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南苏北经济发展差异

10财税 朱益村 [1**********]

苏南与苏北经济发展差距的研究

【摘要】江苏省的两个重要组成部分——苏南和苏北,不仅存在地域和文化的差异,并且在经济发展的水平上也有很大的差异。本文首先阐释了苏南苏北地区经济发展的差距现状,紧接着对苏南苏北地区经济发展差距的成因进行了深入分析,最后对消除苏南苏北的 经济发展差距提出了对策建议。

【关键词】苏南;苏北;经济发展

1.苏南苏北经济发展差距现况

改革开放前,苏南、苏中与苏北也存在着一定的经济差距,但并没有现在这样大,苏南、苏中与苏北的梯度局面日趋明显。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苏南与苏北的差距进一步扩大了。

进入21世纪后,苏南、苏北经济发展水平的差距拉大的速度进一步加快,2007年苏南地区的人均GDP已是苏北的4.5倍,如表1所示。从表1上很明显可以看出苏南地区的生产总值、财政收入、居民收入、地方财政在教育、医疗、社保、环保、社区服务等方面的支出都远高于苏北地区。

2.苏北经济发展落后成因分析

引起地区经济差异的原因有很多,有政治方面的,有经济方面的,有历史文化方面的,十分复杂。下面就根据表1中的数据及相关理论来剖析苏南苏北经济发展差距产生的原因。

2.1 产业结构不合理

克拉克在经济学著作《经济进步的条件》中提到了“三次产业结构”,并通过实证研究发现了“配第-克拉克定律”:随着经济的发展,随着人均收入水平的提高,劳动力首先由第一产业向第二产业转移,进而再向第三产业转移。而三次产业结构演变的基本动因是各产业产品需求收入弹性的差异,其中,第一产业产品的需求收入弹性随收入的增加而下降,第二、三产业产品则反之。在国民经济不断发展的今天,发展高收入弹性的二、三产业更有利于经济发展。表1显示苏南的二、三产业发展的比较好,在国内生产总值中占的比重较大。而苏北的二、三产业的发展相对落后,因此,影响了苏北经济的发展。

2.2 外资利用额低

“低收入购买力低,低购买力无法吸引外部资本进入,投资不足生产率难以提高,又会引起低收入。”这就是纳克斯的贫困恶性循环理论。如何打破这种恶性循环,经济学家内尔森指出:“如果不能从制度上进行变革,不能靠国家进行投入,这种状态很难被打破。”而美国经济学家赫希曼、汉斯•辛格等非均衡增长理论的代表则认为不发达地区的发展战略是选择若干战略部门投资创造发展机会。无论是经济学家内尔森还是赫希曼或汉斯•辛格打破纳克斯贫困恶性循环观点都是“外部投资”,因此,总是外资利用额较高的地区先摆脱贫困。表1中可以看出苏南的外资利用额远高于苏北。2010年,外商投资企业的总产值苏南是苏北的9.7倍,当年外商直接投资额苏南是苏北的3.99倍。因此,苏北地区的贫困恶性循环没有被打破,制约了苏

北的经济发展。

2.3 科技人才与科技产业缺乏

苏北地区的自然资源远优越于苏南,为何经济发展却远落后于苏南?其实,经济发达与否主要取决于科技人才及科技产业。表1中可以看出2010年苏南的科技人才是苏北的2.27倍,高技术产业产值则是苏北的7.28倍;而科技人才及科技术产业又取决于教育和科技投入。表1中可以看出2007年苏南的高校毕业生有33.61万人之众,远远高于苏北的7.81万人,且当年苏南的科技投入为85.14亿元,

是苏北的三倍多。在“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时代,科技人才多的地方经济就发达,经济发达地方就能吸引人才。苏北由于经济条件差本地的人才都留不住,更不用说吸引外地的人才了。

2.4 基础设施不完善

基础设施包括交通、能源、供水、电信、环保、防洪、灌溉、防林、文化教育、医疗卫生、保健、科研等。基础设施具有与区域经济同步增长的性质,一方面基础设施发展水平能反映区域经济的现状;另一方面投资基础设施又能有效地刺激区域经济增长,是区域经济发展的必要条件;此外,基础设施发展水平还会影响外资吸引,进而影响区域的经济发展。表1中表明土地面积仅为苏北一半的苏南拥有的一级公路长度是苏北的1.6倍,另外,医疗、社保、教育等方面苏南也优于苏北。

