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大众传播学概论模拟试题及答案(一)

2011年全国自考传播学概论模拟试卷(一)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 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 无分。

1. 关于传播的个人功能的观点,属于斯蒂芬森的是()

A. 社交性

B. 工具性

C. 目的性

D. 游戏性

答案:D

2. 1920年,李普曼在()中提出了现代人与“第一手信息隔绝”的问题。

A. 《自由与新闻》

B. 《舆论学》

C. 《传播模式》

D. 《大众传播的议程设置功能》

答案:A

3. 霍克海默和阿道尔诺用“文化工业”这个术语指称()

A. 流行文化

B. 通俗文化

C. 大众文化

D. 商业文化

答案:C

4. 传播学的四种理论建构类型中最有影响的是()

A. 归纳理论

B. 演绎理论

C. 机能理论

D. 模型

答案:C

解析:(P65) 机能理论综合了归纳与演绎两种成分,既强调数据,又重视解释,因而成为最

有影响的理论学说。

5. 受众控制主要体现在()

A. 前馈

B. 反馈

C. 进行受众调查

D. 舆论监督

答案:B

6. 下列对维纳的研究成果表述不正确的是()

A. 创立控制论

B. 认为信息就是我们与外界交换来的东西

C. 提出“信息就是信息,不是物质也不是能量”

D. 撰写《科学与信息论》

答案:D

7. 下列传播学者中首先将媒介与人类文明发展史联系起来进行探讨的是()

A. 麦克卢汉

B. 英尼斯

C. 施拉姆

D. 德夫勒

答案:B

解析:(P190) 麦克卢汉的研究以将媒介同人类文明发展史联系起来探讨而著称,而真正首先

开拓传播学中这一研究领域的,则是他的老师英尼斯。

8. 媒介分析的研究客体是()

A. 传播者

B. 受众

C. 内容

D. 渠道

答案:D

9. 用实验证明,趋同行为的动机是一个受条件制约的变量的是()

A. 曼德尔

B. 罗杰斯

C. 阿什

D. 马丁

答案:C

10. 麦克卢汉和英尼斯的媒介理论的共同缺陷是()

A. 概念界定不够清晰

B. 缺乏批判精神

C. 过分强调媒介的作用

D. 学术观点过时

答案:C

11. 批判学派和传统学派的根本差异是()

A. 研究方法

B. 研究对象

C. 研究立场

D. 研究内容

答案:C

解析:(P331) 传统学派是肯定现状、服务现状,而批判学派是批判现状、否定现状。这种对

传播现状的不同的立场与态度取向,是两大学派所有分歧的根本之所在。

12. “传播单位”模式由()提出。

A. 竹内郁郎

B. 申农-韦弗

C. 奥斯古德

D. 施拉姆

答案:A

解析:(P49~50) 申农—韦弗模式属于传统的线性模式;由奥斯古德和施拉姆合作提出的模式

属于控制论模式,并从中引申出“传播单位”的思想。日本学者竹内郁郎则在其基础上稍作改进

,正式提出了“传播单位”模式。

13. 怀特的把关研究提出,输入信息-输出信息=()

A. 把关信息

B. 把关过滤信息

C. 冗余信息

D. 有效信息

答案:B

14. 把信息看作是消除事物的不确定性的是()

A. 申农

B. 维纳

C. 德夫勒

D. 香农

答案:A

15. 内容分析的对象是()

A. 表面讯息

B. 隐含的深层内容

C. 语境

D. 主体

答案:A

16. 经济控制在资本主义国家具体表现为()

A. 广告

B. 税收

C. 登记

D. 行政

答案:A

解析:(P142) 经济控制的关键在媒介的所有权上,这个问题在资本主义国家具体化为垄断与

广告两个方面。故选A。政治控制主要是政府控制,B、C、D项均属政府控制的具体内容和手段。

17. 人脑的()可以用来解释“休眠效果”

A. 喜新机制

B. 忘却机制

C. 逆反心理

D. 记忆机制

答案:B

18. 批判学派都直接或间接地继承了()的“总体性”方法,用总体的目光审视传播。

A. 卢卡奇

B. 葛兰西

C. 霍克海默

D. 阿特休尔

答案:A

19. 互联网是()

A. 单一型媒介

B. 复合型媒介

C. 第三媒介

D. 传统媒介

答案:B

20. 把关模式“试图描述在新闻事件与最终的接受者之间存在的各种各样的中间传播者”是

()

A. 麦奎尔

B. 麦克内利

C. 怀利

D. 巴斯

答案:B

21. 《世界大战时期的宣传技巧》的作者是()

A. 拉斯韦尔

B. 卢因

C. 拉扎斯菲尔德

D. 施拉姆

答案:A

22. 施拉姆的大众传播模式主要运用了()

