庖丁解牛85

《庖丁解牛》学案 三

学习目标:

1、梳理文章结构,体会文章结构严谨、层次清晰的特点。

2、掌握本文的说理方法,深刻理解本文“道”的含义和所阐发的人生哲理。

学习重点:

本文的说理方法,庖丁解牛所引发的深层思考。

学习过程:

1、导入新课

2、自学指导

指导一:全班齐读课文,之后概括各段大意。(6分钟)

指导二:用8分钟时间思考下列问题

1、庖丁解牛技艺高超的原因是什么,具体的表现是?(用文中原句回答)

2、作者是怎样来突出庖丁的高超技艺的?

3、在文段的结尾我们都看到,文惠君说“善哉!吾闻庖丁之言,得养生焉。”那文惠君当

年从庖丁的经历中得到的“养生”哲理又是什么呢?

4、文惠君听庖丁介绍后,说自己懂得了“养生之道”,解牛之道和这种“养生”之道有什么联系?

指导三:讨论 本文是用什么方法来说理的?结合自己的人生阅历和生活经历来谈谈,课本

中的语句能教给我们怎样的道理? (5分钟)

见善无不及,见不善如探汤——孔子

当堂训练:必做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3~7题。

庖丁释刀对曰:“臣之所好者道也;进乎技矣。始臣之解牛之时,所见无非牛者。三年之后,未尝见全牛也。方今之时,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视,官知止而神欲行。依乎天理,批大卻,导大窾,因其固然,技经肯綮之未尝,而况大軱乎!良庖岁更刀,割也;族庖月更刀,折也。今臣之刀十九年矣,所解数千牛矣,而刀刃若新发于硎。彼节者有间,而刀刃者无厚;以无厚入有间,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是以十九年而刀刃若新发于硎。虽然,每至于族,吾见其难为,怵然为戒,视为止,行为迟。动刀甚微,謋然已解,如土委地。提刀而立,为之四顾,为之踌躇满志;善刀而藏之。”

文惠君曰:“善哉!吾闻庖丁之言,得养生焉。”

1.对“视为止,行为迟”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视为/止,行为/迟 B.视/为止,行为/迟

C.视为/止,行/为迟 D.视/为止,行/为迟

2.能代表庖丁观点的一句话是 : (2分)

3.庖丁解牛经过三个阶段,请用课文中的原句回答: (6分)

(1)第一阶段: 。

(2)第二阶段: 。

(3)第三阶段: 。

4.根据原文中的几句话,写出所衍生出来的成语: (10分)

(1)三年之后,未尝见全牛也( )

(2)方今之时,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视,官知止而神欲行( )

(3)依乎天理,批大卻,导大窾( )

(4)以无厚入有间,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 )

(5)提刀而立,为之四顾,为之踌躇满志,善刀而藏之( )

选做题: 庖丁解牛的故事给你哪些启示?

色厉而内荏,譬诸小人,其犹穿窬之盗也与——孔子

学案一答案

1.A.yǐ支撑,接触;xíng磨刀石 B.huî象声词;huā象声词 xiǎng通“响” C.xì通“隙”,空隙;kuǒn空 D.zhîng合乎音律;qìng结合处

2.①D ②D

3.翻译略

学案二答案

翻译见课本

学案三答案

1. D

2.吾之所好者,道也;进乎技矣

3. (1)所见无非牛者(2)未尝见全牛也(3)以神遇而不以目视,官知止而神欲行

4. (1)目无全牛(2)官止神行(3)批郁导簌(4)游刃有余(5)踌躇满志

《庖丁解牛》学案 三

学习目标:

1、梳理文章结构,体会文章结构严谨、层次清晰的特点。

2、掌握本文的说理方法,深刻理解本文“道”的含义和所阐发的人生哲理。

学习重点:

本文的说理方法,庖丁解牛所引发的深层思考。

学习过程:

1、导入新课

2、自学指导

指导一:全班齐读课文,之后概括各段大意。(6分钟)

指导二:用8分钟时间思考下列问题

1、庖丁解牛技艺高超的原因是什么,具体的表现是?(用文中原句回答)

2、作者是怎样来突出庖丁的高超技艺的?

3、在文段的结尾我们都看到,文惠君说“善哉!吾闻庖丁之言,得养生焉。”那文惠君当

年从庖丁的经历中得到的“养生”哲理又是什么呢?

4、文惠君听庖丁介绍后,说自己懂得了“养生之道”,解牛之道和这种“养生”之道有什么联系?

指导三:讨论 本文是用什么方法来说理的?结合自己的人生阅历和生活经历来谈谈,课本

中的语句能教给我们怎样的道理? (5分钟)

见善无不及,见不善如探汤——孔子

当堂训练:必做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3~7题。

庖丁释刀对曰:“臣之所好者道也;进乎技矣。始臣之解牛之时,所见无非牛者。三年之后,未尝见全牛也。方今之时,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视,官知止而神欲行。依乎天理,批大卻,导大窾,因其固然,技经肯綮之未尝,而况大軱乎!良庖岁更刀,割也;族庖月更刀,折也。今臣之刀十九年矣,所解数千牛矣,而刀刃若新发于硎。彼节者有间,而刀刃者无厚;以无厚入有间,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是以十九年而刀刃若新发于硎。虽然,每至于族,吾见其难为,怵然为戒,视为止,行为迟。动刀甚微,謋然已解,如土委地。提刀而立,为之四顾,为之踌躇满志;善刀而藏之。”

文惠君曰:“善哉!吾闻庖丁之言,得养生焉。”

1.对“视为止,行为迟”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视为/止,行为/迟 B.视/为止,行为/迟

C.视为/止,行/为迟 D.视/为止,行/为迟

2.能代表庖丁观点的一句话是 : (2分)

3.庖丁解牛经过三个阶段,请用课文中的原句回答: (6分)

(1)第一阶段: 。

(2)第二阶段: 。

(3)第三阶段: 。

4.根据原文中的几句话,写出所衍生出来的成语: (10分)

(1)三年之后,未尝见全牛也( )

(2)方今之时,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视,官知止而神欲行( )

(3)依乎天理,批大卻,导大窾( )

(4)以无厚入有间,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 )

(5)提刀而立,为之四顾,为之踌躇满志,善刀而藏之( )

选做题: 庖丁解牛的故事给你哪些启示?

