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下教学反思

《海上日出》教学反思

《海上日出》是一篇精读课文。课文描绘了作者乘船时看到的海上日出的美丽景 抒发了作者对海上日出景色的赞美之情。第三自然段共有五句话,具体描述了“无云时日出”这一动态景观,是课文的重点。那么,如何去突破这一难点呢? 采取多种手段,引导学生边读边想象日出的景色。可以通过提示,启发学生想象,如提示学生把文字想象成头脑中的画面,提示学生想象太阳、云的形状、色彩、 亮度的变化。还可以让学生读文作画,就是先让学生读通这个段落,从整体感知 上这一段的语言,然后把学生分成若干个五人小组,一个小组读一个句子,并根据所读的句子内容作画读文作画的过程,实际上就是一个还原的过程,即由文字 符号还原成图画的过程。通过这一还原过程,可以引导学生再造事物的形象和课 文的意境,从而比较深入地感知课文的语言。借助图画这一中介帮助学生背诵课文,从而积累规范的语言。 积累语言还不是我们的目的,阅读教学的最终目的 是培养学生正确地、熟练地运用语言,变消极的语汇为积极的语汇。

2、《暴风雨》教学反思--《对比着学》

《暴风雨》是意大利作家拉法埃莱写的一篇文笔优美、寓意深刻的写景散文。 文章按照时间的顺序先写了暴风雨之夜的情景,再写了雨后清晨的情景以及作者的感受。因此,按照这条线首先让学生将课文分成三大块。由于一二部分采用了 对比的手法写的,为了让学生在视觉和听觉上产生强烈的感受,我就引导学生先 用几个词说说自己观察到的夏天雨前的情景雨中的情景以及雨后的情景,说完后,再对照课文本比一比我们观察到的情景与作者观察到的、描写的是否一样, 这是第一个对比着学;第二个对比是通过读感受“暴风雨之夜的狂暴迅猛与雨后清晨平静柔和”这两种不同的美;从而学习作者的感悟,启发学生理解感悟的内 含,即告诉我们的道理:“任何事物或人都有好坏两面性,所以要客观全面地看 待人和事,这样才能感受到无与伦比的和谐与美。”

3、《青海湖,梦幻般的胡》教学反思--《用问题牵引着学》

一看题目--《青海湖,梦幻般的胡》谁都会产生神秘感、好奇心。我用导语引出课题并板书了课题后齐读两遍,然后让学生根据课题提问。要求一出,立刻举 起了几个小手生说:“为什么说青海湖是梦幻般的湖?”生B :“青海湖真的那么神奇吗?”我问:“那怎么会感到神奇呢?”生B:“我是 从梦幻这个词体会到的。”还有人说:“青海湖到底是什么样的,那么吸引人?” 顺着问题我便推起了“舟”--提出了读文要求:“请快速浏览课文,看看青海 湖有哪些与众不同的地方?”这也是一个整体感知课文的问题,读后交流:你想 用什么词来形容青海湖?相机板书“鸟儿的世界”、“鱼儿的天堂”针对这两个 词,我赶紧用一个词来概括“物产丰富”;

然后又提示大家:“还具有哪些与众 不同的美呢?”这样自然就找出了湖水的美、草滩的美„„我又用“景色优美” 来概括。再细品课文时,再围绕这两个词找到相应的语段品读,最后进行小结, 回到课题上,也回答了课初提出的问题。

古诗《江南春》教学反思--《做足铺垫,激发兴趣》

这是一首晚唐诗人杜牧所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诗。全诗为我们展现了一幅巨大的江 南春景图。为了让学生在有限的四十分钟里获取多一些的信息量和知识量,激起学生较高的兴趣不失为良策。于是,我首先就在黑板上出示了两个写江南的病句 让学生读,句子1:“春天的江南是个美丽的季节。”句子2:“江南的春天是 个美丽的地方。”然后让大家修改。之后,我就顺势导语介绍江南:“江南水资源丰富,淡水面积大,一年四季分明,夏季阳光充足,所以江南不仅四季景色如 画而且是鱼米之乡。自古以来吸引了无数文人墨客在此留下了诗文名句。今天, 咱们一起来学习晚唐诗人--杜牧的一首写江南的诗。”板书课题后介绍杜牧及 作品,还有他在文学史上的地位。所以,为了加深大家对杜牧的印象,我又 出 题考大家:“李杜”指谁和谁?“小李杜”又指谁和谁?后来,我有组织学生背诵了已学过的杜牧的诗或诗句。因此,这节课学生不仅饶有兴致地完成了新诗的 学习,而且由于足够的铺垫还形成了对诗人杜牧的“知识链”。

《乐园一》习作:《我喜欢的季节》教学反思--《把一句话写成几句话》

在双休日,我马不停蹄地批改完了本学期的第一篇习作(周四学生才写的) --《我喜欢的季节》。虽然攻克了本学期第一个“难关”,但却少了往日的轻 松愉悦,因为我发现这次习作中有抄袭的现象(有些学生手里持有《英才教程》, 上面有同步例文),而且都是成绩较差的学生;另外我发现学生不能透过对人的 活动或景物的描写反应季节的特点。的确,这是一篇写景的记叙文,对学生来说 是较困难的,尽管在指导写的过程中告诉学生要把景色的描写与人的活动变化结合起来写,但是很多学生并不能很好地领悟到:在具体的描写中时时不忘突出季 节的“痕迹”,且不会抓出每个季节里最具特点的一组景物并进行细致描写。所以,在接下来的习作讲评中,我要用学生习作中的典型错例来具体指导--如何 把一句话写成几句话。 我们总是对学生说要学着用“总分”或“分总”方法把一段话写具体,说通俗一点就是“把一句话写成几句话”。我们应该像这样用通俗易懂的话来解释 “总分”或“分总”,使绝大部分学生都能听得懂;更应该用实例来指导,这样才能真正起到指导的效果。例如我班周新颖同学的习作中就有这样一段话:“花 儿姐妹也有许多话要说,于是便迫不及待地钻了出来。”这段话是接着几段动物的对话写的。学生可能是想既对动物的变化进行 描写,又对花儿进行描写,这样对比着写。可是这样简单的一句话怎能反应花儿 的变化特点?又怎能透过花儿反应季节的特别呢?达不到这个目的岂不是白写 了吗?应该引导学生把这一句话写成几句话像这样的话:“花儿姐妹也有许多话 要说,于是便迫不及待地钻了出来。瞧,小巧林龙的迎春花最先张开了黄灿灿的笑脸;大大方方的桃花也露出了粉扑扑的脸蛋儿;害羞的郁

金香哪甘落后?她那 绽开笑脸在春风里更加洁白!”这样面对面的指导比说什么好听的话都更有效果。因此,在以后的习作指导中一定落实指导的方法和环节。让指导课起到实效。

4、《背课文》教学反思--《从谈感受开始》

记得我一板书完课题就听见教室里此起彼伏的窃窃私语声。我想:随他们说说吧!毕竟背课文是每个孩子历久的经历--从上学的第一天起老师就要求孩子们背课文了。齐读课文两遍后,问:“看了课题,很多同学一定想起了许多往 事,当时的心情和感受也会一起涌上心头吧?那么谁愿意把自己背课文的小故事 讲出来与大家分享!”接二连三有几个孩子发言了,舒晓萱同学第三个站起来,鉴于之前的两个学生表达得零零碎碎,所以,在她开讲之前我就提出了“线索”: “对于背课文,不同的时期、请你从读一年级背课文时说起吧。”这种提示使讲话人不走弯路,沿着老师给的 线路一步一步走,既达到了目的,又节省了时间,而且把学生一下子带入了最佳 学习状态。

5、《钟楼读书》--《指导仿写》

《 钟楼读书》一课,作者通过写自己在钟楼读书的经历,与读者分享读书的乐 趣,告诉读者读书会给人带来无穷无尽的快乐。但是,作者既没有明确说明他看的是哪些书,也没有描述他读书后到底有怎样的乐趣。可多读几遍后,你不仅可 以猜出书名,还能感受到乐在其中,读着读着,你就不知不觉进入了角色,跟着 文字的描述而感到心潮的起伏„„所以,作者的写作方法是值得模仿的。我根据学生看漫画的情况就指导学生去模仿课文描述爱斯基摩人的那一段去写,开头就 这样写:“有一天,我看到一本书,里面有一幅一幅的画。我好像听到(看 到)„„”另外,学生都对童话故事感兴趣,所以,我又引导学生模仿但又些改变的去学这写。如介绍“白雪公主和小矮人”一段就可以这样去仿写:有一天, 我好像听到一个小矮人对白雪公主说:“你一定不要轻易相信别 人的话,等我们回来;另一个小矮人接着说:“是呀,那个老巫婆说不定会找来 的,你一定要多加小心呀。”七个小矮人到

深山里干活去了,中午„„这样指导 学生仿写,可以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也有助于提高写作技巧。

