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语文上册[雾凇]教案

23. 雾凇

一、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结合具体语境理解“洁白晶莹”、“银光闪烁”、“千姿百态”、“琼枝玉树”等词语,选择“渐渐地”、“慢慢地”、“轻轻地”中的一个词语造句并积累词语。

2.关注课文中长句的停顿,学会根据句意合理停顿,并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通过学习课文内容,欣赏雾凇美景的图片,了解吉林雾凇的奇异景象和奇观形成的原因及过程。感悟吉林雾凇的美丽,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山河的思想感情。

4.借助课文及有关资料,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理解课文内容,提高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感悟能力及运用整理信息的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结合具体语境理解词语,感受吉林雾凇的美丽和形成过程的奇特。 难点:雾凇奇观形成的原因及形成过程。

三、教学评价

1.在检查学生预习环节,通过查看预习单、同位互读、指名分段读课文等多种方式了解学生识写生字、理解生词及正确、流利读书的情况。

2.在读懂文章内容的基础上,借助关键词“洁白晶莹、银光闪烁、千姿百态、琼枝玉树”和通过对雾凇形成过程的的赏析,进一步感悟雾凇形成的奇特。

3.在精读感悟环节,采取默读、圈画、讨论、交流,将图片资源与课文有机融合、合理使用,帮助理解文义,进而感受吉林雾凇是闻名全国的奇观。

4.在感悟吉林雾凇奇观形成的原因及过程中品味、积累文中的优美语段,受到美的熏陶,培养爱美的情趣,从而提高发现美、创造美、鉴赏美的能力,增强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四、教与学的准备

学生:完成预习单。(见后附件1)

教师:

1、制作多媒体课件

2、根据学生的预习单查看预习情况,以便以学定教因势利导。

五、教学课时:2课时

六、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环节一、整体感知——初读感知,整体把握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1.同学们,今天老师带大家去欣赏一种独特的自然景观——雾凇,(板书,并强调“雾”和“凇”的写法。(雾是上下结构,“凇”偏旁是两点水。)齐读课题

2.见过雾凇吗?你知道哪里的雾凇最有名?学生初步感知雾凇的特点,为学习文本做铺垫。

(二)借助预习单,检查预习

1.出示预习单,了解读书情况,完成预习单第1题。

2.出示预习单第2题,读准易错的字音,教师适时指导。

(1)第一行,多音字,教师随时纠错,做到读准每个字的音。

(2)第二行,易错的音,强调平翘舌音。

(3)第三行,描写雾凇景观的四字词语。

你有什么发现?把你的发现通过朗读表达出来。

读出感情色彩,利于学生理解词语

3.检查生字的书写

(1)展示预习单第二大题,随机纠错,重点强化。

重点指导“幕”。在教学生字词的过程中,要有侧重点,不能平均用力。本课“夜幕降临”的“幕”与其他同音字的区分是平时字词学习的难点,可以让学生结合词的意思识记,这里的“幕”是幕布的“幕”,再和墓地的墓、日暮的“暮”、羡慕的“慕”做比较,学生的记忆才会深刻,并且不易混淆。

(2)展评,再写,重点看写的不满意的字。

4.检查初读感知

(1)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相机指导长句子并纠正读音。

【雾凇,俗称树挂,是在严寒季节里,空气中/过于饱和的水汽/遇冷凝结而

成。从当年12月/至2月间,松花江上游/丰满水库里的水/从发电站排出时,水温约在4摄氏度左右。】

【人们漫步在松花江边,观赏着/这千姿百态的琼枝玉树,便会/情不自禁地赞叹:这真是/“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呀!】

(2)快速默读课文,想想每个自然段介绍了什么?(注意读准字音,看清字形。接着学生在初读的基础上,让学生说说课文写了哪些主要内容?然后放手让学生带着对雾凇的好奇去自读课文。为第二课时的教学做准备。)

环节二、部分理解——精读感悟,重点突破

(三)精读感悟,欣赏雾凇

1.我们都知道好多地方都有雾凇,为什么作者就单对吉林的雾凇情有独钟呢?想不想看一看雾凇?(出示雾凇图片)边看边想,这些图片让你想到了哪些词语?

