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用小练笔 演绎大精彩

妙用小练笔 演绎大精彩

摘要:“小练笔”因其特殊的形式,打开了阅读与写作的壁垒,成为一种独特而有效的破解写作教学难题的教学形式。“小练笔”为作文教学打开了新天地,但由于过于追求读写结合,导致“小练笔”随意练,不但没有起到预期的效果,反而增加了教师的工作量,本人针对这一现象,对“小练笔”的内容及批改进行一系列的探讨。

关键词:语文教学 小练笔 阅读 写作

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学生一谈到写作都很害怕。如何提高小学生的写作水平,消除学生对写作的恐惧心理,使他们愿意写作,乐于写作呢?这正是我们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中所感到的最棘手的一大难题。

小学生作文过程,是一种复杂的心理过程,它涉及注意、感知、记忆、想象等心理活动;学生写作能力的形成,不仅要有观察能力、想象能力、思维能力做基础,而且需要掌握较强的阅读能力,因为审题、选择、布局、谋篇乃至用词、造句和修辞能力主要通过阅读获得。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课文作为小学生阅读学习的主要文本,应该在课堂教学上充分利用,为写作教学打好基础。

“小练笔”因其特殊的形式,打开了阅读与写作的壁垒,成为一种独特而有效的破解写作教学难题的教学形式。因为它具有灵活性强、文体自由、篇幅短小、用时短等特点,为小学生的习作练习开辟了另一阵地,为小学生抒发情感提供了另一空间,为习作内容增添了无限精彩,受到了广大语文教师的喜爱。于是,“小练笔”跻身于阅

读教学的课堂,成为语文教学中一道独特的风景。既然阅读教学中必须做到读写结合,为了达到这个目标,教师们便绞尽脑汁,把写挤进课堂,我也曾一度加入这一队伍, “小练笔”随意练,不管是第一课时还是第二、第三课时,每一节课都会“练你没商量”,于是渐渐地也形成了一些套路。最常用的就是在结课时,对学生说:“你想对xx 说些什么?拿起笔来把你想说的话写下来。”学生应命而作,然后教师请个别学生读一读。这原本也是一件好事,但我时常会听到学生发出一些不痛不痒的感叹,而教师也只是一味地附和,使人感到有些生硬。再将学生交上来的小练笔细看,便会发现许多问题:如套话连篇,因为懒得动脑,学生会照着最简便的写话套路寥寥几句便完成作业,根本没有表达自己真正的感想。在练习中,有学生会出现许多错别字和语法问题。再加上小练笔密度大,篇数多,我常常不能做到及时批改,对学生小练笔的优缺点不能进行及时表扬和指正。渐渐地,练评脱离,极大挫伤了学生小练笔的积极性,学生的写作能力不但没提高,反而大大增加了我的工作量。看到这一现象,我不断反思,分析步入 “小练笔”误区的原因,并对小练笔的内容和批改上进行了一些改进。下面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在课堂教学中“小练笔”的一些做法和体会。

一、因文而异,拓宽空间

我认为就文取材的“小练笔”, 不能一哄而上,而要循序渐进,扎实推进。要以文本为重要依托,善于挖掘和拓展文本资源,适时、适量的进行训练。在教学中,我们一定要重视因文而异,拓展学生练

笔空间,为孩子广开“写”路,巧妙地练,恰到好处地练。下面,笔者就如何开发与利用文本中的习作资源,让学生进行丰富、活泼的有效性练笔,谈几点做法:

(一)、发挥想象,补一补

小学语文教材中,有的课文有些内容有意不写完整,或写得简略,或叙述描写留有发挥的余地,从而为学生提供了想象、思考的空间。这也是很好的“读写训练点”,因此,阅读时教师可借助教材中的内容,适时地引导学生推测、构思,以习作的形式把这些“空白”补充出来。如《地震中的父与子》中有这样一段话:“我告诉同学们不要害怕,说只要我爸爸活着就一定会来救我,也能救大家。因为你说过,不论发生什么事,你总会和我在一起!”我们从中明显地感受到身处逆境中的儿子阿曼达也同样有着坚定的信念,他的确和他的父亲一样了不起。因此,我就利用这段课文以《逆境中的儿子》来指导学生写课堂练笔,要求学生抓住人物的动作、神态、语言、心理活动等方面展开想象,来描写阿曼达在逆境中的坚强,以照应课文后的“这对了不起的父与子”。

