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机排列与八卦太极的联系

随机排列与八卦太极的联系

摘要:特定有序排列法是m(m≥3,m∈N)个元素按一定规律排列进行表演计算的特殊方法。所谓的“太极”可破译为极限值。特定有序排列法的作用是:一、破译伏羲八卦及六十四卦的数学原理。二、特定有序排列法中的一种排法,伏羲八卦及六十四卦,电脑都符合二进制原理。三、可解决一些生活中遇到的数学、科研难题。四、可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五、是一种创新的数学表演计算方法。

关键词:排列法;伏羲八卦;太极;表演计算。

一、特定有序排列法

一问你能在5枚或6枚或7枚或8枚同一种金币中只称三秤取出其中唯一的一枚假金币吗?

二问你能在1024枚外表一模一样的金币中只称10秤取出其中唯一的一枚假金币吗?

三问在33颗或34颗或35颗……或 64颗从外观难辩的珍珠中,有并且只有一颗是假的,你最少称几秤能准确地找出假的那颗珍珠?

答案:一问能,∵22

二问能,∵1024=210 ∴只能排10次,即称10秤。

三问6秤,∵25

根据是什么?根据是特定有序排列法。

定义:特定有序排列法是指m(m≥3、m∈N)个元素按一定规律排列进行表演计算的特殊方法。这种方法的要求是:1、第一次各元素基本平分或平分任意排列成两行。2、以后各次都是从前次排列的左或右上端开始竖着向下数,横着向右排,排成第一次的阵型。3、排列次数的多少等于公式2n-1

例1:在现场的8个学生中,有且只有1个学生打破了玻璃。老师当场调查是谁打破的,这8个学生都清楚是谁打破的,但碍于情面或怕遭报复,谁也不肯说出具体是谁打破玻璃的,但愿意说出打破玻璃的学生站在两排中的上排或下排,于是老师把这8个学生平分成两排,进行了3次排列,第一次排列是学生任意站队,学生说:打破玻璃者站在上排或下排,老师作了笔录;第二次、第三次都是特定有序排列,学生也分别说了他站在第几排,老师也作了笔录,并且按先后顺序组合成关系式,这样,老师根据关系式在第三次特定有序排列中,从对应的位置上迅速而准确地找到了打破玻璃者。你相信吗?请看老师是怎么排列的 。

解法一:首颔颈尾 首赵颔钱

赵钱孙李 颈孙尾李

(第一次特定

序排) (第二次特定序排)

首颈赵孙 位置号:

颔尾钱李 1 2 3 4

(第三次特定序排) 5 6 7 8 看下面三个集合两两之间各元素一一对应表

学生集

首 颔 颈 尾 赵 钱 孙 李

关系式集

上上上 上上下 上下上 上下下 下上上 下上下 下下上 下下下

位置号集

1 5 2 6 3 7 4 8

这8个学生在第一次排列中是任意站队的。从第二次排列开始都是特定有序排列,都有唯一确定的位置号与之对应,即一一对应,并且每个学生在第三次特定有序排列中所处的位置号与他们在三次排列中出现在上排或下排所组成的关系式也是一一对应的。换句话说,学生集、关系式集、位置号集(第三次特定有序排列中的位置号集)三者两两之间各元素是一一对应的。所以,只由关系式就一定能在第三次特定有序的排列中。从对应的位置号上准确迅速地找到打破玻璃的学生。例如,只通过关系式“下上下”对应着位置号7找到“钱”,“钱”就是打破玻璃的学生。

元素个数不同,对应表也不同,排列的方法不同,对应表也不同,但规律都一样,元素个数从3个到任意个自然数都能化成2n-1到2n,这里的2与计算机的二进制有关,n与计算机运算次数有关,与对应表中上或下出现的个数也有关,即与排列的次数有关。

8个元素的特定有序排列按式子22<8﹦23为什么只排3次而不排2次或4次呢?这是由数学归纳法得出的特定有序排列法而确定的,即由式子22

下面推导特定有序排列法定理: 1

(1) 元素的个数是3时,∵21<3<22 ∴根据2的最大指数2,只排列两次就能一一对应,具体排列如下:

1 2 1 → 3 位置号:a b

3 2 c

第一次特定排列

第二次特定排列

数码集,关系式集,位置号集三者两两之间各元素一一对应表

数码集

1

2

3

关系式集

上上

上下

下上

位置号集

a

c

b

因为两个集合,只有各元素一一对应,才能唯一确定,所以仅由关系式就能唯一确定位置号,由位置号又能唯一确定其上的数码。例如你暗记的一个数,第一次排在上排,第二次排在下排,由关系式上下我很快就能准确地取出你暗记的数码2。

(2)元素的个数是4时,∵21<4=22 ∴根据2的最大指数为2,只排列两次就能使三个集合两两之间各元素一一对应,具体排列如下:

1 2 1 → 3 位置号:a b

↓ ↓

3 4 2 → 4 c d

数码集,关系式集,位置号集三者两两之间各元素一一对应表

数码集

1 2 3 4

关系式集

上上 上下 下上 下下

位置号集

a c b d

(3)元素的个数是5时,∵22<5<23 ∴根据2的最大指数3,只排列三次就能一一对应,具体排列如下:

1 2 3 1 4 2 1 5 4 位置号:a b c

4 5 5 3 3 2 d e

数码集,关系式集,位置号集三者两两之间各元素一一对应表

数码集

1 2 3 4 5

关系式集

上上上 上上下 上下下 下上上 下下上

位置号集

a e d c b

(4)元素的个数是6时,∵22<6<23 ∴根据2的最大指数3,只排列三次就能一一对应,具体排列如下:

1 2 3 1 4 2 1 5 4 位置号:

4 5 6 5 3 6 3 2 6 a b c

第一次排列 第二次排列 第三次排列 d e f

数码集,关系式集,位置号集三者两两之间各元素一一对应表

数码集

1 2 3 4 5 6

关系式 集

上上上 上上下 上下下 下上上 下下上 下下下

位置号 集

a e d c b f

(5)元素的个数是7时,∵22<7<23 ∴根据2的最大指数3,只排列三次就能一一对应,具体排列如下:

1 2 3 4 1 5 2 6 1 3 5 7 位置号:a b c d

5 6 7 3 7 4 2 4 6 e f g 第一次排列 第二次排列 第三次排列

数码集,关系式集,位置号集三者两两之间各元素一一对应表

数码集

1 2 3 4 5 6 7

关系式集

上上上 上上下 上下上 上下下 下上上 下上下 下下上

位置号集

a e b f c g d

(6)元素的个数是8时,∵22<8=23 ∴根据2的最大指数3,只排列三次就能一一对应,具体排列如下:

1 2 3 4 1 5 2 6 1 3 5 7 位置号:a b c d

5 6 7 8 3 7 4 8 2 4 6 8 e f g h

第一次排列 第二次排列 第三次排列

数码集,关系式集,位置号集三者两两之间各元素一一对应表

数码集

1 2 3

4 5 6 7 8

关系式集

上上上 上上下 上下上 上下下 下上上 下上下 下下上 下下下

位置号集

a e b f c g d h

例如:你内心暗记的一个数码,第一次排在下排,第二次排在下排,第三次排在上排,得关系式“下下上”,由下下上在d号位置一定准确地找到你暗记的一个数码7。

综上(1)、(2)、(3)、(4)、(5)、(6)……所述,得

定理:如果从m个元素中取出其中的一个元素,通过n次特定有序排列,一定能在第n次特定有序排列中,由各元素出现在两排中的上排或下排按顺序组成的关系式,从对应的位置号上准确迅速地找到该找的元素。那么元素(字符)集,关系式集,位置号集三者两两之间各元素一一对应。其中,m∈{m︱2n-1<m≤2n且m≥3,m∈N}表示元素的个数;底数2表示排两行;指数n(n≥2,n∈N,)表示排n次

特定有序排列法公式的推导

如果元素个数是:3时排2次,表示为21<3<22

4时排2次,表示为21<4=22

5时排3次,表示为22<5<23

6时排3次,表示为22<6<23

7时排3次,表示为22<7<23

8时排3次,表示为22<8=23

9时排4次,表示为23<9<24

……,

那么元素个数是m时排n次,表示为2n-1<m<2n

这就是元素个数和排列次数之间的关系式,又叫伏羲八卦公式。只要知道元素个数,就知道排列的次数。如在5枚或6枚或7枚或8枚同一种金币中有并且只有一枚假币,只排列3次,称三秤就能唯一正确地取出假币。

例题:下面我们来研究一问中“你能在6枚同一种金币中只用三秤取出混在其中唯一的一枚假吗?”

我们知道金的密度最大,在地球上金的比重为19.3克/【厘米】3,假币较轻。具体打假如下:

∵22<6<23 ∴只排三次,称三秤(三秤不能都相等)。

具体排列如下:

1 2 3 1 4 2 1 5 4 位置号:

4 5 6 5 3 6 3 2 6 a b c 第一次排列 第二次排列 第三次排列 d e f

数码集,关系式集,位置号集三者两两之间各元素一一对应表

数码集

1 2 3 4 5 6

关系式集

上上上 上上下 上下下 下上上 下下上 下下下

位置号集

a e d c b f

如果,第一秤称由1、2、3号金币组成的一组重m克,第二秤称由5、3、6号金币组成的一组重m-n克,第三秤称由1、5、4号金币组成的一组重m-n克,那么,假币第一次排列在下排,第二次排在下排,第三次排在上排,由关系式“下下上”在b号位置上找到5号币肯定是假金币(m>n>0)

如果把上面的例一中的八

个字分三行排列,得

解2:若老师把这8个学生分成三组,每行3人缺1人,∵8可表示为31<8<32,,其中8表示学生的个数,底数3表示站三排,最大数的指数2表示排2次,只要在场的学生说出打破玻璃者在第一、二次排列中分别站在第几行,老师就可马上找出打破玻璃的学生。请看老师又是怎么排列的?