2.5 城市化水平较低,缺乏能带动地区经济增长的增长极

城市化与经济社会发展相互促进。经济发展会加速城市化,城市化又会促进经济发展。城市化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主要表现在:(1)城市化导致企业和人口的集聚,形成对第三产业发展的规模化需求,进而促进经济整体发展。(2)城市化促进基础设施建设,为工业发展提供更好的外部环境,吸引更多外资。(3)城市化会产生聚集效应,导致相关产业或企业集中,降低生产成本。(4)产业集中而优先增长的城市会形成增长极,带动区域经济增长。表1显示苏南城市化水平较高,2007年已达70.8%,而苏北只有51.8%。同时,苏南大城市较多,有1个超大城市,特大城市2个,大城市2个,另外,苏南靠近

经济辐射力很强的上海,因此,苏南的经济发展较快;而苏北的大城市较少,且腹部几乎没有一个可以带动地区经济增长的增长极。

2.6 农业产业化水平低

产业化给我们带来的效益是不言而喻的。工业的产业化早在18世纪末就开始了,农业则要晚一些。在我国,由于政策、人口、土地资源的特点等各种因素的影响,农业的产业化程度极低,在我国绝大数地区的农业仍是以家庭联产承包为主,占用众多劳动力资源,生产效率也很低。从表1中很明显可以看出,苏南的第一产业所占份额极小,而苏北的第一产业所占比重较大,因此,产业化水平较低,农业资源优势根本得不到发挥。

3.缩小苏北与苏南经济发展水平差距的措施

3.1 加快苏北农业产业化进程,大力发展二、三产业,优化产业结构

农业作为苏北地区的主要产业之一仍然以家庭联产承包为主,生产效率低,占用的劳动力资源多,要想发展必须走产业化道路。

产业化一方面可以吸引资本对农业的投入,加速农业生产的专业化、科学化,加快农业产业化人才队伍建设,产生规模效益,使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另一方面也可以使一部分农民从农业生产中解放出来,从事二、三产业,优化苏北地区的产业结构。在农业走上产业化道路的同时,可以发挥苏北的农业优势,发展农副产品加工业。另外,苏北地区劳动力资源丰富、价格低廉,为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提供优势,可以发展来料加工,来样制作、来件装配等“三来”企业,建立综合开发区,推动整个苏北地区的经济发展。

农业股份制为实现农业产业化提供了新思路,就是农民用自家的农田入股后,集体租出去,再以股东身份获取租金。

3.2 集中力量发展苏北的主导产业

任何地区都必须形成一个能主宰地区经济发展,能代表区域发展方向,富有生命力,与区域内其他主要产业关联度高,能通过乘数效应带动整个地区经济的发展的主导产业。

苏北地区的农业有较高区位优势,但专业化水平低,且需求收入弹性在不断下降,因此,农业不能作为苏北地区的主导产业。但是可以利用苏北的农业优势,将农副产品深加工工业发展成主导产业。一方面,农副产品深加工工业符合现代人的需求。随着社会的发展,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节奏的加快,人们对衣、食的要求会越来越高,对速成食品、绿色食品的需求会越来越大。因此农副加工产品的需求收入弹性将随着经济的发展而不断提高。另一方面,农副产品深加工工业的发展可以拉动农业的产业化。因地制宜地发展农副产品加工工业,必将带动地区农业生产的专业化、科学化、规模化、产业化。第三,发展农副产品深加工工业可以发挥苏北地区劳动力资源丰富的优势,缓解因农业产业化而带来的就业压力。

3.3 加强苏北的基础设施建设,改善苏北的投资环境

经济基础设施,包括交通、电力、供水、通讯等,几乎被用于每一个生产过程和生活过程,是区域经济增长的必要条件,也是投资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

近几年来江苏省政府对苏北的投资力度已经加大,尤其是基础建

设方面。相继开工建设了淮江、沂淮、连徐、汾灌、宁宿徐、宁靖盐等高速公路;投资62亿元兴建的新长铁路,结束了苏北无铁路的历史,起到沟通苏北、苏南与全国铁路网的联系;通讯实施建设投入126亿元,加快了通讯现代化的步伐;电力投资达169亿元,完成了彭城、徐塘、淮阴电厂部技术改造;水利基建投入62亿元,占全省总额的50%。目前,苏北交通不畅、电力紧张、信息闭塞等“瓶颈”制约因素已得到有效缓解,投资环境得到优化。但还没有形成完善的交通网络,区内基础实施建设明显落后,这就需要省政府和各市、县级政府共同努力使苏北地区的交通网更加完善。