A. 归纳理论

B. 演绎理论

C. 机能理论

D. 模型

答案:D

23. ()在《后工业社会的来临》一书中指出,在高度发达的信息社会里,平等将成为社会的核

心价值。

A. 麦奎尔

B. 罗杰斯

C. 贝尔

D. 霍尔

答案:C

24. 针对传播主体展开的研究是()

A. 内容分析

B. 议题设置

C. 媒介研究

D. 控制研究

答案:D

25. 美国第三届总统()曾宣称“宁要报纸,不要政府”。

A. 林肯

B. 华盛顿

C. 杰弗逊

D. 富兰克林

答案:C

26. ()将政府操纵新闻制造的人为事件称为“伪事件”。

A. 阿特休尔

B. 施拉姆

C. 弥尔顿

D. 波尔斯丁

答案:D

27. ()提出“知识沟”理论假说。

A. 诺伊曼

B. 松伯格

C. 蒂奇诺

D. 艾蒂玛

答案:C

28. 韦伯对议题的分类不包括()

A. 个人议题

B. 谈话议题

C. 敏感议题

D. 公共议题

答案:C

29. 下列属于定性研究法的是()

A. 抽样调查法

B. 内容分析法

C. 因素分析法

D. 控制实验法

答案:C

30. 从说服传播的长期效果来说,最终起决定作用的是()

A. 信源的可信性

B. 媒介的权威性

C. 传播对象的自身属性

D. 内容的说服力

答案:D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 有二至五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少选或 未选均无分。

1. 下列关于“潜网”的说法正确的有()

A. 就是关系网

B. 媒介将违规者除名是潜网的直接表现

C. 是一种社会控制体系的折射

D. 任何媒介都担负者社会控制的职能

E. 潜网的控制是潜移默化、不易察觉的

答案:C^D^E^

2. 印刷媒介受众调查包括()

A. 读者概况调查

B. 受众选择报刊信息的调查

C. 对读报用途和读者所得到的满足的研究

D. 读者—非读者研究

E. 音乐节目受欢迎度调查

答案:A^B^C^D^

3. 下列关于麦奎尔传播功能研究的说法正确的有()

A. 同大众传播高度发达的时代背景密切联系

B. “个人社会化”是其观点的出发点

C. 把传播的个人功能纳入到“使用与满足”理论

D. 把传播功能和受众动机等同起来

E. 提出大众传播的“动员功能”

答案:A^B^C^D^E^

4. 报纸的特点是()

A. 信息容量大

B. 保存信息的能力强

C. 受众选择的主动性大

D. 时效性较差

E. 廉价

答案:A^B^C^D^E^

5. 内容分析的一般性结论是()

A. 大众传播的内容只是从它所得到的信息中进行高度的抽样

B. 受传者所吸收或使用的信息,又是从大众传媒中过滤出来的抽样

C. 大众传媒的,娱乐性的远远多于消息性的,因而在一定程度上分散社会大众对重要问题 的注意力

D. 大众传播为了引吸受众,大多追求内容平易,形式简单,层次较低

E. 指出信息的实质是减少收信人的不确定性

答案:A^B^C^D^

解析:(P149~150)

三、名词解释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

1. 热媒介

答案:热媒介:是麦克卢汉媒介理论的重要观点之一。热媒介意味着“高清晰度”,所提供的信息明确度高,能高度清晰地延伸人体的某一感觉器官,其传播对象在信息的接受过程中参与程度低,想像力发挥程度低。

2. 传播效果

答案:传播效果:传播效果具有双重含义。一方面指带有说服动机的传播行为,在受传者身上引起的心理、态度和行为的变化,即传播活动在多大程度上实现了传播者的意图或目的。另一方面

是指传播活动尤其是报刊、广播、电视等大众传播媒介的活动对受传者和社会所产生的一切影响和结果的总体。

3. 工具说

答案:工具说:是关于传播的个人功能的一种理论。美国心理学家托尔曼认为,有很多传播属于工具性行为,即使是最明显的自我意识的传播也往往具有作为工具使用的目的。传播行为既有目的性,又有认知性。

4. 自信心假说

答案:自信心假说:贾尼斯认为在自信心的强弱和可说服性的高低之间存在着密切的相关,即自信心越强,可说服性越低;自信心越弱,可说服性越高。这一结论,被称为“自信心假说”。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5分,共25分)

1. 信息流量失控会造成什么危害?

答案:答案暂无

2. 信息革命的影响是什么?

答案:答:首先,就大众传播领域来说,层出不穷的传播新技术,将使传播出现多样化、小型化、分散化以及个人化的局面。

其次,传播新技术促进社会信息的加快流通和信息量急剧增长,对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生活各个方面都将带来深刻的变革。

3. 卡特赖特的研究提出的劝服有效包含哪些原则?

答案:答:(1)信息必须引人注目。

(2)应使受传者从感受转变为一种认识。

(3)应使受传者认识到该事宜对他只有利而无害。

(4)应使受传者采取行动的途径简便、具体、直接。

4. 怎样正确理解“可读性”?

