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想的风筝教案

26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理想的风筝 作者:苏叔阳

2、学会本课6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初步理解文章脉络,初步了解作者见物思人、列举事例、边叙边议的写作方法。

4、初步体会文中流露出来的师生情,受到刘老师人格魅力的影响和熏陶。

设计理念:立足学生的实际,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追求教学效益的最大化,把学生的进步和发展作为教学的首要目标。让每一位学生读通课文,掌握长文读短的阅读方法并通过语言文字的品读,感悟文字蕴涵的情意。

教学重难点:

1、培养训练学生的概括能力,把长文读短,把握课文主要内容。

2、作者把浓浓的师生情意融入平淡的文字之中,让学生品出情、读出情。

教学过程:

一、审题导入。

1、板书风筝

问:同学们,放过风筝吗?放风筝时你心情怎样?让我们带着这愉悦

的心情来写这个“筝”字(提醒是后鼻音,第一声,在和风组成“风筝”一词后它读轻声。学生读词)

2、有一位叫苏叔阳的当代作家,每逢看到那一只同蓝天白云戏耍的风筝就会不由自主地想起刘老师,想起刘老师放上天空的风筝。请看他离开这位老师近三十年后写的一篇文章——理想的风筝(补充板书)(齐读课题)

读了这个题目,你有什么想法?或问题?——学生提出问题。 设计理念:题目是文章的眼睛,从审题入手,有疑问才能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让学生养成质疑问难的习惯,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关键。

二、初读课文,提出自读要求。

1、读准生字字音,读通顺句子,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2、划出生字词和不理解的词,能自己解决的尽量自己解决。

3、标出自然段序号。

三、检查学生读书情况,相机正音,联系上下文来理解词语。

1、连翘花(出字图片) 2、扶摇直上 3、翱翔盘旋 4、气喘吁吁 5、功德无量(读文中学生提出难理解的词,相机讨论交流理解)

设计理念:初读课文,学生会遇到一些生字新词和新的表达方式,从而形成一定的阅读障碍,他们读得不正确,不流畅是正常的。况且,这篇课文长达11个自然段,千余字,我想,如果没有足够的时间让接触文本,而匆匆深入文本,势必揠苗助长,欲速则不达。于是,在课堂上我关注学生,给足时间让他们读课文。

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分解在几次读书环节中去落实。初读时我要求学

生读准生字字音,读通顺课文的每一句话,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二读要求是划出生字词或不理解的词,联系上下文理解字词的意思。三读是标出自然段序号。

、四、理清文章脉落

1、这篇文章是写谁的?(请快速浏览课文思考)

写人的文章我们都知道要用典型事例来描写人物形象,刻画人物性格特点。课文写了刘老师的几件事? 分两步完成:

(1)请你用简单的话概括一下。指名概括。

(2)再将每一件事分别用一个词概括出来,指名概括。

(3)相机完成板书: 笑谈腿疾 课讲得极好 提问学生 放风筝

2、课文1~3节写什么?(板书:忆起老师)

课文10~11节写什么?(板书:思念老师)

3.根据板书说说文章的主要内容。

设计理念:“长文读短”意在训练学生提取信息的概括能力,教学过程中,我不要求一步到位,而是分三步走,设计了有梯度的练习。先快速浏览课文,想想课文中回忆了刘老师的哪几件事。

在此基础上,我随机调控,引导学生把几句话压缩成一句话,再把一句话概括为一个词语。这种“标题式”概括,可以把长文读短,迅速把握课文内容,原来课文是通过“笑谈腿疾、艰难板书、开心放风筝”这三件事来写刘老师的。这一点拔,有利于学生进行阅读方法的迁移。从“整体上”感知了课文内容,体现了阅读教学“由整体——到部分——再到整体”这一规律。

五、品读1~3节

1这是一篇写人的文章,作者写景导入,很有特色,齐读1~3节。

2、指导第2节的朗读,读出春天的生机和活力

第二自然段写了几种景物?把它们当成什么来写的?

文中的句子与这个句子比较:柳枝绿了,连翘花开了,风筝飞上天了。(文中的句子好在哪里?)

3、哪些字词表达了作者对刘老师的思念?(又,每逢,不由自主)指导品读1、3节。

4.指名读一读这几小节。读出景美、情美来。

设计理念:第一课时,我对教材作了适当的取舍,通过对1、3节中的“又、每逢、不由自主地想起”等词的品读来体会作者对老师的思念,从第2节的写景引领学生体味这种写作方法的妙处——自然景物充满活力,对下文描写刘老师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起到了很好的铺垫作用。渗透写作方法的指导。

六、品读10、11节

1、自由轻声读10~11节,体会作者对老师那深深的思念,感受他们浓浓的师生情谊。

2、请一位同学朗读。

3、师介绍苏叔阳生平材料,点出他的学业,工作、品性都深受刘老师的影响。

其实,苏叔阳一生都深受刘老师的影响,他在一篇回忆录里说:高中毕业后,受小时侯教历史的刘老师的影响,他报考了中国人民大学历

史学专业,毕业后留校任教。

文革开始了,他由一名大学教授变成一位伞厂工人,每天受到非人的折磨,就在他快要绝望时,是刘老师的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让他笑对命运。