3.4 加大苏北地区引进外资的力度,提高苏北地区利用外资的效率

苏北地区存在着生产与消费的低水平均衡状态,要想打破这种低水平均衡状态,必须要有外来资本的注入。政府投资选择公共部门,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而其他外来资本则用于具有带动作用的制造业。近些年来,江苏省政府对苏北的投资力度已经加大,苏北的投资环境已明显改善,要进一步提高外资利用额,就必须从提高软环境入手,为外资进入提供各种政策性优惠,做好各项服务工作。学习苏南吸引外资方面的丰富经验,通过南北城市挂钩,让苏北的官员到苏南学习招商引资,苏南的干部到苏北了解民情,帮助当地招商引资。

当然,苏北地区经济整体不发达,全面发展需要大量资金,所以苏北地区只能采用非均衡增长模式,找准自己的位置,发挥资源优势和区位优势,选择可以带动地区经济发展的产业作为主导产业,对投资主导产业的企业和个人给予优惠,优先发展主导产业。主导产业集

中的城市将形成增长极,然后带动周边地区和相关产业的发展,最终带动整个苏北地区的经济发展。

3.5 加快苏北地区的城市化步伐,完善苏北的镇体系建设,形成苏北地区的增长极

城市化可以推进产业结构的转变,推广城市文明,促进生产、生活的现代化。

苏北地区2007年的城市化水平为41.7%,还属于工业化初期水平,因此,要加快苏北的城市化步伐。城市化的动力主要包括农村的推力和城市的拉力。通过加快农业产业化来推动城市化,利用政府投资或外商投资发展工业,扩大城市规模,加大城市的拉力。经济学家克里斯塔勒认为,所有的城市都在不同程度上履行着商品集散中心和加工中心的职能。大城市的集聚力和辐射也较大,能产生以大城市为核心的城市带和城市群。苏北地区可以先走发展中小城市的路子,当然也不能全面开花,可以挑选条件较好的县城重点培养。另外,盐城、连云港可以利用沿海的区位优势向特大城市迈进,而淮安地处苏北的腹部地区,如果能发展成农副产品深加工工业中心,将会对苏北地区经济的发展产生极大的辐射力,对苏北的农业产业化产生极大的拉动力,南通可以利用上海的辐射力来加大发展步伐。

3.6 加强科教发展和人才培养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教育是科技发展和人才培养的基石。其实苏北的教育,特别是基础教育方面,在一定程度优于苏南。苏北的高考状元占了全省的多数,可是,由于苏北经

济条件差不能给予这些状元们更大的发展空间,所以人才大量流失。人才匮乏是制约苏北农业产业化的重要因素。

因此,要加快苏北地区经济发展,加大农业产业化步伐,当务之急就是加快农业产业化人才队伍建设。要加快农业产业化人才队伍建设,必须走引进与培养相结合的路子。首先,在工作条件、生活待遇、人事关系、配偶工作、子女入学就业和社会保障等方面制定更加优惠的政策吸引人才,积极引进外地先进技术和设备。其次,要加快苏北本地区的人才培养和科技创新。加强技术培训,鼓励科技创新,对有重大科技成果的个人和企业要给予奖励,并积极宣传,以激发人们的科技创新积极性,营造全民学习的好气氛。

3.7 发挥苏北地区的区位优势

苏北属于全国沿海、沿江经济带的重要组成部分,东临日本和韩国,有利于苏北地区参与国际产业分工和接受国际资金、技术、信息等的辐射和转移。沿海的南通、盐城、连云港三市,区位条件优越,南通拥有数十公里可建深水大港的岸线资源,盐城拥有六百公里海岸线,拥有海上苏东优势,连云港是欧亚大陆桥的东桥头堡。但,由于苏北沿海发展没有得到重视,南通百年之港仍以河港形式而存在,盐城定位为农业发展区,连云港虽被中山先生在《建国方略》中定为数条铁路的起点,但至今除了陇海铁路连接间接腹地外,并无其他铁路通过,由此江苏沿海地带成为了中国沿海经济的边缘化地带。