上排 :首颔颈 上排 :首尾孙 位置号:1 2 3

中排 :尾赵钱 中排 :颔赵李 4 5 6

下排 :孙李 下排 :颈钱 7 8

第一次排列 第二次排列

学生集、关系式集、位置号集三者两两之间各元素一一对应表

学生集

首 颔 颈 尾 赵 钱 孙 李

关系式集

上上 上中 上下 中上 中中 中下 下上 下中

位置号集

1 4 7 2 5 8 3 6

在两次排列中打破玻璃者分别站在第几排?由学生口述,老师笔录。如果第一次排列中站在中排,第二次排列中站 在下排,按先后顺序得关系式是‘中下’,由关系式‘中下’

找到8号位置,8号位上站的学生是‘钱’,‘钱’就是打破玻璃的学生

推论一:如果在m个元素中取出其中的一个元素,通过n次特定有序排列,一定能在第n次特定有序排列中,根据各次排列中某元素出现在各行按顺序组成的关系式,从对应的位置号上准确迅速地找到该找的某元素。那么元素(文字)集,关系式集,位置号集三个集合两两之间各元素一 一对应。否则,可适当增加排列的次数,减小底数,以满足三个集合两两之间各元素一一对应。其中,m(an-1<m≤an且m≥4,m∈N)表示元素的个数;指数n(n≥2,n∈N,)表示排n次;底数a(a≥2,a∈N)表示排a行。

此法可用于数学游戏,探测个人心中的秘密,解决生活和科研中遇到的有关难题,公安司法机关侦破案件。破译伏羲八卦及六十四卦的数学原理,填补数学领域里的空白,是一种创新的数学方法。心诚则灵,配合者一定会心悦诚服地叫声“真神”。信息技术(电脑等)采用二进制,是因为开关只有通电或断电两种情况,也可因为有高频或低频两种情况。用1和0两个数码来表示通电或断电、高频或低频,只能采用二进制,特定有序排列法也是二进制原理,如果不在上排就在下排,也只有两种情况,上排或下排类似通电或断电、高频或低频,二者必居其一,逢二进一,用上或下来表示阴阳。这里的排列次数n和计算机的运算次数有关。

例题,警察抓歹徒,精灵显神通。现场二十人,凶犯藏其中。惧怕再行凶,无

人敢指认。凶犯不指明,胸存侥幸心,隐藏不轻动,安全多几分。二十分五份,每份站四人。排列两次中,问其在几层。说出记在本,顿时抓个准。

A层 a b c d A层 a e i m 位置号: 1 2 3 4

B层 e f g h B层 q b f j 5 6 7 8

C层 i j k l C层n r c g 9 10 11 12

D层 m n o p D层 k o s d 13 14 15 16

E层q r s t E层 h l p t 17 18 19 20

字符集,关系式集、位置号集三者两两之间各元素一一对应表

字符集

a b c d e f g h i j k l m n o p q r s t

关系式集

AA AB AC AD BA BB BC BE CA CB CD CE DA DC DD DE EB EC ED EE

位置号集

1 6 11 16 2 7 12 17 3 8 13 18 4 9 14 19 5 10 15 20

∵51

例如:从关系式DD对应位置14号上找到字符“O”肯定是歹徒。

元素个数是某数(例如3)的平方时,排列如下

A: 1 2 3 D: 1 4 7 位置号:a b c

B: 4 5 6 E: 2 5 8 d e f

C: 7 8 9 C: 3 6 9 g h i

第一次排列 第二次排列

此种排列每次为正方形,第二次排列是将第一次排列中的行变为相应的列,列变为相应的行,其中数码集,关系集,位置号集三者两两之间各元素一一对应为了简便,如果你暗记的数码第一次排在B集,第二次排在D集,那么B∩D={4、5、6}∩{1、4、7}={4},4就是你暗记的数码。

推论2:如果元素的个数是m=x2(x∈N且x≥2),把它们排列成正方形,第二次排列是将相应的行变为相应的列,那么元素(数码)集,关系式集,位置号集三者两两之间各元素一一对应。例

A:1 2 3 4 E: 1 5 9 13 位置号:a b c d

B:5 6 7 8 F: 2 6 10 14 e f g h

C:9 10 11 12 G: 3 7 11 15 i j k l

D:13 14 15 16 H: 4 8 12 16 m n o p

数码集,关系式集、位置号集三者两两之间各元素一一对应表

集数码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关系式集

A A A A B B B B C C C C D D D D

E F G H E F G H E F G H E F G H

位置号集

a e i m b f j n c g k o d h l p

如果你暗记得数码第一次排在A行,第二次排在F行,那么由AF一定在e号位置上找到暗记的数码2。还可这样解:

A∩F={1、2、3、4}∩{2、6、10、14}={2},2就是你暗记的数码。

类似地在……102=100, 1002=10000, 10002=1000000……个元素中,只敲两个键,就能唯一确定一个元素。为编程提供方

便。

推论3:如果元素的个数是m=an 【m (m≥4,m∈N); a (a≥2,a∈N)表示排a行;n (n≥2,n∈N)表示排n次】,那么元素(数码,字符等)集,关系式集,位置号集三者两两之间各元素一一对应。

例如:27=33(27表示数码个数,底数3表示排3行,指数3表示排3次),具体排列如下:

第一次特定序排

上排

1 2 3 4 5 6 7 8 9

中排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下排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第二次特定序排

上排

1 10 19 2 11 20 3 12 21

中排

4 13 22 5 14 23 6 15 24

下排

7 16 25 8 17 26 9 18 27

第三次特定序排

上排

1 4 7 10 13 16 19 22 25

中排

2 5 8 11 14 17 20 23 26

下排

3 6 9 12 15 18 21 24 27

位置号

a b c d e f g h i

j k l m n o p q r

s t u v w x y z △

第三次特定序排数码集,关系式集,位置号集三者两两之间各元素一一对应关系如下:

1←→上上上←→a 2←→上上中←→j

3←→上上下←→s 4←→上中上←→b

5←→上中中←→k 6←→上中下←→t

7←→上下上←→c 8←→上下中←→l

9←→上下下←→u 10←→中上上←→d

11←→中上中←→m 12←→中上下←→v

13←→中中上←→e 14←→中中中←→n

15←→中中下←→w 16←→中下上←→f

17←→中下中←→o 18←→中下下←→x

19←→下上上←→g 20←→下上中←→p

21←→下上下←→y 22←→下中上←→h

23←→下中中←→q 24←→下中下←→z

25←→下下上←→I 26←→下下中←→r

27←→下下下←→△

4

如果你暗记得数码第一次排在上排,第二次排在中排,第三次排在下排,那么由关系式上中下一定在t号位置上找到暗记的数码6。还可这样解:

设第一次排列中,上排数码集A={1、2、3、4、5、6、7、8、9},第二次排列中,中排数码集B={4、13、22、5、14、、23、6、15、24},第三次排列中,下排数码集C={3、6、9、12、15、18、21、24、27},那么:

A∩B∩C={1、2、3、4、5、6、7、8、9}

∩{4、13、22、5、14、、23、6、15、24}

∩{3、6、9、12、15、18、21、24、27}

={4、5、6、}∩{3、6、9、12、15、18、21、24、27}

={6}

∴6就是你暗记的数码。

在m=2n的排法中,底数2表示排2行,指数n表示排n次,最后一次序排奇偶数各排在一起,是两行公差为2的等差数列,是2进制。

在27=33的这种排法,底数3表示排3行,指数3表示排3次,第三次特定序排成3行等差数列,公差为3,是3进制。

在m=3n的这种排法,底数3表示排3行,指数n表示排n次,第n次特定序排成3

行等差数列,公差为3,是3进制。

那么在m=an的排法中,底数a表示排a行,指数n表示排n次,第n次特定序排成a行等差数列,公差为a,是a进制。排列n次不多不少,既不遗漏,又不重复,最后一次特定排列,各行排成等差数列,恰到妙处,若再多排一次,就会循环出现第一次的排序,这些排法都能体现元素(数码,字符等)集,关系式集,位置号集三者两两之间各元素一一对应。

二、伏羲八卦与特定有序排列法

伏羲皇与天地准,炎黄孙荣辱与共。八卦太极显神通,科教兴国遍地红。伏羲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蕴藏着无穷的智慧和力量,它像太阳,挂在“羲皇故里”的上空。光芒却照耀世界八方。受伏羲文化的影响,中国古代长期处于世界上最发达的氏族、部落或国家之列。各种宗教信仰大多离不开伏羲文化。今天我们发掘和弘扬伏羲文化,是为了科教兴国,振兴中华。中国人民有着辉煌的过去、现在和未来。就是受益于伏羲文化的智慧、照耀和影响。秦安名曰羲里娲乡,是伏羲女娲的故乡,大地湾文化受其深刻的影响。伏羲文化是羲里娲乡人民的骄傲,是秦安人民的骄傲,是天水市人民的骄傲,是中华民族的骄傲,也是世界人民的骄傲。

伏羲太极八卦等图,直观、科学、深奥的表演计算,惊人、准确而迅速的演算结果,令人惊叹不已。伏羲早在5000多年前已应用二进制。伏羲太极八卦图里所示的实线破译为上排,虚线破译为下排,这与特定有序排列法中按公式2n-1

在伏羲八卦图里,如☰对应乾,☷对应坤。在字符集、关系式集、位置号集三者两两之间各元素一一对应表中为:乾←→上上上←→(1),即☰乾一;坤←→下下下←→(8),即☷坤八。 “☰乾一”的意思是:八个字中的“乾”字,在三次排列中都排在上排,在最后一次排列中处在一号位置。同理,“☷坤八”也一样,这就是表示了一一对应的关系。

所以伏羲太极八卦图和信息技术一样应用二进制。因为上排或下排类似通电或断电(高频或低频)。电脑里的自动开关只有通电和断电两种情况,只有采用二进制。伏羲八卦图所示也是特定有序排列法中的二进制原理。可以这样设想:世界上第一台计算机的产生是由伏羲八卦的数学原理演化而来的,是西方人运用伏羲八卦的智慧结晶。

我们祖先伏羲是多么的聪明、智慧和伟大。为了使太极八卦流传万世,智慧地选择了太极八卦图,其中蕴藏着逻辑数学

哲理。著名的伏羲太极八卦图

截至今日,人们还未解开其中的奥秘。它螺旋形的图示告诉我们:万事万物的发展都遵循着一定的规律。各种事物都是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级到高级、从微观到宏观、螺旋式上升、波浪式前进、循环往复以至无穷。伏羲太极八卦图所蕴含的哲理还远远未解。他为人类繁荣昌盛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并把伏羲文化用最好的方式保留至今,选用图示法最好。它以直观大方、形象思维、动中有静,一一对应的表演计算,快速准确而闻名于世。中心论在各个领域广泛应用,大到天体、小到微观粒子都绕着中心运动。社会发展,物质运动,事物变迁都有核心。伏羲文化中心说应继续发掘和应用。伏羲太极八卦图法所用的数学原理恰是特定有序排列法中的一种。后世人们为了纪念这位伟大的哲学家,弘扬伏羲文化流芳万世,为伏羲修建了庙宇,塑造了金身,享受着人间烟火,许多名人志士留匾题词,“与天地准”是秦安名人胡缵宗题词,挂在伏羲庙门之上。中国人民崇拜伏羲,世界人民敬仰伏羲,伏羲是人文始祖,人民为他修造庙宇,塑造金身,目的在于弘扬伏羲文化,用最好的方式流传下去,