(1)(播放图片)学生观看。

(2)交流这些图片让你想到了哪些词语?并板书:洁白晶莹 银光闪烁

(3)在第一自然段中找到这些词画下来。

2.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第一自然段。想一想你从这些词语中体会到什么? 出示句子:松花江畔的十里长堤上,洁白晶莹的霜花缀满了枝头,在阳光照耀下,银光闪烁,美丽动人。

(1)交流“洁白晶莹”,体会颜色美,指导朗读。结合具体环境理解词语。

(2)理解“缀满”,体会数量之多,指导朗读。

3.雾凇有着如雪般洁白,似银样闪烁的容颜,那晶莹的霜花缀满枝头,奇妙的美景绵延十里,难怪作者要说它是闻名全国的------奇观。(板书:奇观)并理解“奇观” 。在字典中“观”字有三种解释。①看,②样子,景象,③对事物的看法和态度。

你认为奇观中的“观”字是第几种解释呢?(第二种)

在字典中,奇观有两个意思,①雄伟壮丽,不同寻常的景观。②特殊的罕见的事情。联系上下文,这里的奇观是哪种解释呢?(第一种)

4.作者从雾凇的颜色、数量两方面描述了雾凇的美,你能读出他的雄伟壮丽不同寻常吗?(配乐,齐读第一自然段)

5.谁能看图背诵第1自然段?学生背诵第一自然段。

6.小结:这闻名全国的雾凇奇观是怎么形成的呢?我们下节课继续探究。

第二课时

(四)复习回顾

1.听写 (凝结 淹没 摄氏度 十里长堤 夜幕降临)

2.展评

3.同桌互改

4.齐读词语

环节二、部分理解——精读感悟,重点突破

(五)精读感悟,探究成因

1.上节课我们感受到了雾凇的景观美,那么什么是雾凇?请同学们快速默读课文,能不能用课文里的一句话来回答。

出示:雾凇,俗称树挂,是在严寒季节里,空气中过于饱和的水汽遇冷凝结而成。

2.(指名读)其余同学边读边想雾凇的形成必须要有哪两个条件?[板书:水汽 凝结]

3.吉林松花江畔是怎样具备这两个条件的?请你仔细读读下面的文字。出示学习提示:

(1)从哪里看出松花江畔有过于饱和的水汽?圈出相关的词语。

(2)松花江畔的气温又是怎样的?

4.我们从“弥漫”“涌向两岸”“笼罩”“淹没”等词语中充分感受到浓浓的水汽,这些水汽遇上零下30摄氏度的低温,便形成了雾淞。作者又是怎样写出这一变化过程的?自由读读下文,圈画出有关词语。

5.可能圈到这些词语:慢慢地、轻轻地、一层又一层地、最初、逐渐、最后。这些词和句子告诉我们雾凇是无声无息的,慢慢地凝结成的,需要一个很长的过程。课文中的哪句话更形象地说明了这一点?

引读:最初------,逐渐-------,最后------------。

(1)银线——银条——银松雪柳:一夜之间松针柳枝有了变化,棵棵杨柳宛如玉枝垂挂,簇簇松针恰似银菊怒放,晶莹多姿。这种渐变的过程也是一个美

(2)这些词和句告诉我们雾凇是无声无息地、慢慢地凝结而成的,需要一个很长的过程。课文中的哪句话更形象的说明了这一点?(引读:最初————,逐渐————,最后————。)能把这些词读好吗?谁来试试?指名读。

(3)听了他的朗读你体会到雾凇的美了吗?你们都体会带了,那你们能让我也体会到吗?生齐读

“这蒸腾的雾气,慢慢地,轻轻地,一层又一层地给松针、柳枝镀上了白银。”这句话我们可以分成三小句来说:

这蒸腾的雾气,慢慢地给松针、柳枝镀上了白银。

这蒸腾的雾气,轻轻地给松针、柳枝镀上了白银。

这蒸腾的雾气,一层又一层地给松针、柳枝镀上了白银。

(4)细细读读这三句话,看看表达的意思有什么不一样?说给小组内其他同学听听。(水汽遇冷凝结的过程由学生先谈自己的感觉,再去读文,由“银线、银条、银松雪柳”、“最初、逐渐、最后”、“慢慢地、轻轻地、一层又一层地”引导学生反复品读,读出雾凇遇冷凝结的神奇变化过程,由词带句读,句带段读。以读为本,以读生情,以情促读,体会词语含义。这样雾凇形成的过程就烙印在了学生的脑中。)

6、这三小句表达了三层不同的意思,而作者只用一句话把雾气凝结时的情形写得既具体生动,又十分精炼。现在请同学们翻开课本,看看课后第4题,请你也用上“渐渐地”、“慢慢地”或“轻轻地”说上一句话吗?自己练练看,然后我们全班来交流。

(六)精读感悟,赞美雾凇

1.雾凇的美,美在壮观,美在奇特,观赏雾凇讲究的是“夜看雾,晨看挂,待到近午赏落花”。

2.(课件出示图片)现在我们就来到了松花江边,你又看到了怎样的雾凇? 板书:千姿百态 玉树琼花

3.雾凇都有哪些姿态?出示:吉林雾凇有的像( )有的像( )还有的像( )真是千姿百态呀!

4.难怪松花江畔的人们会情不自禁地赞叹: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

5.联系课文想想,这里的“梨花”指的是什么?(雾凇) 是啊,那一棵棵、一行行的松枝、柳树,在一夜之间披上了洁白晶莹的霜花,像雪白的梨花那般美丽动人,人们看到这美丽的雾凇奇观,怎能不由衷的发出赞叹(读: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6.齐读:清早,寒风吹拂,雾气缭绕。人们漫步在松花江边,观赏着着千姿百态的琼枝玉树,便会情不自禁地赞叹:——这真是“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呀!

环节三、回归整体——积累拓展,读写结合

1.其实在我们周围,也有许多自然景观很有情趣。比如雾景、雪景。

2.出示:一组雪景图片。请你在下面的词语中选用几个说上一段话,描绘这雪景。【课件:凝结 笼罩 淹没 蒸腾 洁白晶莹 模糊 缀满 缭绕 弥漫 琼枝玉树】

3.推荐诵读: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作者:岑参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

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板书设计:

22.雾凇

奇观 水汽——遇冷——凝结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千姿百态 琼枝玉树

教学反思:

成功之处:雾凇形成的过程是本课的重点,体悟文本是怎样具体描绘“水汽”到“雾凇”的变化过程是难点。需要有一个反复阅读、思考、体会的过程。学生与文本与同学沟通交流,展示的过程中点点滴滴,都是揣摩语言、体悟语言内涵的活动。课文“每当夜幕降临„„最后十里长堤上全都是银松雪柳了。”意境优美,如仙境一般。从“渐渐地”、“慢慢地”咀嚼到雾凇是逐步形成的;从“轻轻地”感受到大自然的灵性和优雅;通过对“最初„„逐渐„„最后„„”和“一层又一层”的反复朗读和体悟,留下了从“银线”到“银条”再到“银松雪柳”的感性认识,并在脑海中浮现出一幅幅画面。经历了语言实践过程,培养了良好的语感,也感悟了课文中蕴涵的情感及道理。在课堂上,阅读成了孩子的一次审美的旅程、发现的旅程,让孩子的心灵在读的空间里自由放飞。

不足之处:

课上完了,我想,类似这样的文章如何把“优美生动的描写”与“科学准确的说明”联系起来,仍然值得我好好思考。

附:《雾凇》预习单

班级: 姓名:

认真完成预习任务,并自我评价。完成以后,可以在相应的评价栏里“√”

1.这篇课文共 个自然段, 我读了 遍。

2.这些词语我会读。用“√”标出加点字的正确读音。(把握不准的借助词典读准确)

笼(l ïn ɡ lǒn ɡ)罩 模(m ï mú)糊 淹没(y ānm î yānm éi ) 凝结(n íngji ē níngji é) 缀(zu ì zhuì)满 镀(d ù bù)上 夜幕(m ù mî)降临 松花江畔(b àn pàn ) 洁白晶莹 银光闪烁 千姿百态 琼枝玉树

wù sú níng líng shè shì

称 结 下 度

yān hu lín dī

没 模 夜幕降 十里长 你都写正确、美观了吗?对照生字表把不满意的再写一遍。

3. 课文每个自然段介绍了什么?

