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作文素材:大学生舍己救人英雄群体

高考作文素材大学生舍己救人英雄群体

写作佳苑

2009-11-02 1251 5d56b7b40100fg2u

高考作文素材大学生舍己救人英雄群体

2009年10月24日,为救两名落水少年,湖北长江大学10多名大学生奋不顾身地扑进江中,他们手拉手搭起人梯,救起了两名少年,而陈及时、方招、何东旭等三名大学生却被湍急的水流冲入江中,不幸遇难。一位参与救援的学生事后表示,今后再遇到有人需要帮助,还会毫不犹豫伸出援手。

这个“90后”大学生英雄群体舍己救人的事迹感动了无数人。团湖北省委授予来自长江大学文理学院的这个大学生群体“见义勇为先进青年集体”称号,追授陈及时、方招、何东旭“见义勇为优秀大学生”荣誉称号。

手拉手搭起挽救生命的链条

长江大学文理学院的40多名同学结伴出游,来到湖北荆州市宝塔河江段的江堤上野炊。这40多名同学都是大一新生,来自广电本科5091班和广电本科5092班。下午2时10分左右,一阵呼救声传来。两个少年从距沙滩约3米的江中小沙丘上失足落水。由于沙丘处于河湾处,两名落水少年被江流冲得直打转,不断起伏,渐渐漂向江中。

大家向两名少年落水处跑去。李佳隆、徐彬程、张荣波、方招、龚想涛等人先后跳入水中。与此同时,听到呼救声的长江大学城建学院土木工程专业大一学生、19岁的陈及时从河湾下游方向数十米处跃入江中,逆水游向落水少年。情急之下大家来不及脱掉衣物。李佳隆和徐彬程接力将其中的一名落水少年救上附近的一艘渔船。

沙丘附近的江底地形特殊距沙丘数米处的江底有一道深达6米的陡坎。下水救人的同学多数没有江中游泳的经历,经过陡坎后,多名同学被江流冲得打转,处境危险。方招和张荣波等人因体力透支而发出呼救,张荣波成功获救,方招则从江面消失。而从河湾对面游过来的陈及时,由于遇到了江面上的漩涡,一下子被卷到水下。

当几名大学生跳入江中救人时,江边其余大学生手拉手结成人梯,接应被救上来的人,并准备去拉水中的另一名少年。处在人梯前面的本是女同学姜梦淋和孔璇。19岁的男生何东旭冲到人梯最前面,拉着女同学的手,尽力站在水中将

身体往前探,想抓住那名落水少年。不料,一脚踏过河底的陡坎,何东旭一下子滑落到深水中,他身后的姜梦淋和孔璇也被带落到水里。这时,远处的3名冬泳队员闻声赶到,救起了落水的两名女生及另一位落水少年。而何东旭却不幸沉入江底。几小时后,陈及时、何东旭、方招3人的遗体被打捞上岸。 几年前,长江大学就出过在寒江救人不留名的英雄赵传宇,现在又涌现出一个救人的大学生英雄群体。长江大学公共事业专业的大三学生刘正宇表示,虽然有人说比起“80后”,“90后”更是“崩溃的一代”,但从去年奥运火炬海外传递到汶川特大地震抗震救灾,再到这次下水救人,“90后”表现出来的坚忍、自强、互助的精神,并不比任何一代逊色。

对大学生救人不仅仅需要感动

连日来,长江大学15名同学结人梯勇救两名落水少年的事迹广为流传。这些英雄事迹感动了许多人,不仅政府部门给予表彰或追授英雄称号,社会各界还为死难者家属募集了大量捐款。

三个勇敢而纯洁的孩子舍己救人的义举,让我们每个人都深深感动。他们曾经想当电影明星,想当篮球巨星,想住在自己设计的房子里。然而,残酷的现实、不期而至的厄运,将这一切如花的梦想都带走了。留下来的,唯有亲人的无限伤痛,同代人的声声叹息。

可是,当我们回到当时的救人现场———长江边上的宝塔湾,却悲哀地发现,三个大学生之死或许不该发生。

据报道,三学生殒命的宝塔湾被荆州当地人形容为“美丽的杀手”或“美丽陷阱”,当地宣传部门透露,每年此处因游泳戏水而淹死的人都有五六起,宝塔湾游泳俱乐部称,“仅我们自2003年至今就义务救出游客100多人。”然而,如此险恶之地,除了立一块标志危险的牌子之外,竟无任何技术防护措施,没有现场巡查员和救生员,整个荆州市连一支水上搜救队都没有。三个大学生之死,无疑暴露出当地政府部门公共服务的缺失。

更有甚者,就在学生们排成人梯搭救落水者的时候,在两个少年落水不足5米的地方就停着一艘机械渔船,20米处有一家由水上渔船改装的饭店。尽管有学生给渔船的老板跪下,求他们看能否捞救方招三人,但是他们无动于衷,理由是“长江上哪天不死人,不死几个人我们靠什么挣钱啊?”