发扬光大,传诵千秋,流芳万世,永不没落,造福人类,使炎黄子孙永立世界民族之林。

下面是伏羲八卦所示的演算数学原理与特定有序排列法

伏羲八卦的破译 伏羲八卦原理符合特定有序排列法:

∵ 22<8=23 。∴ 8个元素(字符)平分两行,按特定有序排列法排列三次。 具体排列如下:

乾 巽 离 艮 乾→兑→巽→坎 乾→兑 离→震

↓↓↓↓

兑 坎 震 坤 离→震→艮→坤 巽→坎 艮→坤

位置号:1 2 3 4

5 6 7 8

字符集、关系式集、位置号集三者两两之间各元素一一对应关系与伏羲八卦符号的破译:

乾←→上上上←→1;破译:☰ 乾一

兑←→下上上←→2;破译:☱ 兑二

离←→上下上←→3;破译:☲ 离三

震←→下下上←→4;破译:☳ 震四

巽←→上上下←→5;破译:☴ 巽五

坎←→下上下←→6;破译:☵ 坎六

艮←→上下下←→7;破译:☶ 艮七

坤←→下下下←→8;破译:☷ 坤八

注:阳爻“—”破译为上排,阴爻“— —”破译为下排。

按特定有序排列法,八个元素特定有序排列第一次可任意排列,第二次、第三次等都是特定有序排列,但伏羲八卦第一次也是特定有序排列,各就其位。因为所排列的结果要和伏羲八卦中的字符

和排序数字保持一致,所以第一次排列的8个字的位置是确定的。(这里第二、三次特定有序排列,所用的规律不一样。)这种特定有序排列,最后一次排列体现了乾一兑二离三震四巽五坎六艮七坤八的排序。

这里的字符集,关系式集、位置号集三者两两之间各元素也是一一对应的,所以由关系“上上上”(☰)在1号位置上找到在三次排列中位置没有变的“乾”。所谓动中有静, 动中不动,即为“上上上”是大吉大利之意。去掉唯心成分,剩下的就是纯数学原理,百分之百的正确,所以这里所说的伏羲八卦的数学原理是由逯银泉独创的特定有序排列法破译的 。

伏羲六十四卦数学原理的破译如下:

从伏羲八卦推演到64卦所用的数学原理与特定有序排列法中的二进制原理一致, 满足式子2n-1

乾 姤 同人 遁 履 讼 无妄 否 小畜 巽五 家人 渐 中孚 涣 益 观 大有 鼎 离三 族 睽 末济 噬嗑

晋 大畜 蛊 贲 艮七 损 蒙 颐 剥

夬 大过 革 咸 兑二 困 随 萃 需 井 既济 蹇 节 坎 屯 比 大壮 恒 丰 小过 归妹 解 震四 预 泰

升 明夷 谦 临 师 复 坤八

-----------------------------------------------------------------------

乾 夬 姤 大过 同人 革 遁 咸 履 兑二 讼 困 无妄 随 否 萃 小畜 需 巽五 井 家人 既济 渐 蹇

中孚 节 涣 坎 益 屯 观 比

大有 大壮 鼎 恒 离三 丰 族 小过 睽 归妹 末济 解 噬嗑 震四 晋 预 大畜 秦 蛊 升 贲 明夷 艮七

谦 损 临 蒙 师 颐 复 剥 坤八

-----------------------------------------------------------------------

乾 大有 夬 大壮 姤 鼎 大过 恒 同人 离三 革 丰 遁 族 咸 小过 履 睽 兑二 归妹 讼 末济 困 解

无妄 噬嗑 随 震四 否 晋 萃 预

小畜 大畜 需 秦 巽五 蛊 井 升 家人 贲 既济 明夷 渐 艮七 蹇 谦 中孚 损 节 临 涣 蒙 坎 师 益

颐 屯 复 观 剥 比 坤八

-----------------------------------------------------------------------

乾 小畜 大有 大畜 夬 需 大壮 秦 姤 巽五 鼎 蛊 大过 井 恒 升 同人 家人 离三 贲 革 既济 丰

明夷 遁 渐 族 艮七 咸 蹇 小过 谦

履 中孚 睽 损 兑二 节 归妹 临 讼 涣 末济 蒙 困 坎 解 师 无妄 益 噬嗑 颐 随 屯 震四 复 否

观 晋 剥 萃 比 预 坤八

-----------------------------------------------------------------------

乾 履 小畜 中孚 大有 睽 大畜 损 夬 兑二 需 节 大壮 归妹 秦 临 姤 讼 巽五 涣 鼎 末济 蛊 蒙

大过 困 井 坎 恒 解 升 师

同人 无妄 家人 益 离三 噬嗑 贲 颐 革 随 既

济 屯 丰 震四 明夷 复 遁 否 渐 观 族 晋 艮七 剥

咸 萃 蹇 比 小过 预 谦 坤八

-----------------------------------------------------------------------

乾 同人 履 无妄 小畜 家人 中孚 益 大有 离三 睽 噬嗑 大畜 贲 损 颐 夬 革 兑二 随 需 既济 节

屯 大壮 丰 归妹 震四 秦 明夷 临 复

姤 遁 讼 否 巽五 渐 涣 观 鼎 族 末济 晋 蛊 艮七 蒙 剥 大过 咸 困 萃 井 蹇 坎 比 恒 小过 解

预 升 谦 师 坤八

64卦经特定序排后64种字词集、关系式极、位置号集三者两两之间各元素一一对应及破译表

☰乾1 ☰姤2 ☰同人3 ☰遁4 ☰履5 ☰訟6 ☰无妄7 ☰否8

☰(1) ☴(33) ☲(2) ☶(34) ☱(3)☵(35)☳(4) ☷(36)

---------------------------------------------------------------------

☴小畜9 ☴巽五10 ☴家人11 ☴漸12 ☴中孚13 ☴渙14 ☴益15 ☴观16

☰(5) ☴(37) ☲(6) ☶(38)☱(7) ☵(39)☳(8) ☷(40)

---------------------------------------------------------------------

☲大有17 ☲鼎18 ☲离三19 ☲旅20 ☲睽21 ☲未济22 ☲噬嗑23 ☲晉24

☰(9) ☴(41) ☲(10) ☶(42)☱(11)☵(43) ☳(12) ☷(44)

---------------------------------------------------------------------

☶大畜25 ☶蛊26 ☶贲27 ☶艮七28 ☶損29 ☶蒙30 ☶颐31 ☶剝32

☰(13) ☴(45)☲(14) ☶(46) ☱(15)☵(47)☳(16) ☷(48)

---------------------------------------------------------------------

☱夬33 ☱大过34 ☱革35 ☱咸36 ☱兑二37 ☱困38 ☱隨39 ☱萃40

☰(17) ☴(49) ☲(18)☶(50)☱(19) ☵(51)☳(20)☷(52)

---------------------------------------------------------------------

☵需41 ☵井42 ☵既济43 ☵蹇44 ☵节45 ☵坎46 ☵屯47 ☵比48

☰(21)☴(53)☲(22) ☶(54)☱(23)☵(55)☳(24)☷(56)

---------------------------------------------------------------------

☳大壮49 ☳恒50 ☳丰51 ☳小过52 ☳归妹53☳解54 ☳震四55 ☳预56

☰(25) ☴(57)☲(26)☶(58) ☱(27)☵(59)☳(28) ☷(59)

---------------------------------------------------------------------

☷泰57 ☷升58 ☷明夷59 ☷谦60 ☷临61 ☷师62 ☷复63 ☷坤八64

☰(29) ☴(61)☲(30) ☶(62)☱(31)☵(63)☳(32)☷(64)

---------------------------------------------------------------------

注:右上角的数字表示第一次排列时该字所处的位置,小括号的数字为最后一次该字排列的位置。

例如:由关系式“上上上上上上”在第六次序排中对应着(1)号位置,(1)号位置上对应的是乾,破译为: ☰乾1

☰(1)

用特定有序排列法破译伏羲一十六卦

∵23<16=24 ∴平分两行,特定有序排列四次,则数码集,关系式集,位置号集三者两两之间各元素一一对应,并且表现出自然数列最后一次分奇偶数各排在一行。根据关系式就可确定对应位置号,从对应位置号上确定对应数码。

用特定有序排列如下:

1 2 3 4 5 6 7 8 1 9 2 10 3 11 4 12 1 5 9 13 2 6 10 14 1 3 5 7 9 11 13 15

9 10 11 12 13 14 15 16 5 13 6 14 7 15 8 16 3 7 11 15 4 8 12 16 2 4 6 8 10 12 14 16

第一次特定有序排列 第二次特定有序排列 第三次特定有序排列 第四次特定有序排列

数码集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关系式集

上上 上上

上上 上下

上上 下上

上上 下下

上下 上上

上下 上下

上下 下上

上下 下下

下上 上上

下上 上下

下上 下上

下上 下下

下下 上上

下下 上下

下下 下上

下下 下下

位置号集

(1)(9)(2)(10)(3)(11)(4)(12)(5)(13)(6)(14)(7)(15)(8)(16)

用特定有序排列法破译伏羲三十二卦 . ∵24<32=25 ∴平分两行,特定有序排列5次,则数码集、关系式集、位置号集两两之间各元素一一对应,自然数列,最后分奇偶数各排在一行。可由关系式确定对应位置,又由确定的位置确定对应的数码。用此数学原理进行测字算卦。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第一次特定有序排列 1 17 2 18 3 19 4 20 5 21 6 22 7 23 8 24 9 25 10 26 11 27 12 28 13 29 14 30 15 31 16 32

