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研究法与中国情境下管理案例研究

作者:冯雪飞董大海

管理案例研究与评论 2011年09期

  0 引言

  案例研究一直是管理理论创建的重要研究方法之一[1]。它在组织管理理论研究和企业研究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通过案例调查与分析对管理现象和问题进行描述、解释以及探索性的研究,不仅可以创建新的管理理论,同时还有助于我们深入地认识与求证一般性理论在特定情境下的应用范围。随着中国的改革开放以及经济的高速增长,越来越多具有中国本土特色的企业由小变大、由弱变强,受到世界各国的广泛关注。中国企业复杂、多元的成长经历及多样的企业经营管理活动具有什么样的特点及经验,如何将中国企业管理实践的理论升华,突出时代特色,争取做出原创性的成果,这些都要靠从事工商管理理论研究的学者们去发展管理科学理论与方法。如今,管理领域中的研究方法具有明显的多样性:以统计分析法和案例研究法为主,辅以数学建模法、扣除法等其他方法[2]。为了更好地将理论方法运用到中国情境下的企业管理实践中来,研究者需要选择最为适用的研究方法与管理实践相结合。案例研究法无疑是其中非常重要的一种,在当前的情境下尤为如此。原因主要有两点:一是由案例研究法自身所具有的特点决定的。在进行管理理论研究的过程中,为了真正做到用理论去指导实践,我们研究的对象往往针对的是某一些社会现象或社会情境,从中发现其存在的问题,进而用科学的管理理论去进行解释、说明或验证。在目前的学术研究中,学者们更倾向于使用定量的实证研究方法,这实际上是用自然科学的统计分析方法来论证社会科学中存在的问题。然而,管理研究是一个极其复杂且多维度互相关联的领域,利用实证研究方法得出的一个优秀模型往往也只能够关注到其中二到三个维度,所以仅仅凭借既得的模型和文献很难把握整个事件的来龙去脉以及管理实践的本质[3]。而案例研究法由于其自身所具有的特点和优势,至少在以下三个方面会对管理理论研究有重要的启示作用:产生动机(Motivation)、启发灵感(Inspiration)和解释说明(Illustration)[4],而这正可以弥补实证研究法的不足。二是“西学东渐”的工商管理理论同我国企业管理实践之间的差异性。一方面,对于管理领域方面的研究者来说,学习和借鉴国外较为成熟的管理理论体系无疑是一件必要的事情,这也是对我国企业存在的管理问题进行深入探讨的理论基础。但我们也必须充分认识到中国情境中的企业管理本身所具有的特点,在进行管理研究时必须要置于具体的情境之中,采用新的视角和新的解释结构来研究中国企业管理问题。另一个方面,我们正处于一个需要创建理论的时代,西方的现有理论体系不能完全照搬过来适用于中国情况,同时基于中国本土研究的理论创建还存在巨大空白需要填补[5]。基于上述原因,我们发现案例研究法正好是一种探索新的视角、新的解释结构以及创建新的理论的有效方法。所以,我们有必要对案例研究法在中国情境中的应用进行细致的分析,发现这种方法所具有的优势和限制,以期为那些运用案例研究法进行科学研究的学者们提供一些有价值的建议与启示。

  在文章结构安排上,本文首先对中国情境化理论的来源和内涵进行概述;然后通过分析案例研究法的适用条件,探查出该方法与中国情境化理论之间的关联;最后深入探讨如何更有效地在中国情境下运用案例研究法以及该方法给我们带来的启示。

  1 中国情境化理论的来源和文化内涵

  根据著名的案例研究专家Yin的观点,案例研究是一种关注对独立背景下的动态现状进行理解的研究战略(Research Strategy)[6]。作为一种战略,案例研究的特点是致力于在现实情境中研究时下的现象(Contemporary Phenomenon),并且这种现象与现实情境并没有十分明显的界限,研究者只能大量运用事例证据(Evidence)来展开研究[7]。在中国情境下应用案例研究法的前提是要理解中国情境化理论的特征和文化含义,同时结合案例研究法的功能与作用,找到它们之间的契合点。

  中国情境化理论是随着中国化管理变革而产生的。中国化管理已经经历了23年以学习西方先进管理知识为主的经验管理阶段,目前,正进入一个西方先进管理理念同中国管理实践相融合的时期,这个时期就是转型期中国管理情境化阶段[8]。在这一阶段,中国管理研究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是大部分学者在利用现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严谨有余、切题(符合研究情境要求)不足,这种现象大大阻碍了具有中国本土特色管理理论和方法的产生。为了避免这样的情况出现,应该有更多的学者去真正关注属于中国特色的管理问题,将对情境化的研究纳入到管理研究方法中来。