为了调整苏北工业布局,发挥苏北地区的区位优势,省委省政府决定在苏北搞两个大的产业带。一条就是沿东陇海线产业带,也就是

从徐州到连云港,东陇海线的加工产业带;另一条就是从连云港到南通

的沿海经济产业带,应该加快这两条带的发展。通过这两个产业带布局引进一些大工业,特别是机械工业,包括汽车装备。使苏北经济的发展形成新的增长点。

10财税 朱益村 [1**********]

苏南与苏北经济发展差距的研究

【摘要】江苏省的两个重要组成部分——苏南和苏北,不仅存在地域和文化的差异,并且在经济发展的水平上也有很大的差异。本文首先阐释了苏南苏北地区经济发展的差距现状,紧接着对苏南苏北地区经济发展差距的成因进行了深入分析,最后对消除苏南苏北的 经济发展差距提出了对策建议。

【关键词】苏南;苏北;经济发展

1.苏南苏北经济发展差距现况

改革开放前,苏南、苏中与苏北也存在着一定的经济差距,但并没有现在这样大,苏南、苏中与苏北的梯度局面日趋明显。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苏南与苏北的差距进一步扩大了。

进入21世纪后,苏南、苏北经济发展水平的差距拉大的速度进一步加快,2007年苏南地区的人均GDP已是苏北的4.5倍,如表1所示。从表1上很明显可以看出苏南地区的生产总值、财政收入、居民收入、地方财政在教育、医疗、社保、环保、社区服务等方面的支出都远高于苏北地区。

2.苏北经济发展落后成因分析

引起地区经济差异的原因有很多,有政治方面的,有经济方面的,有历史文化方面的,十分复杂。下面就根据表1中的数据及相关理论来剖析苏南苏北经济发展差距产生的原因。

2.1 产业结构不合理

克拉克在经济学著作《经济进步的条件》中提到了“三次产业结构”,并通过实证研究发现了“配第-克拉克定律”:随着经济的发展,随着人均收入水平的提高,劳动力首先由第一产业向第二产业转移,进而再向第三产业转移。而三次产业结构演变的基本动因是各产业产品需求收入弹性的差异,其中,第一产业产品的需求收入弹性随收入的增加而下降,第二、三产业产品则反之。在国民经济不断发展的今天,发展高收入弹性的二、三产业更有利于经济发展。表1显示苏南的二、三产业发展的比较好,在国内生产总值中占的比重较大。而苏北的二、三产业的发展相对落后,因此,影响了苏北经济的发展。

2.2 外资利用额低

“低收入购买力低,低购买力无法吸引外部资本进入,投资不足生产率难以提高,又会引起低收入。”这就是纳克斯的贫困恶性循环理论。如何打破这种恶性循环,经济学家内尔森指出:“如果不能从制度上进行变革,不能靠国家进行投入,这种状态很难被打破。”而美国经济学家赫希曼、汉斯•辛格等非均衡增长理论的代表则认为不发达地区的发展战略是选择若干战略部门投资创造发展机会。无论是经济学家内尔森还是赫希曼或汉斯•辛格打破纳克斯贫困恶性循环观点都是“外部投资”,因此,总是外资利用额较高的地区先摆脱贫困。表1中可以看出苏南的外资利用额远高于苏北。2010年,外商投资企业的总产值苏南是苏北的9.7倍,当年外商直接投资额苏南是苏北的3.99倍。因此,苏北地区的贫困恶性循环没有被打破,制约了苏

北的经济发展。

2.3 科技人才与科技产业缺乏

苏北地区的自然资源远优越于苏南,为何经济发展却远落后于苏南?其实,经济发达与否主要取决于科技人才及科技产业。表1中可以看出2010年苏南的科技人才是苏北的2.27倍,高技术产业产值则是苏北的7.28倍;而科技人才及科技术产业又取决于教育和科技投入。表1中可以看出2007年苏南的高校毕业生有33.61万人之众,远远高于苏北的7.81万人,且当年苏南的科技投入为85.14亿元,

是苏北的三倍多。在“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时代,科技人才多的地方经济就发达,经济发达地方就能吸引人才。苏北由于经济条件差本地的人才都留不住,更不用说吸引外地的人才了。

