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白石老人的"托孤"之作

齐白石老人的“托孤”之作

王积江

《兰言小集》为齐白石大师90岁时,为先父王修精心绘制的八开册页。是白石老人用八大山人笔法所画的惟一一本册页,也是仅见的大师“托孤”之作。

齐白石早年师法徐渭、朱耷等大家,到“衰年变法”时,改了画风,变法后既保留了各家精髓,又将金石之法入画,还融入了自己对世界的理解,形成了独特的风格。尽

管说,其变法是大师艺术的才华,也是历史的必然,但变法的初始,却有一些不得已的苦衷——八大山人笔法确实高深,但毕竟“阳春白雪和者盖寡”,以卖画为生的齐白石,不得不将画风变得更通俗易懂。但八大笔法系大师至爱,只好在极个别的挚友之间“偶尔为之”。白石老人用八大笔法的作品已属凤毛麟角,用八大笔法画的册页更是绝无仅有的孤品。学八大者众,得其真髓者寥寥,盖悟性及功力所致,白石一代奇才,遂成个中佼佼者。又因《兰言小集》是齐白石大师呕心沥血的“托孤”之作,不但在艺术上为已臻化境的极品,其丰富的内涵更是一个“永远也说不完的的话题”。无怪乎著名画家陈之中在临摹小集时不住地赞叹:“太深奥了,实在太妙了!”先父将《兰言小集》视同生命般珍爱,并一直想出版之以飨社会,终因种种缘故夙愿未了,即仙逝西去。

先父王修,山东龙口人,字西溪,号柿园。1937年参加革命,抗战时期主办《五日时事报》,创造了一张蜡版印5000张报纸的奇迹,受到党中央的嘉奖,毛主席亲笔题字写了报名。上世纪40年代末,先父在东北大区文管会委员任上时,亲手将盛京故宫的文物整理分类,创建了沈阳故宫博物院、东北博物馆(现辽宁博物馆)、东北图书馆(现辽宁图书馆,当时为全国第三大图书馆)、东北档案馆(现辽宁档案馆)。先父是新中国文博事业的先驱者之一。

当时先父曾先后将齐白石大师的高足周铁衡、三公子齐良琨、恩师胡沁园之孙胡文效等子弟,聘为沈阳故宫和东北博物馆的顾问和研究员。那时时局尚未稳定,白石大师这些弟子不但有了一个发挥才干的理想之所,还受到如此重用,令白石老人感动不已。齐白石大师不但钦佩先父的人品,对他的国学功底和艺术修养也极为称道。二人礼尚往来,书信不断,遂为忘年。先父有幸成为白石老人不收费赠画的少数几位知己之一。白石大师馈赠先父的力作有:《豆棚瓜架雨如丝》、《瓜架雨如丝》、《紫藤》、《柿子》、《柿园先生》、《公鸡》、《白菜》、《葫芦》等10余幅。遗憾的是,1988年先父猝然去世时,他的大部分藏品被干休所的工作人员瓜分殆尽,其中包括一大批历代大师的佳作。案子虽已破获多年,失物仍被公安部门扣押着,案犯也未受到制裁。万幸的是,由于《兰言小集》高深莫测,岂是一般盗贼能识之物?使这稀世珍宝逃过一劫。

《兰言小集》为墨笔,纸本,八开册页,画芯纵22厘米,横30厘米。一开为交茎竞放的两支兰花,行书自题“久不闻其香柿园先生白石”,下钤“木人”印;二开为一只柿子,题“事事都吉”,下钤“齐大”印;三开为两个莲蓬,题“生来莲子心原苦九十岁白石”,下钤“齐大”印;四开为一笔成型的葫芦,在葫芦上又点出一个写意瓢虫,题“好样白石”,下钤“白石”印;五开为一毛栗子,题“白石”,下钤“木人”印;六开画一南瓜,题“瓜生有瓣白石”,下钤“借山老人”印;七开画一残菊,题“秋残白石”,下钤“借山老人”印;八开为一遒劲的干枝梅,题“铁骨白石”,下钤“齐大”印。封面题签、第一、二、八图分别钤“柿园清秘”印和“柿园”印。册页封面有先父题签的“兰言小集”四字汉隶。