4. 文中的“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出自唐代诗人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找到这首诗读一 读,看看这一句诗是什么意思。

5. 这里还可以记下你读书时的疑问。

23. 雾凇

一、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结合具体语境理解“洁白晶莹”、“银光闪烁”、“千姿百态”、“琼枝玉树”等词语,选择“渐渐地”、“慢慢地”、“轻轻地”中的一个词语造句并积累词语。

2.关注课文中长句的停顿,学会根据句意合理停顿,并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通过学习课文内容,欣赏雾凇美景的图片,了解吉林雾凇的奇异景象和奇观形成的原因及过程。感悟吉林雾凇的美丽,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山河的思想感情。

4.借助课文及有关资料,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理解课文内容,提高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感悟能力及运用整理信息的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结合具体语境理解词语,感受吉林雾凇的美丽和形成过程的奇特。 难点:雾凇奇观形成的原因及形成过程。

三、教学评价

1.在检查学生预习环节,通过查看预习单、同位互读、指名分段读课文等多种方式了解学生识写生字、理解生词及正确、流利读书的情况。

2.在读懂文章内容的基础上,借助关键词“洁白晶莹、银光闪烁、千姿百态、琼枝玉树”和通过对雾凇形成过程的的赏析,进一步感悟雾凇形成的奇特。

3.在精读感悟环节,采取默读、圈画、讨论、交流,将图片资源与课文有机融合、合理使用,帮助理解文义,进而感受吉林雾凇是闻名全国的奇观。

4.在感悟吉林雾凇奇观形成的原因及过程中品味、积累文中的优美语段,受到美的熏陶,培养爱美的情趣,从而提高发现美、创造美、鉴赏美的能力,增强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四、教与学的准备

学生:完成预习单。(见后附件1)

教师:

1、制作多媒体课件

2、根据学生的预习单查看预习情况,以便以学定教因势利导。

五、教学课时:2课时

六、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环节一、整体感知——初读感知,整体把握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1.同学们,今天老师带大家去欣赏一种独特的自然景观——雾凇,(板书,并强调“雾”和“凇”的写法。(雾是上下结构,“凇”偏旁是两点水。)齐读课题

2.见过雾凇吗?你知道哪里的雾凇最有名?学生初步感知雾凇的特点,为学习文本做铺垫。

(二)借助预习单,检查预习

1.出示预习单,了解读书情况,完成预习单第1题。

2.出示预习单第2题,读准易错的字音,教师适时指导。

(1)第一行,多音字,教师随时纠错,做到读准每个字的音。

(2)第二行,易错的音,强调平翘舌音。

(3)第三行,描写雾凇景观的四字词语。

你有什么发现?把你的发现通过朗读表达出来。

读出感情色彩,利于学生理解词语

3.检查生字的书写

(1)展示预习单第二大题,随机纠错,重点强化。

重点指导“幕”。在教学生字词的过程中,要有侧重点,不能平均用力。本课“夜幕降临”的“幕”与其他同音字的区分是平时字词学习的难点,可以让学生结合词的意思识记,这里的“幕”是幕布的“幕”,再和墓地的墓、日暮的“暮”、羡慕的“慕”做比较,学生的记忆才会深刻,并且不易混淆。

(2)展评,再写,重点看写的不满意的字。

4.检查初读感知

(1)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相机指导长句子并纠正读音。

【雾凇,俗称树挂,是在严寒季节里,空气中/过于饱和的水汽/遇冷凝结而

成。从当年12月/至2月间,松花江上游/丰满水库里的水/从发电站排出时,水温约在4摄氏度左右。】

【人们漫步在松花江边,观赏着/这千姿百态的琼枝玉树,便会/情不自禁地赞叹:这真是/“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呀!】

(2)快速默读课文,想想每个自然段介绍了什么?(注意读准字音,看清字形。接着学生在初读的基础上,让学生说说课文写了哪些主要内容?然后放手让学生带着对雾凇的好奇去自读课文。为第二课时的教学做准备。)

环节二、部分理解——精读感悟,重点突破

(三)精读感悟,欣赏雾凇

1.我们都知道好多地方都有雾凇,为什么作者就单对吉林的雾凇情有独钟呢?想不想看一看雾凇?(出示雾凇图片)边看边想,这些图片让你想到了哪些词语?