“不死几个人我们靠什么挣钱啊?”这样的话听着让人毛骨悚然。是的,难以想通,静静的江水孕育了无数代的文明,然而直至今日,蓝天之下、大江之上,等着打捞尸体的麻木的人们,冷漠得像是船边的竹篙。他们像古代刑场外等待食肉的鹰隼,坚守岗位,又像是给死神放哨。

这样的情景,难免让人想起生活在电影《纽扣人》里的一群人,他们以掩盖凶杀现场、毁尸灭迹为业,他们的口头禅是“活人不关我们的事。”仿佛世界就是这样分工,这里没有善恶,只有利益,人类作为一个命运共同体土崩瓦解。

然而,联想到当下拜金主义流行,不同程度的道德沦丧以及种种社会不公正,此时此刻,我们又不能将这种麻木不仁完全归咎于袖手旁观者铁石心肠。人们不会忘记,几年前南京“彭宇案”发生后,有人立即得出一个结论———“看到老人倒地不要去扶”。同样,就在最近,当上海的几起“钓鱼执法”案陆续曝光后,许多人开始学乖———“本车拒绝搭载救助,临盆产妇、车祸、中风、触电、溺水都不关我事。”就在上述溺水案中,即使是参与救助的人不也在感慨,“现在救人能捞一句谢谢就不错了。”

几个孩子掉到水里,大家肉眼可见。值得发问的是经年累月间,同样落水的是不是还有我们的正直与善良?我们朴素的同情心,是不是也需要打捞?英雄的大学生们获得了社会的高度赞扬,他们的精神也应该能触动那些依然麻木的心灵吧?而显然,对于一个国家或者社会而言,对善的弘扬更是一套恒久的系统工程,既关系到政府行为与社会关往,同样关系到这个时代有着怎样的价值追求。

所幸这个社会,无论有多少不尽如人意的地方,总还是有许多人,循着人类善良的本性而活。10月28日,上万名社会各界人士自发前往悼念,表达各自对几个孩子的深深怀念和敬意。几个勇敢而纯洁的孩子,生前不为人知,死后广为流传,它让我们悼念,让我们学着尊重正直与善良。

寂静的秋天,逝者已矣。我们悼念并赞美这些孩子,并非要鼓励牺牲,而是要借此进一步思考,如何避免这样的牺牲,不让无辜者被动地成为英雄。

大学生救人牺牲“值不值”再次引发争论 90后形象得到提升

大学生们见义勇为的壮举除了引起全社会的感动之外,也激起了一番“值不值”的争论,《新民晚报》报道,面对“如果换作你,会去做一节“水中人梯”吗?”这个问题,华东师大政教系的诸昕雯回答“三条人命换来两条命?我觉得还是要看自己有没有救人的能力再说。”而上海交大电信学院学生方毅则认为,这几个大学生道德高尚,但还是要在保护好自己的前提下救人,不然这种代价实在太大了。”还有网友反驳说“在危机时刻,人的第一反应就是救人,根本容不得多想值不值?”

在救起两名少年而牺牲三名大学生面前,有人戴上“交易眼镜”审查一番之后,得出的结论是不值呀!其理由是第一,三命换两命,数量上不值;其二,大学生没一个会游泳,却贸然下水,勇有余而智不足。

对此,《沈阳晚报》发表评论文章认为,这种事后算帐的方法,本来就不可取。市场经济时代,当我们习惯了交易时,交易观念就容易泛滥化——赡养是交易,上学是交易,工作是交易,交友是交易,婚姻也是交易„„于是,做什么事情都喜欢精算一下——值还是不值。不错,从表面看是亏了,是有点不值。但是,他们用自己的生命,树起了一座年轻一代不朽的丰碑;他们用惊天动地的壮举,毅然向世态炎凉宣战;他们为人之子,却把恢宏的大爱献给他人之子。这篇评论文章还认为,人总还是要有一点精神的,即便是为此作出牺牲,做些看上去“不值”的事情。对这样的人和事,我们必须保持足够的敬意,而不是用怀疑的目光来亵渎他们。

此次事件还引发了人们对90后之前一些不良看法的转变,荆楚网上的一篇评论文章认为,长江大学17名大学生冒着自己的生命危险,舍己救人,本身就是对社会责难和怀疑的有力抨击。他们奋不顾身的表现,生动地说明了90后并非“崩溃的一代”,而是可敬、可信、大有希望的一代。

《新民晚报》采访了上海交通大学思想政治课教师施索华,他认为,在人们的传统印象中,80后、90后都比较以自我为中心,但是这次的事件足以证明他们是祖国未来的希望。“我们的社会提倡发扬集体主义、奉献精神,而传统道德中也包含着相关内容。这几名大学生的行为正展现了这样的‘人性光辉’。”施索华同时认为,他们的行为并不是用“金子换石头”,这种精神力量足以影响13亿人。