第二次特定有序排列

1 9 17 25 2 10 18 26 3 11 19 27 4 12 20 28

5 13 21 29 6 14 22 30 7 15 23 31 8 16 24 32

第三次特定有序排列

1 5 9 13 17 21 25 29 2 6 10 14 18 22 36 30

3 7 11 15 19 23 27 31 4 8 12 16 20 24 28 32

第四次特定有序排列

1 3 5 7 9 11 13 15 17 19 21 23 25 27 29 31

2 4 6 8 10 12 14 16 18 20 22 24 26 28 30 32

第五次特定有序排列 位置号按第一次序排为准

数码集,关系式集,位置号集三者两两之间各元素一一对应表

数码集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关系式集

上上上上上

上上上上下

上上上下上

上上上下下

上上下上上

上上下上下

上上下下上

上上下下下

上下上上上

上下上上下

上下上下上

上下上下下

上下下上上

上下下上下

上下下下上

上下下下下

位置号集

1 17 2 18 3 19 4 20 5 21 6 22 7 23 8 24

数码集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关系式集

下上上上上

下上上上下

下上上下上

下上上下下

下上下上上

下上下上下

下上下下上

下上下下下

下下上上上

下下上上下

下下上下上

下下上下下

下下下上上

下下下上下

下下下下上

下下下下下

位置号集

9 25 10 26 11 27 12 28 13 29 14 30 15 31 16 32

例:由关系式下下上下下在30号位置上找到数码28。

---------------------------------------------------------------------

三、关于太极的解释

太极者,极限值也,是指指数函数y=2x在定义域内的(x≥0,x∈J)范围中,当自变量x=0时的极小值y=20=1,“太极”就是指极小值1。如根据式子2n-1<m≤2n 还可知排列次数最少为n,就是说排列的次数有下限为n,无上限,若按原规律继续排列下去,一些特殊数列,如从1起到2n 的连续自然数列则会出现无限循环,可以说下限为n称“太极”,无上限称“无极”,所以太极者,极限值也。诸儒乱卦。历代儒家对太极解说很不一致,五花八门,各执己见,没有一个理论使人全能信服的。《四库术数类丛书》天原发微上篇曰:“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生一十六卦,一十六卦生三十二卦,三十二卦生六十四卦”,……。设太极的个数为1=20,两仪的个数为2=21,四象的个数为4=22,八卦的个数为8=23,一十六卦的个数为16=24,三十二卦的个数为32=25,六十四卦的个数为64=26,……,满足指数函数:y=2x,在定义域内的(x≥0,x∈J)范围中,当自变量x=0时,函数y=2x有极小值1,极小值1就表示“太极”。函数y=2x是增函数,在定义域内的(x≥0,x∈j)范围中,有下限(太极),无上限(无极)。所以太极者,极限值也。无上限称为“无极”。

请看下面诸儒对“太极”的解释。

易大传曰:易有太极。朱子苍学者曰:天地间只有动静两端,循环不已,更无余事,此所谓易,而其动其静,必有所以动静之理焉,是则所谓太极也。

森然已著,十字为证,此一段本易有太极,周子无极。又引邵子,心为太极,道为太极,之下引游氏,所谓寂然无思,

万善未发,是无极也。此心昭然,灵然不昧,是太极也。

之命,非死生贵贱寿夭之命,一以理言,一以气言,予所

云命理也。性有天命之性,气质之性,予

以性为太极,指天命之性也。心有道心人心,有已发之心,有未发之心,予所指道心也,未发之心也。道理命性心,皆无形

方,所声臭可求,皆太极也。所从言异耳。

答曰:邵子曰;道为太极。朱子谓道指天地万物自然之理 而言愚谓道,即太极也。今曰为者言天道流行,所以赋予万物而为之太极也。又曰心为太极 。

朱子谓心,指人得是理,以为一身之主而言。真氏万物总会于吾心,以此而应变各适其当,又为一事一物之太极矣。斯言得之下系曰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上系曰,一阴一阳之谓道。

朱子曰:阴阳便是器,道便是太极。今先生序,起处便云,太极非物也,物器也 。焉,物气也,有理焉,物形质也。又命性心焉 不费而意味足,如群艺久闭之后,半夜劈初,一声之雷,轰轰自九天而下,闻者莫不塑形也。

朱子曰:天命即天道也,又曰太极之动静是天命之流行也,此命以理言而不以气言非,死生寿夭之谓命矣。

子思子曰:天命之谓性,此则纯是天理,非太极。而何,若夫气质之性,乃此理坠于人之形体中,或晦或明,已非天命之本然矣。至于人之一心,即又统天命之性,以为之主人无心,心而非道,则何以应万事之变,而使之各当其理。此邵子所以曰:心为太极也。之谓命万事万殊,各有天然之则,是之谓理,人得是理,以生谓之性,是性所存,虚灵知觉,为一身之主宰,是之谓心。实则非二也,然则太极也。道也,理也,命性心也,可以贯之矣。

问曰:道之大原出于天,此一句董子语疑尚有病,道太极也。未有天,先有道。既有天道在天中,及有地道在地中,至于有人有物,则道亦不离人物之中,故曰一物各具一太极。邵

子曰:太极以见气也,亦有病谓太极,已见气,则太极有迹矣。

谓道之大原出于天。此语不敢引用,如此则道在有天之后矣,皆恐未安。

答曰:易乾凿度云太极,未见气太初者气之始,太始者形之始,太素者质之始。此四句者同论天地之前,天地之始此云太极,未见气。今邵子却云已见气。愚谓邵子见识精到决不道,此恐是传写之间误未字为巳字耳,未可知,前已辨之矣。又曰道之太原出于天,天不变道亦不变,此董子告武帝策中语也,愚谓。 此个天字,恐是指天理之总处而言。孔子所谓性与天道,中庸所谓天命之谓性。朱子所谓太极之动静,是天命之流行,此天即理也,便是太极万化之,大原处来教,疑其有病某也,未敢奉命。

问曰:冲漠也,动静也静动也,此三者天下之大议论也,谨之谨之其为序也,渠容易也?

答曰:冲漠者太极也。天地万物,人伦万化,无一不系于此 ,动静者阳动阴静也,太极由此而行,天地万物,人伦万化,亦无不系于此。动静者由冬而舂而夏而秋,太极随此而流行于一岁中也。天地万物人伦万化亦无不系于此。议论之大,熟有大于此乎?

问曰:今先专论天之动静,未说人之动静,故引太玄所谓罔冥者虽两字,却只是一个静意,其云罔者有之,舍而註曰,有生于无。冥者明之藏,而註曰,明以幽自藏亦大抵近乎。老子之说,老子谓道生,一有生于无夫,太极生两仪,不是道生一太极,本无极亦不是有生于无丝。老子曰:有物混成,先天地生,此近乎太极也。而可以有物,言乎此道也,而可曰物 乎?佛氏因之,亦曰有物,先天地,无形本寂寥,又走衮入作 用是性弄精上去尤,非吾儒之所谓太极,至于列莊议论依做太极。

答曰:太玄罔者,有之舍註云,有生于吾冥者,明之藏。

……。

破译伏羲太极八卦是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

伏羲八卦,六十四卦等数学原理的破译,是人类社会发展,科技进步,生产力发展到一定成度的必然结果。伏羲太极八卦图,流传5000年至10000年经久不衰,有着强大无穷的生命力,是寓于八卦科学哲理在支持,它来源于实践,高于实践。后世人民只知道算卦,不知道数学原理,如果去掉唯心成分,剰下的就是纯数学哲理。《四库术数类丛书》天原发微序曰:伏羲发造化之秘而寓之卦,书忧天下后世之荒于无也。云龙序曰: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以然可乎,其然如何,行而下者也,其所以然如何,形而上者也,苍苍天也。孔子曰知我者其天乎。孟子曰:知其性则知天矣,此亦苍苍者非欤?天有形、有象、有气、有数、有万物皆形而下者也,艺精术专,读多見博,或知之形而上者,一言以蔽之曰:道析而言之,天理、天命、天性、天心,则天德、天威、天讨,在图为图、在书为书、在易为易、在范为范,不测谓身不息,谓诚何谓。今天,我们知其然,还知其所以然,是历史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结果。

参考资料:

1、《四库术数类丛书(四) 》天原发微。云龙序。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宋)鮑云龙等撰。

2、《周易本义》四库原本,九州出版社出版。(宋)朱熹撰 李一忻 点校。

3、《伏羲与人类文明》,交龙文化丛书 张戩坤著

附六十四卦图

随机排列与八卦太极的联系

摘要:特定有序排列法是m(m≥3,m∈N)个元素按一定规律排列进行表演计算的特殊方法。所谓的“太极”可破译为极限值。特定有序排列法的作用是:一、破译伏羲八卦及六十四卦的数学原理。二、特定有序排列法中的一种排法,伏羲八卦及六十四卦,电脑都符合二进制原理。三、可解决一些生活中遇到的数学、科研难题。四、可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五、是一种创新的数学表演计算方法。

关键词:排列法;伏羲八卦;太极;表演计算。

一、特定有序排列法

一问你能在5枚或6枚或7枚或8枚同一种金币中只称三秤取出其中唯一的一枚假金币吗?

二问你能在1024枚外表一模一样的金币中只称10秤取出其中唯一的一枚假金币吗?

三问在33颗或34颗或35颗……或 64颗从外观难辩的珍珠中,有并且只有一颗是假的,你最少称几秤能准确地找出假的那颗珍珠?

