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寓言的特点

  一、取材生活,故事情节简单生动、充满戏剧性色彩,富于生活气息      孟子的寓言,多取材生活琐事,故事情节虽然短小简单,却多妙趣横生,引入发笑。有时仅仅是一个情景性的设喻,却可笑、夸张而荒诞,形成语言风趣幽默、寓意醒豁的艺术效果。《齐人有一妻一妾》从齐人自家中出去说起,先简单交代背景,引出人物;再写齐人的诡秘行动和对妻妾的夸耀;然后随故事发展,写妻子的怀疑和妻妾的商议;故事的高潮则写妻子的追踪侦察和齐人“餍酒肉”的真相;最后以妻妾的羞惭愤恨和齐人恬不知耻的丑态为结局,通过这样一个生动的故事,辛辣地讽刺了那种不顾礼义廉耻,以卑鄙的手段追求富贵利达的人。   孟子善于讲百姓故事,道家长里短,在生活中做文章。这样的题材,也许得之民间,也许出于虚构,而孟子却极尽夸张之能事,在形象的故事中寄托深刻的寓意,将深奥抽象的道理变为通俗易懂、是非分明的故事。用来说明事理。不仅增强了理论的说服力,而且富有生活气息,更易于为人接受,使其教育警醒意义更为明确。      二、用平实浅近的语言刻画鲜明生动的人物形象,细节描写逼真传神      孟子的寓言,其语言明白晓畅,平实浅近,同时又精炼准确,如同素描一般,寥寥数笔,便能塑造出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描写世态,入木三分,写入状物,形容刻骨。不仅有完整、曲折、富有戏剧性的情节,有鲜明突出的人物,还有出神入化的细节,如写齐人外出“卒之东郭口间,之祭者,乞其余;不足,又顾而之他”,归家时又“施施从外来,骄其妻妾”,在妻妾面前得意洋洋、大吹大擂,做出一副不可一世的样子,不只把厚颜无耻停留在口头上,而且还表露在神态上和精神状态中,一个不知羞耻、死皮赖脸的痞子形象便跃然纸上。   而写齐人妻子由于不相信丈夫能交往权贵,与之同宴,遂偷偷跟着丈夫到了坟场,眼睁睁看着丈夫向人们乞讨祭祀剩下的东西;伤心绝望的妻子不惊动丈夫,径直回家把真相告诉了妾,二人相对哭于庭中。然齐人归来,“未之知也,施施从外来,骄其妻妾”。孟子让读者通过齐人妻妾的眼睛来看齐人的表演,不仅使故事充满了戏剧意味,而且人物塑造生动形象,细节描写逼真含蓄,其言语行为符合人物身份,使文章显得更加有血有肉,富有感染力,真实地再现了生活。所有这些,都显示出孟子在结构故事、刻画人物、叙述细节方面,具有相当高的造诣。      三、用对比的手法表现鲜明的立场和观点,宣扬了自己的理想人格      《齐人有一妻一妾》中也成功地运用了多组对比手法,巧妙而又贴切地对人物进行了剖析,从而突出中心,成为该文的一大亮点。一是齐人自身行为的对比:坟场的“乞”与妻童面前的“骄”,这是真相与表相的对比,是人物内在品格的委琐与外表的庄重自足形成的强烈反差,造成美学上的滑稽效果。于一“乞”一“骄”之间,掩盖了丑恶的事实,满足了可笑的虚荣心,形成了尖锐的讽刺。二是妻妾与齐人在道德标准上的对比:孟子使齐人背地里“乞”食,妻妾前“施施”“骄”言;而其妻妾却能明大理,强调在追求“利”的同时能注意采用正当的手段,要“行丈夫之道”,不能苟且。不能诡谲。以两种道德标准的针锋相对,从更深层次上无情地嘲讽了齐人的丑态,尖锐地揭露了那些不择手段的“求富贵利达”的龌龊小人,同时也进行了自我表白:我不求富贵利达,不做瞒心昧己的丑事,当然无须装伪善者给人看,表现了光明磊落的高尚人格精神和积极的处世态度。      四、善譬巧喻,把形象情感与逻辑思辨结合在一起,进行抒情性说理      孟子注重寓言的抒情性,他的寓言,非常擅长运用巧妙的比喻、幽默的小故事来阐明道理,以一些超乎常理的比喻使抽象的道理形象化、生活化、情感化,既有针对性,又妙趣横生。其寓言多以故事为宾,寓意为主,通过影射、夸张等手法,机智风趣地对社会生活中不合理、丑陋的现象做了含蓄地揭露、批评,使读者在夸张变形的人物、有悖于常情的举动中,领悟到作者传递的深刻道理。其写入叙事目的并不在于写人叙事本身,而是为了寄寓深刻的哲理.这样说理。让抽象的思想依托了形象思维的支撑,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更容易激起人们的喜恶情感,使说理更有艺术表现力,比直接说理更美妙、更诱人。如:“齐人有一妻一妾”中写齐人在坟场乞讨,并非讽刺齐人,而是以齐人的言行譬喻官场中那些不择手段、钻营富贵利达之徒,讽刺他们的卑鄙无耻,揭露他们灵魂的丑恶。以寓言的形式直言不讳地表现出自己的人生观点,使读者在与文本的对话中,在与文中人物的情感沟通中,在忍俊不禁的笑声中,领悟到孟子对生活的真知灼见和审美评价。

