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广西壮族投绣球竞技发展

  中图分类号:G852.9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3)10-000-01   摘 要 对广西壮族投绣球的竞技发展进行调查研究,论述三个不同的竞技发展阶段的状态与结果,并对广西壮族投绣球运动的发展提出建议。   关键词 广西壮族 投绣球 竞技发展   投绣球运动是指投球人手持绣球的挂绳处,通过摆动绣球并使绣球获得一定速度后将绣球抛出,绣球在空中抛出弧线后落在一定区域内,让接球人争抢的运动项目。壮族投绣球作为壮族人民的传统体育活动,在广西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有一定的社会性、民族性、实用性及趣味性。广西壮族投绣球的竞技发展经历了产生与形成时期、挖掘整理与推广普及时期和发展时期三个阶段。   一、产生与形成时期   从近代的清朝到新中国解放初期的1958年前,每逢春节、三月三和中秋节等歌圩时,壮族青年男女借助歌圩的力量,相聚在地头、河畔或树林处,互相抛接“绣花球”和对歌。壮族青年男女在抛接“绣花球”时,如小伙子看上了哪一位姑娘,就在那位姑娘的绣花球上系上自己的小礼物,抛回馈赠女方。壮族青年男女通过这种方式寻找自己的意中人和伴侣。民间抛   接“绣花球”的另一种形式是男女分为甲、乙两队,甲队选出两名歌手抛绣花球至乙队并唱完一首壮歌,乙队接到绣花球后派两名歌手在最短时间内将绣花球送还给甲队,并回歌一首,如此循环往复。“绣花球”是进行娱乐和寻找意中人,使部分壮族青年男女最终能结合成伴侣的一种形式。此形式设立有相关的规则,并逐步发展成了带有一定规则的比赛形式。   二、挖掘整理与推广普及时期   在20世纪80年代初,广西少数民族体育工作者在中越边境壮族聚居区挖掘整理出了“投绣球”这个项目,并制定出相关的比赛规则和裁判法,从1986年开始,在广西第六届的民族运动会中,首次正式设立高杆投绣球比赛,在1989年10月广西体委通过多年整理和总结,制定投抛绣球的比赛规则和裁判方法,自治区体委专门培养一批裁判员队伍,以高杆投绣球为比赛项目,设立男子个人、女子个人单项和团体三个奖项,促使该项目体育比赛逐步走向规范化,在1991年第四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上,广西绣球队首次专门介绍表演这一壮族传统项目;在1994年、1998年广西第八届、第九届的民族运动会中,以高杆投绣球为比赛项目设男、女单项和团体三个奖项;在1999年第六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上,广西绣球队专门介绍表演投绣球的运动技能和观赏性,把表演和竞技相结合,促使壮族投绣球的竞技性得以快速稳定的推广普及。2000年3月,民族体育工作者们编著了《少数民族民族传统体育》,并在大中小学生中开展少数民族民族传统体育课和活动;在2001年10月,由广西体育局组织,经桂林市体委承办举行首届广西投绣球比赛,进一步推动投绣球运动的发展。这一阶段民族体育工作者们制定了投抛绣球的比赛规则和裁判方法,培养了一批裁判员队伍,设立正式比赛项目,政府组织一系列比赛活动,并在全区民族运动会中开展比赛,培养了一批运动员队伍。   三、发展时期   在2003年第七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运动会中,广西体育代表团在宁夏回族自治区主办地表演与展示新世纪广西绣球的新风貌。   (一)高杆场地与投球圈   长26m,宽14m,在中线两侧7m的地方各画一条与中线平行,与两条边线相联接的线,这两条线叫投球控制线,投球控制线到端线之间的地区为投球区。在中线的中点竖一根高9m的杆,杆顶安装一个直径1m的圆圈,为投球圈。   (二)投接背篓的场地   长14m,宽2m长方形的两端处画两线限制线,一方定为投球线,另一方则定为接球线;在投球线反延长出长2m,宽2m,定为投球区,在接球线反延长出长4m,宽2m,定为接球区。   (三)高杆投绣球   用绸布或花布制成,直径5—6cm,内装细沙,重约80—150g,球心系着一条长90cm的绳子。   (四)背篓投绣球   用绸布或花布制成,直径5—6cm,内装细沙,重约80g。球心系着一条长60—90cm的绳子。   (五)背篓   对背篓投绣球的背篓制作可用竹(藤)料或塑料,上口直径为35cm,下口直径为20cm,篓高30—40cm。   四、今后的发展   现在的壮族投绣球的竞技处于发展阶段,其裁判规则、竞赛方法、场地器材建设仍然较落后,高科技的电子数字的裁判队伍的建设、竞赛方法的实施与运用,运动员的培养和教练员的科学训练与管理都有待进一步提高和完善。增加现场电子计时、计分,及时公开亮分,可以减少人为不公平的因素,增加比赛的透明度,确立比赛的公平公正性原则。现在壮族投绣球的竞技性发展,脱离了壮族投绣球原有的“以歌传情”的本质内涵,“以歌传情”只能在表演形式中反映,失去了原有的民族风情和特色。当前,壮族投绣球竞技性比赛与表演形式对“以歌传情”等原生态尚未能有效结合起来。保留和发挥广西壮族投绣球原有的“以歌传情”本土化的特色,形成既有激烈的竞技比赛,又有宽松愉悦的气氛,可促进竞技、娱乐、健身和观赏为一体的壮族投绣球的发展。21世纪我国体育文化的发展方向是国际体育民族化与民族体育国际化相结合。   参考文献:   [1] 刘德琼.少数民族传统体育[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244-245.   [2] 赵昌毅.中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发展展望[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0(3):12.

