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化能源忧患意识大力推进节能降耗

强化能源忧患意识大力推进节能降耗

确保经济科学发展

——重庆市能源消费特征、问题及节能措施研究 能源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能源的开发利用极大地推进了世界经济和人类社会的发展。同时,随着人类对能源的需求越来越多,能源对人类经济社会发展的制约和对资源环境的影响也越来越明显。

重庆直辖以来,社会经济发展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己步入工业化发展中期。这一轮发展周期正处于高耗能阶段,能源需求猛增, “拉闸限电”、“油荒”、“煤荒”频繁出现,能源资源紧缺已成为我市社会经济发展的一大瓶颈。为深入贯彻“314”总体部署和“十一五”规划纲要提出的“十一五”期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降低20%左右的目标,尽快全面掌握重庆市能源消费状况,为全市节能降耗工作提供科学、有效的统计数据支撑,本文以科学发展观、“五个统筹”为统领思想,以环境经济学、资源经济学等为理论基础,通过搜集、分析大量的数据、资料,运用数学模型,科学分析我市能源消费现状,为制订节能降耗措施和对策提供科学合理的依据。

一、近年来重庆能源消费的特征

近年来,随着全市经济社会的进一步发展和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的加快,能源消费需求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增长,能源消费的结构、能源消费的重心以及能源对国民经济的影响正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根据十年来的能源消费统计资料分析,我市能源消费的总体特征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经济拉动能源消费快速增长,能源弹性系数出现上下波动。直辖以来,重庆经济迅猛发展,生产总值从1997年的1360.24亿元增加至2007年的4111.82亿元,增长了3.02倍,年均增长率超过11.7%;尤其是从2004起,年增长率超过13%。经济的快速发展,拉动了能源消费的快速上扬。从1997年的2030.13万吨标煤增加至2007年的4705.21万吨标煤,增长了2.32倍,年均增长率超过8.5%;尤其2005年能源消费增长率达到22.5%,年净增消费量710万吨标准煤。

我市2003年以前,能源消费弹性系数始终小于1,经济增长速度超过能源消费增长速度,但2004和2005年,能源消费弹性系数均大于1,分别为1.29和1.96。能源消费弹性系数大于1,意味着这两年单位产出能耗在逐年攀升。2004年以前,能源强度呈缓慢下降的趋势,2005年由于能源消费的增速超过经济增长速度,能源强度出现反弹,万元GDP 能耗达到1.42吨标煤,高于国家平均水平0.2吨标煤。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主要是:(1)由于投资高速增长导致电力热力生产、水泥、电解铝等高耗能产业迅速扩张,从而造成能源消费快速增长。2004和2005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分别增长28.6%

和23.5%。在投资高速增长的拉动下,高耗能产品增长迅速。2004、2005年水泥产量年均增长10.3%,铝材产量年均增长35%。高耗能产品的迅速增长必然带动能源消费的快速增长。(2)产业结构变化导致能源消费增长加快。2005年,第二产业比重为41.0%,比2001年上升了2.0个百分点,其中工业比重为33.3%,比2001上升了1.6个百分点;而第三产业比重为42.8%,比2001年下降了1.5个百分点。由于工业单位产出能耗要远大于第三产业,工业比重上升和第三产业比重下降意味着全社会能源消费上升。(3)居民生活能源消费的快速增长导致全社会能源消费增长加快。2004-2005年,大量私人小汽车、计算机进入居民家庭,家用电器销售快速增长,再加上煤气和天然气在居民家庭中的广泛使用,带动了整个能源消费的快速增长。汽车、家用电器等大量进入居民家庭,是带动能源消费增长加快的重要原因。从2006年起,我市根据国家“十一五”规划纲要,相继颁布实施了《重庆市节约能源条例》、《重庆市建筑节能管理条例》、《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等一系列法律法规,成立了重庆市节能减排工作领导小组,加强了对节能工作的领导和重视,提出了若干推动节能降耗的措施,确立了一系列有利于促进节能降耗的工作制度,通过淘汰落后生产力,加大结构调整,开展资源综合利用,全市节能降耗工作取得了一定实效,2006年和2007能源消费弹性系数下降到0.74和0.71;能源强度也下降为1.39和1.33吨标煤/万元。虽然我市的能源弹性系数和能强度都有一定的下降,但比全国平均水平,仍有不小的差距,反映出当前我市能源效率的低下。

表1 重庆市1997~2007能源消费弹性系数及能源强度

随着全市工业化进程的不断推进,经济总量的不断增长,我市能源消费总量在较长时期内,仍将呈现出快速增长的趋势,能源弹性系数仍将在“1”附近上下波动,能源强度会随着产业结构调整、能源效率的提高而逐渐下降。

(二)能源消费品种平稳增长,油料消费增幅最快。我市终端能源消费中,煤炭、电力、天然气等各种能源消费品种都保持平稳快速的增长,年增长率与重庆市能源消费增长率基本保持一致。其中油料消费增速最快,由1997年的145.47万吨标煤增加至2007年的549.12万吨标煤,增长了3.77倍,年均增长率超过14.1%;尤其是从2004年以来,油料消费明显出现突跃,这主要是直辖以后,经济快速发展,工业化进程明显加快,相应带动第三产业尤其是交通运输业的快速发展所致。2004年货物周转量达到518亿吨公里,比2003年增长40.7%,2006年是2003年的2.23倍。同时也与汽车、摩托车大量进入家庭有关,2004年民用车辆达到84万辆,2006年达到130万辆。由于我市缺乏石油资源,油料消费全靠外省调入,油料的供需矛盾将进一步加大。

(三)以煤炭为主的能源消费结构仍将持续。我市能源消费结构中,一直以煤炭为主,煤炭所占比重基本维持在65%左右,与全国相似但略优于全国水平。我市煤炭消费从1997年起比重逐年缓慢降低,但从2003年起有所反弹,这主要是经济快速发展需要大量的能源,而能源工业的发展相对滞后,能源供给量相对不足,重新促使煤炭工业加快发展。2007年我市煤炭比重为64.3%,石油、天然气和电力等优质能源仅占35.7%左右,而世界能源消费结构中,煤炭比重仅为30%左右。因此,我市能源消费结构与当今世界平均结构相差甚远,当然这也是由重庆市能源资源结构所决定的。我市一次能源资源主要是煤炭、天然气和水电为主,没有石油资源。因此,我市以煤炭为主的能源消费结构仍将持续,所占比重也将维持在65%左右。