  所谓情境,Cappelli和Shere给出的定义是“与现象有关并且有助于解释现象的周边环境,通常是那些与超越研究中的分析单位有关的因素”。Johns提出了情境的两个维度,综合性情境(Omnibus Context)(例如政治、经济体系、技术、气候、地理位置、历史、宗教)和离散型情境(Discrete Context)(例如行业、职业、企业氛围、团队构成、领导、工作特征、物理环境、人口特征)[9]。徐淑英认为这两个维度中还涵盖有共同的认知层次,即求知方式和沟通途径[10]。由此得知,情境作为一个多维度的概念已经得到了广泛的认同。我们之所以要关注情境因素,不仅是因为情境能帮助我们解释一些看似异常的现象,可以改变构念的含义以及构念之间的关系[11],而且情境还可以很好地传达研究的应用结果,使抽象的理论形象化。

  中国与其他国家有着显著差异,有效地解决中国现有的管理问题和发展中国的管理理论,必须立足于中国情境。然而目前对“中国情境”这个概念的具体内涵,研究者们还没有明确界定,本文通过对文献的归纳总结,认为对中国情境的理解应该从以下两个方面着手:

  (1)借鉴国际研究经验以界定中国情境的理论内涵。Weber认为国家的情境是由物质体系和理念体系组成的,而这个组合又会反过来影响一个国家的制度[12]。基于Weber对国家情境的划分,Child提出了通过物质体系、理念体系和制度产出对国家情境概念化和操作化,从而使中国可以与其他社会进行比较[13]。从这个角度考虑,我们可以认为组织和管理学研究的中国情境即为在中国经济和社会发展过程中,能够为中国组织和管理现象提供解释的国家层面的因素,具体包括物理情境、历史情境、政治情境、社会情境、经济情境和文化情境(见表1)。

  (2)动态理解中国情境并保持对中国情境的反思。由于中国自身发展经历的特殊性,中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不同时期在各个层面都具有鲜明的历史特点。在不同时期,中国情境的内涵也在发生着演变。所以,中国情境不应该是一个固化的、绝对抽象的经书式的概念,而应当是能够反映中国社会的或者人的生活践行本身[14]。

  

  2 案例研究法

  在理解了中国情境化理论来源和内涵的基础上,我们应充分结合案例研究法的功能与作用,找到它们的连接点,从而更好地将案例研究法运用到中国情境的研究中来。

  案例研究是一种经验性的研究,它的意义在于回答“为什么”和“怎么样”的问题。案例研究法就是通过典型案例,详细描述现实现象是什么,分析其为什么会发生,从中发现或探求一般规律和特殊性,指导得出研究结论或新的研究命题的一种方法[16]。

  基于以上对案例研究及案例研究法内涵的界定,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案例研究法具有相当大的研究价值和研究意义,这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一是案例研究强调情境因素(Highlight Context)。作为一门实践导向的学科—管理学,尤其是企业管理学通常关注和研究的是在某种环境下所发生的独特的、具有研究意义的事件,而每一种事件的产生都会受到相应的社会情境的影响。案例研究法与其他的研究方法相比不仅对现象进行详实的描述,更对产生现象的原因及现象背后的情境因素进行深入细致的分析,这将有助于研究者更好地去理解“为什么”的问题。同时,强调情境因素的案例研究法也会帮助研究者去发现那些最有特点或异质性最强的现象去进行探索,从而创建出具有本土特色的、实践性强的新理论。二是案例研究能够彰显过程(show process)。对于研究者来说,案例研究的突出贡献是能够创建突破性的理论观点或发现前所未有的理论关系。因此在运用案例研究法进行理论研究的时候,会对某一事件的来龙去脉进行深入调查分析,寻找到该事件发生的根本性原因。这就要求研究者对事件过程的把握和理解有较深的顿悟,培养他们的整体观念,使其呈现出来的研究成果更具有全面性。三是案例研究可以解释关系。在中国情境下进行企业管理领域的深入研究,必须要考虑到“关系”的重要性和独特性。其中,案例研究中的数据收集方法包括档案分析、访问、调查和观察等。由于采用了众多的数据收集方式,研究者会更容易发现某一事件发生的情境或研究对象之间的关系变化(例如,在不同的企业发展阶段可能会产生不同的组织内部或者外部关系)。通过案例分析,我们会对这种“关系”的研究有更深入的阐述及理解,从而更加准确地“解释关系”。四是案例研究将会叙述一个动人的故事。无论是用案例研究法去创造新的理论,还是去阐明一种新的关系,都需要将案例的产生背景、原因、过程以及结果叙述清楚,给读者一个有关案例的“整体画面”。这个过程用Dyer和Wilkins的观点解释即是“描述一个动人的故事”[17]。