2.4 基础设施不完善

基础设施包括交通、能源、供水、电信、环保、防洪、灌溉、防林、文化教育、医疗卫生、保健、科研等。基础设施具有与区域经济同步增长的性质,一方面基础设施发展水平能反映区域经济的现状;另一方面投资基础设施又能有效地刺激区域经济增长,是区域经济发展的必要条件;此外,基础设施发展水平还会影响外资吸引,进而影响区域的经济发展。表1中表明土地面积仅为苏北一半的苏南拥有的一级公路长度是苏北的1.6倍,另外,医疗、社保、教育等方面苏南也优于苏北。

2.5 城市化水平较低,缺乏能带动地区经济增长的增长极

城市化与经济社会发展相互促进。经济发展会加速城市化,城市化又会促进经济发展。城市化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主要表现在:(1)城市化导致企业和人口的集聚,形成对第三产业发展的规模化需求,进而促进经济整体发展。(2)城市化促进基础设施建设,为工业发展提供更好的外部环境,吸引更多外资。(3)城市化会产生聚集效应,导致相关产业或企业集中,降低生产成本。(4)产业集中而优先增长的城市会形成增长极,带动区域经济增长。表1显示苏南城市化水平较高,2007年已达70.8%,而苏北只有51.8%。同时,苏南大城市较多,有1个超大城市,特大城市2个,大城市2个,另外,苏南靠近

经济辐射力很强的上海,因此,苏南的经济发展较快;而苏北的大城市较少,且腹部几乎没有一个可以带动地区经济增长的增长极。

2.6 农业产业化水平低

产业化给我们带来的效益是不言而喻的。工业的产业化早在18世纪末就开始了,农业则要晚一些。在我国,由于政策、人口、土地资源的特点等各种因素的影响,农业的产业化程度极低,在我国绝大数地区的农业仍是以家庭联产承包为主,占用众多劳动力资源,生产效率也很低。从表1中很明显可以看出,苏南的第一产业所占份额极小,而苏北的第一产业所占比重较大,因此,产业化水平较低,农业资源优势根本得不到发挥。

3.缩小苏北与苏南经济发展水平差距的措施

3.1 加快苏北农业产业化进程,大力发展二、三产业,优化产业结构

农业作为苏北地区的主要产业之一仍然以家庭联产承包为主,生产效率低,占用的劳动力资源多,要想发展必须走产业化道路。

产业化一方面可以吸引资本对农业的投入,加速农业生产的专业化、科学化,加快农业产业化人才队伍建设,产生规模效益,使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另一方面也可以使一部分农民从农业生产中解放出来,从事二、三产业,优化苏北地区的产业结构。在农业走上产业化道路的同时,可以发挥苏北的农业优势,发展农副产品加工业。另外,苏北地区劳动力资源丰富、价格低廉,为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提供优势,可以发展来料加工,来样制作、来件装配等“三来”企业,建立综合开发区,推动整个苏北地区的经济发展。

农业股份制为实现农业产业化提供了新思路,就是农民用自家的农田入股后,集体租出去,再以股东身份获取租金。

3.2 集中力量发展苏北的主导产业

任何地区都必须形成一个能主宰地区经济发展,能代表区域发展方向,富有生命力,与区域内其他主要产业关联度高,能通过乘数效应带动整个地区经济的发展的主导产业。

苏北地区的农业有较高区位优势,但专业化水平低,且需求收入弹性在不断下降,因此,农业不能作为苏北地区的主导产业。但是可以利用苏北的农业优势,将农副产品深加工工业发展成主导产业。一方面,农副产品深加工工业符合现代人的需求。随着社会的发展,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节奏的加快,人们对衣、食的要求会越来越高,对速成食品、绿色食品的需求会越来越大。因此农副加工产品的需求收入弹性将随着经济的发展而不断提高。另一方面,农副产品深加工工业的发展可以拉动农业的产业化。因地制宜地发展农副产品加工工业,必将带动地区农业生产的专业化、科学化、规模化、产业化。第三,发展农副产品深加工工业可以发挥苏北地区劳动力资源丰富的优势,缓解因农业产业化而带来的就业压力。

3.3 加强苏北的基础设施建设,改善苏北的投资环境

经济基础设施,包括交通、电力、供水、通讯等,几乎被用于每一个生产过程和生活过程,是区域经济增长的必要条件,也是投资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