  一、取材生活,故事情节简单生动、充满戏剧性色彩,富于生活气息      孟子的寓言,多取材生活琐事,故事情节虽然短小简单,却多妙趣横生,引入发笑。有时仅仅是一个情景性的设喻,却可笑、夸张而荒诞,形成语言风趣幽默、寓意醒豁的艺术效果。《齐人有一妻一妾》从齐人自家中出去说起,先简单交代背景,引出人物;再写齐人的诡秘行动和对妻妾的夸耀;然后随故事发展,写妻子的怀疑和妻妾的商议;故事的高潮则写妻子的追踪侦察和齐人“餍酒肉”的真相;最后以妻妾的羞惭愤恨和齐人恬不知耻的丑态为结局,通过这样一个生动的故事,辛辣地讽刺了那种不顾礼义廉耻,以卑鄙的手段追求富贵利达的人。   孟子善于讲百姓故事,道家长里短,在生活中做文章。这样的题材,也许得之民间,也许出于虚构,而孟子却极尽夸张之能事,在形象的故事中寄托深刻的寓意,将深奥抽象的道理变为通俗易懂、是非分明的故事。用来说明事理。不仅增强了理论的说服力,而且富有生活气息,更易于为人接受,使其教育警醒意义更为明确。      二、用平实浅近的语言刻画鲜明生动的人物形象,细节描写逼真传神      孟子的寓言,其语言明白晓畅,平实浅近,同时又精炼准确,如同素描一般,寥寥数笔,便能塑造出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描写世态,入木三分,写入状物,形容刻骨。不仅有完整、曲折、富有戏剧性的情节,有鲜明突出的人物,还有出神入化的细节,如写齐人外出“卒之东郭口间,之祭者,乞其余;不足,又顾而之他”,归家时又“施施从外来,骄其妻妾”,在妻妾面前得意洋洋、大吹大擂,做出一副不可一世的样子,不只把厚颜无耻停留在口头上,而且还表露在神态上和精神状态中,一个不知羞耻、死皮赖脸的痞子形象便跃然纸上。   而写齐人妻子由于不相信丈夫能交往权贵,与之同宴,遂偷偷跟着丈夫到了坟场,眼睁睁看着丈夫向人们乞讨祭祀剩下的东西;伤心绝望的妻子不惊动丈夫,径直回家把真相告诉了妾,二人相对哭于庭中。然齐人归来,“未之知也,施施从外来,骄其妻妾”。孟子让读者通过齐人妻妾的眼睛来看齐人的表演,不仅使故事充满了戏剧意味,而且人物塑造生动形象,细节描写逼真含蓄,其言语行为符合人物身份,使文章显得更加有血有肉,富有感染力,真实地再现了生活。所有这些,都显示出孟子在结构故事、刻画人物、叙述细节方面,具有相当高的造诣。      三、用对比的手法表现鲜明的立场和观点,宣扬了自己的理想人格      《齐人有一妻一妾》中也成功地运用了多组对比手法,巧妙而又贴切地对人物进行了剖析,从而突出中心,成为该文的一大亮点。一是齐人自身行为的对比:坟场的“乞”与妻童面前的“骄”,这是真相与表相的对比,是人物内在品格的委琐与外表的庄重自足形成的强烈反差,造成美学上的滑稽效果。于一“乞”一“骄”之间,掩盖了丑恶的事实,满足了可笑的虚荣心,形成了尖锐的讽刺。二是妻妾与齐人在道德标准上的对比:孟子使齐人背地里“乞”食,妻妾前“施施”“骄”言;而其妻妾却能明大理,强调在追求“利”的同时能注意采用正当的手段,要“行丈夫之道”,不能苟且。不能诡谲。以两种道德标准的针锋相对,从更深层次上无情地嘲讽了齐人的丑态,尖锐地揭露了那些不择手段的“求富贵利达”的龌龊小人,同时也进行了自我表白:我不求富贵利达,不做瞒心昧己的丑事,当然无须装伪善者给人看,表现了光明磊落的高尚人格精神和积极的处世态度。      四、善譬巧喻,把形象情感与逻辑思辨结合在一起,进行抒情性说理      孟子注重寓言的抒情性,他的寓言,非常擅长运用巧妙的比喻、幽默的小故事来阐明道理,以一些超乎常理的比喻使抽象的道理形象化、生活化、情感化,既有针对性,又妙趣横生。其寓言多以故事为宾,寓意为主,通过影射、夸张等手法,机智风趣地对社会生活中不合理、丑陋的现象做了含蓄地揭露、批评,使读者在夸张变形的人物、有悖于常情的举动中,领悟到作者传递的深刻道理。其写入叙事目的并不在于写人叙事本身,而是为了寄寓深刻的哲理.这样说理。让抽象的思想依托了形象思维的支撑,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更容易激起人们的喜恶情感,使说理更有艺术表现力,比直接说理更美妙、更诱人。如:“齐人有一妻一妾”中写齐人在坟场乞讨,并非讽刺齐人,而是以齐人的言行譬喻官场中那些不择手段、钻营富贵利达之徒,讽刺他们的卑鄙无耻,揭露他们灵魂的丑恶。以寓言的形式直言不讳地表现出自己的人生观点,使读者在与文本的对话中,在与文中人物的情感沟通中,在忍俊不禁的笑声中,领悟到孟子对生活的真知灼见和审美评价。