6、《意外》教学反思--《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本组课文是以“读书”为话题,所以,课文内容孩子们很感兴趣,因为,其 内容关系到生日及生日礼物。本课又是本单元最后一篇课文,讲了一个小女孩(作 者)13 岁生日和14 岁生日中发生的意外。可想而知,生日里的意外应该是刻骨铭心的,令作者终生难忘。更何况这两次的意外都涉及到作者一直崇拜和爱戴的 大作家--高尔基呢?所以,课文的条理非常清晰,第一次和第二次意外之间的 分界线十分明显,学生一下子就能将课文分成两大块来学习了。首先,我就提出了大家感兴趣的问题:“最令你难忘的生日礼物是什么?你收到过以外的礼物吗?”这两个问题一下子激起了孩子们的兴趣。然后,引出课题,让学生根据课 题提问。接着就用设计问题让学生找答案的方法学习第一次意外,并感受到 “我”是个爱读书的孩子,而我结识的朋友又是一个关爱“我”的人,当然是从 具体的词句中体会到的,即从人物的动作和语言中体会。第一次意外很快就弄明 白了,第二次孩子们就更快地找到了答案:14 岁生日那天,高尔基给“我”寄 来了两本书。并且“我”还知道了以前结识的那位朋友竟然是高尔基!我就问学 生;“一个大作家,竟然记得一个只见过一次面的孩子的生日,这说明了什么? 所以第二次意外,更能让人体会到高尔基具有怎样的品质呢?”课文理解到如此程度就可以了。孩子们学得很轻松,这全是因为感兴趣所致呢。

古诗《江畔独步寻花》教学反思--《引导学生在诗中找到春天的感觉》

《畔独步寻花》是唐代诗人杜甫的组诗中的第五首。杜甫是的风格以及代表 作加上他所处的背景都是有必要再介绍的,只是拣重点的介绍。如他生在唐朝由盛到衰的时期,所以他的诗多涉及社会动荡、政治黑暗然后,引导学生回忆学过 的有关杜甫的名句或诗,如:“战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又如,他的另一首《江畔独步畔独步寻花》“黄寺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留连戏蝶时时舞, 自在娇莺恰恰啼。”经过这样的环节,学生的学习兴致已经上来了,这时,我趁 势提问:“春暖花开的季节里,你最想做的事是什么?”“春游!”“踏 青!”“捉蝴蝶!”“采野花!”„„真是一石激起千层浪呀!“是呀,作者和 我们一样,在春天这个美好的时光里,他来到什么地方散步游玩呢?然后发生了 什么事呢?”让学生先从诗题中找答案,地点:江畔--江边。“独步”怎样讲? --独自一人。“干什么”--寻花:寻到花后会怎样?会接着赏花。连起来说说课题的意思就明白了,而且,感觉对整个诗的大意也有了一定的了解。接下来, 让学生读诗,读流利。我描述意境,让学生跟着我的述说一边想象,一边填空。 “有一天,诗人独自一人来到江边散步,不知不觉中来到了( 黄师塔 )前, 只见江水滔滔不绝地从塔前向(东)流去。诗人沐浴在春光里,阵阵春风拂来, 不禁感觉有点困倦,好想找个地方靠一靠,休息一下。突然,一阵芳香扑鼻而来,是人的困意一下子消失得无影无踪。顺着香味找去,一片桃花出现在作者眼前, 尽管这些花无人看管,却开得那么灿烂,无论深红的还是浅红的,都显得那么可 爱。我这样以讲述,学生好像游了一趟桃园呢!学生读得情深意浓。

《乐园二》格言教学反思--《联系新旧知识,增加信息量》

语文课改的重要核心和要求就是要整合课程,增加学生课堂的信息量,使课堂达 到高效、实效。 乐园二中的名言是根据第二组关于读书话题而出的,两句格言也是与“读书”有关的。既讲了读书的方法。又强调了多读书多积累的重要。第一句“读书之法, 莫贵于循序而致精。”就谈到了“由粗略地读到细细品读”的方法,反复温习度 过的书,才能更深地理解其中的内容。而第二句“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 强调了广泛地度各种书、多积累才能写出好文章的道理。所以在引导学生理解这 两句格言的意思后,我就引导学生背出以前读过或见过的关于读书方面的名言。 我读上句,让学生接下句。分别是: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熟读唐诗三 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而且复习后,让学生将 这三句中的一二句与乐园中的第二句联系起来读,去发现他们的共同之处;第三 句与乐园中的第一句显然是一类的,意思也相近,所以,将补充的与新知识联系 起来学,不仅增加了学生的信息量,还帮助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并学会了运用。

《嫦娥奔月》教学反思--《几点令我兴奋的收获》

不知为什么,上完《嫦娥奔月》一课后,心情久久无法平静。是因为紧张? 怎么可能!俺都久经沙场了!是兴奋?原来如此。细细回想这节课的流程,我给自己打的等级是“甲”。原因嘛,一二三条!反正能说出个子丑寅卯来。 首先成功的是实现了“长文短教”的目标,而且为了让学生感受 完整的故事情景和人物形象,所以从备课开始,我就精心设计教案。每一个步骤, 每一个教学环节我都反复推敲、琢磨:既要考虑教学环节的精简,又要考虑如何 呈现对重点段的处理以及对难点的突破过程,还要预测每个环节所需的时间、板 书内容的呈现„„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前提。由于每个环节都是自己深思熟虑的结果,所以,讲起课来真有行云流水般的感觉!一气呵成地上完了《嫦娥奔月》的 教学,学生的参与踊跃,表达的热情一路升高,台上台下融为一体,课堂氛围令听课者倍受感染。 令人满意的第二方面是对重点段的恰当处理。我没有按惯例顺着文字一段一段 地学习课文,而是从重点段入手展开教学的。文中配有一幅紧扣课题的插图-- 嫦娥奔月图,那么描写这幅图的一段文字自然而然就是重点了:“嫦娥吃了仙药,突然飘飘悠悠地飞了起来。她飞出了窗子,飞过了洒满银辉的郊野,越飞越高。 碧蓝碧蓝的夜空挂着一轮明月,嫦娥一直朝着月亮飞去。”在如何将图文

有机结 合、充分发挥插图直观性作用的问题上,我是煞费心思一番。围绕高年段语文教学的特点,无论是观图还是语段学习,都要体现“总分总”原则。首先出示ppt 嫦娥奔月图,提出看图要求“图上最引人注目的女子--(学生齐说:)嫦娥在 干什么?她给你留下什么样的印象?”这两个问题的目的是让学生感受嫦娥的 外在美。点一两名学生回答后,就让学生找到“文中描写这幅图的文字自由读一 读。”再点人读,接着“老师也想读了。”师读的目的也是给学生做示范,所以读时语调放缓慢,语气放低沉一些。并且让学生闭着眼听,还提出听的要求:“你 听了老师的读能仿佛看到了什么画面?”接着,请学生说说是“哪些词语引发了 你的想象?”引导学生完整表达出由文字引发的画面。我给学生开头:“这是八 月十五的晚上,一轮„„月光照亮了( ),照亮了( ),还照亮了 ( )。吃了仙药的嫦娥却飘飘悠悠地( ),她不得不离开美丽的 人间,离开亲爱的丈夫„„”“这真是一个令人伤感的故事呀!嫦娥为什么会奔向月亮呢?她又是一个怎样的人呢?请大家默读四五自然段,说说外表美丽的嫦娥具有什么品质?”这样很自然地过渡到了四五自然段的学习。 第三点个让人自我陶醉的方面是将嫦娥与逢蒙把嫦娥可能说的话 对出来,以表现出嫦娥的机智,并通过对话表演,是学生明白“周旋”在此处的 含义是“拖延时间。”这个过程无疑起到了一箭双雕的作用:既让学生直观感受 了逢蒙的奸诈贪婪和嫦娥的机智,又让学生理解了“周旋”的意思。 学到这里,再让学生通过“你觉得嫦娥可以用哪些词来形容她?”这个环节 进行总结。学生说到了“舍己为人”这个词。所以老师顺势小结说:“正因为有了嫦娥的舍己为人,才有了美好的中秋节。”接着,再回到第六自然段,体会嫦 娥奔月时复杂的心情:欣慰、遗憾、留恋„„ 这节学生热情参入的四十分钟很快就结束了。我自己也感觉良好,因为,我 调动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实现了“长文短教,高效低耗”的教学目标。

7、《“我终于回来了”》教学反思--《课题成了切入点》

因为本课的课题是文中主人翁--钱学森回国后说的一句话,因此打上了引号。这个给了我启发;何不从此下手呢?请大家认真观察,“你发现了什么没?”有人举起 了小手:“题目打上了引号。”“为什么会打上引号呢?这个我又是谁呢?请快 速浏览课文。”在交流中,大家弄明白了,“我”这句话是钱学森 回国后说的一句话。接着我又问:“从终于你知道了什么?”学生似乎有些明白 了“终于”的意思是:好不容易。所以,我引导学生连起来说:“在这里是说-- 钱学森好不容易回到了祖国。那么,他为什么要回国?谁又阻止他回国?请再默 读课文,想想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课文又是从哪些方面写的呢?”这样, 从课题入手,

8、《丰碑》教学反思 --《理解课题字面意后直奔重点》

“请大家看老师写一个字--碑,看看这个字儿的右边共有几笔?”铃声一停, 为了吸引大家的注意力,我就提出了这个要求,还因为“碑”字右边很多学生本来就写不清楚。再请人读准音,并组词:石碑。我又说:“刻在石碑上的文字叫什么?”“对,叫碑文。所以还可以组碑文这个词。”“大家见过特别高大的石 碑没?”于是,我给大家介绍了耸立在天安门广场上了“二七英雄纪念碑”。并且,将课题板书完整--丰碑,让学生试着说说“丰”连 起来说说“丰碑”的意思:“高大的石碑”。“课文里含有丰碑的句子吗?请自 由读课文,把有关句子画出来。”是呀,《丰碑》一课中含有丰碑的句子是:“大雪很快覆盖了军需处长的身体, 他成了一座晶莹的丰碑。”显然,这句话是这篇课文的中心句.。教学时,我引导同 学们说出了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接着以“为什么说大雪覆盖的军需处长是一座晶莹的丰碑”这个问题突破全文,交待学习任务。 根据学生认知基础,设置认知冲突,创设问题情境可以激发学习需要.因此,我首先让同学们读课文一,二自然段并 思考:“红军队伍遇到了怎样的困难?”让学生知道将军最担心的是:“这支队伍能不能经住这样严峻的考验吗?”接着引导学生朗读课文后最后一个自然段,并着重理解反问句:“如果胜利不属于这样的队伍,还会属于谁呢?”这时,学生自然而然会想:“将军不是担心这支队伍能不能经得住考验的吗? 现在怎么说胜利一定属于这支队伍。 这是为什么 ?”这样一来,就把原来的学习任务变成了 学生的学习需要,激发了学习兴趣,也就可以拓宽学生参与学习的面了。所以,这 种直奔重点的学习效率非常好。