就在他事业蒸蒸日上时,灾难又一次降临了。他的身体接连遭受病魔的袭击。1994年他因肾癌切除了左肾,2001年癌细胞又转移到肺部,手术后不久,又发现他脾脏内有肿瘤。躺在病床上的苏叔阳再次想到刘老师那顽强的生命和对生活的热爱,于是他一次次与癌魔抗争,他说:“不管我多么衰弱,只要生命的烛火还在烧着,我就会走,哪怕是爬行,也还在这路上挣扎。”抗癌十几年中,他仍然笔耕不辍,写作300多万字,创造了人类战胜病魔的奇迹。

4、再请同学读10~11节。

5、教师引读:

面对命运不公不低头,是谁影响了我——(刘老师)

面对病病魔不倒下,是谁给了我力量——(刘老师)

所以在文章最后作者喊出了自己的心声——(接读)“:刘老师啊,您在哪里?我深深地、深深地思念您„„”

苏叔阳把自己对刘老师的思念、感激、敬意都包含在这深切的呼喊声中——(接读)“:刘老师啊,您在哪里?我深深地、深深地思念您„„” 那一声声深切的呼唤饱含着苏叔阳对老师无尽的思念。

设计理念:最后2小节的品读,我以苏叔阳的生平资料的切入为突破口,点明他学业、工作、品性等深受刘老师的影响,正因为刘老师是

苏叔阳精神的引路人,深深地影响了他的一生,所以才会有课文结尾处深情地呼唤:“刘老师啊,您在哪里?我深深地、深深地思念您„„”。同时又为下一课时的学习留下悬念:刘老师究竟有怎样的魔力,能让他一直在作者的记忆中“行走,微笑,用那双写了无数粉笔字的手,放起一只又一只理想的风筝”?下节课我们将从其生动细腻的细节描写中去感悟刘老师的性格特点以及影响作者一生的人格魅力。

七、小结课文

这节课我们初步感知了课文,通过笑谈腿疾、艰难板书开心放风筝这三个典型事件,我们认识了生命顽强、热爱生活的刘老师,也让我们感受到了苏叔阳对刘老师的绵绵思念之情。

下节课,我们将继续跟随作者走进课文,从生动细腻的细节描写中去感悟刘老师生命的顽强和对生活的热爱,去体会他们那浓浓的师生情,去品味那在我们心中升腾起的一只只理想的风筝。

第二课时

教学要求: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学习刘老师热爱生活、乐观积极的生活态度;以及他热爱事业、执着追求理想的精神。理解“理想的风筝”的含义。

3.学习通过抓人物的神态、语言、动作以及心理活动体会人物特点 教学重点:

了解作者回忆了刘老师的哪几件事。

教学难点:

探究刘老师是一位怎样的老师,体会课文中写“我”心情、想法的句段,理解课题与课文内容的关系。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景,复习引入。

1、 引入:上节课,我们了解到,当柳枝染上嫩绿,在春风里尽情摇摆;当连翘花举起金黄的小喇叭,吹起生命之歌;当一只只风筝飞上天穹,作者舒叔扬就会不由自主地想起他的刘老师,想起他放的——理想的风筝(生读,出示课件1)

2、 师:除了这些,作者还想起老师的哪些事呢?

根据学生回答板书

3、

过渡:30年过去了,在老师身上发生的这些事,我仍历历在

目,记忆犹新,他究竟是一位怎样的老师呢?这理想的风筝又有什么内涵呢?今天,就让我们到文章中去寻找答案吧。

二、 品味细节,感受人物。

1、

(1) 笑谈腿残 过渡:我们知道,刘老师是一个残疾人,在你的印象中,残疾人提到自己的缺陷一般都会有什么表现?(遮掩、自卑、怕人取笑„„),但刘老师却笑着把自己的缺陷哪出来开玩笑,他是怎么说的呢?请同学来读一读。出示课件5

(2) 思考:你觉得刘老师是一个怎样的人?

反馈并板书

生:这是一个幽默的老师,他腿有残疾,却说是被女娲甩掉的,很风趣。

生:我觉得这是一位很豁达的老师,他与学生相处得很亲切自然。 生:我也觉得这是一个幽默风趣的老师,一般人有残疾都不愿让人说起,他却毫不避讳地和同学们谈腿疾。

师:的确,有人说幽默的最高境界是敢于自嘲。刘老师就是这样一位敢于自嘲的幽默者。

生:我觉得刘老师也非常坚强,非常乐观,他在说自己腿疾的时候还是笑着的。

师:大家注意到了这个“笑着”,这是一份多么豁达、多么乐观、多么坦然甚至带着自信的笑。这一笑,该是掩盖了多少生活的艰辛与苦难啊,这一笑,看似轻松,实则承受了多么沉重的分量啊。但刘老师

就是这样笑着,坚强、乐观地笑着。(板书:笑 自信乐观)看来,听其言时也要察其态,也就是观察他说话时的神态,所谓察言观色。 师:请你像刘老师那样笑着把这个故事讲给同学们。

(学生有感情地朗读)

师:对于腿疾,刘老师说得如此轻松,同学们是怎样的感觉呢? 出示课件6

生:教室里腾起一片笑声。但笑过之后,每个学生心里都泛起一股酸涩的感情,同时更增加了对刘老师的尊敬。

师:同学们为什么笑?为什么酸涩?又为什么尊敬?

生:同学们笑是因为刘老师的话太幽默了,引得大家哄堂大笑。 生:同学们笑过后对老师多了一份理解,一份同情,心里很酸涩。 生:同学们想到老师在身有残疾的情况下,还如此幽默风趣,如此坚强乐观,非常敬佩老师的这种精神,所以更增加了对刘老师的尊敬。 师:是的,说得多么好,大家都有一颗善感的心,真好。

师:有人说,几流作品和一流作品只差几个字。想一想,作者在这里为什么用了个“腾”字,为什么用了个“泛”字?