(四)能源消费向高耗能行业集中。城市的终端能源消费主要是生产消费和生活消费,其中又以生产消费为主;在生产消费结构内部,以第二产业消费为主。我市1997年第二产业能源消费占消费总量的比重达到86.0%,逐年缓慢下降到2007的76.7%。第三产业能源消费占生产用能比重不断提高,从1997年的5.8%上升至2007年的16.9%,年均提高1.1个百分点。

第二产业是三次产业中最主要的能源消费者,而工业则是第二产业中最主要的能源消费部门,其历年消耗的能源占全市消费总量的比重均超过70%。近年来,随着产业结构的逐渐升级,工业在GDP 中的

比重维持在30%以上,但能源消费比重逐年下降,从1997年占全市能耗的84.2%左右降到2007年69.7%。

在工业部门中,能源消费逐渐向高耗能行业集中。2006年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煤炭开采和洗选等高耗能行业,能源消费占全部工业能源消费的77.57%,占全部能源消费的53.73%,分别比1997年增加了1.95和6.57个百分点。在这些高耗能行业中,又主要集中于几个大型耗能企业,2007年重庆工业企业十大耗能大户消耗全市工业能源约40%。

表2 2007年重庆工业企业十大耗能大户

(五)交通运输业能耗比重不断提高。重庆直辖以来,产业结构逐渐优化,第三产业得到较快发展;同时,私家车加速进入家庭,交通用能猛增,这两大动力共同推动第三产业能源消费的高速增长。1997年,第三产业能源消费128.51万吨标煤,占能源消费总量的5.8%,2007年消费量达到556.81万吨标煤,占终端总量的14.7%,消费量年均增长16.1%,远远高于第二产业5.9%的年均增长率。

交通运输业是第三产业中能源消费量增长最快的产业,也是最主要的消费部门。货物周转量由1997年的2972254万吨公里增加到2006年的8213853万吨公里,民用车辆由不足30万辆发展到132万辆,而交通运输业的终端能源消费量也由1997年的94.94万吨标煤,增长至2007年的425.69万吨标煤,增长了4.48倍,占终端消费总量的比重明显上升,从1997年的3.68%增长到11.2%;占第三产业的能源消费比重也从1997年的73.8%增长至2007年的76. 5%。从交通运输业能源结构看,以油品消费为主,其2007年油品消费量占到全市油品消费总量的70%。

因此,在大力发展交通运输业的同时,应该大力发展公共交通运输,如公交、轨道运输和地铁等。对于交通运输车辆,应建立新的能耗标准,通过税收、产业政策等限制和淘汰高能耗标准的交通运输车辆。大力开发研究节能环保汽车及关键零部件技术。发展大宗散货专

业化运输和多式联运等现代运输组织方式;优化船舶运力结构,提高船舶平均载重吨位。

(六)居民生活用能总量不断上升。直辖以来,居民生活用能从189.61万吨标煤增长至2007的321.48万吨标煤,增长1.7倍。其中城镇居民消费量从79.45万吨标煤上升至179.13万吨标煤,城镇居民生活能源消耗比例且呈现不断上升趋势,从1997年的41.9%提高至2007年的55.7%。

重庆居民生活能源消费结构也不断调整优化。1997年,煤炭消费占到居民生活消费的60%以上,电力消费不到20%;而到2007年,天然气占到居民生活消费的60%以上,电力消费达到35%。可见,生活用能结构从“煤炭为主,电力、天然气补充”转变为“天然气、电力为主,煤炭补充”的消费格局,能源结构正在不断清洁化、优质化。

二、重庆能源消费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我市虽然在节能降耗工作中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能源消费向工业,尤其是高耗能行业集中的特点更加明显,能源效率和能源强度下降越来越慢,节能降耗工作面临越来越大的压力。

(一)能源消费需求进一步增加、而能源效率偏低。1997年以来,我市能源消费的平均增长速度略低于经济增长速度,但两者的增长趋势基本相似,呈两条基本平行曲线快速上扬,这说明能源的发展要以经济增长为前提,经济的发展将拉动能源消费的增长;同时,能源也是经济持续稳定增长的重要推动力,为经济发展提供重要的物质保障。随着重庆工业化进程的不断推进,经济总量的不断增长,全市能源消费总量在较长时期内,仍将呈现出快速增长的趋势,预计年均能源增长将超过10%,到2010年全市能源消费总量将达到7000万吨左右标煤。

近年来我市能源效率随着经济增长开始有较大幅度的提高,但是

由于我市经济增长方式相对粗放、能源结构不佳、能源技术装备水平低和管理水平相对落后,能源效率和主要耗能产品能耗高于国家或发达地区平均水平。2006年全市能源利用效率在35%左右,达到国家平均水平,但是与沿海发达地区能源利用效率40%和发达国家的50%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在单位产品能耗方面,2006年我市吨钢综合能耗741千克标准煤,处于国内平均水平,但比国内先进水平685千克标准煤和国际先进水平642千克标准煤,分别高出8.2%和15.4%;水泥综合能耗每吨156千克标准煤,高于国内先进水平113千克标准煤和国际先进水平102千克标准煤,分别高出38%和53%。在能源强度方面,2006年我市能源强度分别为1.39吨标煤/万元,比国家平均水平低0.164吨标煤/万元。因此,一方面全市未来能源消费需求将进一步加大,另一方面全市的能源效率相当低下,要实现“十一五”规划提出的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费降低20%左右的目标,任务还十分艰巨。

(二)产业结构不合理,高耗能行业增速过快。1997~2007年,重庆三次产业结构发生了较大变化。第一产业所占比重持续下降,第二产业比重则持续上升,第三产业比重在43.5%左右上下波动。2007年重庆三次产业结构比例为12.9:44.6:42.5,而2005年上海第三产业比重占50.5%,北京第三产业占69.1%,发达国家第三产业占生产总值的比重达60~70%,我市与发达国家和地区还有相当的差距。一般情况下,三次产业中,第二产业的产值能耗最高,第二产业的比重大,同比产值能耗就高。

在第二产业中,投资高速增长导致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水泥、电解铝等高耗能产业迅速扩张。2004和2005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分别增长28.6%和23.5%。在投资高速增长的拉动下,高耗能产品增长迅速。2004、2005年水泥产量年均增长10.3%,铝材产量年均增长35%。高耗能产品的迅速增长必然带动能源消费的快速增长。