  3 案例研究法的适用条件

  虽然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学者在创建和探索管理理论方面采用案例研究法,但也要看到,作为一种社会科学研究方法,案例研究总体上仍然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尽管案例研究在社会科学领域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但是案例研究因其“定性的、经验型的”属性特征始终遭到那些从事定量研究的学者们的批判和置疑,在他们看来,数字和统计远比文字更加缜密、精确和客观[18]。结合相应的文献综述与中国情境自身的特点,本文总结出案例研究法的适用条件:首先,案例研究法适用于回答“怎么样”或“为什么”之类的问题。这是因为这类问题更富有解释性,需要按时间顺序追溯相互关联的各种事件,并找出它们之间的联系,而不仅仅是研究它们出现的频率和范围[19]。同时,研究的这类问题通常是一种理论空白,无法用已有的文献进行解释或回答,需要从实践中总结、归纳出理论框架和概念模型,这时候我们采取的是理论构建过程而不是理论验证过程。因此,最佳的研究策略应该是一种定性的归纳方法,案例研究法尤为适合。其次,当研究对象是处于当代现实环境中的某一现象,并要求研究者对研究对象不予控制或不能控制时,案例研究法是一种非常合适的研究方法[20]。在研究过程中,很多问题具有复杂性和动态性的特点,因此需要系统地从整体上把握问题的本质和全貌,以增强对问题的全面理解。案例研究本身不仅是一个获取数据的过程,而且是一个学习和认知的互动过程。案例研究的长处在于获得资料的渠道更多、更广泛。除了可以通过文件档案、物证、访谈、观察等获得资料外,案例研究法还可以在某些情况下,通过参与性观察对研究对象进行某种程度的非正式的控制。但需要注意的是,由于我国的很多企业尤其是没有上市的中小型企业无法提供原始的文件、档案、信函、日记或照片等资料,研究者也很难接触到可用性极高的信息,因此在中国情境下进行案例研究,研究者在一手资料的收集上会遇到较大的困难。尽管如此,我们仍然要特别重视在案例研究过程中的数据收集过程,培养对一手资料的获取能力。另外,当理论检验过程中出现了一个意外事件,或有必要从一个新视角对问题进行研究时,都是使用案例研究法的最佳时机。最后,高质量的案例研究工作需要由训练有素、经验丰富的研究者来从事。对于案例研究法来说,无论是开发出一个基于企业实践活动的好案例,还是为使一个已有的好案例保持贴近于企业实践活动变化趋势而进行及时、准确的更新,都是费时、费力和代价不菲的系统工程[21]。特别是在进行案例研究时往往会不断出现新问题,这些新问题与原有的理论假设可能并不一致,需要对原有理论框架进行调整。只有经验丰富的研究者才能把新出现的问题转化成取得学术突破的机会,也只有训练有素的学者才能在研究中不表露出任何个人的感情色彩或偏见,从而以更经济、更有效的方式完成案例研究。

  4 案例研究法在中国情境下的应用

  尽管管理科学界对案例研究存在着一些质疑,但案例研究法仍然在管理研究中呈现出强大的生命力。Eisenhardt指出,由于案例研究法存在着三方面的优点:(1)有助于创建出新理论;(2)能够以更容易获取的测量工具和更容易证伪的假说来检验理论;(3)案例研究结论可能更具有现实有效性[1]。因此,在研究的初始阶段,当我们对所研究问题知之甚少或试图从一个全新的角度切入时,案例研究法将非常有用。而在中国情境下运用案例研究法,研究者所要做的就是努力探索并尝试破解案例研究实践中存在的这些“阿喀琉斯之踵”[22]。值得注意的是东西方文化存在着显著差异,特别是在社会与企业制度方面截然不同,因此适用于国外的案例研究法并不一定适用于我国的管理实践。因此,我们有必要针对“中国情境”这个大背景,对案例研究法进行更为细致的探索与寻查,使该方法能够更为有效地在中国情境下进行应用。

  本文在充分借鉴国外案例研究学派权威学者的最新观点以及围绕中国情境下的管理实践基础上,提出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建议及启示,以期为研究者今后的科学研究提供一些帮助。

  (1)选择好的案例

  一个好的案例背后需要一整套支持系统。目前,在中国情境下进行学术研究所选择的案例通常是一些非常具有代表性的国外案例或者重复性极高的国内大型企业事例。这种选择往往带来两方面问题:一是国外案例是很难引人进入情境的。尤其我们并不了解企业所在的外部环境,也无从查找企业的相关资料,分析起来常常会遇到很大的困难;二是由于开发经费及搜索资料等方面的局限性,中国目前非常缺乏高质量的本土案例,往往只能针对几家大型企业进行调查和分析,这使案例研究法在中国情境下的应用产生了相当的滞后性[23]。所以,为了进一步增强案例研究法在中国情境下的有效性,在选择案例的时候要尤其谨慎。管理的一个特点就是寻求“领先性”,无论用何种方法,研究者的目的都是要创造更为实用的理论去指导实践,案例研究法也不例外。因此,研究者应更偏重于选择那些具有“领先”特点的企业或案例进行研究,发现其成功或者失败的主导要素,总结经验,提出创造性的理论,只有这样我们才有充足的理由认为案例研究法是现代管理科学理论建构和方法创新的重要路径,是处理复杂问题的有力工具,是一种有前途、有价值的研究方法。