(二)、挖掘词语内涵,悟一悟

课文中有些重点词语,是语言形象、语言情感、语言技巧的聚集点,我们可以引导学生想像挖掘词语的形象内涵,感悟理解词语的情感内涵,让学生在词语与语境的沟通中,深入理解内容,深切感受情感。例如教学《我的伯父鲁迅先生》这篇课文时,就可以抓住“饱经风霜”来进行练笔:“请大家想一想,那位拉车的饱经风霜的脸是一张

什么样的脸?请你用几句话写出来。” 在习作实录中一位学生这样写道:“这位拉车的不过三十多岁,可看上去足有五十多岁。脸黑瘦黑瘦的,布满了一道又一道的皱纹,眼圈深深地凹了下去,眼里充满了血丝。那乱糟糟的头发上,蒙着一层灰。看上去,这张枯瘦的脸,像一个霜打的茄子。”由此,我们可以发现在学生理解了全文内容,把握了课文所写事情的背景之后,引导他们借具体情境挖掘“饱经风霜”的内涵,学生对其的理解不仅仅是抽象的意思,而是具体的形象,丰富的情感,这样不仅可以检验学生对课文内容蕴涵和情感内涵的理解程度,还有效进行了具体叙述的训练,提高了学生读与写的能力。

(三)、查查背景,写一写

小学教材所选用的一些课文,由于离学生所处的年代较远,在预习课文时,教师一般都要求学生通过各种途径收集有关课文的背景资料,这些资料也为教师训练学生习作提供了素材。如《怀念母亲》一课,体会作者的思想情感是一个难点,描写亲生母亲部分,由于缺乏必要的背景介绍,将影响学生对作者内心感情的理解,如果能让学生根据上网查找资料和教师的讲解,练写背景,就可以充实学生的认识,加深对情感的体会。

再如《再见了,亲人》这篇课文,详细地写了朝鲜人民为志愿军战士做的一些力所能及的事,而对于志愿军在朝鲜战争中所付出的巨大代价和抗美援朝战争的结果却只字未提。教学时,可在学生已有资料的基础上,组织学生进行交流、汇编有关朝鲜战争的材料。学生在汇编资料、完成课文完整背景的同时,逐步落实读写目标。这样,学

生不仅加深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也获得了知识上的融会贯通和与作者感情上的强烈共鸣。

(四)、学习古诗,改一改

语文教材每册都编排有古诗。这些古诗的内容浅显易懂。写景的将景物描绘得细腻生动,叙事的表达的情感真挚感人。在理解诗句的基础上,可以要学生将这些古诗改成写景或叙事的现代文。《暮江吟》可以改写成一篇写傍晚到夜晚江边美景的文章。《赠汪伦》可以改写成一篇以“送别”为内容叙事的文章。一位同学是这样改写《赠汪伦》这首诗的:秋天的太阳冉冉升上了明朗的天空,把湖水映得通红。湖边的芦苇在秋风的吹拂下摇曳着。李白独自站在船头,望着无边的湖水,不禁想起那一幕幕欢乐的往事。多少次与汪伦在月下饮酒作诗;多少次与汪伦在庭院赏花舞剑;多少次与汪伦在桃花潭边谈天说地„„想到欢乐不再,李白心里一阵惆怅。船夫解开缆绳,正准备起航。突然从远处传来以脚踏地为节拍的歌声:“好朋友啊!愿你一路平安,让我的祝福,伴你万水千山„„”听到这熟悉的歌声,李白心里一惊,这不是我的好朋友汪伦吗?他急忙叫住船夫,迫不及待地跳下船,迎上。只见汪伦披着一件红色的披风,像一片鲜艳的红霞从山坡上飞来。他们两人的手紧紧地握在了一起,就像握住他们真挚的友谊。这时,汪伦说:“李兄,今日一别,不知何日才能相见啦!请李兄多保重!”李白朗声笑了笑,说:“汪兄,来日方长,我们一定会再相见的。”汪伦含着泪水,解下披风,给李白披上。此刻,连豪气冲天的李白也禁不住热泪盈眶,激动地说;“汪兄,你对我的情谊真