(三)能源消费结构不佳,煤炭利用效率亟待提高。重庆市能源消费结构中,以煤炭为主,煤炭所占比重基本维持在65%左右,与当今世界平均结构相差甚远,消费结构不佳,这也是由重庆能源资源结构所决定的。因此,重庆在今后的很长一个时期内,仍然将煤炭作为主要能源来源。从节能降耗的角度出发,在煤炭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过程中,大力推进和发展循环硫化床燃烧、大规模煤气化等洁净煤技术以及改进煤炭直接、间接液化技术,加快研发煤炭多联产等新一代洁净煤技术。由于我市煤炭大多通过发电转换用于终端消费,应大力发展30万千瓦及以上高容量高效率机组;采用高效、洁净发电技术,改造在运火电机组,提高机组发电效率;实施“以大代小”、“上大压小”和小机组淘汰退役,提高单机容量;发展热电联产、热电冷联产和热电煤气多联供等技术,提高煤炭利用效率。

(四)体制问题,造就我市天然气供应短缺。近年来重庆市天然

气需求量增长很快,主城区基本普及民用天然气,工业企业大量使用天然气作为原料或燃料,CNG 汽车发展较快,天然气已成为支撑重庆经济发展的重要能源。仅2007年天然气消费量就达到43.53亿立方米,预计2010年将达到90亿立方米。虽然重庆市天然气远景资源量达3万亿立方米,已探明储量占全国1/7,但由于天然气开采权属于中石油西南油气田分公司,而其天然气计划供应量无法满足我市企业的需求,造就了我市天然气供应短缺。2007年,通过战略引进中石化,天然气供需矛盾有所缓解,但由于我市规划的天然气化工产业集群的快速发展,未来一大批以天然气为原料的化工项目即将上马,如果不解决供应协调体制,供需矛盾将进一步增加。

(五)区县引进项目,高耗能行业居多。我市区县为加快发展当地经济,在招商引资的过程中,比较偏重经济方面的因素,而对引进项目的能耗水平、能耗效率了解相对较少,造成了火电、水泥、电解铝、重化工等高耗能行业在部分区县发展较快,导致这些区县能耗强度也快速增长。2007年万盛区恒泰发电厂建成投产,使该地区单位GDP 能耗上升13.448%。丰都县一天然气化工公司建成投产,造成该县单位GDP 能耗上升8.0%。今年一季度已经签约的23个市级重点招商项目中有7个是高耗能项目,包括万州化工产业基地项目、万盛煤电化基地项目、綦江10万吨电解铜项目、合川新型干法水泥项目和忠县海螺水泥项目。

三、节能降耗措施及建议

(一)节能降耗措施。为实现重庆经济持续发展,实现“十一五”节能降耗的目标,解决能源消费与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之间的矛盾,应坚持节约优先、立足自身、加强合作、依靠科技,即做到“开源节流”——在加快辖区内能源资源开发利用,并与周边省份建立能源战略合作关系的同时,调整产业优化结构,加大节能技术开发和改造力度,加强能源管理,提高能源效率,促使能源与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

展。

1. 积极采取措施,确保能源供应。随着重庆工业化进程的不断推进,经济总量的不断增长,全市能源消费总量在较长时期内,仍将呈现出快速增长的趋势。能源是经济持续稳定增长的重要推动力,为经济发展提供重要的物质保障,为确保实现“314”整体部署和 “十一五”规划目标,应千方百计增加能源供给量,确保能源供给满足经济发展的需求。第一,加大煤炭资源勘采力度,增强煤炭资源的保障能力;提高煤矿安全生产水平,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推进煤炭工业体制改革,调整煤炭建设布局。第二,积极推进长寿化工园区1000万吨炼油项目,加强成品油调运,以确保重点项目建设和日常成品油消费需求。第三,加大电力建设力度,增强自产电力保障能力;加快国家电网在市域的全覆盖,加强500千伏超高压骨干网建设,提高220千伏电网的供电能力和覆盖面,逐步完善城乡输电配电网。第四,积极开展全市煤层气资源利用规划;加大天然气资源勘探和开发力度,增强天然气资源的保障能力。第五,加大可再生能源开发力度,提高可再生能源的利用比重。第六,加强与周边省份能源战略合作关系。

2. 调整优化三次产业结构,积极推进产业内部结构调整。全市单位GDP 能耗呈现不断下降的趋势,2007年单位GDP 能耗为1.33吨标准煤/万元,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能耗为2.41吨标准煤/万元。2007年,重庆市的三次产业结构比例为12.9:44.6:42.5,第二产业在全市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同时也是全市最大的能源消费主体,2007年,第二产业的能源消费量占全市的76.7%。按照2007年的标准,如果第三产业能够增加一个百分点,第二产业降低一个百分点,则可实现单位GDP 能耗下降1.72个百分点。因此,积极促进第三产业发展,优化产业结构,对于促进全市节能降耗意义重大。

积极推进产业内部结构调整。在第二产业内部中,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黑色

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煤炭开采和洗选等高耗能行业,每年消耗了85%以上的工业能源消费量。但是,随着全市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工业化建设和公共基础设施投入的不断增加,对于这些高耗能产业的发展又起到很大的拉动作用。因此,对于高耗能行业,进一步加强节能监管,启动重点行业能效对标活动,制定切实可行的对比指标改进方案和实施进度计划,通过与各行业国际、国内先进标杆企业的比较,引导我市重点行业节能降耗。同时,大力发展相对能耗较低的通用设备制造、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医药制造业和IT 产业。2007年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工业总产值达1559.45亿元,占我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36.09%,其万元产值能耗仅为0.05吨标准煤/万元,拉动全市万元产值单耗下降。因此,应通过延长产业链条,积极调整工业的内部结构,在推进节能降耗的同时,提升工业的整体竞争力。

3. 推进能源利用效率高的行业集群加快发展。根据重庆的产业发展规划,积极推进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能源利用效率高的行业集群加快发展,如以技术和资源综合利用国际先进水平的德国巴斯夫MDI 一体化项目为代表的天然气化工产业集群、以1000万吨炼油项目和100万吨乙烯项目为主的石油化工产业集群以及其他新兴工业集群。根据市场需要和产业政策,通过稳步推进“上大压小”,淘汰小火电、小水泥、小化工、小煤窑等;加大技术改造,提升能源密集型企业的技术水平,提高能源效率,降低能耗。