答案:一问能,∵22

二问能,∵1024=210 ∴只能排10次,即称10秤。

三问6秤,∵25

根据是什么?根据是特定有序排列法。

定义:特定有序排列法是指m(m≥3、m∈N)个元素按一定规律排列进行表演计算的特殊方法。这种方法的要求是:1、第一次各元素基本平分或平分任意排列成两行。2、以后各次都是从前次排列的左或右上端开始竖着向下数,横着向右排,排成第一次的阵型。3、排列次数的多少等于公式2n-1

例1:在现场的8个学生中,有且只有1个学生打破了玻璃。老师当场调查是谁打破的,这8个学生都清楚是谁打破的,但碍于情面或怕遭报复,谁也不肯说出具体是谁打破玻璃的,但愿意说出打破玻璃的学生站在两排中的上排或下排,于是老师把这8个学生平分成两排,进行了3次排列,第一次排列是学生任意站队,学生说:打破玻璃者站在上排或下排,老师作了笔录;第二次、第三次都是特定有序排列,学生也分别说了他站在第几排,老师也作了笔录,并且按先后顺序组合成关系式,这样,老师根据关系式在第三次特定有序排列中,从对应的位置上迅速而准确地找到了打破玻璃者。你相信吗?请看老师是怎么排列的 。

解法一:首颔颈尾 首赵颔钱

赵钱孙李 颈孙尾李

(第一次特定

序排) (第二次特定序排)

首颈赵孙 位置号:

颔尾钱李 1 2 3 4

(第三次特定序排) 5 6 7 8 看下面三个集合两两之间各元素一一对应表

学生集

首 颔 颈 尾 赵 钱 孙 李

关系式集

上上上 上上下 上下上 上下下 下上上 下上下 下下上 下下下

位置号集

1 5 2 6 3 7 4 8

这8个学生在第一次排列中是任意站队的。从第二次排列开始都是特定有序排列,都有唯一确定的位置号与之对应,即一一对应,并且每个学生在第三次特定有序排列中所处的位置号与他们在三次排列中出现在上排或下排所组成的关系式也是一一对应的。换句话说,学生集、关系式集、位置号集(第三次特定有序排列中的位置号集)三者两两之间各元素是一一对应的。所以,只由关系式就一定能在第三次特定有序的排列中。从对应的位置号上准确迅速地找到打破玻璃的学生。例如,只通过关系式“下上下”对应着位置号7找到“钱”,“钱”就是打破玻璃的学生。

元素个数不同,对应表也不同,排列的方法不同,对应表也不同,但规律都一样,元素个数从3个到任意个自然数都能化成2n-1到2n,这里的2与计算机的二进制有关,n与计算机运算次数有关,与对应表中上或下出现的个数也有关,即与排列的次数有关。

8个元素的特定有序排列按式子22<8﹦23为什么只排3次而不排2次或4次呢?这是由数学归纳法得出的特定有序排列法而确定的,即由式子22

下面推导特定有序排列法定理: 1

(1) 元素的个数是3时,∵21<3<22 ∴根据2的最大指数2,只排列两次就能一一对应,具体排列如下:

1 2 1 → 3 位置号:a b

3 2 c

第一次特定排列

第二次特定排列

数码集,关系式集,位置号集三者两两之间各元素一一对应表

数码集

1

2

3

关系式集

上上

上下

下上

位置号集

a

c

b

因为两个集合,只有各元素一一对应,才能唯一确定,所以仅由关系式就能唯一确定位置号,由位置号又能唯一确定其上的数码。例如你暗记的一个数,第一次排在上排,第二次排在下排,由关系式上下我很快就能准确地取出你暗记的数码2。

(2)元素的个数是4时,∵21<4=22 ∴根据2的最大指数为2,只排列两次就能使三个集合两两之间各元素一一对应,具体排列如下:

1 2 1 → 3 位置号:a b

↓ ↓

3 4 2 → 4 c d

数码集,关系式集,位置号集三者两两之间各元素一一对应表

数码集

1 2 3 4

关系式集

上上 上下 下上 下下

位置号集

a c b d

(3)元素的个数是5时,∵22<5<23 ∴根据2的最大指数3,只排列三次就能一一对应,具体排列如下:

1 2 3 1 4 2 1 5 4 位置号:a b c

4 5 5 3 3 2 d e

数码集,关系式集,位置号集三者两两之间各元素一一对应表

数码集

1 2 3 4 5

关系式集

上上上 上上下 上下下 下上上 下下上

位置号集

a e d c b

(4)元素的个数是6时,∵22<6<23 ∴根据2的最大指数3,只排列三次就能一一对应,具体排列如下:

1 2 3 1 4 2 1 5 4 位置号:

4 5 6 5 3 6 3 2 6 a b c

第一次排列 第二次排列 第三次排列 d e f

数码集,关系式集,位置号集三者两两之间各元素一一对应表

数码集

1 2 3 4 5 6

关系式 集

上上上 上上下 上下下 下上上 下下上 下下下

位置号 集

a e d c b f

(5)元素的个数是7时,∵22<7<23 ∴根据2的最大指数3,只排列三次就能一一对应,具体排列如下:

1 2 3 4 1 5 2 6 1 3 5 7 位置号:a b c d

5 6 7 3 7 4 2 4 6 e f g 第一次排列 第二次排列 第三次排列

数码集,关系式集,位置号集三者两两之间各元素一一对应表

数码集

1 2 3 4 5 6 7

关系式集

上上上 上上下 上下上 上下下 下上上 下上下 下下上

位置号集

a e b f c g d

(6)元素的个数是8时,∵22<8=23 ∴根据2的最大指数3,只排列三次就能一一对应,具体排列如下:

1 2 3 4 1 5 2 6 1 3 5 7 位置号:a b c d

5 6 7 8 3 7 4 8 2 4 6 8 e f g h

第一次排列 第二次排列 第三次排列

数码集,关系式集,位置号集三者两两之间各元素一一对应表

数码集

1 2 3

4 5 6 7 8

关系式集

上上上 上上下 上下上 上下下 下上上 下上下 下下上 下下下

位置号集

a e b f c g d h

例如:你内心暗记的一个数码,第一次排在下排,第二次排在下排,第三次排在上排,得关系式“下下上”,由下下上在d号位置一定准确地找到你暗记的一个数码7。

综上(1)、(2)、(3)、(4)、(5)、(6)……所述,得

定理:如果从m个元素中取出其中的一个元素,通过n次特定有序排列,一定能在第n次特定有序排列中,由各元素出现在两排中的上排或下排按顺序组成的关系式,从对应的位置号上准确迅速地找到该找的元素。那么元素(字符)集,关系式集,位置号集三者两两之间各元素一一对应。其中,m∈{m︱2n-1<m≤2n且m≥3,m∈N}表示元素的个数;底数2表示排两行;指数n(n≥2,n∈N,)表示排n次

特定有序排列法公式的推导

如果元素个数是:3时排2次,表示为21<3<22

4时排2次,表示为21<4=22

5时排3次,表示为22<5<23

6时排3次,表示为22<6<23

7时排3次,表示为22<7<23

8时排3次,表示为22<8=23

9时排4次,表示为23<9<24

……,

那么元素个数是m时排n次,表示为2n-1<m<2n

这就是元素个数和排列次数之间的关系式,又叫伏羲八卦公式。只要知道元素个数,就知道排列的次数。如在5枚或6枚或7枚或8枚同一种金币中有并且只有一枚假币,只排列3次,称三秤就能唯一正确地取出假币。

例题:下面我们来研究一问中“你能在6枚同一种金币中只用三秤取出混在其中唯一的一枚假吗?”

我们知道金的密度最大,在地球上金的比重为19.3克/【厘米】3,假币较轻。具体打假如下:

∵22<6<23 ∴只排三次,称三秤(三秤不能都相等)。

具体排列如下:

1 2 3 1 4 2 1 5 4 位置号:

4 5 6 5 3 6 3 2 6 a b c 第一次排列 第二次排列 第三次排列 d e f

数码集,关系式集,位置号集三者两两之间各元素一一对应表

数码集

1 2 3 4 5 6

关系式集

上上上 上上下 上下下 下上上 下下上 下下下

位置号集

a e d c b f

如果,第一秤称由1、2、3号金币组成的一组重m克,第二秤称由5、3、6号金币组成的一组重m-n克,第三秤称由1、5、4号金币组成的一组重m-n克,那么,假币第一次排列在下排,第二次排在下排,第三次排在上排,由关系式“下下上”在b号位置上找到5号币肯定是假金币(m>n>0)

如果把上面的例一中的八

个字分三行排列,得

解2:若老师把这8个学生分成三组,每行3人缺1人,∵8可表示为31<8<32,,其中8表示学生的个数,底数3表示站三排,最大数的指数2表示排2次,只要在场的学生说出打破玻璃者在第一、二次排列中分别站在第几行,老师就可马上找出打破玻璃的学生。请看老师又是怎么排列的?

上排 :首颔颈 上排 :首尾孙 位置号:1 2 3

中排 :尾赵钱 中排 :颔赵李 4 5 6

下排 :孙李 下排 :颈钱 7 8

第一次排列 第二次排列

学生集、关系式集、位置号集三者两两之间各元素一一对应表

学生集

首 颔 颈 尾 赵 钱 孙 李

关系式集

上上 上中 上下 中上 中中 中下 下上 下中

位置号集

1 4 7 2 5 8 3 6

在两次排列中打破玻璃者分别站在第几排?由学生口述,老师笔录。如果第一次排列中站在中排,第二次排列中站 在下排,按先后顺序得关系式是‘中下’,由关系式‘中下’

找到8号位置,8号位上站的学生是‘钱’,‘钱’就是打破玻璃的学生

推论一:如果在m个元素中取出其中的一个元素,通过n次特定有序排列,一定能在第n次特定有序排列中,根据各次排列中某元素出现在各行按顺序组成的关系式,从对应的位置号上准确迅速地找到该找的某元素。那么元素(文字)集,关系式集,位置号集三个集合两两之间各元素一 一对应。否则,可适当增加排列的次数,减小底数,以满足三个集合两两之间各元素一一对应。其中,m(an-1<m≤an且m≥4,m∈N)表示元素的个数;指数n(n≥2,n∈N,)表示排n次;底数a(a≥2,a∈N)表示排a行。

此法可用于数学游戏,探测个人心中的秘密,解决生活和科研中遇到的有关难题,公安司法机关侦破案件。破译伏羲八卦及六十四卦的数学原理,填补数学领域里的空白,是一种创新的数学方法。心诚则灵,配合者一定会心悦诚服地叫声“真神”。信息技术(电脑等)采用二进制,是因为开关只有通电或断电两种情况,也可因为有高频或低频两种情况。用1和0两个数码来表示通电或断电、高频或低频,只能采用二进制,特定有序排列法也是二进制原理,如果不在上排就在下排,也只有两种情况,上排或下排类似通电或断电、高频或低频,二者必居其一,逢二进一,用上或下来表示阴阳。这里的排列次数n和计算机的运算次数有关。

