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石症的中西医结合诊疗规范

胆胀(结石性胆囊炎)中医诊疗方案

中医概念:肝病常见的证候有肝气郁结、肝火上炎、肝阴不足、肝血亏虚、瘀血阻络等。胆为六腑之一,内寄相火、因其内藏精汁,又称奇恒之腑,其气以通降为顺,有助胃腐熟水谷之功。胆病常见的证候有胆腑郁热、胆腑气滞、胆内结石等。胆附于肝,与肝相表里,胆管起源于肝,胆液为肝之余气,足厥阴肝经与足少阳胆经相通,所以胆的病变与肝密切相关,胆病可以及肝,·肝病可以及胆,可致肝胆同病,发为肝胆气郁、肝胆湿热等证。肝胆证候以实证多见。肝木疏土,肝随脾升,胆随胃降,肝木生于肾水,长于脾土,故肝胆病与脾、胃、肾等脏腑关系密切,临床证候如肝脾不调、肝肾阴虚、胆胃郁热等即属之。本病属于中医的胆胀、胁痛范畴

西医概念:胆囊炎是常见疾病,按发病急缓可分为急性和慢性两种,胆囊炎又根据其内有无结石分为结石性和无结石性胆囊炎。

分类定义:胆囊炎,与胆石病常为因果关系。胆囊炎症多先有胆囊结石,当胆石引起胆囊管梗阻时,胆汁淤积,细菌繁殖,发生感染而致胆囊炎; 也有一部分无结石性胆囊炎,是由于胆囊功能异常,排空功能障碍,或致病细菌自血循环传播而引起。胆管炎症可由于胆管结石和肠道致病细菌逆行感染引起,少数由胆管癌和胆道蛔虫病所致。而胆道经常的感染发生炎症,尤其是大肠杆菌和厌氧菌属的感染,又是原发性胆管结石的致病因素。。

中医临床表现:1.主要脉症胁肋胀痛灼热,脘腹胀满,厌食油腻,或进食油腻食物病情则加重,口苦泛恶,大便溏垢,小便短赤,或有黄疽,舌红苔黄腻,脉弦滑数。

2.证候特征本证以胁痛,脘腹胀闷,厌油口苦,苔黄腻等肝胆湿热证为特征。

西医临床表现:1. 病史:患者常有右胁隐痛史、厌油、劳累或生气后常引起疼痛发作,有的并有典型的胆绞痛史或黄疸史。

2. 症状:(1)腹痛,常为右上腹或上腹中部,大多向右肩背部放射。

(2)大多数患者在腹痛发作的同时,均有不同程度的恶寒发热。

(3)可伴恶心呕吐、黄疸等症状。

3. 体征:在慢性间歇期体征不明显,急性炎症期可有体温上升或黄疸,上腹部压痛明显,或有反跳痛,或可触到肿大之胆囊,莫菲氏征阳性,波阿氏征阳性。

4. 检查

(1) 慢性间歇期实验室检查变化不明显,急性发作期可见白细胞上升,中性升高,GPT 、转肽酶、胆红素均升高,尤其是直接胆红素升高明显,提示梗阻性黄疸。

(2)B 型超声:胆道系统炎症可见到胆管壁或胆囊壁毛糙不光滑或增厚,正常胆囊壁厚度不超过0.4cm ,若超过此限度往往

表示有过慢性炎症。若在B 超上见有强光团并拖有声影者则表示该处为结石。

(3) CT、MRI 为胆道疾病的诊断提供了更为准确有效的信息,但多在与其他原因引起的胆道梗阻作鉴别时应用,不做为诊断胆石症的常规手段。

中医诊断:1.肝郁气滞情志不遂,郁怒恚怒伤肝,导致肝失疏泄,肝郁气滞,进而可病及于胆,肝胆疏泄无权,形成肝胆气滞,而成胁痛、胆胀等肝胆病证。

2.肝火上炎肝郁气滞,久郁化火,火热燔灼,气滞火灼于肝胆,而成胁痛等病证。

3.肝阴不足素体阴液不足,·或久病耗伤,或肾水不足,水不涵木,或肝郁化火,火盛伤阴,以致肝阴不足,肝失所养,而成胁痛、鼓胀等病证。

西医诊断鉴别诊断

1.急性胰腺炎,临床表现为急性上腹痛,多位于中上腹部,呈持续性钝痛、钻痛或绞痛,常阵发性加剧,并向左腰背部放射,常伴中度发热、恶心、呕吐,易与胆石症混淆。但急性胰腺炎血清与尿淀粉酶明显升高(>500U) ,而胆石症血淀粉酶也可升高。但很少超过500U ,且胆石症有结石的X 线征象。

