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疹的中医辨证疗法

湿疹是一种变态反应性皮肤病,常因发生情况不一,而其名各异,如发生在外耳部者名旋耳疮;发生在阴囊者名肾囊风;发生在四肢屈侧肘窝膝窝者名四弯风;发生在小腿部者为裙边风;发生在小儿者名奶癣,或曰胎疫等。

中医认为其发病原因乃先天禀赋不耐,后天失调养;饮食不节,过食醒发动风之食物,炙熄厚味,浓茶烟酒,辛辣刺激之品,伤及脾胃;生湿停饮,使脾为湿困,水湿停滞,或因外感淋雨涉水,久卧湿地医学|教育网整理。使内外湿邪相搏久而化热,湿热蕴结,充于肌肤腠理,浸淫肌肤而发病,湿热化火可发为急性湿疹,常表现热重于湿,湿热蕴结肌肤则多为慢性湿疹,常表现为湿重于热。湿邪郁久亦可化燥伤阴致脾虚血燥。

1.脾虚血燥型

主证:多见于慢性湿疹。病程日久,皮损以“厚”为突出特点。皮肤粗糙肥厚,相对局限,有明显瘙痒,易倾向渗出,表面有抓痕、血痂,可伴色素沉着。可有身倦乏力,食纳不香,失眠多梦等。舌质淡、体胖、苔白、脉沉缓。

辨证:脾虚血燥,肌肤失养。治法:健脾燥湿,养血润肤。

处方:健脾润肤汤加减:党参10g、茯苓l0g、白术l0g、当归l0g、赤白芍各l0g、熟地l0g、丹参15g、鸡血藤15g、白鲜皮30g、苦参15g、首乌藤30g、刺蒺藜30g、地肤子15g、陈皮10g、积壳l0g.

2.湿热内蕴,湿重于热(湿盛型)

主证:多见于亚急性湿疹及体弱脾虚患急性湿疹者。表现为皮肤轻度潮红,有淡红色或暗红色粟粒状丘疹、水疱、轻度糜烂、渗出、结痂、脱屑反复发作者,痒重抓后糜烂渗出不止。可有胃脘满闷,饮食不香,口中黏腻,口渴而不思饮,身倦乏力,女性白带清稀,淡而不臭,便不干或先干后塘,小便清长。舌质淡,苔白腻,脉沉缓。

辨证:湿热内蕴,湿盛于热。治法:清脾除湿,佐以清热。

处方:清脾除湿汤加减:生白术l0g、生积壳l0g、生慧米30g、生芡实l0g、生扁豆l0g、生黄柏l0g、干生地30g、黄苓l0g、茵陈30g、车前子15g、泽泻15g、白鲜皮30g、苦参15g.

3.湿热内蕴、热盛于湿(热盛型)

主证:发病急、病程短,相当于急性湿疹或慢性湿疹急性发作。表现为皮肤潮红肿胀灼热,状如涂丹,继而粟疹成片或水疙密集,渗液流津,瘙痒无休,抓后痒痛相兼,渗出不止。常伴身热心烦,口渴思饮,大便秘结,小溲黄赤,舌质红,苔黄腻,脉弦滑数。

辨证:湿热内蕴,热盛于湿。乃因内热炽盛,蕴湿不化,或兼感毒热或风热之邪,继发感染或外感风邪,风湿热毒搏结,薰蒸肌肤而发。血热毒盛则斑疹鲜红灼热,湿蕴不化则见肿胀水疱,脂水淋漓;蕴热化火,心火内生则心烦不眠、瘙痒难忍。

处方:历经龙胆泻肝汤、清热除湿汤、清肤合剂、石兰草煎剂几个发展阶段,笔者总结组创了石兰草方:生石膏30g、板蓝根30g、龙胆草l0g、车前草30g、黄芩log、干生地30g、丹皮15g、赤芍15g、马齿苋30g、六一散30g.

?