生:声音很大,用了“腾”字。

师:是的,腾,可以组个词,万马奔腾,大家可以想象一下那种场面。由于刘老师讲的故事太有趣了,太幽默了,课堂上突然爆发出这么大的笑声,这是一种哄堂大笑的热烈、喧闹,所以用了“腾”字。 生:泛,是心里的感觉,看不见,用了“泛”字。

师:笑过之后,同学们想到了刘老师的残腿会给他带来许多不便,心

中不免多了一份——

生:同情。

师:这种感情不像刚才那样热烈,而是——

生:淡淡的。

生:轻轻的。

生:隐隐的。

师:对,这种淡淡的,轻轻的,隐隐的感觉浮上来就是“泛”。 师:同学们先笑得那样热烈,又泛起淡淡的酸涩,最后充满对刘老师的尊敬,一句话里有三次情感的变化,多么微妙的感情,多么细腻的描写。你能读出来吗?

(学生有感情地朗读)

2、深情讲课 出示课件10

(1)指名读第5自然段

(2)说说从中你感受到刘老师是一个怎样的人?

(3)反馈板书

(4)有感情地朗读

3、提问学生 出示课件12

(1)默读第6自然段

(2)引导学生抓住刘老师语言神态动作来体会刘老师的品质。 相机板书

(3)指导朗读,感受品质

(4)对于这个事情,作者又是怎么想的呢?

出示课件

悟:为什么作者回想起来依旧那么清晰,那么亲切?

有感情地朗读

4、放风筝 出示课件15

师:刚才我们看到的是上课时的刘老师,然而,留给我印象最深的,还是课后刘老师每年放风筝的情景。(板书:放风筝)

师:同学们,认识一个人更多的时候需要察其态,听其言,观其行的综合运用,也许是一个令人难忘的表情,也许是一串扣人心弦的动作,也许是一句感人肺腑的话语都会让我们有所触动。用心读第六至九段,找出刘老师放风筝时令你感动的细节,并在旁边写出令你感动的理由。

(生默读、写感受,教室内充满静谧的氛围)

生:给我印象最深的细节是刘老师亲手制作各式各样的风筝,亲手把它放上蓝天,这是一位心灵手巧、热爱生活的老师,他虽有残疾,却富有生活情趣。

师:两个“亲手”抓得好,这是发自真心地热爱生活啊。

生:残疾也阻挡不了刘老师对放风筝的渴望,他要体验放风筝的乐趣。 生:我觉得他“脸上漾出甜蜜的笑”那种神态让人很感动,他是幸福的、满足的,快乐的。

生:我从刘老师放风筝的一系列动作:“笑着、叫着、拄着、蹦跳着、追赶、喊着、故意撒脱手”等词,仿佛看到了那个满心兴奋、幸福、乐观,忘记了自己是一个老人,是一个残疾人,而像个小孩一样的刘

老师。

师:这真是“老夫聊发少年狂”啊!

生:刘老师说“你们不要管,我自己来!”他敢于挑战自我、自信自强,能够征服困难,这是他对生活的热爱激发出了自强不息的精神。 生:这个身残志坚的老师,放风筝时会情不自禁地蹦跳起来,

师:放起风筝来,他完全不是一位老人,而是一个同我一样的少年。 他有着同我一样的——

生:活泼、力量„„

师:同我一样的——

生:追求、幸福„„

师:同我一样的——

生:理想、热爱生活„„

师:同我一样的一颗永不泯灭的——

生:童心、快乐。(板书:乐 热爱生活)

师:刘老师对生活的热爱,对生命的顽强让我30年都不曾忘怀。让我们再一次读读这段文字,感悟刘老师对生命的顽强和对生活的热爱。

(有感情地朗读第八、九段)

师:刘老师追的仅仅是风筝吗?他追求的是什么?

生:他还在追求自己生活的梦想。

师:他在用乐观自信、顽强不屈、热爱生活的人生态度在追求着理想。(教师指板书,总结)

师:这就是他心中飞起的那一只只——(齐读:理想的风筝)而且在他的学生心中也飞起了一只只——(齐读:理想的风筝)无论是课内笑谈腿疾,深情讲课、提问学生的刘老师,还是课外追放风筝的刘老师,都用他的一言一行为学生播下了乐观自信、顽强不屈、热爱生活的种子,放飞了属于每个人的理想的风筝。(板画风筝)

师:就是在刘老师的影响下,作者苏叔阳挺过了人生中一次次的磨难。 (课件出示作者介绍:苏叔阳出生于1938年,当代作家。他一生经历坎坷,“文革”期间曾遭受非人迫害,被关进牛棚,很多人以悲壮的方式结束生命,可他不会。用他文集中的话,不管我多么衰弱,只要生命的烛火还在烧着,我就会走,哪怕是爬行,也还在这路上挣扎。 1993年患癌症以来,又先后多次手术。可他仍笔耕不辍,积极乐观地过着每一天,七十多岁竟然写出了300万字的作品,出版了7本书。他平易近人,性格温和谦逊,始终追求崇高,质朴、真诚的为人和坚持不懈的探索精神,使他在诸多领域都留有独特的思想及鲜明的见解。)

师:同学们,真的,在未来的人生之路上,从事什么职业,获得多高职位,取得多少荣誉并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心怀理想,热爱生活,顽强不屈,能够真正成为让人久久思念的人。

师:此时此刻,你有话说。

生:刘老师啊,虽然您是一位残疾老师,但是您热爱生活,顽强工作,我深深地、深深地思念您!