2.胰头癌及壶腹周围癌主要表现为梗阻性黄疸,有进行性消瘦、上腹部持续性钝痛、肝肿大及胆囊胀大等症状,约半数病人可触及胀大的胆囊,如阻塞性黄疸病人同时可触及胀大的胆囊,对于鉴别胰头癌或壶腹癌与胆石症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胆石症虽能引起阻塞性黄疸,但胆囊多因慢性炎症而缩小。B 型超声、CT 及MRI 等检查有助于鉴别诊断。

中医辨证分型:

(1) 气滞证:

证候:右上腹胀满隐痛,或阵发性绞痛,痛引肩背,或伴胃脘部痞满,厌食油腻,舌质淡红,舌苔白或微黄,脉弦细或弦紧。

证候分析:胆石阻滞,肝失条达,阻于胁络,故见右上腹胀满隐痛,或阵发性绞痛,痛引肩背;肝气横逆,常易侵犯脾胃,运化失常,故胃脘部痞满,厌食油腻;脉弦为肝郁之象。

(2)湿热证:

证候:右上腹疼痛,呈阵发性加剧,甚则绞痛难忍,痛引肩背,伴沉重感。高热寒战,口苦咽干,恶心呕吐,或出现巩膜黄染、尿黄,大便秘结,右上腹压痛,重者肌紧张,拒按,有时可触及肿大的胆囊。舌质红,苔黄腻,脉弦数或弦滑。

证候分析:湿热胆石蕴结于肝胆,肝络失和,不通则痛,故见右上腹疼痛,阵发性加剧,甚则绞痛难忍,右上腹压痛拒按,肝气窜络,则痛引肩背;湿热内蕴则高热寒战;口苦咽干为少阳胆经受病之主证;肝木克脾土,脾胃互为表里,则胃失和降,出

现恶心呕吐;湿热交蒸,胆液不循常道而外溢,故见巩膜黄染;湿热下注膀胱则尿黄;湿热蕴结于肠胃,气机阻滞,腑气不通则大便秘结;舌质红,苔黄腻,脉弦数或弦滑,均为肝

第2 / 6页

胆湿热之征。

(3)脓毒证:

证候:右胁剧痛不已,腹胀而满,拒按,寒战高热,或寒热往来,口苦咽干,身目黄染,甚或神昏谵语,四肢厥冷,舌红绛,苔黄燥,脉滑数。

证候分析:病在肝胆,结石阻滞,肝郁气滞,不通则痛,故右胁剧痛,腹胀而满,拒按,湿热夹毒,热毒炽盛。则寒战高热;寒热往来,口苦咽干为少阳胆经病主证;热毒迫使胆汁外溢,故身目黄染;热毒内陷心包,扰乱心神,则神昏谵语;湿热郁阻阳气,不能外达,则四肢厥冷;舌红绛为热毒入营血之特征;苔黄燥是热毒伤津之表现;脉滑数为热毒内炽之象。西医诊断标准胆石症与胆囊炎诊断标准:

二、治疗

(一)中医治疗

1、辩证施治:

1.1气滞证:右上腹胀满隐痛,或阵发性绞痛,痛引肩背,或伴胃脘部痞满,厌食油腻,舌质淡红,舌苔白或微黄,脉弦细或弦紧

治法:疏肝利胆、行气止痛。

方药:柴胡疏肝散加减。

柴胡10g 香附10g 枳壳10g 金钱草20g

海金沙(包煎)20g 牡丹皮10g 栀子10g 茯苓10g

甘草6g 芍药10g 川芎 10g

1.2湿热证:右上腹疼痛,呈阵发性加剧,甚则绞痛难忍,痛引肩背,伴沉重感。高热寒战,口苦咽干,恶心呕吐,或出现巩膜黄染、尿黄,大便秘结,右上腹压痛,重者肌紧张,拒按,有时可触及肿大的胆囊。舌质红,苔黄腻,脉弦数或弦滑。

