 ...

  • 文献检索报告实例
  • 对徐志摩追求"爱.美.自由" 三位一体完美生活的研究 庄严 目 录 1. 课题分析 .................................................................................................. ...

  • 二十四诗品解读
  • 解读<二十四诗品> --塞北风情 一.雄浑篇 原文:大用⑴外腓⑵,真体⑶内充.反虚⑷入浑⑸,积健⑹为雄.具备万物,横绝太空. 荒荒油云,寥寥长风.超以象外,得其环中⑺.持之非强,来之无穷. 注释: ⑴."大用"之说亦见庄子,<人间世>篇记载那棵可以为数千头 ...

  • 南通市满分作文精神的归宿
  • "精神的归宿"高分作文 ●灵魂未灭,音乐永生 大约一个世纪之前,一位享誉世界的音乐才子便从这儿的摇篮中诞生. 又大约是半个世纪之前,他如一道闪电,以最令人刺痛锥心的方式消失. 约翰·列侬,你可曾想过,这一切是多么的令人心痛. 幸好,你的音乐还在,你去追寻灵魂深处那个最自由.最本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