是比桃花潭的水还要深啊!”在船夫的再三催促下,李白只好依依不舍地上了船,与汪伦拱手作别。船渐渐驶向远处,李白回头看时,只见汪伦还站在岸边向他招手。

(五)、精彩片断,仿一仿

“仿写”是指依照课文的写作方法,写出自己的所闻、所见、所感。主要目的是让学生学习作者的观察表达方法,并在学习过程中能够进一步体会课文内容,同时达到训练写作的目的,使学生的课堂阅读得到一定延伸。其仿写的训练方式主要有仿句、仿段、仿篇。其篇的仿写主要是从文章的结构和写法进行练习。如对《雅鲁藏布大峡谷》和《火烧云》,这两篇写自然景观的课文,我在指导学生阅读完课文后,让学生运用课文作者所使用的观察方法来观察自己平常生活中所见到的自然景观,加深了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并进一步体会作者的表达方法。然后分别以《我所见到的一处自然景观》为题来写一则练笔,使其在学习作者写作方法的同时,感受大自然的美好。重要的是指导学生写出各自的所见所感。

(六)、移花接木,组一组

所谓“移花接木”是指将课文中的有些句子摘录下来,然后加上自己的语言进行重新组合,从而拓展文章的内容发展学生的思维。如《鸟的天堂》一文中讲了作者两次去鸟的天堂看到景物。第一次是在黄昏,鸟儿们都歇息了,作者只描写了一株美丽的大榕树;第二次是在早晨,鸟儿们都出来活动了,所以作者只描写了活泼欢快的鸟儿。学文后,我要求学生把作者第二次去鸟的天堂看到的景物都写下来,

包括朝阳下的大榕树、飞行的鸟儿及清澈的湖水。学生在练笔时不仅用到了课文中的句子而且恰当地写进了自己的语言。如“这些鸟儿有的贴在水面疾飞,有的在树枝上飞窜,有的在我们的船头盘旋。”“清澈的湖水倒映着翠绿的榕树,翠绿的榕树点缀着清澈的湖水,再加上疾飞的身影、湖上的小舟、清脆的鸟叫,构成了一幅有声有色的画面。”通过这样重新组合,不仅加深了学生对课文重点内容的理解,而且培养了学生对语言的感受能力和运用能力。

以上的种种练笔形式,决不是简单机械的重复练习。这些训练内容为学生的作文提供了生动的材料、鲜明的画面、可以模仿的篇章可以延伸的思维空间,达到了以读促写、以写促读、读写相结合的目的。

二、不同方式,即时评价

学生练笔结束后,点评要即时,要当堂交流、讲评、欣赏优点、修改不足。在评价中,为达到预期效果,保证训练重点的落实,必须做到:

(一)明确评价要求:

1.句子是否通顺,表达意思是否完整。

2.描述对象是否清晰。

3.内容是否围绕中心、表述是否具有一定顺序层次和逻辑。

(二)师点评

因为小练笔密度大,篇数多,要每篇都及时批改,很难做到,于是我就实行了个别点评,选些有代表性的文章根据评价要求进行点评,老师的个别点评,除了批改小练笔之外,还可以让学生学会点评。

(三)生生互评。

老师个别点评固然重要,但点评数量毕竟有限。其他孩子写得怎样?也能写好吗?于是我就采取生生互评的方式,但在评价的过程中,要求学生不单单关注小练笔的内容,更要关注语言的表达形式。为此我每次在设计小练笔时,都会为学生提供一个可操作的表格:

在最初使用时,学生是要在老师一点一点的指导下才能完成。后来,学生掌握了方法后,就能在五分钟内完成互评的环节。学生互改的形式不但解决了教师批改困难的问题,更让学生在批改的过程能够取长补短,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

小练笔是提高学生作文水平的经常性的练习活动,形式多种多样。我们要充分挖掘教材中的训练点,巧用小练笔,累积成“大”作文。同时应注意,对于小练笔,教师不能拔高要求,练习的时间宜短而快,并且练笔之后要及时反馈和评改。长此以往,定会点燃学生习作创新的火花,演绎作文中的大精彩。

参考文献:

1、湖北出版社,雷实、陆实平主编的《语文课程标准解读》

2、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教育部师范教育司组编《丁有宽与读写导练》

3、教育科学出版社,肖川主编《名师备课经验》

4、山东教育出版,丁有宽主编《丁有宽小学语文读写结合法》

5、郦泺静,《让课堂小练笔真正有效》

6、丁铃月《小学语文课堂小练笔设计例谈》

7、李秋英《浅谈如何提高课堂小练笔的实效性》

妙用小练笔 演绎大精彩

摘要:“小练笔”因其特殊的形式,打开了阅读与写作的壁垒,成为一种独特而有效的破解写作教学难题的教学形式。“小练笔”为作文教学打开了新天地,但由于过于追求读写结合,导致“小练笔”随意练,不但没有起到预期的效果,反而增加了教师的工作量,本人针对这一现象,对“小练笔”的内容及批改进行一系列的探讨。

关键词:语文教学 小练笔 阅读 写作

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学生一谈到写作都很害怕。如何提高小学生的写作水平,消除学生对写作的恐惧心理,使他们愿意写作,乐于写作呢?这正是我们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中所感到的最棘手的一大难题。

小学生作文过程,是一种复杂的心理过程,它涉及注意、感知、记忆、想象等心理活动;学生写作能力的形成,不仅要有观察能力、想象能力、思维能力做基础,而且需要掌握较强的阅读能力,因为审题、选择、布局、谋篇乃至用词、造句和修辞能力主要通过阅读获得。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课文作为小学生阅读学习的主要文本,应该在课堂教学上充分利用,为写作教学打好基础。

“小练笔”因其特殊的形式,打开了阅读与写作的壁垒,成为一种独特而有效的破解写作教学难题的教学形式。因为它具有灵活性强、文体自由、篇幅短小、用时短等特点,为小学生的习作练习开辟了另一阵地,为小学生抒发情感提供了另一空间,为习作内容增添了无限精彩,受到了广大语文教师的喜爱。于是,“小练笔”跻身于阅

读教学的课堂,成为语文教学中一道独特的风景。既然阅读教学中必须做到读写结合,为了达到这个目标,教师们便绞尽脑汁,把写挤进课堂,我也曾一度加入这一队伍, “小练笔”随意练,不管是第一课时还是第二、第三课时,每一节课都会“练你没商量”,于是渐渐地也形成了一些套路。最常用的就是在结课时,对学生说:“你想对xx 说些什么?拿起笔来把你想说的话写下来。”学生应命而作,然后教师请个别学生读一读。这原本也是一件好事,但我时常会听到学生发出一些不痛不痒的感叹,而教师也只是一味地附和,使人感到有些生硬。再将学生交上来的小练笔细看,便会发现许多问题:如套话连篇,因为懒得动脑,学生会照着最简便的写话套路寥寥几句便完成作业,根本没有表达自己真正的感想。在练习中,有学生会出现许多错别字和语法问题。再加上小练笔密度大,篇数多,我常常不能做到及时批改,对学生小练笔的优缺点不能进行及时表扬和指正。渐渐地,练评脱离,极大挫伤了学生小练笔的积极性,学生的写作能力不但没提高,反而大大增加了我的工作量。看到这一现象,我不断反思,分析步入 “小练笔”误区的原因,并对小练笔的内容和批改上进行了一些改进。下面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在课堂教学中“小练笔”的一些做法和体会。

一、因文而异,拓宽空间

我认为就文取材的“小练笔”, 不能一哄而上,而要循序渐进,扎实推进。要以文本为重要依托,善于挖掘和拓展文本资源,适时、适量的进行训练。在教学中,我们一定要重视因文而异,拓展学生练

笔空间,为孩子广开“写”路,巧妙地练,恰到好处地练。下面,笔者就如何开发与利用文本中的习作资源,让学生进行丰富、活泼的有效性练笔,谈几点做法:

(一)、发挥想象,补一补

小学语文教材中,有的课文有些内容有意不写完整,或写得简略,或叙述描写留有发挥的余地,从而为学生提供了想象、思考的空间。这也是很好的“读写训练点”,因此,阅读时教师可借助教材中的内容,适时地引导学生推测、构思,以习作的形式把这些“空白”补充出来。如《地震中的父与子》中有这样一段话:“我告诉同学们不要害怕,说只要我爸爸活着就一定会来救我,也能救大家。因为你说过,不论发生什么事,你总会和我在一起!”我们从中明显地感受到身处逆境中的儿子阿曼达也同样有着坚定的信念,他的确和他的父亲一样了不起。因此,我就利用这段课文以《逆境中的儿子》来指导学生写课堂练笔,要求学生抓住人物的动作、神态、语言、心理活动等方面展开想象,来描写阿曼达在逆境中的坚强,以照应课文后的“这对了不起的父与子”。