治法:清胆利湿,通气通腑。

方药:茵陈蒿汤合大柴胡汤加减:

茵陈30g 栀子10g 大黄(后下)10g 柴胡10g

郁金10g 金钱草30g 海金沙(包煎)20g 石韦15g

赤芍10g 牡丹皮10g 竹茹10g 甘草5g

1.3脓毒证:右胁剧痛不已,腹胀而满,拒按,寒战高热,或寒热往来,口苦咽干,身目黄染,甚或神昏谵语,四肢厥冷,舌红绛,苔黄燥,脉滑数。

第3 / 6页

治法:清热解毒凉血。

方药:黄连解毒汤合茵陈蒿汤加减。

黄连10g 黄柏10g 栀子10g 生地10g

丹皮10g 金银花 30g 连翘10g 木香6g

枳实10g 芒硝(后下)10g 柴胡10g 茵陈30g

金钱草30g 甘草5g

2、中成药:消炎利胆片、胆石利通胶囊。

(二)西医治疗

胆石症的治疗目的在于缓解症状,减少复发,消除结石,避免并发症的发生。急性发作期宜先行非手术治疗,待症状控制后,进一步检查,明确诊断;如病情严重、非手术治疗无效,应在初步诊断的基础上及时进行手术治疗。

1. 非手术疗法 主要适应证为:初次发作的青年患者;经非手术治疗症状迅速缓解者;临床症状不典型者;发病已逾3天,无紧急手术指征,且在非手术治疗下症状有消退者。常用的非手术疗法:主要包括卧床休息、禁饮食或低脂饮食、输液、纠正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紊乱、抗感染、解痉止痛和支持对症处理。

2.口服胆酸溶石:由于鹅去氧胆酸(CDCA) 效果差,且有肝毒性和腹泻的副作用,现很少应用。熊去氧胆酸(UDCA) 效果优于CDCA ,且基本没有副作用,每日剂量8~13mg /kg ,疗程一般为半年至两年。主要用于结石直径<1.5cm 的胆固醇结石。孕妇、肥胖病、肝病及糖尿病患者不宜应用。

3.手术治疗

适应证:①胆管结石伴严重梗阻、感染、中毒性休克或有肝脏并发症者;②长期反复发作的梗阻和感染,经非手术治疗无效者;③X 线造影发现胆道有机械性梗阻(狭窄或结石嵌顿) 者;

④伴有下列严重胆囊病变者:较大胆囊结石,症状发作频繁,胆囊管结石嵌顿造成积水积脓,急性化脓性及坏疽性胆囊炎,或穿孔伴有弥漫性腹膜炎等。

(1)术前准备:

①胆道疾病的诊断与手术方案确定后,除做好病人的思想工作、消除顾虑、配合手术治疗外,应了解病人药物过敏史、激素应用情况,以防止严重过敏反应的发生及皮质功能不足造成术中、术后低血压或严重意外。

②应充分了解患者有无严重的内科性疾病存在,尤其老年患者,常有各器官各系统

第4 / 6页

的退行性改变,如心血管疾病等。术前应与内科合作,改善有关疾病的状况,以增加安全性,也可有针对性地减少这些器官的负荷,达到术后顺利康复。

③测定凝血酶原时间。黄疸病人多有凝血酶原时间延长,术前3天应注射维生素K(结合静脉输液,每天给予维生素K1 20~30mg) ,如仍不能纠正,非急症,宜暂缓手术。

④对新近有胆系感染者,术前2天应予抗生素治疗;对术前有肺部感染者,应在充分治疗后,术前术后亦应使用抗生素治疗;对较大、时间较长的胆道手术者,术前宜用抗生素来预防感染治疗。

⑤对有蛔虫感染者,术前应做驱蛔治疗。

⑥作有关辅助检查。应全面地了解肝功能,对乙肝五项也应测定,测定肾功能,做胸透、心电图等检查,以便了解其他疾病存在与否,并及时处理。

⑦手术前应禁食,必要时可进行胃肠减压。

急症手术要求在4~6h 内作好各种准备,以保证急症手术的施行。

(2)手术方法:

①胆囊切除术:是胆囊结石、急慢性胆囊炎的主要外科治疗方法,可彻底消除病灶,手术效果满意。手术方法有两种:由胆囊底开始的所谓逆行法和自胆囊颈开始的顺行法胆囊切除术,多采用前者。此法可避免胆管误伤,而后者出血少,但如胆囊周围炎症水肿严重时,手术常有困难。对适合病例,可采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③胆总管探查引流术:是治疗胆管结石的基本方法。

胆石症通过积极的治疗预后良好,当合并胆囊穿孔、急性化脓性胆管炎、肝脓肿或急性出血坏死性胰腺炎等严重并发症时预后较差。

5. 预防

预防胆结石的发生,必须少食糖。

1. 要注意饮食卫生,避免寄生虫感染。

2. 宜进食低脂肪饮食,多食新鲜蔬菜、水果、可食猪瘦肉、鸡肉、鸭肉、蛋清。

3. 忌食油炸食物、动物脂肪及内脏,慎食蛋黄、鱼、甲壳类动物。

4. 忌烟酒及辛辣食物。

5. 饮食调理

饮食治疗的目的是达到抑制结石的生成和缓解结石梗阻引起的疼痛。

四、疗效判定标准:

1. 临床治愈:症状和体征消失。影像学检查结石消失。

2.显效:症状和体征明显减轻,影像学检查结石明显减少达1/2以上,或结石变小在1/2以上者。

3.有效:症状和体征有减轻。影像学检查结石较治疗前减少或变小者。

4. 无效:症状和体征有减轻或无变化。影像学检查结石无改变者。

五、中医难点分析

胆胀病机复杂,多伴兼症,病人入院时多伴有腹痛(剑突下绞痛),寒颤高热和黄疸,病情危笃,单一疗法难以有效,单纯予以中医药治疗轻者贻误治疗,重者危及生命,故必须急则治标,予以西药控制病情后,可考虑中医药治疗。

六、中医优化方案

中西医结合治疗:静止期一般以中医疏肝健脾、利胆排石为主;当急性发作或并发感染时,则应积极抗感染、对症治疗,配

合中药清利肝胆湿热、排石退黄等治疗。若发生中毒性休克或严重并发症时,就要以西医治疗为主,抗感染、抗休克及手术治疗。

胆胀(结石性胆囊炎)中医诊疗方案

中医概念:肝病常见的证候有肝气郁结、肝火上炎、肝阴不足、肝血亏虚、瘀血阻络等。胆为六腑之一,内寄相火、因其内藏精汁,又称奇恒之腑,其气以通降为顺,有助胃腐熟水谷之功。胆病常见的证候有胆腑郁热、胆腑气滞、胆内结石等。胆附于肝,与肝相表里,胆管起源于肝,胆液为肝之余气,足厥阴肝经与足少阳胆经相通,所以胆的病变与肝密切相关,胆病可以及肝,·肝病可以及胆,可致肝胆同病,发为肝胆气郁、肝胆湿热等证。肝胆证候以实证多见。肝木疏土,肝随脾升,胆随胃降,肝木生于肾水,长于脾土,故肝胆病与脾、胃、肾等脏腑关系密切,临床证候如肝脾不调、肝肾阴虚、胆胃郁热等即属之。本病属于中医的胆胀、胁痛范畴

西医概念:胆囊炎是常见疾病,按发病急缓可分为急性和慢性两种,胆囊炎又根据其内有无结石分为结石性和无结石性胆囊炎。

分类定义:胆囊炎,与胆石病常为因果关系。胆囊炎症多先有胆囊结石,当胆石引起胆囊管梗阻时,胆汁淤积,细菌繁殖,发生感染而致胆囊炎; 也有一部分无结石性胆囊炎,是由于胆囊功能异常,排空功能障碍,或致病细菌自血循环传播而引起。胆管炎症可由于胆管结石和肠道致病细菌逆行感染引起,少数由胆管癌和胆道蛔虫病所致。而胆道经常的感染发生炎症,尤其是大肠杆菌和厌氧菌属的感染,又是原发性胆管结石的致病因素。。