湿疹是一种变态反应性皮肤病,常因发生情况不一,而其名各异,如发生在外耳部者名旋耳疮;发生在阴囊者名肾囊风;发生在四肢屈侧肘窝膝窝者名四弯风;发生在小腿部者为裙边风;发生在小儿者名奶癣,或曰胎疫等。

中医认为其发病原因乃先天禀赋不耐,后天失调养;饮食不节,过食醒发动风之食物,炙熄厚味,浓茶烟酒,辛辣刺激之品,伤及脾胃;生湿停饮,使脾为湿困,水湿停滞,或因外感淋雨涉水,久卧湿地医学|教育网整理。使内外湿邪相搏久而化热,湿热蕴结,充于肌肤腠理,浸淫肌肤而发病,湿热化火可发为急性湿疹,常表现热重于湿,湿热蕴结肌肤则多为慢性湿疹,常表现为湿重于热。湿邪郁久亦可化燥伤阴致脾虚血燥。

1.脾虚血燥型

主证:多见于慢性湿疹。病程日久,皮损以“厚”为突出特点。皮肤粗糙肥厚,相对局限,有明显瘙痒,易倾向渗出,表面有抓痕、血痂,可伴色素沉着。可有身倦乏力,食纳不香,失眠多梦等。舌质淡、体胖、苔白、脉沉缓。

辨证:脾虚血燥,肌肤失养。治法:健脾燥湿,养血润肤。

处方:健脾润肤汤加减:党参10g、茯苓l0g、白术l0g、当归l0g、赤白芍各l0g、熟地l0g、丹参15g、鸡血藤15g、白鲜皮30g、苦参15g、首乌藤30g、刺蒺藜30g、地肤子15g、陈皮10g、积壳l0g.

2.湿热内蕴,湿重于热(湿盛型)

主证:多见于亚急性湿疹及体弱脾虚患急性湿疹者。表现为皮肤轻度潮红,有淡红色或暗红色粟粒状丘疹、水疱、轻度糜烂、渗出、结痂、脱屑反复发作者,痒重抓后糜烂渗出不止。可有胃脘满闷,饮食不香,口中黏腻,口渴而不思饮,身倦乏力,女性白带清稀,淡而不臭,便不干或先干后塘,小便清长。舌质淡,苔白腻,脉沉缓。

辨证:湿热内蕴,湿盛于热。治法:清脾除湿,佐以清热。

处方:清脾除湿汤加减:生白术l0g、生积壳l0g、生慧米30g、生芡实l0g、生扁豆l0g、生黄柏l0g、干生地30g、黄苓l0g、茵陈30g、车前子15g、泽泻15g、白鲜皮30g、苦参15g.

3.湿热内蕴、热盛于湿(热盛型)

主证:发病急、病程短,相当于急性湿疹或慢性湿疹急性发作。表现为皮肤潮红肿胀灼热,状如涂丹,继而粟疹成片或水疙密集,渗液流津,瘙痒无休,抓后痒痛相兼,渗出不止。常伴身热心烦,口渴思饮,大便秘结,小溲黄赤,舌质红,苔黄腻,脉弦滑数。

辨证:湿热内蕴,热盛于湿。乃因内热炽盛,蕴湿不化,或兼感毒热或风热之邪,继发感染或外感风邪,风湿热毒搏结,薰蒸肌肤而发。血热毒盛则斑疹鲜红灼热,湿蕴不化则见肿胀水疱,脂水淋漓;蕴热化火,心火内生则心烦不眠、瘙痒难忍。

处方:历经龙胆泻肝汤、清热除湿汤、清肤合剂、石兰草煎剂几个发展阶段,笔者总结组创了石兰草方:生石膏30g、板蓝根30g、龙胆草l0g、车前草30g、黄芩log、干生地30g、丹皮15g、赤芍15g、马齿苋30g、六一散30g.

?


相关内容

  • 皮肤疾病中医辨证论治
  • 四.皮肤疾病 皮肤疾病是指发生于人体皮肤.黏膜等部位的疾病.常见病因有内因和外因.外因包括风.湿.热.虫.毒:内因包括七情内伤.饮食劳倦伤及脏腑.主要病机是气血失和,脏腑失调,而致生风.生湿.化燥.致虚.致瘀等.常见的疾病有疣.疮.牛皮癣.湿疮.皮炎.白疕等.本节主要介绍湿疮. 湿 疮 湿疮是由禀赋 ...