相关内容

  • [先秦散文研究--说理散文]期末作业
  • 先秦散文研究--说理散文期末作业 第四章 先秦说理散文发展概况 一填空 1.道家的创始人是 2. 3 4."兼爱"."非攻"的主张是 5.<论语>是一部 6. >. 7.孔子向他的几个学生问志,通过对话和动作刻画了师生不同个性特征的著名篇章是 ...

  • 孟子散文特点
  • 孟子散文特点 <孟子>是记述孟轲言行.政治主张.哲学主张和个人修养的书,<孟子>基本上是一部语录体散文,但较<论语>有很大发展.它以问答方式,展开了雄辩说明,具有战国时期散文的优点和缺点.<孟子>的论辩文在逻辑上不如<墨子>严谨,但更具有艺 ...

  • 先秦叙事散文文学常识
  • <左传>等先秦叙事散文 记载历史事件的叙事散文在散文史上首先成立.甲骨卜辞和殷商铜器铭文是我国最早的记事文字<尚书><春秋>提供了记言记事文不同体例:<左传>.<国语>.<战国策>等历史散文的出现,标志着叙事文的成熟. 第一节从 ...

  • 先秦文学ghghghgh
  • 中国古代文学 一.先秦文学 (一)重要概念.术语 1.<尚书>:<尚书>是商周记言史料的汇编,包括<虞书>.<夏书>.<商书>.<周书>四部分 2.<诗经>:<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原名<诗& ...

  • [先秦历史散文研究]作业
  • <先秦历史散文研究>作业 一. 填空 1. 我国第一部历史散文集是< 尚书 >. 2. <左传>在体例上属 编年 体. 3. 道家的创始人是 老子 . 4. <战国策>的编辑整理者是西汉的 刘向 . 5. "兼爱"."非攻 ...

  • 先秦诸子寓言的一面旗帜_庄子寓言与其他诸子寓言的异同_张文彦
  • 第23卷 第11期 哈滨学院学报 Vol.23 No.11 2002年11月 JOURNAL OF HARBIN UNIVERSITY Nov.2002 [文章编号]1004-5856(2002)11-0068-05 先秦诸子寓言的一面旗帜 --庄子寓言与其他诸子寓言的异同 张文彦 (哈尔滨学院,黑 ...

  • 中国文学史
  • 中国文学史考点集锦 第一编:先秦文学 1.上古神话 神话的定义:神话是以故事的形式表现了远古人对自然.社会现象的认识和愿望, 是"通过人民的幻想用一种不自觉的艺术方式加工过的自然和社会形式的化身" 通常以神为主人公,情节表现为变化.神力和法术. 神话的分类:创世神话(盘古故事). ...

  • 中国文学史第一卷复习资料整理
  • 1. 神话 神话以故事的形式表现了远古人民对自然.社会现象的认识和愿望.任何神话都是通过人民的幻想.用一种不自觉的艺术方式加工过的自然和社会形式本身. 2. 神话蕴含的民族精神 A. 中国古代神话体现了深重的忧患意识 B. 具有明确的厚生爱民意识 C. 体现了先民们的反抗精神. 3. 上古神话的思维 ...

  • 先秦散文研究教学大纲
  • 第一部分  说明 一.教学目的.任务: 中国古代散文的传统源远流长,先秦散文是其源头.开设本选修课的目的是从源头着手,让学生打下坚实的基础.通过学习和研究先秦散文,培养学生熟悉和热爱古代散文,吸取其中的营养,批判地继承祖国优秀的文化传统,提高人文素养和审美能力.学习这门课,对于弘扬民族文化,加强爱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