小集整体追求精巧灵动,但为了充分表达感情的深厚和寓意的深邃,画面上多处用墨极具厚重感。如《久不闻其香》中用浓墨“泼”就的花盆,让人感觉兰交之土肥厚无比;用墨块“写”出的莲蓬强化了白石老人怜子深情;用重墨绘就的残菊败叶凸显了白石老人的悲秋之感;那镂金屈铁的梅枝,更透着千钧力道的“涨墨”之美。

细细把玩这组精致的“连环画”,耄耋之年的齐白石老人,舐犊之五味尽在这斑斓的五色墨中。其立意、构图、题字、钤印、用墨虽均煞费苦心,却不露雕琢之痕,其留白更是不着点墨而尽得风流。像《铁骨》的上半部虽不着墨,却能感到漫天风雪,寒气袭人;从《生来莲子心原苦》的留白处,分明可以看到瑟瑟秋风吹起的层层涟漪;伴随成熟柿子的也应是秋风,在《事事都吉》和《秋残》的大块空白处,隐藏着的是缤纷落英,满地枯叶,这些都强化了主题追求的氛围——秋之萧瑟。这就是化境、大手笔!

先父老友南云瑞先生说:《兰言小集》有阐发,有歌颂,有赞赏,有缅怀,有祈福,有感叹,有期冀……笔者以为,其核心是贯穿始终且层层递进的“嘱托”!正是有了这殷殷的嘱托和深深的祝福,以及这份动人的惺惺相惜之情,于是才有了那绝妙的“兰言小集”四字汉隶,与白石老人的八大笔法珠联璧合、相映生辉。

写不完的兰荷菊梅四友,道不尽的君子兰交厚谊。阳春白雪中的孤本,大师妙手偶得的极品,又承载了海一样深的友情和山一样重的信任,《兰言小集》成了当之无愧的稀世瑰宝。我很自豪——这精妙绝伦的奇珍是在先父与白石老人“兰交”厚土中孕育出来的!

齐白石老人的“托孤”之作

王积江

《兰言小集》为齐白石大师90岁时,为先父王修精心绘制的八开册页。是白石老人用八大山人笔法所画的惟一一本册页,也是仅见的大师“托孤”之作。

齐白石早年师法徐渭、朱耷等大家,到“衰年变法”时,改了画风,变法后既保留了各家精髓,又将金石之法入画,还融入了自己对世界的理解,形成了独特的风格。尽

管说,其变法是大师艺术的才华,也是历史的必然,但变法的初始,却有一些不得已的苦衷——八大山人笔法确实高深,但毕竟“阳春白雪和者盖寡”,以卖画为生的齐白石,不得不将画风变得更通俗易懂。但八大笔法系大师至爱,只好在极个别的挚友之间“偶尔为之”。白石老人用八大笔法的作品已属凤毛麟角,用八大笔法画的册页更是绝无仅有的孤品。学八大者众,得其真髓者寥寥,盖悟性及功力所致,白石一代奇才,遂成个中佼佼者。又因《兰言小集》是齐白石大师呕心沥血的“托孤”之作,不但在艺术上为已臻化境的极品,其丰富的内涵更是一个“永远也说不完的的话题”。无怪乎著名画家陈之中在临摹小集时不住地赞叹:“太深奥了,实在太妙了!”先父将《兰言小集》视同生命般珍爱,并一直想出版之以飨社会,终因种种缘故夙愿未了,即仙逝西去。

先父王修,山东龙口人,字西溪,号柿园。1937年参加革命,抗战时期主办《五日时事报》,创造了一张蜡版印5000张报纸的奇迹,受到党中央的嘉奖,毛主席亲笔题字写了报名。上世纪40年代末,先父在东北大区文管会委员任上时,亲手将盛京故宫的文物整理分类,创建了沈阳故宫博物院、东北博物馆(现辽宁博物馆)、东北图书馆(现辽宁图书馆,当时为全国第三大图书馆)、东北档案馆(现辽宁档案馆)。先父是新中国文博事业的先驱者之一。