  (2)案例研究法与其他方法的结合

  由于案例研究法本身在信度和效度上的局限性,我们可以将案例研究看作是管理学问题研究的一个环节,为了增强其创造理论的普适性,研究者可以将案例研究法与调查、分析等实证方法恰当地结合使用。事实上,目前已经有很多学者认为这两种方法在科学研究的过程中绝不是完全割裂的关系,而是互相依赖、互为补充的关系。因此,我们可以充分利用实证研究与案例研究这两种方法的优势,在管理领域的研究过程中,用案例研究法去发现问题、创造理论,进而用实证研究法去进行科学的检验及论证,从而得出更为科学、可信、具有普遍意义的研究成果。

  (3)有效利用案例研究法的“本土化”特征

  运用案例研究法在中国情境下进行科学研究的重要意义在于“本土化”,即针对中国本土企业自身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探讨。工商管理的研究对象一般是企业的现实问题,围绕企业活动是什么以及为什么而展开。通过合理运用案例研究法,我们可以总结和探求我国企业管理发展中出现的新的客观事实,从中提炼和得出一般性的结论,并普及和推广这些“一般性的结论”到更多的企业实践活动中,进而从整体上提高我国企业的管理水平。因此,可以说案例研究法在创造我国本土理论及验证国外理论与中国情境的匹配度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4)通过使用案例研究法来构建新理论

  由于我国引入案例研究法的时间并不长,因此在案例研究法的应用方面还存在着众多的局限性。目前,大部分学者还只是用案例来验证一些已经存在的理论,案例研究法的应用在很大程度上仍然局限在“证明”方面,而不是“创新”方面。因此,我们有必要从中国本土的一些典型案例入手,对事件产生的情境、过程及原理进行细致深入的分析,从中探查并创造出新的理论和思想,而不是只停留在用案例去检验理论方面。通过案例构建理论这也是案例研究法在中国情境下应用的一个巨大突破。

  5 结束语

  通过对中国情境下案例研究法的分析及带给我们的启示可以得知,一方面虽然中国管理学界在案例研究方面已经获得了广泛的理解和共识,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是情境化案例研究仍然存在着一定的不足,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另一方面,诚如徐淑英教授所言,由于管理现象的丰富性(Richness),案例研究方法能对现象进行厚实的描述(Thick Description)[24]。而且案例研究法具有有利于构建新理论和检验以往理论的优点,尽管处于初级阶段,它本身也在不停汲取其他研究法的新发展,随着研究工具和研究方法的逐渐交融,它必将不断走向成熟。

  因此,我们有理由相信科学、规范的案例研究法会对中国本土的管理理论研究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改革开放三十多年的发展为中国管理学的案例研究积累了丰富而优秀的素材,管理学的研究者应当把握这个良好的机遇,通过案例研究努力创建有助于本土企业发展及创新的理论,积极促进案例研究与企业实践的和谐发展。

作者介绍:冯雪飞/董大海,大连理工大学 工商管理学院,辽宁大连 116024;董大海,中国大连高级经理学院,辽宁 大连 116024;董大海,大连理工大学 力迪市场营销研究所,辽宁 大连 116024 冯雪飞,女,大连理工大学 工商管理学院,博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营销战略;董大海,男,中国大连高级经理学院,中国大连高级经理学院,大连理工大学 力迪市场营销研究所,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顾客价值基础的战略营销理论及其应用研究。

作者:冯雪飞董大海

管理案例研究与评论 2011年09期

  0 引言

  案例研究一直是管理理论创建的重要研究方法之一[1]。它在组织管理理论研究和企业研究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通过案例调查与分析对管理现象和问题进行描述、解释以及探索性的研究,不仅可以创建新的管理理论,同时还有助于我们深入地认识与求证一般性理论在特定情境下的应用范围。随着中国的改革开放以及经济的高速增长,越来越多具有中国本土特色的企业由小变大、由弱变强,受到世界各国的广泛关注。中国企业复杂、多元的成长经历及多样的企业经营管理活动具有什么样的特点及经验,如何将中国企业管理实践的理论升华,突出时代特色,争取做出原创性的成果,这些都要靠从事工商管理理论研究的学者们去发展管理科学理论与方法。如今,管理领域中的研究方法具有明显的多样性:以统计分析法和案例研究法为主,辅以数学建模法、扣除法等其他方法[2]。为了更好地将理论方法运用到中国情境下的企业管理实践中来,研究者需要选择最为适用的研究方法与管理实践相结合。案例研究法无疑是其中非常重要的一种,在当前的情境下尤为如此。原因主要有两点:一是由案例研究法自身所具有的特点决定的。在进行管理理论研究的过程中,为了真正做到用理论去指导实践,我们研究的对象往往针对的是某一些社会现象或社会情境,从中发现其存在的问题,进而用科学的管理理论去进行解释、说明或验证。在目前的学术研究中,学者们更倾向于使用定量的实证研究方法,这实际上是用自然科学的统计分析方法来论证社会科学中存在的问题。然而,管理研究是一个极其复杂且多维度互相关联的领域,利用实证研究方法得出的一个优秀模型往往也只能够关注到其中二到三个维度,所以仅仅凭借既得的模型和文献很难把握整个事件的来龙去脉以及管理实践的本质[3]。而案例研究法由于其自身所具有的特点和优势,至少在以下三个方面会对管理理论研究有重要的启示作用:产生动机(Motivation)、启发灵感(Inspiration)和解释说明(Illustration)[4],而这正可以弥补实证研究法的不足。二是“西学东渐”的工商管理理论同我国企业管理实践之间的差异性。一方面,对于管理领域方面的研究者来说,学习和借鉴国外较为成熟的管理理论体系无疑是一件必要的事情,这也是对我国企业存在的管理问题进行深入探讨的理论基础。但我们也必须充分认识到中国情境中的企业管理本身所具有的特点,在进行管理研究时必须要置于具体的情境之中,采用新的视角和新的解释结构来研究中国企业管理问题。另一个方面,我们正处于一个需要创建理论的时代,西方的现有理论体系不能完全照搬过来适用于中国情况,同时基于中国本土研究的理论创建还存在巨大空白需要填补[5]。基于上述原因,我们发现案例研究法正好是一种探索新的视角、新的解释结构以及创建新的理论的有效方法。所以,我们有必要对案例研究法在中国情境中的应用进行细致的分析,发现这种方法所具有的优势和限制,以期为那些运用案例研究法进行科学研究的学者们提供一些有价值的建议与启示。