答案:答:可读性是同信息交流直接相关的一个问题,是由西方新闻界首先提出来的。它指的是新闻、文学作品等易于阅读的程度,即作品使读者易于接受和了解,而留下鲜明、深刻的印象。由于广播电视的发展,还可以把它延伸为广播新闻等节目的可听性和电视新闻等节目的可视性。要注意的是,不能把可读性与趣味性混淆起来。

5. 网络媒体有哪些重要特征?

答案:答:(1)共享性,即电脑网络具有连接网上的任何用户,使之共享网上信息资源的基本性能。

(2)互动性,由于这一特征,网络传播活动中的反馈环节大大加强。

(3)传播方式的兼容性,既可用于人际传播,又可用于群体和组织传播,更可用于大众传播。

(4)开放性,网络上大量的信息内容是对所有网络用户公开或对所有专门付费索取特定的信息服务的网络用户公开的。

(5)从理论上讲,任何组织和个人都可成为信息提供者,并且传受双方的身份可不断互换。

(6)信息接收时间由用户自己掌控,信息接收行为与传递行为不必同步。

五、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第1小题9分,第2小题14分,共23分)

1. 从研究方法看,传播学研究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答案:答:(1)科学性。传播学研究是一种有理论指导、有控制手段的程序化的科学认识活动。①先导:系统的理论框架。传播学研究一般都有比较系统化的理论框架,是由一定规则和结构组织起来的求证过程,通过有目的的调查与研究,检验理论假设的正确性,解决实践中遇到的种种问题。②过程:可靠的控制机制。传播学研究形成了一整套控制机制,确保研究成果的科学性、客观性和准确性。③研究:严格的分析手段。人们对传播研究中所得出的有关结论和数据都要进行一系列严格的信度分析和效度分析,并采用统计手段检验其显著性

和客观实在性。④结论:良好的复制功能。从成果上看,传播学研究的科学性就在于它所得出的结论与原理不是偶然的、不可复现的,而是只要具备相应的条件便必然会产生和再现的。

(2)操作性。传播学研究与传统新闻学研究的一个显著区别就在于它摆脱了传统思辨哲学的影响,非常注重对实际问题的探讨,以操作性见长。传播学研究的这种操作性的特色具体表现在其研究目的的三个梯次分布上:①描述,即对研究对象的现实状况做出符合实际的描述。②解释,即对研究对象的活动过程及特点做出解释。③预测与控制。传播学研究在绝大多数情况下并不仅仅是为了“解释世界”,而且也是为了“改造世界”。

(3)综合化与定量化。现代传播学研究由于其面向实际的操作性要求,越来越强调测量的可靠性和研究的有效性。这就要求研究方法和手段更加综合化、定量化。所谓“综合化”是指尽可能采用多重设计和研究手段。所谓“定量化”是指对传播活动和传播现象采用数量化的研究设计和分析手段。目前,定量分析已成为世界传播学研究的主流。

2. 传统学派与批判学派的基本特征、长处与不足各是什么?两者相对比,可得出什么结论? 答案:答:传统学派注重挖掘传播活动的自身规律,出发点与着眼点都紧扣具体的传播实践,都与人们的实际传播经验密切关联,其研究方法及成果都带有十分突出的、十分明显的经验色彩,所以又有经验学派之称。其长处在于:研究的成果往往能够直接用来指导传播实践,特别是对开展卓有成效的传播活动作用更大。其缺陷在于:对现存社会及其传播体制持一种非批判的肯定态度,因此,总把自己置于现存秩序“之内”,把现存秩序当做一种固定不变的既定事实接受下来,从而自觉不自觉地以维护现存秩序为己任。总之,传统学派奉行的是同现存社会相一致、相调和的“服从主义”。与之相反,批判学派的基本特征则是,对现存社会持一种无情批判的否定态度,因此批判学派总是力图站在现存社会秩序“之外”,拒绝承认现存秩序的合法性,并自觉地以批判现存秩序为己任。于是,批判学派主要致力于传播现象之深层背景的考察,更注重传播与传播体制的阶级性,更强调传播与社会的联系,故而其研究有高屋建瓴、振聋发聩、大刀阔斧之势,令人有酣畅淋漓、茅塞顿开之感,这是其长处。批判学派的不足在于:忽视或根本就无视对传播自身规律的探讨,置实际经验和具体问题于不顾,一味进行大而无当、天马行空的高谈阔论,远离传播实践,结果其研究大多无助于指导人们从事传播活动。

总之,两相对比,传统学派偏重于传播的小规律,批判学派偏重于传播的大问题;传统学派实际在维护传播现状,批判学派则旨在否定传播现状。也就是说,传统学派在传播理论上虽然颇多建树,但却很少对传播现象提出根本性的质疑;相反,批判学派虽然无情地撕破现实的虚假面纱,将它的丑恶暴露出来,但却很少提出有益于传播活动的科学学说。