当时先父曾先后将齐白石大师的高足周铁衡、三公子齐良琨、恩师胡沁园之孙胡文效等子弟,聘为沈阳故宫和东北博物馆的顾问和研究员。那时时局尚未稳定,白石大师这些弟子不但有了一个发挥才干的理想之所,还受到如此重用,令白石老人感动不已。齐白石大师不但钦佩先父的人品,对他的国学功底和艺术修养也极为称道。二人礼尚往来,书信不断,遂为忘年。先父有幸成为白石老人不收费赠画的少数几位知己之一。白石大师馈赠先父的力作有:《豆棚瓜架雨如丝》、《瓜架雨如丝》、《紫藤》、《柿子》、《柿园先生》、《公鸡》、《白菜》、《葫芦》等10余幅。遗憾的是,1988年先父猝然去世时,他的大部分藏品被干休所的工作人员瓜分殆尽,其中包括一大批历代大师的佳作。案子虽已破获多年,失物仍被公安部门扣押着,案犯也未受到制裁。万幸的是,由于《兰言小集》高深莫测,岂是一般盗贼能识之物?使这稀世珍宝逃过一劫。

《兰言小集》为墨笔,纸本,八开册页,画芯纵22厘米,横30厘米。一开为交茎竞放的两支兰花,行书自题“久不闻其香柿园先生白石”,下钤“木人”印;二开为一只柿子,题“事事都吉”,下钤“齐大”印;三开为两个莲蓬,题“生来莲子心原苦九十岁白石”,下钤“齐大”印;四开为一笔成型的葫芦,在葫芦上又点出一个写意瓢虫,题“好样白石”,下钤“白石”印;五开为一毛栗子,题“白石”,下钤“木人”印;六开画一南瓜,题“瓜生有瓣白石”,下钤“借山老人”印;七开画一残菊,题“秋残白石”,下钤“借山老人”印;八开为一遒劲的干枝梅,题“铁骨白石”,下钤“齐大”印。封面题签、第一、二、八图分别钤“柿园清秘”印和“柿园”印。册页封面有先父题签的“兰言小集”四字汉隶。

小集整体追求精巧灵动,但为了充分表达感情的深厚和寓意的深邃,画面上多处用墨极具厚重感。如《久不闻其香》中用浓墨“泼”就的花盆,让人感觉兰交之土肥厚无比;用墨块“写”出的莲蓬强化了白石老人怜子深情;用重墨绘就的残菊败叶凸显了白石老人的悲秋之感;那镂金屈铁的梅枝,更透着千钧力道的“涨墨”之美。

细细把玩这组精致的“连环画”,耄耋之年的齐白石老人,舐犊之五味尽在这斑斓的五色墨中。其立意、构图、题字、钤印、用墨虽均煞费苦心,却不露雕琢之痕,其留白更是不着点墨而尽得风流。像《铁骨》的上半部虽不着墨,却能感到漫天风雪,寒气袭人;从《生来莲子心原苦》的留白处,分明可以看到瑟瑟秋风吹起的层层涟漪;伴随成熟柿子的也应是秋风,在《事事都吉》和《秋残》的大块空白处,隐藏着的是缤纷落英,满地枯叶,这些都强化了主题追求的氛围——秋之萧瑟。这就是化境、大手笔!

先父老友南云瑞先生说:《兰言小集》有阐发,有歌颂,有赞赏,有缅怀,有祈福,有感叹,有期冀……笔者以为,其核心是贯穿始终且层层递进的“嘱托”!正是有了这殷殷的嘱托和深深的祝福,以及这份动人的惺惺相惜之情,于是才有了那绝妙的“兰言小集”四字汉隶,与白石老人的八大笔法珠联璧合、相映生辉。

写不完的兰荷菊梅四友,道不尽的君子兰交厚谊。阳春白雪中的孤本,大师妙手偶得的极品,又承载了海一样深的友情和山一样重的信任,《兰言小集》成了当之无愧的稀世瑰宝。我很自豪——这精妙绝伦的奇珍是在先父与白石老人“兰交”厚土中孕育出来的!