生:刘老师啊,虽然您是一位残疾老师,但是您阳光、乐观,生活得

幸福、满足,让人很感动,我深深地、深深地思念您!

生:刘老师啊,虽然您是一位残疾老师,但是您以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自强不息的精神感染了你的学生,深深地影响了他们的人生,您是一个平凡而伟大的人,我深深地、深深地思念您!

„„

六、感情升华(播放音乐:《老师,我想你》)

师:这是一份沉沉的思念,尽管近三十年过去了,当春天又到了—— (出示二、三段,感情朗读)

师:转眼,不见刘老师已近30年——(朗读第十段)

师:倘若不幸他已经离开了我们——(朗读第十段)

师:想到这儿,作者思绪万千,在心底深情地呼唤着——(朗读第十一段)

师:当年的学生苏叔阳,现在已经两鬓斑白,可他永远也不会忘记刘老师,内心充满了对刘老师的感激,不尽的思念——

生:刘老师啊,您在哪里?我深深地、深深地,思念您„„

师:他有满腹的话儿想对刘老师说,他在《谢谢老师》一文中这样写道:生:(齐读)把老师比作母亲,

把老师比作人梯,

把老师比作燃烧自己照亮别人的红烛,

把老师比作努力吐出最后一口丝线的春蚕。

老师是擎天的柱,是润泽大地的春雨,

假如人世上有一种专门吃苦而造福别人的职业,

那便是老师,没有任何人比他们更神圣。

让我们手牵起手,躬下身,

向所有的老师虔恭地祝福,

含泪说一声:“谢谢啦,谢谢你们,老师!”

七、总结写法

师:今天,我们认识了一个人——平凡而伟大的刘老师,也学会了认识人的方法,看其貌,听其言,察其态,观其行。其实,认识一个人,有时还需要看其所用之物,周总理的睡衣,温总理的棉衣,刘老师的拐杖,都是他们生活的写照;有时还要看他的爱好,刘老师热爱放风筝是他对生活的表达;还要看他所交的朋友等。这其实也是我们写一个人的方法,从外貌写起,写他的语言、动作、神态,写发生在他身上的工作、生活方面的典型事例,也可以发表对其人其事的看法,也就是议论,我们就会写出一个鲜活的人物。

大家即将小学毕业,回顾自己的小学生活,一定也有让自己难忘的老师,就用你饱含深情的笔墨仿照这篇课文也写写你的老师吧,写作是最好的感恩。

出示课件

指名读

理解:我从刘老师放风筝的表现中感受到了他对生活的爱与追求是那样的强烈。

议:相对于刘老师,作为一个 活泼的少年又该怎样呢?

(6)是啊,文中的作者也是那么想的,所以他在文中写道:

出示课件

有感情地朗读

理解:“理想的风筝”指的什么?

朗读体会

此时此刻,这不仅是老师的理想,还变成了作者的理想,他在文集里曾这样写到:

出示课件

指导朗读

三、 提升感悟

虽然已经近30年没见到刘老师了,可这么优秀的老师又怎能不让人思念呢?让我们和作者一起带着对刘老师的思念读课文中最后一段吧。

出示课件

四、总结全文

1、 整合对刘老师的认识,完成练习

出示课件 说说文中是如何表现刘老师这些特点的?

2、 小结:通过几件典型的事例,运用了语言、动作、神态描写及作者的感受来表现人物,表达情感。

板书设计:

刘老师

(思念)

理想的风筝 笑谈腿残 幽默 乐观 开朗 上课 深情上课 热爱工作 热爱祖国 提问学生 关爱学生 课后 放风筝 热爱生活 挑战困难 顽强执着典型事例 表现特点

26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理想的风筝 作者:苏叔阳

2、学会本课6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初步理解文章脉络,初步了解作者见物思人、列举事例、边叙边议的写作方法。

4、初步体会文中流露出来的师生情,受到刘老师人格魅力的影响和熏陶。

设计理念:立足学生的实际,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追求教学效益的最大化,把学生的进步和发展作为教学的首要目标。让每一位学生读通课文,掌握长文读短的阅读方法并通过语言文字的品读,感悟文字蕴涵的情意。

教学重难点:

1、培养训练学生的概括能力,把长文读短,把握课文主要内容。

2、作者把浓浓的师生情意融入平淡的文字之中,让学生品出情、读出情。

教学过程:

一、审题导入。

1、板书风筝

问:同学们,放过风筝吗?放风筝时你心情怎样?让我们带着这愉悦

的心情来写这个“筝”字(提醒是后鼻音,第一声,在和风组成“风筝”一词后它读轻声。学生读词)

2、有一位叫苏叔阳的当代作家,每逢看到那一只同蓝天白云戏耍的风筝就会不由自主地想起刘老师,想起刘老师放上天空的风筝。请看他离开这位老师近三十年后写的一篇文章——理想的风筝(补充板书)(齐读课题)

读了这个题目,你有什么想法?或问题?——学生提出问题。 设计理念:题目是文章的眼睛,从审题入手,有疑问才能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让学生养成质疑问难的习惯,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关键。

二、初读课文,提出自读要求。

1、读准生字字音,读通顺句子,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2、划出生字词和不理解的词,能自己解决的尽量自己解决。

3、标出自然段序号。

三、检查学生读书情况,相机正音,联系上下文来理解词语。

1、连翘花(出字图片) 2、扶摇直上 3、翱翔盘旋 4、气喘吁吁 5、功德无量(读文中学生提出难理解的词,相机讨论交流理解)