近几年来江苏省政府对苏北的投资力度已经加大,尤其是基础建

设方面。相继开工建设了淮江、沂淮、连徐、汾灌、宁宿徐、宁靖盐等高速公路;投资62亿元兴建的新长铁路,结束了苏北无铁路的历史,起到沟通苏北、苏南与全国铁路网的联系;通讯实施建设投入126亿元,加快了通讯现代化的步伐;电力投资达169亿元,完成了彭城、徐塘、淮阴电厂部技术改造;水利基建投入62亿元,占全省总额的50%。目前,苏北交通不畅、电力紧张、信息闭塞等“瓶颈”制约因素已得到有效缓解,投资环境得到优化。但还没有形成完善的交通网络,区内基础实施建设明显落后,这就需要省政府和各市、县级政府共同努力使苏北地区的交通网更加完善。

3.4 加大苏北地区引进外资的力度,提高苏北地区利用外资的效率

苏北地区存在着生产与消费的低水平均衡状态,要想打破这种低水平均衡状态,必须要有外来资本的注入。政府投资选择公共部门,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而其他外来资本则用于具有带动作用的制造业。近些年来,江苏省政府对苏北的投资力度已经加大,苏北的投资环境已明显改善,要进一步提高外资利用额,就必须从提高软环境入手,为外资进入提供各种政策性优惠,做好各项服务工作。学习苏南吸引外资方面的丰富经验,通过南北城市挂钩,让苏北的官员到苏南学习招商引资,苏南的干部到苏北了解民情,帮助当地招商引资。

当然,苏北地区经济整体不发达,全面发展需要大量资金,所以苏北地区只能采用非均衡增长模式,找准自己的位置,发挥资源优势和区位优势,选择可以带动地区经济发展的产业作为主导产业,对投资主导产业的企业和个人给予优惠,优先发展主导产业。主导产业集

中的城市将形成增长极,然后带动周边地区和相关产业的发展,最终带动整个苏北地区的经济发展。

3.5 加快苏北地区的城市化步伐,完善苏北的镇体系建设,形成苏北地区的增长极

城市化可以推进产业结构的转变,推广城市文明,促进生产、生活的现代化。

苏北地区2007年的城市化水平为41.7%,还属于工业化初期水平,因此,要加快苏北的城市化步伐。城市化的动力主要包括农村的推力和城市的拉力。通过加快农业产业化来推动城市化,利用政府投资或外商投资发展工业,扩大城市规模,加大城市的拉力。经济学家克里斯塔勒认为,所有的城市都在不同程度上履行着商品集散中心和加工中心的职能。大城市的集聚力和辐射也较大,能产生以大城市为核心的城市带和城市群。苏北地区可以先走发展中小城市的路子,当然也不能全面开花,可以挑选条件较好的县城重点培养。另外,盐城、连云港可以利用沿海的区位优势向特大城市迈进,而淮安地处苏北的腹部地区,如果能发展成农副产品深加工工业中心,将会对苏北地区经济的发展产生极大的辐射力,对苏北的农业产业化产生极大的拉动力,南通可以利用上海的辐射力来加大发展步伐。

3.6 加强科教发展和人才培养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教育是科技发展和人才培养的基石。其实苏北的教育,特别是基础教育方面,在一定程度优于苏南。苏北的高考状元占了全省的多数,可是,由于苏北经

济条件差不能给予这些状元们更大的发展空间,所以人才大量流失。人才匮乏是制约苏北农业产业化的重要因素。

因此,要加快苏北地区经济发展,加大农业产业化步伐,当务之急就是加快农业产业化人才队伍建设。要加快农业产业化人才队伍建设,必须走引进与培养相结合的路子。首先,在工作条件、生活待遇、人事关系、配偶工作、子女入学就业和社会保障等方面制定更加优惠的政策吸引人才,积极引进外地先进技术和设备。其次,要加快苏北本地区的人才培养和科技创新。加强技术培训,鼓励科技创新,对有重大科技成果的个人和企业要给予奖励,并积极宣传,以激发人们的科技创新积极性,营造全民学习的好气氛。

3.7 发挥苏北地区的区位优势

苏北属于全国沿海、沿江经济带的重要组成部分,东临日本和韩国,有利于苏北地区参与国际产业分工和接受国际资金、技术、信息等的辐射和转移。沿海的南通、盐城、连云港三市,区位条件优越,南通拥有数十公里可建深水大港的岸线资源,盐城拥有六百公里海岸线,拥有海上苏东优势,连云港是欧亚大陆桥的东桥头堡。但,由于苏北沿海发展没有得到重视,南通百年之港仍以河港形式而存在,盐城定位为农业发展区,连云港虽被中山先生在《建国方略》中定为数条铁路的起点,但至今除了陇海铁路连接间接腹地外,并无其他铁路通过,由此江苏沿海地带成为了中国沿海经济的边缘化地带。