中医临床表现:1.主要脉症胁肋胀痛灼热,脘腹胀满,厌食油腻,或进食油腻食物病情则加重,口苦泛恶,大便溏垢,小便短赤,或有黄疽,舌红苔黄腻,脉弦滑数。

2.证候特征本证以胁痛,脘腹胀闷,厌油口苦,苔黄腻等肝胆湿热证为特征。

西医临床表现:1. 病史:患者常有右胁隐痛史、厌油、劳累或生气后常引起疼痛发作,有的并有典型的胆绞痛史或黄疸史。

2. 症状:(1)腹痛,常为右上腹或上腹中部,大多向右肩背部放射。

(2)大多数患者在腹痛发作的同时,均有不同程度的恶寒发热。

(3)可伴恶心呕吐、黄疸等症状。

3. 体征:在慢性间歇期体征不明显,急性炎症期可有体温上升或黄疸,上腹部压痛明显,或有反跳痛,或可触到肿大之胆囊,莫菲氏征阳性,波阿氏征阳性。

4. 检查

(1) 慢性间歇期实验室检查变化不明显,急性发作期可见白细胞上升,中性升高,GPT 、转肽酶、胆红素均升高,尤其是直接胆红素升高明显,提示梗阻性黄疸。

(2)B 型超声:胆道系统炎症可见到胆管壁或胆囊壁毛糙不光滑或增厚,正常胆囊壁厚度不超过0.4cm ,若超过此限度往往

表示有过慢性炎症。若在B 超上见有强光团并拖有声影者则表示该处为结石。

(3) CT、MRI 为胆道疾病的诊断提供了更为准确有效的信息,但多在与其他原因引起的胆道梗阻作鉴别时应用,不做为诊断胆石症的常规手段。

中医诊断:1.肝郁气滞情志不遂,郁怒恚怒伤肝,导致肝失疏泄,肝郁气滞,进而可病及于胆,肝胆疏泄无权,形成肝胆气滞,而成胁痛、胆胀等肝胆病证。

2.肝火上炎肝郁气滞,久郁化火,火热燔灼,气滞火灼于肝胆,而成胁痛等病证。

3.肝阴不足素体阴液不足,·或久病耗伤,或肾水不足,水不涵木,或肝郁化火,火盛伤阴,以致肝阴不足,肝失所养,而成胁痛、鼓胀等病证。

西医诊断鉴别诊断

1.急性胰腺炎,临床表现为急性上腹痛,多位于中上腹部,呈持续性钝痛、钻痛或绞痛,常阵发性加剧,并向左腰背部放射,常伴中度发热、恶心、呕吐,易与胆石症混淆。但急性胰腺炎血清与尿淀粉酶明显升高(>500U) ,而胆石症血淀粉酶也可升高。但很少超过500U ,且胆石症有结石的X 线征象。

2.胰头癌及壶腹周围癌主要表现为梗阻性黄疸,有进行性消瘦、上腹部持续性钝痛、肝肿大及胆囊胀大等症状,约半数病人可触及胀大的胆囊,如阻塞性黄疸病人同时可触及胀大的胆囊,对于鉴别胰头癌或壶腹癌与胆石症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胆石症虽能引起阻塞性黄疸,但胆囊多因慢性炎症而缩小。B 型超声、CT 及MRI 等检查有助于鉴别诊断。

中医辨证分型:

(1) 气滞证:

证候:右上腹胀满隐痛,或阵发性绞痛,痛引肩背,或伴胃脘部痞满,厌食油腻,舌质淡红,舌苔白或微黄,脉弦细或弦紧。

证候分析:胆石阻滞,肝失条达,阻于胁络,故见右上腹胀满隐痛,或阵发性绞痛,痛引肩背;肝气横逆,常易侵犯脾胃,运化失常,故胃脘部痞满,厌食油腻;脉弦为肝郁之象。

(2)湿热证:

证候:右上腹疼痛,呈阵发性加剧,甚则绞痛难忍,痛引肩背,伴沉重感。高热寒战,口苦咽干,恶心呕吐,或出现巩膜黄染、尿黄,大便秘结,右上腹压痛,重者肌紧张,拒按,有时可触及肿大的胆囊。舌质红,苔黄腻,脉弦数或弦滑。