设计理念:初读课文,学生会遇到一些生字新词和新的表达方式,从而形成一定的阅读障碍,他们读得不正确,不流畅是正常的。况且,这篇课文长达11个自然段,千余字,我想,如果没有足够的时间让接触文本,而匆匆深入文本,势必揠苗助长,欲速则不达。于是,在课堂上我关注学生,给足时间让他们读课文。

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分解在几次读书环节中去落实。初读时我要求学

生读准生字字音,读通顺课文的每一句话,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二读要求是划出生字词或不理解的词,联系上下文理解字词的意思。三读是标出自然段序号。

、四、理清文章脉落

1、这篇文章是写谁的?(请快速浏览课文思考)

写人的文章我们都知道要用典型事例来描写人物形象,刻画人物性格特点。课文写了刘老师的几件事? 分两步完成:

(1)请你用简单的话概括一下。指名概括。

(2)再将每一件事分别用一个词概括出来,指名概括。

(3)相机完成板书: 笑谈腿疾 课讲得极好 提问学生 放风筝

2、课文1~3节写什么?(板书:忆起老师)

课文10~11节写什么?(板书:思念老师)

3.根据板书说说文章的主要内容。

设计理念:“长文读短”意在训练学生提取信息的概括能力,教学过程中,我不要求一步到位,而是分三步走,设计了有梯度的练习。先快速浏览课文,想想课文中回忆了刘老师的哪几件事。

在此基础上,我随机调控,引导学生把几句话压缩成一句话,再把一句话概括为一个词语。这种“标题式”概括,可以把长文读短,迅速把握课文内容,原来课文是通过“笑谈腿疾、艰难板书、开心放风筝”这三件事来写刘老师的。这一点拔,有利于学生进行阅读方法的迁移。从“整体上”感知了课文内容,体现了阅读教学“由整体——到部分——再到整体”这一规律。

五、品读1~3节

1这是一篇写人的文章,作者写景导入,很有特色,齐读1~3节。

2、指导第2节的朗读,读出春天的生机和活力

第二自然段写了几种景物?把它们当成什么来写的?

文中的句子与这个句子比较:柳枝绿了,连翘花开了,风筝飞上天了。(文中的句子好在哪里?)

3、哪些字词表达了作者对刘老师的思念?(又,每逢,不由自主)指导品读1、3节。

4.指名读一读这几小节。读出景美、情美来。

设计理念:第一课时,我对教材作了适当的取舍,通过对1、3节中的“又、每逢、不由自主地想起”等词的品读来体会作者对老师的思念,从第2节的写景引领学生体味这种写作方法的妙处——自然景物充满活力,对下文描写刘老师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起到了很好的铺垫作用。渗透写作方法的指导。

六、品读10、11节

1、自由轻声读10~11节,体会作者对老师那深深的思念,感受他们浓浓的师生情谊。

2、请一位同学朗读。

3、师介绍苏叔阳生平材料,点出他的学业,工作、品性都深受刘老师的影响。

其实,苏叔阳一生都深受刘老师的影响,他在一篇回忆录里说:高中毕业后,受小时侯教历史的刘老师的影响,他报考了中国人民大学历

史学专业,毕业后留校任教。

文革开始了,他由一名大学教授变成一位伞厂工人,每天受到非人的折磨,就在他快要绝望时,是刘老师的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让他笑对命运。

就在他事业蒸蒸日上时,灾难又一次降临了。他的身体接连遭受病魔的袭击。1994年他因肾癌切除了左肾,2001年癌细胞又转移到肺部,手术后不久,又发现他脾脏内有肿瘤。躺在病床上的苏叔阳再次想到刘老师那顽强的生命和对生活的热爱,于是他一次次与癌魔抗争,他说:“不管我多么衰弱,只要生命的烛火还在烧着,我就会走,哪怕是爬行,也还在这路上挣扎。”抗癌十几年中,他仍然笔耕不辍,写作300多万字,创造了人类战胜病魔的奇迹。

4、再请同学读10~11节。

5、教师引读:

面对命运不公不低头,是谁影响了我——(刘老师)

面对病病魔不倒下,是谁给了我力量——(刘老师)

所以在文章最后作者喊出了自己的心声——(接读)“:刘老师啊,您在哪里?我深深地、深深地思念您„„”

苏叔阳把自己对刘老师的思念、感激、敬意都包含在这深切的呼喊声中——(接读)“:刘老师啊,您在哪里?我深深地、深深地思念您„„” 那一声声深切的呼唤饱含着苏叔阳对老师无尽的思念。

设计理念:最后2小节的品读,我以苏叔阳的生平资料的切入为突破口,点明他学业、工作、品性等深受刘老师的影响,正因为刘老师是

苏叔阳精神的引路人,深深地影响了他的一生,所以才会有课文结尾处深情地呼唤:“刘老师啊,您在哪里?我深深地、深深地思念您„„”。同时又为下一课时的学习留下悬念:刘老师究竟有怎样的魔力,能让他一直在作者的记忆中“行走,微笑,用那双写了无数粉笔字的手,放起一只又一只理想的风筝”?下节课我们将从其生动细腻的细节描写中去感悟刘老师的性格特点以及影响作者一生的人格魅力。