种问题。②过程:可靠的控制机制。传播学研究形成了一整套控制机制,确保研究成果的科学性、客观性和准确性。③研究:严格的分析手段。人们对传播研究中所得出的有关结论和数据都要进行一系列严格的信度分析和效度分析,并采用统计手段检验其显著性和客观实在性。④结论:良好的复制功能。从成果上看,传播学研究的科学性就在于它所得出的结论与原理不是偶然的、不可复现的,而是只要具备相应的条件便必然会产生和再现的。

(2)操作性。传播学研究与传统新闻学研究的一个显著区别就在于它摆脱了传统思辨哲学的影响,非常注重对实际问题的探讨,以操作性见长。传播学研究的这种操作性的特色具体表现在其研究目的的三个梯次分布上:①描述,即对研究对象的现实状况做出符合实际的描述。②解释,即对研究对象的活动过程及特点做出解释。③预测与控制。传播学研究在绝大多数情况下并不仅仅是为了“解释世界”,而且也是为了“改造世界”。

(3)综合化与定量化。现代传播学研究由于其面向实际的操作性要求,越来越强调测量的可靠性和研究的有效性。这就要求研究方法和手段更加综合化、定量化。所谓“综合化”是指尽可能采用多重设计和研究手段。所谓“定量化”是指对传播活动和传播现象采用数量化的研究设计和分析手段。目前,定量分析已成为世界传播学研究的主流。

2. 传统学派与批判学派的基本特征、长处与不足各是什么?两者相对比,可得出什么结论? 答案:答:传统学派注重挖掘传播活动的自身规律,出发点与着眼点都紧扣具体的传播实践,都与人们的实际传播经验密切关联,其研究方法及成果都带有十分突出的、十分明显的经验色彩,所以又有经验学派之称。其长处在于:研究的成果往往能够直接用来指导传播实践,特别是对开展卓有成效的传播活动作用更大。其缺陷在于:对现存社会及其传播体制持一种非批判的肯定态度,因此,总把自己置于现存秩序“之内”,把现存秩序当做一种固定不变的既定事实接受下来,从而自觉不自觉地以维护现存秩序为己任。总之,传统学派奉行的是同现存社会相一致、相调和的“服从主义”。与之相反,批判学派的基本特征则是,对现存社会持一种无情批判的否定态度,因此批判学派总是力图站在现存社会秩序“之外”,拒绝承认现存秩序的合法性,并自觉地以批判现存秩序为己任。于是,批判学派主要致力于传播现象之深层背景的考察,更注重传播与传播体制的阶级性,更强调传播与社会的联系,故而其研究有高屋建瓴、振聋发聩、大刀阔斧之势,令人有酣畅淋漓、茅塞顿开之感,这是其长处。批判学派的不足在于:忽视或根本就无视对传播自身规律的探讨,置实际经验和具体问题于不顾,一味进行大而无当、天马行空的高谈阔论,远离传播实践,结果其研究大多无助于指导人们从事传播活动。总之,两相对比,传统学派偏重于传播的小规律,批判学派偏重于传播的大问题;传统学派实际在维护传播现状,批判学派则旨在否定传播现状。也就是说,传统学派在传播理论上虽然颇多建树,但却很少对传播现象提出根本性的质疑;相反,批判学派虽然无情地撕破现实的虚假面纱,将它的丑恶暴露出来,但却很少提出有益于传播活动的科学学说。

2011年全国自考传播学概论模拟试卷(一)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 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 无分。

1. 关于传播的个人功能的观点,属于斯蒂芬森的是()

A. 社交性

B. 工具性

C. 目的性

D. 游戏性

答案:D

2. 1920年,李普曼在()中提出了现代人与“第一手信息隔绝”的问题。

A. 《自由与新闻》

B. 《舆论学》

C. 《传播模式》

D. 《大众传播的议程设置功能》

答案:A

3. 霍克海默和阿道尔诺用“文化工业”这个术语指称()

A. 流行文化

B. 通俗文化

C. 大众文化

D. 商业文化

答案:C

4. 传播学的四种理论建构类型中最有影响的是()

A. 归纳理论

B. 演绎理论

C. 机能理论

D. 模型

答案:C

解析:(P65) 机能理论综合了归纳与演绎两种成分,既强调数据,又重视解释,因而成为最

有影响的理论学说。

5. 受众控制主要体现在()

A. 前馈

B. 反馈

C. 进行受众调查

D. 舆论监督

答案:B

6. 下列对维纳的研究成果表述不正确的是()

A. 创立控制论

B. 认为信息就是我们与外界交换来的东西

C. 提出“信息就是信息,不是物质也不是能量”

D. 撰写《科学与信息论》

答案:D

7. 下列传播学者中首先将媒介与人类文明发展史联系起来进行探讨的是()

A. 麦克卢汉

B. 英尼斯

C. 施拉姆

D. 德夫勒

答案:B

解析:(P190) 麦克卢汉的研究以将媒介同人类文明发展史联系起来探讨而著称,而真正首先

开拓传播学中这一研究领域的,则是他的老师英尼斯。

8. 媒介分析的研究客体是()