色厉而内荏,譬诸小人,其犹穿窬之盗也与——孔子

学案一答案

1.A.yǐ支撑,接触;xíng磨刀石 B.huî象声词;huā象声词 xiǎng通“响” C.xì通“隙”,空隙;kuǒn空 D.zhîng合乎音律;qìng结合处

2.①D ②D

3.翻译略

学案二答案

翻译见课本

学案三答案

1. D

2.吾之所好者,道也;进乎技矣

3. (1)所见无非牛者(2)未尝见全牛也(3)以神遇而不以目视,官知止而神欲行

4. (1)目无全牛(2)官止神行(3)批郁导簌(4)游刃有余(5)踌躇满志


相关内容

  • 庖丁解牛与[资本论]的劳动美学观
  • 日期:2013-07-29 作者:陆晓光 来源:文汇报 庖丁解牛与<资本论>的劳动美学观 □陆晓光 马克思从事政治经济学研究伊始就提出:人类劳动理应"按照美的规律来构造".<资本论>将古代手工业评断为"半艺术性"劳动,同时将机械时代失去 ...

  • 语文选修 庖丁解牛 课后题答案
  • 庖丁解牛 整体感知 <庖丁解牛>节选自<庄子·养生主>.关于"养生主",清人王先谦<庄子集解>释义为:"顺事而不滞于物,冥情而不撄其天,此庄子养生之宗主也."所谓"养生主",就是养生的主旨,也就是养生应该 ...

  • [庖丁解牛]课堂实录
  • [教学设想] <庖丁解牛>的文本主题,是要阐发"缘督以为经"的养生之道.庄子作为道家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他生活的社会动荡.复杂,因而他的政治思想.哲学观点也有其复杂性.他的养生思想也如此,既有合理存在的一面,又有消极的一面.教学应注重促进学生的上进心,而短短的一节 ...

  • 庖丁解牛的阅读答案
  • 篇一:庖丁解牛的阅读答案 篇二:庖丁解牛的阅读答案 篇三:庖丁解牛的阅读答案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3-16题(16分,每小题4分)庖丁为文惠君解牛.手之所触,肩之所倚,足之所履,膝之所踦,砉然向然,奏刀騞然,莫不中音:合于<桑林>之舞,乃中<经首>之会.文惠君曰:" ...

  • [庖丁解牛]导学案(学生版)
  • 主备人: 审核人: 使用时间:2013年 月 日 使用人: _______ <庖丁解牛>导学案 导学过程 庖丁解牛第 - 1 - 页 共 9 页 庖丁解牛第 - 2 - 页 共 9 页 庖丁解牛第 - 3 - 页 共 9 页 庖丁解牛第 - 4 - 页 共 9 页 庖丁解牛第 - 5 - ...

  • [庖丁解牛]教案5
  • 金太阳新课标资源网 <庖丁解牛>教案 教学目的: 1.读准字音,辨析多音字.通假字的正确读音.. 2.掌握课文中主要的实词.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3.了解庄子的哲学思想及课文所包含的认识客观规律必须通过反复实践的道理. 4.学习用生动细致的描写来表达抽象的道理的写法: 教学重点.难点: 1 ...

  • 学案17(庖丁解牛导学案)
  • 庖丁解牛导学案 第1课时 [知识链接] 一.作者简介 庄子,名周,战国时期宋国人,著名的思想家,道家学派的重要代表,与老子并称为"老庄 ".他曾在家乡做过漆园吏,不久即隐归,一生过着穷困的生活. 庄子的散文,有相当高的艺术成就,想象奇妙,构思巧妙,意境开阔,描绘生动,善于用寓言和 ...

  • [庖丁解牛]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二选修)
  • 西安市第八十三中学  赵亚平一.学情分析高中二年级的学生经过高一阶段一年的学习已形成较为成熟的心理素质和健全的人格,在心理和思维能力方面较高一阶段都有了一定的发展,已经能够对人生和社会做出自己独立的思考.另外,在学习完高中阶段的五个必修模块后,学生已积累了较为系统的文言知识和一定的古代散文的阅读方法 ...

  • [庖丁解牛]导学案
  • <庖丁解牛>导学案 课型:预+展 班级: 2.3 课堂老师:徐庭东 第一课时 一. 课前抽测(每组3号上台,号码为单的做单号题,号码为双的 做双号题,台下一样,将题做在作业本上)7分钟 1.从课文中找出反映孔子的政治主张的语句.(用原文回答) 2.孔子用什么方式教育犯错的学生?这样做有什 ...

  • [庖丁解牛]的教案
  • <庖丁解牛>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掌握本文中的重点字词,文言句式以及由本文生发出的成语,分 析人物形象. 能力目标:通过本文的研读,结合庖丁的成长历程,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 造力,同时体会寓言的多义性. 情感目标:结合文本,使学生理解一切事情都有它的客观规律,要在实践中 不断地总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