七、小结课文

这节课我们初步感知了课文,通过笑谈腿疾、艰难板书开心放风筝这三个典型事件,我们认识了生命顽强、热爱生活的刘老师,也让我们感受到了苏叔阳对刘老师的绵绵思念之情。

下节课,我们将继续跟随作者走进课文,从生动细腻的细节描写中去感悟刘老师生命的顽强和对生活的热爱,去体会他们那浓浓的师生情,去品味那在我们心中升腾起的一只只理想的风筝。

第二课时

教学要求: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学习刘老师热爱生活、乐观积极的生活态度;以及他热爱事业、执着追求理想的精神。理解“理想的风筝”的含义。

3.学习通过抓人物的神态、语言、动作以及心理活动体会人物特点 教学重点:

了解作者回忆了刘老师的哪几件事。

教学难点:

探究刘老师是一位怎样的老师,体会课文中写“我”心情、想法的句段,理解课题与课文内容的关系。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景,复习引入。

1、 引入:上节课,我们了解到,当柳枝染上嫩绿,在春风里尽情摇摆;当连翘花举起金黄的小喇叭,吹起生命之歌;当一只只风筝飞上天穹,作者舒叔扬就会不由自主地想起他的刘老师,想起他放的——理想的风筝(生读,出示课件1)

2、 师:除了这些,作者还想起老师的哪些事呢?

根据学生回答板书

3、

过渡:30年过去了,在老师身上发生的这些事,我仍历历在

目,记忆犹新,他究竟是一位怎样的老师呢?这理想的风筝又有什么内涵呢?今天,就让我们到文章中去寻找答案吧。

二、 品味细节,感受人物。

1、

(1) 笑谈腿残 过渡:我们知道,刘老师是一个残疾人,在你的印象中,残疾人提到自己的缺陷一般都会有什么表现?(遮掩、自卑、怕人取笑„„),但刘老师却笑着把自己的缺陷哪出来开玩笑,他是怎么说的呢?请同学来读一读。出示课件5

(2) 思考:你觉得刘老师是一个怎样的人?

反馈并板书

生:这是一个幽默的老师,他腿有残疾,却说是被女娲甩掉的,很风趣。

生:我觉得这是一位很豁达的老师,他与学生相处得很亲切自然。 生:我也觉得这是一个幽默风趣的老师,一般人有残疾都不愿让人说起,他却毫不避讳地和同学们谈腿疾。

师:的确,有人说幽默的最高境界是敢于自嘲。刘老师就是这样一位敢于自嘲的幽默者。

生:我觉得刘老师也非常坚强,非常乐观,他在说自己腿疾的时候还是笑着的。

师:大家注意到了这个“笑着”,这是一份多么豁达、多么乐观、多么坦然甚至带着自信的笑。这一笑,该是掩盖了多少生活的艰辛与苦难啊,这一笑,看似轻松,实则承受了多么沉重的分量啊。但刘老师

就是这样笑着,坚强、乐观地笑着。(板书:笑 自信乐观)看来,听其言时也要察其态,也就是观察他说话时的神态,所谓察言观色。 师:请你像刘老师那样笑着把这个故事讲给同学们。

(学生有感情地朗读)

师:对于腿疾,刘老师说得如此轻松,同学们是怎样的感觉呢? 出示课件6

生:教室里腾起一片笑声。但笑过之后,每个学生心里都泛起一股酸涩的感情,同时更增加了对刘老师的尊敬。

师:同学们为什么笑?为什么酸涩?又为什么尊敬?

生:同学们笑是因为刘老师的话太幽默了,引得大家哄堂大笑。 生:同学们笑过后对老师多了一份理解,一份同情,心里很酸涩。 生:同学们想到老师在身有残疾的情况下,还如此幽默风趣,如此坚强乐观,非常敬佩老师的这种精神,所以更增加了对刘老师的尊敬。 师:是的,说得多么好,大家都有一颗善感的心,真好。

师:有人说,几流作品和一流作品只差几个字。想一想,作者在这里为什么用了个“腾”字,为什么用了个“泛”字?

生:声音很大,用了“腾”字。

师:是的,腾,可以组个词,万马奔腾,大家可以想象一下那种场面。由于刘老师讲的故事太有趣了,太幽默了,课堂上突然爆发出这么大的笑声,这是一种哄堂大笑的热烈、喧闹,所以用了“腾”字。 生:泛,是心里的感觉,看不见,用了“泛”字。

师:笑过之后,同学们想到了刘老师的残腿会给他带来许多不便,心

中不免多了一份——

生:同情。

师:这种感情不像刚才那样热烈,而是——

生:淡淡的。

生:轻轻的。

生:隐隐的。

师:对,这种淡淡的,轻轻的,隐隐的感觉浮上来就是“泛”。 师:同学们先笑得那样热烈,又泛起淡淡的酸涩,最后充满对刘老师的尊敬,一句话里有三次情感的变化,多么微妙的感情,多么细腻的描写。你能读出来吗?

(学生有感情地朗读)

2、深情讲课 出示课件10

(1)指名读第5自然段

(2)说说从中你感受到刘老师是一个怎样的人?

(3)反馈板书

(4)有感情地朗读

3、提问学生 出示课件12

(1)默读第6自然段

(2)引导学生抓住刘老师语言神态动作来体会刘老师的品质。 相机板书

(3)指导朗读,感受品质

(4)对于这个事情,作者又是怎么想的呢?

出示课件

悟:为什么作者回想起来依旧那么清晰,那么亲切?