例题,警察抓歹徒,精灵显神通。现场二十人,凶犯藏其中。惧怕再行凶,无

人敢指认。凶犯不指明,胸存侥幸心,隐藏不轻动,安全多几分。二十分五份,每份站四人。排列两次中,问其在几层。说出记在本,顿时抓个准。

A层 a b c d A层 a e i m 位置号: 1 2 3 4

B层 e f g h B层 q b f j 5 6 7 8

C层 i j k l C层n r c g 9 10 11 12

D层 m n o p D层 k o s d 13 14 15 16

E层q r s t E层 h l p t 17 18 19 20

字符集,关系式集、位置号集三者两两之间各元素一一对应表

字符集

a b c d e f g h i j k l m n o p q r s t

关系式集

AA AB AC AD BA BB BC BE CA CB CD CE DA DC DD DE EB EC ED EE

位置号集

1 6 11 16 2 7 12 17 3 8 13 18 4 9 14 19 5 10 15 20

∵51

例如:从关系式DD对应位置14号上找到字符“O”肯定是歹徒。

元素个数是某数(例如3)的平方时,排列如下

A: 1 2 3 D: 1 4 7 位置号:a b c

B: 4 5 6 E: 2 5 8 d e f

C: 7 8 9 C: 3 6 9 g h i

第一次排列 第二次排列

此种排列每次为正方形,第二次排列是将第一次排列中的行变为相应的列,列变为相应的行,其中数码集,关系集,位置号集三者两两之间各元素一一对应为了简便,如果你暗记的数码第一次排在B集,第二次排在D集,那么B∩D={4、5、6}∩{1、4、7}={4},4就是你暗记的数码。

推论2:如果元素的个数是m=x2(x∈N且x≥2),把它们排列成正方形,第二次排列是将相应的行变为相应的列,那么元素(数码)集,关系式集,位置号集三者两两之间各元素一一对应。例

A:1 2 3 4 E: 1 5 9 13 位置号:a b c d

B:5 6 7 8 F: 2 6 10 14 e f g h

C:9 10 11 12 G: 3 7 11 15 i j k l

D:13 14 15 16 H: 4 8 12 16 m n o p

数码集,关系式集、位置号集三者两两之间各元素一一对应表

集数码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关系式集

A A A A B B B B C C C C D D D D

E F G H E F G H E F G H E F G H

位置号集

a e i m b f j n c g k o d h l p

如果你暗记得数码第一次排在A行,第二次排在F行,那么由AF一定在e号位置上找到暗记的数码2。还可这样解:

A∩F={1、2、3、4}∩{2、6、10、14}={2},2就是你暗记的数码。

类似地在……102=100, 1002=10000, 10002=1000000……个元素中,只敲两个键,就能唯一确定一个元素。为编程提供方

便。

推论3:如果元素的个数是m=an 【m (m≥4,m∈N); a (a≥2,a∈N)表示排a行;n (n≥2,n∈N)表示排n次】,那么元素(数码,字符等)集,关系式集,位置号集三者两两之间各元素一一对应。

例如:27=33(27表示数码个数,底数3表示排3行,指数3表示排3次),具体排列如下:

第一次特定序排

上排

1 2 3 4 5 6 7 8 9

中排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下排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第二次特定序排

上排

1 10 19 2 11 20 3 12 21

中排

4 13 22 5 14 23 6 15 24

下排

7 16 25 8 17 26 9 18 27

第三次特定序排

上排

1 4 7 10 13 16 19 22 25

中排

2 5 8 11 14 17 20 23 26

下排

3 6 9 12 15 18 21 24 27

位置号

a b c d e f g h i

j k l m n o p q r

s t u v w x y z △

第三次特定序排数码集,关系式集,位置号集三者两两之间各元素一一对应关系如下:

1←→上上上←→a 2←→上上中←→j

3←→上上下←→s 4←→上中上←→b

5←→上中中←→k 6←→上中下←→t

7←→上下上←→c 8←→上下中←→l

9←→上下下←→u 10←→中上上←→d

11←→中上中←→m 12←→中上下←→v

13←→中中上←→e 14←→中中中←→n

15←→中中下←→w 16←→中下上←→f

17←→中下中←→o 18←→中下下←→x

19←→下上上←→g 20←→下上中←→p

21←→下上下←→y 22←→下中上←→h

23←→下中中←→q 24←→下中下←→z

25←→下下上←→I 26←→下下中←→r

27←→下下下←→△

4

如果你暗记得数码第一次排在上排,第二次排在中排,第三次排在下排,那么由关系式上中下一定在t号位置上找到暗记的数码6。还可这样解:

设第一次排列中,上排数码集A={1、2、3、4、5、6、7、8、9},第二次排列中,中排数码集B={4、13、22、5、14、、23、6、15、24},第三次排列中,下排数码集C={3、6、9、12、15、18、21、24、27},那么:

A∩B∩C={1、2、3、4、5、6、7、8、9}

∩{4、13、22、5、14、、23、6、15、24}

∩{3、6、9、12、15、18、21、24、27}

={4、5、6、}∩{3、6、9、12、15、18、21、24、27}

={6}

∴6就是你暗记的数码。

在m=2n的排法中,底数2表示排2行,指数n表示排n次,最后一次序排奇偶数各排在一起,是两行公差为2的等差数列,是2进制。

在27=33的这种排法,底数3表示排3行,指数3表示排3次,第三次特定序排成3行等差数列,公差为3,是3进制。

在m=3n的这种排法,底数3表示排3行,指数n表示排n次,第n次特定序排成3

行等差数列,公差为3,是3进制。

那么在m=an的排法中,底数a表示排a行,指数n表示排n次,第n次特定序排成a行等差数列,公差为a,是a进制。排列n次不多不少,既不遗漏,又不重复,最后一次特定排列,各行排成等差数列,恰到妙处,若再多排一次,就会循环出现第一次的排序,这些排法都能体现元素(数码,字符等)集,关系式集,位置号集三者两两之间各元素一一对应。

二、伏羲八卦与特定有序排列法

伏羲皇与天地准,炎黄孙荣辱与共。八卦太极显神通,科教兴国遍地红。伏羲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蕴藏着无穷的智慧和力量,它像太阳,挂在“羲皇故里”的上空。光芒却照耀世界八方。受伏羲文化的影响,中国古代长期处于世界上最发达的氏族、部落或国家之列。各种宗教信仰大多离不开伏羲文化。今天我们发掘和弘扬伏羲文化,是为了科教兴国,振兴中华。中国人民有着辉煌的过去、现在和未来。就是受益于伏羲文化的智慧、照耀和影响。秦安名曰羲里娲乡,是伏羲女娲的故乡,大地湾文化受其深刻的影响。伏羲文化是羲里娲乡人民的骄傲,是秦安人民的骄傲,是天水市人民的骄傲,是中华民族的骄傲,也是世界人民的骄傲。

伏羲太极八卦等图,直观、科学、深奥的表演计算,惊人、准确而迅速的演算结果,令人惊叹不已。伏羲早在5000多年前已应用二进制。伏羲太极八卦图里所示的实线破译为上排,虚线破译为下排,这与特定有序排列法中按公式2n-1

在伏羲八卦图里,如☰对应乾,☷对应坤。在字符集、关系式集、位置号集三者两两之间各元素一一对应表中为:乾←→上上上←→(1),即☰乾一;坤←→下下下←→(8),即☷坤八。 “☰乾一”的意思是:八个字中的“乾”字,在三次排列中都排在上排,在最后一次排列中处在一号位置。同理,“☷坤八”也一样,这就是表示了一一对应的关系。

所以伏羲太极八卦图和信息技术一样应用二进制。因为上排或下排类似通电或断电(高频或低频)。电脑里的自动开关只有通电和断电两种情况,只有采用二进制。伏羲八卦图所示也是特定有序排列法中的二进制原理。可以这样设想:世界上第一台计算机的产生是由伏羲八卦的数学原理演化而来的,是西方人运用伏羲八卦的智慧结晶。

我们祖先伏羲是多么的聪明、智慧和伟大。为了使太极八卦流传万世,智慧地选择了太极八卦图,其中蕴藏着逻辑数学

哲理。著名的伏羲太极八卦图

截至今日,人们还未解开其中的奥秘。它螺旋形的图示告诉我们:万事万物的发展都遵循着一定的规律。各种事物都是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级到高级、从微观到宏观、螺旋式上升、波浪式前进、循环往复以至无穷。伏羲太极八卦图所蕴含的哲理还远远未解。他为人类繁荣昌盛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并把伏羲文化用最好的方式保留至今,选用图示法最好。它以直观大方、形象思维、动中有静,一一对应的表演计算,快速准确而闻名于世。中心论在各个领域广泛应用,大到天体、小到微观粒子都绕着中心运动。社会发展,物质运动,事物变迁都有核心。伏羲文化中心说应继续发掘和应用。伏羲太极八卦图法所用的数学原理恰是特定有序排列法中的一种。后世人们为了纪念这位伟大的哲学家,弘扬伏羲文化流芳万世,为伏羲修建了庙宇,塑造了金身,享受着人间烟火,许多名人志士留匾题词,“与天地准”是秦安名人胡缵宗题词,挂在伏羲庙门之上。中国人民崇拜伏羲,世界人民敬仰伏羲,伏羲是人文始祖,人民为他修造庙宇,塑造金身,目的在于弘扬伏羲文化,用最好的方式流传下去,

发扬光大,传诵千秋,流芳万世,永不没落,造福人类,使炎黄子孙永立世界民族之林。

下面是伏羲八卦所示的演算数学原理与特定有序排列法

伏羲八卦的破译 伏羲八卦原理符合特定有序排列法:

∵ 22<8=23 。∴ 8个元素(字符)平分两行,按特定有序排列法排列三次。 具体排列如下:

乾 巽 离 艮 乾→兑→巽→坎 乾→兑 离→震

↓↓↓↓

兑 坎 震 坤 离→震→艮→坤 巽→坎 艮→坤

位置号:1 2 3 4

5 6 7 8

字符集、关系式集、位置号集三者两两之间各元素一一对应关系与伏羲八卦符号的破译:

乾←→上上上←→1;破译:☰ 乾一

兑←→下上上←→2;破译:☱ 兑二

离←→上下上←→3;破译:☲ 离三

震←→下下上←→4;破译:☳ 震四

巽←→上上下←→5;破译:☴ 巽五

坎←→下上下←→6;破译:☵ 坎六

艮←→上下下←→7;破译:☶ 艮七

坤←→下下下←→8;破译:☷ 坤八

注:阳爻“—”破译为上排,阴爻“— —”破译为下排。

按特定有序排列法,八个元素特定有序排列第一次可任意排列,第二次、第三次等都是特定有序排列,但伏羲八卦第一次也是特定有序排列,各就其位。因为所排列的结果要和伏羲八卦中的字符