4. 抓好重点耗能工业企业节能降耗工作。工业是我市能源消费的重点领域。坚持走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道路,加快发展高技术产业,运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传统产业,提升工业整体水平。重点加强冶金、煤炭、电力、化工、建材等高耗能行业节能降耗。第一,加快淘汰落后冶炼工艺和设备,大力推进先进冶炼、熔炼技术,提高

新建、改扩建工程的能耗准入标准,实现冶金工业技术装备大型化、生产流程连续化、紧凑化、高效化;充分利用冶金行业的余热、余压和各种放散性可燃气体,利用自备电站,最大限度综合利用各种能源和资源,推动冶金行业企业节能降耗。第二,大力推进和发展循环硫化床燃烧、大规模煤气化等洁净煤技术以及改进煤炭直接、间接液化技术,加快研发煤炭多联产等新一代洁净煤技术。大力发展30万千瓦及以上高容量高效率机组;采用高效、洁净发电技术,改造在运火电机组,提高机组发电效率;实施“以大代小”、“上大压小”和小机组淘汰退役,提高单机容量;发展热电联产、热电冷联产和热电煤气多联供等技术,提高煤炭利用效率。第三,大型合成氨装臵采用先进节能工艺、新型催化剂和高效节能设备,提高转化效率,加强余热回收利用;中小型合成氨采用节能设备和变压吸附回收技术,降低能源消耗。烧碱生产逐步淘汰石墨阳极隔膜法烧碱,提高离子膜法烧碱比重。纯碱生产淘汰高耗能设备、采用设备大型化、自动化等措施。第四,大力发展新型干法水泥、装饰新材料和建材;淘汰传统能耗高的小水泥、小玻璃和实心页岩转,提高建材产品附加值,优化建材产品结构。

针对重点耗能工业企业,应特别加强能源审计和节能规划编制,建立企业年度节能报告制度,完善企业计量管理,强化企业节能基础管理,加大节能改造和技术更新。

5. 加大节能降耗新技术研究开发。重庆应该紧紧围绕全市产业发展规划,重点研究开发工业、交通运输、建筑等领域的节能技术与设备,以及可再生能源与建筑一体化、节能建材等应用技术。如节能环保汽车及关键零部件技术、风力发电成套设备、大型输变电设备、超临界火力发电机组、以煤气化为基础的多联产技术、内燃机、船舶及配套产品等以及煤层气、天然气净化、集输与安全控制技术等。

6. 政府引导,协调区县发展。市政府应该加强引导,落实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管理,严格把握能耗增长源头关,协调区县发展。区县的经济发展不应盲目发展,而应该符合重庆整体发展规划要求,利用本地区的资源、技术、人力等优势发展优势产业。区县在项目引进中,对引进项目用能总量及能源结构是否合理,是否符合国家、地方和行业节能设计规范及标准,能效指标是否达到同行业国内先进水平或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有无采用明令禁止或淘汰的落后工艺、设备以及是否采用节能新工艺、新技术、新产品等方面情况进行综合评估,引进技术先进、能源利用效率高的项目。加强万元GDP 能耗一票否决权的科学性和引导性。

(二)建议。针对重庆能源消费的特征和问题,在采取相应措施的同时,建议:

1. 建立和完善节能降耗的市场机制。根据国家有关要求,建立政府强制采购节能产品制度,积极推进优先采购节能(包括节水)产品。选择部分节能效果显著、性能比较成熟的产品予以强制采购,积极发挥政府采购的政策导向作用,带动社会生产和使用节能产品。定期公布淘汰耗能过高的产品、设备、技术目录,实施强制淘汰制度,达不到国家规定能效标准的产品,不能出厂销售。

2. 建立和完善节能降耗的管理融资机制。实施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和审核制度,严把能耗增长的源头。建立企业节能新机制,实施能效标识管理,利用合同能源管理机制(EMC )吸引国内外有实力的合同能源管理公司实施节能技术改造。

3. 深化能源价格改革,建立能源价格调节机制。建立能源价格调节机制,通过对主要耗能产品制定能源消耗限额,形成有利于节能、提高能效的价格机制。对超过单位产品能耗限额的企业实行用能加价收费。完善向节能倾斜的价格、财政、税收、信贷等政策,引导和激

励企业和社会的节能行为。

4. 建立和完善能耗统计指标体系、监测体系和考核体系。建立健全覆盖全社会的能源消费统计指标体系、调查体系、监测体系和考核体系。实施单位GDP 能耗季度核算制度。加强对数据质量的监测和评估。建立健全节能目标责任评价、考核和奖惩制度,强化政府和企业的责任。为全市能源工作政策的制定、政策实施效果的监测和节能降耗工作的绩效评价提供有力的统计信息支撑。

5. 强化节能宣传、教育。通过展览、电视、报纸等多种途径,开展系列宣传活动,重点宣传国家有关节能的方针政策、法律、标准和规范,宣传日常生产、生活节能常识、知识等,努力提高全社会节能降耗意识。

(能源处张丹、张勇、汪小强、胡婕)

强化能源忧患意识大力推进节能降耗

确保经济科学发展

——重庆市能源消费特征、问题及节能措施研究 能源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能源的开发利用极大地推进了世界经济和人类社会的发展。同时,随着人类对能源的需求越来越多,能源对人类经济社会发展的制约和对资源环境的影响也越来越明显。

重庆直辖以来,社会经济发展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己步入工业化发展中期。这一轮发展周期正处于高耗能阶段,能源需求猛增, “拉闸限电”、“油荒”、“煤荒”频繁出现,能源资源紧缺已成为我市社会经济发展的一大瓶颈。为深入贯彻“314”总体部署和“十一五”规划纲要提出的“十一五”期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降低20%左右的目标,尽快全面掌握重庆市能源消费状况,为全市节能降耗工作提供科学、有效的统计数据支撑,本文以科学发展观、“五个统筹”为统领思想,以环境经济学、资源经济学等为理论基础,通过搜集、分析大量的数据、资料,运用数学模型,科学分析我市能源消费现状,为制订节能降耗措施和对策提供科学合理的依据。

一、近年来重庆能源消费的特征

近年来,随着全市经济社会的进一步发展和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的加快,能源消费需求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增长,能源消费的结构、能源消费的重心以及能源对国民经济的影响正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根据十年来的能源消费统计资料分析,我市能源消费的总体特征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经济拉动能源消费快速增长,能源弹性系数出现上下波动。直辖以来,重庆经济迅猛发展,生产总值从1997年的1360.24亿元增加至2007年的4111.82亿元,增长了3.02倍,年均增长率超过11.7%;尤其是从2004起,年增长率超过13%。经济的快速发展,拉动了能源消费的快速上扬。从1997年的2030.13万吨标煤增加至2007年的4705.21万吨标煤,增长了2.32倍,年均增长率超过8.5%;尤其2005年能源消费增长率达到22.5%,年净增消费量710万吨标准煤。