证候分析:湿热胆石蕴结于肝胆,肝络失和,不通则痛,故见右上腹疼痛,阵发性加剧,甚则绞痛难忍,右上腹压痛拒按,肝气窜络,则痛引肩背;湿热内蕴则高热寒战;口苦咽干为少阳胆经受病之主证;肝木克脾土,脾胃互为表里,则胃失和降,出

现恶心呕吐;湿热交蒸,胆液不循常道而外溢,故见巩膜黄染;湿热下注膀胱则尿黄;湿热蕴结于肠胃,气机阻滞,腑气不通则大便秘结;舌质红,苔黄腻,脉弦数或弦滑,均为肝

第2 / 6页

胆湿热之征。

(3)脓毒证:

证候:右胁剧痛不已,腹胀而满,拒按,寒战高热,或寒热往来,口苦咽干,身目黄染,甚或神昏谵语,四肢厥冷,舌红绛,苔黄燥,脉滑数。

证候分析:病在肝胆,结石阻滞,肝郁气滞,不通则痛,故右胁剧痛,腹胀而满,拒按,湿热夹毒,热毒炽盛。则寒战高热;寒热往来,口苦咽干为少阳胆经病主证;热毒迫使胆汁外溢,故身目黄染;热毒内陷心包,扰乱心神,则神昏谵语;湿热郁阻阳气,不能外达,则四肢厥冷;舌红绛为热毒入营血之特征;苔黄燥是热毒伤津之表现;脉滑数为热毒内炽之象。西医诊断标准胆石症与胆囊炎诊断标准:

二、治疗

(一)中医治疗

1、辩证施治:

1.1气滞证:右上腹胀满隐痛,或阵发性绞痛,痛引肩背,或伴胃脘部痞满,厌食油腻,舌质淡红,舌苔白或微黄,脉弦细或弦紧

治法:疏肝利胆、行气止痛。

方药:柴胡疏肝散加减。

柴胡10g 香附10g 枳壳10g 金钱草20g

海金沙(包煎)20g 牡丹皮10g 栀子10g 茯苓10g

甘草6g 芍药10g 川芎 10g

1.2湿热证:右上腹疼痛,呈阵发性加剧,甚则绞痛难忍,痛引肩背,伴沉重感。高热寒战,口苦咽干,恶心呕吐,或出现巩膜黄染、尿黄,大便秘结,右上腹压痛,重者肌紧张,拒按,有时可触及肿大的胆囊。舌质红,苔黄腻,脉弦数或弦滑。

治法:清胆利湿,通气通腑。

方药:茵陈蒿汤合大柴胡汤加减:

茵陈30g 栀子10g 大黄(后下)10g 柴胡10g

郁金10g 金钱草30g 海金沙(包煎)20g 石韦15g

赤芍10g 牡丹皮10g 竹茹10g 甘草5g

1.3脓毒证:右胁剧痛不已,腹胀而满,拒按,寒战高热,或寒热往来,口苦咽干,身目黄染,甚或神昏谵语,四肢厥冷,舌红绛,苔黄燥,脉滑数。

第3 / 6页

治法:清热解毒凉血。

方药:黄连解毒汤合茵陈蒿汤加减。

黄连10g 黄柏10g 栀子10g 生地10g

丹皮10g 金银花 30g 连翘10g 木香6g

枳实10g 芒硝(后下)10g 柴胡10g 茵陈30g

金钱草30g 甘草5g

2、中成药:消炎利胆片、胆石利通胶囊。

(二)西医治疗

胆石症的治疗目的在于缓解症状,减少复发,消除结石,避免并发症的发生。急性发作期宜先行非手术治疗,待症状控制后,进一步检查,明确诊断;如病情严重、非手术治疗无效,应在初步诊断的基础上及时进行手术治疗。

1. 非手术疗法 主要适应证为:初次发作的青年患者;经非手术治疗症状迅速缓解者;临床症状不典型者;发病已逾3天,无紧急手术指征,且在非手术治疗下症状有消退者。常用的非手术疗法:主要包括卧床休息、禁饮食或低脂饮食、输液、纠正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紊乱、抗感染、解痉止痛和支持对症处理。

2.口服胆酸溶石:由于鹅去氧胆酸(CDCA) 效果差,且有肝毒性和腹泻的副作用,现很少应用。熊去氧胆酸(UDCA) 效果优于CDCA ,且基本没有副作用,每日剂量8~13mg /kg ,疗程一般为半年至两年。主要用于结石直径<1.5cm 的胆固醇结石。孕妇、肥胖病、肝病及糖尿病患者不宜应用。