A. 传播者

B. 受众

C. 内容

D. 渠道

答案:D

9. 用实验证明,趋同行为的动机是一个受条件制约的变量的是()

A. 曼德尔

B. 罗杰斯

C. 阿什

D. 马丁

答案:C

10. 麦克卢汉和英尼斯的媒介理论的共同缺陷是()

A. 概念界定不够清晰

B. 缺乏批判精神

C. 过分强调媒介的作用

D. 学术观点过时

答案:C

11. 批判学派和传统学派的根本差异是()

A. 研究方法

B. 研究对象

C. 研究立场

D. 研究内容

答案:C

解析:(P331) 传统学派是肯定现状、服务现状,而批判学派是批判现状、否定现状。这种对

传播现状的不同的立场与态度取向,是两大学派所有分歧的根本之所在。

12. “传播单位”模式由()提出。

A. 竹内郁郎

B. 申农-韦弗

C. 奥斯古德

D. 施拉姆

答案:A

解析:(P49~50) 申农—韦弗模式属于传统的线性模式;由奥斯古德和施拉姆合作提出的模式

属于控制论模式,并从中引申出“传播单位”的思想。日本学者竹内郁郎则在其基础上稍作改进

,正式提出了“传播单位”模式。

13. 怀特的把关研究提出,输入信息-输出信息=()

A. 把关信息

B. 把关过滤信息

C. 冗余信息

D. 有效信息

答案:B

14. 把信息看作是消除事物的不确定性的是()

A. 申农

B. 维纳

C. 德夫勒

D. 香农

答案:A

15. 内容分析的对象是()

A. 表面讯息

B. 隐含的深层内容

C. 语境

D. 主体

答案:A

16. 经济控制在资本主义国家具体表现为()

A. 广告

B. 税收

C. 登记

D. 行政

答案:A

解析:(P142) 经济控制的关键在媒介的所有权上,这个问题在资本主义国家具体化为垄断与

广告两个方面。故选A。政治控制主要是政府控制,B、C、D项均属政府控制的具体内容和手段。

17. 人脑的()可以用来解释“休眠效果”

A. 喜新机制

B. 忘却机制

C. 逆反心理

D. 记忆机制

答案:B

18. 批判学派都直接或间接地继承了()的“总体性”方法,用总体的目光审视传播。

A. 卢卡奇

B. 葛兰西

C. 霍克海默

D. 阿特休尔

答案:A

19. 互联网是()

A. 单一型媒介

B. 复合型媒介

C. 第三媒介

D. 传统媒介

答案:B

20. 把关模式“试图描述在新闻事件与最终的接受者之间存在的各种各样的中间传播者”是

()

A. 麦奎尔

B. 麦克内利

C. 怀利

D. 巴斯

答案:B

21. 《世界大战时期的宣传技巧》的作者是()

A. 拉斯韦尔

B. 卢因

C. 拉扎斯菲尔德

D. 施拉姆

答案:A

22. 施拉姆的大众传播模式主要运用了()

A. 归纳理论

B. 演绎理论

C. 机能理论

D. 模型

答案:D

23. ()在《后工业社会的来临》一书中指出,在高度发达的信息社会里,平等将成为社会的核

心价值。

A. 麦奎尔

B. 罗杰斯

C. 贝尔

D. 霍尔

答案:C

24. 针对传播主体展开的研究是()

A. 内容分析

B. 议题设置

C. 媒介研究

D. 控制研究

答案:D

25. 美国第三届总统()曾宣称“宁要报纸,不要政府”。

A. 林肯

B. 华盛顿

C. 杰弗逊

D. 富兰克林

答案:C

26. ()将政府操纵新闻制造的人为事件称为“伪事件”。

A. 阿特休尔

B. 施拉姆

C. 弥尔顿

D. 波尔斯丁

答案:D

27. ()提出“知识沟”理论假说。

A. 诺伊曼

B. 松伯格

C. 蒂奇诺

D. 艾蒂玛

答案:C

28. 韦伯对议题的分类不包括()

A. 个人议题

B. 谈话议题

C. 敏感议题

D. 公共议题

答案:C

29. 下列属于定性研究法的是()

A. 抽样调查法

B. 内容分析法

C. 因素分析法

D. 控制实验法

答案:C

30. 从说服传播的长期效果来说,最终起决定作用的是()

A. 信源的可信性

B. 媒介的权威性

C. 传播对象的自身属性

D. 内容的说服力

答案:D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 有二至五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少选或 未选均无分。

1. 下列关于“潜网”的说法正确的有()

A. 就是关系网

B. 媒介将违规者除名是潜网的直接表现

C. 是一种社会控制体系的折射

D. 任何媒介都担负者社会控制的职能

E. 潜网的控制是潜移默化、不易察觉的

答案:C^D^E^

2. 印刷媒介受众调查包括()