“见义勇为”永远是一个时代命题

见义勇为是当前社会经久不衰的话题。现实中既有象魏青刚似的英雄给人们带来的感动,又有“英雄流血又流泪”事件给人们带来的心痛,还有未成年人盲目见义勇为而献身使人们感动和心痛的同时开始的反思。中国人民大学法律社会研究所所长周孝正表示“‘80后’、‘90后’是有个性、有想法的一代,可以为国争光,勇夺奥运冠军;可以在抗震救灾、奥运、国庆盛典、世博会中身体力行,展现志愿者风采;也可以结梯救人,英勇献身。”对于本则新闻来说,尽管人们依然会质疑大学生们救人方式的科学性和生命价值的对等性,但是,在笔者看来,这并不能否定见义勇为作为一个时代命题的价值和意义。 匡扶正义、见义勇为本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多少年来,是激励人们与邪恶作斗争的精神支柱。但在社会转型的前提下,传统的社会习惯正发生着前所未有的巨变,人们的价值取向发生极大变化,社会道德水准会出现一定程度的滑坡,抱着“自扫门前雪,莫管他人瓦上霜”的看客心理。这些都是社会失范的表现。

见义勇为,《辞海》中解释为看到合乎正义的事便勇敢地去做。最早出现于《论语?为政》“见义不为,无勇也”。广义上说一般的好人好事、互助行为也属于见义勇为,应当倡导,而如何才能在全社会有效地形成见义勇为氛围更是我们应直面的问题。无庸讳言,道德的教化始终是我们倡导见义勇为的有效途

径,社会应利用各种新闻媒体,对典型的事例进行大力宣传,弘扬正气。在寒江救人的英雄赵传宇的母校长江大学,出现的三个大学生的英勇事迹,在我们感佩之余,也带给我们新的思索。

见义勇为是时代精神的具体体现,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正义不是自然而然地降临到我们的生活中的,它需要每一个社会成员竭力维护。社会是一个联合体,只有相互搀扶,相互为善,世界才可以变成一个美好的人间。三个大学生为我们树立了典范。

学者尼尔•麦考密克指出“制度道德有两个范畴一方面,它必须尽可能地适应所设想的文明社会的实际的法律制度和政治。另一方面,就符合这一适应的要求而言,它应当可能紧密地接近我们的背景政治道德的理想。”只有将崇高的道德理想与见义勇为法律制度的完美结在一起,才能发挥出鼓励公民进行见义勇为的积极性,才能促进公民道德建设和良好社会风气的形成。

做人可以冷漠,但绝不可以无耻!

——关于对“大学生救人溺水身亡”事件评论的评论

在寒江救人的英雄赵传宇的母校长江大学,又涌现出一个英雄群体。24日,为救两名落水少年,该校10多名大学生手拉手扑进江中营救,两名少年获救,而3名大学生不幸被江水吞没,英勇献身。

三个风华正茂的生命就这样走了,走得悄无声息又惊天动地,走得大义凛然却又令人痛惜;两名落水少年获得了新生,他们却献出了生命。他们用生命谱写了一曲英雄的赞歌,用感天动地的英雄壮举对“90后是崩溃的一代”进行了无比有力的反讽。该事件被有关媒体报道后,迅速引起了社会的广泛震动和无限敬意。但网络中却总有那么有一些人,似乎总也看不到人性闪烁的光芒,总要基于所谓的理性视野和“实事求是”精神,进行了一番“值与不值”的探究和思考。于是,“不会游泳该不该救人”、““救起两个人牺牲三个人值不值”以及“该见义勇为还是该该见义智为”等等话题便由此而展开。针对这些所谓理性、近乎麻木的“冷思考”,笔者不由得想起了原教育部新闻发言人王旭明先生在评价“范跑跑”时的一句话“做人可以不高尚,但却不能无耻!” 曾记得上个世纪80年代,第四军医大学的一位名叫张华的大学生为了救一名掏粪老农而献出了自己的生命。社会上就曾引发过一场激烈的“一名大学生牺牲自己而救一名掏粪农民值不值得”的大辩论。而后来,某大型网站发起的一项“大街上听到有人喊救命,你会怎么样?”的调查,结果却显示出了六成不会出手相助的尴尬与幽默。更为荒唐的是,以个人生命至上、弃学生生命于不顾而率先“逃跑”的范美忠先生居然还得到了这些“理性者”的热捧。——怪哉,我们的社会已经冷漠到了如此残酷的地步了么?

见到有人落水,只要是善良正直的人,都不会见死不救,即使自己根本就不会游泳。几年前,同是长江大学的“80后”学生赵传宇寒江救人的事迹感动了很多人。时年87岁高龄的作家魏巍在给他的信中写道“这一切都使我陷入深深的感动中,并使我透过历史,重新看到雷锋的身影,雷锋高尚的灵魂!”几年后的今天,长江大学的10名男女大学生在明知救人有生命危险的情况下同样为救他人而舍生忘死,但却因为陈及时、何东旭、方招三人生命的陨落而遭受了如此这般的质疑与冷嘲热讽。——难道,“理性”网评人就是这样担当社会责任的么?难道,这就是我们所要的“与时俱进”与“和谐”么?