有感情地朗读

4、放风筝 出示课件15

师:刚才我们看到的是上课时的刘老师,然而,留给我印象最深的,还是课后刘老师每年放风筝的情景。(板书:放风筝)

师:同学们,认识一个人更多的时候需要察其态,听其言,观其行的综合运用,也许是一个令人难忘的表情,也许是一串扣人心弦的动作,也许是一句感人肺腑的话语都会让我们有所触动。用心读第六至九段,找出刘老师放风筝时令你感动的细节,并在旁边写出令你感动的理由。

(生默读、写感受,教室内充满静谧的氛围)

生:给我印象最深的细节是刘老师亲手制作各式各样的风筝,亲手把它放上蓝天,这是一位心灵手巧、热爱生活的老师,他虽有残疾,却富有生活情趣。

师:两个“亲手”抓得好,这是发自真心地热爱生活啊。

生:残疾也阻挡不了刘老师对放风筝的渴望,他要体验放风筝的乐趣。 生:我觉得他“脸上漾出甜蜜的笑”那种神态让人很感动,他是幸福的、满足的,快乐的。

生:我从刘老师放风筝的一系列动作:“笑着、叫着、拄着、蹦跳着、追赶、喊着、故意撒脱手”等词,仿佛看到了那个满心兴奋、幸福、乐观,忘记了自己是一个老人,是一个残疾人,而像个小孩一样的刘

老师。

师:这真是“老夫聊发少年狂”啊!

生:刘老师说“你们不要管,我自己来!”他敢于挑战自我、自信自强,能够征服困难,这是他对生活的热爱激发出了自强不息的精神。 生:这个身残志坚的老师,放风筝时会情不自禁地蹦跳起来,

师:放起风筝来,他完全不是一位老人,而是一个同我一样的少年。 他有着同我一样的——

生:活泼、力量„„

师:同我一样的——

生:追求、幸福„„

师:同我一样的——

生:理想、热爱生活„„

师:同我一样的一颗永不泯灭的——

生:童心、快乐。(板书:乐 热爱生活)

师:刘老师对生活的热爱,对生命的顽强让我30年都不曾忘怀。让我们再一次读读这段文字,感悟刘老师对生命的顽强和对生活的热爱。

(有感情地朗读第八、九段)

师:刘老师追的仅仅是风筝吗?他追求的是什么?

生:他还在追求自己生活的梦想。

师:他在用乐观自信、顽强不屈、热爱生活的人生态度在追求着理想。(教师指板书,总结)

师:这就是他心中飞起的那一只只——(齐读:理想的风筝)而且在他的学生心中也飞起了一只只——(齐读:理想的风筝)无论是课内笑谈腿疾,深情讲课、提问学生的刘老师,还是课外追放风筝的刘老师,都用他的一言一行为学生播下了乐观自信、顽强不屈、热爱生活的种子,放飞了属于每个人的理想的风筝。(板画风筝)

师:就是在刘老师的影响下,作者苏叔阳挺过了人生中一次次的磨难。 (课件出示作者介绍:苏叔阳出生于1938年,当代作家。他一生经历坎坷,“文革”期间曾遭受非人迫害,被关进牛棚,很多人以悲壮的方式结束生命,可他不会。用他文集中的话,不管我多么衰弱,只要生命的烛火还在烧着,我就会走,哪怕是爬行,也还在这路上挣扎。 1993年患癌症以来,又先后多次手术。可他仍笔耕不辍,积极乐观地过着每一天,七十多岁竟然写出了300万字的作品,出版了7本书。他平易近人,性格温和谦逊,始终追求崇高,质朴、真诚的为人和坚持不懈的探索精神,使他在诸多领域都留有独特的思想及鲜明的见解。)

师:同学们,真的,在未来的人生之路上,从事什么职业,获得多高职位,取得多少荣誉并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心怀理想,热爱生活,顽强不屈,能够真正成为让人久久思念的人。

师:此时此刻,你有话说。

生:刘老师啊,虽然您是一位残疾老师,但是您热爱生活,顽强工作,我深深地、深深地思念您!

生:刘老师啊,虽然您是一位残疾老师,但是您阳光、乐观,生活得

幸福、满足,让人很感动,我深深地、深深地思念您!

生:刘老师啊,虽然您是一位残疾老师,但是您以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自强不息的精神感染了你的学生,深深地影响了他们的人生,您是一个平凡而伟大的人,我深深地、深深地思念您!

„„

六、感情升华(播放音乐:《老师,我想你》)

师:这是一份沉沉的思念,尽管近三十年过去了,当春天又到了—— (出示二、三段,感情朗读)

师:转眼,不见刘老师已近30年——(朗读第十段)

师:倘若不幸他已经离开了我们——(朗读第十段)

师:想到这儿,作者思绪万千,在心底深情地呼唤着——(朗读第十一段)

师:当年的学生苏叔阳,现在已经两鬓斑白,可他永远也不会忘记刘老师,内心充满了对刘老师的感激,不尽的思念——

生:刘老师啊,您在哪里?我深深地、深深地,思念您„„

师:他有满腹的话儿想对刘老师说,他在《谢谢老师》一文中这样写道:生:(齐读)把老师比作母亲,

把老师比作人梯,

把老师比作燃烧自己照亮别人的红烛,

把老师比作努力吐出最后一口丝线的春蚕。

老师是擎天的柱,是润泽大地的春雨,

假如人世上有一种专门吃苦而造福别人的职业,

那便是老师,没有任何人比他们更神圣。

让我们手牵起手,躬下身,

向所有的老师虔恭地祝福,

含泪说一声:“谢谢啦,谢谢你们,老师!”