  在文章结构安排上,本文首先对中国情境化理论的来源和内涵进行概述;然后通过分析案例研究法的适用条件,探查出该方法与中国情境化理论之间的关联;最后深入探讨如何更有效地在中国情境下运用案例研究法以及该方法给我们带来的启示。

  1 中国情境化理论的来源和文化内涵

  根据著名的案例研究专家Yin的观点,案例研究是一种关注对独立背景下的动态现状进行理解的研究战略(Research Strategy)[6]。作为一种战略,案例研究的特点是致力于在现实情境中研究时下的现象(Contemporary Phenomenon),并且这种现象与现实情境并没有十分明显的界限,研究者只能大量运用事例证据(Evidence)来展开研究[7]。在中国情境下应用案例研究法的前提是要理解中国情境化理论的特征和文化含义,同时结合案例研究法的功能与作用,找到它们之间的契合点。

  中国情境化理论是随着中国化管理变革而产生的。中国化管理已经经历了23年以学习西方先进管理知识为主的经验管理阶段,目前,正进入一个西方先进管理理念同中国管理实践相融合的时期,这个时期就是转型期中国管理情境化阶段[8]。在这一阶段,中国管理研究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是大部分学者在利用现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严谨有余、切题(符合研究情境要求)不足,这种现象大大阻碍了具有中国本土特色管理理论和方法的产生。为了避免这样的情况出现,应该有更多的学者去真正关注属于中国特色的管理问题,将对情境化的研究纳入到管理研究方法中来。

  所谓情境,Cappelli和Shere给出的定义是“与现象有关并且有助于解释现象的周边环境,通常是那些与超越研究中的分析单位有关的因素”。Johns提出了情境的两个维度,综合性情境(Omnibus Context)(例如政治、经济体系、技术、气候、地理位置、历史、宗教)和离散型情境(Discrete Context)(例如行业、职业、企业氛围、团队构成、领导、工作特征、物理环境、人口特征)[9]。徐淑英认为这两个维度中还涵盖有共同的认知层次,即求知方式和沟通途径[10]。由此得知,情境作为一个多维度的概念已经得到了广泛的认同。我们之所以要关注情境因素,不仅是因为情境能帮助我们解释一些看似异常的现象,可以改变构念的含义以及构念之间的关系[11],而且情境还可以很好地传达研究的应用结果,使抽象的理论形象化。

  中国与其他国家有着显著差异,有效地解决中国现有的管理问题和发展中国的管理理论,必须立足于中国情境。然而目前对“中国情境”这个概念的具体内涵,研究者们还没有明确界定,本文通过对文献的归纳总结,认为对中国情境的理解应该从以下两个方面着手:

  (1)借鉴国际研究经验以界定中国情境的理论内涵。Weber认为国家的情境是由物质体系和理念体系组成的,而这个组合又会反过来影响一个国家的制度[12]。基于Weber对国家情境的划分,Child提出了通过物质体系、理念体系和制度产出对国家情境概念化和操作化,从而使中国可以与其他社会进行比较[13]。从这个角度考虑,我们可以认为组织和管理学研究的中国情境即为在中国经济和社会发展过程中,能够为中国组织和管理现象提供解释的国家层面的因素,具体包括物理情境、历史情境、政治情境、社会情境、经济情境和文化情境(见表1)。

  (2)动态理解中国情境并保持对中国情境的反思。由于中国自身发展经历的特殊性,中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不同时期在各个层面都具有鲜明的历史特点。在不同时期,中国情境的内涵也在发生着演变。所以,中国情境不应该是一个固化的、绝对抽象的经书式的概念,而应当是能够反映中国社会的或者人的生活践行本身[14]。

  