  • 放血疗法与慢性过敏性皮肤病
  • 放血疗法与慢性过敏性皮肤病 慢性过敏性皮肤病三白散穴位放血中医药疗法 关键词 效率(Efficiency)风(Wind)对照组(Control Groups)观察 MeSH主题词 (Observation)放血(Bloodletting)性(Sex)荨麻疹(Urticaria)氯雷 他定(Lorat ...

  • 中西医结合五联立体修复疗法介绍
  • 痤 疮 中西医结合五联立体修复疗法 中西医结合五联立体修复疗法介绍 自主研发出中西医结合"五联立体修复疗法",利用中医"清热解毒.消痈散结"结合西医"抗菌消炎.去除感染"的两大优势,同时采用红蓝窄谱光源进行冷光照射护理,联合采用表皮用药.五 ...

  • 下肢静脉溃疡的中医药治疗进展
  • ・212・ [4]刘渡舟. 桂枝汤加减方应用[J].陕西中医,1981, (1) :71[5]金超. 桂枝汤加味治疗过敏性紫癜35倒疗效观察[J].浙江中医 [12]熊晓刚. 半夏泻心汤用治皮肤病验案举隅[J].国医论坛,1997, 12(6) :131 [13]刘建东. 半夏泻心汤治愈午时腋汗症1 ...

  • 中医治疗静脉曲张药方
  • 中医对下肢静脉曲张采用活血化瘀疗法治疗.中成药可用脉管炎片.血府逐瘀口服液治疗. 汤药可用: 桃仁10g 红花6g 川芎10g 当归10g 赤 芍10g 生地10g 熟地黄10g 丹参15g 王不留行10g 益母草10g 元胡10g 茯苓12g 泽泻15g (有溃疡者:加金银花15g 连 翘10g ...

  • 冬季美容护肤小常识妙用甘油保湿
  • 冬季美容护肤小常识:妙用甘油保湿妙用甘油,使你的肌肤抵抗恶劣冬季天气及干燥的室内环境,健康养生网美容护肤专家为你整理正确使用甘油可以用最少的钱达到最好的效果:1.润肤水:甘油水溶液可以作为润肤水,而且因为甘油安全性好,很多敏感性皮肤的mm都可以放心使用.不过因为前面所说原因,单用甘油并不能完全锁住水 ...

  • 附子理中汤治疗皮肤病6例报道
  • [摘要] 理中汤在<金匮要略>中称为人参汤,主治中气虚寒.脾陷胃逆,戊土迫于甲木而出现的胸闷.吐泻诸证.加附子则为附子理中汤,功用:温阳祛寒.益气健脾.主治中下二焦虚寒.火不生土诸虚寒杂症.今拓展附子理中汤治疗范围而用于治疗多种皮肤病,效果很好. [关键词] 附子理中汤:皮肤病:中药治疗 ...

  • 中医美容与养生保健论文
  • 中医美容与养生保健 **学院 ***班 ** 选报这门选修课,是自小以来对于中医的极大的兴趣,另外,身为女生,美容.养生.保健这些字眼,似乎对我们有着天生的吸引力.通过这学期中医美容与养生保健这门课的学习,我也渐渐觉得中医保健是一门博大精神的学问,并且有了许多的思考与感悟. 在我看来,人的美不止于身 ...

  • 中医护理基础知识手册
  • 中医护理基础知识手册 一.中医基础知识问答题. 1.中医学的基本特点是什么? 答:是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 2.何谓五脏六腑? 答:心.肝.脾.肺.肾称五脏.胆.胃.小肠.大肠.膀胱.焦合称六腑. 3.心的主要生理功能是什么? 答.心主血脉.主神志.主汗液.其华在面,开窍于舌. 4.肝的主要生理功能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