A. 读者概况调查

B. 受众选择报刊信息的调查

C. 对读报用途和读者所得到的满足的研究

D. 读者—非读者研究

E. 音乐节目受欢迎度调查

答案:A^B^C^D^

3. 下列关于麦奎尔传播功能研究的说法正确的有()

A. 同大众传播高度发达的时代背景密切联系

B. “个人社会化”是其观点的出发点

C. 把传播的个人功能纳入到“使用与满足”理论

D. 把传播功能和受众动机等同起来

E. 提出大众传播的“动员功能”

答案:A^B^C^D^E^

4. 报纸的特点是()

A. 信息容量大

B. 保存信息的能力强

C. 受众选择的主动性大

D. 时效性较差

E. 廉价

答案:A^B^C^D^E^

5. 内容分析的一般性结论是()

A. 大众传播的内容只是从它所得到的信息中进行高度的抽样

B. 受传者所吸收或使用的信息,又是从大众传媒中过滤出来的抽样

C. 大众传媒的,娱乐性的远远多于消息性的,因而在一定程度上分散社会大众对重要问题 的注意力

D. 大众传播为了引吸受众,大多追求内容平易,形式简单,层次较低

E. 指出信息的实质是减少收信人的不确定性

答案:A^B^C^D^

解析:(P149~150)

三、名词解释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

1. 热媒介

答案:热媒介:是麦克卢汉媒介理论的重要观点之一。热媒介意味着“高清晰度”,所提供的信息明确度高,能高度清晰地延伸人体的某一感觉器官,其传播对象在信息的接受过程中参与程度低,想像力发挥程度低。

2. 传播效果

答案:传播效果:传播效果具有双重含义。一方面指带有说服动机的传播行为,在受传者身上引起的心理、态度和行为的变化,即传播活动在多大程度上实现了传播者的意图或目的。另一方面

是指传播活动尤其是报刊、广播、电视等大众传播媒介的活动对受传者和社会所产生的一切影响和结果的总体。

3. 工具说

答案:工具说:是关于传播的个人功能的一种理论。美国心理学家托尔曼认为,有很多传播属于工具性行为,即使是最明显的自我意识的传播也往往具有作为工具使用的目的。传播行为既有目的性,又有认知性。

4. 自信心假说

答案:自信心假说:贾尼斯认为在自信心的强弱和可说服性的高低之间存在着密切的相关,即自信心越强,可说服性越低;自信心越弱,可说服性越高。这一结论,被称为“自信心假说”。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5分,共25分)

1. 信息流量失控会造成什么危害?

答案:答案暂无

2. 信息革命的影响是什么?

答案:答:首先,就大众传播领域来说,层出不穷的传播新技术,将使传播出现多样化、小型化、分散化以及个人化的局面。

其次,传播新技术促进社会信息的加快流通和信息量急剧增长,对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生活各个方面都将带来深刻的变革。

3. 卡特赖特的研究提出的劝服有效包含哪些原则?

答案:答:(1)信息必须引人注目。

(2)应使受传者从感受转变为一种认识。

(3)应使受传者认识到该事宜对他只有利而无害。

(4)应使受传者采取行动的途径简便、具体、直接。

4. 怎样正确理解“可读性”?

答案:答:可读性是同信息交流直接相关的一个问题,是由西方新闻界首先提出来的。它指的是新闻、文学作品等易于阅读的程度,即作品使读者易于接受和了解,而留下鲜明、深刻的印象。由于广播电视的发展,还可以把它延伸为广播新闻等节目的可听性和电视新闻等节目的可视性。要注意的是,不能把可读性与趣味性混淆起来。

5. 网络媒体有哪些重要特征?

答案:答:(1)共享性,即电脑网络具有连接网上的任何用户,使之共享网上信息资源的基本性能。

(2)互动性,由于这一特征,网络传播活动中的反馈环节大大加强。

(3)传播方式的兼容性,既可用于人际传播,又可用于群体和组织传播,更可用于大众传播。

(4)开放性,网络上大量的信息内容是对所有网络用户公开或对所有专门付费索取特定的信息服务的网络用户公开的。

(5)从理论上讲,任何组织和个人都可成为信息提供者,并且传受双方的身份可不断互换。

(6)信息接收时间由用户自己掌控,信息接收行为与传递行为不必同步。

五、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第1小题9分,第2小题14分,共23分)

1. 从研究方法看,传播学研究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答案:答:(1)科学性。传播学研究是一种有理论指导、有控制手段的程序化的科学认识活动。①先导:系统的理论框架。传播学研究一般都有比较系统化的理论框架,是由一定规则和结构组织起来的求证过程,通过有目的的调查与研究,检验理论假设的正确性,解决实践中遇到的种种问题。②过程:可靠的控制机制。传播学研究形成了一整套控制机制,确保研究成果的科学性、客观性和准确性。③研究:严格的分析手段。人们对传播研究中所得出的有关结论和数据都要进行一系列严格的信度分析和效度分析,并采用统计手段检验其显著性