  2 案例研究法

  在理解了中国情境化理论来源和内涵的基础上,我们应充分结合案例研究法的功能与作用,找到它们的连接点,从而更好地将案例研究法运用到中国情境的研究中来。

  案例研究是一种经验性的研究,它的意义在于回答“为什么”和“怎么样”的问题。案例研究法就是通过典型案例,详细描述现实现象是什么,分析其为什么会发生,从中发现或探求一般规律和特殊性,指导得出研究结论或新的研究命题的一种方法[16]。

  基于以上对案例研究及案例研究法内涵的界定,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案例研究法具有相当大的研究价值和研究意义,这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一是案例研究强调情境因素(Highlight Context)。作为一门实践导向的学科—管理学,尤其是企业管理学通常关注和研究的是在某种环境下所发生的独特的、具有研究意义的事件,而每一种事件的产生都会受到相应的社会情境的影响。案例研究法与其他的研究方法相比不仅对现象进行详实的描述,更对产生现象的原因及现象背后的情境因素进行深入细致的分析,这将有助于研究者更好地去理解“为什么”的问题。同时,强调情境因素的案例研究法也会帮助研究者去发现那些最有特点或异质性最强的现象去进行探索,从而创建出具有本土特色的、实践性强的新理论。二是案例研究能够彰显过程(show process)。对于研究者来说,案例研究的突出贡献是能够创建突破性的理论观点或发现前所未有的理论关系。因此在运用案例研究法进行理论研究的时候,会对某一事件的来龙去脉进行深入调查分析,寻找到该事件发生的根本性原因。这就要求研究者对事件过程的把握和理解有较深的顿悟,培养他们的整体观念,使其呈现出来的研究成果更具有全面性。三是案例研究可以解释关系。在中国情境下进行企业管理领域的深入研究,必须要考虑到“关系”的重要性和独特性。其中,案例研究中的数据收集方法包括档案分析、访问、调查和观察等。由于采用了众多的数据收集方式,研究者会更容易发现某一事件发生的情境或研究对象之间的关系变化(例如,在不同的企业发展阶段可能会产生不同的组织内部或者外部关系)。通过案例分析,我们会对这种“关系”的研究有更深入的阐述及理解,从而更加准确地“解释关系”。四是案例研究将会叙述一个动人的故事。无论是用案例研究法去创造新的理论,还是去阐明一种新的关系,都需要将案例的产生背景、原因、过程以及结果叙述清楚,给读者一个有关案例的“整体画面”。这个过程用Dyer和Wilkins的观点解释即是“描述一个动人的故事”[17]。

  3 案例研究法的适用条件

  虽然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学者在创建和探索管理理论方面采用案例研究法,但也要看到,作为一种社会科学研究方法,案例研究总体上仍然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尽管案例研究在社会科学领域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但是案例研究因其“定性的、经验型的”属性特征始终遭到那些从事定量研究的学者们的批判和置疑,在他们看来,数字和统计远比文字更加缜密、精确和客观[18]。结合相应的文献综述与中国情境自身的特点,本文总结出案例研究法的适用条件:首先,案例研究法适用于回答“怎么样”或“为什么”之类的问题。这是因为这类问题更富有解释性,需要按时间顺序追溯相互关联的各种事件,并找出它们之间的联系,而不仅仅是研究它们出现的频率和范围[19]。同时,研究的这类问题通常是一种理论空白,无法用已有的文献进行解释或回答,需要从实践中总结、归纳出理论框架和概念模型,这时候我们采取的是理论构建过程而不是理论验证过程。因此,最佳的研究策略应该是一种定性的归纳方法,案例研究法尤为适合。其次,当研究对象是处于当代现实环境中的某一现象,并要求研究者对研究对象不予控制或不能控制时,案例研究法是一种非常合适的研究方法[20]。在研究过程中,很多问题具有复杂性和动态性的特点,因此需要系统地从整体上把握问题的本质和全貌,以增强对问题的全面理解。案例研究本身不仅是一个获取数据的过程,而且是一个学习和认知的互动过程。案例研究的长处在于获得资料的渠道更多、更广泛。除了可以通过文件档案、物证、访谈、观察等获得资料外,案例研究法还可以在某些情况下,通过参与性观察对研究对象进行某种程度的非正式的控制。但需要注意的是,由于我国的很多企业尤其是没有上市的中小型企业无法提供原始的文件、档案、信函、日记或照片等资料,研究者也很难接触到可用性极高的信息,因此在中国情境下进行案例研究,研究者在一手资料的收集上会遇到较大的困难。尽管如此,我们仍然要特别重视在案例研究过程中的数据收集过程,培养对一手资料的获取能力。另外,当理论检验过程中出现了一个意外事件,或有必要从一个新视角对问题进行研究时,都是使用案例研究法的最佳时机。最后,高质量的案例研究工作需要由训练有素、经验丰富的研究者来从事。对于案例研究法来说,无论是开发出一个基于企业实践活动的好案例,还是为使一个已有的好案例保持贴近于企业实践活动变化趋势而进行及时、准确的更新,都是费时、费力和代价不菲的系统工程[21]。特别是在进行案例研究时往往会不断出现新问题,这些新问题与原有的理论假设可能并不一致,需要对原有理论框架进行调整。只有经验丰富的研究者才能把新出现的问题转化成取得学术突破的机会,也只有训练有素的学者才能在研究中不表露出任何个人的感情色彩或偏见,从而以更经济、更有效的方式完成案例研究。