9、《我骄傲,我是中国人》教学反思--《教学生写诗》

《我骄傲,我是中国人》是一篇极具爱国热情的现代诗歌。在诗歌中,诗人热情 讴歌了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传统和现代改革开放的取得的成就。对学生有鼓舞作用,能激发起孩子们对祖国的热爱和自豪感。那么,在教学中,首先注重激发学 生的激情和自豪感。问“当你看到我国的运动健儿取得冠军,五星红旗随着国歌 声冉冉升起时,你的心情是怎样的?这种时候多吗?”学生的注意力一下子被调 动起来。打开记忆的闸门,奥运会场上一次次令人激动、自豪的情景浮现在眼前。再深情地读课题两遍。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当学到课文的第三自然段的后半截 叙写历史人物的部分时,不仅引导学生了解每个人物的出处,还帮助孩子们了解 人物的贡献,也就是知道他们为什么成了史册上万古不朽的人物的原因。然后,让学生补充知道的名人,如:王羲之、李白、杜甫、苏轼„„鲁迅、老舍„„最 后,带着孩子们模仿文中的表达格式也来写几句,如:“我是中国人--在我的 民族中,杜甫、苏轼、王羲之,还有鲁迅、老舍、巴金、冰心„„我骄傲,我是中国人!”这个环节即落实了写的训练,也激起了学生写 诗的兴趣。让他们懂得了:其实写诗并不难。 诗词讲究的是物象与情意的融和。这比较符合中国的天人合一的理念,意象与意境是中国所特有的理解和概念。

意象一般是对文字所描写的物象的感受和体会,意境是在意象所烘托的氛围 中达到的一种境界,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意象与意境的创造不是由作者一个人来完成的,意象与意境需要作者与读者共同完成,诗人以文字将物象跃于纸上,

张志和的《渔歌子》教学反思

在教学张志和的《渔歌子》一课时,我特别注意了诗人“跃于纸上”的“物象” (我们常说“景物”),并和学生一起进入张志和的“桃花流水”,我提了这样几个问题引导学生: 1、张志和既是诗人,又是画家,还精通音律,都说他“词中有画,画中有词”,那么,你从他的《渔歌子》里看到了哪些景物呢? 2、不仅仅是景物,还有丰富的色彩,你都看见了哪些颜色呢3、都说“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可是,我似乎听见了……也闻见了……? 4、请把你感受到的美好的让你陶醉的画面写下来吧。在引导学生走进张志和的“桃花流水”时,我们得品味诗人的心境了。 1、 张志和为什么会 “斜风细雨不须归”呢?(联系诗人的生活经历来体会。

2、将张志和哥哥张松龄的《和答弟志和渔父歌》与张志和的《渔歌子》对比欣赏,强调 “狂风浪起且须还”、“ 斜风细雨不须归”,进一步感受诗人陶醉于山水的悠闲自在。 3、张志和是“直钩垂钓,不放鱼饵“,你说他钓的是什么呢? 读到这里,任清风抚面,任芬芳扑鼻,只仰望白鹭展翅, 只俯看桃花带露随流水……哪还怕什么“斜风”早是水中一尾鳜鱼,张志和也钓起了我们心中的“清新、飘逸、悠闲自在……” 是啊,学习我们古诗词,第一要能通过诗歌(词)的文字想象画面,第二要联系作者的生活经历来一同感受。这样,我们就可以和诗人一起完成诗作的“意象”和“意境”了。

《乐园三》教学反思--《快行动:大胆尝试高效课堂》

今天是周一,第二节就是我的语文课。专家、领导的声音还在耳边回响:顾局长说:“快学习,快领会,快行动!”冯恩洪教授说:“把学生变成演员,让他们享受适合自己的课堂„„” 于是,这节课我再也忍耐不住了。说干就干。先以同排的三个同学为一个小组,接着布置乐 园基础题部分前四题的学习任务,如:1)每个人大声读一遍。2)读第一题,你发现了什么? 再把词语写一遍;你还能模仿着写一组这样的词吗?3)第二题带点词语表示什么关系;再 摸仿着写句子;3)你能用自己的话说说名言的大概意思吗?从中你体会到什么?4)第四题 的短文你提出什么问题?找到答案。“问题摆在大家的面前,比一比哪一组学得最好、效率 最高。”老师的话还没落音,大家就行动起来了。我仔细观察每个人的表现,时时表扬做得好的小组和同学;表扬合作好的那一组,点出没有合作的小组,并用格言俗语说服大家:“众人拾柴火焰高!”“团结力量大!”“不能单打独斗、孤军奋战„„”小组学习的气氛非常热烈。我开始围着教室转了,并辅导个别小组,鼓励这组同学待会儿勇敢上台表演。大约合作学习 二十分时,开始清小组上台表演了。陈新发这组三个人表演了所有四题,从读到讲出答案,还包括模仿写的内容都展示出来。之后就请吊瓶的同学了。赵丽婷同学的手举得高高的,就 请她当点评员了。我告诉她,先指出好的方面,再指出不足的,并给一点建议。按照老师的指点,赵丽婷大胆

地评点。最后,老师对每一题拓展的部分进行了说明总结,补充了一些知 识。如第一题,和大家一起又说出了几组词语:一张相片--张口结舌;一挺机枪--挺声而出;一束阳光--束手无策对名言的理解,不但讲得透彻,而且也补充了一句:“人 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这节课踩着铃声 在收获中结束了。我问孩子们:“这节课你有收获吗?你学得开心吗?”回答是:“有收获! 学得开心!”

10、《盘古开天辟地》教学反思--《尝试小组学习》

昨晚我利用早自习将我班36 个学生分成了5 各小组;又等学生放晚学后,我把学生课桌 进行了重新摆放、调整,用列式方法排成三列,然后按小组坐在一起。“小组合作学习”是高效课堂的核心,是落实高效课堂的主阵地。虽然没有正规的导学案,但在我心里早就有了 一份成熟的导学案。于是早自习时,我召集全体组长开会,布置 了第一关和第二关小组自学过关的内容,以便在第三关的展示中有较好的表现。第一关的主要内容是:“每个成员必须大声朗读课文一遍,接着组长检查小组中的个别差生的读,任意点一段让其读,看是否读准了字音;接着每个人完成生字表,边读边写并组词,把文中 的生字词写书读准。”第二关 的主要内容是:“弄清课文主要讲什么?主要人物有什么特点?把具体句子画出来。那最喜 欢哪一段,写什么?你还有什么问题?”所以,一开课,我导言引出课题后,大家就热火朝 地开始了小组学习。在大家学习的时候,我就在黑板的一端画好了标有九个小组及显示三关和得分的表格。大约二十几分钟后,第三关的表演展示开始了。每个小组争着举手,答得好 的马上加分,当然也要请点评员点评呢。尽管一节课还没有展示完,但这也是意料之中的,我也计划利用一节半课学完第十课的。这节课气氛真是太让我感动了,每个学生都参与到了 学习之中,尽管有的收获多,有的收获少 ,但不要紧,慢慢适应,毕竟十个指甲有长短。大家的基础不一样,所占的起跑线有先有后。但我想:只要每个孩子找到了属于自己的课堂,只要每个孩子都喜欢课堂,都激情饱满地参 与课堂,那么,我们还会担心学生的成绩会上不来吗?所以,小组合作学习让我更有信心了。 而且还减轻了我的负担,因为小组长为我分担了许多;帮我讲了很多话,帮我检查、督促了差生的学习。补差的工作分散了,效果一定更好。无容置疑!

12、《月球之旅》教学反思--《小组学习解难题》

《月球之旅》是第四单元的最后一篇课文。也是一篇纪实报道,是学生较感兴趣的、航天 知识方面的文章。和学习第十课一样,首先是小组自学完成读课文、读准字音、写书生字词以及弄清课文主要内容等问题。找出不懂得地方。在接下来的展示学习中,首先检查学生的 读--每组请一个学生分段读完课文,再进行听写--上黑板听写,错了一个以上就不给本 组加分。接着就是请人讲课文主要内容,并逐段弄清每段的意思,算是理清文章脉络;然后 是说最令自己兴奋的那一段。先读,再说理由。最后是理解难句子:“对于人来说,这是小小的一步;但对于人类来说,这是巨大的飞跃。”自由发言,如果哪一组的同学说的最接近 就给那一组加分。所以有几个学生发言了。最后,我根据大家的发言进行了小结,拿出了较通顺的句子组成的我的理解:“但 这标志着人类的航天事业以向前迈了一大步,已取得了飞速的发展。”所以,在议论的基础上,问题得到了解决。使大家动了脑筋后获得的结论,尽管他们的语言还很零碎。小组学习 真的是高效课堂的最好阵地呀。

《语文乐园四》教学反思--《加大信息量》

“加大信息量,开拓学生的视野是高效课堂的标志之一。”每次学习乐园时, 基础题一每一题都进行补充,仿写一组或说一些自己知道的。如在学 习成语故事《杞人忧天》时,我就说:“你还知道那些成语故事?说得多的小组 就加分。”结果,在交流这一环节时,每小组的同学都抢着发言,都想为本组争 取多一些的分数。以前上课没人举手,都不愿举手,可现在分组学习后,大家都争着举手发言,没被点到的还有些垂头上汽呢!于是大家七嘴八舌说出了很多成 语,如:望梅止渴(曹操)背水一战(韩信)四面楚歌(项羽)破釜沉舟(项羽) 草船借箭(诸葛亮)指鹿为马(赵高)纸上谈兵(赵括)„„但很多又不是成语故事得来的成语,而是寓言故事成语如“亡羊补牢”、“守株待兔”„„所以这 个环节不仅加大了学生的信息量,还帮助学生区别开了什么是寓言故事成语,什 么是历史故事成语。冯教授说得好:“所谓高效课堂就是教学生不知道的。”帮助学生区分混淆不清的知识就是高效课堂,增加学生的信息量不也是高校课堂 吗?