为了调整苏北工业布局,发挥苏北地区的区位优势,省委省政府决定在苏北搞两个大的产业带。一条就是沿东陇海线产业带,也就是

从徐州到连云港,东陇海线的加工产业带;另一条就是从连云港到南通

的沿海经济产业带,应该加快这两条带的发展。通过这两个产业带布局引进一些大工业,特别是机械工业,包括汽车装备。使苏北经济的发展形成新的增长点。


相关内容

  • 江苏蔬菜产地土壤重金属污染现状调查与评价
  • 农村生态环境 2005,21(1) :35-37,43 Rural Eco 2Environment 江苏蔬菜产地土壤重金属污染现状调查与评价 许学宏, 纪从亮 (江苏省农产品质量检验测试中心, 江苏南京 210036) 摘要:江苏苏南.苏中.苏北蔬菜产地土壤Cd .Hg .As .Pb .Cr 含 ...

  • 中国南方地区(教师版)
  • 三元整合导学模式高二年级地理学科导学稿(文科学生版) 班级 姓名 座号 主编人: 备课组长: 学校审批领导: 协编人:高二地理备课组 定稿日期: 2013年11月12日 一.课题:中国南方地区(区域地理第95-97页).江苏省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探索 二.课时安排:3课时 三.学习目标 1.熟记南方地区 ...

  • 着力构建现代产业新体系与江苏持续发展
  • 着力构建现代产业新体系事关江苏未来的持续发展,是一个重大的战略性问题.根据加快形成新的经济发展方式的基本要求,深入江苏发展的实践层面,探讨江苏构建现代产业新体系过程中的制约因素,据此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对于更好更快地构建江苏现代产业新体系,从而促进江苏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一 ...

  • 江苏省幼儿园教师规模现状及其"十二五"需求预测
  • [摘要]为实现<江苏省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的全省学前教育"十二五"发展目标,需要科学地预测和估算江苏省"十二五"期间新增幼儿数及幼儿教师数.本研究结果显示,按照35/2的师生比,江苏省现有幼儿教师数量不仅总量不 ...

  • 渡江战役大势初定
  • 江苏,中国中部沿海的富庶之地,长三角经济升腾的重要一翼,现今正伴随着"沿江开发"战略,热情迎接着世界制造业向长江三角洲的加速转移,如火如荼地打一场率先全面实现小康.率先实现现代化的"渡江战役" 从2003年6月开始的新一轮沿江开发,希望构筑大沿江经济板块,打破 ...

  • 城乡一体化与区域协调发展一上答案
  • 城乡一体化与区域协调发展一(上)答案 第一部分 ;判断题 1. 下面说法正确吗?继续深化户籍制度的改革,放宽城市特别是中小城市的落户条件,鼓励和引导农民向城镇就近和异地转移. A. A.正确 B. B.错误 正确答案:A 2. 下面说法正确吗?"四沿"战略,就是沿江.沪宁线.沿东 ...

  • 德国商业银行内部控制的分析与借鉴_张宏彦
  • 德国商业银行内部控制的分析与借鉴 张宏彦1 刘志琳2 (1.山西财经大学财政金融学院,山西 太原 030006:2.河南大学经济学院,河南 开封 475004) [摘要]本文对当前研究商业银行内部控制理论的现实意义做了一个大致的分析.对德国商业银行内部控制成就进行了考察,从而借鉴西方商业银行长期经营 ...

  • 苏北发展协调小组第三次会议在盐城召开 2004
  • 苏北发展协调小组第三次会议在盐城召开 2004-01-13 来 源:新华日报 ............................................................................................................... ...

  • 强化训练3 常见地理统计图表解读与数据分析
  • 强化训练3 常见地理统计图表解读与数据分析 一.选择题 (2013·山东临沂一模) 下图为"我国某工业城市气候资料图".读图完成1-2题. 1.该城市市区年降水量大于郊区的原因是( ) A .海拔高,多地形雨 B .盛行上升气流,多对流雨 C .受台风影响大,多台风雨 D .受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