我市2003年以前,能源消费弹性系数始终小于1,经济增长速度超过能源消费增长速度,但2004和2005年,能源消费弹性系数均大于1,分别为1.29和1.96。能源消费弹性系数大于1,意味着这两年单位产出能耗在逐年攀升。2004年以前,能源强度呈缓慢下降的趋势,2005年由于能源消费的增速超过经济增长速度,能源强度出现反弹,万元GDP 能耗达到1.42吨标煤,高于国家平均水平0.2吨标煤。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主要是:(1)由于投资高速增长导致电力热力生产、水泥、电解铝等高耗能产业迅速扩张,从而造成能源消费快速增长。2004和2005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分别增长28.6%

和23.5%。在投资高速增长的拉动下,高耗能产品增长迅速。2004、2005年水泥产量年均增长10.3%,铝材产量年均增长35%。高耗能产品的迅速增长必然带动能源消费的快速增长。(2)产业结构变化导致能源消费增长加快。2005年,第二产业比重为41.0%,比2001年上升了2.0个百分点,其中工业比重为33.3%,比2001上升了1.6个百分点;而第三产业比重为42.8%,比2001年下降了1.5个百分点。由于工业单位产出能耗要远大于第三产业,工业比重上升和第三产业比重下降意味着全社会能源消费上升。(3)居民生活能源消费的快速增长导致全社会能源消费增长加快。2004-2005年,大量私人小汽车、计算机进入居民家庭,家用电器销售快速增长,再加上煤气和天然气在居民家庭中的广泛使用,带动了整个能源消费的快速增长。汽车、家用电器等大量进入居民家庭,是带动能源消费增长加快的重要原因。从2006年起,我市根据国家“十一五”规划纲要,相继颁布实施了《重庆市节约能源条例》、《重庆市建筑节能管理条例》、《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等一系列法律法规,成立了重庆市节能减排工作领导小组,加强了对节能工作的领导和重视,提出了若干推动节能降耗的措施,确立了一系列有利于促进节能降耗的工作制度,通过淘汰落后生产力,加大结构调整,开展资源综合利用,全市节能降耗工作取得了一定实效,2006年和2007能源消费弹性系数下降到0.74和0.71;能源强度也下降为1.39和1.33吨标煤/万元。虽然我市的能源弹性系数和能强度都有一定的下降,但比全国平均水平,仍有不小的差距,反映出当前我市能源效率的低下。

表1 重庆市1997~2007能源消费弹性系数及能源强度

随着全市工业化进程的不断推进,经济总量的不断增长,我市能源消费总量在较长时期内,仍将呈现出快速增长的趋势,能源弹性系数仍将在“1”附近上下波动,能源强度会随着产业结构调整、能源效率的提高而逐渐下降。

(二)能源消费品种平稳增长,油料消费增幅最快。我市终端能源消费中,煤炭、电力、天然气等各种能源消费品种都保持平稳快速的增长,年增长率与重庆市能源消费增长率基本保持一致。其中油料消费增速最快,由1997年的145.47万吨标煤增加至2007年的549.12万吨标煤,增长了3.77倍,年均增长率超过14.1%;尤其是从2004年以来,油料消费明显出现突跃,这主要是直辖以后,经济快速发展,工业化进程明显加快,相应带动第三产业尤其是交通运输业的快速发展所致。2004年货物周转量达到518亿吨公里,比2003年增长40.7%,2006年是2003年的2.23倍。同时也与汽车、摩托车大量进入家庭有关,2004年民用车辆达到84万辆,2006年达到130万辆。由于我市缺乏石油资源,油料消费全靠外省调入,油料的供需矛盾将进一步加大。

(三)以煤炭为主的能源消费结构仍将持续。我市能源消费结构中,一直以煤炭为主,煤炭所占比重基本维持在65%左右,与全国相似但略优于全国水平。我市煤炭消费从1997年起比重逐年缓慢降低,但从2003年起有所反弹,这主要是经济快速发展需要大量的能源,而能源工业的发展相对滞后,能源供给量相对不足,重新促使煤炭工业加快发展。2007年我市煤炭比重为64.3%,石油、天然气和电力等优质能源仅占35.7%左右,而世界能源消费结构中,煤炭比重仅为30%左右。因此,我市能源消费结构与当今世界平均结构相差甚远,当然这也是由重庆市能源资源结构所决定的。我市一次能源资源主要是煤炭、天然气和水电为主,没有石油资源。因此,我市以煤炭为主的能源消费结构仍将持续,所占比重也将维持在65%左右。

(四)能源消费向高耗能行业集中。城市的终端能源消费主要是生产消费和生活消费,其中又以生产消费为主;在生产消费结构内部,以第二产业消费为主。我市1997年第二产业能源消费占消费总量的比重达到86.0%,逐年缓慢下降到2007的76.7%。第三产业能源消费占生产用能比重不断提高,从1997年的5.8%上升至2007年的16.9%,年均提高1.1个百分点。

第二产业是三次产业中最主要的能源消费者,而工业则是第二产业中最主要的能源消费部门,其历年消耗的能源占全市消费总量的比重均超过70%。近年来,随着产业结构的逐渐升级,工业在GDP 中的

比重维持在30%以上,但能源消费比重逐年下降,从1997年占全市能耗的84.2%左右降到2007年69.7%。

在工业部门中,能源消费逐渐向高耗能行业集中。2006年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煤炭开采和洗选等高耗能行业,能源消费占全部工业能源消费的77.57%,占全部能源消费的53.73%,分别比1997年增加了1.95和6.57个百分点。在这些高耗能行业中,又主要集中于几个大型耗能企业,2007年重庆工业企业十大耗能大户消耗全市工业能源约40%。

表2 2007年重庆工业企业十大耗能大户

(五)交通运输业能耗比重不断提高。重庆直辖以来,产业结构逐渐优化,第三产业得到较快发展;同时,私家车加速进入家庭,交通用能猛增,这两大动力共同推动第三产业能源消费的高速增长。1997年,第三产业能源消费128.51万吨标煤,占能源消费总量的5.8%,2007年消费量达到556.81万吨标煤,占终端总量的14.7%,消费量年均增长16.1%,远远高于第二产业5.9%的年均增长率。