和客观实在性。④结论:良好的复制功能。从成果上看,传播学研究的科学性就在于它所得出的结论与原理不是偶然的、不可复现的,而是只要具备相应的条件便必然会产生和再现的。

(2)操作性。传播学研究与传统新闻学研究的一个显著区别就在于它摆脱了传统思辨哲学的影响,非常注重对实际问题的探讨,以操作性见长。传播学研究的这种操作性的特色具体表现在其研究目的的三个梯次分布上:①描述,即对研究对象的现实状况做出符合实际的描述。②解释,即对研究对象的活动过程及特点做出解释。③预测与控制。传播学研究在绝大多数情况下并不仅仅是为了“解释世界”,而且也是为了“改造世界”。

(3)综合化与定量化。现代传播学研究由于其面向实际的操作性要求,越来越强调测量的可靠性和研究的有效性。这就要求研究方法和手段更加综合化、定量化。所谓“综合化”是指尽可能采用多重设计和研究手段。所谓“定量化”是指对传播活动和传播现象采用数量化的研究设计和分析手段。目前,定量分析已成为世界传播学研究的主流。

2. 传统学派与批判学派的基本特征、长处与不足各是什么?两者相对比,可得出什么结论? 答案:答:传统学派注重挖掘传播活动的自身规律,出发点与着眼点都紧扣具体的传播实践,都与人们的实际传播经验密切关联,其研究方法及成果都带有十分突出的、十分明显的经验色彩,所以又有经验学派之称。其长处在于:研究的成果往往能够直接用来指导传播实践,特别是对开展卓有成效的传播活动作用更大。其缺陷在于:对现存社会及其传播体制持一种非批判的肯定态度,因此,总把自己置于现存秩序“之内”,把现存秩序当做一种固定不变的既定事实接受下来,从而自觉不自觉地以维护现存秩序为己任。总之,传统学派奉行的是同现存社会相一致、相调和的“服从主义”。与之相反,批判学派的基本特征则是,对现存社会持一种无情批判的否定态度,因此批判学派总是力图站在现存社会秩序“之外”,拒绝承认现存秩序的合法性,并自觉地以批判现存秩序为己任。于是,批判学派主要致力于传播现象之深层背景的考察,更注重传播与传播体制的阶级性,更强调传播与社会的联系,故而其研究有高屋建瓴、振聋发聩、大刀阔斧之势,令人有酣畅淋漓、茅塞顿开之感,这是其长处。批判学派的不足在于:忽视或根本就无视对传播自身规律的探讨,置实际经验和具体问题于不顾,一味进行大而无当、天马行空的高谈阔论,远离传播实践,结果其研究大多无助于指导人们从事传播活动。

总之,两相对比,传统学派偏重于传播的小规律,批判学派偏重于传播的大问题;传统学派实际在维护传播现状,批判学派则旨在否定传播现状。也就是说,传统学派在传播理论上虽然颇多建树,但却很少对传播现象提出根本性的质疑;相反,批判学派虽然无情地撕破现实的虚假面纱,将它的丑恶暴露出来,但却很少提出有益于传播活动的科学学说。

种问题。②过程:可靠的控制机制。传播学研究形成了一整套控制机制,确保研究成果的科学性、客观性和准确性。③研究:严格的分析手段。人们对传播研究中所得出的有关结论和数据都要进行一系列严格的信度分析和效度分析,并采用统计手段检验其显著性和客观实在性。④结论:良好的复制功能。从成果上看,传播学研究的科学性就在于它所得出的结论与原理不是偶然的、不可复现的,而是只要具备相应的条件便必然会产生和再现的。

(2)操作性。传播学研究与传统新闻学研究的一个显著区别就在于它摆脱了传统思辨哲学的影响,非常注重对实际问题的探讨,以操作性见长。传播学研究的这种操作性的特色具体表现在其研究目的的三个梯次分布上:①描述,即对研究对象的现实状况做出符合实际的描述。②解释,即对研究对象的活动过程及特点做出解释。③预测与控制。传播学研究在绝大多数情况下并不仅仅是为了“解释世界”,而且也是为了“改造世界”。

(3)综合化与定量化。现代传播学研究由于其面向实际的操作性要求,越来越强调测量的可靠性和研究的有效性。这就要求研究方法和手段更加综合化、定量化。所谓“综合化”是指尽可能采用多重设计和研究手段。所谓“定量化”是指对传播活动和传播现象采用数量化的研究设计和分析手段。目前,定量分析已成为世界传播学研究的主流。