3.手术治疗

适应证:①胆管结石伴严重梗阻、感染、中毒性休克或有肝脏并发症者;②长期反复发作的梗阻和感染,经非手术治疗无效者;③X 线造影发现胆道有机械性梗阻(狭窄或结石嵌顿) 者;

④伴有下列严重胆囊病变者:较大胆囊结石,症状发作频繁,胆囊管结石嵌顿造成积水积脓,急性化脓性及坏疽性胆囊炎,或穿孔伴有弥漫性腹膜炎等。

(1)术前准备:

①胆道疾病的诊断与手术方案确定后,除做好病人的思想工作、消除顾虑、配合手术治疗外,应了解病人药物过敏史、激素应用情况,以防止严重过敏反应的发生及皮质功能不足造成术中、术后低血压或严重意外。

②应充分了解患者有无严重的内科性疾病存在,尤其老年患者,常有各器官各系统

第4 / 6页

的退行性改变,如心血管疾病等。术前应与内科合作,改善有关疾病的状况,以增加安全性,也可有针对性地减少这些器官的负荷,达到术后顺利康复。

③测定凝血酶原时间。黄疸病人多有凝血酶原时间延长,术前3天应注射维生素K(结合静脉输液,每天给予维生素K1 20~30mg) ,如仍不能纠正,非急症,宜暂缓手术。

④对新近有胆系感染者,术前2天应予抗生素治疗;对术前有肺部感染者,应在充分治疗后,术前术后亦应使用抗生素治疗;对较大、时间较长的胆道手术者,术前宜用抗生素来预防感染治疗。

⑤对有蛔虫感染者,术前应做驱蛔治疗。

⑥作有关辅助检查。应全面地了解肝功能,对乙肝五项也应测定,测定肾功能,做胸透、心电图等检查,以便了解其他疾病存在与否,并及时处理。

⑦手术前应禁食,必要时可进行胃肠减压。

急症手术要求在4~6h 内作好各种准备,以保证急症手术的施行。

(2)手术方法:

①胆囊切除术:是胆囊结石、急慢性胆囊炎的主要外科治疗方法,可彻底消除病灶,手术效果满意。手术方法有两种:由胆囊底开始的所谓逆行法和自胆囊颈开始的顺行法胆囊切除术,多采用前者。此法可避免胆管误伤,而后者出血少,但如胆囊周围炎症水肿严重时,手术常有困难。对适合病例,可采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③胆总管探查引流术:是治疗胆管结石的基本方法。

胆石症通过积极的治疗预后良好,当合并胆囊穿孔、急性化脓性胆管炎、肝脓肿或急性出血坏死性胰腺炎等严重并发症时预后较差。

5. 预防

预防胆结石的发生,必须少食糖。

1. 要注意饮食卫生,避免寄生虫感染。

2. 宜进食低脂肪饮食,多食新鲜蔬菜、水果、可食猪瘦肉、鸡肉、鸭肉、蛋清。

3. 忌食油炸食物、动物脂肪及内脏,慎食蛋黄、鱼、甲壳类动物。

4. 忌烟酒及辛辣食物。

5. 饮食调理

饮食治疗的目的是达到抑制结石的生成和缓解结石梗阻引起的疼痛。

四、疗效判定标准:

1. 临床治愈:症状和体征消失。影像学检查结石消失。

2.显效:症状和体征明显减轻,影像学检查结石明显减少达1/2以上,或结石变小在1/2以上者。

3.有效:症状和体征有减轻。影像学检查结石较治疗前减少或变小者。

4. 无效:症状和体征有减轻或无变化。影像学检查结石无改变者。

五、中医难点分析

胆胀病机复杂,多伴兼症,病人入院时多伴有腹痛(剑突下绞痛),寒颤高热和黄疸,病情危笃,单一疗法难以有效,单纯予以中医药治疗轻者贻误治疗,重者危及生命,故必须急则治标,予以西药控制病情后,可考虑中医药治疗。