13、《我的老师》教学反思--《快速体会人物品质和作者的感情》

本课是第五单元“写人组”的第一课。作者通过印象中最深的七件小事表现 蔡老师关爱学生、为师慈爱、公正等品质,表达自己对蔡老师的依恋、崇拜和思 念之情。在小组合作

学习中,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必须完成梳理课文 --弄清作者共回忆了蔡老师的几件事;详写了哪几件事;通过小组汇报抢答, 很快就弄清了课文共写了七件事,而且详写了“蔡老师处理了作者与同学之间纠 纷”和“梦中找老师”这两件事;之后还要思考:“为什么要详写这两件事?” 在小组讨论学习之后,学生很快表达出了“因为蔡老师对我没有偏见,处理问题很公正的观点”。我顺势问“蔡老师除了公正的品质,她还具有哪些品质?”再 给一点时间让其他组的学生回答。因为答得好的组加分,所以大家都抢着发言。 所以,对蔡老师品质的体会大家还用了“慈祥、关爱学生”等词语来形容。而且, 对于作者要表达的思想感情也一并体会的很深很准确:“对蔡老师的依恋、思念、爱戴”等。尽管课文较长,但只花了一节半课的时间就完成学习任务。这是运用 导学案小组学习呈现出来的高效学习结果。

14、《傻二哥》教学反思--《设计导学案中最关键的问题》

这也是一篇写人的记叙文,是连我自己都很感兴趣的一篇文章。学生对本课的 兴趣一定是从课题开始的。学生一定会想:这是一个怎样的人?为什么叫他傻二 哥呢?于是,再设计导学案时,除了基本的“读几遍课文、会读会写本课生字词外”,我还设计了能引起学生深思以及能让学生积极去关注课文重点段的问题: “文中的主人翁实干什么的?为什么大家叫他傻二哥?他真的傻吗?为什么? 找到关键的语句”接下来就是给足时间让学生进行小组的合作学习。在具体的语 言环境中体会人物品质是学习写人记叙文的最重要的核心。因此在小组汇报学习成果中,我始终让学生读句子谈观点和感受。这样傻二哥形象就逐渐清晰起来: 他傻--他爱给人帮忙,一帮就帮到底。他一点都不傻--会修车、会修锁、修 灯、修鞋(聪明得很);她的吆喝有腔有调--能吸引人买;她的穿着打扮有特点--有吸引力;有耐心,不怕麻烦--回头客多;师小结:“这样的人傻吗? 不傻。所以,说他傻二哥,是对他的喜爱,夸奖。因此,课文表达了作者对傻二 哥的赞美之情。赞美他什么品质?”板书:勤劳、乐观、善良、有爱心、人穷志 不穷。看来导学案中的关键问题的设计能起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高效作用。

15、《童年的小花狗》

文记叙了作者的一件童年往事:儿时因为太喜欢一个 泥玩具而干了一件蠢事,事后摊慈祥的老大爷形象。对于五年级的学 生来说,这篇文章并不难读懂。然而学习语文不能仅仅停留在对语言文字的理解, 这篇文章托物寄情,饱含着深厚的哲理和情感,其中的含义需要教师的引导,于是我根据本单元导读目标以及编者意图拟定第二课时的教学目标,采用了品读悟 情的方式进行教学,引导学生随着作者的笔迹一步步走进故事里,最终认识文章中的人物,达到心灵的净化与共鸣。一、直奔中心,教学重点突出。 开课伊始,通过学生回顾课文的主要内容自然而然的地引出“王大爷是 个怎样的人?”这一主要问题进入新课的学习。学生通过自由地读课文的第二部分,很快知道王大爷是一个善良、宽容、慈祥、有爱心的人。接着围绕“你从哪 些语句感受到王大爷的善良与爱心?”在这较为充足的时间里,学生时而勾画,时而在旁白处写上一个词或一句话。在交流中,学生 能抓住第9 自然段的相关语句中的关键词“爱怜”、“坚持”、“嘱咐”等,用联系上下文、结合生活实际等方式谈自己是怎样感受到王大爷是一个善良、有爱心的 人。 二、尊重阅读主体,注重阅读实践。阅读活动的主体是学生。本课从导入课题,到初读整体感知,再到精

读品 悟,都培养了学生的人文素养,直接体现就在于学生的有感情朗读上。 阅读过程是学生阅读实践,深入体会感悟的过程。任何空洞的说教,都不能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通过营造情境, 抓住印象最深的情景,引导学生自读品悟。阅读中,让句式训练与学生的人文感悟,紧密结合起来,使语文学科 的人文性和工具性得到很好的统一。 三、以情激情,精读感悟。阅读教学的过程,是教材情向学生情流淌的过程,如何使教材情成功地转 为学生情,无疑是阅读教学的关键。以情激情是实现这个转化的有效凭借,精读 感悟,又是不可缺少的手段。

课文第11 自然段是文章的高潮部分--第二天作者放学回家时发现了王 大爷送给自己的小花狗,这是他没有想到的。文章在这里用了一个省略号,没有 对作者的心理进行任何描写,但可想而知,作者的心理一定有许多话要说。我引导学生从“仿佛看到„„仿佛又听到„„想到了„„”来进行语言的拓展练习, 同学们说了很多,然而千言万语此时却难以言表,于是“我的眼泪一下流了下来”, 又重新回到文本中来。此时同学们对课文的理解已经不只是文字本身了,而是和作者一样,有对王大爷说不尽的感激和思念。在背景音乐下,学生的情绪受到了 感染,当我让学生“怀着对王大爷的感激和这万千的回忆和思絮,一起来读这个 自然段。”学生的情感被激发,对人物形象的感悟也更深入。四、注重在阅读教学中有机渗透写作知识。 当学完“我非常喜欢小花狗”相关语段,便适时渗透作者抓住人物心理活 动进行描写的写作方法;当学完第9 自然段时,便从王大爷的一个眼神、一个动 作、一句话语小结作者写人叙事的方法;学完全篇课文后,结合板书小结本课的 写作方法,很自然地将阅读与写作有机地融合为一体。五、恰当运用激励性语言,有针对性地赏识评价学生,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 当学生抓住重点词联系上下文谈感受时,我及时给予肯定:“你能抓住“爱 怜”这个关键词联系上下文来谈感受,可真会学习。”当学生在此基础上结合生活实际来谈时,我情不自禁地说:“你不仅能联系上下文来谈,还能结合生活实 际来谈。真是棒极了!”当学生有感情朗读时,针对其表现,我赏识道:“你真会 读书,能抓住关键词语读出自己的感受。”这些激励性语言不仅让学生学有榜样,而且让他们学有信心。 虽然在本节课较好地完成了教学任务,有效地解决了教学中的重难点,但 由于课堂上想给学生充分自主学习的时间,不让其流于形式,因而在教学中时间很是紧凑,显得有点匆忙。踏实走好每一个教学 环节。

《海上日出》教学反思

《海上日出》是一篇精读课文。课文描绘了作者乘船时看到的海上日出的美丽景 抒发了作者对海上日出景色的赞美之情。第三自然段共有五句话,具体描述了“无云时日出”这一动态景观,是课文的重点。那么,如何去突破这一难点呢? 采取多种手段,引导学生边读边想象日出的景色。可以通过提示,启发学生想象,如提示学生把文字想象成头脑中的画面,提示学生想象太阳、云的形状、色彩、 亮度的变化。还可以让学生读文作画,就是先让学生读通这个段落,从整体感知 上这一段的语言,然后把学生分成若干个五人小组,一个小组读一个句子,并根据所读的句子内容作画读文作画的过程,实际上就是一个还原的过程,即由文字 符号还原成图画的过程。通过这一还原过程,可以引导学生再造事物的形象和课 文的意境,从而比较深入地感知课文的语言。借助图画这一中介帮助学生背诵课文,从而积累规范的语言。 积累语言还不是我们的目的,阅读教学的最终目的 是培养学生正确地、熟练地运用语言,变消极的语汇为积极的语汇。

2、《暴风雨》教学反思--《对比着学》

《暴风雨》是意大利作家拉法埃莱写的一篇文笔优美、寓意深刻的写景散文。 文章按照时间的顺序先写了暴风雨之夜的情景,再写了雨后清晨的情景以及作者的感受。因此,按照这条线首先让学生将课文分成三大块。由于一二部分采用了 对比的手法写的,为了让学生在视觉和听觉上产生强烈的感受,我就引导学生先 用几个词说说自己观察到的夏天雨前的情景雨中的情景以及雨后的情景,说完后,再对照课文本比一比我们观察到的情景与作者观察到的、描写的是否一样, 这是第一个对比着学;第二个对比是通过读感受“暴风雨之夜的狂暴迅猛与雨后清晨平静柔和”这两种不同的美;从而学习作者的感悟,启发学生理解感悟的内 含,即告诉我们的道理:“任何事物或人都有好坏两面性,所以要客观全面地看 待人和事,这样才能感受到无与伦比的和谐与美。”