  中图分类号:G852.9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3)10-000-01   摘 要 对广西壮族投绣球的竞技发展进行调查研究,论述三个不同的竞技发展阶段的状态与结果,并对广西壮族投绣球运动的发展提出建议。   关键词 广西壮族 投绣球 竞技发展   投绣球运动是指投球人手持绣球的挂绳处,通过摆动绣球并使绣球获得一定速度后将绣球抛出,绣球在空中抛出弧线后落在一定区域内,让接球人争抢的运动项目。壮族投绣球作为壮族人民的传统体育活动,在广西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有一定的社会性、民族性、实用性及趣味性。广西壮族投绣球的竞技发展经历了产生与形成时期、挖掘整理与推广普及时期和发展时期三个阶段。   一、产生与形成时期   从近代的清朝到新中国解放初期的1958年前,每逢春节、三月三和中秋节等歌圩时,壮族青年男女借助歌圩的力量,相聚在地头、河畔或树林处,互相抛接“绣花球”和对歌。壮族青年男女在抛接“绣花球”时,如小伙子看上了哪一位姑娘,就在那位姑娘的绣花球上系上自己的小礼物,抛回馈赠女方。壮族青年男女通过这种方式寻找自己的意中人和伴侣。民间抛   接“绣花球”的另一种形式是男女分为甲、乙两队,甲队选出两名歌手抛绣花球至乙队并唱完一首壮歌,乙队接到绣花球后派两名歌手在最短时间内将绣花球送还给甲队,并回歌一首,如此循环往复。“绣花球”是进行娱乐和寻找意中人,使部分壮族青年男女最终能结合成伴侣的一种形式。此形式设立有相关的规则,并逐步发展成了带有一定规则的比赛形式。   二、挖掘整理与推广普及时期   在20世纪80年代初,广西少数民族体育工作者在中越边境壮族聚居区挖掘整理出了“投绣球”这个项目,并制定出相关的比赛规则和裁判法,从1986年开始,在广西第六届的民族运动会中,首次正式设立高杆投绣球比赛,在1989年10月广西体委通过多年整理和总结,制定投抛绣球的比赛规则和裁判方法,自治区体委专门培养一批裁判员队伍,以高杆投绣球为比赛项目,设立男子个人、女子个人单项和团体三个奖项,促使该项目体育比赛逐步走向规范化,在1991年第四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上,广西绣球队首次专门介绍表演这一壮族传统项目;在1994年、1998年广西第八届、第九届的民族运动会中,以高杆投绣球为比赛项目设男、女单项和团体三个奖项;在1999年第六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上,广西绣球队专门介绍表演投绣球的运动技能和观赏性,把表演和竞技相结合,促使壮族投绣球的竞技性得以快速稳定的推广普及。2000年3月,民族体育工作者们编著了《少数民族民族传统体育》,并在大中小学生中开展少数民族民族传统体育课和活动;在2001年10月,由广西体育局组织,经桂林市体委承办举行首届广西投绣球比赛,进一步推动投绣球运动的发展。这一阶段民族体育工作者们制定了投抛绣球的比赛规则和裁判方法,培养了一批裁判员队伍,设立正式比赛项目,政府组织一系列比赛活动,并在全区民族运动会中开展比赛,培养了一批运动员队伍。   三、发展时期   在2003年第七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运动会中,广西体育代表团在宁夏回族自治区主办地表演与展示新世纪广西绣球的新风貌。   (一)高杆场地与投球圈   长26m,宽14m,在中线两侧7m的地方各画一条与中线平行,与两条边线相联接的线,这两条线叫投球控制线,投球控制线到端线之间的地区为投球区。在中线的中点竖一根高9m的杆,杆顶安装一个直径1m的圆圈,为投球圈。   (二)投接背篓的场地   长14m,宽2m长方形的两端处画两线限制线,一方定为投球线,另一方则定为接球线;在投球线反延长出长2m,宽2m,定为投球区,在接球线反延长出长4m,宽2m,定为接球区。   (三)高杆投绣球   用绸布或花布制成,直径5—6cm,内装细沙,重约80—150g,球心系着一条长90cm的绳子。   (四)背篓投绣球   用绸布或花布制成,直径5—6cm,内装细沙,重约80g。球心系着一条长60—90cm的绳子。   (五)背篓   对背篓投绣球的背篓制作可用竹(藤)料或塑料,上口直径为35cm,下口直径为20cm,篓高30—40cm。   四、今后的发展   现在的壮族投绣球的竞技处于发展阶段,其裁判规则、竞赛方法、场地器材建设仍然较落后,高科技的电子数字的裁判队伍的建设、竞赛方法的实施与运用,运动员的培养和教练员的科学训练与管理都有待进一步提高和完善。增加现场电子计时、计分,及时公开亮分,可以减少人为不公平的因素,增加比赛的透明度,确立比赛的公平公正性原则。现在壮族投绣球的竞技性发展,脱离了壮族投绣球原有的“以歌传情”的本质内涵,“以歌传情”只能在表演形式中反映,失去了原有的民族风情和特色。当前,壮族投绣球竞技性比赛与表演形式对“以歌传情”等原生态尚未能有效结合起来。保留和发挥广西壮族投绣球原有的“以歌传情”本土化的特色,形成既有激烈的竞技比赛,又有宽松愉悦的气氛,可促进竞技、娱乐、健身和观赏为一体的壮族投绣球的发展。21世纪我国体育文化的发展方向是国际体育民族化与民族体育国际化相结合。   参考文献:   [1] 刘德琼.少数民族传统体育[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244-245.   [2] 赵昌毅.中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发展展望[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0(3):12.