  4 案例研究法在中国情境下的应用

  尽管管理科学界对案例研究存在着一些质疑,但案例研究法仍然在管理研究中呈现出强大的生命力。Eisenhardt指出,由于案例研究法存在着三方面的优点:(1)有助于创建出新理论;(2)能够以更容易获取的测量工具和更容易证伪的假说来检验理论;(3)案例研究结论可能更具有现实有效性[1]。因此,在研究的初始阶段,当我们对所研究问题知之甚少或试图从一个全新的角度切入时,案例研究法将非常有用。而在中国情境下运用案例研究法,研究者所要做的就是努力探索并尝试破解案例研究实践中存在的这些“阿喀琉斯之踵”[22]。值得注意的是东西方文化存在着显著差异,特别是在社会与企业制度方面截然不同,因此适用于国外的案例研究法并不一定适用于我国的管理实践。因此,我们有必要针对“中国情境”这个大背景,对案例研究法进行更为细致的探索与寻查,使该方法能够更为有效地在中国情境下进行应用。

  本文在充分借鉴国外案例研究学派权威学者的最新观点以及围绕中国情境下的管理实践基础上,提出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建议及启示,以期为研究者今后的科学研究提供一些帮助。

  (1)选择好的案例

  一个好的案例背后需要一整套支持系统。目前,在中国情境下进行学术研究所选择的案例通常是一些非常具有代表性的国外案例或者重复性极高的国内大型企业事例。这种选择往往带来两方面问题:一是国外案例是很难引人进入情境的。尤其我们并不了解企业所在的外部环境,也无从查找企业的相关资料,分析起来常常会遇到很大的困难;二是由于开发经费及搜索资料等方面的局限性,中国目前非常缺乏高质量的本土案例,往往只能针对几家大型企业进行调查和分析,这使案例研究法在中国情境下的应用产生了相当的滞后性[23]。所以,为了进一步增强案例研究法在中国情境下的有效性,在选择案例的时候要尤其谨慎。管理的一个特点就是寻求“领先性”,无论用何种方法,研究者的目的都是要创造更为实用的理论去指导实践,案例研究法也不例外。因此,研究者应更偏重于选择那些具有“领先”特点的企业或案例进行研究,发现其成功或者失败的主导要素,总结经验,提出创造性的理论,只有这样我们才有充足的理由认为案例研究法是现代管理科学理论建构和方法创新的重要路径,是处理复杂问题的有力工具,是一种有前途、有价值的研究方法。

  (2)案例研究法与其他方法的结合

  由于案例研究法本身在信度和效度上的局限性,我们可以将案例研究看作是管理学问题研究的一个环节,为了增强其创造理论的普适性,研究者可以将案例研究法与调查、分析等实证方法恰当地结合使用。事实上,目前已经有很多学者认为这两种方法在科学研究的过程中绝不是完全割裂的关系,而是互相依赖、互为补充的关系。因此,我们可以充分利用实证研究与案例研究这两种方法的优势,在管理领域的研究过程中,用案例研究法去发现问题、创造理论,进而用实证研究法去进行科学的检验及论证,从而得出更为科学、可信、具有普遍意义的研究成果。

  (3)有效利用案例研究法的“本土化”特征

  运用案例研究法在中国情境下进行科学研究的重要意义在于“本土化”,即针对中国本土企业自身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探讨。工商管理的研究对象一般是企业的现实问题,围绕企业活动是什么以及为什么而展开。通过合理运用案例研究法,我们可以总结和探求我国企业管理发展中出现的新的客观事实,从中提炼和得出一般性的结论,并普及和推广这些“一般性的结论”到更多的企业实践活动中,进而从整体上提高我国企业的管理水平。因此,可以说案例研究法在创造我国本土理论及验证国外理论与中国情境的匹配度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4)通过使用案例研究法来构建新理论

  由于我国引入案例研究法的时间并不长,因此在案例研究法的应用方面还存在着众多的局限性。目前,大部分学者还只是用案例来验证一些已经存在的理论,案例研究法的应用在很大程度上仍然局限在“证明”方面,而不是“创新”方面。因此,我们有必要从中国本土的一些典型案例入手,对事件产生的情境、过程及原理进行细致深入的分析,从中探查并创造出新的理论和思想,而不是只停留在用案例去检验理论方面。通过案例构建理论这也是案例研究法在中国情境下应用的一个巨大突破。

  5 结束语

  通过对中国情境下案例研究法的分析及带给我们的启示可以得知,一方面虽然中国管理学界在案例研究方面已经获得了广泛的理解和共识,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是情境化案例研究仍然存在着一定的不足,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另一方面,诚如徐淑英教授所言,由于管理现象的丰富性(Richness),案例研究方法能对现象进行厚实的描述(Thick Description)[24]。而且案例研究法具有有利于构建新理论和检验以往理论的优点,尽管处于初级阶段,它本身也在不停汲取其他研究法的新发展,随着研究工具和研究方法的逐渐交融,它必将不断走向成熟。