诚然,“生命至上”是人之根本,“科学施救”也应当值得提倡。但长江大学这10多名大学生搭救落水少年就不是“生命至上”的体现吗?在自己与他人面前,“生命至上”指向谁才算是一种更大的美德呢?作为一名教育工,笔者一直为社会长期冷漠的死水、人们冷淡漠然的消极心态儿而悲愤,也曾为“90后”的张狂与无知而囿心。但今天笔者却从陈及时、何东旭、方招三人以及由长江大学的10名男女大学生的“猴子捞月”当中看到了当代大学生的“无畏”和国家的希望!——这个“知者无畏,舍身救人”的英雄集体,不但是我们这个时代的学习楷模,而且也用实际行动证明了他们是社会不断进步的可靠力量,理应得到社会的信赖和尊重,更应得到我们网评人的敬畏与推崇! 三位大学生走了,走得悄无声息却又惊天动地,走得大义凛然却又令人痛惜!在举国上下都为之默哀、膜拜之时,我们作为网评人士是否也应该反思一下自己是否有冷漠心态、是否在不经意间关闭了心灵闸门、是否一直抱着“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观念、是否一贯的幸灾乐祸甚至冷嘲热讽呢?!

有的人死了,但他还活着;有的人活着,但他已经死了!——做人可以冷漠,但绝不可以无耻!请不要辱没“舍身救人”的英雄壮举,更不要对逝去的英灵进行亵渎!!!

见义勇为频酿悲剧事后反思呼吁生存教育自救知识的普及

关于大学生救人牺牲事件的事后反思还有很多,《徐州日报》发表文章称,如果那几个少年不去江滩那样的危险地玩耍,悲剧就无从发生;如果落水少年谙熟水性,大学生们就不用涉险;如果施救的大学生们都有娴熟的游泳技术,救援落水少年或许并不困难。又或者,即使他们的游泳技术不精湛,如果会安全有效地组织施救,或许悲剧也可以避免。痛悼英雄,汲取教训,这样的反思性设想并非没有意义。

在这次意外事件中,还有一群英雄的义举值得关注。当施救大学生们被湍急江水冲走的危机时刻,在附近锻炼的三位冬泳队员参与救起了六位落水的大学生。这三位冬泳队员一人46岁,另外两人都是61岁的退休工人。正是因为长期的游泳锻炼让他们具备了娴熟的游泳技能和丰富的施救知识。

地震海啸、遇劫遇盗、溺水火灾、触电中毒等等,无数的天灾人祸,会在意想不到中降临。经历过一次,就足以知道生存教育的必需。当前,推行素质教育正大行其道,最基础、最重要的求生素质培育理应在其中。文章最后呼吁,在全社会普及生存知识和自救知识教育,将其作为必修科目列入中小学教育课程,让每个学生 能多一分生存知识,多一种在危境中自救的强力。

高考作文素材大学生舍己救人英雄群体

写作佳苑

2009-11-02 1251 5d56b7b40100fg2u

高考作文素材大学生舍己救人英雄群体

2009年10月24日,为救两名落水少年,湖北长江大学10多名大学生奋不顾身地扑进江中,他们手拉手搭起人梯,救起了两名少年,而陈及时、方招、何东旭等三名大学生却被湍急的水流冲入江中,不幸遇难。一位参与救援的学生事后表示,今后再遇到有人需要帮助,还会毫不犹豫伸出援手。

这个“90后”大学生英雄群体舍己救人的事迹感动了无数人。团湖北省委授予来自长江大学文理学院的这个大学生群体“见义勇为先进青年集体”称号,追授陈及时、方招、何东旭“见义勇为优秀大学生”荣誉称号。

手拉手搭起挽救生命的链条

长江大学文理学院的40多名同学结伴出游,来到湖北荆州市宝塔河江段的江堤上野炊。这40多名同学都是大一新生,来自广电本科5091班和广电本科5092班。下午2时10分左右,一阵呼救声传来。两个少年从距沙滩约3米的江中小沙丘上失足落水。由于沙丘处于河湾处,两名落水少年被江流冲得直打转,不断起伏,渐渐漂向江中。

大家向两名少年落水处跑去。李佳隆、徐彬程、张荣波、方招、龚想涛等人先后跳入水中。与此同时,听到呼救声的长江大学城建学院土木工程专业大一学生、19岁的陈及时从河湾下游方向数十米处跃入江中,逆水游向落水少年。情急之下大家来不及脱掉衣物。李佳隆和徐彬程接力将其中的一名落水少年救上附近的一艘渔船。