3、《青海湖,梦幻般的胡》教学反思--《用问题牵引着学》

一看题目--《青海湖,梦幻般的胡》谁都会产生神秘感、好奇心。我用导语引出课题并板书了课题后齐读两遍,然后让学生根据课题提问。要求一出,立刻举 起了几个小手生说:“为什么说青海湖是梦幻般的湖?”生B :“青海湖真的那么神奇吗?”我问:“那怎么会感到神奇呢?”生B:“我是 从梦幻这个词体会到的。”还有人说:“青海湖到底是什么样的,那么吸引人?” 顺着问题我便推起了“舟”--提出了读文要求:“请快速浏览课文,看看青海 湖有哪些与众不同的地方?”这也是一个整体感知课文的问题,读后交流:你想 用什么词来形容青海湖?相机板书“鸟儿的世界”、“鱼儿的天堂”针对这两个 词,我赶紧用一个词来概括“物产丰富”;

然后又提示大家:“还具有哪些与众 不同的美呢?”这样自然就找出了湖水的美、草滩的美„„我又用“景色优美” 来概括。再细品课文时,再围绕这两个词找到相应的语段品读,最后进行小结, 回到课题上,也回答了课初提出的问题。

古诗《江南春》教学反思--《做足铺垫,激发兴趣》

这是一首晚唐诗人杜牧所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诗。全诗为我们展现了一幅巨大的江 南春景图。为了让学生在有限的四十分钟里获取多一些的信息量和知识量,激起学生较高的兴趣不失为良策。于是,我首先就在黑板上出示了两个写江南的病句 让学生读,句子1:“春天的江南是个美丽的季节。”句子2:“江南的春天是 个美丽的地方。”然后让大家修改。之后,我就顺势导语介绍江南:“江南水资源丰富,淡水面积大,一年四季分明,夏季阳光充足,所以江南不仅四季景色如 画而且是鱼米之乡。自古以来吸引了无数文人墨客在此留下了诗文名句。今天, 咱们一起来学习晚唐诗人--杜牧的一首写江南的诗。”板书课题后介绍杜牧及 作品,还有他在文学史上的地位。所以,为了加深大家对杜牧的印象,我又 出 题考大家:“李杜”指谁和谁?“小李杜”又指谁和谁?后来,我有组织学生背诵了已学过的杜牧的诗或诗句。因此,这节课学生不仅饶有兴致地完成了新诗的 学习,而且由于足够的铺垫还形成了对诗人杜牧的“知识链”。

《乐园一》习作:《我喜欢的季节》教学反思--《把一句话写成几句话》

在双休日,我马不停蹄地批改完了本学期的第一篇习作(周四学生才写的) --《我喜欢的季节》。虽然攻克了本学期第一个“难关”,但却少了往日的轻 松愉悦,因为我发现这次习作中有抄袭的现象(有些学生手里持有《英才教程》, 上面有同步例文),而且都是成绩较差的学生;另外我发现学生不能透过对人的 活动或景物的描写反应季节的特点。的确,这是一篇写景的记叙文,对学生来说 是较困难的,尽管在指导写的过程中告诉学生要把景色的描写与人的活动变化结合起来写,但是很多学生并不能很好地领悟到:在具体的描写中时时不忘突出季 节的“痕迹”,且不会抓出每个季节里最具特点的一组景物并进行细致描写。所以,在接下来的习作讲评中,我要用学生习作中的典型错例来具体指导--如何 把一句话写成几句话。 我们总是对学生说要学着用“总分”或“分总”方法把一段话写具体,说通俗一点就是“把一句话写成几句话”。我们应该像这样用通俗易懂的话来解释 “总分”或“分总”,使绝大部分学生都能听得懂;更应该用实例来指导,这样才能真正起到指导的效果。例如我班周新颖同学的习作中就有这样一段话:“花 儿姐妹也有许多话要说,于是便迫不及待地钻了出来。”这段话是接着几段动物的对话写的。学生可能是想既对动物的变化进行 描写,又对花儿进行描写,这样对比着写。可是这样简单的一句话怎能反应花儿 的变化特点?又怎能透过花儿反应季节的特别呢?达不到这个目的岂不是白写 了吗?应该引导学生把这一句话写成几句话像这样的话:“花儿姐妹也有许多话 要说,于是便迫不及待地钻了出来。瞧,小巧林龙的迎春花最先张开了黄灿灿的笑脸;大大方方的桃花也露出了粉扑扑的脸蛋儿;害羞的郁

金香哪甘落后?她那 绽开笑脸在春风里更加洁白!”这样面对面的指导比说什么好听的话都更有效果。因此,在以后的习作指导中一定落实指导的方法和环节。让指导课起到实效。

4、《背课文》教学反思--《从谈感受开始》

记得我一板书完课题就听见教室里此起彼伏的窃窃私语声。我想:随他们说说吧!毕竟背课文是每个孩子历久的经历--从上学的第一天起老师就要求孩子们背课文了。齐读课文两遍后,问:“看了课题,很多同学一定想起了许多往 事,当时的心情和感受也会一起涌上心头吧?那么谁愿意把自己背课文的小故事 讲出来与大家分享!”接二连三有几个孩子发言了,舒晓萱同学第三个站起来,鉴于之前的两个学生表达得零零碎碎,所以,在她开讲之前我就提出了“线索”: “对于背课文,不同的时期、请你从读一年级背课文时说起吧。”这种提示使讲话人不走弯路,沿着老师给的 线路一步一步走,既达到了目的,又节省了时间,而且把学生一下子带入了最佳 学习状态。

5、《钟楼读书》--《指导仿写》

《 钟楼读书》一课,作者通过写自己在钟楼读书的经历,与读者分享读书的乐 趣,告诉读者读书会给人带来无穷无尽的快乐。但是,作者既没有明确说明他看的是哪些书,也没有描述他读书后到底有怎样的乐趣。可多读几遍后,你不仅可 以猜出书名,还能感受到乐在其中,读着读着,你就不知不觉进入了角色,跟着 文字的描述而感到心潮的起伏„„所以,作者的写作方法是值得模仿的。我根据学生看漫画的情况就指导学生去模仿课文描述爱斯基摩人的那一段去写,开头就 这样写:“有一天,我看到一本书,里面有一幅一幅的画。我好像听到(看 到)„„”另外,学生都对童话故事感兴趣,所以,我又引导学生模仿但又些改变的去学这写。如介绍“白雪公主和小矮人”一段就可以这样去仿写:有一天, 我好像听到一个小矮人对白雪公主说:“你一定不要轻易相信别 人的话,等我们回来;另一个小矮人接着说:“是呀,那个老巫婆说不定会找来 的,你一定要多加小心呀。”七个小矮人到

深山里干活去了,中午„„这样指导 学生仿写,可以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也有助于提高写作技巧。

6、《意外》教学反思--《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本组课文是以“读书”为话题,所以,课文内容孩子们很感兴趣,因为,其 内容关系到生日及生日礼物。本课又是本单元最后一篇课文,讲了一个小女孩(作 者)13 岁生日和14 岁生日中发生的意外。可想而知,生日里的意外应该是刻骨铭心的,令作者终生难忘。更何况这两次的意外都涉及到作者一直崇拜和爱戴的 大作家--高尔基呢?所以,课文的条理非常清晰,第一次和第二次意外之间的 分界线十分明显,学生一下子就能将课文分成两大块来学习了。首先,我就提出了大家感兴趣的问题:“最令你难忘的生日礼物是什么?你收到过以外的礼物吗?”这两个问题一下子激起了孩子们的兴趣。然后,引出课题,让学生根据课 题提问。接着就用设计问题让学生找答案的方法学习第一次意外,并感受到 “我”是个爱读书的孩子,而我结识的朋友又是一个关爱“我”的人,当然是从 具体的词句中体会到的,即从人物的动作和语言中体会。第一次意外很快就弄明 白了,第二次孩子们就更快地找到了答案:14 岁生日那天,高尔基给“我”寄 来了两本书。并且“我”还知道了以前结识的那位朋友竟然是高尔基!我就问学 生;“一个大作家,竟然记得一个只见过一次面的孩子的生日,这说明了什么? 所以第二次意外,更能让人体会到高尔基具有怎样的品质呢?”课文理解到如此程度就可以了。孩子们学得很轻松,这全是因为感兴趣所致呢。