(二)、挖掘词语内涵,悟一悟

课文中有些重点词语,是语言形象、语言情感、语言技巧的聚集点,我们可以引导学生想像挖掘词语的形象内涵,感悟理解词语的情感内涵,让学生在词语与语境的沟通中,深入理解内容,深切感受情感。例如教学《我的伯父鲁迅先生》这篇课文时,就可以抓住“饱经风霜”来进行练笔:“请大家想一想,那位拉车的饱经风霜的脸是一张

什么样的脸?请你用几句话写出来。” 在习作实录中一位学生这样写道:“这位拉车的不过三十多岁,可看上去足有五十多岁。脸黑瘦黑瘦的,布满了一道又一道的皱纹,眼圈深深地凹了下去,眼里充满了血丝。那乱糟糟的头发上,蒙着一层灰。看上去,这张枯瘦的脸,像一个霜打的茄子。”由此,我们可以发现在学生理解了全文内容,把握了课文所写事情的背景之后,引导他们借具体情境挖掘“饱经风霜”的内涵,学生对其的理解不仅仅是抽象的意思,而是具体的形象,丰富的情感,这样不仅可以检验学生对课文内容蕴涵和情感内涵的理解程度,还有效进行了具体叙述的训练,提高了学生读与写的能力。

(三)、查查背景,写一写

小学教材所选用的一些课文,由于离学生所处的年代较远,在预习课文时,教师一般都要求学生通过各种途径收集有关课文的背景资料,这些资料也为教师训练学生习作提供了素材。如《怀念母亲》一课,体会作者的思想情感是一个难点,描写亲生母亲部分,由于缺乏必要的背景介绍,将影响学生对作者内心感情的理解,如果能让学生根据上网查找资料和教师的讲解,练写背景,就可以充实学生的认识,加深对情感的体会。

再如《再见了,亲人》这篇课文,详细地写了朝鲜人民为志愿军战士做的一些力所能及的事,而对于志愿军在朝鲜战争中所付出的巨大代价和抗美援朝战争的结果却只字未提。教学时,可在学生已有资料的基础上,组织学生进行交流、汇编有关朝鲜战争的材料。学生在汇编资料、完成课文完整背景的同时,逐步落实读写目标。这样,学

生不仅加深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也获得了知识上的融会贯通和与作者感情上的强烈共鸣。

(四)、学习古诗,改一改

语文教材每册都编排有古诗。这些古诗的内容浅显易懂。写景的将景物描绘得细腻生动,叙事的表达的情感真挚感人。在理解诗句的基础上,可以要学生将这些古诗改成写景或叙事的现代文。《暮江吟》可以改写成一篇写傍晚到夜晚江边美景的文章。《赠汪伦》可以改写成一篇以“送别”为内容叙事的文章。一位同学是这样改写《赠汪伦》这首诗的:秋天的太阳冉冉升上了明朗的天空,把湖水映得通红。湖边的芦苇在秋风的吹拂下摇曳着。李白独自站在船头,望着无边的湖水,不禁想起那一幕幕欢乐的往事。多少次与汪伦在月下饮酒作诗;多少次与汪伦在庭院赏花舞剑;多少次与汪伦在桃花潭边谈天说地„„想到欢乐不再,李白心里一阵惆怅。船夫解开缆绳,正准备起航。突然从远处传来以脚踏地为节拍的歌声:“好朋友啊!愿你一路平安,让我的祝福,伴你万水千山„„”听到这熟悉的歌声,李白心里一惊,这不是我的好朋友汪伦吗?他急忙叫住船夫,迫不及待地跳下船,迎上。只见汪伦披着一件红色的披风,像一片鲜艳的红霞从山坡上飞来。他们两人的手紧紧地握在了一起,就像握住他们真挚的友谊。这时,汪伦说:“李兄,今日一别,不知何日才能相见啦!请李兄多保重!”李白朗声笑了笑,说:“汪兄,来日方长,我们一定会再相见的。”汪伦含着泪水,解下披风,给李白披上。此刻,连豪气冲天的李白也禁不住热泪盈眶,激动地说;“汪兄,你对我的情谊真