沙丘附近的江底地形特殊距沙丘数米处的江底有一道深达6米的陡坎。下水救人的同学多数没有江中游泳的经历,经过陡坎后,多名同学被江流冲得打转,处境危险。方招和张荣波等人因体力透支而发出呼救,张荣波成功获救,方招则从江面消失。而从河湾对面游过来的陈及时,由于遇到了江面上的漩涡,一下子被卷到水下。

当几名大学生跳入江中救人时,江边其余大学生手拉手结成人梯,接应被救上来的人,并准备去拉水中的另一名少年。处在人梯前面的本是女同学姜梦淋和孔璇。19岁的男生何东旭冲到人梯最前面,拉着女同学的手,尽力站在水中将

身体往前探,想抓住那名落水少年。不料,一脚踏过河底的陡坎,何东旭一下子滑落到深水中,他身后的姜梦淋和孔璇也被带落到水里。这时,远处的3名冬泳队员闻声赶到,救起了落水的两名女生及另一位落水少年。而何东旭却不幸沉入江底。几小时后,陈及时、何东旭、方招3人的遗体被打捞上岸。 几年前,长江大学就出过在寒江救人不留名的英雄赵传宇,现在又涌现出一个救人的大学生英雄群体。长江大学公共事业专业的大三学生刘正宇表示,虽然有人说比起“80后”,“90后”更是“崩溃的一代”,但从去年奥运火炬海外传递到汶川特大地震抗震救灾,再到这次下水救人,“90后”表现出来的坚忍、自强、互助的精神,并不比任何一代逊色。

对大学生救人不仅仅需要感动

连日来,长江大学15名同学结人梯勇救两名落水少年的事迹广为流传。这些英雄事迹感动了许多人,不仅政府部门给予表彰或追授英雄称号,社会各界还为死难者家属募集了大量捐款。

三个勇敢而纯洁的孩子舍己救人的义举,让我们每个人都深深感动。他们曾经想当电影明星,想当篮球巨星,想住在自己设计的房子里。然而,残酷的现实、不期而至的厄运,将这一切如花的梦想都带走了。留下来的,唯有亲人的无限伤痛,同代人的声声叹息。

可是,当我们回到当时的救人现场———长江边上的宝塔湾,却悲哀地发现,三个大学生之死或许不该发生。

据报道,三学生殒命的宝塔湾被荆州当地人形容为“美丽的杀手”或“美丽陷阱”,当地宣传部门透露,每年此处因游泳戏水而淹死的人都有五六起,宝塔湾游泳俱乐部称,“仅我们自2003年至今就义务救出游客100多人。”然而,如此险恶之地,除了立一块标志危险的牌子之外,竟无任何技术防护措施,没有现场巡查员和救生员,整个荆州市连一支水上搜救队都没有。三个大学生之死,无疑暴露出当地政府部门公共服务的缺失。

更有甚者,就在学生们排成人梯搭救落水者的时候,在两个少年落水不足5米的地方就停着一艘机械渔船,20米处有一家由水上渔船改装的饭店。尽管有学生给渔船的老板跪下,求他们看能否捞救方招三人,但是他们无动于衷,理由是“长江上哪天不死人,不死几个人我们靠什么挣钱啊?”

“不死几个人我们靠什么挣钱啊?”这样的话听着让人毛骨悚然。是的,难以想通,静静的江水孕育了无数代的文明,然而直至今日,蓝天之下、大江之上,等着打捞尸体的麻木的人们,冷漠得像是船边的竹篙。他们像古代刑场外等待食肉的鹰隼,坚守岗位,又像是给死神放哨。

这样的情景,难免让人想起生活在电影《纽扣人》里的一群人,他们以掩盖凶杀现场、毁尸灭迹为业,他们的口头禅是“活人不关我们的事。”仿佛世界就是这样分工,这里没有善恶,只有利益,人类作为一个命运共同体土崩瓦解。

然而,联想到当下拜金主义流行,不同程度的道德沦丧以及种种社会不公正,此时此刻,我们又不能将这种麻木不仁完全归咎于袖手旁观者铁石心肠。人们不会忘记,几年前南京“彭宇案”发生后,有人立即得出一个结论———“看到老人倒地不要去扶”。同样,就在最近,当上海的几起“钓鱼执法”案陆续曝光后,许多人开始学乖———“本车拒绝搭载救助,临盆产妇、车祸、中风、触电、溺水都不关我事。”就在上述溺水案中,即使是参与救助的人不也在感慨,“现在救人能捞一句谢谢就不错了。”

几个孩子掉到水里,大家肉眼可见。值得发问的是经年累月间,同样落水的是不是还有我们的正直与善良?我们朴素的同情心,是不是也需要打捞?英雄的大学生们获得了社会的高度赞扬,他们的精神也应该能触动那些依然麻木的心灵吧?而显然,对于一个国家或者社会而言,对善的弘扬更是一套恒久的系统工程,既关系到政府行为与社会关往,同样关系到这个时代有着怎样的价值追求。