相关内容

  • 壮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历史渊源及社会功能
  • 第12卷第3期 体育科学研究 V01.12.No.32008年7月 SPortsScienceResearch Ju]..2008 壮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历史渊源及社会功能 韦丽春 (河池学院体育系,广西宜州546300) 摘要:为了探析红水河流域壮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历史渊源及社会功能,采用文献资料法.访 ...

  • 广西传统节日
  • 春社节 农历二月初二 杀鸡鸭祈求一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歌圩节 农历三月三日 壮族传统歌节,男女老少在这天对歌. 端午节 农历五月初五 人们用苇叶把糯米包成羊角粽,在邕江举行龙舟赛,分男女组对阵,胜者可得一头烤猪作奖赏. 新 节 农历六月初六 乡间人家把新米做成米粉,叫"吃新" ...

  • 简述壮族传统节日
  • 简述壮族传统节日:三月三歌圩节 壮族人民能歌善唱,壮族的山歌因南北方言不同而有"欢"."西"."加"."比"."抡"等不同称谓.壮族人定期还举行唱山歌会"歌圩",以农历三月初三为最 ...

  • 广西三月三放假安排2016
  • 根据之前的规定,广西将在"三月三"期间放假2天,按之前的惯例,2016年"三月三"放假将是3月8-9日,和周日相连,小伙伴们可以连休3天.下面是详细内容,欢迎阅读. [广西三月三放假安排2016] "三月三"的来历与习俗简介 古时候,每年农 ...

  • 古山小学民族文化教育示范学校创建工作总结(2015.09)
  • 古山小学民族文化教育示范学校创建工作总结 2014年对我们古山小学来说是一个特殊的.值得记忆的年份--我校通过了广西教育厅民教关于自治区民族文化教育示范学校创建申报的审批,2014年7月份我校黄校长参加了在河池举办的民族文化教育示范学校创建研讨会,聆听了民教处领导与民族教育专家的理论指导,参观了民族 ...

  • 执行-壮族文化交流公益活动策划书
  • 展现壮乡文化 促进民族团结 2014年广西"三月三"民俗文化之"沪"动青春 策 划 方 案 策划单位:上海广西大学生联合会 时间:2014.4.5 2014年广西"三月三"民俗文化之"沪"动青春 一. 活动概况..... ...

  • 中国传统习俗
  • 今天我就向大家简单介绍一下我的家乡--宜昌,跟大家说说宜昌的历史文化.自然环境.经济和旅游业状况. 自然环境 宜昌市位于··· 历史文化 宜昌,这个名字始于东晋,在此之前,宜昌古称"夷陵",这个名字出自一句话"水至此而夷,山至此而陵",意思是说"山到 ...

  • 南宁你就是我今天下午要完成的工作
  • 广西壮族自治区首府南宁是一座历史悠久的边陲城市,具有深厚的文化积淀,这里在古代属于百越之地,唐贞观年间太宗将这里命名为"邕州",因而南宁的简称就是"邕".南宁是广西壮族自治区首府,位于广西西南部,与越南社会主义共和国毗邻,是红豆的故乡,,是一个以壮族为主的多民 ...

  • 1008-4旅游节事活动策划
  • 旅游节事活动策划-以南宁国际民歌艺术节为例 梁玉桂 摘 要 节事活动最大的价值就在它的品牌以及品牌长期维护战略,那就要不断的的投入和创新,本文针对南宁国际民歌艺术节这一品牌的长久发展战略,提些节事活动优化发展战略建议. 关键词:旅游策划 节事活动 民歌文化 一.南宁国际民歌艺术节的背景及定位 1.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