古诗《江畔独步寻花》教学反思--《引导学生在诗中找到春天的感觉》

《畔独步寻花》是唐代诗人杜甫的组诗中的第五首。杜甫是的风格以及代表 作加上他所处的背景都是有必要再介绍的,只是拣重点的介绍。如他生在唐朝由盛到衰的时期,所以他的诗多涉及社会动荡、政治黑暗然后,引导学生回忆学过 的有关杜甫的名句或诗,如:“战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又如,他的另一首《江畔独步畔独步寻花》“黄寺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留连戏蝶时时舞, 自在娇莺恰恰啼。”经过这样的环节,学生的学习兴致已经上来了,这时,我趁 势提问:“春暖花开的季节里,你最想做的事是什么?”“春游!”“踏 青!”“捉蝴蝶!”“采野花!”„„真是一石激起千层浪呀!“是呀,作者和 我们一样,在春天这个美好的时光里,他来到什么地方散步游玩呢?然后发生了 什么事呢?”让学生先从诗题中找答案,地点:江畔--江边。“独步”怎样讲? --独自一人。“干什么”--寻花:寻到花后会怎样?会接着赏花。连起来说说课题的意思就明白了,而且,感觉对整个诗的大意也有了一定的了解。接下来, 让学生读诗,读流利。我描述意境,让学生跟着我的述说一边想象,一边填空。 “有一天,诗人独自一人来到江边散步,不知不觉中来到了( 黄师塔 )前, 只见江水滔滔不绝地从塔前向(东)流去。诗人沐浴在春光里,阵阵春风拂来, 不禁感觉有点困倦,好想找个地方靠一靠,休息一下。突然,一阵芳香扑鼻而来,是人的困意一下子消失得无影无踪。顺着香味找去,一片桃花出现在作者眼前, 尽管这些花无人看管,却开得那么灿烂,无论深红的还是浅红的,都显得那么可 爱。我这样以讲述,学生好像游了一趟桃园呢!学生读得情深意浓。

《乐园二》格言教学反思--《联系新旧知识,增加信息量》

语文课改的重要核心和要求就是要整合课程,增加学生课堂的信息量,使课堂达 到高效、实效。 乐园二中的名言是根据第二组关于读书话题而出的,两句格言也是与“读书”有关的。既讲了读书的方法。又强调了多读书多积累的重要。第一句“读书之法, 莫贵于循序而致精。”就谈到了“由粗略地读到细细品读”的方法,反复温习度 过的书,才能更深地理解其中的内容。而第二句“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 强调了广泛地度各种书、多积累才能写出好文章的道理。所以在引导学生理解这 两句格言的意思后,我就引导学生背出以前读过或见过的关于读书方面的名言。 我读上句,让学生接下句。分别是: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熟读唐诗三 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而且复习后,让学生将 这三句中的一二句与乐园中的第二句联系起来读,去发现他们的共同之处;第三 句与乐园中的第一句显然是一类的,意思也相近,所以,将补充的与新知识联系 起来学,不仅增加了学生的信息量,还帮助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并学会了运用。

《嫦娥奔月》教学反思--《几点令我兴奋的收获》

不知为什么,上完《嫦娥奔月》一课后,心情久久无法平静。是因为紧张? 怎么可能!俺都久经沙场了!是兴奋?原来如此。细细回想这节课的流程,我给自己打的等级是“甲”。原因嘛,一二三条!反正能说出个子丑寅卯来。 首先成功的是实现了“长文短教”的目标,而且为了让学生感受 完整的故事情景和人物形象,所以从备课开始,我就精心设计教案。每一个步骤, 每一个教学环节我都反复推敲、琢磨:既要考虑教学环节的精简,又要考虑如何 呈现对重点段的处理以及对难点的突破过程,还要预测每个环节所需的时间、板 书内容的呈现„„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前提。由于每个环节都是自己深思熟虑的结果,所以,讲起课来真有行云流水般的感觉!一气呵成地上完了《嫦娥奔月》的 教学,学生的参与踊跃,表达的热情一路升高,台上台下融为一体,课堂氛围令听课者倍受感染。 令人满意的第二方面是对重点段的恰当处理。我没有按惯例顺着文字一段一段 地学习课文,而是从重点段入手展开教学的。文中配有一幅紧扣课题的插图-- 嫦娥奔月图,那么描写这幅图的一段文字自然而然就是重点了:“嫦娥吃了仙药,突然飘飘悠悠地飞了起来。她飞出了窗子,飞过了洒满银辉的郊野,越飞越高。 碧蓝碧蓝的夜空挂着一轮明月,嫦娥一直朝着月亮飞去。”在如何将图文

有机结 合、充分发挥插图直观性作用的问题上,我是煞费心思一番。围绕高年段语文教学的特点,无论是观图还是语段学习,都要体现“总分总”原则。首先出示ppt 嫦娥奔月图,提出看图要求“图上最引人注目的女子--(学生齐说:)嫦娥在 干什么?她给你留下什么样的印象?”这两个问题的目的是让学生感受嫦娥的 外在美。点一两名学生回答后,就让学生找到“文中描写这幅图的文字自由读一 读。”再点人读,接着“老师也想读了。”师读的目的也是给学生做示范,所以读时语调放缓慢,语气放低沉一些。并且让学生闭着眼听,还提出听的要求:“你 听了老师的读能仿佛看到了什么画面?”接着,请学生说说是“哪些词语引发了 你的想象?”引导学生完整表达出由文字引发的画面。我给学生开头:“这是八 月十五的晚上,一轮„„月光照亮了( ),照亮了( ),还照亮了 ( )。吃了仙药的嫦娥却飘飘悠悠地( ),她不得不离开美丽的 人间,离开亲爱的丈夫„„”“这真是一个令人伤感的故事呀!嫦娥为什么会奔向月亮呢?她又是一个怎样的人呢?请大家默读四五自然段,说说外表美丽的嫦娥具有什么品质?”这样很自然地过渡到了四五自然段的学习。 第三点个让人自我陶醉的方面是将嫦娥与逢蒙把嫦娥可能说的话 对出来,以表现出嫦娥的机智,并通过对话表演,是学生明白“周旋”在此处的 含义是“拖延时间。”这个过程无疑起到了一箭双雕的作用:既让学生直观感受 了逢蒙的奸诈贪婪和嫦娥的机智,又让学生理解了“周旋”的意思。 学到这里,再让学生通过“你觉得嫦娥可以用哪些词来形容她?”这个环节 进行总结。学生说到了“舍己为人”这个词。所以老师顺势小结说:“正因为有了嫦娥的舍己为人,才有了美好的中秋节。”接着,再回到第六自然段,体会嫦 娥奔月时复杂的心情:欣慰、遗憾、留恋„„ 这节学生热情参入的四十分钟很快就结束了。我自己也感觉良好,因为,我 调动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实现了“长文短教,高效低耗”的教学目标。

7、《“我终于回来了”》教学反思--《课题成了切入点》

因为本课的课题是文中主人翁--钱学森回国后说的一句话,因此打上了引号。这个给了我启发;何不从此下手呢?请大家认真观察,“你发现了什么没?”有人举起 了小手:“题目打上了引号。”“为什么会打上引号呢?这个我又是谁呢?请快 速浏览课文。”在交流中,大家弄明白了,“我”这句话是钱学森 回国后说的一句话。接着我又问:“从终于你知道了什么?”学生似乎有些明白 了“终于”的意思是:好不容易。所以,我引导学生连起来说:“在这里是说-- 钱学森好不容易回到了祖国。那么,他为什么要回国?谁又阻止他回国?请再默 读课文,想想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课文又是从哪些方面写的呢?”这样, 从课题入手,

8、《丰碑》教学反思 --《理解课题字面意后直奔重点》

“请大家看老师写一个字--碑,看看这个字儿的右边共有几笔?”铃声一停, 为了吸引大家的注意力,我就提出了这个要求,还因为“碑”字右边很多学生本来就写不清楚。再请人读准音,并组词:石碑。我又说:“刻在石碑上的文字叫什么?”“对,叫碑文。所以还可以组碑文这个词。”“大家见过特别高大的石 碑没?”于是,我给大家介绍了耸立在天安门广场上了“二七英雄纪念碑”。并且,将课题板书完整--丰碑,让学生试着说说“丰”连 起来说说“丰碑”的意思:“高大的石碑”。“课文里含有丰碑的句子吗?请自 由读课文,把有关句子画出来。”是呀,《丰碑》一课中含有丰碑的句子是:“大雪很快覆盖了军需处长的身体, 他成了一座晶莹的丰碑。”显然,这句话是这篇课文的中心句.。教学时,我引导同 学们说出了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接着以“为什么说大雪覆盖的军需处长是一座晶莹的丰碑”这个问题突破全文,交待学习任务。 根据学生认知基础,设置认知冲突,创设问题情境可以激发学习需要.因此,我首先让同学们读课文一,二自然段并 思考:“红军队伍遇到了怎样的困难?”让学生知道将军最担心的是:“这支队伍能不能经住这样严峻的考验吗?”接着引导学生朗读课文后最后一个自然段,并着重理解反问句:“如果胜利不属于这样的队伍,还会属于谁呢?”这时,学生自然而然会想:“将军不是担心这支队伍能不能经得住考验的吗? 现在怎么说胜利一定属于这支队伍。 这是为什么 ?”这样一来,就把原来的学习任务变成了 学生的学习需要,激发了学习兴趣,也就可以拓宽学生参与学习的面了。所以,这 种直奔重点的学习效率非常好。

9、《我骄傲,我是中国人》教学反思--《教学生写诗》

《我骄傲,我是中国人》是一篇极具爱国热情的现代诗歌。在诗歌中,诗人热情 讴歌了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传统和现代改革开放的取得的成就。对学生有鼓舞作用,能激发起孩子们对祖国的热爱和自豪感。那么,在教学中,首先注重激发学 生的激情和自豪感。问“当你看到我国的运动健儿取得冠军,五星红旗随着国歌 声冉冉升起时,你的心情是怎样的?这种时候多吗?”学生的注意力一下子被调 动起来。打开记忆的闸门,奥运会场上一次次令人激动、自豪的情景浮现在眼前。再深情地读课题两遍。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当学到课文的第三自然段的后半截 叙写历史人物的部分时,不仅引导学生了解每个人物的出处,还帮助孩子们了解 人物的贡献,也就是知道他们为什么成了史册上万古不朽的人物的原因。然后,让学生补充知道的名人,如:王羲之、李白、杜甫、苏轼„„鲁迅、老舍„„最 后,带着孩子们模仿文中的表达格式也来写几句,如:“我是中国人--在我的 民族中,杜甫、苏轼、王羲之,还有鲁迅、老舍、巴金、冰心„„我骄傲,我是中国人!”这个环节即落实了写的训练,也激起了学生写 诗的兴趣。让他们懂得了:其实写诗并不难。 诗词讲究的是物象与情意的融和。这比较符合中国的天人合一的理念,意象与意境是中国所特有的理解和概念。