所幸这个社会,无论有多少不尽如人意的地方,总还是有许多人,循着人类善良的本性而活。10月28日,上万名社会各界人士自发前往悼念,表达各自对几个孩子的深深怀念和敬意。几个勇敢而纯洁的孩子,生前不为人知,死后广为流传,它让我们悼念,让我们学着尊重正直与善良。

寂静的秋天,逝者已矣。我们悼念并赞美这些孩子,并非要鼓励牺牲,而是要借此进一步思考,如何避免这样的牺牲,不让无辜者被动地成为英雄。

大学生救人牺牲“值不值”再次引发争论 90后形象得到提升

大学生们见义勇为的壮举除了引起全社会的感动之外,也激起了一番“值不值”的争论,《新民晚报》报道,面对“如果换作你,会去做一节“水中人梯”吗?”这个问题,华东师大政教系的诸昕雯回答“三条人命换来两条命?我觉得还是要看自己有没有救人的能力再说。”而上海交大电信学院学生方毅则认为,这几个大学生道德高尚,但还是要在保护好自己的前提下救人,不然这种代价实在太大了。”还有网友反驳说“在危机时刻,人的第一反应就是救人,根本容不得多想值不值?”

在救起两名少年而牺牲三名大学生面前,有人戴上“交易眼镜”审查一番之后,得出的结论是不值呀!其理由是第一,三命换两命,数量上不值;其二,大学生没一个会游泳,却贸然下水,勇有余而智不足。

对此,《沈阳晚报》发表评论文章认为,这种事后算帐的方法,本来就不可取。市场经济时代,当我们习惯了交易时,交易观念就容易泛滥化——赡养是交易,上学是交易,工作是交易,交友是交易,婚姻也是交易„„于是,做什么事情都喜欢精算一下——值还是不值。不错,从表面看是亏了,是有点不值。但是,他们用自己的生命,树起了一座年轻一代不朽的丰碑;他们用惊天动地的壮举,毅然向世态炎凉宣战;他们为人之子,却把恢宏的大爱献给他人之子。这篇评论文章还认为,人总还是要有一点精神的,即便是为此作出牺牲,做些看上去“不值”的事情。对这样的人和事,我们必须保持足够的敬意,而不是用怀疑的目光来亵渎他们。

此次事件还引发了人们对90后之前一些不良看法的转变,荆楚网上的一篇评论文章认为,长江大学17名大学生冒着自己的生命危险,舍己救人,本身就是对社会责难和怀疑的有力抨击。他们奋不顾身的表现,生动地说明了90后并非“崩溃的一代”,而是可敬、可信、大有希望的一代。

《新民晚报》采访了上海交通大学思想政治课教师施索华,他认为,在人们的传统印象中,80后、90后都比较以自我为中心,但是这次的事件足以证明他们是祖国未来的希望。“我们的社会提倡发扬集体主义、奉献精神,而传统道德中也包含着相关内容。这几名大学生的行为正展现了这样的‘人性光辉’。”施索华同时认为,他们的行为并不是用“金子换石头”,这种精神力量足以影响13亿人。

“见义勇为”永远是一个时代命题

见义勇为是当前社会经久不衰的话题。现实中既有象魏青刚似的英雄给人们带来的感动,又有“英雄流血又流泪”事件给人们带来的心痛,还有未成年人盲目见义勇为而献身使人们感动和心痛的同时开始的反思。中国人民大学法律社会研究所所长周孝正表示“‘80后’、‘90后’是有个性、有想法的一代,可以为国争光,勇夺奥运冠军;可以在抗震救灾、奥运、国庆盛典、世博会中身体力行,展现志愿者风采;也可以结梯救人,英勇献身。”对于本则新闻来说,尽管人们依然会质疑大学生们救人方式的科学性和生命价值的对等性,但是,在笔者看来,这并不能否定见义勇为作为一个时代命题的价值和意义。 匡扶正义、见义勇为本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多少年来,是激励人们与邪恶作斗争的精神支柱。但在社会转型的前提下,传统的社会习惯正发生着前所未有的巨变,人们的价值取向发生极大变化,社会道德水准会出现一定程度的滑坡,抱着“自扫门前雪,莫管他人瓦上霜”的看客心理。这些都是社会失范的表现。

见义勇为,《辞海》中解释为看到合乎正义的事便勇敢地去做。最早出现于《论语?为政》“见义不为,无勇也”。广义上说一般的好人好事、互助行为也属于见义勇为,应当倡导,而如何才能在全社会有效地形成见义勇为氛围更是我们应直面的问题。无庸讳言,道德的教化始终是我们倡导见义勇为的有效途

径,社会应利用各种新闻媒体,对典型的事例进行大力宣传,弘扬正气。在寒江救人的英雄赵传宇的母校长江大学,出现的三个大学生的英勇事迹,在我们感佩之余,也带给我们新的思索。

见义勇为是时代精神的具体体现,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正义不是自然而然地降临到我们的生活中的,它需要每一个社会成员竭力维护。社会是一个联合体,只有相互搀扶,相互为善,世界才可以变成一个美好的人间。三个大学生为我们树立了典范。

学者尼尔•麦考密克指出“制度道德有两个范畴一方面,它必须尽可能地适应所设想的文明社会的实际的法律制度和政治。另一方面,就符合这一适应的要求而言,它应当可能紧密地接近我们的背景政治道德的理想。”只有将崇高的道德理想与见义勇为法律制度的完美结在一起,才能发挥出鼓励公民进行见义勇为的积极性,才能促进公民道德建设和良好社会风气的形成。

做人可以冷漠,但绝不可以无耻!