(1)(播放图片)学生观看。

(2)交流这些图片让你想到了哪些词语?并板书:洁白晶莹 银光闪烁

(3)在第一自然段中找到这些词画下来。

2.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第一自然段。想一想你从这些词语中体会到什么? 出示句子:松花江畔的十里长堤上,洁白晶莹的霜花缀满了枝头,在阳光照耀下,银光闪烁,美丽动人。

(1)交流“洁白晶莹”,体会颜色美,指导朗读。结合具体环境理解词语。

(2)理解“缀满”,体会数量之多,指导朗读。

3.雾凇有着如雪般洁白,似银样闪烁的容颜,那晶莹的霜花缀满枝头,奇妙的美景绵延十里,难怪作者要说它是闻名全国的------奇观。(板书:奇观)并理解“奇观” 。在字典中“观”字有三种解释。①看,②样子,景象,③对事物的看法和态度。

你认为奇观中的“观”字是第几种解释呢?(第二种)

在字典中,奇观有两个意思,①雄伟壮丽,不同寻常的景观。②特殊的罕见的事情。联系上下文,这里的奇观是哪种解释呢?(第一种)

4.作者从雾凇的颜色、数量两方面描述了雾凇的美,你能读出他的雄伟壮丽不同寻常吗?(配乐,齐读第一自然段)

5.谁能看图背诵第1自然段?学生背诵第一自然段。

6.小结:这闻名全国的雾凇奇观是怎么形成的呢?我们下节课继续探究。

第二课时

(四)复习回顾

1.听写 (凝结 淹没 摄氏度 十里长堤 夜幕降临)

2.展评

3.同桌互改

4.齐读词语

环节二、部分理解——精读感悟,重点突破

(五)精读感悟,探究成因

1.上节课我们感受到了雾凇的景观美,那么什么是雾凇?请同学们快速默读课文,能不能用课文里的一句话来回答。

出示:雾凇,俗称树挂,是在严寒季节里,空气中过于饱和的水汽遇冷凝结而成。

2.(指名读)其余同学边读边想雾凇的形成必须要有哪两个条件?[板书:水汽 凝结]

3.吉林松花江畔是怎样具备这两个条件的?请你仔细读读下面的文字。出示学习提示:

(1)从哪里看出松花江畔有过于饱和的水汽?圈出相关的词语。

(2)松花江畔的气温又是怎样的?

4.我们从“弥漫”“涌向两岸”“笼罩”“淹没”等词语中充分感受到浓浓的水汽,这些水汽遇上零下30摄氏度的低温,便形成了雾淞。作者又是怎样写出这一变化过程的?自由读读下文,圈画出有关词语。

5.可能圈到这些词语:慢慢地、轻轻地、一层又一层地、最初、逐渐、最后。这些词和句子告诉我们雾凇是无声无息的,慢慢地凝结成的,需要一个很长的过程。课文中的哪句话更形象地说明了这一点?

引读:最初------,逐渐-------,最后------------。

(1)银线——银条——银松雪柳:一夜之间松针柳枝有了变化,棵棵杨柳宛如玉枝垂挂,簇簇松针恰似银菊怒放,晶莹多姿。这种渐变的过程也是一个美

(2)这些词和句告诉我们雾凇是无声无息地、慢慢地凝结而成的,需要一个很长的过程。课文中的哪句话更形象的说明了这一点?(引读:最初————,逐渐————,最后————。)能把这些词读好吗?谁来试试?指名读。

