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理想的风筝第一课时

22、理想的风筝

第一课时

教材分析:

《理想的风筝》这是一篇回忆性的文章。以一个学生的语气,描写了一位残疾教师的形象。因此,对于刘老师这个人物的解读至关重要。作者围绕刘老师选取了三个典型事例:笑谈腿疾、上课板书、放飞风筝。这三个故事,每一个故事都反映了刘老师一个主要的品质,但每一个故事又并不纯粹的独立。考虑到文本篇幅较长,以故事为线清晰明了,因此大的框架就定位在“故事——情感——品质”。

教学目标:

1、学生认识本课生字理解部分词语意思。

2、学生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的叙述顺序和主要内容。

教学重点: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学生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的叙述顺序和主要内容。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进入情境。

1、多媒体放映课件:春天,一个残疾人拄着拐杖放风筝的情景,配上课文第一段的录音。

2.师:在这充满生机与活力的春天里,在这欢乐的放风筝的人群中,这个残疾人拄着拐杖、抓着线绳、追着跑着,是那么的快乐,你们想知道这个残疾人是谁吗?(想。)

3.今天我们学习的课文《理想的风筝》讲述的就是这个残疾人的故事。

4.板书课题,齐读。问:看了课题,联系刚才的画面,你们有什么疑问吗?(学生质疑)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请同学们带着问题轻声读课文,读后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2.学生汇报

生1:我读懂了课文是从上课和放风筝两个方面来写刘老师的。

生2:我知道了刘老师上课十分认真。„„

学生汇报时相机板书:刘老师 上课 放风筝

师:同学们读得真仔细,读懂了这么多内容,请大家再次默读课文,边读边想,还有哪些不明白的地方?有什么问题,做好标记。

(三)、再读课文,提出问题

1.学生默读课文。

2.学生质疑.

生1:为什么作者一看到春天的一些景物,就不由自主地想到刘老师? 生2:为什么作者要选上课和放风筝这两件事来写刘老师呢?„„

师:同学们这么善于发现问题真不错,我们先不要急着解决这些问题。老师想请大家分小组讨论,进行梳理,找出课文的中心问题,只要解决了中心问题,其他的小问题也就迎刃而解。

3.分小组讨论、梳理问题。

4、根据学生的讨论结果板书中心问题:

(1)课文为什么以“理想的风筝”为题?

(2)刘老师是一个怎样的人?

22、理想的风筝

第一课时

教材分析:

《理想的风筝》这是一篇回忆性的文章。以一个学生的语气,描写了一位残疾教师的形象。因此,对于刘老师这个人物的解读至关重要。作者围绕刘老师选取了三个典型事例:笑谈腿疾、上课板书、放飞风筝。这三个故事,每一个故事都反映了刘老师一个主要的品质,但每一个故事又并不纯粹的独立。考虑到文本篇幅较长,以故事为线清晰明了,因此大的框架就定位在“故事——情感——品质”。

教学目标:

1、学生认识本课生字理解部分词语意思。

2、学生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的叙述顺序和主要内容。

教学重点: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学生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的叙述顺序和主要内容。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进入情境。

1、多媒体放映课件:春天,一个残疾人拄着拐杖放风筝的情景,配上课文第一段的录音。

2.师:在这充满生机与活力的春天里,在这欢乐的放风筝的人群中,这个残疾人拄着拐杖、抓着线绳、追着跑着,是那么的快乐,你们想知道这个残疾人是谁吗?(想。)

3.今天我们学习的课文《理想的风筝》讲述的就是这个残疾人的故事。

4.板书课题,齐读。问:看了课题,联系刚才的画面,你们有什么疑问吗?(学生质疑)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请同学们带着问题轻声读课文,读后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2.学生汇报

生1:我读懂了课文是从上课和放风筝两个方面来写刘老师的。

生2:我知道了刘老师上课十分认真。„„

学生汇报时相机板书:刘老师 上课 放风筝

师:同学们读得真仔细,读懂了这么多内容,请大家再次默读课文,边读边想,还有哪些不明白的地方?有什么问题,做好标记。

(三)、再读课文,提出问题

1.学生默读课文。

2.学生质疑.