——关于对“大学生救人溺水身亡”事件评论的评论

在寒江救人的英雄赵传宇的母校长江大学,又涌现出一个英雄群体。24日,为救两名落水少年,该校10多名大学生手拉手扑进江中营救,两名少年获救,而3名大学生不幸被江水吞没,英勇献身。

三个风华正茂的生命就这样走了,走得悄无声息又惊天动地,走得大义凛然却又令人痛惜;两名落水少年获得了新生,他们却献出了生命。他们用生命谱写了一曲英雄的赞歌,用感天动地的英雄壮举对“90后是崩溃的一代”进行了无比有力的反讽。该事件被有关媒体报道后,迅速引起了社会的广泛震动和无限敬意。但网络中却总有那么有一些人,似乎总也看不到人性闪烁的光芒,总要基于所谓的理性视野和“实事求是”精神,进行了一番“值与不值”的探究和思考。于是,“不会游泳该不该救人”、““救起两个人牺牲三个人值不值”以及“该见义勇为还是该该见义智为”等等话题便由此而展开。针对这些所谓理性、近乎麻木的“冷思考”,笔者不由得想起了原教育部新闻发言人王旭明先生在评价“范跑跑”时的一句话“做人可以不高尚,但却不能无耻!” 曾记得上个世纪80年代,第四军医大学的一位名叫张华的大学生为了救一名掏粪老农而献出了自己的生命。社会上就曾引发过一场激烈的“一名大学生牺牲自己而救一名掏粪农民值不值得”的大辩论。而后来,某大型网站发起的一项“大街上听到有人喊救命,你会怎么样?”的调查,结果却显示出了六成不会出手相助的尴尬与幽默。更为荒唐的是,以个人生命至上、弃学生生命于不顾而率先“逃跑”的范美忠先生居然还得到了这些“理性者”的热捧。——怪哉,我们的社会已经冷漠到了如此残酷的地步了么?

见到有人落水,只要是善良正直的人,都不会见死不救,即使自己根本就不会游泳。几年前,同是长江大学的“80后”学生赵传宇寒江救人的事迹感动了很多人。时年87岁高龄的作家魏巍在给他的信中写道“这一切都使我陷入深深的感动中,并使我透过历史,重新看到雷锋的身影,雷锋高尚的灵魂!”几年后的今天,长江大学的10名男女大学生在明知救人有生命危险的情况下同样为救他人而舍生忘死,但却因为陈及时、何东旭、方招三人生命的陨落而遭受了如此这般的质疑与冷嘲热讽。——难道,“理性”网评人就是这样担当社会责任的么?难道,这就是我们所要的“与时俱进”与“和谐”么?

诚然,“生命至上”是人之根本,“科学施救”也应当值得提倡。但长江大学这10多名大学生搭救落水少年就不是“生命至上”的体现吗?在自己与他人面前,“生命至上”指向谁才算是一种更大的美德呢?作为一名教育工,笔者一直为社会长期冷漠的死水、人们冷淡漠然的消极心态儿而悲愤,也曾为“90后”的张狂与无知而囿心。但今天笔者却从陈及时、何东旭、方招三人以及由长江大学的10名男女大学生的“猴子捞月”当中看到了当代大学生的“无畏”和国家的希望!——这个“知者无畏,舍身救人”的英雄集体,不但是我们这个时代的学习楷模,而且也用实际行动证明了他们是社会不断进步的可靠力量,理应得到社会的信赖和尊重,更应得到我们网评人的敬畏与推崇! 三位大学生走了,走得悄无声息却又惊天动地,走得大义凛然却又令人痛惜!在举国上下都为之默哀、膜拜之时,我们作为网评人士是否也应该反思一下自己是否有冷漠心态、是否在不经意间关闭了心灵闸门、是否一直抱着“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观念、是否一贯的幸灾乐祸甚至冷嘲热讽呢?!

有的人死了,但他还活着;有的人活着,但他已经死了!——做人可以冷漠,但绝不可以无耻!请不要辱没“舍身救人”的英雄壮举,更不要对逝去的英灵进行亵渎!!!