(3)听了他的朗读你体会到雾凇的美了吗?你们都体会带了,那你们能让我也体会到吗?生齐读

“这蒸腾的雾气,慢慢地,轻轻地,一层又一层地给松针、柳枝镀上了白银。”这句话我们可以分成三小句来说:

这蒸腾的雾气,慢慢地给松针、柳枝镀上了白银。

这蒸腾的雾气,轻轻地给松针、柳枝镀上了白银。

这蒸腾的雾气,一层又一层地给松针、柳枝镀上了白银。

(4)细细读读这三句话,看看表达的意思有什么不一样?说给小组内其他同学听听。(水汽遇冷凝结的过程由学生先谈自己的感觉,再去读文,由“银线、银条、银松雪柳”、“最初、逐渐、最后”、“慢慢地、轻轻地、一层又一层地”引导学生反复品读,读出雾凇遇冷凝结的神奇变化过程,由词带句读,句带段读。以读为本,以读生情,以情促读,体会词语含义。这样雾凇形成的过程就烙印在了学生的脑中。)

6、这三小句表达了三层不同的意思,而作者只用一句话把雾气凝结时的情形写得既具体生动,又十分精炼。现在请同学们翻开课本,看看课后第4题,请你也用上“渐渐地”、“慢慢地”或“轻轻地”说上一句话吗?自己练练看,然后我们全班来交流。

(六)精读感悟,赞美雾凇

1.雾凇的美,美在壮观,美在奇特,观赏雾凇讲究的是“夜看雾,晨看挂,待到近午赏落花”。

2.(课件出示图片)现在我们就来到了松花江边,你又看到了怎样的雾凇? 板书:千姿百态 玉树琼花

3.雾凇都有哪些姿态?出示:吉林雾凇有的像( )有的像( )还有的像( )真是千姿百态呀!

4.难怪松花江畔的人们会情不自禁地赞叹: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

5.联系课文想想,这里的“梨花”指的是什么?(雾凇) 是啊,那一棵棵、一行行的松枝、柳树,在一夜之间披上了洁白晶莹的霜花,像雪白的梨花那般美丽动人,人们看到这美丽的雾凇奇观,怎能不由衷的发出赞叹(读: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6.齐读:清早,寒风吹拂,雾气缭绕。人们漫步在松花江边,观赏着着千姿百态的琼枝玉树,便会情不自禁地赞叹:——这真是“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呀!

环节三、回归整体——积累拓展,读写结合

1.其实在我们周围,也有许多自然景观很有情趣。比如雾景、雪景。

2.出示:一组雪景图片。请你在下面的词语中选用几个说上一段话,描绘这雪景。【课件:凝结 笼罩 淹没 蒸腾 洁白晶莹 模糊 缀满 缭绕 弥漫 琼枝玉树】

3.推荐诵读: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作者:岑参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

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板书设计:

22.雾凇

奇观 水汽——遇冷——凝结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千姿百态 琼枝玉树

教学反思:

成功之处:雾凇形成的过程是本课的重点,体悟文本是怎样具体描绘“水汽”到“雾凇”的变化过程是难点。需要有一个反复阅读、思考、体会的过程。学生与文本与同学沟通交流,展示的过程中点点滴滴,都是揣摩语言、体悟语言内涵的活动。课文“每当夜幕降临„„最后十里长堤上全都是银松雪柳了。”意境优美,如仙境一般。从“渐渐地”、“慢慢地”咀嚼到雾凇是逐步形成的;从“轻轻地”感受到大自然的灵性和优雅;通过对“最初„„逐渐„„最后„„”和“一层又一层”的反复朗读和体悟,留下了从“银线”到“银条”再到“银松雪柳”的感性认识,并在脑海中浮现出一幅幅画面。经历了语言实践过程,培养了良好的语感,也感悟了课文中蕴涵的情感及道理。在课堂上,阅读成了孩子的一次审美的旅程、发现的旅程,让孩子的心灵在读的空间里自由放飞。

不足之处:

课上完了,我想,类似这样的文章如何把“优美生动的描写”与“科学准确的说明”联系起来,仍然值得我好好思考。

附:《雾凇》预习单

班级: 姓名:

认真完成预习任务,并自我评价。完成以后,可以在相应的评价栏里“√”