是比桃花潭的水还要深啊!”在船夫的再三催促下,李白只好依依不舍地上了船,与汪伦拱手作别。船渐渐驶向远处,李白回头看时,只见汪伦还站在岸边向他招手。

(五)、精彩片断,仿一仿

“仿写”是指依照课文的写作方法,写出自己的所闻、所见、所感。主要目的是让学生学习作者的观察表达方法,并在学习过程中能够进一步体会课文内容,同时达到训练写作的目的,使学生的课堂阅读得到一定延伸。其仿写的训练方式主要有仿句、仿段、仿篇。其篇的仿写主要是从文章的结构和写法进行练习。如对《雅鲁藏布大峡谷》和《火烧云》,这两篇写自然景观的课文,我在指导学生阅读完课文后,让学生运用课文作者所使用的观察方法来观察自己平常生活中所见到的自然景观,加深了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并进一步体会作者的表达方法。然后分别以《我所见到的一处自然景观》为题来写一则练笔,使其在学习作者写作方法的同时,感受大自然的美好。重要的是指导学生写出各自的所见所感。

(六)、移花接木,组一组

所谓“移花接木”是指将课文中的有些句子摘录下来,然后加上自己的语言进行重新组合,从而拓展文章的内容发展学生的思维。如《鸟的天堂》一文中讲了作者两次去鸟的天堂看到景物。第一次是在黄昏,鸟儿们都歇息了,作者只描写了一株美丽的大榕树;第二次是在早晨,鸟儿们都出来活动了,所以作者只描写了活泼欢快的鸟儿。学文后,我要求学生把作者第二次去鸟的天堂看到的景物都写下来,

包括朝阳下的大榕树、飞行的鸟儿及清澈的湖水。学生在练笔时不仅用到了课文中的句子而且恰当地写进了自己的语言。如“这些鸟儿有的贴在水面疾飞,有的在树枝上飞窜,有的在我们的船头盘旋。”“清澈的湖水倒映着翠绿的榕树,翠绿的榕树点缀着清澈的湖水,再加上疾飞的身影、湖上的小舟、清脆的鸟叫,构成了一幅有声有色的画面。”通过这样重新组合,不仅加深了学生对课文重点内容的理解,而且培养了学生对语言的感受能力和运用能力。

以上的种种练笔形式,决不是简单机械的重复练习。这些训练内容为学生的作文提供了生动的材料、鲜明的画面、可以模仿的篇章可以延伸的思维空间,达到了以读促写、以写促读、读写相结合的目的。

二、不同方式,即时评价

学生练笔结束后,点评要即时,要当堂交流、讲评、欣赏优点、修改不足。在评价中,为达到预期效果,保证训练重点的落实,必须做到:

(一)明确评价要求:

1.句子是否通顺,表达意思是否完整。

2.描述对象是否清晰。

3.内容是否围绕中心、表述是否具有一定顺序层次和逻辑。

(二)师点评

因为小练笔密度大,篇数多,要每篇都及时批改,很难做到,于是我就实行了个别点评,选些有代表性的文章根据评价要求进行点评,老师的个别点评,除了批改小练笔之外,还可以让学生学会点评。

(三)生生互评。

老师个别点评固然重要,但点评数量毕竟有限。其他孩子写得怎样?也能写好吗?于是我就采取生生互评的方式,但在评价的过程中,要求学生不单单关注小练笔的内容,更要关注语言的表达形式。为此我每次在设计小练笔时,都会为学生提供一个可操作的表格:

在最初使用时,学生是要在老师一点一点的指导下才能完成。后来,学生掌握了方法后,就能在五分钟内完成互评的环节。学生互改的形式不但解决了教师批改困难的问题,更让学生在批改的过程能够取长补短,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

小练笔是提高学生作文水平的经常性的练习活动,形式多种多样。我们要充分挖掘教材中的训练点,巧用小练笔,累积成“大”作文。同时应注意,对于小练笔,教师不能拔高要求,练习的时间宜短而快,并且练笔之后要及时反馈和评改。长此以往,定会点燃学生习作创新的火花,演绎作文中的大精彩。