2. 传统学派与批判学派的基本特征、长处与不足各是什么?两者相对比,可得出什么结论? 答案:答:传统学派注重挖掘传播活动的自身规律,出发点与着眼点都紧扣具体的传播实践,都与人们的实际传播经验密切关联,其研究方法及成果都带有十分突出的、十分明显的经验色彩,所以又有经验学派之称。其长处在于:研究的成果往往能够直接用来指导传播实践,特别是对开展卓有成效的传播活动作用更大。其缺陷在于:对现存社会及其传播体制持一种非批判的肯定态度,因此,总把自己置于现存秩序“之内”,把现存秩序当做一种固定不变的既定事实接受下来,从而自觉不自觉地以维护现存秩序为己任。总之,传统学派奉行的是同现存社会相一致、相调和的“服从主义”。与之相反,批判学派的基本特征则是,对现存社会持一种无情批判的否定态度,因此批判学派总是力图站在现存社会秩序“之外”,拒绝承认现存秩序的合法性,并自觉地以批判现存秩序为己任。于是,批判学派主要致力于传播现象之深层背景的考察,更注重传播与传播体制的阶级性,更强调传播与社会的联系,故而其研究有高屋建瓴、振聋发聩、大刀阔斧之势,令人有酣畅淋漓、茅塞顿开之感,这是其长处。批判学派的不足在于:忽视或根本就无视对传播自身规律的探讨,置实际经验和具体问题于不顾,一味进行大而无当、天马行空的高谈阔论,远离传播实践,结果其研究大多无助于指导人们从事传播活动。总之,两相对比,传统学派偏重于传播的小规律,批判学派偏重于传播的大问题;传统学派实际在维护传播现状,批判学派则旨在否定传播现状。也就是说,传统学派在传播理论上虽然颇多建树,但却很少对传播现象提出根本性的质疑;相反,批判学派虽然无情地撕破现实的虚假面纱,将它的丑恶暴露出来,但却很少提出有益于传播活动的科学学说。


相关内容

  • 全国2011年07月自考00642[传播学概论]真题及答案
  • 考试学习软件商城(examebook.com )出品 自考笔记.真题及答案.题库软件.录音课件! 全国 2011年 7月自学考试传播学概论试题 课程代码:00642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 20 小题,每小题 1分,共20 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请将其代码 ...

  • 广告学概论综合测试题二
  • <广告学概论>综合测试题二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 1.早期的广告,一种是以________________为内容的社会广告,如古亚述帝国.迦勒底人所建立的胜利纪念碑,碑文宣扬战功和强盛:一种是为传递经济信息的初期的_____________广告,如在古罗马时代,经常有告知牌出 ...

  • 传播学概论试卷二
  •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在研究方法上,拉扎斯菲尔德的贡献是倡导并亲身实践了( ) A .实地调查法 B .内容分析法 C .控制实验法 D .个案研究法 ...

  • 2011年10月自考艺术概论试题及答案
  • 2011年10月自考艺术概论试题 (课程代码:00504) 一.单项选择题 1. 艺术起源于情感变现学说的代表人物是( C ) A. 斯宾塞 B. 弗洛伊德 C. 列. 托尔斯泰 D. 费雷泽 2. 莎士比亚生活的年代是(D ) A. 古希腊 B. 古罗马 C. 中世纪 D. 文艺复兴 3. &qu ...

  • 新闻传播学概论复习大纲
  • 自考考试大纲江苏自学考试传播学概论教材大纲 00642 传播学概论 传播学是"研究人的学问,研究人与人,人与他的团体.组织和社会的关系,研究人怎样受影响,研究人怎样报导消息,接受新闻及知识,怎样受教及教人,怎样消遣及娱人."(施拉姆)传播学是研究人类一切传播行为和传播过程发生.发 ...

  • 全国2011年7月自考[新闻学概论]试题及答案00633
  • 全国2011年7月自学考试新闻学概论试题和答案 课程代码:00633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马克思.恩格斯共同创办的无产阶级报纸是( C )8-160 ...

  • 电大社会学概论
  • 第三次形考作业 试卷总分:100 测试时间:0 单项选择题 名词解释 简答题 论述题 一.单项选择题(共 10 道试题,共 10 分.) 1. 提出社会失范论的是( ). A. 罗斯 B. 默顿 C. 迪尔凯姆 D. 韦伯 2. 整合作用是指( ). A. 一个社会的整体作用 B. 将各部分合在一起 ...

  • 民间文学概论试题
  • 民间文学概论>试题及答案 (2011-08-01 14:17:37) 标签: 文化 分类: 学习资料汇编一.单选题 1.关于杨家将与契丹人作战的传说可归为( C ) A.农民起义传说 B.起义英雄传说 C.反抗外来侵略传说 D.革命历史事件传说 2.1846 年,发明了"Folklo ...

  • 广告学--传播学概论参考答案
  • <传播学概论>复习资料 一.单项选择题 1.把"异化"视为"罪恶"的现代同义语的是 [ ] A.弗洛姆 B.霍尔 C.默多克 D.马克思 2.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最早建成发达的大众传播事业的国家是[ ] A.美国 B.英国 C.法国 D.德国 3.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