意象一般是对文字所描写的物象的感受和体会,意境是在意象所烘托的氛围 中达到的一种境界,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意象与意境的创造不是由作者一个人来完成的,意象与意境需要作者与读者共同完成,诗人以文字将物象跃于纸上,

张志和的《渔歌子》教学反思

在教学张志和的《渔歌子》一课时,我特别注意了诗人“跃于纸上”的“物象” (我们常说“景物”),并和学生一起进入张志和的“桃花流水”,我提了这样几个问题引导学生: 1、张志和既是诗人,又是画家,还精通音律,都说他“词中有画,画中有词”,那么,你从他的《渔歌子》里看到了哪些景物呢? 2、不仅仅是景物,还有丰富的色彩,你都看见了哪些颜色呢3、都说“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可是,我似乎听见了……也闻见了……? 4、请把你感受到的美好的让你陶醉的画面写下来吧。在引导学生走进张志和的“桃花流水”时,我们得品味诗人的心境了。 1、 张志和为什么会 “斜风细雨不须归”呢?(联系诗人的生活经历来体会。

2、将张志和哥哥张松龄的《和答弟志和渔父歌》与张志和的《渔歌子》对比欣赏,强调 “狂风浪起且须还”、“ 斜风细雨不须归”,进一步感受诗人陶醉于山水的悠闲自在。 3、张志和是“直钩垂钓,不放鱼饵“,你说他钓的是什么呢? 读到这里,任清风抚面,任芬芳扑鼻,只仰望白鹭展翅, 只俯看桃花带露随流水……哪还怕什么“斜风”早是水中一尾鳜鱼,张志和也钓起了我们心中的“清新、飘逸、悠闲自在……” 是啊,学习我们古诗词,第一要能通过诗歌(词)的文字想象画面,第二要联系作者的生活经历来一同感受。这样,我们就可以和诗人一起完成诗作的“意象”和“意境”了。

《乐园三》教学反思--《快行动:大胆尝试高效课堂》

今天是周一,第二节就是我的语文课。专家、领导的声音还在耳边回响:顾局长说:“快学习,快领会,快行动!”冯恩洪教授说:“把学生变成演员,让他们享受适合自己的课堂„„” 于是,这节课我再也忍耐不住了。说干就干。先以同排的三个同学为一个小组,接着布置乐 园基础题部分前四题的学习任务,如:1)每个人大声读一遍。2)读第一题,你发现了什么? 再把词语写一遍;你还能模仿着写一组这样的词吗?3)第二题带点词语表示什么关系;再 摸仿着写句子;3)你能用自己的话说说名言的大概意思吗?从中你体会到什么?4)第四题 的短文你提出什么问题?找到答案。“问题摆在大家的面前,比一比哪一组学得最好、效率 最高。”老师的话还没落音,大家就行动起来了。我仔细观察每个人的表现,时时表扬做得好的小组和同学;表扬合作好的那一组,点出没有合作的小组,并用格言俗语说服大家:“众人拾柴火焰高!”“团结力量大!”“不能单打独斗、孤军奋战„„”小组学习的气氛非常热烈。我开始围着教室转了,并辅导个别小组,鼓励这组同学待会儿勇敢上台表演。大约合作学习 二十分时,开始清小组上台表演了。陈新发这组三个人表演了所有四题,从读到讲出答案,还包括模仿写的内容都展示出来。之后就请吊瓶的同学了。赵丽婷同学的手举得高高的,就 请她当点评员了。我告诉她,先指出好的方面,再指出不足的,并给一点建议。按照老师的指点,赵丽婷大胆

地评点。最后,老师对每一题拓展的部分进行了说明总结,补充了一些知 识。如第一题,和大家一起又说出了几组词语:一张相片--张口结舌;一挺机枪--挺声而出;一束阳光--束手无策对名言的理解,不但讲得透彻,而且也补充了一句:“人 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这节课踩着铃声 在收获中结束了。我问孩子们:“这节课你有收获吗?你学得开心吗?”回答是:“有收获! 学得开心!”

10、《盘古开天辟地》教学反思--《尝试小组学习》

昨晚我利用早自习将我班36 个学生分成了5 各小组;又等学生放晚学后,我把学生课桌 进行了重新摆放、调整,用列式方法排成三列,然后按小组坐在一起。“小组合作学习”是高效课堂的核心,是落实高效课堂的主阵地。虽然没有正规的导学案,但在我心里早就有了 一份成熟的导学案。于是早自习时,我召集全体组长开会,布置 了第一关和第二关小组自学过关的内容,以便在第三关的展示中有较好的表现。第一关的主要内容是:“每个成员必须大声朗读课文一遍,接着组长检查小组中的个别差生的读,任意点一段让其读,看是否读准了字音;接着每个人完成生字表,边读边写并组词,把文中 的生字词写书读准。”第二关 的主要内容是:“弄清课文主要讲什么?主要人物有什么特点?把具体句子画出来。那最喜 欢哪一段,写什么?你还有什么问题?”所以,一开课,我导言引出课题后,大家就热火朝 地开始了小组学习。在大家学习的时候,我就在黑板的一端画好了标有九个小组及显示三关和得分的表格。大约二十几分钟后,第三关的表演展示开始了。每个小组争着举手,答得好 的马上加分,当然也要请点评员点评呢。尽管一节课还没有展示完,但这也是意料之中的,我也计划利用一节半课学完第十课的。这节课气氛真是太让我感动了,每个学生都参与到了 学习之中,尽管有的收获多,有的收获少 ,但不要紧,慢慢适应,毕竟十个指甲有长短。大家的基础不一样,所占的起跑线有先有后。但我想:只要每个孩子找到了属于自己的课堂,只要每个孩子都喜欢课堂,都激情饱满地参 与课堂,那么,我们还会担心学生的成绩会上不来吗?所以,小组合作学习让我更有信心了。 而且还减轻了我的负担,因为小组长为我分担了许多;帮我讲了很多话,帮我检查、督促了差生的学习。补差的工作分散了,效果一定更好。无容置疑!

12、《月球之旅》教学反思--《小组学习解难题》

《月球之旅》是第四单元的最后一篇课文。也是一篇纪实报道,是学生较感兴趣的、航天 知识方面的文章。和学习第十课一样,首先是小组自学完成读课文、读准字音、写书生字词以及弄清课文主要内容等问题。找出不懂得地方。在接下来的展示学习中,首先检查学生的 读--每组请一个学生分段读完课文,再进行听写--上黑板听写,错了一个以上就不给本 组加分。接着就是请人讲课文主要内容,并逐段弄清每段的意思,算是理清文章脉络;然后 是说最令自己兴奋的那一段。先读,再说理由。最后是理解难句子:“对于人来说,这是小小的一步;但对于人类来说,这是巨大的飞跃。”自由发言,如果哪一组的同学说的最接近 就给那一组加分。所以有几个学生发言了。最后,我根据大家的发言进行了小结,拿出了较通顺的句子组成的我的理解:“但 这标志着人类的航天事业以向前迈了一大步,已取得了飞速的发展。”所以,在议论的基础上,问题得到了解决。使大家动了脑筋后获得的结论,尽管他们的语言还很零碎。小组学习 真的是高效课堂的最好阵地呀。

《语文乐园四》教学反思--《加大信息量》

“加大信息量,开拓学生的视野是高效课堂的标志之一。”每次学习乐园时, 基础题一每一题都进行补充,仿写一组或说一些自己知道的。如在学 习成语故事《杞人忧天》时,我就说:“你还知道那些成语故事?说得多的小组 就加分。”结果,在交流这一环节时,每小组的同学都抢着发言,都想为本组争 取多一些的分数。以前上课没人举手,都不愿举手,可现在分组学习后,大家都争着举手发言,没被点到的还有些垂头上汽呢!于是大家七嘴八舌说出了很多成 语,如:望梅止渴(曹操)背水一战(韩信)四面楚歌(项羽)破釜沉舟(项羽) 草船借箭(诸葛亮)指鹿为马(赵高)纸上谈兵(赵括)„„但很多又不是成语故事得来的成语,而是寓言故事成语如“亡羊补牢”、“守株待兔”„„所以这 个环节不仅加大了学生的信息量,还帮助学生区别开了什么是寓言故事成语,什 么是历史故事成语。冯教授说得好:“所谓高效课堂就是教学生不知道的。”帮助学生区分混淆不清的知识就是高效课堂,增加学生的信息量不也是高校课堂 吗?