相关内容

  • 李苦禅与齐白石阅读答案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题. 李苦禅与齐白石 裔萼 ①花鸟画大家李苦禅是齐白石颇为得意的弟子,他俩的师生情缘和君子之交书写了20世纪中国绘画史上感人至深的一页. ②1922年考入国立北京美术学校西画系的李苦禅,靠晚上拉洋车维持学业.那时画油画,从买材料到卖画,都要托人到东交民巷去找外国人办,又受剥削又 ...

  • 名师出高徒,齐白石和他的"三千弟子"之女弟子
  • 说完男弟子,再说说女弟子.齐白石善画更爱美,他收了数位风雅的女弟子,如评剧艺术家新凤霞.老舍夫人胡絜青.黄琪翔夫人郭秀仪等--齐白石晚年生活的主干就是绘画和女人.只有在女人堆里,他才没有掩饰,"透明鲜活"如他笔下的虾子. 1.孙诵昭(1878-1968) 在齐门弟子中,年龄最大的 ...

  • [春拍预览]"阳春有脚.天马无羁" 记中国嘉德2017春拍一组齐白石
  • 齐 白 石 精 品 集 粹 本次中国嘉德春拍推出多幅白石老人扛鼎之精品,有山水,有人物,有秋荷,有梅雀.<篆书四言联>线条质拙厚重,如铁杵圆抡,有裹铁直指之气概:<荷花青蛙>,通过凌乱的荷花.荷茎.莲蓬营造出一个富有节奏感和韵律感的空间,别有韵致:<梅雀图>老笔铁 ...

  • 艾青[忆白石老人]短评
  • 艾青(1910-1996),原名蒋海澄,浙江金华人,现当代著名诗人,是继郭沫若.闻一多等人之后推动一代诗风的重要诗人.著有长诗<大堰河--我的保姆>.<向太阳>.<宝石的红星>及<艾青选集>等. 本文最初发表于1984年1月21日版的<光明日报& ...

  • 第一课 人民艺术家-齐白石 说课稿
  • 1.人民艺术家-齐白石 尊敬的各位老师: 你们好 我是____号考生,今天我要说课的内容是由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的小学美术教材第十册第一课 <人民艺术家-齐白石 >,下面,我着重从 教材分析. 教法学法. 教学过程 和 板书设计 四个方面来进行阐述. 一.教材分析. 根据新课程标准划分的阶 ...

  • 美术鉴赏论文[蛙声十里出山泉]齐白石
  • 美术鉴赏论文 一.论文题目:<蛙声十里出山泉>鉴赏 二.关键词:表现.意境.技法 三.正文 (一)作品创作背景: <蛙声十里出山泉>是齐白石老人的一幅重要作品.纸本水墨,纵129厘米,横34 厘米,创作于1951年.此图是齐白石老人91岁时为我国著名文学家老舍画的一张水墨画. ...

  • 论齐白石绘画的童真美
  • 西安美术学院 硕士学位论文 论齐白石绘画的童真美 姓名:蒋红雨 申请学位级别:硕士 专业:美术学 指导教师:姜怡翔 20080301 论文题目: 专论齐白石绘画的童真美业:美术学 硕士生: 指导老师:夔红耍薹:险翅 摘要 回眸二十世纪中国画艺术史,可以说是群星闪烁,灿烂辉煌.齐白石先 生是我国二十世 ...

  • "齐白石画算盘"的故事
  • "齐白石画算盘"的故事 在"珠算宗师"程大位的故乡,流传着一个"齐白石画算盘"的故事. 算盘入画,自古有之.但无论是北宋名家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还是元初画家王振鹏的<乾坤一担图>,算盘都仅作为画面小小点缀物而已. ...

  • 齐白石的卖画例阅读答案
  • 篇一:齐白石的卖画例阅读答案 齐白石画画 齐白石爷爷是世界著名的大画家 他画的花乌鱼虫就像活的一样 蚱(zh à)蜢(m ěng )好像会跳 小乌好像会眨眼睛 最有趣的是那些虾 身体像是透明的 仿佛轻轻一碰 就会游走似的 齐白石爷爷小时候,家里很穷.他八岁就给人家放牛.砍柴.牛在吃草,他就用柴棍(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