见义勇为频酿悲剧事后反思呼吁生存教育自救知识的普及

关于大学生救人牺牲事件的事后反思还有很多,《徐州日报》发表文章称,如果那几个少年不去江滩那样的危险地玩耍,悲剧就无从发生;如果落水少年谙熟水性,大学生们就不用涉险;如果施救的大学生们都有娴熟的游泳技术,救援落水少年或许并不困难。又或者,即使他们的游泳技术不精湛,如果会安全有效地组织施救,或许悲剧也可以避免。痛悼英雄,汲取教训,这样的反思性设想并非没有意义。

在这次意外事件中,还有一群英雄的义举值得关注。当施救大学生们被湍急江水冲走的危机时刻,在附近锻炼的三位冬泳队员参与救起了六位落水的大学生。这三位冬泳队员一人46岁,另外两人都是61岁的退休工人。正是因为长期的游泳锻炼让他们具备了娴熟的游泳技能和丰富的施救知识。

地震海啸、遇劫遇盗、溺水火灾、触电中毒等等,无数的天灾人祸,会在意想不到中降临。经历过一次,就足以知道生存教育的必需。当前,推行素质教育正大行其道,最基础、最重要的求生素质培育理应在其中。文章最后呼吁,在全社会普及生存知识和自救知识教育,将其作为必修科目列入中小学教育课程,让每个学生 能多一分生存知识,多一种在危境中自救的强力。


相关内容

  • 2016高考作文素材集锦
  • 2016高考作文素材集锦 1.用青春热血传承"一二九"精神 2015-12-09 来源:中国青年网 80年前的今天,新华门的抗日怒吼震撼了古都北平.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北平大中学生数千人冲上街头,举行声势浩大的游行示威,反对华北自治,反抗日本帝国主义,掀起全国抗日救国新高潮. 毛 ...

  • 高考作文时事素材分类:生存发展1
  • 高考作文时事素材分类:生存发展1 高考作文时事素材分类:生存发展1 第四类:生存发展类 天人之际,合而为一,同而通理,动而相益,顺而相受,谓之德道. --董仲舒 人为的系统应该符合于自然的系统,而且只表述自然的系统. --(德国) 黑格尔 中国的家底与可持续发展 为高层决策提供参考.中国科学院做出& ...

  • 2012年时事作文素材
  • 1 黄山市黄山区谭家桥镇一景区重现的鬼子进村场景:一群身着侵华日军军服的人,手握"三八大盖",押解着几位"村妇",其中的"日军军官"手提军刀坐在三轮摩托车上,"侵华日军"们的脸上都露出开心的笑容.在这个集体参与的旅游项目 ...

  • 2010年高考作文适用素材及点评二十篇
  • 2010年高考作文适用素材及点评二十篇 1. 奥巴马漫画风波 <纽约邮报>刊登了一幅批评美国经济政策的漫画,作者用大猩猩来影射新总统奥巴马,新闻集团因此遭到近千美国民权人士围堵.对于美国媒体来说,挖苦总统早已是家常便饭.<纽约时报>就曾旗帜鲜明地提出"凡是总统支持的 ...

  • 2016时政热点
  • 2016高考语文时事热点素材积累 高考作文素材1:中国第一个诺贝尔科学奖 中国的第一个诺贝尔科学奖:女科学家屠呦呦获医学奖! 瑞典卡罗琳医学院10月5日在斯德哥尔摩宣布,中国女科学家屠呦呦和一名日本科学家及一名爱尔兰科学家分享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以表彰他们在疟疾治疗研究中取得的成就. 人 ...

  • 高考作文模拟试题
  • [模拟试题] (1)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一位女教师发现所教的高二班里有28名学生,为完成一项生物课作业,从网上抄袭了现成材料.她认为这些学生品质低下,剽窃他人劳动成果,将成绩判为零分.这引起了家长的反对,他们纷纷向学校施压,要求重判成绩.学校不堪重压,迫令她屈从.她 ...

  • 读写结合加强语文教学中的写作训练
  • 如何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一直是语文教师研究的主要课题.很多教师为了解决这一课题,想出很多办法,大多是鼓励学生用课外时间加强写作训练,比如写日记.周记.报告等.实际上,语文课内阅读教学就是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最佳平台,就是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主阵地. 语文教学每学期至少有近百节课,课文不少于30篇,倘若我们 ...

  • 2014年最新时评热议1
  • "好心人免责"应普及全国 (新闻背景:近日,杭州市人大正在审议的<杭州市院前医疗急救管理条例(草案)>部分条款引发公众热议.该条例拟规定:鼓励具备急救专业技能的公民对危.急.重症病员实施紧急现场救护,其紧急现场救护行为受法律保护,不追究有关法律责任.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可 ...

  • 2010年高考作文素材:130个经典语段诵读(1-13)
  • 2010年高考作文素材:130个经典语段诵读(1-13) 1.鲁迅先生说:"天才并不是自生自长在深林荒野的怪物,是由可以使天才生长的民众产生.长育出来的,所以没有这种民众,就没有天才."如果有人自以为很有才气,单枪匹马可以闯天下,而不注意与社会.与他人的合作,势必会闹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