13、《我的老师》教学反思--《快速体会人物品质和作者的感情》

本课是第五单元“写人组”的第一课。作者通过印象中最深的七件小事表现 蔡老师关爱学生、为师慈爱、公正等品质,表达自己对蔡老师的依恋、崇拜和思 念之情。在小组合作

学习中,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必须完成梳理课文 --弄清作者共回忆了蔡老师的几件事;详写了哪几件事;通过小组汇报抢答, 很快就弄清了课文共写了七件事,而且详写了“蔡老师处理了作者与同学之间纠 纷”和“梦中找老师”这两件事;之后还要思考:“为什么要详写这两件事?” 在小组讨论学习之后,学生很快表达出了“因为蔡老师对我没有偏见,处理问题很公正的观点”。我顺势问“蔡老师除了公正的品质,她还具有哪些品质?”再 给一点时间让其他组的学生回答。因为答得好的组加分,所以大家都抢着发言。 所以,对蔡老师品质的体会大家还用了“慈祥、关爱学生”等词语来形容。而且, 对于作者要表达的思想感情也一并体会的很深很准确:“对蔡老师的依恋、思念、爱戴”等。尽管课文较长,但只花了一节半课的时间就完成学习任务。这是运用 导学案小组学习呈现出来的高效学习结果。

14、《傻二哥》教学反思--《设计导学案中最关键的问题》

这也是一篇写人的记叙文,是连我自己都很感兴趣的一篇文章。学生对本课的 兴趣一定是从课题开始的。学生一定会想:这是一个怎样的人?为什么叫他傻二 哥呢?于是,再设计导学案时,除了基本的“读几遍课文、会读会写本课生字词外”,我还设计了能引起学生深思以及能让学生积极去关注课文重点段的问题: “文中的主人翁实干什么的?为什么大家叫他傻二哥?他真的傻吗?为什么? 找到关键的语句”接下来就是给足时间让学生进行小组的合作学习。在具体的语 言环境中体会人物品质是学习写人记叙文的最重要的核心。因此在小组汇报学习成果中,我始终让学生读句子谈观点和感受。这样傻二哥形象就逐渐清晰起来: 他傻--他爱给人帮忙,一帮就帮到底。他一点都不傻--会修车、会修锁、修 灯、修鞋(聪明得很);她的吆喝有腔有调--能吸引人买;她的穿着打扮有特点--有吸引力;有耐心,不怕麻烦--回头客多;师小结:“这样的人傻吗? 不傻。所以,说他傻二哥,是对他的喜爱,夸奖。因此,课文表达了作者对傻二 哥的赞美之情。赞美他什么品质?”板书:勤劳、乐观、善良、有爱心、人穷志 不穷。看来导学案中的关键问题的设计能起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高效作用。

15、《童年的小花狗》

文记叙了作者的一件童年往事:儿时因为太喜欢一个 泥玩具而干了一件蠢事,事后摊慈祥的老大爷形象。对于五年级的学 生来说,这篇文章并不难读懂。然而学习语文不能仅仅停留在对语言文字的理解, 这篇文章托物寄情,饱含着深厚的哲理和情感,其中的含义需要教师的引导,于是我根据本单元导读目标以及编者意图拟定第二课时的教学目标,采用了品读悟 情的方式进行教学,引导学生随着作者的笔迹一步步走进故事里,最终认识文章中的人物,达到心灵的净化与共鸣。一、直奔中心,教学重点突出。 开课伊始,通过学生回顾课文的主要内容自然而然的地引出“王大爷是 个怎样的人?”这一主要问题进入新课的学习。学生通过自由地读课文的第二部分,很快知道王大爷是一个善良、宽容、慈祥、有爱心的人。接着围绕“你从哪 些语句感受到王大爷的善良与爱心?”在这较为充足的时间里,学生时而勾画,时而在旁白处写上一个词或一句话。在交流中,学生 能抓住第9 自然段的相关语句中的关键词“爱怜”、“坚持”、“嘱咐”等,用联系上下文、结合生活实际等方式谈自己是怎样感受到王大爷是一个善良、有爱心的 人。 二、尊重阅读主体,注重阅读实践。阅读活动的主体是学生。本课从导入课题,到初读整体感知,再到精

读品 悟,都培养了学生的人文素养,直接体现就在于学生的有感情朗读上。 阅读过程是学生阅读实践,深入体会感悟的过程。任何空洞的说教,都不能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通过营造情境, 抓住印象最深的情景,引导学生自读品悟。阅读中,让句式训练与学生的人文感悟,紧密结合起来,使语文学科 的人文性和工具性得到很好的统一。 三、以情激情,精读感悟。阅读教学的过程,是教材情向学生情流淌的过程,如何使教材情成功地转 为学生情,无疑是阅读教学的关键。以情激情是实现这个转化的有效凭借,精读 感悟,又是不可缺少的手段。

课文第11 自然段是文章的高潮部分--第二天作者放学回家时发现了王 大爷送给自己的小花狗,这是他没有想到的。文章在这里用了一个省略号,没有 对作者的心理进行任何描写,但可想而知,作者的心理一定有许多话要说。我引导学生从“仿佛看到„„仿佛又听到„„想到了„„”来进行语言的拓展练习, 同学们说了很多,然而千言万语此时却难以言表,于是“我的眼泪一下流了下来”, 又重新回到文本中来。此时同学们对课文的理解已经不只是文字本身了,而是和作者一样,有对王大爷说不尽的感激和思念。在背景音乐下,学生的情绪受到了 感染,当我让学生“怀着对王大爷的感激和这万千的回忆和思絮,一起来读这个 自然段。”学生的情感被激发,对人物形象的感悟也更深入。四、注重在阅读教学中有机渗透写作知识。 当学完“我非常喜欢小花狗”相关语段,便适时渗透作者抓住人物心理活 动进行描写的写作方法;当学完第9 自然段时,便从王大爷的一个眼神、一个动 作、一句话语小结作者写人叙事的方法;学完全篇课文后,结合板书小结本课的 写作方法,很自然地将阅读与写作有机地融合为一体。五、恰当运用激励性语言,有针对性地赏识评价学生,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 当学生抓住重点词联系上下文谈感受时,我及时给予肯定:“你能抓住“爱 怜”这个关键词联系上下文来谈感受,可真会学习。”当学生在此基础上结合生活实际来谈时,我情不自禁地说:“你不仅能联系上下文来谈,还能结合生活实 际来谈。真是棒极了!”当学生有感情朗读时,针对其表现,我赏识道:“你真会 读书,能抓住关键词语读出自己的感受。”这些激励性语言不仅让学生学有榜样,而且让他们学有信心。 虽然在本节课较好地完成了教学任务,有效地解决了教学中的重难点,但 由于课堂上想给学生充分自主学习的时间,不让其流于形式,因而在教学中时间很是紧凑,显得有点匆忙。踏实走好每一个教学 环节。


相关内容

  • 湘教版美术五下[逛大街]教学反思
  • <逛大街>教学反思 施 明 <逛大街>一课是我在学校美术课堂教学大比武中上的一节课.这节课是引导学生记忆.想象,理解物体近大远小的空间关系,表现逛大街的热闹场景.课前我让学生搜集大街的资料进行课堂交流. 激趣导入,初步感知:课堂导入我让学生听一段喧闹大街的声音文件,让学生猜一 ...

  • 人教版小学音乐五下[花木兰]教学设计
  • 陈庄镇付窝小学 音乐 学科电子备课稿 课题:花木兰 课时: 1 课型:欣赏 主备人:王莎莎 二 备 教学目标:通过小组学习的方式,表演特点以及主要剧目:欣赏<花木兰>,的音乐特点.对比欣赏豫剧<花木兰>表演特点以及主要剧目. 教学过程: 1.教师课前要了解各小组的学习情况:关 ...

  • 五下音乐[田野在召唤]教案
  • 五年级音乐下册<田野在召唤>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 通过两个题材内容--"田野"."雪橇",一种表现形式--合唱(听与唱) 的学习,让我们从中集中体验一个文化主题--对大自然的赞美,进一步激发我们对大自然的热爱与歌颂. 2. <田野在召唤 ...

  • 2015pep小学五年级下册英语第二单元导学案
  • 建二小学五下英语学科导学案(第 6 Unit2 My 课时 Favourite Season 年级 五年级 主备人 课型 新授 班级 教师准备 动词卡片,教学挂图 学习 准备 学生准备 本课的单词卡片 课题 7 五年级 册) 课时 A.Let's learn 交际法 授课人 教学方法 知识目标:1. ...

  • 小学英语鲁科版五下U5
  • Unit 5 Country Life 单元备课 (5.2) 教材分析 本单元的内容是:用所学单词及句型谈论乡村生活.需要掌握的句子是"There are many birds in the tree." "There is a river near the villa ...

  • 2010-2011年度五年级下学期教学计划
  • 指导思想1以著名特级教师韩军的"语文要举三反一"的理论为指导思想,减少"深.细.透"的讲读方式,要求学生做到积累为本,读书为本:数量在先,让学生大量读书识文,达到由量变到质变的目的.加强美读吟诵的指导,让学生在诵读中感悟语文美.2以韩军的"学生要学文 ...

  • 鄂教语文五下教案青海湖,梦幻般的湖2
  • 青海湖,梦幻般的湖 学习目标 1.认识本课的8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为什么说青海湖是梦幻般的湖. 学习重点.难点 理解对湖水的描写和对湖周围风光的描写,从中体会到青海湖梦幻般的美. 教学准备 青海湖风景图(挂图或网络)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酝 ...

  • 语文A版语文五下[在天晴了的时候]WORD教案
  • 1在天晴了的时候一.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2.引导学生通过自学,运用已掌握的识字方法自主识字,会认5个生字,1个多音字,会写4个生字,查阅字典.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自主积累词语.3.体会这首诗所包含的思想感情.通过学习课文,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二. ...

  • 人教版五下[临死前的严监生]教学设计
  • <临死前的严监生>教学设计 教学准备 教师:小黑板.挂图等 学生:阅读<儒林外史>,收集关于作家吴敬梓的有关资料. 一.课前交流,阅读铺垫 1.交流<儒林外史>的读后体会. 2.教师小结:作者吴敬梓出身于官宦之家.父亲去世不久,他的家就遭遇变故.他对人生有自己的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