交通运输业是第三产业中能源消费量增长最快的产业,也是最主要的消费部门。货物周转量由1997年的2972254万吨公里增加到2006年的8213853万吨公里,民用车辆由不足30万辆发展到132万辆,而交通运输业的终端能源消费量也由1997年的94.94万吨标煤,增长至2007年的425.69万吨标煤,增长了4.48倍,占终端消费总量的比重明显上升,从1997年的3.68%增长到11.2%;占第三产业的能源消费比重也从1997年的73.8%增长至2007年的76. 5%。从交通运输业能源结构看,以油品消费为主,其2007年油品消费量占到全市油品消费总量的70%。

因此,在大力发展交通运输业的同时,应该大力发展公共交通运输,如公交、轨道运输和地铁等。对于交通运输车辆,应建立新的能耗标准,通过税收、产业政策等限制和淘汰高能耗标准的交通运输车辆。大力开发研究节能环保汽车及关键零部件技术。发展大宗散货专

业化运输和多式联运等现代运输组织方式;优化船舶运力结构,提高船舶平均载重吨位。

(六)居民生活用能总量不断上升。直辖以来,居民生活用能从189.61万吨标煤增长至2007的321.48万吨标煤,增长1.7倍。其中城镇居民消费量从79.45万吨标煤上升至179.13万吨标煤,城镇居民生活能源消耗比例且呈现不断上升趋势,从1997年的41.9%提高至2007年的55.7%。

重庆居民生活能源消费结构也不断调整优化。1997年,煤炭消费占到居民生活消费的60%以上,电力消费不到20%;而到2007年,天然气占到居民生活消费的60%以上,电力消费达到35%。可见,生活用能结构从“煤炭为主,电力、天然气补充”转变为“天然气、电力为主,煤炭补充”的消费格局,能源结构正在不断清洁化、优质化。

二、重庆能源消费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我市虽然在节能降耗工作中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能源消费向工业,尤其是高耗能行业集中的特点更加明显,能源效率和能源强度下降越来越慢,节能降耗工作面临越来越大的压力。

(一)能源消费需求进一步增加、而能源效率偏低。1997年以来,我市能源消费的平均增长速度略低于经济增长速度,但两者的增长趋势基本相似,呈两条基本平行曲线快速上扬,这说明能源的发展要以经济增长为前提,经济的发展将拉动能源消费的增长;同时,能源也是经济持续稳定增长的重要推动力,为经济发展提供重要的物质保障。随着重庆工业化进程的不断推进,经济总量的不断增长,全市能源消费总量在较长时期内,仍将呈现出快速增长的趋势,预计年均能源增长将超过10%,到2010年全市能源消费总量将达到7000万吨左右标煤。

近年来我市能源效率随着经济增长开始有较大幅度的提高,但是

由于我市经济增长方式相对粗放、能源结构不佳、能源技术装备水平低和管理水平相对落后,能源效率和主要耗能产品能耗高于国家或发达地区平均水平。2006年全市能源利用效率在35%左右,达到国家平均水平,但是与沿海发达地区能源利用效率40%和发达国家的50%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在单位产品能耗方面,2006年我市吨钢综合能耗741千克标准煤,处于国内平均水平,但比国内先进水平685千克标准煤和国际先进水平642千克标准煤,分别高出8.2%和15.4%;水泥综合能耗每吨156千克标准煤,高于国内先进水平113千克标准煤和国际先进水平102千克标准煤,分别高出38%和53%。在能源强度方面,2006年我市能源强度分别为1.39吨标煤/万元,比国家平均水平低0.164吨标煤/万元。因此,一方面全市未来能源消费需求将进一步加大,另一方面全市的能源效率相当低下,要实现“十一五”规划提出的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费降低20%左右的目标,任务还十分艰巨。

(二)产业结构不合理,高耗能行业增速过快。1997~2007年,重庆三次产业结构发生了较大变化。第一产业所占比重持续下降,第二产业比重则持续上升,第三产业比重在43.5%左右上下波动。2007年重庆三次产业结构比例为12.9:44.6:42.5,而2005年上海第三产业比重占50.5%,北京第三产业占69.1%,发达国家第三产业占生产总值的比重达60~70%,我市与发达国家和地区还有相当的差距。一般情况下,三次产业中,第二产业的产值能耗最高,第二产业的比重大,同比产值能耗就高。

在第二产业中,投资高速增长导致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水泥、电解铝等高耗能产业迅速扩张。2004和2005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分别增长28.6%和23.5%。在投资高速增长的拉动下,高耗能产品增长迅速。2004、2005年水泥产量年均增长10.3%,铝材产量年均增长35%。高耗能产品的迅速增长必然带动能源消费的快速增长。

(三)能源消费结构不佳,煤炭利用效率亟待提高。重庆市能源消费结构中,以煤炭为主,煤炭所占比重基本维持在65%左右,与当今世界平均结构相差甚远,消费结构不佳,这也是由重庆能源资源结构所决定的。因此,重庆在今后的很长一个时期内,仍然将煤炭作为主要能源来源。从节能降耗的角度出发,在煤炭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过程中,大力推进和发展循环硫化床燃烧、大规模煤气化等洁净煤技术以及改进煤炭直接、间接液化技术,加快研发煤炭多联产等新一代洁净煤技术。由于我市煤炭大多通过发电转换用于终端消费,应大力发展30万千瓦及以上高容量高效率机组;采用高效、洁净发电技术,改造在运火电机组,提高机组发电效率;实施“以大代小”、“上大压小”和小机组淘汰退役,提高单机容量;发展热电联产、热电冷联产和热电煤气多联供等技术,提高煤炭利用效率。

(四)体制问题,造就我市天然气供应短缺。近年来重庆市天然

气需求量增长很快,主城区基本普及民用天然气,工业企业大量使用天然气作为原料或燃料,CNG 汽车发展较快,天然气已成为支撑重庆经济发展的重要能源。仅2007年天然气消费量就达到43.53亿立方米,预计2010年将达到90亿立方米。虽然重庆市天然气远景资源量达3万亿立方米,已探明储量占全国1/7,但由于天然气开采权属于中石油西南油气田分公司,而其天然气计划供应量无法满足我市企业的需求,造就了我市天然气供应短缺。2007年,通过战略引进中石化,天然气供需矛盾有所缓解,但由于我市规划的天然气化工产业集群的快速发展,未来一大批以天然气为原料的化工项目即将上马,如果不解决供应协调体制,供需矛盾将进一步增加。