生1:为什么作者一看到春天的一些景物,就不由自主地想到刘老师? 生2:为什么作者要选上课和放风筝这两件事来写刘老师呢?„„

师:同学们这么善于发现问题真不错,我们先不要急着解决这些问题。老师想请大家分小组讨论,进行梳理,找出课文的中心问题,只要解决了中心问题,其他的小问题也就迎刃而解。

3.分小组讨论、梳理问题。

4、根据学生的讨论结果板书中心问题:

(1)课文为什么以“理想的风筝”为题?

(2)刘老师是一个怎样的人?


相关内容

  • 六年级语文下册S版理想的风筝反思
  • <理想的风筝>这是一篇回忆性的文章,以一个学生的语气,描写了一位残疾教师的形象,刻画了他乐观助人.爱学生.爱工作.爱祖国.对生活充满了强烈的爱与执着的追求. 第一课时通过学生自读读出描写刘老师的故事,先用通顺的话说一说,然后引导学生用小标题的形式来表示:谈残腿.写板书.放风筝.追风筝.然 ...

  • 2015春鄂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全册教案
  • 1. 春的颂歌 教学目标: 1. 学习7个生字,学写8个生字. 2.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 感受春天给大自然带来的勃勃生机.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感情. 教学重难点: 1.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2.感受春天给大自然带来的勃勃生机.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 ...

  • [理想的风筝]评课稿
  • <理想的风筝>评课稿<理想的风筝>是一篇回忆性的散文,它以传情的笔触,回忆了刘老师"谈腿疾.写板书.放飞筝"的三件往事,细腻地刻画写了一位残疾教师的形象:他时时兢兢业业.处处自强不息.永远乐观自信,对生活充满了强烈的爱与执着的追求,字里行间浸透着刘老师在风 ...

  • 第九课理想的风筝教案
  • 第九课 理想的风筝 (2014年 4 月 21日 至 25 日 第9周)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自学并掌握好本课的词语,灵活应用重点词,达到会用词语造句的程度. (2)能以较快的速度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初步理解课文的基本内容,流利地回答问题并学会用句型. (3)引导学生初步掌 ...

  • 理想的风筝教案
  • 26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理想的风筝 作者:苏叔阳 2.学会本课6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初步理解文章脉络,初步了解作者见物思人.列举事例.边叙边议的写作方法. 4.初步体会文中流露出来的师生情,受到刘老师人格魅力的影响和熏陶. 设计理念:立足学生的实际,在 ...

  • [理想的风筝]教学设计及反思
  • <理想的风筝>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这是一篇阅读课文.春天,作者回忆了自己学生时代的一位年过五十的残疾老师,赞扬了他对工作认真负责,对学生和蔼可亲,对生活无比热爱的精神,表现了作者对老师尊敬.爱戴之情.全文以第一人称叙述,采用倒叙的写法,触景生情,回忆了自己的亲眼所见.文章语言生动,饱含 ...

  • 理想的风筝读后感
  • 理想的风筝读后感 篇一:理想的风筝>读后感 常听姥姥说,天上的每一颗星,都代表着一个人:星星闪烁的光芒,代表着这个人的人生路途.你若有远大的理想,星星的光芒就会明亮耀眼:你若能笑着面对生活,星星就会有发光的动力. 现在,我又知道:世界上的每一个人,都有一只属于自己的风筝,而牵风筝的线掌握在我们 ...

  • 2春天的脚步
  • 峡城学区教案 第二单元 春天的脚步 教学内容: 本单元编排了三篇主体可闻<梦已被染绿>.<理想的翅膀>.<春天的雨点>. 语文天地中注重对易错字的指导,复习了汉语拼音字母的大小写字母,加强了好词.佳句的赏析与积累."初显身手".受到春天的美好. ...

  • 理想的风筝教学设计1稿
  • 理想的风筝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理想的风筝>是一篇回忆性的精读课文,课文以"风筝"为线索贯穿全文.以一个学生的视角,描写了一位残疾教师的形象.文中的刘老师乐观开朗.爱学生.爱工作.爱祖国,对生活充满了强烈的爱与执着的追求. 课文运用倒叙的方法,开头先描写春天放风筝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