六、中医优化方案

中西医结合治疗:静止期一般以中医疏肝健脾、利胆排石为主;当急性发作或并发感染时,则应积极抗感染、对症治疗,配

合中药清利肝胆湿热、排石退黄等治疗。若发生中毒性休克或严重并发症时,就要以西医治疗为主,抗感染、抗休克及手术治疗。


相关内容

  • 胆囊炎中医诊疗规范专家共识意见
  • jE塞生医荭垫12生12旦筮31鲞筮!至翅垦翊迤gI螋婴丛丛坠趟&i趔一ChineseMedicine,December,2012.V01.31,No.12 标准与规范 胆囊炎中医诊疗规范专家共识意见 中华中医药学会脾胃病分会 胆囊炎(cholecystitis)是临床常见病与多发病,发病率 ...

  • 肠梗阻的中西医诊疗规范
  • 肠梗阻 不同病因导致肠内容物向远端推进受阻称为肠阻,是常见急腹症之一,属中医"关格""肠结"范畴. [中医辩证分型] 1. 气滞型:(早期单纯性机械性梗阻和早期麻痹性肠梗阻) 证候:腹痛阵作或持续性胀痛,腹胀,恶心呕吐,无排便及排气,肠鸣音亢进或消失,腹软,苔 ...

  • 591639453com的文件夹[胆肾结石.胃石.胆囊.胸痹.肝胆胰脾疾病]
  • 利水通淋治泌尿系结石 利水通淋治泌尿系结石.另外,按结石部位所在为治,如肾内结石,以补肾为主:泌尿系结石又称为尿石症,他包括肾结石.输尿管结石.膀胱和尿道的结石.因此,将肾和输尿管结石合称为上尿路结石,膀胱和尿道结石称为下尿路结石,其中上尿路结石发病率较高.他根据自己的临床实践,提出了15类治疗尿路 ...

  • 浅析新世纪规划教材[中医外科学]
  • 第28卷第3期 2005年9月 Joumal 云南中医学院学报 ofYunnanCollegeof V01.28 No.3 TraditionalChineseMedicine9.2005 浅析新世纪规划教材<中医外科学> 杨恩品 (云南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云南昆明650021) 摘要 ...

  • 2015年中医内科学副高级职称考试大纲综合知识
  • 2015年中医内科学副高级职称考试大纲综合知识 天宇考王卫生资格考试高级题库包含:章节练习.综合复习题.模拟试卷. 考前冲刺.历 年真题等.中医内科学试题量:7902道. 一.专业知识 (一)本专业知识 1.熟练掌握中医内科各专科疾病的理论知识,内容包括疾病的沿革.病因病机.类证鉴别.辨证论治.代表 ...

  • 名中医简介
  • 唐汉钧,男,享有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上海市名中医.上海市劳动模范.上海中医药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龙华医院主任医师.终身教授. 唐汉钧教授从事中医临床.医疗.教学.科研工作40余年.内科功底深厚,外科诸法精通,崇尚"治病必求其本"."治外必本诸内"的学术思想, ...

  • 中医.中西医结合病历书写基本规范
  • 中医.中西医结合病历书写基本规范(试行) 关于印发<中医.中西医结合病历书写基本规范(试行)>的通知 国中医药发(2002)36号 各省. 自治区.直辖市卫生厅局.中医药管理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卫生局: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 . <医疗机构管理条例>. ...

  • 恶性肿瘤多学科综合诊疗模式的探讨
  • [摘要] 目的 探讨恶性肿瘤多学科综合诊疗模式应用情况. 方法 分析4637例恶性肿瘤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是否采用单病种多学科综合诊疗模式将其分成两组,对照组采用单纯的诊疗方式进行诊断治疗,观察组采用恶性肿瘤单病种多学科综合诊疗模式,比较两组患者平均住院日.手术率.放疗率和生存质量. 结果 观察组恶性 ...

  • 大黄牡丹汤肠痈之外的应用概况
  • [摘要] 大黄牡丹汤为<金匮要略>治疗"肠痈"的专方,具有泻热逐瘀,散结消痈之功.该方的临床应用涉及多个方面,且取得了较好的疗效.本文将肠痈之外的应用作一综述.. [关键词] 大黄牡丹汤:临床应用:综述 大黄牡丹汤源于汉代张仲景的<金匮要略>,是用于治疗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