1.这篇课文共 个自然段, 我读了 遍。

2.这些词语我会读。用“√”标出加点字的正确读音。(把握不准的借助词典读准确)

笼(l ïn ɡ lǒn ɡ)罩 模(m ï mú)糊 淹没(y ānm î yānm éi ) 凝结(n íngji ē níngji é) 缀(zu ì zhuì)满 镀(d ù bù)上 夜幕(m ù mî)降临 松花江畔(b àn pàn ) 洁白晶莹 银光闪烁 千姿百态 琼枝玉树

wù sú níng líng shè shì

称 结 下 度

yān hu lín dī

没 模 夜幕降 十里长 你都写正确、美观了吗?对照生字表把不满意的再写一遍。

3. 课文每个自然段介绍了什么?

4. 文中的“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出自唐代诗人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找到这首诗读一 读,看看这一句诗是什么意思。

5. 这里还可以记下你读书时的疑问。


相关内容

  • (苏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雾凇]教学设计5(1)
  • <雾凇>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14个生字,其中绿色通道内的五个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感受雾凇景观之美,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 了解吉林雾凇的奇异景象,感受雾凇 ...

  • 苏教版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雾凇]教学设计2
  • <雾凇>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17个生字,其中田字格前面的6个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选择"渐渐地""慢慢地""轻轻地"中的一个造句. 3.了解吉林雾 ...

  • (苏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雾凇]教学设计2(1)
  • <雾凇> 课程导入:2分钟 (板书:奇观)我相信同学们对于"奇观"这个词已经是屡见不鲜,那有谁能告诉我什么叫"奇观"吗?(点名回答)所以,奇观就是指雄伟美丽而又罕见的景象. 我们中国有四大自然奇观,大家知道是哪四个吗?好大家看屏幕,课件展示 &qu ...

  • 28湖心亭
  • 八年级上册六单元第29课<湖心亭看雪>教案(人教版八年级必修) --------------------------------------------------------------------------------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 语文教案 → 八年级上册六单元第29课 ...

  • 苏教版四年级上册23[雾凇]
  • 苏教版四年级上册 23 雾凇 一.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清文章的脉络:雾凇奇景→形成原因及过程→观赏雾凇及感受,背诵全文. 2.学会本课生字,结合上下文理解"奇观.饱和凝结.琼枝玉树.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的意思. 3.理解吉林雾凇的形成原因及过 ...

  • 5苏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课内阅读练习
  • 四年级语文课内阅读 (一)<但愿人长久> 1.组词. 耍()稳()缸()睁() 要()隐()缺()挣() 2.把下列词语补充完整,并按要求归类.(把序号写在"--"上) ①()月当空②心绪不()③()()不离 ④万里无()⑤手足情()⑥()全()美 ⑦()指算来(⑧阴 ...

  • 谈如何上好语文第一课时
  • 课改纵横・教法新探 语文阅读教学如登山,第一课时是山脚,第二课时 是山腰,第三课时是山顶.留心第一课时,我们就会发现:不论是观摩课.展示课,还是竞赛课,很少有人去执教第一课时.原因是老师们要么认为第一课时难上,没有现成的方法,要么认为第一课时没有意思,上不出精彩.总之,第一课时被忽视了,成了被遗忘的 ...

  • [雾凇]说课稿
  • 一.说教材 <雾凇>选自苏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第22课,课文以形象.生动的语言,描绘了吉林雾凇瑰丽而奇特的景象,介绍.说明了雾凇奇观形成的原因,表达了人们欣赏和赞叹雾凇美景的喜爱之情. 二.基于以上所述,故确定以下目标: 知识目标:通过学习课文能结合具体语境理解(洁白晶莹.缀满 ...

  • 四年级语文上册知识点
  • 一单元 一.词语 编织  崇高  浸透  创造  智慧  塑造  朝霞  辛劳   祝愿   波涛  项目   劳动   茁壮  衷心  大官   品尝 观赏   心绪不宁   睁眼   悲欢离合  形影不离  屈指 但愿   十全十美    悲欢离合  睁眼  隐藏   缺少 虽然   宽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