(五)区县引进项目,高耗能行业居多。我市区县为加快发展当地经济,在招商引资的过程中,比较偏重经济方面的因素,而对引进项目的能耗水平、能耗效率了解相对较少,造成了火电、水泥、电解铝、重化工等高耗能行业在部分区县发展较快,导致这些区县能耗强度也快速增长。2007年万盛区恒泰发电厂建成投产,使该地区单位GDP 能耗上升13.448%。丰都县一天然气化工公司建成投产,造成该县单位GDP 能耗上升8.0%。今年一季度已经签约的23个市级重点招商项目中有7个是高耗能项目,包括万州化工产业基地项目、万盛煤电化基地项目、綦江10万吨电解铜项目、合川新型干法水泥项目和忠县海螺水泥项目。

三、节能降耗措施及建议

(一)节能降耗措施。为实现重庆经济持续发展,实现“十一五”节能降耗的目标,解决能源消费与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之间的矛盾,应坚持节约优先、立足自身、加强合作、依靠科技,即做到“开源节流”——在加快辖区内能源资源开发利用,并与周边省份建立能源战略合作关系的同时,调整产业优化结构,加大节能技术开发和改造力度,加强能源管理,提高能源效率,促使能源与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

展。

1. 积极采取措施,确保能源供应。随着重庆工业化进程的不断推进,经济总量的不断增长,全市能源消费总量在较长时期内,仍将呈现出快速增长的趋势。能源是经济持续稳定增长的重要推动力,为经济发展提供重要的物质保障,为确保实现“314”整体部署和 “十一五”规划目标,应千方百计增加能源供给量,确保能源供给满足经济发展的需求。第一,加大煤炭资源勘采力度,增强煤炭资源的保障能力;提高煤矿安全生产水平,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推进煤炭工业体制改革,调整煤炭建设布局。第二,积极推进长寿化工园区1000万吨炼油项目,加强成品油调运,以确保重点项目建设和日常成品油消费需求。第三,加大电力建设力度,增强自产电力保障能力;加快国家电网在市域的全覆盖,加强500千伏超高压骨干网建设,提高220千伏电网的供电能力和覆盖面,逐步完善城乡输电配电网。第四,积极开展全市煤层气资源利用规划;加大天然气资源勘探和开发力度,增强天然气资源的保障能力。第五,加大可再生能源开发力度,提高可再生能源的利用比重。第六,加强与周边省份能源战略合作关系。

2. 调整优化三次产业结构,积极推进产业内部结构调整。全市单位GDP 能耗呈现不断下降的趋势,2007年单位GDP 能耗为1.33吨标准煤/万元,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能耗为2.41吨标准煤/万元。2007年,重庆市的三次产业结构比例为12.9:44.6:42.5,第二产业在全市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同时也是全市最大的能源消费主体,2007年,第二产业的能源消费量占全市的76.7%。按照2007年的标准,如果第三产业能够增加一个百分点,第二产业降低一个百分点,则可实现单位GDP 能耗下降1.72个百分点。因此,积极促进第三产业发展,优化产业结构,对于促进全市节能降耗意义重大。

积极推进产业内部结构调整。在第二产业内部中,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黑色

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煤炭开采和洗选等高耗能行业,每年消耗了85%以上的工业能源消费量。但是,随着全市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工业化建设和公共基础设施投入的不断增加,对于这些高耗能产业的发展又起到很大的拉动作用。因此,对于高耗能行业,进一步加强节能监管,启动重点行业能效对标活动,制定切实可行的对比指标改进方案和实施进度计划,通过与各行业国际、国内先进标杆企业的比较,引导我市重点行业节能降耗。同时,大力发展相对能耗较低的通用设备制造、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医药制造业和IT 产业。2007年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工业总产值达1559.45亿元,占我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36.09%,其万元产值能耗仅为0.05吨标准煤/万元,拉动全市万元产值单耗下降。因此,应通过延长产业链条,积极调整工业的内部结构,在推进节能降耗的同时,提升工业的整体竞争力。

3. 推进能源利用效率高的行业集群加快发展。根据重庆的产业发展规划,积极推进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能源利用效率高的行业集群加快发展,如以技术和资源综合利用国际先进水平的德国巴斯夫MDI 一体化项目为代表的天然气化工产业集群、以1000万吨炼油项目和100万吨乙烯项目为主的石油化工产业集群以及其他新兴工业集群。根据市场需要和产业政策,通过稳步推进“上大压小”,淘汰小火电、小水泥、小化工、小煤窑等;加大技术改造,提升能源密集型企业的技术水平,提高能源效率,降低能耗。

4. 抓好重点耗能工业企业节能降耗工作。工业是我市能源消费的重点领域。坚持走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道路,加快发展高技术产业,运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传统产业,提升工业整体水平。重点加强冶金、煤炭、电力、化工、建材等高耗能行业节能降耗。第一,加快淘汰落后冶炼工艺和设备,大力推进先进冶炼、熔炼技术,提高

新建、改扩建工程的能耗准入标准,实现冶金工业技术装备大型化、生产流程连续化、紧凑化、高效化;充分利用冶金行业的余热、余压和各种放散性可燃气体,利用自备电站,最大限度综合利用各种能源和资源,推动冶金行业企业节能降耗。第二,大力推进和发展循环硫化床燃烧、大规模煤气化等洁净煤技术以及改进煤炭直接、间接液化技术,加快研发煤炭多联产等新一代洁净煤技术。大力发展30万千瓦及以上高容量高效率机组;采用高效、洁净发电技术,改造在运火电机组,提高机组发电效率;实施“以大代小”、“上大压小”和小机组淘汰退役,提高单机容量;发展热电联产、热电冷联产和热电煤气多联供等技术,提高煤炭利用效率。第三,大型合成氨装臵采用先进节能工艺、新型催化剂和高效节能设备,提高转化效率,加强余热回收利用;中小型合成氨采用节能设备和变压吸附回收技术,降低能源消耗。烧碱生产逐步淘汰石墨阳极隔膜法烧碱,提高离子膜法烧碱比重。纯碱生产淘汰高耗能设备、采用设备大型化、自动化等措施。第四,大力发展新型干法水泥、装饰新材料和建材;淘汰传统能耗高的小水泥、小玻璃和实心页岩转,提高建材产品附加值,优化建材产品结构。