  因此,我们有理由相信科学、规范的案例研究法会对中国本土的管理理论研究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改革开放三十多年的发展为中国管理学的案例研究积累了丰富而优秀的素材,管理学的研究者应当把握这个良好的机遇,通过案例研究努力创建有助于本土企业发展及创新的理论,积极促进案例研究与企业实践的和谐发展。

作者介绍:冯雪飞/董大海,大连理工大学 工商管理学院,辽宁大连 116024;董大海,中国大连高级经理学院,辽宁 大连 116024;董大海,大连理工大学 力迪市场营销研究所,辽宁 大连 116024 冯雪飞,女,大连理工大学 工商管理学院,博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营销战略;董大海,男,中国大连高级经理学院,中国大连高级经理学院,大连理工大学 力迪市场营销研究所,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顾客价值基础的战略营销理论及其应用研究。


相关内容

  • 情境模拟教学法在护理教育中的应用
  • ・516・ 中华护理教育2013年11月第lO卷第11期ChinJNursEduc,November2013,Vol10,No.11 ・综述・ 情境模拟教学法在护理教育中的应用 王桂敏张新宇尹兵 [关键词] 教学方法:教育,护理:情境模拟:综述文献 Methods:Education,Numing: ...

  • 案例教学五个步骤的实施操作细节探索
  • 摘要:案例教学分成明确教学目标.精心选编案例.创设问题情境.开展案例讨论.总结讨论意见等五个步骤.在明确教学目标环节中,应该明确教学目标的依据.要素和表述方法.在精心选编案例环节中,综合考虑案例的特征和要素,开展案例编写.在创设问题情境环节中,依据创设问题情境的原则来考虑方法.在开展案例讨论环节中, ...

  • 教育教学案例与教学反思的写法
  • 教育教学案例与教学反思的写法 引子 假如你想富有,就从教育故事写起,故事里的事奏响你人生的旋律. 假如你想成功,就从教学反思写起,反思中的哲理成为你为师的真谛. 假如你想辉煌,就从教学案例写起,案例中的案子是你思考的阶梯. 案例.反思.故事,是你劳累后的休憩,是你跋涉中的驿站,是你彷徨中的坚定,是你 ...

  • 教学案例的定义和写作步骤
  • 作者:佚名  来源:不详  发布时间:2007-4-13 1:37:08  发布人:lsy1chj2wdh3 一.教学案例与它在教师培训中的重要作用    什么是案例?  ●在本项研究中,所谓案例是指包含有某些决策或疑难问题的教学情境故事,这些故事反映了典型的教学思考力水平及其保持.下降或达成等现象 ...

  • 如何在高中地理教学中使用案例
  • 如何在高中地理教学中使用案例 一.教学大纲和课程标准中的案例教学要求 近些年来,案例教学的提法越来越多地出现在高中地理课程和地理教学的研究文章中.在地理教学大纲中规定使用案例教学,可以从1996年国家教委颁布的<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地理教学大纲>修订本算起.该大纲规定,在高三年级开设地理区 ...

  • 创新:情境体验的本质
  • [摘要]<桂花>教学案例是儿童教育家李吉林的一次野外教学典型案例.<桂花>教学案例涵盖了情境教育的诸多元素.体现了情境教育的基本特质,凸显出情境体验的多元性和一致性,充分展示了情境的真实体验与想象体验.自然体验与文化体验以及审美体验与道德体验之间所存在的内在张力.创新是情境教 ...

  • 吉利区职称论文发表网-初中数学数学问题论文选题题目
  • 云发表,专业论文发表网站!http://www.yunfabiao.com/ 面向作者直接收稿,省去中间环节,价格更低,发表更快,收录更快! 吉利区职称论文发表网-初中数学|数学问题论文选题题目 吉利区职称论文发表网-以下是初中数学|数学问题职称论文发表选题参考题目,均采用云论文发表选题题目软件,经 ...

  • 怎样提高EMBA"管理经济学"课程教学效果与效率
  • 摘 要:如何提高管理经济学课程教学的效果和效率是各校EMBA教学中普遍面对的一个难题,迄今为止国内外大学教学研究对此尚缺乏专门探讨.本文基于校企知识转移这一新的理论视角,重新审视和分析了EMBA"管理经济学"课程教学,指出其实质是一种特殊类型的校企间高效的知识转移,并构建概念框架 ...

  • 组织行为学教学大纲
  • 课程代码:MC444-601 课 型:核心课 学 时:总共42学时 考核方式:案例写作与分析 授课教师:渠邕 <组织行为学>教学大纲 一.课程概述 本课程为MBA 核心课.本课程采用讲授与案例分析相结合的方式,其目的在于使学生熟悉组织构成.状态.变迁的内外因素及其作用途径,培养学生对组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