参考文献:

1、湖北出版社,雷实、陆实平主编的《语文课程标准解读》

2、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教育部师范教育司组编《丁有宽与读写导练》

3、教育科学出版社,肖川主编《名师备课经验》

4、山东教育出版,丁有宽主编《丁有宽小学语文读写结合法》

5、郦泺静,《让课堂小练笔真正有效》

6、丁铃月《小学语文课堂小练笔设计例谈》

7、李秋英《浅谈如何提高课堂小练笔的实效性》


相关内容

  • "巧用随文练笔 演绎习作精彩"成果汇报
  • 曾读过张志公先生写的<谈作文教学的几个问题>,记忆犹深的是文中指出:"没有良好的阅读基础,单靠作文课并不能达到提高写作能力的目的."说到根本处,要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还得从阅读教学入手.其实,教材中的很多课文都是学生习作的范例,教师应根据课文的写作特点,结合重点训练项 ...

  • 作文(状物)
  • 第十讲 年级: 四年级 姓名: 状物作文 [分享美味] 我爱故乡的杨梅 我的故乡在江南,我爱故乡的杨梅. 细雨如丝,一棵棵杨梅树贪婪(l án )地吮(shǔn) 吸着春天的甘露.它们伸展着四季常绿的枝条,一片片狭长的叶子在雨雾中欢笑着 . 端午节过后,杨梅树上挂满了杨梅. 杨梅圆圆的,和桂圆一样大 ...

  • 言之无文行而不远
  • 言之无文 行而不远 --怎样使语言鲜活起来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这里的器指的是文章的语言,即文章要有文采.在平时改作 文的时候经常发现学生的立意新奇,但语言常常是枯燥无味,当然得不到高分.因此,在作 文中运用鲜活的语言,一定会使你的作文流光溢彩,充满生机. 下面我们介绍 ...

  • 14小英雄雨来(教学反思)
  • <小英雄雨来>教学反思 <小英雄雨来>一文中,作者运用了一个最突出的写作方法--反复. 教学中,我就这一写作特点进行了简单介绍,对学生的阅读和写作加以指导. 为了强调某一个意思,突出某种情感,文章的作者往往将某些词语或句子重复使用,称为反复.<小英雄雨来>中多处出 ...

  • 中考作文指导
  • <作文开头并不难>语文区级公开课教案 作文开头并不难 开课时间:2009年4月29日 开课班级:市四中九年级(1)班 执 教:桂平 教学过程: 一.导入: 高尔基曾说:"写文章,开头第一句是最难的,好像音乐里的定调一样,往往要费好 长时间才能找到它."文章开头是作者对 ...

  • 论文题目汇总
  • 论文题目汇总 探寻被遗忘的宝藏 从完事到完人,从中间到中坚 真爱的品味,真情的表达 博客,累积起步作文教学之精彩 课文课上的困惑究竟该抛给谁 语文味,还语文课的亮丽本色 让英雄活在孩子心中 对阅读教学中三个关键操作流程的理性审视 课堂,凝视生命的细节 寻找口语训练的另一片天地 点在肯綮 拨在当口 行 ...

  • 三年级语文开学第一课
  • 三年级语文<开学第一课>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在"谈话导入"中,交流心路历程,分享彼此的感受. 2.在"诵读诗歌"中,初步感知诗歌的魅力,激发孩子的学习积极性. 3.在"亲近语文"中,初步了解整本书的大概结构,明确学习任务 ...

  • 高考考场"议论文经典样式"写作指导
  • 一.作文题目要简洁亮丽.好的标题至少符合以下四种要求:①题目要紧扣材料的中心含意,②尽量出现原材料的关键字词,③字数控制在4-10个左右,④使用1-2种修辞手法(对偶.比喻.引用等)二.经典议论文全文可分为五段.第一段"凤头"部分,中间三段是"猪肚",最后一段 ...

  • 六年级学生随文
  • 六年级学生随文"小练笔"的策略研究 随文练笔短小随意,可以给学生提供畅所欲言的空间,大胆发表自己的看法.平时看到的名言警句.优词佳段.风俗民情等都可以运用其中,以备作文时信手拈来.学生的写作束缚少.自然也容易动笔,乐于动笔,"心动"而致"笔动&quo ...