针对重点耗能工业企业,应特别加强能源审计和节能规划编制,建立企业年度节能报告制度,完善企业计量管理,强化企业节能基础管理,加大节能改造和技术更新。

5. 加大节能降耗新技术研究开发。重庆应该紧紧围绕全市产业发展规划,重点研究开发工业、交通运输、建筑等领域的节能技术与设备,以及可再生能源与建筑一体化、节能建材等应用技术。如节能环保汽车及关键零部件技术、风力发电成套设备、大型输变电设备、超临界火力发电机组、以煤气化为基础的多联产技术、内燃机、船舶及配套产品等以及煤层气、天然气净化、集输与安全控制技术等。

6. 政府引导,协调区县发展。市政府应该加强引导,落实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管理,严格把握能耗增长源头关,协调区县发展。区县的经济发展不应盲目发展,而应该符合重庆整体发展规划要求,利用本地区的资源、技术、人力等优势发展优势产业。区县在项目引进中,对引进项目用能总量及能源结构是否合理,是否符合国家、地方和行业节能设计规范及标准,能效指标是否达到同行业国内先进水平或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有无采用明令禁止或淘汰的落后工艺、设备以及是否采用节能新工艺、新技术、新产品等方面情况进行综合评估,引进技术先进、能源利用效率高的项目。加强万元GDP 能耗一票否决权的科学性和引导性。

(二)建议。针对重庆能源消费的特征和问题,在采取相应措施的同时,建议:

1. 建立和完善节能降耗的市场机制。根据国家有关要求,建立政府强制采购节能产品制度,积极推进优先采购节能(包括节水)产品。选择部分节能效果显著、性能比较成熟的产品予以强制采购,积极发挥政府采购的政策导向作用,带动社会生产和使用节能产品。定期公布淘汰耗能过高的产品、设备、技术目录,实施强制淘汰制度,达不到国家规定能效标准的产品,不能出厂销售。

2. 建立和完善节能降耗的管理融资机制。实施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和审核制度,严把能耗增长的源头。建立企业节能新机制,实施能效标识管理,利用合同能源管理机制(EMC )吸引国内外有实力的合同能源管理公司实施节能技术改造。

3. 深化能源价格改革,建立能源价格调节机制。建立能源价格调节机制,通过对主要耗能产品制定能源消耗限额,形成有利于节能、提高能效的价格机制。对超过单位产品能耗限额的企业实行用能加价收费。完善向节能倾斜的价格、财政、税收、信贷等政策,引导和激

励企业和社会的节能行为。

4. 建立和完善能耗统计指标体系、监测体系和考核体系。建立健全覆盖全社会的能源消费统计指标体系、调查体系、监测体系和考核体系。实施单位GDP 能耗季度核算制度。加强对数据质量的监测和评估。建立健全节能目标责任评价、考核和奖惩制度,强化政府和企业的责任。为全市能源工作政策的制定、政策实施效果的监测和节能降耗工作的绩效评价提供有力的统计信息支撑。

5. 强化节能宣传、教育。通过展览、电视、报纸等多种途径,开展系列宣传活动,重点宣传国家有关节能的方针政策、法律、标准和规范,宣传日常生产、生活节能常识、知识等,努力提高全社会节能降耗意识。

(能源处张丹、张勇、汪小强、胡婕)


相关内容

  • 在区节能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上的讲话
  • 迎难而上 不断进取 努力开创——节能工作新局面 —在全区节能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上的讲话 (xx年6月5日) 同志们:   这次全区节能工作电视电话会议的主要任务,是进一步贯彻落实国务院、省政府关于加强节能工作的决定和要求,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分析形势,统一认识,围绕“十一五”期间全区万元gdp能耗 ...

  • 节能减排实施方案
  • ★★公司节能减排工作实施方案 为积极创建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进一步加强公司的能源资源节约减排工作,加快推进节约型社会建设,全面贯彻国家"十二五"节能约束性目标,根据★★集团.★★总部下达的<2011年节能减排指导意见>要求,结合我公司实际,特制定本方案. 一. ...

  • 大力开展节能工作的实施方案
  • 为全面贯彻落实全国节能工作会议和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大力开展节能工作的意见>.市人民政府<关于大力开展节能工作的实施意见>精神,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大幅度降低能源消耗,有效提高能源利用率,确保市人民政府下达我县"十一五" 期间节能目标任务的圆满完成,特制 ...

  • 机关事业单位节能减排工作实施方案
  • 机关事业单位节能减排工作实施方案 为积极创建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进一步加强*****局机关的能源资源节约减排工作,加快推进节约型机关建设,全面贯彻国家"十一五"节能约束性目标,根据<**市2010年节约型机关建设实施方案>以及****局2011年单位节能工作动 ...

  • 关于2011年全国节能宣传周活动安排意见的通知
  • 发改环资[2011]911号 关于2011年全国节能宣传周活动安排意见 的通知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副省级省会城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发展改革委.教育厅(教委.教育局).科技厅(科委).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环保厅(局).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建委.建设交通委.建设局).交通运输厅(局).农 ...

  • 2014年节能宣传月活动实施方案
  • 2014年节能宣传月活动实施方案 为贯彻落实<关于组织开展2014年全省公共机构节能宣传月活动的通知>教办发规[2014]228号文件精神,营造浓厚的节能宣传氛围,增强我校教职工的节能意识,加快推进节约型公共机构建设,根据我校节能减排工作领导小组统一安排,我校定于6月开展节能宣传月活动. ...

  • 企业联合节能倡议书
  • 由中国企业联合会、中国企业家协会主办的“建设节约型企业”高层座谈会日前在北京举行。会上,中企联百家会员企业向全国企业界发出节能倡议书。   来自中国铝业公司、中国建筑材料集团公司、首钢总公司、北京金隅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中国石化股份公司、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等公司的负责人参加了会议。企业界代表纷纷表 ...

  • 广东省"十二五"节能规划
  • 广东省"十二五"节能规划 广东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 印发广东省"十二五"节能规划的通知 粤经信节能[2011]573号 各地级以上市及顺德区节能主管部门.公共机构节能主管部门,广州市经贸委.深圳市科工贸信委,省直有关单位: <广东省"十二五&q ...

  • 2011年山西省经济工作会议举要山西日报
  • 2011年山西省经济工作会议举要 山西日报 全省经济工作会议于12月27日至28日在太原召开.会议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总结今年以及"十一五"时期经济工作,分析当前形势,安排部署2011年经济工作.省委书记袁纯清,省委副书记.省长王君作重要讲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