和排序数字保持一致,所以第一次排列的8个字的位置是确定的。(这里第二、三次特定有序排列,所用的规律不一样。)这种特定有序排列,最后一次排列体现了乾一兑二离三震四巽五坎六艮七坤八的排序。

这里的字符集,关系式集、位置号集三者两两之间各元素也是一一对应的,所以由关系“上上上”(☰)在1号位置上找到在三次排列中位置没有变的“乾”。所谓动中有静, 动中不动,即为“上上上”是大吉大利之意。去掉唯心成分,剩下的就是纯数学原理,百分之百的正确,所以这里所说的伏羲八卦的数学原理是由逯银泉独创的特定有序排列法破译的 。

伏羲六十四卦数学原理的破译如下:

从伏羲八卦推演到64卦所用的数学原理与特定有序排列法中的二进制原理一致, 满足式子2n-1

乾 姤 同人 遁 履 讼 无妄 否 小畜 巽五 家人 渐 中孚 涣 益 观 大有 鼎 离三 族 睽 末济 噬嗑

晋 大畜 蛊 贲 艮七 损 蒙 颐 剥

夬 大过 革 咸 兑二 困 随 萃 需 井 既济 蹇 节 坎 屯 比 大壮 恒 丰 小过 归妹 解 震四 预 泰

升 明夷 谦 临 师 复 坤八

-----------------------------------------------------------------------

乾 夬 姤 大过 同人 革 遁 咸 履 兑二 讼 困 无妄 随 否 萃 小畜 需 巽五 井 家人 既济 渐 蹇

中孚 节 涣 坎 益 屯 观 比

大有 大壮 鼎 恒 离三 丰 族 小过 睽 归妹 末济 解 噬嗑 震四 晋 预 大畜 秦 蛊 升 贲 明夷 艮七

谦 损 临 蒙 师 颐 复 剥 坤八

-----------------------------------------------------------------------

乾 大有 夬 大壮 姤 鼎 大过 恒 同人 离三 革 丰 遁 族 咸 小过 履 睽 兑二 归妹 讼 末济 困 解

无妄 噬嗑 随 震四 否 晋 萃 预

小畜 大畜 需 秦 巽五 蛊 井 升 家人 贲 既济 明夷 渐 艮七 蹇 谦 中孚 损 节 临 涣 蒙 坎 师 益

颐 屯 复 观 剥 比 坤八

-----------------------------------------------------------------------

乾 小畜 大有 大畜 夬 需 大壮 秦 姤 巽五 鼎 蛊 大过 井 恒 升 同人 家人 离三 贲 革 既济 丰

明夷 遁 渐 族 艮七 咸 蹇 小过 谦

履 中孚 睽 损 兑二 节 归妹 临 讼 涣 末济 蒙 困 坎 解 师 无妄 益 噬嗑 颐 随 屯 震四 复 否

观 晋 剥 萃 比 预 坤八

-----------------------------------------------------------------------

乾 履 小畜 中孚 大有 睽 大畜 损 夬 兑二 需 节 大壮 归妹 秦 临 姤 讼 巽五 涣 鼎 末济 蛊 蒙

大过 困 井 坎 恒 解 升 师

同人 无妄 家人 益 离三 噬嗑 贲 颐 革 随 既

济 屯 丰 震四 明夷 复 遁 否 渐 观 族 晋 艮七 剥

咸 萃 蹇 比 小过 预 谦 坤八

-----------------------------------------------------------------------

乾 同人 履 无妄 小畜 家人 中孚 益 大有 离三 睽 噬嗑 大畜 贲 损 颐 夬 革 兑二 随 需 既济 节

屯 大壮 丰 归妹 震四 秦 明夷 临 复

姤 遁 讼 否 巽五 渐 涣 观 鼎 族 末济 晋 蛊 艮七 蒙 剥 大过 咸 困 萃 井 蹇 坎 比 恒 小过 解

预 升 谦 师 坤八

64卦经特定序排后64种字词集、关系式极、位置号集三者两两之间各元素一一对应及破译表

☰乾1 ☰姤2 ☰同人3 ☰遁4 ☰履5 ☰訟6 ☰无妄7 ☰否8

☰(1) ☴(33) ☲(2) ☶(34) ☱(3)☵(35)☳(4) ☷(36)

---------------------------------------------------------------------

☴小畜9 ☴巽五10 ☴家人11 ☴漸12 ☴中孚13 ☴渙14 ☴益15 ☴观16

☰(5) ☴(37) ☲(6) ☶(38)☱(7) ☵(39)☳(8) ☷(40)

---------------------------------------------------------------------

☲大有17 ☲鼎18 ☲离三19 ☲旅20 ☲睽21 ☲未济22 ☲噬嗑23 ☲晉24

☰(9) ☴(41) ☲(10) ☶(42)☱(11)☵(43) ☳(12) ☷(44)

---------------------------------------------------------------------

☶大畜25 ☶蛊26 ☶贲27 ☶艮七28 ☶損29 ☶蒙30 ☶颐31 ☶剝32

☰(13) ☴(45)☲(14) ☶(46) ☱(15)☵(47)☳(16) ☷(48)

---------------------------------------------------------------------

☱夬33 ☱大过34 ☱革35 ☱咸36 ☱兑二37 ☱困38 ☱隨39 ☱萃40

☰(17) ☴(49) ☲(18)☶(50)☱(19) ☵(51)☳(20)☷(52)

---------------------------------------------------------------------

☵需41 ☵井42 ☵既济43 ☵蹇44 ☵节45 ☵坎46 ☵屯47 ☵比48

☰(21)☴(53)☲(22) ☶(54)☱(23)☵(55)☳(24)☷(56)

---------------------------------------------------------------------

☳大壮49 ☳恒50 ☳丰51 ☳小过52 ☳归妹53☳解54 ☳震四55 ☳预56

☰(25) ☴(57)☲(26)☶(58) ☱(27)☵(59)☳(28) ☷(59)

---------------------------------------------------------------------

☷泰57 ☷升58 ☷明夷59 ☷谦60 ☷临61 ☷师62 ☷复63 ☷坤八64

☰(29) ☴(61)☲(30) ☶(62)☱(31)☵(63)☳(32)☷(64)

---------------------------------------------------------------------

注:右上角的数字表示第一次排列时该字所处的位置,小括号的数字为最后一次该字排列的位置。

例如:由关系式“上上上上上上”在第六次序排中对应着(1)号位置,(1)号位置上对应的是乾,破译为: ☰乾1

☰(1)

用特定有序排列法破译伏羲一十六卦

∵23<16=24 ∴平分两行,特定有序排列四次,则数码集,关系式集,位置号集三者两两之间各元素一一对应,并且表现出自然数列最后一次分奇偶数各排在一行。根据关系式就可确定对应位置号,从对应位置号上确定对应数码。

用特定有序排列如下:

1 2 3 4 5 6 7 8 1 9 2 10 3 11 4 12 1 5 9 13 2 6 10 14 1 3 5 7 9 11 13 15

9 10 11 12 13 14 15 16 5 13 6 14 7 15 8 16 3 7 11 15 4 8 12 16 2 4 6 8 10 12 14 16

第一次特定有序排列 第二次特定有序排列 第三次特定有序排列 第四次特定有序排列

数码集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关系式集

上上 上上

上上 上下

上上 下上

上上 下下

上下 上上

上下 上下

上下 下上

上下 下下

下上 上上

下上 上下

下上 下上

下上 下下

下下 上上

下下 上下

下下 下上

下下 下下

位置号集

(1)(9)(2)(10)(3)(11)(4)(12)(5)(13)(6)(14)(7)(15)(8)(16)

用特定有序排列法破译伏羲三十二卦 . ∵24<32=25 ∴平分两行,特定有序排列5次,则数码集、关系式集、位置号集两两之间各元素一一对应,自然数列,最后分奇偶数各排在一行。可由关系式确定对应位置,又由确定的位置确定对应的数码。用此数学原理进行测字算卦。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第一次特定有序排列 1 17 2 18 3 19 4 20 5 21 6 22 7 23 8 24 9 25 10 26 11 27 12 28 13 29 14 30 15 31 16 32

第二次特定有序排列

1 9 17 25 2 10 18 26 3 11 19 27 4 12 20 28

5 13 21 29 6 14 22 30 7 15 23 31 8 16 24 32

第三次特定有序排列

1 5 9 13 17 21 25 29 2 6 10 14 18 22 36 30

3 7 11 15 19 23 27 31 4 8 12 16 20 24 28 32

第四次特定有序排列

1 3 5 7 9 11 13 15 17 19 21 23 25 27 29 31

2 4 6 8 10 12 14 16 18 20 22 24 26 28 30 32

第五次特定有序排列 位置号按第一次序排为准

数码集,关系式集,位置号集三者两两之间各元素一一对应表

数码集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关系式集

上上上上上

上上上上下

上上上下上

上上上下下

上上下上上

上上下上下

上上下下上

上上下下下

上下上上上

上下上上下

上下上下上

上下上下下

上下下上上

上下下上下

上下下下上

上下下下下

位置号集

1 17 2 18 3 19 4 20 5 21 6 22 7 23 8 24

数码集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关系式集

下上上上上

下上上上下

下上上下上

下上上下下

下上下上上

下上下上下

下上下下上

下上下下下

下下上上上

下下上上下

下下上下上

下下上下下

下下下上上

下下下上下

下下下下上

下下下下下

位置号集

9 25 10 26 11 27 12 28 13 29 14 30 15 31 16 32

例:由关系式下下上下下在30号位置上找到数码28。

---------------------------------------------------------------------

三、关于太极的解释

太极者,极限值也,是指指数函数y=2x在定义域内的(x≥0,x∈J)范围中,当自变量x=0时的极小值y=20=1,“太极”就是指极小值1。如根据式子2n-1<m≤2n 还可知排列次数最少为n,就是说排列的次数有下限为n,无上限,若按原规律继续排列下去,一些特殊数列,如从1起到2n 的连续自然数列则会出现无限循环,可以说下限为n称“太极”,无上限称“无极”,所以太极者,极限值也。诸儒乱卦。历代儒家对太极解说很不一致,五花八门,各执己见,没有一个理论使人全能信服的。《四库术数类丛书》天原发微上篇曰:“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生一十六卦,一十六卦生三十二卦,三十二卦生六十四卦”,……。设太极的个数为1=20,两仪的个数为2=21,四象的个数为4=22,八卦的个数为8=23,一十六卦的个数为16=24,三十二卦的个数为32=25,六十四卦的个数为64=26,……,满足指数函数:y=2x,在定义域内的(x≥0,x∈J)范围中,当自变量x=0时,函数y=2x有极小值1,极小值1就表示“太极”。函数y=2x是增函数,在定义域内的(x≥0,x∈j)范围中,有下限(太极),无上限(无极)。所以太极者,极限值也。无上限称为“无极”。