七、总结写法

师:今天,我们认识了一个人——平凡而伟大的刘老师,也学会了认识人的方法,看其貌,听其言,察其态,观其行。其实,认识一个人,有时还需要看其所用之物,周总理的睡衣,温总理的棉衣,刘老师的拐杖,都是他们生活的写照;有时还要看他的爱好,刘老师热爱放风筝是他对生活的表达;还要看他所交的朋友等。这其实也是我们写一个人的方法,从外貌写起,写他的语言、动作、神态,写发生在他身上的工作、生活方面的典型事例,也可以发表对其人其事的看法,也就是议论,我们就会写出一个鲜活的人物。

大家即将小学毕业,回顾自己的小学生活,一定也有让自己难忘的老师,就用你饱含深情的笔墨仿照这篇课文也写写你的老师吧,写作是最好的感恩。

出示课件

指名读

理解:我从刘老师放风筝的表现中感受到了他对生活的爱与追求是那样的强烈。

议:相对于刘老师,作为一个 活泼的少年又该怎样呢?

(6)是啊,文中的作者也是那么想的,所以他在文中写道:

出示课件

有感情地朗读

理解:“理想的风筝”指的什么?

朗读体会

此时此刻,这不仅是老师的理想,还变成了作者的理想,他在文集里曾这样写到:

出示课件

指导朗读

三、 提升感悟

虽然已经近30年没见到刘老师了,可这么优秀的老师又怎能不让人思念呢?让我们和作者一起带着对刘老师的思念读课文中最后一段吧。

出示课件

四、总结全文

1、 整合对刘老师的认识,完成练习

出示课件 说说文中是如何表现刘老师这些特点的?

2、 小结:通过几件典型的事例,运用了语言、动作、神态描写及作者的感受来表现人物,表达情感。

板书设计:

刘老师

(思念)

理想的风筝 笑谈腿残 幽默 乐观 开朗 上课 深情上课 热爱工作 热爱祖国 提问学生 关爱学生 课后 放风筝 热爱生活 挑战困难 顽强执着典型事例 表现特点


相关内容

  • 小学北师大版语文第六册[理想的翅膀]公开课教案及反思
  • 小学北师大版语文第六册<理想的翅膀>教学设计 教师:五里街中心小学 郑玲丽 班级:三年三班 日期:2012年2月27日上午第一节 一.教学目的: 1.鼓励学生运用已经掌握的多种识字方法识字,从而读准字音,认清字型. 2.读懂课文内容,了解"我"与"小伙伴&q ...

  • 第九课理想的风筝教案
  • 第九课 理想的风筝 (2014年 4 月 21日 至 25 日 第9周)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自学并掌握好本课的词语,灵活应用重点词,达到会用词语造句的程度. (2)能以较快的速度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初步理解课文的基本内容,流利地回答问题并学会用句型. (3)引导学生初步掌 ...

  • 2春天的脚步
  • 峡城学区教案 第二单元 春天的脚步 教学内容: 本单元编排了三篇主体可闻<梦已被染绿>.<理想的翅膀>.<春天的雨点>. 语文天地中注重对易错字的指导,复习了汉语拼音字母的大小写字母,加强了好词.佳句的赏析与积累."初显身手".受到春天的美好. ...

  • 2015春鄂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全册教案
  • 1. 春的颂歌 教学目标: 1. 学习7个生字,学写8个生字. 2.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 感受春天给大自然带来的勃勃生机.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感情. 教学重难点: 1.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2.感受春天给大自然带来的勃勃生机.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 ...

  • 三年级语文[风筝]第二课时教案
  • 回龙镇回龙中心小学 10 风 筝 教案 周林梅 2014-10-21 第二课时 10 风筝 [教学目标] 1.会认5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精心.希望.依然.飞舞.拼命.奔跑.大惊失色.千呼万唤.寻找.垂头丧气.磨坊.继续"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找 ...

  • [追风筝的人]阅读分享会教案
  • <追风筝的人>阅读分享会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和能力:1.简要概括故事内容,熟悉故事情节 2.分析主要人物(如阿米尔父子.哈桑父子等)的形象.性格特点 3.把握故事中风筝和弹弓的象征意义,从而更好地理解故事主旨 过程和方法:1.通过帮电影配音,对照人物对话,从而挖掘人物的思想.性格特点. ...

  • 教师资格面试高中美术试讲教案:中国民间美术
  • 教师资格面试高中美术试讲教案:中国民间美术 教学目标: 1.通过讲述.演示和欣赏使学生明确中国民间美术的基本概念. 2.了解丰富多彩的民间美术形式.民间美术的艺术特征以及民间美术与民俗的关系. 3.使学生明确民间美术的重大意义,丰富和发展学生的艺术创造力. 教学重点: 1.讲清并使学生理解民间美术的 ...

  • [风筝]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七年级上册)
  • 一.教学内容分析:<风筝>选自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一篇讲读课文,本单元以家庭.亲情为主题.亲情是人世间最真挚最纯美的感情,鲁迅的<风筝>就是在温馨与和美中,在矛盾与冲突中展现浓浓的兄弟之情.它讲述的是"我" ...

  • [理想的风筝]教学反思
  • <理想的风筝>教学反思 这是我非常喜欢的一篇课文,作者苏叔阳,以深情之笔,写了已经近三十年没有见面的残疾人刘老师的感人事迹.文笔优美,情深意切,令人感动和回味.同为老师,刘老师乐观开朗,爱学生.爱祖国,对生活充满强烈的爱与执着的追求,让我敬仰.佩服.在教学过程中,我一直立足学生的感受,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