请看下面诸儒对“太极”的解释。

易大传曰:易有太极。朱子苍学者曰:天地间只有动静两端,循环不已,更无余事,此所谓易,而其动其静,必有所以动静之理焉,是则所谓太极也。

森然已著,十字为证,此一段本易有太极,周子无极。又引邵子,心为太极,道为太极,之下引游氏,所谓寂然无思,

万善未发,是无极也。此心昭然,灵然不昧,是太极也。

之命,非死生贵贱寿夭之命,一以理言,一以气言,予所

云命理也。性有天命之性,气质之性,予

以性为太极,指天命之性也。心有道心人心,有已发之心,有未发之心,予所指道心也,未发之心也。道理命性心,皆无形

方,所声臭可求,皆太极也。所从言异耳。

答曰:邵子曰;道为太极。朱子谓道指天地万物自然之理 而言愚谓道,即太极也。今曰为者言天道流行,所以赋予万物而为之太极也。又曰心为太极 。

朱子谓心,指人得是理,以为一身之主而言。真氏万物总会于吾心,以此而应变各适其当,又为一事一物之太极矣。斯言得之下系曰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上系曰,一阴一阳之谓道。

朱子曰:阴阳便是器,道便是太极。今先生序,起处便云,太极非物也,物器也 。焉,物气也,有理焉,物形质也。又命性心焉 不费而意味足,如群艺久闭之后,半夜劈初,一声之雷,轰轰自九天而下,闻者莫不塑形也。

朱子曰:天命即天道也,又曰太极之动静是天命之流行也,此命以理言而不以气言非,死生寿夭之谓命矣。

子思子曰:天命之谓性,此则纯是天理,非太极。而何,若夫气质之性,乃此理坠于人之形体中,或晦或明,已非天命之本然矣。至于人之一心,即又统天命之性,以为之主人无心,心而非道,则何以应万事之变,而使之各当其理。此邵子所以曰:心为太极也。之谓命万事万殊,各有天然之则,是之谓理,人得是理,以生谓之性,是性所存,虚灵知觉,为一身之主宰,是之谓心。实则非二也,然则太极也。道也,理也,命性心也,可以贯之矣。

问曰:道之大原出于天,此一句董子语疑尚有病,道太极也。未有天,先有道。既有天道在天中,及有地道在地中,至于有人有物,则道亦不离人物之中,故曰一物各具一太极。邵

子曰:太极以见气也,亦有病谓太极,已见气,则太极有迹矣。

谓道之大原出于天。此语不敢引用,如此则道在有天之后矣,皆恐未安。

答曰:易乾凿度云太极,未见气太初者气之始,太始者形之始,太素者质之始。此四句者同论天地之前,天地之始此云太极,未见气。今邵子却云已见气。愚谓邵子见识精到决不道,此恐是传写之间误未字为巳字耳,未可知,前已辨之矣。又曰道之太原出于天,天不变道亦不变,此董子告武帝策中语也,愚谓。 此个天字,恐是指天理之总处而言。孔子所谓性与天道,中庸所谓天命之谓性。朱子所谓太极之动静,是天命之流行,此天即理也,便是太极万化之,大原处来教,疑其有病某也,未敢奉命。

问曰:冲漠也,动静也静动也,此三者天下之大议论也,谨之谨之其为序也,渠容易也?

答曰:冲漠者太极也。天地万物,人伦万化,无一不系于此 ,动静者阳动阴静也,太极由此而行,天地万物,人伦万化,亦无不系于此。动静者由冬而舂而夏而秋,太极随此而流行于一岁中也。天地万物人伦万化亦无不系于此。议论之大,熟有大于此乎?

问曰:今先专论天之动静,未说人之动静,故引太玄所谓罔冥者虽两字,却只是一个静意,其云罔者有之,舍而註曰,有生于无。冥者明之藏,而註曰,明以幽自藏亦大抵近乎。老子之说,老子谓道生,一有生于无夫,太极生两仪,不是道生一太极,本无极亦不是有生于无丝。老子曰:有物混成,先天地生,此近乎太极也。而可以有物,言乎此道也,而可曰物 乎?佛氏因之,亦曰有物,先天地,无形本寂寥,又走衮入作 用是性弄精上去尤,非吾儒之所谓太极,至于列莊议论依做太极。

答曰:太玄罔者,有之舍註云,有生于吾冥者,明之藏。

……。

破译伏羲太极八卦是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

伏羲八卦,六十四卦等数学原理的破译,是人类社会发展,科技进步,生产力发展到一定成度的必然结果。伏羲太极八卦图,流传5000年至10000年经久不衰,有着强大无穷的生命力,是寓于八卦科学哲理在支持,它来源于实践,高于实践。后世人民只知道算卦,不知道数学原理,如果去掉唯心成分,剰下的就是纯数学哲理。《四库术数类丛书》天原发微序曰:伏羲发造化之秘而寓之卦,书忧天下后世之荒于无也。云龙序曰: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以然可乎,其然如何,行而下者也,其所以然如何,形而上者也,苍苍天也。孔子曰知我者其天乎。孟子曰:知其性则知天矣,此亦苍苍者非欤?天有形、有象、有气、有数、有万物皆形而下者也,艺精术专,读多見博,或知之形而上者,一言以蔽之曰:道析而言之,天理、天命、天性、天心,则天德、天威、天讨,在图为图、在书为书、在易为易、在范为范,不测谓身不息,谓诚何谓。今天,我们知其然,还知其所以然,是历史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结果。

参考资料:

1、《四库术数类丛书(四) 》天原发微。云龙序。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宋)鮑云龙等撰。

2、《周易本义》四库原本,九州出版社出版。(宋)朱熹撰 李一忻 点校。

3、《伏羲与人类文明》,交龙文化丛书 张戩坤著

附六十四卦图


相关内容

  • [伏羲定律]的发现与运用
  • <伏羲定律>的发现与运用 机械委栾任之王景祜 6000多年前的伏羲氏,是与公认为中华人文祖先黄帝轩辕氏并列的三皇五帝之一.在公元前11世纪时,周文王演易,将"伏羲四图(伏羲八卦次序图.伏羲八卦方位图.伏羲六十四卦次序图和伏羲六十四卦方位图)"编入<周易>中 ...

  • 河图洛书与阴阳五行八卦
  • 阴阳五行八卦包含在河图洛书当中 阴阳五行八卦是中国传统的易学符号,此现同时还有河图.洛书是关于中国古代文明的著名传说.相传六七千年前,龙马跃出黄河,身负河图:神龟浮出洛水,背呈洛书.伏義根据河图.洛书绘制了八卦.后来大禹治水之时,河伯献河图,宓妃献洛书,使大禹终于战胜了洪水.大余依河图.洛书划^天下 ...

  • 周易与思维方式[周易]和阴阳五行学说--中国观念(思想)文化的产生
  • 周易与思维方式 周易与思维方式,由北京大学哲学系李中华教授主讲.近几年来,读完MBA的不少人,均去选读周易哲学,其中不乏亿万富翁.有兴趣想了解周易的朋友可去看看. 对待中国传统文化,常见的有几种态度:无妄,虚妄,迷妄.这三种态度均不可取.迷妄者,也可能继续迷妄,也可能通过虚心学习而不再迷妄,这都无关 ...

  • 读易经有感
  • 读易经有感(1) 易经存在于世上的时间长于我们这个时代接触到它的每一个人.它漫长历程体现的文化内涵让活在现代的我们感觉读它很模糊! 从历史源头研究它,我们需要站在那个出现它的历史角度理解它.至今,太久远,我们也没有那么好的历史功底,不如从我们当下人类关心的问题来理解它吧! 当我们这个时代的领导人提倡 ...

  • 宅基地风水如何选址如何规划
  • 住宅建筑的选址 宅,古语发音择.有选择之意,择吉处而营居.可见宅居之处,外环境对人影响不可小看.如果你在城里或郊外以及乡下建非单元式的住宅,此文也可作为参考. 1.宅基地力求方整:风水认为物物皆太极.宅基地也是一个小太极.因此,用地力求方整,不宜断边缺角.以八卦方位齐全为上.如果用地不规整,规划师应 ...

  • 先天八卦与后天八卦用途
  • 先天八卦与后天八卦用途 一.周文王为什么要修改伏羲的"先天八卦"? 1.伏羲创立"先天八卦"时代认为---"天地者万物之上下也",即天在上.地在下. "天动地静",即动为"阳",静为"阴&q ...

  • [易经]阴阳哲学与八卦符号的文化意义
  • 走进<易经> ----<易经>哲学与"阴阳八卦"符号的文化意义 丁永忠 (原载<人文素质教育读本>,重庆出版社2008年9日出版) 一.<易经>的文化哲学思想 -- " 阴阳协调平衡论" 1.<易经> ...

  • 刍议水书[连山]与含山玉版之谜
  • 刍议水书<连山>与含山玉版之谜 韦章炳 [内容摘要] 我国乃至美洲的很多地方屡屡出现八角星形神秘图,含山玉版.大汶口陶尊.双猪玉龙等上就有这种图纹.有的专家认为,这是传说中的河图:有的认为是古代八龟聚尾图:而大部分学者却肯定其与中国古代易学有关.但到底有什么关联?与哪种<易> ...

  • 一阴一阳之谓道
  • 一. 见仁见智是自然而然.势所必然.理所当然. 相对主观有客观, 相对唯心有唯物, 相对微观有宏观, 相对已知有未知, 相对相对有绝对, 相对太极有无极: 相对有不断创造,绝对有不断局限: 相对问题会不断化解,绝对问题会不断产生. 二. 心跳呼吸.冷热苦甜.吃喝拉撒.恐喜悲怒.思想行为.生死病康.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